小学四年级数学解方程教案2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5解方程(二)∣北师大版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5解方程(二)∣北师大版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5 解方程(二)|北师大版秋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解方程的概念;
2.能够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ax=b(a≠0)的求解步骤;
3.能够灵活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学重点
1.解方程;
2.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步骤。

三、教学难点
1.灵活运用解方程的方法;
2.理解方程解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
通过小学生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和举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解方程。

2.讲解解方程的方法
通过举例来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

3.练习解题技巧
通过做课堂演示题目和课外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解题技巧。

4.开展团体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要求每个小组设计一道题目,并用解方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然后通过演示让大家互相学习。

5.讲解作业
通过讲解课外作业,巩固学生对于解方程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资料
•小学数学教材;
•课堂演示题目;
•课外作业。

六、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观察和对课外作业的批改,来评估学生对于解方程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总结
作为老师,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要多让学生举例,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并将此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此外,老师也要帮助学生理解方程解的概念,可以通过实例来讲解。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5单元解方程(二)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5单元解方程(二) 教案

《解方程(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天平称重的具体情境,类比等式变形的过程,抽象出等式性质,即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仍然成立;进一步了解等式性质是解方程的根据。

2、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2X=10的简单方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发猜想。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受这个规律的启发,你有什么新的猜想呢?2、对于他的猜想,谁还有补充?为什么?3、谁能把大家的猜想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4、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ppt出示?)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解方程二》,验证大家的猜想。

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尝试验证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想呢?(举例子、用天平)(这个同学给大家的建议不错)有请我们的老朋友“天平”闪亮登场!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2、组长组织组员合作探究3、小组代表展示汇报(选一组天平展讲)4、师过渡语:一个数学规律的探究只做一次实验往往是不够的,数学家门经常要经过很多次的探究论证才能得出,那我们就再请一组同学来验证一下吧。

5、现在请大家一起自豪大声的读出我们探究的规律。

6、这就是等式的又一个性质,你认为哪些词最重要?为什么?7、规律探究出来了,你会用规律吗?8、出示4y=2000,集体解方程,根据昨天《解方程一》的经验,你觉得这个方程该怎么解呢?(师提醒解方程的格式:先写“解:”,等号对齐,未知数一般写在等号左边)10、师:关于刚才解方程的过程,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11、y=500对吗?怎么验证呢?(生口答,师板演) 12、还有疑问吗?为什么非要除以4呢?两边都除以别的不为0的数也可以呀? 13、师小结:等式两边到底选择怎样的乘除运算,其本质就是依据等式性质,通过乘除的相互抵消,得出未知数的值。

14、师:淘气给大家刚才解方程的过程配了一副图,谁能看懂,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

三、学以致用,小试牛刀。

小学四年级解方程教案(优秀3篇)

小学四年级解方程教案(优秀3篇)

小学四年级解方程教案(优秀3篇)小学四年级解方程教案篇一通过几课时的教学与练习,学生在掌握方程解法上没有问题,说明学生对等式的性质掌握的比较扎实。

但在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表现出缺少一定的分析习惯和缺乏一定的分析能力,造成在解决问题(特别是一些例题的变式题)时产生较多错误。

通过前后练习的比较、观察,发现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练习时偏重模仿和记忆,缺少具体分析的意识。

从而造成在碰到一些变式题时就明显缺少解题策略,学生在读题后首先想到的不是去思考题中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而是在记忆中极力搜索“这个问题以前有没有讲过?或跟哪个问题是一样的?”等旧痕迹。

然而这些变式题的解答难就难在它与例题有密切的联系,但又有区别。

如果学生不能找到其中的区别和练习,光靠模仿和记忆,那就很难正确解答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重模仿轻分析的学习方式,在练习中要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注重学生对解题思路的表述。

教师要强调学生读题后先分析并写出等量关系,每个实际问题的解答过程中都要设计等量关系的分析与交流,从潜意识中使学生重视起对问题的分析与判断。

一开始学生可能在分析、判断等量关系时还会模仿例题的形式,因此在学生对基本类型有了一定的感悟后,要有针对性的出现变式题让学生来解决,使其在认知冲突中进一步感悟先分析、判断等量关系的重要性。

但同时教师也要十分清楚的认识到寻找等量关系对于课改后的六年级学生来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缺少一定的意识外,更重要的是缺乏一定的分析能力。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在新教材的编排中,在六年级前很少涉及甚至没有安排过等量关系寻找的内容。

正是由于教材中忽视了这方面内容的安排,也就引起了第二个原因——教师和学生都忽视了寻找等量关系能力的培养。

等到六年级要大量具体涉及到时,就发现学生很不适应了。

如何提高学生寻找题目中等量关系的能力,就成了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为了提高学生等量关系的分析能力,除了如前所述要加强意识培养外,还应在具体方法上加以指导。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二)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二) 青岛版(五四学制)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一单元信息窗3《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一单元信息窗3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ax=b、x÷a=b的简易方程.2、在探索用等式性质和解简易方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等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3、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4、能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方程的价值,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等式的性质(二)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二)教前准备:天平、砝码、若干个重20克的小正方体、课件、学习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第一个性质.谁能回答一下?(出示课件)生回答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是等式的性质.回顾一下我们的探索过程(课件展示回顾探索过程)根据这个天平你能说出一个等式吗?(天平左边放X的物体,右边放20的砝码)生回答X=20注意观察天平的变化(天平两边都再放10千克的砝码)现在的等式呢?X+10=20+10说明什么问题?生回答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继续看,根据这个天平能写出一个怎样等式?生回答X+10=30注意观察天平的变化(天平两边都减掉10千克)现在的等式如何?生回答X+10-10=30-10得出什么结论?生回答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一起读一下等式的第一个性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是等式的性质.上一节课,我们除了借助天平进行研究,还采用了什么方法?对,还有的小组借助大量的等式进行研究,也是不错的方法.[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做好铺垫,以进而探究等式的性质(二),回顾探索过程意在为等式的第二个性质奠定探究的基础和方法.]二、探究等式的性质(二)和解方程1.大胆猜想根据等式的第一个性质,你能不能大胆猜想一下,等式两边还可以怎样变化,等式仍然成立?学生大胆猜想.猜想是学习的开始,数学要用事实说话,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还需要干什么?学生回答(验证)你想用什么方法验证?生可能借助天平进行研究想法很不错,同意吗?借助天平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希望每个人的心中也有一架天平,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要做到公平、公正.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借助等式进行研究)2.科学验证刚才同学们想出了两种验证的方法,请以小组为单位先选择喜欢的方法,再进行验证,并在学习单上做好记录.(为每个小组提供天平、重X的小方块若干和20克的砝码若干)学生分组探究,老师巡视指导.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智慧和大家一起分享?预设:小组1:天平左边放X的物体,右边放2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写出第一个等式:X=20;然后把天平分别放2个X和2个20克的砝码,天平仍然平衡,写出第二个等式,X×2=20×2;把天平两边分别放3个X 和3个20克的砝码,天平仍然平衡立,得出等式X×3=20×3;天平两边分别放4个X和4个2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得出等式X×4=20×4.观察这几个等式,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小组2:我们把天平左边一次放4个X,右边放4个2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写出等式4X=80;然后把左边去掉两个X,右边去年两个20克的砝码,天平仍然平衡,写出等式4X÷2=80÷2;然后把左边继续去掉1个X,右边继续去掉1个砝码,天平仍然平衡,写出等式4X÷4=80÷4;比较三个等式,我们得出了结论: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小组3:也可能有的小组列举大量的等式进行研究.3.归纳总结集体的力量可真大,通过刚才的验证和交流,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生可能回答: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请同学们继续思考一个问题:同一个数,可以是0吗?生回答不可以,因为零做除数没意义,零不能做除数.现在你能把我们的结论重新完整地说一遍吗?生: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不作除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也是等式的性质.声音响亮地一起读一遍.4.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同学们,你们很了不起,发挥聪明才智,探究了等式的另一个性质.接下来进行实际应用.请看信息窗.从信息窗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生:金丝猴的体重是2.4千克,相当于鹦鹉体重的3倍.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鹦鹉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板书问题)谁能把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读一遍?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什么?生:写出等量关系你能写出这道题的等量关系式吗?预设:鹦鹉的体重×3=金丝猴的体重如果设鹦鹉的体重是x千克,你会列方程吗?生:3χ= 2.4(也可能会有学生回答等量关系:金丝猴的体重÷鹦鹉的体重=3,给学生说明列出的方程2.4÷χ=3,除数是X的方程小学阶段暂不研究)你会解这个方程吗?指生回答,课件演示解方程的过程.中间提问:为什么等式两边要同时除以3?生:左边是3个X的值,除以3就可以得到一个X的值.右边为什么也要除以3?生:因为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说得很好,同意他的说法吗?方程解得是否正确,还需怎样?怎样检验?把χ=0.8代入原方程,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课件出示检验过程)练习:求出方程x÷10=0.3的解,并检验.学生做作业纸上,然后交流提问:等式两边为什么要乘10?生回答解释生说出检验的过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猜想-验证-总结-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验证的严谨学习态度;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与同伴协同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三、回顾探索过程刚才我们研究了等式的第二个性质和解方程,回顾一下我们今天的学习过程(课件动态演示):根据等式的第一个性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进行猜测,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然后利用天平和等式进行了大量的操作和验证,然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不做除数),等式仍然成立.最后把等式的性质进行应用,学会了解乘除问题的方程.学习就是这样一个连续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深入和升华的过程.接下来我们要检验一下掌握得怎么样,有信心接受挑战吗?[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探索过程,对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进行概括,从中积累和总结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逐步应用到类似问题的解决探索中去.]四、分层练习第一关:基础练习:1.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里填上数.4χ= 1.2 χ÷2.6= 2 解:4χ= 1.2 解:χ÷χχ=2.哪个χ的值是方程的解.χ÷5=20 (X=100 X=4)7χ= 0.84(X=1.2 X=0.12)3.解方程(任选两道做到作业纸上,并口头检验.)2.5χ=10χ÷6=7.8 χ+2.5=3.6 5χ=20.2第二关:实际应用1.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2.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第三关:巅峰训练方程X-0.8=2.4与aX=9.6有相同的解,求a的值.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和探究一下.小组交流展示.[设计意图:分层练习,逐步递进,对知识既进行基本的巩固应用,又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小结:看来同学们对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掌握得不错,早在古代的九章算术中就有对方程的解释:(课件出示)方程:程,课程也.群物总杂,各列有数.二物者再程,三物者三程,皆如数程之,故谓之方程.方程的概念,在世界上要数我国的《九章算术》最早出现.其中解方程组的方法,不但是我国古代数学中的伟大成就,而且是世界数学史上一份非常宝贵的遗产.同学们,运用方程思想,能够解决比较抽象的数量关系,方程作为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是小学向初中过渡的重点和难点.相信同学们能积极探索,认真思考,相信你们会有很大的收获.[设计意图:简单介绍九章算术中对方程的解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渗透学科文化.说明方程思想的重要性,引发学生的重视,激发探究的热情.]六、畅谈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看来,同学的收获可真不少,让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期待一下节的学习好吗?[设计意图: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进行交流和学习,既有知识上的收获也有合作交流、情感态度、思想教育等各方面的收获,培养学生总结、反思、交流、学习的能力.]。

4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 教案第五单元《解方程(二)》

4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 教案第五单元《解方程(二)》

引导验证: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交换方法验证等式两边都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是否成立。

学生进行动手操作,验证猜想,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教材第70页第三、四幅情境图,并板书式子让学生明确规律。

通过验证让学生再次归纳:等式两边都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我们的
猜想是正确的。

引导学生思考:这里为什么强调是不为0的数呢?
学生自由发言后,师强调:因为0不能做除数。

(三)实际应用。

引导:俗话说“学以致用”,请你用发现的规律,解出我们前面列出的方程:4y=2000。

然后和小组的同伴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后,指名回答:方程两边都除以4,根据4y÷4=2000÷4,得出y=500。

师板书,强调解方程的书写格式,以4y=2000为例:
注意:当计算熟练后,应用等式性质的过
程可以省略不写。

引导学生检验方程:将500代人方程中,4x500=2000,等式成立,所以y=500是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由等式的性质一推想出等式的性质二,充分地给予学生探究与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作为一个探索着、研究者,深刻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1.课件出示习题:解方程。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解方程(二)》名师教学课件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解方程(二)》名师教学课件
30x =600
x =20
5. ⑴这个正方形花坛的边长是 多少米?列方程并解答。 ⑵如果把这个花坛改为长方 形,周长不变,长是多少 米?列方程并解答。
6.某地为便于残疾人轮椅通行,通过了一项关于建 筑物前斜坡高度的规定:每1米高的斜坡,至少需 要12米的水平长度。 ⑴2米高的斜坡,至少需要多少米的水平长度?
请你用发现的规律,解出我们前面列出的方程。
4 y =2000 解:4 y ÷4=2000÷4
y =500
解方程。
x ÷3 =9 解: x ÷3×3=9×3
x =27
7 y =28 解: 7 y ÷7=28÷7
y =4
27÷3=9, x =27对了。
7×4=28, y=4对了。
下面解法正确吗?与同伴交流。 38
1.请你画图或举例说说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
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森林医生。
7x =35=35÷7=5
7x =35 解: 7x÷7=35÷7
x =5
x -5=8 解:x -5-+5=8 -+5
x =313
3.解方程。
4.长方形游泳池占地600米2,长30米,游泳池宽多 少米?
4米、 x米高呢?
⑵某建筑物前的空地长36米, 那么此处斜坡最高多少米?
课堂延伸
讨论个人习惯的重要性。
课后归纳
谈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谢谢欣赏
第 五 单元
认识方程
第 5 课时 解方程(二)
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 的数),等式还成立吗?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解方程》教案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解方程》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熟练运用基本运算解方程;-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思维敏捷、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态度;-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熟练运用基本运算解方程。

2.教学难点:-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小明家的水果店开业了,他每天卖出去若干箱苹果,一箱有10个苹果,如果你知道每天卖出去的箱数和总数,你可以算出一共卖出去了多少个苹果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建立解方程的思路。

2.知识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讲解解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方程中未知数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如何通过基本运算解方程。

3.练习实践-列举一些简单的方程式,让学生进行解方程的练习,并进行讲解,解释解题思路和过程。

4.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将解方程的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通过情境设置,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5.总结归纳-回顾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让学生总结解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或投影仪。

2.板书工具。

五、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观察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活跃度。

2.结合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反思。

《方程》教案6篇

《方程》教案6篇

《方程》教案6篇《方程》教案篇1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和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局部编排。

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本单元编排的一篇“你知道吗”简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就有方程的思想,并有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历史记载。

1?从等式到方程,逐步构建新的数学知识。

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殊对象,教材用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数→方程”的线索教学方程的意义。

(1)借助天平体会等式的含义。

等式是方程的生长点,同学在前几册教材里对等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有利于方程概念的建立,本单元教材首先让同学体会等式的含义。

天平两臂平衡,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两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

让同学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同学的认知特点。

例1在天平图下方出现“=”,让同学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

教材使用了“质量”这个词,是因为天平与其他的秤不同。

习惯上秤计量物体有多重,天平计量物体的质量是多少。

教学时不要把质量说成重量,但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例2继续教学等式,教材的布置有三个特点:第一,有些天平的两臂平衡,有些天平两臂不平衡。

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有时写出的是等式,有时写出的不是等式。

同学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与感受中,能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

第二,写出的四个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数,有两个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这便于同学初步感知方程,为教学方程的意义积累了具体的素材。

第三,写四个式子时,对同学的要求由扶到放。

圆圈里的关系符号都要同学填写,同学在选择“=”“>”或“<”时,能深刻体会符号两边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符号两边的式子与数则逐渐放手让同学填写,这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写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与不等式。

四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 第五单元《解方程(二)》教学设计 教案

四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 第五单元《解方程(二)》教学设计 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方程《解方程(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及71页的练一练的2、4题。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解方程(二)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方程》的第6课时。

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等量关系、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一)等相关内容。

在解方程(一)的学习中,学生借助具体情境(天平称重),抽象出等式性质----“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并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x±5=12的简单方程。

【评价方案】活动一:准备天平,学生操作并观察天平,通过类比等式变形的过程以及举例子算一算等方法验证大胆猜测---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达成目标一)活动二:通过解方程(4Y=2000,X÷3=9,7y=28)以及应用提升的1、2(作业)、3(作业)题,检测学生能否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2x=10的简单的方程,且正确率达到90%以上。

(达成目标二)学习目标:1.通过操作并观察天平称重的具体情境,类比等式变形的过程,引导学生抽象出“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的等式性质。

2.能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2 x =10的简单的方程,正确率达到90%以上。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2 x =10的简单的方程。

难点:借助天平平衡的原理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方程(一)的过程中,发现了一条数学规律,还记得吗?哪位同学愿意分享?(指名回答)师:大家说的非常好,一起看屏幕,再一次读一读。

(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师:同学们,受这个规律的启发,你还有什么新的猜想吗?还会有其他的规律存在吗?学生:大胆猜测。

(学生若有困难,教师直接抛出问题: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还成立吗?)问:为什么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生:“0”不能作为除数。

解方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四年级下册

解方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四年级下册

教案标题:解方程课时:2课时年级:四年级教材:《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能够正确地列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并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方程的意义,能够正确地列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 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难点:1. 理解方程的意义,能够正确地列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 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具(如卡片、小黑板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等量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等量关系。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等量关系,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探究新知(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尝试列出方程。

2. 学生尝试列出方程,教师指导并纠正。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方程的特点,总结方程的意义。

4. 学生举例说明方程的意义,教师总结并板书。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总结解题方法。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方程的意义和列方程的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复习成果,教师总结。

二、探究新知(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尝试解方程。

2. 学生尝试解方程,教师指导并纠正。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等式的性质,总结解方程的方法。

4. 学生举例说明解方程的方法,教师总结并板书。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解方程(二)|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解方程(二)|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解方程(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单方程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PPT、教学课件、练习题。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情境导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 新课讲解(1)讲解方程的概念:以简单的等式为例,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

(2)讲解解简单方程的方法:以一元一次方程为例,讲解解方程的步骤。

(3)实例讲解: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受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练习巩固(1)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简单的方程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六、板书设计1. 方程的概念2. 解简单方程的方法3. 实际问题解决实例4. 课堂练习5. 作业布置七、课后拓展1.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并用方程解决。

2. 推荐一些关于方程的趣味读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开展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八、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教学效果。

2.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3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二)|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3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二)|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3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二)|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等式的性质,会解一步方程。

2.过程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式的性质,解一步方程。

2.教学难点:较复杂的一步方程求解。

三、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黑板展示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步骤,并让学生模仿操作。

2.引导法:先启发学生,并引导他们尝试解决问题,在出现问题时给予其帮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讲授“等式的性质”这个知识点。

2.引出“一步方程”的概念。

2. 正文环节2.1 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性质之一:等式两边加(减)同一个数,仍是相等的。

2.等式的性质之二:等式两边乘(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仍是相等的。

2.2 解一步方程1.提供一部分例题进行演示,例如3x−5=7,引导学生完成求解步骤。

2.让学生自己完成一些题目练习。

3. 结束环节1.教师再次强调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步骤。

2.查漏补缺,巩固知识,课堂练习。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等式的性质和解一步方程的步骤。

2.学生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并提高了思维能力。

3.教师通过课堂练习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通过展示例题,引导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和解一步方程的方法,将数学的知识和思维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还可以更加多样化,例如可以组织小组活动,增强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在互相合作中快速提高。

解方程小学数学教案

解方程小学数学教案

解方程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解一步方程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具体例子掌握解一步方程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入解一步方程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10分钟)
1. 解释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未知数。

2. 介绍解一步方程的基本方法:通过逆运算的原则,将未知数的系数移到等号右边,得出未知数的结果。

三、练习(15分钟)
1. 讲解一些简单的解方程的例题,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题。

2. 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巩固解一步方程的方法。

四、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解一步方程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在课下多做练习。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解方程题目,加深对解一步方程方法的理解。

六、课堂反馈(5分钟)
课后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统一评定,对解答错误或不清楚的地方再次进行讲解。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解方程例题,课堂练习题。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作业和课堂练习,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解一步方程的方法并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方程》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方程》北师大版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解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方程的基本概念、解方程的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解方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解方程这一概念的理解普遍存在一些挑战。首先,他们在理解方程的平衡性上有所欠缺,需要通过多次实际操作和例题讲解来强化这一概念。我注意到,通过将方程与现实生活中的情景相结合,比如分苹果的例子,学生们更容易理解等式两边的平衡性。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解方程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通过实际物品的分配来理解方程的解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Biblioteka 论(用时10分钟)我还观察到,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学生们表现出强烈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通过相互讨论和实验操作,不仅加深了对解方程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这一点让我非常欣慰,也证明了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打算增加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方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我也会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主动探索,以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解方程《二》北师大版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解方程《二》北师大版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解方程《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非常荣幸地为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和教案,本次课程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解方程(二)》。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四章第二节《解方程(二)》,该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学会通过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如何解方程,解决一些更复杂的方程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等式的性质,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

2. 能够独立解一些简单的方程。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难点是理解等式两边同加上或同减去、同乘上或同除以一个数(0除外),两边仍相等的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包括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例题和随堂练习。

2. 黑板、粉笔,用于板书设计。

3. 练习本,供学生做随堂练习。

4. 红色笔,用于批改学生的作业。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一个小故事导入,讲述小兔子和小松鼠比赛摘果子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知识点:讲解等式的性质,通过PPT展示例题,让学生理解等式两边同加上或同减去、同乘上或同除以一个数(0除外),两边仍相等的原则。

3. 解方程练习:让学生独立解一些简单的方程,如2x+3=7、5y2=13等,引导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解答。

4. 解方程应用: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给了小红3个,又给了小华2个,请问小明还剩几个苹果?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解方程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6. 板书设计: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解方程的方法以板书的形式呈现,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作业设计1. 请完成课后练习第15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答案:1. 2x+3=7,解得x=22. 5y2=13,解得y=33. 3x6=12,解得x=64. 4y+8=20,解得y=35. 6z+9=27,解得z=32. 思考题:小明有10个苹果,他给了小红3个,又给了小华2个,请问小明还剩几个苹果?答案:小明还剩1032=5个苹果。

四年级下册数学《简易方程》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简易方程》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简易方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方程的概念,理解等式的性质。

2. 学会解简单的方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 学会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方程的引入1. 初步认识方程,了解方程的意义。

2. 学会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第2课时:等式的性质1. 理解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性质。

2. 学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第3课时:解方程1. 学习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 培养学生的解方程能力。

第4课时:应用题1. 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第5课时:练习与复习1. 巩固方程、等式的知识。

2.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方程的概念及意义。

2. 等式的性质。

3. 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1. 理解等式的性质,学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 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课件、教学素材。

2.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 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知识。

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方程的引入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方程。

2. 探究方程: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3. 讲解方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方程的意义,讲解方程的组成。

4. 巩固练习:学生解答相关练习题,教师点评并讲解。

第2课时:等式的性质1. 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引出等式的概念。

2. 探究等式:学生观察、分析等式的性质,总结规律。

3. 解方程:教师示范解方程的方法,学生跟随练习。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方程:解方程(二)》说课稿(附反思、板书)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方程:解方程(二)》说课稿(附反思、板书)
y=500 检验:4×500=2000,对了。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1. 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 主观能动性。 2. 在独立思考中,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方法,还提高了解决 问题的能力。
解:4y÷4=2000÷4 y=500
教师:完全解完方程了吗? 学生:没有,还要检验。4×500=2000,所以对了。 教师:对,解方程除了要检验,还要注意等号对齐和方程两边同时除以4。 请小组之间解方程x÷3=9,7y=28。 学生小组之间彼此谈论,集体订正,再次剖析理由。
教师: (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最下面的两个方程的解法)下面的解法正确吗? 学生1:第一道题错在方程两边没有同时加或减相同的数。 学生2:第二道题错在解方程时书写格式不正确,没有写“解”字,等号 左边也没有写“x”。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 然成立。
教学难点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答简单的方程。
四、说学情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关于方程 的知识经验,并在理解等式性质(一)的基础上学习的,学习"等 式性质(二)"时,重点指导学生用等式性质解方程,解方程可能 会有一定的困难。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天平图) 教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每组天平都是什么状态? 学生:每组天平都处于平衡状态。 教师:继续观察每组天平左面或右面物体有什么特征?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5 解方程(二)(1)-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5 解方程(二)(1)-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5 解方程(二)(1)-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概念2. 解方程的方法3. 解方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解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教学难点:解方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方程的概念和解方程的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解方程的过程。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解方程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解方程的应用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从而引入方程的概念。

2. 讲解方程的概念:讲解方程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

3. 讲解解方程的方法:讲解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等。

4. 演示解方程的过程:通过实例演示解方程的步骤,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解方程的方法。

5. 练习解方程:让学生进行解方程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解方程的应用:让学生分组讨论解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7.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解方程的重要性和应用。

六、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册上的解方程题目。

2. 思考并解答一个问题:如何用方程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同时,要通过练习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以上提供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部分,因为这一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如何理解和掌握解方程的知识。

具体来说,需要详细补充和说明的是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如何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方法。

2024年小学四年级解方程教案

2024年小学四年级解方程教案

2024年小学四年级解方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来求解方程。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合作的学习态度,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解法,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等。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中未知数的含义,掌握解方程时符号变化的规律,以及正确处理方程中的括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中的找零问题,引出方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激疑:提问学生之前学过的等式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等式与方程的区别与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明确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2. 知识讲解讲解方程的概念:解释什么是方程,方程与等式的区别,以及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介绍一元一次方程:详细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如何识别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演示解法步骤:通过具体例子,演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求解未知数等。

3. 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方程解题练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探讨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归纳总结:学生代表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全班共同归纳总结解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4. 巩固练习课堂练习:教师布置适量课堂练习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互动交流: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练习结果,讨论解题方法和心得,加深对方程解法的理解。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强调易错点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5. 课堂小结总结知识点: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强调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方程教案2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

2、利用探索发现的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分析、推理你能力。

3、学生通过天平游戏,经历了从生活情境的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

4、通过探究等式的性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等式性质,会解简单的方程。

难点:等式性质(二)的推导。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求未知数X
X+7=36 X-4.5=6.8
2、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

今天,我们接着探讨等式的性质。

二、合作研究,探讨规律
1、推想
师: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还成立吗?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验证
1)师:既然我们有两种不同的答案,那我们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好吗?
(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左侧放的砝码的质量用X表示,右边放5克的砝码,天平两边平衡。

师:天平平衡,可以用什么样的数学算式表示?
2)师:左边加2个x克砝码,右边也加2个5克的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平衡)
师:左边加6个x克砝码,右边也加6个5克的砝码,还会平衡吗?(平衡)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和你所列的算式,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以上的规律?
师:那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两边都除以一个数,等式还会成立吗?下面同学们用天平验证一下。

3)引导学生观看课本右边主题图:左边2个X克砝码,右边2个10克砝码。

师:怎样用算式表示?
4)师:左边去掉一半的质量,右边也去掉一半的质量,天平仍然平衡,用算式如何表示变化过程?
5)师:对比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师:如果等式两边能都除以零吗?0能做除数吗?
●三、解释应用
练习:解方程
X÷3=9 7Y=28
师:如何解方程引导学生讨论。

明确板书格式。

●四、练习巩固
独立完成71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
板书设计:解方程(二)
X÷3=9 7Y=28
解:X÷3×3=9 × 3 解:7Y÷7=28÷7
X=27 Y=4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