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近物时眼的调节 瞳孔缩小
双眼球汇聚
1.晶状体调节
(1)调节过程
近距离视物 模糊图象 视皮层 中脑正中核
节后纤维
睫状神经节
动眼神经副交 感节前纤维兴奋
睫状体环形肌收缩 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弹性变凸 折光能力↑ 形成清晰图像
睫睫状状肌体
环形肌
悬纵韧行带肌
晶状体
悬韧带
●
晶状体的调节示意图
●
晶状体的调节示意图 (2)调节能力大小用近点 (near point of vision)表示
(二)内脏反应
前庭器官受 到过强或过长的刺 激,或前庭功能过 敏时,引起心率、 血压、呼吸、 出汗、呕吐、眩晕 等现象。
(三)眼震颤
•躯体旋转运 动时所引起 的眼球不随 意运动。
色素上皮
(一)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光感受器细胞
双极细胞
•主要细胞层次
视神经节细胞
色素细胞层
光线
感光细胞层
双极细胞层 神经节细胞层
视网膜
神经冲动 视神经
•生理盲点
视网膜视神经乳头处无感光细胞, 在视野中形成生理性盲点。
眼轴
视神经 生乳理头盲凹点
盲点测定:
• 将头置于屏幕正前方20~30cm处; • 闭上左眼; •用右眼盯着圆形图案; •十字图形会在某个位置消失
•人眼的适宜刺激: 可见光谱(380~760nm的电磁波)
•感受器为视网膜上感光细胞(视杆、视锥细胞)
•视觉的产生过程:
眼球 折光成像
视网膜 视神经 大脑
感光换能
视觉产生
眼的功能
•眼球的基本结构
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感光系统:视网膜
眼轴 视轴
一、眼的折光功能
(一)眼的折光系统与成像
VitA缺乏 视紫红质合成减少
夜盲症
。
2.换能基本过程
光 感光细胞 视黄醛、视蛋白变构 信号传导 Na+内流减少 超极化感受器电位 视神经产生AP
(三)视锥细胞的感光原理与色觉 1.原理
光线 视锥细胞外段
视锥色素
感受器电位(超极化)
神经节细胞动作电位
2.视锥细胞色觉形成
三原色学说:
视网膜中含有三种视锥细胞,即红、绿、 蓝视锥细胞,对不同颜色的光照射,三种细胞以 不同的比例兴奋,产生不同的反应,从而产生色觉。
三、椭圆囊和球囊的功能
•感受装置:囊斑 感受直线变速运动
•功能: 头部运动觉
椭圆囊:水平方 向直线变速运动
球囊:垂直方向 直线变速运动
位砂膜
毛细胞
椭圆囊
球囊
姿势反射
四、前庭反应 内脏反应
眼震颤
(一)姿势反射
直线变速运动 刺激囊斑 旋转变速运动 刺激壶腹嵴
反射
维持平衡
颈、躯干、 四肢等肌紧 张度改变
•组成
视锥细胞
双极细胞 视神经节细胞
单线联系 •主要分布视网膜中央,中央凹处只有视锥细胞 •对光敏感性低 •分辨能力高(视敏度高)
•有色觉(能分辨颜色)
视红质 •感光色素 视蓝质
视绿质
(三)视杆细胞的感光原理
原理:光化学反应的发生
感光细胞
光线
照 射
感光色素
产生
光化学反应
生物电
1.视杆细胞光化学反应
1.定义:
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感觉器时, 感觉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频率逐渐下降的现 象,称感受器的适应(adaptation)。
2.分类 •快适应
如:触觉、嗅觉感受器; 有利于及时接受新的刺激。
•慢适应
如:肌梭、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有利于对某些功能状态进行持续的 监测和及时调整。
第二节 视觉器官
•眼---引起视觉的外周感觉器官 •人脑所获信息中, 70%以上来自视觉
•蜗底感受高频声波, 中部感受中频声波, 蜗顶感受低频声波。
基底膜
听觉产生的过程
(二)耳蜗及蜗神经的生物电现象
1.静息电位 2.耳蜗微音器电位
(感受器电位)
3.蜗神经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
声波刺激
微音器电位
蜗神经动作电位
听觉中枢
听觉
第四节 前庭器官
椭圆囊 •前庭器官 球囊
半规管
•功能
产生头部空间位置觉 身体的运动觉
微音器电位
听神经产 生动作电位
• 听毛剪切运动:
安 静 时
基 底 膜 振 动
2.耳蜗对声音的初步分析
•基底膜的振动是以行波 的方式进行的。即振动最 先发生在基底膜的底部以 波浪的方式向蜗顶传播。
•声波的频率不同,行波 在基底膜上传播的远近 及产生最大振幅(共振) 部位不同。
•高频声波靠近蜗底而低 频在蜗顶出现最大振幅.
形成一杠杆,传递声波,减幅增压。 4.咽鼓管:
平衡鼓室与大气之间的压力,维持鼓膜 的正常位置、形状及振动性。
•中耳的主要功能
①传音 ②使声波的振幅减 小,压强增大。 (减幅,增压)
鼓膜和听骨链增压减幅效应 •鼓膜有效振动面积55mm2 卵圆窗面积3.2mm2 两者为18.6 :1, 增压18.6倍 。
(二)视野
•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 能看到的范围。
鼻侧、上侧小 •受面部结构影响
颞侧、下侧大
•颜色不同视野不同 白色兰色红色绿色
(三)暗适应与明适应
1.暗适应: •定义:由明亮环境突然进入暗处,
视觉逐渐提高恢复的过程。 •主要决定于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
•视觉功能由视锥系统转为视杆系统。 2.明适应: •定义: 由暗处进入明亮环境,视觉
如:
以4:1:0兴奋
红、绿、蓝 以2:8:1兴奋
视锥细胞 以4:1:15兴奋
红色感觉 绿色感觉 蓝色感觉
以1:1:1兴奋
白色感觉
正常 红色盲 绿色盲 蓝色盲
色盲 color blindness
左
:
右
正
:
常
全
颜
色
色
视
盲
觉
左
右
:
:
红
红
色
色
弱
盲
右
左
:
:
蓝
绿
色
色
盲
盲
三、几种视觉生理现象
(一)视力
•视力即视敏度 •是指眼对物体微细结构分辨的能力 •分辨物体上的两点最小距离的能力 •用视角表示,正常为1分视角
2.分类
(二)感觉器官(sense organ):
1.概念:由结构和功能上高度分化的感受细胞 及其附属结构构成的复杂感受装置。
2.重要感觉器官---眼、耳、前庭器官等
半规管
卵圆窗 圆窗
壶腹 椭圆囊 球囊
耳蜗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适宜刺激 换能作用 编码功能 适应现象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一种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形式,称该感 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锤骨柄(长臂)与砧 骨突(短臂)比3:1,增 压1.3倍。
•总增压 18.6×1.3=24倍 18.6
1.0 1.3
1
(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主
1.气传导(正常途径)
要
外耳道 鼓膜 听骨链 卵圆窗 内耳
鼓室空 气振动
圆窗膜
骨导
2.骨传导
Ⅷ
声波
颅骨振动 内耳
气导
耳聋的测定
任内氏试验 韦伯氏试验
三、内耳的感音功能
•矫正:凹透镜
正视眼
2.远视
•原因: 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曲 光能力减弱,使平行光 线聚焦在视网膜后,视 物不清。 •矫正:凸透镜
正视眼
3.散光
•原因:
眼球折光面在 不同方位上折光率不同, 平行光线不能聚焦在同一 平面上,导致视物变形或 不清。 •矫正:柱面镜
正视眼
二、眼的感光功能
•视网膜感受光刺激,将光能转换为视神经上的AP
1.折光系统组成及功能
角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复杂透镜
通过折光作用及折光 作用改变成像在视网 膜上
2.折光系统的特性
•正常成人眼安静时, 其折光系统的后主焦点
的位置正好是视网膜所在的位置
•6米以外的光线为平行光线
来自远处 光线(平 行光线)
(聚焦平面) 视网膜
焦点
来自6m以内 的光线
①视远物(>6m),不需调节可清晰成像 ②视近物(<6m) ,不调节则视网膜上成像模糊.
二、外耳和中耳功能
(一)外耳的功能
1.外耳的组成及其功能
(1)耳 廓收:集声波,探究声源
(2)外耳道: 传导声波;
外耳
内耳
加强声波(共鸣腔作用)
中耳
(二)中耳主要结构及其功能
•主要结构及功能 1.鼓膜: (1)如实把声波振动传递给听骨链。 (2)产生传递的增压效应。
2.鼓室: 由鼓室内空气振动可把声波传入内耳。 3.听骨链:
使双眼视近物时成像于两眼 视网膜对称点上,避免复视。
(三)眼的折光能力异常 (非正视眼,屈光不正
)
由于折光系统或眼球形态异常,在安静状态
下平行光线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这种现象称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折光异常。
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
1. 近视
•原因: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角膜 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使折光力 过强,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 前, 视物不清。
•折光率为60D •晶状体调节能力最强
3.简化眼(reduced eye)
是一个假想的模型。其光学参数和其他 特征与正常眼等值。简化眼和正常安静时的 眼一样,正好能使平行光线聚集在视网膜上。
ab(物像大小)
bn(物像到节点中离)
AB(实物大小 )
=
Bn(实物到节点距离)
(二)眼的调节
晶状体变凸(为主)
前庭器官
前 椭圆囊 庭球囊
半 前半规管 规 水平半规管 管 后半规管
腔内充满内淋巴
椭圆囊和球囊的壁上有囊斑 囊斑中有感受性毛细胞 适宜刺激是耳石的重力及直线正负加速运动
半规管上有壶腹 壶腹内有壶腹脊 壶腹脊内毛细胞 适宜刺激为旋转变速运动
一、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毛细胞
二、半规管的功能 •感受装置:壶腹嵴 •功能:感受旋转变速运动
2.瞳孔调节
•瞳孔近反射-----眼调节 瞳孔随视物距离减小而缩小
①入眼光线量↓ ②球面像差↓,色像差↓图像清晰
•瞳孔对光反射
①瞳孔大小随光线强弱而改变的反射
②反射中枢:位于中脑顶盖 ③互感性:光照一侧瞳孔,两侧瞳
孔同时缩小的现象。 ④意义:调节入眼光量;临床检查。
取近轴光线 减少球面相差
3.双眼球会聚(辐辏反射)
逐渐恢复正常的过程。 •视紫红质迅速分解 •视觉功能由视杆系统转为视锥系统
(四)双眼视觉
1.双眼视觉 双眼同时看一物体 的视觉.
2.优点 弥补盲点的存在 扩大视野 产生立体视觉
第三节 听觉器官
•耳是听觉器官,也是位置和平衡器官
半规管
卵圆窗 圆窗
壶腹 椭圆囊 球囊
耳蜗
一、听阈与听域
•听力:指听觉器官感受声音的能力,通常用听域 表示, 20~20000Hz。 •听阈:声波振动频率一定时,刚能引起听觉 的 最小振动强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The Function of Sensory Organs)
感觉:客观物质世界在人主观上的反映。
内外环境刺激 感受器或感觉器官
传入神经 大脑皮层
感觉 是适应环境的产物
第一节 概
述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概念和分类
(一)感受器(receptor)
1.定义: 分布于机体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专门 感受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各种感受器都能把作用于它的刺激能量, 转变成传入神经上的动作电位,称感受器的换 能作用(transducer function)。
(三)感受器的编码功能
感受器在换能过程中,也把刺激包涵 的环境变化的信息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 列中,称感受器的编码(coding)作用。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内耳的基本结构
①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器官。
②耳蜗是骨质管道旋转
2
1 2
~2
3 4
周。
③前庭膜、基底膜将其分为前庭阶、蜗管和鼓阶。
④声音感受器为基底膜上螺旋器内的毛细胞。
(二)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感音换能的关键是基底膜振动
声波 外耳道 鼓膜 听骨链 前庭窗
基底膜振动 蜗管内淋巴 前庭阶外淋巴
毛细胞与盖 毛细胞听 膜位置改变 毛弯曲偏转
(二)感光换能系统 视杆系统(暗视觉系统) 视锥系统(明视觉系统)
(视觉形成的二元学说)
1.视杆系统(暗视觉系统)
•组成 视杆细胞
双极细胞
视神经节细胞
会聚联系
•主要分布于视网膜周边 •对光敏感性高 •分辨能力差(视敏度差) •无色觉(不能分辨颜色) •感光色素为视紫红质
2.视锥系统(明视觉系统)
•眼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称为近点 •近点与晶状体的弹性有关 •随年龄↑,晶状体弹性↓→眼调节能 力↓→近点远移. •(40多岁后)近点明显远移, 称为老视(花眼),用
凸透镜 矫正。
近点:
眼作最大调节时能看清的最近物体的距离。
年龄 10岁 20岁 近点 8.3cm 10.8cm
60岁 80cm
• 最大可听阈:当声音强度在听阈以上继续增加, 当强度增加到某一限度时,它引 起的将不单是听 觉,还引起听觉和鼓膜的疼痛感觉,这个限度称 为最大可听阈。
•听域:由于每一个声波振动频率都有其自己的听 阈和最大可听阈,将所能听到的不同频率声音的 听阈连成曲线和最大可听阈连成曲线,这两条曲 线之间的面积称为听域。
双眼球汇聚
1.晶状体调节
(1)调节过程
近距离视物 模糊图象 视皮层 中脑正中核
节后纤维
睫状神经节
动眼神经副交 感节前纤维兴奋
睫状体环形肌收缩 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弹性变凸 折光能力↑ 形成清晰图像
睫睫状状肌体
环形肌
悬纵韧行带肌
晶状体
悬韧带
●
晶状体的调节示意图
●
晶状体的调节示意图 (2)调节能力大小用近点 (near point of vision)表示
(二)内脏反应
前庭器官受 到过强或过长的刺 激,或前庭功能过 敏时,引起心率、 血压、呼吸、 出汗、呕吐、眩晕 等现象。
(三)眼震颤
•躯体旋转运 动时所引起 的眼球不随 意运动。
色素上皮
(一)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光感受器细胞
双极细胞
•主要细胞层次
视神经节细胞
色素细胞层
光线
感光细胞层
双极细胞层 神经节细胞层
视网膜
神经冲动 视神经
•生理盲点
视网膜视神经乳头处无感光细胞, 在视野中形成生理性盲点。
眼轴
视神经 生乳理头盲凹点
盲点测定:
• 将头置于屏幕正前方20~30cm处; • 闭上左眼; •用右眼盯着圆形图案; •十字图形会在某个位置消失
•人眼的适宜刺激: 可见光谱(380~760nm的电磁波)
•感受器为视网膜上感光细胞(视杆、视锥细胞)
•视觉的产生过程:
眼球 折光成像
视网膜 视神经 大脑
感光换能
视觉产生
眼的功能
•眼球的基本结构
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感光系统:视网膜
眼轴 视轴
一、眼的折光功能
(一)眼的折光系统与成像
VitA缺乏 视紫红质合成减少
夜盲症
。
2.换能基本过程
光 感光细胞 视黄醛、视蛋白变构 信号传导 Na+内流减少 超极化感受器电位 视神经产生AP
(三)视锥细胞的感光原理与色觉 1.原理
光线 视锥细胞外段
视锥色素
感受器电位(超极化)
神经节细胞动作电位
2.视锥细胞色觉形成
三原色学说:
视网膜中含有三种视锥细胞,即红、绿、 蓝视锥细胞,对不同颜色的光照射,三种细胞以 不同的比例兴奋,产生不同的反应,从而产生色觉。
三、椭圆囊和球囊的功能
•感受装置:囊斑 感受直线变速运动
•功能: 头部运动觉
椭圆囊:水平方 向直线变速运动
球囊:垂直方向 直线变速运动
位砂膜
毛细胞
椭圆囊
球囊
姿势反射
四、前庭反应 内脏反应
眼震颤
(一)姿势反射
直线变速运动 刺激囊斑 旋转变速运动 刺激壶腹嵴
反射
维持平衡
颈、躯干、 四肢等肌紧 张度改变
•组成
视锥细胞
双极细胞 视神经节细胞
单线联系 •主要分布视网膜中央,中央凹处只有视锥细胞 •对光敏感性低 •分辨能力高(视敏度高)
•有色觉(能分辨颜色)
视红质 •感光色素 视蓝质
视绿质
(三)视杆细胞的感光原理
原理:光化学反应的发生
感光细胞
光线
照 射
感光色素
产生
光化学反应
生物电
1.视杆细胞光化学反应
1.定义:
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感觉器时, 感觉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频率逐渐下降的现 象,称感受器的适应(adaptation)。
2.分类 •快适应
如:触觉、嗅觉感受器; 有利于及时接受新的刺激。
•慢适应
如:肌梭、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有利于对某些功能状态进行持续的 监测和及时调整。
第二节 视觉器官
•眼---引起视觉的外周感觉器官 •人脑所获信息中, 70%以上来自视觉
•蜗底感受高频声波, 中部感受中频声波, 蜗顶感受低频声波。
基底膜
听觉产生的过程
(二)耳蜗及蜗神经的生物电现象
1.静息电位 2.耳蜗微音器电位
(感受器电位)
3.蜗神经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
声波刺激
微音器电位
蜗神经动作电位
听觉中枢
听觉
第四节 前庭器官
椭圆囊 •前庭器官 球囊
半规管
•功能
产生头部空间位置觉 身体的运动觉
微音器电位
听神经产 生动作电位
• 听毛剪切运动:
安 静 时
基 底 膜 振 动
2.耳蜗对声音的初步分析
•基底膜的振动是以行波 的方式进行的。即振动最 先发生在基底膜的底部以 波浪的方式向蜗顶传播。
•声波的频率不同,行波 在基底膜上传播的远近 及产生最大振幅(共振) 部位不同。
•高频声波靠近蜗底而低 频在蜗顶出现最大振幅.
形成一杠杆,传递声波,减幅增压。 4.咽鼓管:
平衡鼓室与大气之间的压力,维持鼓膜 的正常位置、形状及振动性。
•中耳的主要功能
①传音 ②使声波的振幅减 小,压强增大。 (减幅,增压)
鼓膜和听骨链增压减幅效应 •鼓膜有效振动面积55mm2 卵圆窗面积3.2mm2 两者为18.6 :1, 增压18.6倍 。
(二)视野
•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 能看到的范围。
鼻侧、上侧小 •受面部结构影响
颞侧、下侧大
•颜色不同视野不同 白色兰色红色绿色
(三)暗适应与明适应
1.暗适应: •定义:由明亮环境突然进入暗处,
视觉逐渐提高恢复的过程。 •主要决定于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
•视觉功能由视锥系统转为视杆系统。 2.明适应: •定义: 由暗处进入明亮环境,视觉
如:
以4:1:0兴奋
红、绿、蓝 以2:8:1兴奋
视锥细胞 以4:1:15兴奋
红色感觉 绿色感觉 蓝色感觉
以1:1:1兴奋
白色感觉
正常 红色盲 绿色盲 蓝色盲
色盲 color blindness
左
:
右
正
:
常
全
颜
色
色
视
盲
觉
左
右
:
:
红
红
色
色
弱
盲
右
左
:
:
蓝
绿
色
色
盲
盲
三、几种视觉生理现象
(一)视力
•视力即视敏度 •是指眼对物体微细结构分辨的能力 •分辨物体上的两点最小距离的能力 •用视角表示,正常为1分视角
2.分类
(二)感觉器官(sense organ):
1.概念:由结构和功能上高度分化的感受细胞 及其附属结构构成的复杂感受装置。
2.重要感觉器官---眼、耳、前庭器官等
半规管
卵圆窗 圆窗
壶腹 椭圆囊 球囊
耳蜗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适宜刺激 换能作用 编码功能 适应现象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一种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形式,称该感 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锤骨柄(长臂)与砧 骨突(短臂)比3:1,增 压1.3倍。
•总增压 18.6×1.3=24倍 18.6
1.0 1.3
1
(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主
1.气传导(正常途径)
要
外耳道 鼓膜 听骨链 卵圆窗 内耳
鼓室空 气振动
圆窗膜
骨导
2.骨传导
Ⅷ
声波
颅骨振动 内耳
气导
耳聋的测定
任内氏试验 韦伯氏试验
三、内耳的感音功能
•矫正:凹透镜
正视眼
2.远视
•原因: 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曲 光能力减弱,使平行光 线聚焦在视网膜后,视 物不清。 •矫正:凸透镜
正视眼
3.散光
•原因:
眼球折光面在 不同方位上折光率不同, 平行光线不能聚焦在同一 平面上,导致视物变形或 不清。 •矫正:柱面镜
正视眼
二、眼的感光功能
•视网膜感受光刺激,将光能转换为视神经上的AP
1.折光系统组成及功能
角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复杂透镜
通过折光作用及折光 作用改变成像在视网 膜上
2.折光系统的特性
•正常成人眼安静时, 其折光系统的后主焦点
的位置正好是视网膜所在的位置
•6米以外的光线为平行光线
来自远处 光线(平 行光线)
(聚焦平面) 视网膜
焦点
来自6m以内 的光线
①视远物(>6m),不需调节可清晰成像 ②视近物(<6m) ,不调节则视网膜上成像模糊.
二、外耳和中耳功能
(一)外耳的功能
1.外耳的组成及其功能
(1)耳 廓收:集声波,探究声源
(2)外耳道: 传导声波;
外耳
内耳
加强声波(共鸣腔作用)
中耳
(二)中耳主要结构及其功能
•主要结构及功能 1.鼓膜: (1)如实把声波振动传递给听骨链。 (2)产生传递的增压效应。
2.鼓室: 由鼓室内空气振动可把声波传入内耳。 3.听骨链:
使双眼视近物时成像于两眼 视网膜对称点上,避免复视。
(三)眼的折光能力异常 (非正视眼,屈光不正
)
由于折光系统或眼球形态异常,在安静状态
下平行光线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这种现象称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折光异常。
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
1. 近视
•原因: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角膜 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使折光力 过强,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 前, 视物不清。
•折光率为60D •晶状体调节能力最强
3.简化眼(reduced eye)
是一个假想的模型。其光学参数和其他 特征与正常眼等值。简化眼和正常安静时的 眼一样,正好能使平行光线聚集在视网膜上。
ab(物像大小)
bn(物像到节点中离)
AB(实物大小 )
=
Bn(实物到节点距离)
(二)眼的调节
晶状体变凸(为主)
前庭器官
前 椭圆囊 庭球囊
半 前半规管 规 水平半规管 管 后半规管
腔内充满内淋巴
椭圆囊和球囊的壁上有囊斑 囊斑中有感受性毛细胞 适宜刺激是耳石的重力及直线正负加速运动
半规管上有壶腹 壶腹内有壶腹脊 壶腹脊内毛细胞 适宜刺激为旋转变速运动
一、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毛细胞
二、半规管的功能 •感受装置:壶腹嵴 •功能:感受旋转变速运动
2.瞳孔调节
•瞳孔近反射-----眼调节 瞳孔随视物距离减小而缩小
①入眼光线量↓ ②球面像差↓,色像差↓图像清晰
•瞳孔对光反射
①瞳孔大小随光线强弱而改变的反射
②反射中枢:位于中脑顶盖 ③互感性:光照一侧瞳孔,两侧瞳
孔同时缩小的现象。 ④意义:调节入眼光量;临床检查。
取近轴光线 减少球面相差
3.双眼球会聚(辐辏反射)
逐渐恢复正常的过程。 •视紫红质迅速分解 •视觉功能由视杆系统转为视锥系统
(四)双眼视觉
1.双眼视觉 双眼同时看一物体 的视觉.
2.优点 弥补盲点的存在 扩大视野 产生立体视觉
第三节 听觉器官
•耳是听觉器官,也是位置和平衡器官
半规管
卵圆窗 圆窗
壶腹 椭圆囊 球囊
耳蜗
一、听阈与听域
•听力:指听觉器官感受声音的能力,通常用听域 表示, 20~20000Hz。 •听阈:声波振动频率一定时,刚能引起听觉 的 最小振动强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The Function of Sensory Organs)
感觉:客观物质世界在人主观上的反映。
内外环境刺激 感受器或感觉器官
传入神经 大脑皮层
感觉 是适应环境的产物
第一节 概
述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概念和分类
(一)感受器(receptor)
1.定义: 分布于机体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专门 感受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各种感受器都能把作用于它的刺激能量, 转变成传入神经上的动作电位,称感受器的换 能作用(transducer function)。
(三)感受器的编码功能
感受器在换能过程中,也把刺激包涵 的环境变化的信息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 列中,称感受器的编码(coding)作用。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内耳的基本结构
①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器官。
②耳蜗是骨质管道旋转
2
1 2
~2
3 4
周。
③前庭膜、基底膜将其分为前庭阶、蜗管和鼓阶。
④声音感受器为基底膜上螺旋器内的毛细胞。
(二)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感音换能的关键是基底膜振动
声波 外耳道 鼓膜 听骨链 前庭窗
基底膜振动 蜗管内淋巴 前庭阶外淋巴
毛细胞与盖 毛细胞听 膜位置改变 毛弯曲偏转
(二)感光换能系统 视杆系统(暗视觉系统) 视锥系统(明视觉系统)
(视觉形成的二元学说)
1.视杆系统(暗视觉系统)
•组成 视杆细胞
双极细胞
视神经节细胞
会聚联系
•主要分布于视网膜周边 •对光敏感性高 •分辨能力差(视敏度差) •无色觉(不能分辨颜色) •感光色素为视紫红质
2.视锥系统(明视觉系统)
•眼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称为近点 •近点与晶状体的弹性有关 •随年龄↑,晶状体弹性↓→眼调节能 力↓→近点远移. •(40多岁后)近点明显远移, 称为老视(花眼),用
凸透镜 矫正。
近点:
眼作最大调节时能看清的最近物体的距离。
年龄 10岁 20岁 近点 8.3cm 10.8cm
60岁 80cm
• 最大可听阈:当声音强度在听阈以上继续增加, 当强度增加到某一限度时,它引 起的将不单是听 觉,还引起听觉和鼓膜的疼痛感觉,这个限度称 为最大可听阈。
•听域:由于每一个声波振动频率都有其自己的听 阈和最大可听阈,将所能听到的不同频率声音的 听阈连成曲线和最大可听阈连成曲线,这两条曲 线之间的面积称为听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