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大事记(1949

合集下载

中国房地产发展大事记

中国房地产发展大事记

中国房地产发展大事记第一篇:中国房地产发展大事记地产发展史:中国房地产发展大事记(1978年—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房地产业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中国房地产业20年的发展史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写照。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自此,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中国开始迈出了改革开放的步伐。

★1978年,理论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产权。

★1980年4月,邓小平指出:住房要进行商品化,住房分配制度应该考虑调整,房子可以作为商品出售。

★1982年,国务院在常州、郑州、沙市、四平4个城市进行了新建公有住宅补贴出售试点。

两年来的实践证明,这项改革是成功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积累了一定经验。

★1987年12月1日,中国土地“第一拍”。

这是一次历史性突破,是我国土地使用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标志着我国的根本大法承认了土地使用权的商品属性,跨出了土地商品化、市场化的重大一步。

”★1990年,上海市房改方案出台,开始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

★1990年5月,《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的出台,为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提供了具体依据,为建立可流转的房地产和房地产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91年11月2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规范了房改的分阶段及总目标、基本原则、有关政策、工作部署、工作领导等。

对房改的深化进行起到了重要的依据作用。

★1992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带动下,我国对外开放及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加快。

从此,全国房地产价格放开,许多政府审批权利下放,金融机构开始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借助宏观经济的“加快改革开放建设步伐”的大环境,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了快速扩张期。

★1993年6月23日,宣布终止房地产公司上市,控制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

6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提出整顿金融秩序,加强宏观调控的16条政策措施,引导过热经济实现软着陆。

建国以来我国房地产发展史简述

建国以来我国房地产发展史简述

四、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末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房屋建设发展缓慢。据统计, 在改革开放前 27 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中, 政府对城镇住宅的投资仅占 0 . 78 % , 而且全部是 住房分 国家预算内资金。全国城镇人口每五年约增加住房 1 平方米, 配和房屋管理、 修缮都实行福利制, 租房实行低租金制, 到 1978 年全国 每平方米住房租金仅 0 . 13 元, 国家每年为房屋管理和修缮补贴几百个 亿, 随着人口的弹性增长和住房制度的钢性制约, 城镇居住水平不断下 人均居住面积从解放初期的 4 . 5 平方米下降到 3 . 6 平方米。其结果 降, 而国家财政告急, 矛盾更加突出。 住房制度改革势在必 是百姓不满意, 行。 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召开的, 是房地产业发展 史上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这次会议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 号,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 重点的轨道上, 并且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 这一切都为房地产的发 也为日后制定有关房地产的法律法规打下 展创造了至关重要的条件, 了良好的开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 、 土地有 房屋商品化和城市房地产综合开发政策的确立, 房地产业开始 偿使用、 “解决住 复苏和发展。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 ” 1980 年邓小平同志系统地提出了住房制度改 房问题能不能路子宽些, 革的一整套改革思路, 对住房生产、 流通、 分配、 消费在内的全过程进行 了通盘的改革设计。从而拉开了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的 大幕。 然而, 房地产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挫折, 主要表现为房地产发展过热, 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协调 。1992 年国民 经济增长 14 . 2 % , 同期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高达 117 . 6 % , 是经济增产 速度的 8 . 3 倍;1993 年国民经济增长 13 . 5 % , 同期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 是经济增长速度的 12 . 2 倍。 当时的房地产开发规模已经 高达 165 % , “过剩 ” 高房价和城市房屋 初露 超出了经济发展可容许的范围。另外, 。“房奴” 端倪 这个词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 直到现在拥有一套住 “卡夫丁峡谷” 。 房仍成为很多人无法企及的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是我国房地产快速发展的十年, 也是我国房地 产历经波折的十年。一方面, 我国的房地产在七十年代末期才刚刚起 步, 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可以照搬别国房地产业的经验, 只能立足 , “摸着石头过河 ” 。 另一 马克思主义的产权理论, 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 有关房地产的法律法规也都只是处在探索阶段, 不完善的体制机 方面, “瓶颈” 制性障碍也是造成房地产业遇到一些 的因素。 如何尽可能的消 除这些不利于房地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 成为九十年代初期的 热门话题。

各国房地产发展史

各国房地产发展史

各国房地产发展史一、中国房地产发展史中国的房地产业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土地制度。

在封建社会时期,土地归属于地主阶级,农民只能作为佃农耕种土地,并向地主缴纳租金。

到了近代,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房地产业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房地产业被国家垄断。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放开了对房地产市场的控制,允许个人和企业购买、出售和租赁房产。

这一举措促使了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各地相继出现了大量的楼盘和房地产企业。

二、美国房地产发展史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较早,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时期。

在18世纪,美国各州陆续出台了土地买卖法律,确立了土地产权制度。

随着西部拓荒和城市化的进程,美国的房地产市场逐渐成熟。

20世纪初,美国建立了现代房地产市场体系,包括了土地登记制度、房地产经纪行业和住房信贷体系。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也成为了美国家庭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2008年爆发的次贷危机中,美国房地产市场遭遇了严重的泡沫破裂和经济衰退。

三、日本房地产发展史日本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在二战后的重建时期,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住宅建设政策,促进了日本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发展。

然而,在1980年代末期,日本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次泡沫破裂,导致了长期的经济低迷和房地产市场的衰退。

199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和房地产税制改革,以恢复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如今,日本的房地产市场已经逐渐复苏,房产投资成为了日本人的重要理财方式。

四、英国房地产发展史英国的房地产市场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期的封建制度。

在18世纪,英国通过一系列的土地法律和土地登记制度,确立了现代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框架。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房地产市场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20世纪以后,英国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几次波动。

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和1990年代的房地产泡沫破裂,都对英国的房地产市场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发展历程

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发展历程

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发展历程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发展历程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它经历了多个阶段,反映了国家在不同时期对房地产市场的不同态度和策略。

本文将对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发展历程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分析。

一、起步阶段(1949-1978年)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房地产市场处于起步阶段。

这一时期的政策主要集中在土地改革和住房建设上,目标是实现“人人有房住”的目标。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公私合营、房屋租赁等,以促进住房建设的发展。

二、探索阶段(1979-1992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了探索阶段。

这一时期的政策重点是住房制度改革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政府开始尝试将住房建设和土地使用推向市场,逐步实现住房商品化和社会化。

同时,政府也开始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和管理,以规范市场秩序。

三、调整阶段(1993-2002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政府开始对房地产政策进行调整和规范。

这一时期的政策重点是加强土地管理和控制房价上涨。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土地出让金制度、房地产税等,以规范市场秩序和稳定房价。

同时,政府也开始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和管理,以防止市场泡沫和风险。

四、调控阶段(2003年至今)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政府开始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和管理。

这一时期的政策重点是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管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购、限贷等,以遏制投机和过度投资。

同时,政府也开始推进住房保障和住房供应多元化,以满足不同层次和群体的住房需求。

五、总结与展望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调整的过程。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政府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措施,以适应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房地产市场仍将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

政府需要继续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管理,同时推进住房保障和住房供应多元化,以满足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

中国房地产市场变革历程

中国房地产市场变革历程

中国房地产市场变革历程中国房地产市场变革历程三大阶段:1978年以前的国家主导的计划(建造、分配)模式阶段;1978年-1998年的商品化开发试点阶段;1998年至今的金融化开发阶段。

在房地产市场化之后的三十多年里,中国房地产行业极大地改善了中国庞大人口的住房问题、消费问题、城市面貌,并带动了将近60个产业发展,对中国经济形成了重大影响。

未来,中国房地产行业将在“城镇化”、“国际化”、“智慧化”、“产业化”、“金融化”等发展政策和趋势影响下,继续对中国的发展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1949-1978,房地产还未成为行业。

1978年之前,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房地产在中国并未成为一个产业。

国家经济发展的若干个“五年”计划中也从未出现“房地产”的发展规划与计划。

彼时,城市住房由国家统一建设,建好后按照不同标准对城市居民进行实物分配,住房是工作单位的员工福利之一,并没有形成房地产市场。

在农村,由于中国实行包括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福利制度在内的城乡二元管理结构,农村的农民住房是以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宅基地自建房为主。

1978年之前,中国的城市数量是50个,城市面貌、城市环境(商业)的改善等全部依赖于国家主导的城市建设规划、建设、运营等,几乎没有主营房地产的企业或机构。

由于缺乏市场要素,城市缺乏足够的发展动力和活力。

城市居民居住环境的改善也主要依赖于家族传承、住房分配等,居住环境较差、拥挤不堪。

1978年人均居住面积是12平方米。

二、1978-1998,在“市场”的催化下,中国房地产行业快速形成和发展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的国家发展战略。

作为重要的一环,房地产首次进入决策层的视,1981年,作为重要的“改革开放特区”城市,深圳和广州开始搞商品房开发的试点。

1982年,中央开始推动实施实质的住房改革,截止1991年,中央决策通过了24个省份、自治区、城市的住房改革方案。

房地产的市场化之路开始起步。

中国房地产发展历程

中国房地产发展历程

中国房地产发展历程:1949年新中国建立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这一段时期,随着传统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房地产作为商品被严格禁止,绝大部分房产通过计划配置,无偿使用。

房地产业也因此而基本上处于极度萎缩和萧条的状态。

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房地产业开始逐渐复苏并得到发展繁荣,总的来看,以1998年停止福利分房制度为界,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房地产制度改革阶段(1978-1997年)1.1理论突破和试点时期(1978年-1991年)1978年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产权等观点。

1980年9月北京市住房统建办公室挂牌,成立了北京市城市开发总公司。

1981年,再深圳、广州开始搞商品房试点。

1982年国务院在四个城市进行售房试点。

1984年广东,重庆开始征收土地使用费。

1987年11月26日,深圳市政府首次公开招标出让住房用地。

1990年上海市房改方案出台,开始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

1991年,国务院先后批复了24个省市的房改总体方案。

1.2全面实施住房制度及调整改革时期(1992年-1997年)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视察后认为深圳市的房地产市场开发值得全国推广,吹响了中国房地产开发的总号角,沿海城市最先开始开发房地产。

房改全面启动,住房公积金呢制度全面推行。

1993年“安居工程”开始启动。

同年朱镕基总理到海南视察,发现海南的房地产市场失控,土地市场出现泡沫。

政府开始第一轮紧缩性宏观调控,泡沫破裂,造成了大量的烂尾楼和银行坏账。

1997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房改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的意见》,明确了住房公积金是职工个人住房基金,规范了住房公积金的管理体制,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

2第二阶段:房地产全面市场化阶段((1998年至今)2.1平稳发展时期(1998-2003年)1998年对中国房地产业来说是关键之年,很多开发商在1998年上半年都熬不下去了,把土地纷纷卖掉退出市场,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经济硬着陆,连续8个季度经济增速下滑。

中国房地产40年大事记

中国房地产40年大事记

中国房地产40年大事记摘要:40年不过是历史长河的一瞬,但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而言,从萌芽到发展,从变革到成熟,伴随改革开放而变得更加稳定、持续,并逐步迈向长效机制时代。

关键词:中国房地产;改革开放;40周年;大事记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9138-(2019)01-0012-15 收稿日期:2018-12-18文章来源:本文由网络资源整理而成。

40年,不过是历史长河的一瞬。

但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而言,从萌芽到发展,从变革到成熟,伴随改革开放而变得更加稳定、持续,并逐步迈向长效机制时代。

第一个10年:房地产概念初现1978年10月20日,领导人在北京视察新建的几十栋公寓住宅楼时,就曾问,“房子可否成为商品”?事实上,当时的房子并未成为商品。

1980年1月8日,中国第一家房地产公司──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公司成立。

1980年4月2日,发表《关于建筑业和住宅问题的谈话》,其中包括“房子是可以卖的”。

1984年5月,王石成立“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

同年,招商地产、保利地产、广州城建、浙江广厦、华发股份、天鸿集团、宋都集团等房企相继成立。

1984年10月,中央确定“推行住宅商品化”的思路。

1987年11月,全国各地商品房建设开始纳入国家计划。

1987年12月1日,深圳举行全国土地第一拍——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公司以525万元竞得罗湖区一块土地。

1988年4月22日,七届人大宪法修正案指出,土地使用权可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转让。

第二个10年:房产市场初步形成1990年,上海房改方案出台,开始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

1991年,住房信贷业务起步,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成立房地产信贷部。

1993年6月23日,宣布终止房地产公司上市,全面控制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业。

1993年11月,“安居工程”开始启动。

1994年7月起,国家全面深化房改,建立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供应体系及住房公积金制度等。

1995年1月1日,房地产领域第一部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正式实施。

中国房地产发展史

中国房地产发展史
房住不炒定位的提出
在2017年,中国政府提出了“房住 不炒”的定位,强调住房的居住属性 ,抑制投机和过度投资。
实施效果
通过实施严格的调控政策,限制房地 产市场过度投机,使得住房回归到居 住属性,满足了居民的基本居住需求 。
因城施策,分类调控
因城施策的提出
针对不同城市的情况,中国政府提出了因城施策的调控思路,根据各城市房地 产市场的特点进行分类调控。
03
高速发展阶段(19922003)
房地产市场化改革
1992年,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房地产市场开始 起步。政府逐步放开房地产市场,吸 引社会资本进入,推动房地产行业快 速发展。
1998年,中国取消福利分房制度,实 行住房分配货币化,进一步促进了房 地产市场的发展。
土地出让方式转变
中国房地产发展史
目 录
• 起步阶段(1949-1978) • 探索阶段(1978-1991) • 高速发展阶段(1992-2003) • 调控与调整阶段(2004-2016) • 新时代新征程(2017至今)
01
起步阶段(1949-1978)
土地公有化
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土地改革将土地收归国有,实现 了土地公有化。
04
调控与调整阶段(20042016)
房地产政策调控
限购限贷政策
为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政府出 台了一系列限购限贷政策,限制 购房人的数量和贷款额度,以减 缓投资投机炒房行为。
地价管理
政府通过调整土地供应、地价标 准和土地出让方式等手段,控制 房价上涨速度,并防止地价泡沫。
房产税征收
部分城市开始试点征收房产税, 成本,降低投资 热情。
感谢您的观看

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史

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史

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史1950年代至1970年代,中国房地产行业主要受到国家计划经济的控制和引导。

政府通过国家计划调配土地资源,投资建设公共住房,以满足城市人口的住房需求。

在这一时期,住房分配主要以单位、职工身份为基础,当时的住房市场规模较小,且以国有和集体所有为主。

开放以后的1980年代,中国房地产行业开始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1982年颁布的《关于完善城市住房制度的决定》奠定了住房制度的基础。

政府推出自愿产权交易政策,允许市场化的住房交易,打破了过去单一的住房分配模式。

此外,1987年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投入到中国的房地产市场。

1990年代,中国房地产行业进一步快速发展。

国家开始推行“商品房”概念,引入商业化的住房供应体系,并逐步建立了现代市场化的房地产行业体系。

在这一时期,中国对外开放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引起了海外投资者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关注。

2000年代初,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住房的需求不断上升。

政府刺激了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火爆。

大量国内外的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推动了房价的上涨。

然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2024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中国房地产市场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包括限购、限贷等手段,有效地控制了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形成,并促进了市场的平稳发展。

2024年以后,中国房地产行业进入了新的调控阶段。

政府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和调控,制定了一系列限购、限价、限贷等政策,以避免房地产市场的过热。

同时,政府提出了“租购并举”政策,鼓励租赁住房的发展,满足人民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

目前,中国房地产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阶段。

政府提出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政策导向,着力解决住房问题,推动住房市场的健康发展。

未来,中国房地产行业将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如地价上涨、人口老龄化、绿色建筑等议题需要加以解决。

建国以来房地产制度史

建国以来房地产制度史

幼儿园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作为一个幼儿园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睡眠质量。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孩子的睡眠习惯出现了问题,甚至有的孩子患上了儿童失眠症。

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情绪状态。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一、控制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的首要条件就是控制睡眠时间。

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来制定睡眠时间表,从而让孩子在合适的时间入睡。

通常来说,婴儿需要 12-16 个小时的睡眠,幼儿则需要 11-14 个小时的睡眠,学龄前儿童需要 10-12 个小时的睡眠,而小学生则需要 9-11 个小时的睡眠。

掌握了孩子的合适睡眠时间大概后,每天早上和晚上都需要按时起床和睡觉。

此类规律的养成,有助于孩子建立一个健康的睡眠习惯。

二、制定晚间睡前准备活动在幼儿园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晚间睡前准备活动,从而让孩子能够在入睡之前放松身心。

比如,建立温馨的亲子交流时间,读一些精美的童话故事或是亲自为孩子唱个摇篮曲,这都是非常好的活动。

此外,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合适的床上游戏,如谜语、抽纸条等活动,这些游戏有助于孩子放松身心,心情舒畅,使孩子更容易入睡。

三、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为了让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我们还需要创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选择孩子喜欢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子等。

另外,孩子的卧室环境也需要注意,卧室要保持安静,避免噪音,温度适宜。

此外,化妆品、香艳的蜡烛等刺激味道也要避免,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孩子的睡眠质量。

四、营造良好的睡眠习惯最后,营造良好的睡眠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应该在孩子的睡眠过程中给予关注和照顾。

比如,孩子睡眠时口唇和喉咙干燥可以适当给予水早晚照顾。

睡前建立一个固定的流程、规律性地早休,还可以使用一些安抚工具,如睡眠音乐、睡眠蒸气器等,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快地入睡,拥有更加舒适的睡眠体验。

中国房地产发展史

中国房地产发展史
房地产税?
问一个问题,增加消费税会让物价暴跌吗?
是,税费会增加我们的持有成本,没关系,你等着,我一定在我卖出的时候,连本带利的赚回来。我们要尊重市场,尊重市场的规律,一项事情可不可行,能不能持续,最终还是要由市场决定。
三十多年的房地产市场已经走过,
对于未来的房地产市场,你看好吗?
1987年,深圳进行了首次的公开土地拍卖,催化全国房地产加速发展。
所以,1987年才是中国地产开始进入商业化的时间点。
二、中国第一个房地产泡沫破裂
1988年,海南脱离广东独立建省成立海南省,大批的人来到海南淘金,这些人里就有潘石屹,冯仑,易小迪等人。中国第一批房地产获利者正是这些人。
1991年,国务院进行24个省份的房改,全国房地产进入起飞阶段,同时中国地产的首个泡沫开始蓄积。
六、总结
房地产如洪水猛兽,一旦放出来它就会发疯,很难被压制住。唯一的方法是政府用“信贷、利率和限购限贷”这个鞭挞才能整治得住。
从中国房地产的历史可以看得出,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可谓煞费苦心。房价高了,买不起房,民怨沸腾;房价低了,经济萧条,怨声载道。
为了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只能拉出这个猛兽一次又一次碰撞经济。其实目的为了什么,是为了割富人的韭菜,来拯救穷人的心病。
4.如果横盘,一线城市的房价会涨吗?(此处用北京举例)
93年,海南房地产泡沫炸裂,潘石屹等人逃过一劫是因为他意外发现海口市在建人均住房面积已达50多平方米,而同期北京人均住房面积才7平方米。
而现在,官方数据统计,北京目前可提供住房700万余套,2020限制人口为2300万。那么每套房按平均100平米算,提供总住房面积为7亿平米,人均为30.43平米/人。而官方统计全国人均住房面积为40.8平米。而且北京还和深圳不一样,北京土着手握2-3套房的比比皆是。需求和房价成正比。

中国房地产发展历程

中国房地产发展历程

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趋势分析
政策走向
政府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保持经济 增长和稳定房地产市场。
城市化进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 口将继续增加,对住房的需求也 将持续增长。
房地产企业转型
房地产企业将面临转型升级的压 力,将更加注重提高产品质量、 改善服务、创新发展模式等。
住房制度改革试点
1978年,邓小平提出关于住房制度改革的意见,开启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探索阶段。
1980年,中央开始在部分城市进行住房制度改革试点,采取了出售公房、鼓励私人 购房等措施。
1982年,国务院提出住房商品化、土地产权私有化等原则,进一步推动了住房制度 改革。
土地使用权流转试点
1987年,深圳市率先开展土地 使用权拍卖,拉开了土地流转的
司。
199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进一步促进了中国房地产市场
03
的)
住房分配货币化
01
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始于1992年 ,通过将传统的住房福利分配制 度逐步转变为货币化分配制度, 提高了居民的住房购买力。
02
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推动了房地 产市场的发展,使得商品房成为 居民住房的主要来源,同时也促 进了房地产企业的崛起。
住房改善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 程的加速,住房条件逐步 得到改善。
房地产市场停滞
市场发展
住房需求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和政策导向, 房地产市场发展停滞。
居民的住房需求未能得到充分满足, 供需矛盾突出。
住房建设
住房建设主要由政府或单位负责,缺 乏市场化的运作机制。
02
探索阶段(1978-1991 年)
中国房地产发展历程
目 录

中国历史住房政策

中国历史住房政策

中国历史住房政策
中国历史上的住房政策经历了多次变革和调整。

以下是中国近代以来的主要住房政策发展概述:
1.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1978年):在土地改革和农业社
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国家实行了住房的公有化。

城市住房被纳入国家计划,住房主要通过国家分配或单位提供,居住条件相对较为简陋。

2. 经济改革初期(1978年-1990年代):中国实行了经济改革
开放政策,住房政策也发生了变化。

国家逐步放宽了对个人住房的管理限制,允许个人购买住房,并实行了一些住房分配改革试点,如“解放军安置房”,允许军人退休后购买廉价住房。

3. 1998年开始的住房制度改革:中国开始实施住房制度改革,推行商品房市场化,允许个人自由购买房屋,但房地产开发仍受到一定的管制和限制。

政府也大力推动了廉租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给低收入群体。

4. 近年的住房政策变化:中国政府积极应对房地产市场泡沫化和居民住房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例如限购、限贷、限价等措施。

政府还加大了对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力度,提高了低收入家庭和特殊群体的住房保障力度。

总的来说,中国历史上的住房政策从一开始的公有化到逐渐允许个人购房,再到现在更加注重市场调节和保障性住房建设,
政策逐步发展与变化,以满足不同居民的住房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国房地产经纪业产生与发展的历史

中国房地产经纪业产生与发展的历史

中国房地产经纪业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来源:时间:2007-8-8 14:09:00 作者:编辑:黄文才(一)1949年以前的中国房地产经纪业中国房地产经纪业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兴起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

早在宋代就有“典卖田宅增牙税钱”的记载(《宋史》一七九卷第一三二志)。

据元《通制条格》卷十八《关市》记载的内容,在元代就大量存在从事房地产经纪活动的人,当时从事房地产经纪活动即房屋买卖说合的中介被称为“房牙”。

这一称谓一直沿用到清代。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在我国一些随着通商口岸城市,如上海,出现了房地产经营活动,于是房地产掮客应运而生。

房地产掮客活动的范围十分广泛,有买卖、租赁、抵押等。

在上海,房地产掮客大致分为两大类,一为挂牌掮客,以“房地产公司”、“房地产经租处”、“房地产事务所”挂牌。

挂牌掮客一般在报纸上刊登房地产出卖或空屋出租出顶广告,待顾客前来固定经营场所询问,成交收取若干佣金。

第二类为流动掮客,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而以茶楼作活动场所,交换信息,撮合成交,收取佣金。

掮客对于活跃房地产市场,缓解市民住房紧张,促进住房商品流通,起过一定的作用。

但多数经营作法不正,投机取巧,又加上旧政府管理不严,放任自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混乱。

(二)1949年以后中国内地房地产经纪业的发展解放初期,民间的房地产经纪活动仍较为活跃。

当时整个房地产经纪活动比较混乱,一部分不法房地产经纪人员用欺骗、威胁等手段,对房东、房客或房屋主、卖主进行敲诈,索取高额费用,并哄抬房价。

在20世纪50年代初,政府加强了对经纪人员的管理,采取了淘汰、取缔、改造、利用以及惩办投机等手段,整治了当时的房地产经纪业。

随后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由于住房作为“福利品”由国家分配,整个社会的房地产资源配置并不是通过市场交易,因此,在这一时期房地产经纪活动基本消失了。

自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中国房地产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

中国房地产60年营销史

中国房地产60年营销史

1949-1978 一股外来的营销劲风一、1953年,楼花是指未完工的物业,即在建物业。

楼花买卖也称商品房预售,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与购房者约定,由购房者交付定金或预付款,而在未来一定日期拥有现房的房产交易行为,其实质是房屋期货买卖,买卖的只是图纸上的房屋。

“楼花”一词,巧妙之极:如果把已建成的房屋看成建设完成后的果实,楼的果实尚未结出,那么能买到的只是“楼花”。

1953年,30岁的霍英东成立立信置业有限公司,一改当时的现楼销售政策,提出“预售楼花”,并提倡分期付款。

随后其他地产商纷纷仿效,成为香港地产一大经营特色。

炒楼花也因此被老外戏称为“中国人的第五大发明”,并波及到东南亚,之后传入中国大陆。

楼花与成品房的买卖,已成为我国商品房市场中房屋销售的两种主要形式。

二、1956年,引入境外设计公司1956年,贝尔高林景观设计公司进入中国,成为第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境外设计机构。

之后,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内地的多数是香港地区的设计公司,如1980年进入的何显毅建筑事务所、1987年进入的许李严建筑设计事务所等。

造成这种现象,原因在于早期的发展商大多是华裔,来自中国香港、东南亚甚至日本。

20世纪90年代后,进入中国的境外设计单位开始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转变成以欧美国家为主力的军团,如1992年进入的美国SOM、1997年进入的德国维思平、2001年进入的加拿大KFS等等。

目前,中国境内的境外设计单位已经“普及”,且扩张到了中国建筑版图中的每一个角落。

三、20世纪80年代,楼盘模型据置业国际董事总经理罗志聪介绍,售楼处楼盘模型展示,早期是80年代置业国际在考察加拿大房地产营销时发现,并引进到香港的。

后来,这种方式也被地产人士从香港传到深圳。

1979-1988 中国地产营销创世纪四、1980年,外销外销是外向型经济的一个标签,意指产品面向境外客户销售。

中国各地区的资源优势不同,吸引来的境外客户也有所区别,如:北京作为世界名城、国际大都会,吸引的是全球各国的客户;中国台湾地区的客户垂青的是上海地产;而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珠三角洲一带,香港市场是房地产外销市场的代名词——1993年,深圳外销比例达到历史最高的22.3%。

中国房地产发展历程

中国房地产发展历程

中国房地产发展历程
中国房地产发展历程:
1.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房地产管理由当时的中央政府中央住房委员
会承担;
2. 1956年开始实施宅基地制度,奠定了我国未来住房制度的基础;
3.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开启了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购房、租赁、抵押以及贷款等多种形式的住房交易市场;
4. 1995年,房地产税立法通过,给房地产经济秩序带来了新的律动;
5. 2001年,国家发布“住房公积金条例”,为公民和企业提供了参与资
本市场的特殊投资渠道;
6. 2004年,中国加大了住房市场的放松力度,将央行的贷款利率降低,企业可以带动就业及消费;
7. 2009年,中国政府实施“十政策一计划”,实施住房改善,包括低保、保障房等;
8. 2015年,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税暂行条例》,为促进
房地产稳定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9. 2018年,中国政府采取技术驱动方式,着力推动“去库存”和绿色发展;
10.2020年,中国政府发布《人民币现金抵押贷款利率加权平均收益率
管理办法》,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

《中国房地产》大事记(1980-2020年)

《中国房地产》大事记(1980-2020年)

与中国房地产业同行1980年2月,《中国房地产》前身《房产通讯》(双月刊)创刊,出版了“试刊号”。

《房产通讯》由住建部(前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委托天津市房地产管理局创办,为我国第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房地产专业期刊。

为办好杂志,天津市房地产管理局抽调力量组成《房产通讯》编辑部,负责编辑出版事宜,总编辑由当时的天津市房地产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康天锦担任。

试刊号上刊发了国家城市建设总局房产住宅局负责人王长升文章《总结历史经验 搞好房产工作》。

10月,《房产通讯》出版第4期,获正式刊号:天津市报刊登记证第034号。

12月,《房产通讯》第5期出版,刊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许涤新为《房产通讯》题词“房产管理应按经济规律办事”。

1981年1月,《房产通讯》1981年第1期刊发著名经济学家、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马列所所长、国家科委副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总编辑委员会委员和第二版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于光远教授阅读本刊后,为本刊撰文《谈谈城市住宅问题》,阐述了低房租的弊端和“提租增资”的观点。

同月,《房产通讯》编委会成立,编委会主任为国家城市建设总局房产住宅局副局长王长升、编委有国家建委基本建设经济研究所国内经济组负责人丁华、国家城建总局房产住宅局房管处副处长潘其源、无锡市房管局局长尤觉、《红旗》杂志经济部主任苏星、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李震中、沈阳市房管局局长吕焕亭、杭州市房管局局长杨善成、广东省建委房管处处长袁明、《房产通讯》编辑部负责人康天锦及北京、上海、天津、南京、西安、重庆、广西房管局、城建局领导和中国人民大学、上海社科院专家学者,共19名。

3月,成立房产通讯杂志社。

7月,房产通讯杂志社出版《房产住宅经济研究资料选编》(第一辑)。

1982年1月,《房产通讯》改为月刊。

3月,《房产通讯》1982年第3期刊发《红旗》杂志经济部主任苏星文章《城市住宅的几个理论问题》。

4月,《房产通讯》1982年第4期刊发国家城市建设总局房产住宅局副局长王长升文章《论住宅分配问题》。

我国房地产政策的历史

我国房地产政策的历史

房地产业在中国是一个既古老又新生的产业,其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下列五个时期:(1) 1949年以前。

以土地和房产的私有制为基础的。

(2) 1949~1955年。

(3) 1956~1965年。

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城市房地产中的主体地位。

(4) 1966~1978年。

房问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

(5) 1978年以后。

1987年10月2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的市场体系,不仅包括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等商品市场,而且应当包括资金、劳务、技术、信息和房地产等生产要素市场;单一的商品市场不可能很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建立房地产市场,确立了房地产市场的地位,宣告了中国社会主义房地产市场的诞生。

2003年8月12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发[2003] 18号),指出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我国传统的城镇住房制度是一种以国家统包、无偿分配、低租金、无限期使用为特点的实物福利性住房制度。

这种住房制度存在着一系列严重弊端和难以克服的矛盾。

对种传统的城镇住房制度必须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革,实现机制转换,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住房制度,实现住房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

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探索和试点阶段197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关于房改的问题。

1980年4月,他更明确地提出了住房制度改革的总体构想,提出要走住房商品化的道路。

同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全国基本建设工作会议汇报提纲》,正式宣布将实行住宅商品化的政策。

1979年开始实行向居民全价售房的试点。

1982年开始实行补贴出售住房的试点,即政府、单位、个人各负担房价的1/3。

1982年先在郑州、常州、四平及沙市四市进行试点。

1984年国务院批准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扩大试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要:1949年新中国确立了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宪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1949年新中国确立了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宪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在旧的国有土地使用制度下,中国城镇国有土地实行的是单一行政划拨制度,国家将土地使用权无偿、无限期提供给用地者,土地使用权不能在土地使用者之间流转●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企业经营法》提出了“土地使用费”的概念。

●1980年1月,《红旗》杂志发表苏星《怎样使住宅问题解决得快些》一文,指出住宅是个人消费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走商品化道路。

自此,我国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开展了关于住宅属性、房租等问题的研讨。

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中外合营企业建设用地的暂行规定》。

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制定和颁布了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对外资企业用地征收土地使用费,深圳特区首先于1982年开始征收土地使用费。

●1983年2月,《经济日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谈话:国家鼓励私人购房、修房,今年要试办购买住房储蓄、修房储蓄等项业务。

●1984年国务院批准试点城市实行“公有住房补贴出售”。

●1985年1月,全国住房租金改革领导小组成立。

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颁布。

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但由于当时正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初期阶段,土地管理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

●1986年1月,国务院召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问题座谈会,会议决定成立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

●1987年8月1日,以提高房租发放抵租券、空转起步为特征的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在山东烟台试行。

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正式实施。

8月2日,国家计委、建设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商品房屋建设计划管理的暂行规定》,决定自1987年起,各地区的商品房屋建设纳入国家计划。

12月1日,深圳率先敲下了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第一槌,突破了土地使用权不允许转让的法律规定。

中国首次以公开拍卖的方式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1988年1月,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宣布将房改正式纳入中央和地方的改革计划,分期分批加以推行,在3年或多一点的时间内在全国基本推开。

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这是我国土地使用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根本大法承认了土地使用权的商品属性。

同年,中国第一个土地拍卖、按揭贷款真正完全意义上的商品房小区东晓花园在深圳竣工,当时售价1600元平方米。

●1991年全国第二次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召开,由此,房改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房改的主要内容是出售公房,房改工作从少数试点城市扩展到全国。

●1993年第三次全国房改工作会议召开。

●199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发布实施。

此后,房改加入了建立住房公积金、开展国家安居工程等内容。

建立住房公积金是住房分配货币化的起点、“新的住房制度的雏形”。

●1995年海南地产泡沫破灭。

●1998年国务院颁布23号文,即《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提出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文件。

●199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在“积极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引导下,贷款买房、按揭等新概念开始登陆中国内地。

●2000年2月,建设部部长俞正声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住房实物分配在全国已经停止!●2002年开始实行土地招投标制度。

●2003年●2004年7月,根据国土资源部、监察部2004年第71号文件规定:2004年8月31日起,所有六类土地全部实行公开的土地出让制度,采取公开招标、公开拍卖、公开挂牌的方式出让土地。

此为“8·31大限”。

住宅土地用地价格由此一路猛涨。

同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控制城镇房屋拆迁规模严格拆迁管理的通知》●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旧国八条”)。

4月国务院出台的《加强房地产市场引导和调控的八条措施》(新“国八条”)。

5月,国务院转发了建设部等七部委的《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此即25号文。

国家层面控制房价行动就此启幕。

●2006年5月,九部门制定《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再被国务院转发,是为37号文。

文件明确要求各城市在2006年9月底前公布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目标,“9070”政策(套型在90平方米以下的住宅比率必须达到开发面积的70%)被提了出来,税收和信贷等政策进一步紧缩。

●2007年8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24号文),该文件被认为是对“房改”的总结,是住房新模式的转折点。

9月,央行、银监会发布第359号文,要求提高第二套房首付比例。

10月,国土资源部发布第39号令,规定未缴清全部土地出让价款,不得分割发放土地证。

10月1日起,《物权法》正式施行,动拆迁须进一步合法化。

但农民的房产、地权问题悬而未决,只能留待法律实施过程中去逐步完善、解决。

●2008年《土地登记办法》出台1月3日,国土资源部正式公布了《土地登记办法》,这一办法于2008年2月1日起施行。

《土地登记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土地产权制度建设的一次重大进步。

《物权法》、《土地管理法》等一系列土地法律法规的接连实施,迫切要求对我国土地权利的主体进行界定,以有效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百日内央行5次降息2008年9月16日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率0.27%;10月8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率0.27个百分点;10月29日下调存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11月27日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

同时下调再贷款等利率;12月23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2009年12月30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了《2009年中国房地产政策盘点及2010年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根据对2009年房地产政策的回顾以及近期连续出台的多项政策,预计2010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基调不会改变,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增加土地供给、严厉打击囤地等细节出台的可能性比较大。

2009年中国房地产重点政策回顾货币政策:3月,央行一季度例会提出要保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6月,银监会规定严格遵守第二套房贷的有关政策不动摇。

二套房贷政策逐渐由“放松”转为“严格执行”。

12月23日,央行四季度例会重申2010年要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未来可能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

财税政策:二手房转让营业税免征时限从2年恢复到5年,对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区别对待,表明中央对明年房地产市场采取“有保有压”的政策。

契税、二手房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减免等税收政策将可能陆续取消。

土地政策:五部委联合发文明确提出规范土地出让收入分期缴纳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一年;首次缴付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让价款的50%,这一政策标志着宽松的土地政策已经终止,要求地方政府停止放宽土地出让金缴纳期限,有利于土地市场的降温。

保障性住房: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的改造。

对这两项工作,在资金、土地以及税收上,都要给予优惠和保障。

12月28日,国务院副总理出席全国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会议并讨论相关工作,足见国家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视。

●2010年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十一条”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有效供给;合理引导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

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严格按照风险定价。

从严控制商品住房项目单宗土地出让面积。

合理确定商品住房项目预售许可的最低规模,不得分层、分单元办理预售许可。

已取得预售许可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公开全部房源,严格按照申报价格,明码标价对外销售。

2010年4月新国十条:首套房90㎡以上首付不得低于三成,二套房首付不低于五成政策回放: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下发《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

其中第三条规定“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下同),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

”2010年10月央行三年首度加息,挤压楼市泡沫政策回放:2010年10月19日晚,央行突然宣布: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上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

2010年11月房贷7折利率全面取消政策回放:去年10月底,多家银行纷纷表示收到通知,将于11月1日起,全面取消房贷7折利率,银行给予房贷客户的利率优惠下限调整为同档期基准利率的85%。

2010年12月公积金贷款利率全面上调0.25个百分点政策回放:中国人民银行25日宣布上调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当天也下发《关于调整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的通知》,宣布从2010年12月26日起,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全面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中,五年期以下(含五年)从3.50%调整为3.75%,五年期以上从4.05%调整为4.30%。

●2011年2011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八条” ,扩大限购范围、加大限购力度,要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若不含拉萨共计35个城市,简称“35个大中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在一定时期实行限购措施2011 年 4 月 13 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称,房地产价格走势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

房地产市场调控,除了抑制不合理需求外,还要努力增加市场供应,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房统筹兼顾。

另外,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督察,确保调控真正见到成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