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传统节日-教案(公开课)
2024年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中秋节》
2024年幼儿园大班公开课教案《中秋节》一、课程背景中秋节,又称“月夕”、“仲秋节”、“八月节”、“秋节”等,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热爱和重视。
在2024年的幼儿园大班教学中,通过开展中秋节主题的公开课活动,可以让孩子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进对节日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让孩子们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帮助孩子们感受中秋节的美好氛围,促进他们的情感交流和沟通能力。
3.激发孩子们对节日的热爱,增强集体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中秋节的起源:–讲述中秋节的来历,让孩子们了解中秋节的历史渊源。
2.中秋节的习俗:–介绍吃月饼、赏月、挂灯笼等中秋节的传统习俗,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和参与。
3.手工制作:–进行中秋节相关手工制作活动,如制作灯笼、彩灯等,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歌曲和舞蹈:–学唱中秋节歌曲,学习中秋节相关的舞蹈,增强孩子们的艺术修养和表现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儿歌、图画等形式引入中秋节主题,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2.主体活动:–讲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引导孩子们参与故事讲述和角色扮演。
–进行手工制作活动,让孩子们动手制作中秋节手工作品。
–学唱中秋节歌曲,学习舞蹈动作,展示个人表现。
3.总结和反思:–结合活动内容,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引导孩子们反思中秋节习俗的意义,促进思维发展。
五、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孩子们的参与程度、表现和成果,评价其对中秋节的理解和体验。
2.对孩子们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
六、教学反思1.思考本次公开课活动的教学效果和孩子们的反馈。
2.总结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通过本次中秋节主题的公开课教学活动,希望能够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其文化自信和团队协作精神,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积极的指导和支持。
让我们共同期待2024年幼儿园大班的中秋节公开课,为孩子们带来一次难忘的文化体验与教育成长之旅。
《传统节日》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3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2传统节日(第1课时)人教(部编版)《传统节日》(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文内容分析:《传统节日》是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语言轻快、极富韵律感,充满浓浓节日氛围的课文。
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和重阳节这七大中国传统节日。
这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展现了七大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这些习俗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又不失情趣,也更有仪式感,唤醒了人们内心对传统节日的尊重。
课文共八句话,前七句话每一句分别介绍了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
其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是春天里的节日;端午节、乞巧节是夏天里的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是秋天里的节日。
第八句话与第一句话前后呼应,表示新的一年的春节又来了。
全文语言三字一顿,七字一停,读起来长短不一,很有韵律感,朗朗上口,学生乐读易记。
配合课文内容,文中安排了两幅插图:一幅图是几位小朋友欢天喜地贴窗花,一幅是几位小伙子锣鼓振天赛龙舟。
那喜庆颜开的眉眼,那尽情挥舞的手臂,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
学情分析:丰富的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世世代代中国人的文化情怀。
可是,当越来越多的西方节日文化被人们所接受,重洋节而轻传统节日的现象日益严重时,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都会深感不安。
我们的学生,说起“愚人节、圣诞节”这些洋节日那叫一个神采飞扬,可对于古老传统的中国节日知之甚少,不是将传统节日与法定节日混为一谈,就是知道一些传统节日却不知其习俗,对节日的由来和蕴含的意义就更一所无知了。
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节日,知道什么是中国传统节日,知道它们的习俗、传说、相关诗词等,感受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数量多,而且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部编版三年级下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综合性学习【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了解中国优秀传统节日及节日习俗,增长知识,彰显文化,弘扬传统。
语言运用: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思维能力: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审美创造: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课前解析】关注教材:本次综合性学习围绕“中华传统节目”这个主题展开,要求学生在了解传统节日及其相关习俗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同时还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本次综合性学习贯穿整个第三单元教学。
《古诗三首》和《纸的发明》课后的“活动提示”分别布置了本次综合性学习前两个阶段的任务: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整理资料,并为展示作准备。
在这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入综合性学习的第三阶段,即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关注节日和习俗:本次综合性学习就有“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这一目标,前面我们学习了《古诗三首》,学生已经对春节、清明节、重阳节这几个传统节日以及相关习俗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次活动在前面基础上更进一步走进中华传统文化,去了解传统节日和习俗。
【教学目标】1.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3.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4.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重点】1.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目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教学难点】1.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2.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课前准备】1.收集关于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及其相关风俗。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确定收集资料的途径。
2.帮助学生分好小组,确立并细化本组的活动任务。
幼儿园《端午节的由来》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端午节的由来》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2.通过故事、手工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激发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主要习俗。
2.难点:理解屈原的故事和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故事法、讨论法、手工制作法。
四、教学准备1.有关端午节的图片、视频资料。
2.屈原的故事图片或动画。
3.彩纸、剪刀、胶水、彩笔等手工材料。
4.粽子、咸鸭蛋等实物。
五、教学过程1.导入(3分钟)展示粽子、咸鸭蛋等实物,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些东西是什么节日吃的吗?”引出端午节的话题。
2.讲解端午节的由来(10分钟)播放屈原的故事图片或动画,讲述屈原投江的故事。
解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人们在这一天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喝雄黄酒等,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和敬意。
3.介绍端午节的习俗(10分钟)展示有关端午节习俗的图片,如包粽子、赛龙舟、挂菖蒲、喝雄黄酒等。
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知道的端午节习俗,教师进行补充和讲解。
4.手工制作(15分钟)分发彩纸、剪刀、胶水、彩笔等手工材料,让幼儿制作龙舟或粽子。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手工制作。
5.总结(2分钟)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并说一说自己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强调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要传承和弘扬端午节的文化。
六、教学延伸1.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端午节的故事和习俗。
2.在班级区角中投放有关端午节的图书、玩具等,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
3.组织幼儿进行赛龙舟游戏,体验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我们的节日》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我们的节日》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的名称和特点。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中国的几个重要传统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
三、教学准备1.课件或者图片素材: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的相关图片。
2.音频素材:节日歌曲或者节日相关的对话或故事音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可以播放一首包含多个节日名称的歌曲,引发学生对节日的兴趣。
之后,老师可以用简单的语言向学生介绍这些节日,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等。
2. 学习每个节日(30分钟)教师可以依次介绍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包括节日的日期、起源、相关的传统习俗和庆祝活动。
可以使用图片或者PPT来辅助讲解。
3. 分组讨论和展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节日进行深入研究。
小组成员一起讨论该节日的细节,并准备一个小短文来介绍该节日。
学生可以使用课前准备的图片或者图示来支持自己的演讲。
4. 学生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可以派代表上台,用语言描述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者给予评价。
老师可以在展示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
5. 拓展活动(10分钟)可以播放一段关于节日的对话或者故事,并让学生进行听力理解练习。
随后,教师可以提问相关问题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提高了自己的听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组合作的活动也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学生参与积极,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大班国庆节公开课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国庆节公开课大班教案一、活动背景国庆节是我国的重要节日,为了让幼儿了解国庆节的意义,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我们设计了这场大班国庆公开课。
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国庆节的由来,认识我国的国旗、国徽、国歌等,通过手工制作、歌唱、游戏等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国庆节的由来,认识国旗、国徽、国歌等。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手工制作能力、歌唱能力、表达能力等。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国旗、国徽、国歌音频文件、手工制作材料等。
2. 环境准备:布置教室,营造国庆节氛围。
四、活动过程1. 开场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国庆节的由来,引导幼儿认识国旗、国徽、国歌等。
2. 手工制作:教师指导幼儿制作国庆主题的手工作品,如五星红旗、国庆灯笼等。
3. 歌唱表演:幼儿集体演唱国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4. 游戏环节:设计国庆主题的游戏,如“找国旗”、“国庆知识问答”等,增强幼儿对国庆节的认知。
5. 总结环节: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活动内容,强调国庆节的意义。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国庆节的意义,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节日庆祝活动。
2. 环境创设:将幼儿制作的手工作品布置在教室环境中,营造国庆氛围。
3. 后续活动:组织幼儿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
六、教学活动六:国庆主题绘画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国庆节的主题,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提高幼儿的色彩搭配和构图技巧。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等绘画材料。
2. 环境准备:布置教室,营造国庆节氛围。
活动过程:1. 开场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国庆主题绘画的意义,引导幼儿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绘画指导:教师示范如何绘制国庆主题的绘画作品,如描绘祖国的山水、建筑等。
传统节日教案一等奖公开课
传统节日教案一等奖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和尊重。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统节日的珍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
2. 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流利地介绍传统节日。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四、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
2. 传统节日的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
3. 学生小组分组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传统节日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量以下问题:你们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个节日?2. 学习新知(15分钟)教师通过PowerPoint课件,向学生介绍几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端五节、中秋节等。
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解释每一个节日的起源、意义和庆祝方式。
学生尾随教师的讲解,积极参预互动。
3. 小组合作(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传统节日,进行深入研究。
每一个小组需要完成以下任务:a. 了解所选择的传统节日的起源、意义和庆祝方式。
b. 采集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
c. 设计一个简单的展示形式,用于向全班同学介绍所选择的传统节日。
4. 小组展示(20分钟)每一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他们所选择的传统节日。
学生需要用流利的口头表达能力介绍节日的起源和意义,并通过展示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节日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传统节日的共同点和特点,让学生理解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并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认识。
六、课堂作业学生根据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写一篇200字摆布的作文,表达自己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传统文化的珍视。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小组合作和口头表达的练习,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案《中国传统节日》
教案《中国传统节日》本教案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历史背景;2. 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传统习俗和礼仪;3. 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习俗、舞狮舞龙、贴春联、放鞭炮等;2. 清明节:祭祖扫墓、踏青赏花;3. 端午节:吃粽子、龙舟竞渡;4.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5. 元宵节:猜灯谜、吃元宵;6. 其他传统节日:重阳节、腊八节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好奇心。
2. 学习内容(50分钟)教师将分别介绍每个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同时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对于这些节日的认识和经历。
3. 小组活动(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他们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进行深入研究。
小组成员可以互相交流补充信息,制作海报、PPT或其他形式的展示,并邀请其他小组来观摩。
4. 教学展示(20分钟)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学生们可以在展示过程中提问和互动,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小组展示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2. 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的积极参与度;3. 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参考资料:-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以上为本教案的内容和格式安排,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补充。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公开课《牛郎织女》教案
公开课《牛郎织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牛郎织女》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的由来和习俗。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牛郎织女》故事中的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尊重和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七夕节的由来和习俗。
(2)理解《牛郎织女》故事中的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1)七夕节习俗的来源和意义。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七夕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牛郎织女》故事。
(2)调查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七夕节习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七夕节的历史背景。
(2)学生分享自己调查到的七夕节习俗。
2. 学习故事:(1)教师讲述《牛郎织女》故事。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探讨故事中的文化内涵。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七夕节的习俗和意义。
(2)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实践活动:(1)学生动手制作七夕节相关的手工艺品。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2)学生谈收获,提出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2)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对七夕节的认识。
2. 拓展作业:(1)学生选择一个传统节日进行深入了解,下节课分享。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表现。
2. 同伴评价:学生相互之间评价对方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知识掌握、参与程度、合作态度等。
三年级语文中华传统节日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三年级语文中华传统节日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三年级语文中华传统节日教案第1 篇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
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______种传统节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1)(课件出示)tiējiēsǎo zhōu ai zhuǎn tuan re nɑo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
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2、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中国传统节日教案
中国传统节日教案
教案:
1. 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并能够描述和比较不同的传统节日。
2. 材料:PPT、视频、图片等相关素材。
3. 教学步骤:
-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包含多个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知道这些节日是什么吗?”“你们知道这些节日的来历和庆祝方式吗?”等。
- 探究:给学生分发一份包含不同节日名称的表格,让他们在小组内合作研究一种节日。
学生们可以使用互联网、书籍或其他资源来收集和整理关于这个节日的信息,并写一篇简短的介绍。
- 分享:邀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分享他们研究的节日信息。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补充或提供更多细节。
- 比较: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各自分享不同的节日信息。
然后,让他们一起讨论这些节日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鼓励学生用比较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观点。
- 总结: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中国传统节日的共同特点,如家庭聚会、传统食物、舞狮舞龙等。
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不同节日在庆祝形式和文化意义上的差异。
4. 拓展活动:
- 邀请学生设计一个自己的传统节日,并用PPT或手绘图展示给全班。
-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向家人询问和了解他们最喜欢的中国传统节日,并写一篇关于该节日的短文。
- 组织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展览活动,在学校或社区内展示学生研究和设计的节日展板、手工制品等。
端午粽公开课教案优秀8篇
端午粽公开课教案优秀8篇《端午粽》的优秀教案篇一[活动设计意图]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了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初步了解节日的习俗、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我们商讨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1、会说“端午节”的名称,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2、乐于参加包粽子、制香包等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端午节的故事;做香包的材料:香料、布等;包粽子的糯米、苇叶;[活动过程]一、主持人出示图片,讲述端午节和来历的故事,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关物品。
1、吃粽子。
用黍米(黄米)或糯米加枣用苇叶包成三棱角式的粽子,煮熟食用。
据说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不让鱼类吃掉其尸体,故向江内投之以粽子。
习俗相沿,变成了人吃粽子,后又带上了时令色彩。
2、做香布袋。
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药铺索要或买五味中药药面,装在小布袋里缝严。
戴在小孩或老年妇女身上,驱邪避瘟。
3、给孩子戴五丝。
“五丝”由红、黄、蓝、白、黑五色线配成,古代没有棉花而用五色丝,所以叫“五丝”。
后有了棉花,就以棉线代丝,而名称未改。
早晨,在未出太阳时,给孩子的手脖上、脚脖上和脖子上都戴上“五丝”。
要一直戴到下大雨。
下大雨时,解下来扔在水流里,使其顺水漂走。
传说这“五丝”能变成蚯蚓。
习俗认为戴“五丝”,能去灾、辟邪、保护儿童。
二、包粽子、吃粽子,共同分享端午节的食品三、亲子共制香包1、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香包2、幼儿相互赠送香包,大胆向同伴说一句祝福的话。
四、活动结束。
在此,仅代表幼儿园的全体教师祝各位家长及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合家幸福!语文端午粽教案篇二教学目标会认读本课一叁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2、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
3、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重点会认读本课一叁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传统节日》优质公开课教案(1)
《传统节日》优质公开课教案(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
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研究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一导入1.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首童谣,跟着音乐,我们拍手来读读,这是哪个节日?(春节),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2.你知道什么是传统节日吗?从古代流传到目前,世世代代都过的节日就是传统节日。
今天我们来研究2传统节日3.大家一起读课题,传统是本课生字,传是翘舌音,统是后鼻音。
谁来说说怎样记住他们?(你的识字方法真巧妙!你很善于积累、动脑)你来读读这个词语,大家一起再读课题!二、读儿歌,随文识字1.接下来,我们走进童谣,感受一下传统节日的特征,感受一下传统文明的魅力。
请同学们端起课本,借助拼音读正确,难读的词多读几遍。
读完的同学已经做好了!接下来,到了和生字宝宝见面的时间了,自己读一读生字打个招呼吧!谁来试一试(一),你的声音非常响亮!谁再来试一试(二)!你的声音真好听!谁来和他比一比(三)!你读的非常准确!同学们,这些字在读音上有什么特点吗?(读音)统、巷、堂、郎、饼、赏他们都是后鼻韵母的字。
你来读一读,大家一起来读,注意字音。
(打乱顺序)生字宝宝摘掉了拼音的小帽子,谁来挑战?谁再来比一比挑战胜利!举手积极的你来读认真听讲的你来读我们来开火车,小火车,开起来,火车开的真顺畅!(火车有点小故障)这些字,谁有好的识字方法记住他们?形声字传宵赏郎借助形旁表义的规律换一换贴(粘)赏(常)宵(消)郎(朗)减一减祭(察)乞(吃)生字与熟字组词你的识字方法真巧妙!你真爱动脑!你真善于积累!你真善于发现!生字藏到词语里,谁来读一读?热闹:读rènao,“闹”要读轻声。
《传统节日》公开课教学设计 (两课时)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传统节日》是一首介绍祖国传统节日的童谣,讲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的习俗,让学生从中认识、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并知道每个节日的具体时间。
学情分析本课的内容贴近生活,浅显易懂,学生喜闻乐见。
教学时,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自己家是怎样过这些传统节日的,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建议1.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祖国的传统节日,做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讲”。
2.在学生对课文产生疑问的时候,辅以相关资料(图片、课件等),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国传统节日里的不同习俗。
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要求会认的15个生字,会写本课要求会写的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自主读文的基础上,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4.知道我国各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
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难点:知道我国各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字卡,相关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朗读课文,自制生字卡。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识字学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生字新词,初步读懂课文。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渲染氛围,导入新课。
1.在悠扬的乐曲中,课件展示一组反映我国传统的民风民俗的画面,请学生欣赏。
2.动情揭题: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传统节日、独特的民风民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好吗?(板书课题)二、课前检测,有效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2.出示本课词语和短语,进行课前检测。
传统贴窗花元宵大街小巷祭扫赛龙舟艾香满堂乞巧牛郎月饼赏菊热闹(1)同桌互相读词语。
(2)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词语。
师相机正音:“舟”,读“zhōu”,不要读成“zōu;“赏”读“ shǎng”,不要拼成“sǎng”。
2023重阳节公开课的教案模板(6篇)
2023重阳节公开课的教案模板〔精选6篇〕2023重阳节公开课的教案模板〔精选6篇〕重阳节公开课的教案1 教材分析^p :《重阳节的传说》这篇课文向人们介绍了重阳节的由来;古时候在汝河边的一个村庄里出现了瘟魔,村庄里流行起了瘟疫,一个叫桓景的小伙子,历经千辛万苦上山拜师学艺,在练就了一身武艺后,让家乡的人们登上高处,带上茱萸,喝了菊花酒避瘟魔,并将瘟魔杀死了。
以后大家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我国保守节日“重阳节”的由来,反映了我国优秀的保守民俗文化,赞扬了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课文工有九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讲古时候,汝河一带瘟魔为害,疫病流行,死了不少人。
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江桓景除掉了瘟魔,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了。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讲重阳节的一些风俗。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学习生字以和由绳子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练惯用“终于、先……然后……、因为……所以……”造句。
〔5〕说说桓景是怎样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读、组词、书写等掌握本课绳子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到达理解课文的目的。
〔3〕通过理解课文,体会桓景为民除害的精神品质。
〔4〕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锲而不舍,遇到困难都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教育学生为人民效劳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课文,体会桓景为民除害的精神品质。
2、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锲而不舍,遇到困难都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教育学生为人民效劳的思想。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重阳节风俗的由来,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协助学生进展调查访问,理解家乡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九九重阳节》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九九重阳节》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节日九九重阳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了解九九重阳节的庆祝方式和传统食品。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手工制作方式制作九九重阳节传统食品。
二、教学准备1.PPT课件。
2.手工制作工具,如剪刀、纸张、彩笔。
3.材料准备,如花生、桂花糖等。
三、教学步骤1. 背景介绍教师在课前介绍九九重阳节的起源和文化内涵,可通过PPT等方式呈现相关内容,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2. 庆祝方式和传统食品教师介绍九九重阳节的庆祝方式,如登高、赏菊、祭祖等,以及传统食品,如重阳糕、菊花饼等,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对于节日的认知和庆祝方式的体验。
3. 手工制作重阳糕教师向学生介绍重阳糕的原料和制作方法,并向学生展示制作重阳糕的过程。
学生们根据老师的示范,用手工制作工具和材料,一起动手制作重阳糕。
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4. 体验传统庆祝方式制作完成后,教师带着学生进行传统庆祝方式的体验,如品尝重阳糕、赏菊等。
通过体验,学生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九九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方式,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评估1.老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
2.检查学生手工制作重阳糕的质量。
3.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九九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和传统庆祝方式。
五、定制作业让学生在家里继续制作重阳糕,记录制作过程和感受,并撰写相关的学习笔记和体验心得。
六、教学扩展1.班级联谊活动:在九九重阳节当天组织班级联谊活动,让学生们互相品尝自己制作的重阳糕,并进行赏菊等传统庆祝方式的体验。
2.赴当地陶艺或剪纸等手工工艺店学习,了解更多传统文化的知识。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九九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手工制作重阳糕的体验,加深了对传统食品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加入多媒体资源和互动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统的节日教案15篇
传统的节日教案传统的节日教案15篇传统的节日教案1一、设计意图在植树节到来之际,为使孩子们能够积极与环境“对话”,主动参与植树节的相关活动,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美化环境的意义,增强每幼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小、中、大年级拟开展植树节—“我是菜地小卫士”的活动。
让孩子们亲手播种一些在春季容易生长的农作物的种子,从而令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对瓜果蔬菜生长的了解,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二、活动方案(一)活动时间20.3.12(二)活动目标1.认识、理解瓜果蔬菜与身体成长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2.激发幼儿参与菜园种植活动及爱护保卫菜园的意识。
3.培养幼儿劳动技能,了解种植蔬菜才瓜果和保护菜园的益处,在集体劳动中学习与人配合、协作,增强团队意识。
4.给予幼儿亲近自然的机会。
(三)活动准备轮胎、剪好的雪碧瓶,铲子,各种蔬菜种子、爬山虎枝条、菜。
(四)活动地点幼儿园四周轮胎及阳台绿化。
(五)活动具体内容1.向幼儿讲解活动意图,了解活动意义。
2.观察分辨菜苗与杂草的区别。
3.带领幼儿到种植园,各班划分包干区域。
4.播种春天易生长的蔬果种子、埋上爬山虎的枝条。
5.贴上菜。
(六)活动注意事项1.各班按时到达指定地点。
2.区分菜苗与杂草的区别。
3.注意安全,认真负责地完成这项活动。
三、活动反思在植树节到来之际,我园各班组开展了植树节—“我是菜地小卫士”的活动。
旨在使孩子们能够积极与环境“对话”,主动参与植树节的相关活动,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美化环境的意义,增强孩子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在班级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认认真真的将种植园地中的杂草一一拔除,并亲手播种一些在春季容易生长的农作物的种子和爬山虎。
在活动中,孩子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播种时,促进了孩子们对瓜果蔬菜生长的了解,逐步形成绿化的概念,增强了孩子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
传统的节日教案2活动目的:1.使幼儿了解寒食节的来历;感受寒食节与其它节日在气氛上有何不同。
2、传统节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2、传统节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教学设计课题2、传统节日设计者教学时间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复现,运用字理识字等方法指导学生认识“传、统、宵"等15个认读字,养成识字的好习惯,培养自主识字能力,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语文核心素养。
2.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童谣并且能背诵这首童谣,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语文核心素养。
3.初步了解春节、元宵节和清明节3个传统节日和民风风俗,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
4.通过仔细观察,在了解字形结构特点基础上美观书写“转、贴”2个生字,逐步培养写字兴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语文核心素养。
学习重点认识15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2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学习难点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与习俗以及节日背后的文化故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学习准备教师准备词卡,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我国传统节日资料学习活动点拨要点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2.你都知道哪些传统节日?你知道什么是传统节日吗?(板书课题:传统节日)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对节日的回忆,激发对传统节日的学习。
】点拨要点: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世代相传的节日,这就是传统节日。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二、初读课文 1.教师泛读,学生正音。
2.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民谣。
3.自读检查。
(1)同桌对读,正音。
(2)开火车读,一人一句,相机正音。
4.默读课文。
5.学生汇报。
(1)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①你知道春节是在农历的哪一天吗?②春节里还有哪些活动?③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2)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①元我们来看看元宵节怎么过?②指导写“宵"字。
③你还在什么时候看见过“大街小巷人如潮”的景象?(借助图片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情回顾 明确主题
二、围绕话题 互动交流
三、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1.教师导语。
2.播放《春节序曲》,引出主题。
3.板书课题。
1.课件显示中国传统节日
2.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传统节日。(运用词语、诗句、传统节日的习俗等知识)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节日进行交流
板 书 设 计
“我国的传统节日”口语交际
优良习俗 发扬光大
不良习俗 摒弃改革
教学反思
学生交流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了解到的我国的传统节日。
小组合作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可谈自己的感受
开展看后交流活动
由导语引入,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充分调动学生说话的欲望,将自己平日积累的知识运用到位
在汇报交流中,学会整理搜集到的资料,有条理,有感情的向他人介绍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丰富多彩。
永昌县第三小学
语文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教案
姓名:魏 金 秀
课题:“我国的传统节日”口语交际
教学班级:六 年 级(1)班
永昌三小语文高效课堂教案
教者
魏金秀
教学班级
六年级(1)班
教学时间
2017.4.18
教学内容
《我国的传统节日》口语交际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口语交际,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和过每个传统佳节时的不同风俗习惯。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四、展示交流成果
五、小小辩论台
六、小结
1.选代表上台展示。
2.么样?
2.我们该怎样过传统节日?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1.学生上台演讲
2.进行合理的评价
学生进行分辨
给学生提供表达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展示
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教育学生能将优良习俗发扬光大,不良习俗摒弃改革。
过程与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围绕交际话题探究、讨论、深入交流,从而提高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
重点
讲述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并能大胆地展示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
教学
难点
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教学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