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的应急紧急方案
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本(四篇)
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本____年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一、背景介绍预防接种是保护人类免受传染性疾病侵袭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但是在接种过程中,有时会发生异常反应,包括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处置预案,有效处理和控制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
二、目标通过制定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确保接种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反应得到及时、科学、有效的处理,并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三、预案内容1. 接种前的准备工作(1)培训工作人员:为所有从事接种工作的工作人员提供接种技术和应急处置的培训,确保其具备专业知识和处理能力;(2)建立健全的接种记录系统:对每一位接种者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基本信息、过敏史、接种疫苗种类和剂量等内容,以方便在异常反应发生时进行追踪和分析;(3)建立疫苗异常反应监测系统:及时收集和报告接种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反应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2. 接种中的应急处理(1)设立应急处理点:在接种现场设置应急处理点,配备足够数量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以及专业的急救人员;(2)建立急救队伍:培养一支专业的急救队伍,包括医生、护士、急救志愿者等,以便在异常反应发生时能够迅速进行处置;(3)分级管理:根据不同类型的疫苗和接种者的年龄和健康状况,进行合理的分级管理,确保接种者得到最适合的疫苗剂量;(4)应急处理流程:对接种中出现的异常反应进行及时处理,包括紧急退出、急救措施、传染病预防等;(5)记录与报告:在接种过程中出现异常反应时,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并根据规定的程序上报相关部门。
3. 异常反应的后续处理(1)应急救助:对接种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异常反应进行紧急救助,包括急救措施、抢救药品等;(2)随访与观察:对接种过程中出现异常反应的接种者进行随访和观察,确保其恢复情况和健康状况;(3)后续处理及赔偿:对于严重的异常反应,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和评估,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赔偿和处理;(4)疫苗监管:及时对出现异常反应的疫苗进行抽样和检测,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本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本一、背景随着疫苗接种覆盖率的不断提高,接种异常反应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为了有效应对接种异常反应,保护接种者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此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
二、目标1. 提高接种异常反应的认识和风险预警能力;2. 快速、准确判断接种异常反应情况;3. 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置措施,降低接种异常反应的严重程度。
三、预防措施1. 在接种前,接种者和接种人员应充分了解疫苗的性质、接种方法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2. 接种前,接种者应告知接种人员有无过敏史或其他疾病史,包括药物过敏史和疫苗过敏史。
3. 接种现场应配备充足的急救设备、急救药品和急救人员,确保应急响应的能力。
4. 接种人员应定期接受急救培训,掌握相关急救知识和技能。
四、异常反应判断与处理流程1. 判定异常反应类型:- 轻型异常反应:局部红肿、疼痛、发热、乏力等症状。
- 中度异常反应:过敏反应、呼吸困难、紫癜、呕吐等症状。
- 重型异常反应:神经系统症状、休克、意识丧失等症状。
2. 处理流程:(1) 发现异常反应,立即保持冷静,停止接种。
(2) 对轻型异常反应,可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鼓励接种者休息,缓解症状。
- 提供适当的液体和营养补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如有需要,可使用退热药物缓解发热症状。
(3) 对中度异常反应,应立即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确定接种者是否存在过敏反应,如存在过敏反应,立即注射抗组胺药物。
- 如出现呼吸困难或其他严重紧急症状,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4) 对重型异常反应,应立即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保持接种者呼吸道通畅,保证呼吸正常。
- 如出现休克,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或按需进行其他救治措施。
- 紧急送往医院,寻求专业救治。
五、记录与报告1. 记录:在接种异常反应发生后,应及时记录接种者的基本信息、接种时间、异常反应症状及处理措施。
2. 报告:在处理完接种异常反应后,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以便进行统计和分析,改进接种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三篇)
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____年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本如下:为进一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做好疫苗预防接种工作,特制定此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以指导各级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在疫苗接种过程中的紧急情况处理,最大限度保障接种者生命健康。
一、应急响应机制1、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时,应立即通知卫生主管部门,同时启动应急处置小组;2、应急处置小组要按照分工协作,密切配合,迅速反应,确保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3、协调医疗资源,及时组织救治工作,确保受害者得到及时救治。
二、处理流程1、接种异常反应发生时,第一时间应立即停止接种,确保接种者安全;2、评估接种者症状,确定异常反应病情严重程度;3、根据病情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如输液、氧疗等;4、若病情较为严重,应立即转送到相应医疗机构接受专业治疗。
三、宣传教育1、积极开展疫苗接种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接种者认知水平;2、定期开展应急处置演练,提升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3、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档案,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急处置预案。
四、资金保障1、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应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所需急救设备、药品等物资充足;2、建立专门的应急资金支持机制,保障应急处置工作的经费需求。
五、监督检查1、加强对各级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督导检查,确保应急处置预案的有效实施;2、建立健全信用考核制度,对于应急处置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追责问责。
六、附则1、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具体实施细则由各地卫生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2、全国各级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要认真学习本预案内容,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疫苗接种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
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二)1. 引言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是为了确保接种过程中发生异常反应时能够迅速、科学、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保护接种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本预案旨在提供相关机构和工作人员的操作指南,以便有效地应对可能发生的接种异常反应。
预防接种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范文
预防接种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范文一、背景介绍:随着疫苗的普及和推广,接种疫苗已成为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但是,由于接种疫苗涉及到大量人群,一旦发生接种疫苗事故,可能引发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对于公众的健康安全会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及时、有效的应对可能发生的接种疫苗事件,保障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我们制定了本预案。
二、事件定义接种疫苗事件是指在接种疫苗的过程中出现疫苗异常反应、疫苗交叉感染、疫苗配送失误等情况,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发生。
三、应急预案组织人员构成1. 事件应急组组长:负责协调、指挥应急处置的全过程;2. 事件信息采集组:负责收集、整理、分析事件相关信息;3. 沟通协调组:负责与各相关部门、单位进行沟通协调;4. 事故调查组:负责事件的调查工作;5. 应急响应组:负责快速响应,采取措施处置事件;6. 参与单位: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疫苗生产单位、卫生监督机构等。
四、应急处置流程:1. 事件发现与报告1.1 事件发现:接种疫苗的医务人员和公众发现接种疫苗异常反应或其他相关问题;1.2 事件报告:事件发生后,医务人员应立即上报给所属单位和上级卫生部门,并及时通知其他相关单位。
2. 事件信息采集与评估2.1 信息采集:事件信息采集组成员负责对事件进行信息采集和整理,包括发生地点、时间、受影响人数等相关情况;2.2 信息评估:协调沟通组和应急响应组对事件信息进行初步分析和评估,评估事态严重程度。
3. 应急响应与处置3.1 应急响应:应急响应组成员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和现场需求,迅速制定应急响应措施,并及时通知相关单位;3.2 处置措施: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停用相关疫苗、调查事故原因、清除事故现场等;3.3 沟通协调:沟通协调组负责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协助应急响应组完成处置工作;3.4 事故调查:事故调查组负责对事件进行调查,找出事故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
为了保障接种人群的健康和安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即使尽最大努力进行预防,有时仍会出现异常反应。
因此,应急处置预案对于及时处理接种异常反应至关重要。
1.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在接种过程中,应当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
所有接种点应配备有相应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并且需要确保有专业的医务人员在现场,随时进行处置。
此外,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和应急处置程序。
2.即时处置异常反应
一旦发生接种异常反应,医务人员应当立即介入,进行及时的处置。
比如,对于轻微的过敏反应,可以采取口服或静脉注射抗过敏药物;对于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或休克,需要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或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同时,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3.报告和记录
发生接种异常反应后,需要立即进行报告和记录。
上报给相关部门,包括疾控中心和疫苗生产厂家,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处理。
同时,需要对患者的异常反应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症状、处理过程和结果等信息。
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同时,合理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及时、有效地处理接种异常反应,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接种风险,维护接种人群的健康和安全。
预防接种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范文(三篇)
预防接种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范文预案名称:____年预防接种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一、背景和目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预防接种成为公众重要的健康事项之一。
然而,预防接种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发生各类意外事件。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制定并执行一套完善的预防接种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至关重要。
本预案的目的是规范预防接种事件应急处置的程序、责任分工以及资源调配,全力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____年预防接种活动中的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适用于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医疗机构、接种单位和相关人员。
三、术语和定义:1. 预防接种:指通过给予人体疫苗,以提高人体对某些疾病的免疫能力,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2. 事件:指在预防接种活动中发生的紧急情况或突发事件,如疫苗过敏、注射器出错、疫苗存储异常等。
3. 应急处置:指对预防接种事件进行快速响应和适度干预,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减少伤害和损失。
4. 应急响应级别:根据事件对公众健康和社会影响的程度,将事件分为一般级、较重级、重大级和特别重大级。
5. 应急指挥部:负责协调应急资源、指导应急处置工作的核心指挥机构。
四、应急组织和指挥体系:1. 设置应急指挥部:由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成立应急指挥部,并确定应急指挥部领导成员和成员单位。
2. 设立预防接种事件应急响应指挥组、后勤保障组、信息通报组,分别负责应急响应、资源调配和信息共享工作。
3. 明确预防接种事件应急响应级别和相应的处置措施,指导专业人员进行应急处置。
五、应急工作程序:1. 事件报告:当发生预防接种事件时,接种单位应立即向上级卫生健康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本地卫生健康部门进行通报。
2. 应急响应:根据事件性质和应急响应级别决定是否启动应急响应,并通知相关责任单位及时组织应急处置工作。
3. 伤害评估:专业人员对事件造成的伤害情况进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伤害,并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
预防接种应急处置预案及流程
一、预案背景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但在接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如过敏反应、注射部位感染等。
为有效应对预防接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和处置预防接种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2. 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安全性,增强人民群众对预防接种的信心。
3. 规范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预防接种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接种者发生过敏反应。
2. 接种部位出现感染。
3. 接种疫苗质量不合格。
4. 其他预防接种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四、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异常情况(1)接种人员应密切关注接种者的反应,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接种。
(2)接种者出现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向接种人员报告。
2. 初步判断(1)接种人员根据接种者的症状,初步判断异常情况的原因。
(2)如初步判断为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①立即停止接种,将接种者转移至安全区域。
②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抗组胺药物等。
③密切观察接种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3. 上报信息(1)接种人员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异常情况。
(2)报告内容包括:接种者基本信息、异常情况描述、处置措施等。
4. 现场处置(1)接种人员应协助医生对接种者进行救治。
(2)根据医生的建议,采取以下措施:①过敏反应:给予抗过敏药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②注射部位感染:进行局部消毒,给予抗生素治疗。
③其他情况:根据医生建议,采取相应措施。
5. 后期处理(1)对发生异常情况的接种者进行跟踪观察,了解病情变化。
(2)对接种点进行自查,找出问题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3)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应急处置情况。
五、应急处置注意事项1. 接种人员应熟悉本预案,掌握应急处置流程。
2. 接种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能够对接种者进行初步救治。
新版预防接种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新版预防接种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一、背景为了加强疫苗预防接种工作中的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提高疫苗接种安全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疾病预防控制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的要求,制定本预案。
二、事件类型1. 接种部位异常,如出现红肿、发烧等不良反应。
2. 疫苗异常,如色泽、气味、沉淀等变化明显。
3. 疫苗配送问题,如配送失误、配送延误等。
4. 其他疫苗接种事件。
三、预案内容1.事件汇报任何疫苗接种事件均需立即上报上牌医生或行政管理人员,统一汇总后上报卫生部门。
2.事件处理(1)接种部位异常a. 立即停止接种,记录病人相关信息。
b. 评估病人是否需要治疗,如需要,按医护人员预案进行治疗。
c. 安排专人跟踪观察病人状况,如有需要,安排病人到医院就诊。
d. 另行安排医生或护士处理接种任务。
(2)疫苗异常a. 找出问题疫苗,立即停止使用。
b. 对疫苗进行质量检查,将检查结果上报上牌医生或行政管理人员。
c. 对已经使用的疫苗接种者进行跟踪处理。
d. 另行安排医生或护士重新接种。
(3)疫苗配送问题a. 查明数据记录错误,联系上牌医生或行政管理人员处理。
b. 如已经接种,立即停止散发相关疫苗并进行追踪处理。
c. 对未接种疫苗的人员进行另行安排。
(4)其他疫苗接种事件a. 立即停止接种。
b. 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应急处理方案。
c. 对已接种人员进行跟踪治疗和观察。
四、预防措施(1)加强人员管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救护技能。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例文(三篇)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例文____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随着疫苗接种工作的不断推进,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为了保障接种人群的健康和安全,____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制定完成。
该预案的目的是建立健全的应急处置机制,对接种异常反应进行有效的应对和处理,确保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应急处置响应流程发生接种异常反应时,各级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和相关单位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应急处置:1. 接种点立即实施应急处置措施,确保接种人员的安全。
同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及时报告上级部门。
2. 当地疾控机构立即派出应急处置专家组成员前往现场,对接种异常反应进行现场处置和调查。
3. 医疗机构根据接种异常反应的轻重缓急,对接种人员进行及时救治。
4. 相关部门根据情况进行信息发布和公众引导,避免造成不良影响。
5. 疫苗生产单位协助相关部门对疫苗进行排查和检测,确保疫苗质量安全。
二、应急处置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接种异常反应,应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1. 轻微过敏反应:对于轻微过敏反应,接种人员可在接种点休息片刻后观察。
如果症状无明显恶化,可放行接种人员。
2. 严重过敏反应:对于严重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接种并立即就医。
医疗机构应及时给予抢救治疗,必要时转院救治。
3. 发热反应:对于发热反应,可给予退热药物或物理降温处理。
严重发热反应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4. 其他异常反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确保接种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三、应急处置工作的评估与改进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各相关单位应进行全面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完善应急处置措施。
同时,建立健全的应急处置档案,为今后的疫苗接种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____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的制定,将为疫苗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各级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和相关单位应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应急处置工作,保障接种人群的健康和安全。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例文(二)一、背景介绍预防接种是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能够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
预防接种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三篇)
预防接种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是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预防接种事件,确保公众的安全和健康。
以下是该预案的详细内容:一、背景预防接种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然而,由于人们对预防接种的认识不足或存在误解,以及一些制度和技术方面的问题,可能会出现预防接种事件。
为了保障公众的权益,确保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本预案。
二、目标1. 保障公众的安全和健康,减少因预防接种事件可能引发的风险。
2. 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的组织和协调,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 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知和信任,促进接种率的提高。
三、应急处置流程1. 预警和监测阶段- 建立完善的预警和监测系统,及时获取疫苗安全情况和接种效果信息。
- 加强对疫苗生产厂家和接种单位的监管,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2. 应急响应阶段- 一旦发生预防接种事件,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成立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
- 采取紧急措施,如暂停接种、召回疫苗、追踪接种人群等,以控制风险。
- 加强信息公开和沟通,向公众及时报道事件的处理情况和安全提示。
3. 评估和处置阶段- 进行预防接种事件的深入调查和分析,评估事件的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
-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
- 加强对接种人群的健康监测和跟踪,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不良反应。
4. 恢复与整改阶段- 经过评估和处置后,根据情况恢复接种工作。
- 对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完善预防接种工作的制度和规范。
- 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实施和预防接种工作的规范进行。
四、资源保障1. 人力资源- 成立应急处置指挥部,并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 建立专业的应急处置人员队伍,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物资资源- 储备充足的疫苗和防护用品,确保应急处置需要。
- 加强与疫苗生产厂家的合作,确保疫苗的供应和质量。
3. 信息资源- 建立健全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共享机制,及时获取事件信息。
2024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文
2024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文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核心措施,但在接种过程中,偶尔会发生异常反应。
为了确保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预防和应对异常反应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一份完善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针对2024年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一、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重要性接种异常反应是指接种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可以避免接种过程中的意外情况,另一方面可以保障接种者的健康安全。
因此,提前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对接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措施1. 提前评估接种者的接种适应性和风险因素,做好接种前的问询工作;2. 注重接种过程中的细节操作,确保接种安全无误;3. 提醒接种者关注接种后的异常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三、应急处置预案的建立1. 规范化接种操作流程,确保每一步骤都符合标准要求;2. 定期进行接种工作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3. 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和设备,以便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处置。
四、异常反应的应急处置步骤1. 发现异常反应后,首先要保持冷静,并及时对接种者进行观察;2. 根据不同的异常反应类型,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局部反应可冷敷缓解,全身反应可紧急转移至医疗机构;3. 在应急处理过程中,要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情况,保持信息透明和及时沟通。
五、总结通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的建立,可以有效提高接种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接种者的健康。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重要性,加强预防和应对措施,共同为健康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2024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必将在接种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样本(三篇)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样本____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一、背景说明____年,全球面临新的疾病和病原体的挑战,随着疫苗技术的进步,预防接种成为最有效的防控手段之一。
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部分接种异常反应的个案,对公众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一定影响。
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异常反应及其潜在风险,制定本预案以确保接种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公众的安全。
二、应急预案目标本预案的目标是确保预防接种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公众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控制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和传播,提供及时、准确和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最大程度减少个人和社会的损失。
三、应急预案内容1.异常反应风险评估和监测(1)建立完善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风险评估机制,全面评估每一种疫苗的安全性和风险。
(2)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测系统,对每一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反应的趋势和规律。
2.应急响应机制(1)建立健全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响应机制,包括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和疫苗生产企业的紧急协调机制。
(2)建立应急响应的责任分工和指挥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协调机制。
3.应急处置流程(1)接种现场监测和评估:设立专门的接种现场监测团队,对接种现场进行重点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异常反应并进行初步处理。
(2)报告和调查:对发生的异常反应进行及时报告,并尽快启动异常反应调查工作,确定异常反应的原因和范围。
(3)隔离和随访:对异常反应患者实施隔离措施,并做好相关的医疗救治和康复随访工作。
(4)舆情应对:建立有效的舆情监测和应对机制,及时传递信息,防止恐慌情绪扩散和不良影响的发生。
(5)风险评估和控制:对疫苗的安全性进行再次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风险,包括暂停接种、撤回疫苗等。
4.信息共享和宣传(1)建立全面、准确和及时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各级各部门、医疗机构和公众可以及时获得异常反应的相关信息,包括预防接种指南、疫苗安全性评估和应急处置指南等。
(2)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知和安全意识,减少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和传播。
2024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文
2024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文____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一、背景____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已经成功研发并投入使用。
为保障公众安全和健康,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疫苗接种活动。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和其他因素,仍然有可能在接种过程中出现异常反应,因此需要制定一份全面有效的应急处置预案。
二、目的本预案的目的是针对____年预防接种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制定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置程序,确保及时、有效地处理异常反应事件,降低患者伤害和社会影响。
三、应急处置预案1. 建立应急指挥中心在预防接种活动开始前,政府应建立一个专门的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统筹协调各部门、医院和社区的应急处置工作。
指挥中心应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包括协调部门、信息部门、医疗救援部门、宣传部门等,确保各部门协调有序地开展工作。
2. 建立预警机制政府应建立一套完善的预警机制,通过各级疾控中心、医院和社区的网络,收集、分析和跟踪疫苗接种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反应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反应事件,在第一时间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并启动应急处置程序。
3. 疫苗接种人员培训对参与疫苗接种的医疗人员,应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使其熟悉疫苗接种的操作规程、疫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和应急处置方法。
培训内容还应包括异常反应的识别和处理,以及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技巧。
4. 异常反应监测和报告在预防接种活动中,相关单位应设立异地监测点,对接种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反应进行实时监测和报告。
一旦发现异常反应,监测点应立即向上级疾控中心和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并向医疗救援部门求助,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和处置。
5. 应急救援措施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异常反应,应急救援部门应制定具体详细的应急处置方案。
常见的异常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呼吸道梗阻、休克等。
对于症状轻微的异常反应,应先停止接种,给予相应的急救处理,对症治疗。
对于严重的异常反应,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将患者送往指定的医院进行救治。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5篇)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程序一、省级、设区的市级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成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各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要严格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等相关规定,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诊断。
二、调查诊断专家组在做出诊断后应将调查诊断结论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同时书面告知当事人。
三、受种方、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结论有争议时,可向接种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医学会申请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
四、受种方收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或鉴定结论,认定是异常反应的可向疫苗接种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一次性补偿申请。
同时应提交以下材料:(一)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申请书;(二)受种方___明材料。
包括受种者及法定监护人有效___明材料。
如委托他人申请补偿的,被委托人应提供授权委托书、有效___明材料及委托人___明材料。
(三)受种者接种疫苗的原始证明材料;(四)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或鉴定材料;(五)受种者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就诊病史复印材料;(六)受种者就诊相关费用原始票据和费用清单;(七)受理方要求提供的其它资料。
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当事人或其法定监护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最终诊断(鉴定)结论一年内不提出补偿申请的,视为自动放弃相关权利。
五、接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申请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对申请补偿的相关材料和各项程序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的填写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申请表,经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复核后,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六、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核算小组,定期对各地报送的异常反应补偿申请进行审核,并按照本规定计算一次性补偿经费。
七、省卫生厅按照专家小组的计算,将补偿经费一次性拨付异常反应发生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与受种方达成一次性补偿协议,并由当地人民法院出具民事调解书。
预防接种(服药)造成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应的应急措施
预防接种(或服药)造成的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应的应急措施
(1)立即联系当地卫生部门(医院),联系家长,对出现不良反应的幼儿进行救治;
(2)停止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封存剩余接种疫苗或药品;(3)组织人员对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的幼儿进行排查;(4)与家长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5)积极配合卫生部门排查原因,对引发反应的药品、疫苗取样留验;
(6)按照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要求,认真落实其他紧急应对措施;
(7)在幼儿园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师幼员工情绪,并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
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措施::以上三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外的其他类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参照上述措施执行。
7. 信息发布
不得自行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 可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向师生通报事件的进展情况。
8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与终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响应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
因素消除,或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经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后,报同级政府或应急部门批准后,响应终止。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6篇)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为预防或尽可能减少接种后异常反应的发生,及时调查、处置和上报可能出现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现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____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制订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负责、社会参与;强化监测、科学防控;加强宣传、综合治理;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的原则。
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定义(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____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为:一般反应、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实施差错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不明原因等。
(二)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同一时间、同一接种地点和/或同一种疫苗、同一批号疫苗发生的____例以上相同或类似的疑似异常反应事件。
(三)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使用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____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四)以下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2、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3、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4、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5、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的;6、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三、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事件的分级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遵义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事件分级,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事件分为:1、一般事件。
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可能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医学事件,非群体性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事件,无人员死亡,未引起公众高度____。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预案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预案一、预案目的本预案旨在明确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应急处理流程,确保在发生异常反应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救治,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后果,保障接种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组织结构建立以卫生部门负责人为组长的应急处理小组,下设信息收集、医疗救治、心理干预、家属沟通等专门工作小组,各司其职,协同作战。
三、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评估和预警系统。
一旦发现疑似异常反应,应立即上报,并由专业人员进行初步评估,判断是否启动应急预案。
四、应急响应根据异常反应的严重程度,将应急响应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响应:针对严重过敏反应等紧急情况,需立即进行医疗救治,并通知上级卫生部门。
- 二级响应:针对中等程度的反应,如发热、局部红肿等,需进行临床观察并提供相应治疗。
- 三级响应:针对轻微反应,如疼痛、轻微肿胀等,可采取观察和对症处理。
五、医疗救治确保接种点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包括抗过敏药物、退热药、止痛药等。
对于严重过敏反应,应立即使用肾上腺素等紧急救治药物,并尽快转送至医院进一步治疗。
六、心理干预为接种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异常反应,减轻焦虑和恐慌情绪。
七、家属沟通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向接种者家属通报病情进展和救治措施,听取家属意见,共同商讨后续治疗方案。
八、信息公开在确保个人隐私的前提下,适时向社会公布异常反应的处理情况和结果,增强公众对疫苗接种工作的信任。
九、事后处理对发生的异常反应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预案内容,提高未来应对能力。
十、培训与演练定期对接种点工作人员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识别、报告和处理培训,并进行模拟演练,确保预案的有效执行。
2024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本
2024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本如下:
在2024年,针对预防接种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异常反应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以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应急处置预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监测与预警
1. 建立健全的监测机制,定期对接种活动进行监测和评估。
2. 搭建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异常反应事件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处置流程
1. 接到异常反应报告后,应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流程。
2. 确认患者病情和接种情况,评估风险程度。
3. 指导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处理,避免继续恶化。
4. 协调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和处理工作。
三、沟通与协调
1. 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避免造成恐慌和误解。
2. 加强与医疗机构、媒体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形成合力应对问题。
四、救治与恢复
1. 提供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害。
2. 进行后续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并提供必要支持。
五、评估与总结
1. 对每起异常反应事件进行详细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2. 不断完善应急处置预案,提高应对能力与水平。
六、法律责任与处罚
1. 对造成恶劣影响的人员和单位依法追责,确保公正与公平。
七、其他事项
1. 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接种活动的认识和信任。
2.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以上为2024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本,以期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保障公众健康与安全。
预防接种严重反应应急流程
预防接种严重反应应急流程一、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现所有受种者疫苗接种后必须在留观室留观30分钟,由工作人员随时现场询问留观者,如发现一般接种反应和轻度的异常反应,可在现场进行诊治。
如发现严重异常反应如过敏性休克,也应在现场立即抢救和治疗。
二、应急处置流程1、发现严重异常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要在现场立即抢救和治疗。
2、如出现严重副反应须现场急救诊治,同时报告本单位领导安排落实急诊(室)门诊、住院病房和相关急诊救治医生等。
三、诊治费严重副反应急救诊治费用,先由相关接种单位或医院垫付,然后经调查诊断或鉴定,确定病因后,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解决。
四、严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一)报告1、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儿童监护人姓名、住址、接种疫苗名称、剂次、接种时间、发生反应的时间和人数、主要临床特征、异常反应处置应急预案初步诊断和诊断单位、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等。
2、报告程序及时限:在发现严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责任人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单位预防科、预防控制中心,并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
接到报告的接种单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和处理,在接到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群体性反应或者引起公众高度关注事件的报告时,应2小时内逐级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二)调查1、调查组织:省级,设区的市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核实,组织调查。
卫生部门调查组原则上由临床医学、流行病、免疫规划、实验室检验药学等有关专业人员组成。
2、调查步骤和内容:根据报告内容,核实出现反应者的基本情况、主要临床表现、初步诊断、疫苗接种情况、发生反应的时间和人数等,完善相关资料,做好深入调查的准备工作。
(1)访视病人与临床检查:现场访视病人,并进行深入调查和临床检查。
主要了解病人的预防接种史、既往健康状况、家族史或变态反应史,调查初次发病时间与预防接种时间的关系,对病人进行临床检查,要掌握目前主要症状和体征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已采取治疗措施和效果等相关资料。
2024年乡卫生院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处理应急方案(三篇)
2024年乡卫生院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处理应急方案乡卫生院是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提供预防接种服务。
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但在接种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为了确保接种安全和处理不良反应的应急能力,2024年乡卫生院应采取以下措施:1.落实人员培训医务人员是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要执行者,在接种不良反应处理方面需要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
乡卫生院应定期组织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处理培训,包括接种不良反应的种类和症状、处理方法、应急预案等内容,确保医务人员了解及时应对不良反应的能力。
2.建立完善的报告与监测机制乡卫生院应建立健全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机制。
对每个接种者的接种记录进行跟踪,监测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并及时向上级卫生部门报告,在发现不良反应集中或较为严重时,立即向上级卫生部门汇报,以便得到支持和指导。
3.加强接种过程中的监测与提醒接种过程中,乡卫生院应加强对接种者的监测与提醒。
接种者在接种后应注意观察自身身体变化,如果发现不良反应症状,应及时向医务人员报告。
医务人员也应提前告知接种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并告知接种者应如何处理,以提高接种者的自我监测和处理能力。
4.建立应急处理机制乡卫生院应制定并实施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处理的应急预案。
该预案应包括不同类型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和药物,如过敏反应应对、接种局部疼痛处理、发热反应处理等。
乡卫生院应储备足够数量和种类的适用药物,并确保医务人员熟悉应对方法。
5.加强病例记录与数据分析乡卫生院应建立完善的不良反应病例记录与数据分析系统。
将每个接种者的不良反应病例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数据分析,以发现接种过程中的潜在问题。
通过分析病例和数据,乡卫生院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优化接种工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6.加强宣传与教育乡卫生院应加强对接种者的宣传与教育。
介绍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和处理方法,以提高接种者的知情率和对不良反应的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的应急预案一、目的为更好的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减少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造成的影响,维护接种对象的合法权益,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
二、定义预防接种反应定义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体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面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预防接种反应事故定义指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或者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等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其发生的原因包括疫苗质量不合格和预防接种实施差错2个方面,既可能直接造成受种者的健康损害,又可能增加发生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的危险性。
三、发生的原因1. 疫苗自身因素(疫苗的毒株、疫苗的纯度与均匀度、疫苗的生产工艺、疫苗中的附加物、疫苗污染外源性因子、疫苗制造中的差错)2. 疫苗使用方面的因素(接种对象不当、禁忌证掌握不严、接种部位、途径不正确、接种剂量和接种次数过多、误用与剂型不符的疫苗或稀释液、疫苗运输或储存不当,使用时未检查或使用中未摇匀、不安全注射)3. 个体方面的因素(健康状况、过敏性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精神因素)4. 其他因素(接种时间、药物影响、其他,如预防接种后进行剧烈运动和重度体力劳动会加重反应等)四、处理1. 局部化脓:分有菌性化脓感染与无菌性脓肿,前者在疫苗分装时胺致病菌污染,或因注射器、接种局部消毒不严所致,后者多因接种含有吸附剂疫苗,或注射部位选择不正确,注射过浅,剂量过大等。
处理方法:早期均可用热敷,每日3~5次,每次20分钟。
化脓性脓肿可用抗生素治疗。
无菌性脓肿切忌切开排脓,可用注射器抽脓。
2. 晕厥(晕针):接种者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和恐惧心理而造成暂时性脑贫血,引起短时间失去知觉和行动能力的现象。
在空腹、过度疲劳、接种场所空气污浊等情况下易发生,多数在接种时或接种后数分钟发生,轻者有心慌、恶心、手足发冷、发麻等,经短时间即可恢复正常。
严重者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心跳缓慢、脉搏无力、血压下降伴失去知觉,数十秒至数分钟清醒。
处理方法: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注意保暖,口服糖水,亦可针刺人中等穴位。
如仍未见好转者应送医院抢救治疗。
3. 过敏性休克:在接种时或接种后数秒钟至数分钟内发生,也有少数延至30分钟或1~2小时发作。
突然感到全身发痒、胸闷、气急、烦躁、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血压下降、心律减慢、脉细或无。
如不及时抢救,死亡常发生于抗原进入机体后15~20分钟。
死亡原因多为窒息和末梢循环衰竭。
处理方法:让病人平卧、头部放低,注意保暖,立即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1.0ml,同时肌肉内注射苯海拉明25~50mg.呼吸衰竭者可肌肉注射尼可刹米250mg,并吸入氧气。
4. 过敏性皮疹:各种疫苗接种后均可使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发生过敏性皮疹,常在接种后数小时或数天发生,多少不一,大小不等,色淡或深红,周围呈苍白色。
处理方法:给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每次25~50mg,每日2~3次。
5. 急性精神反应:为精神或心理因素所致,轻少见,最常见表现为急性休克性反应和癔病性发作,这类病人最大特点是临床表现与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不符,而且意识不丧失。
各种症状常在患者注意力转移或进入睡眠后明显减轻,预后一般良好。
处理方法: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大多数用针灸、暗示疗法即可恢复,严重者可给些镇静剂。
五、报告1. 报告内容:姓名、性别、年龄、监护人姓名和住址、接种疫苗名称、剂次、接种时间、发生反应时间和人数、主要临床特征、初步诊断和诊断单位、报告人和报告时间等。
2. 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凡遇到与预防接种有关的病例,如认为可能是异常反应和事故,应进行登记,并向本单位业务主管部门或主管人报告,同时向所在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
3. 报告时限:发现异常反应时,城镇在6小时内,农村在12小时内报告,如为严重事故,应在2小时内报告,与此同时,不得延误调查和抢救治疗。
4.填写报告表格六、流程询问接种疫苗史和疾病史→有无禁忌症→如有暂缓接种或禁止接种→发生反应→分析反应类型→如为一般反应→给予对症治疗→一旦发生休克→立即平卧、汇报医生就地抢救→遵医嘱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吸氧→解除支气管痉挛→送入抢救室进一步抢救→报告业务主管部门及人→报告同级卫生防疫机构→填写报告表。
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卫生应急处理预案一、总则(一)目的和依据为及时发现、判定和妥善处理疫苗预防按种工作中发生的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有效开展应急医疗救治和卫生学调查,指导并督促相关机构按有关程序及时进行处理,预防、减少和平息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增强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心,保证免疫规划正常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药品异常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的规定,制定本预案。
(二)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的概念和常见类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可能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医学事件。
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是指同一时间、同一接种地点和/或同一种疫苗、同一批号疫苗发生的2例以上相同或类似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
世界卫生组织按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发生的原因,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分为疫苗反应、实施差错、注射反应、偶合症及不明原因等五类。
疫苗反应是由疫苗固有性质引起,在正确接种时诱发的反应;实施差错是由疫苗储运、准备或接种实施过程中失误导致的事故;注射反应可因受种者对注射的恐惧和疼痛而非疫苗引起的生理或心理反应;偶合症是因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不明原因是指发生原因可能难以确定的反应或事件。
最常见的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包括接种疫苗后感染、接种事故和群发性心因性反应三种类型。
1.接种疫苗后感染接种疫苗后感染多是由于一次性注射器或针头重复使用、注射器或针头消毒不当、疫苗或稀释液被污染、稀释后疫苗搁置时间过长等原因所致,可引起注射部位局部化脓、脓肿、蜂窝组织炎,全身性感染、脓毒病、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感染乙型肝炎等血液传播性疾病等。
2.接种事故接种事故除因疫苗质量问题外,大多是因为接种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接种途径错误、接种剂量过大或误将卡介苗作为其他疫苗和药物使用等所致。
可引起接种局部红肿、溃疡、淋巴结肿大和溃烂,少数人可伴有体温升高、乏力、烦躁不安、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3.群发性心因性反应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群体中,由于接受了同一种“刺激因子”,如接种同一种疫苗,服用同一种预防性药物,由于个别人出现躯体异常不适反应,而导致一批人同时或先后发生类似的连锁反应,是一种心理因素造成的接种反应。
不是器质性疾病,其特点是各种检查均查不出疾病,症状与体征不符。
其诊断依据是:(1)有一个异乎寻常而严重的应激事件作为诱因;(2)精神症状的发生与应激事件在时间上有紧密联系;(3)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不出现意识障碍,并可伴有强烈的情绪变化及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4)症状与体征不符,持续时间不长,预后良好。
二、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分级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事件分级,目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分为:1. 重大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Ⅱ级):预防接种出现人员死亡。
2. 较大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Ⅲ级):预防接种出现群体性心因性反应或异常反应。
四、监测与报告(一)监测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建立、健全常态化的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系统,将全省所有疫苗接种单位纳入监测与报告网络,形成完备的省、市、县、乡四级监测体系。
及时、动态收集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及时报告、分析、评估,为早期防范、及时处理提供信息支撑。
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发生后,应加强对当地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应急监测工作,对当地人群和医院开展主动搜索工作,指定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的监测医院(并按疫情发展需要适时调整监测点的设置)。
各监测医院要根据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的症状特点和诊断标准开展病例监测,每日定时报告监测情况及收治病人的动态情况。
其它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的症状特点和诊断标准,开展病人筛选,发现有可疑症状的病人要及时按要求报告。
根据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的级别和发展进程,分别由省或市卫生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决定何时撤消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的应急监测工作。
(二)报告1.常规报告预防接种单位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按照《江苏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与报告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报告,并实行每月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零病例”报告制度。
2.事件报告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时,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应当在发现后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区)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同时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实后,认定为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的,及时报省卫生行政部门。
3.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儿童监护人姓名、住址、接种疫苗名称、剂次、接种时间、人数、主要临床特征、初步诊断和诊断单位、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等。
接到报告的县级卫生行政等部门应当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和处理,在接到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报告时,应在规定的时间内逐级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根据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关联性,在初步核实后,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按照相应规定进行报告,并分别完成初始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五、应急响应卫生应急响应工作按照边调查、边核实、边抢救、边处理的原则,科学有序、及时有效地控制事件的发展。
发生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时,事发地卫生行政部门应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立即启动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卫生应急处理预案。
根据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的级别和应急处理工作的需要,省卫生厅及时派出应急处理队伍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处理。
(一)做好相关准备接到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报告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需要,迅速成立事件卫生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并调集、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相关设施设备等应急物资,立即赶赴现场,开展紧急医疗救护和调查处理等工作,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报告。
(二)调查判定按照实事求是、科学判定的原则,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本部门的诊断小组,对接种单位、受种者家庭成员等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接种资料、疫苗相关材料、接种实施情况、临床资料、健康史、家族史或变态反应史等相关证据,对所接种同批次疫苗者进行取样,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和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