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物理考纲”的变化及解读
从2019版物理考纲的变化谈物理核心素养在新高考中的价值体现

从2019版物理考纲的变化谈物理核心素养在新高考中的价值体现摘要:2019版物理考纲的这些变化与2018年发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物理核心素养之“科学思维与创新”要素高度匹配,由此可见新考纲中的变化都是源于对新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贯彻和落实。
关键字:考纲、核心素养、科学思维与创新、高度匹配、贯彻和落实日前,教育部考试中心修定和颁布了2019年普通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其中具体的变化有哪些?体现的信息是什么?明确的方向有哪些?都需要我们认真的分析和解读。
一、2019版物理考纲的变化变化一: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一段第一句,由原来的“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变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变化二: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变为“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
变化三: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变为“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变化四: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变为“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变化五:题型示例部分例12由原来的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20题换成了2018年全国卷I的第20题。
二、敲黑板、划重点考试大纲中变化一、变化二、变化三和变化四都是考核目标指导方针的变化。
其中变化二加上了“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变化三加上了“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变化四加上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019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研读、理解《考试大纲》-Word版含解析

2019《考试大纲》2019年考纲较2018年变化变化1: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一段第一句,由原来的“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变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变化2: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变为“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
变化3: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能独立地完成表2、表3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
并且,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加以论证解决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
考虑到课程标准中物理知识的安排和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要求,考试大纲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类,必考内容有5个模块,选考内容有2个模块,具体模块及内容见表1。
2019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及复习策略

(2)如图所示,“旋转秋千”中的两个座椅A、B 质量相等,通 过长度分别为l1、l2的缆绳悬挂在旋转圆盘上. 不考虑空气阻
交叉。 A B
mg tan m r
2
牛二定律方程,含义:半径越大, 张角越大。
h
θ A r mg
某同学自制的简易电动机示意图如图所示。矩形线圈由一根漆包 线绕制而成,漆包线的两端分别从线圈的一组对边的中间位置引出,并 作为线圈的转轴。将线圈架在两个金属支架之间,线圈平面位于竖直面 内,永磁铁置于线圈下方。为了使电池与两金属支架连接后线圈能连续 转动起来,该同学应将( ) A.左、右转轴下侧的绝缘漆都刮掉 可连续转动 B.左、右转轴上下两侧的绝缘漆都刮掉 不可连续转动 C.左转轴上侧的绝缘漆刮掉,右转轴下侧的绝缘漆刮掉没有电流,不转动 D.左转轴上下两侧的绝缘漆都刮掉,右转轴下侧的绝缘漆刮掉 可连续转动
安培力的方向使液体逆时针旋转。
联系生活实际
18年2卷:高空坠物极易对行人造成伤害。若一个50g的鸡蛋从 一居民楼的25层坠下,与地面的撞击时间约为2ms,则该鸡蛋对 地面产生的冲击力约为( ) A.10 N B.102 N C.103 N D.104 N 一层楼高近似为3m,25层楼有24个层高,总高度约为72m,自 由下落的时间约为4s。 根据动量定理:研究从下落到停在地面全过程 取向上为正方向:Ft2-mg(t1+t2)=0 解得F≈1×103N
金属支架 线圈 金属支架 右转轴 永磁铁
实验室直流电动机
左转轴 N 电池
某同学自制的简易电动机示意图如图所示。矩形线圈由一根漆包 线绕制而成,漆包线的两端分别从线圈的一组对边的中间位置引出,并 作为线圈的转轴。将线圈架在两个金属支架之间,线圈平面位于竖直面 内,永磁铁置于线圈下方。为了使电池与两金属支架连接后线圈能连续 转动起来,该同学应将( ) A.左、右转轴下侧的绝缘漆都刮掉 B.左、右转轴上下两侧的绝缘漆都刮掉 C.左转轴上侧的绝缘漆刮掉,右转轴下侧的绝缘漆刮掉 D.左转轴上下两侧的绝缘漆都刮掉,右转轴下侧的绝缘漆刮掉
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

2019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
2019高考物理考纲解析:
物理:选择题增加了一题
不变:总分依然是110分,分为I卷和II卷两部分。
考试内容依然集中在物理1、物理2、选修3-1、选修3-2。
变化:第I卷中选择题增加一题变为8题,其中单项选择题5题,多项选择题3题,每题6分,共48分。
第II卷中,必考题47分,其中,实验题2题15分,计算题2题32分;选考题15分(三题选一题),分为2小题,第1小题5分,题型为填空题和多项选择题,第2小题为计算题,10分。
必考模块为物理1、物理2、选修3-1、选修3-2;选考模块为从选修3-3、选修3-4、选修3-5三个选考模块中任选做一个模块的试题。
对于考生如何选择选考模块学习,有老师建议中等水平及以上的学生选择3-3模块进行学习;一般中等水平及偏下的学生选择3-5模块;优异水平的学生可以选择3-4模块自主学习。
考试内容与要求中的表述调整了10处,具体如下:
看过"2019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的还看了:
1.2019安徽省高考物理资料
2.2019高考物理典型考点分析
3.2019安徽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4.2019年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第1页/共1页。
2019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解读

要求 Ⅰ Ⅱ Ⅱ Ⅰ Ⅰ Ⅰ Ⅱ Ⅱ Ⅱ Ⅰ
(1)必修模块统计━ Ⅱ级9个
11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12 抛体运动 抛体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向 与圆周运 13 心加速度 动 14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15 离心现象 16 功和功率 必修模块 物理2 17 动能和动能定理 机械能 18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19 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0 万有引力定律及共应用 万有引力 21 环绕速度 定律 22 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23 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 Ⅱ Ⅱ Ⅰ
(1)重视物理观念的培养, 强化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 力;
(2)发展科学思维,培养学生 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重视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 题的能力的培养
三、备考策略-细心研读考试大纲,关注物理学 科核心素养。研读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
遵循考试大纲,聚焦主干内容 研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准复习方向
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斜抛运动只作定 性要求
机械能
碰撞与动量守恒
只限于一维
万有引力定律
(1)必修模块统计━ Ⅱ级5个
模块 主题
质点的直线运动
必修模块 物理1
相互作用与牛顿 运动定律
1 2 3 4 5 6 7 8 9 10
内容 参考系,质点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 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 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矢量和标量 力的合成和分解 共点力的平衡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定律的应用 超重和失重
1.《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要求统计
必修1 Ⅱ级 Ⅰ级 实验 5 5 必修2 9 4 3-1 11 16 12个 3-2 3 6 3-5 1 11 3-3 1 14 1 3-4 3 15 3
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解读与命题规律、复习备考对策讲座

3.解读考试说明
⑴考点内容不变
考试说明中考点及级别、考点说明几乎
完全相同,均无大的变化。现在正处于新旧
高考交替的历史转折时期,考点内容的几乎
不变是为了保障新旧高考的平稳过渡,这就
预示着高考命题也会保持稳定的原则。
继续坚持“一核四层四翼”的原则不变。 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导向教学” 于一体的核心立场,以“必备知识、关键
物理思想方法的考查是重中之重。有些
题目单纯从知识看有超纲之嫌,但从思想方
法看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因此,给学生提炼
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是 关键,而不是就题论
题,只看答案。
解读:
学科素养 是指在学科学习和实践活动中
所形成的该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品质和
经验的综合。物理素养就是物理观念、科学探
究、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
的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摆脱思想的束缚,大胆创 新。
总体来看,试卷中应包含一定比例的基础性
试题,引导学生打牢知识基础;试题之间、考点
之间、学科之间相互关联,交织成网,对学生素
质进行全面考查;使用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
近生活的素材,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心日
常生活、生产活动中蕴含的实际问题,体会课堂
所学内容的应用价值;合理创设情境,设置新颖
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
善于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
⑶题型示例变化
题型示例是高考命题的指南。考试说明中
题型示例部分例12由原来的2013年新课标全国
卷Ⅱ第20题换成了2018年全国卷I的第20题。 换后的题用引力波这一最新的科研成果设计问 题情境,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 以引导考生关注宇宙、关注科学,提高学习科 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由此可见万有引力与航天在2019年高考命 题中仍是高考热点。
2019物理考纲、考试说明解读

2019物理考纲、考试说明解读日前,教育部考试中心修定和颁布了2019年普通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这是2019年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考试大纲的说明是命题的参考,所以它直接反映出高考的命题动向,也为我们的复习备考指明了方向。
下面就物理学科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说明的变化进行解读,从而把握高考脉搏,优化调整我们的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一、 2019年物理考试大纲和说明的变化变化一: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一段第一句,由原来的“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变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变化二: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变为“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
变化三: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变为“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变化四: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变为“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变化五:题型示例部分例12由原来的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20题换成了2018年全国卷I的第20题。
【原题】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它运转,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可近似为圆,且轨道半径逐渐变小。
若卫星在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只受到地球引力和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卫星的动能逐渐减小B.由于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C.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地球引力做正功,机械能保持不变D.卫星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答案】BD【说明】本题结合地球所处的近太空卫星目前的实际状况,将卫星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原因限制为一个因素进行设问,考查考生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功能关系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
2019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2019高考物理考试大纲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2019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物理

2019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物理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2019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2019高考物理考试大纲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2019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2019高考物理考试大纲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与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与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就是的态度,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与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与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与规律的似就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与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与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与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 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与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与分析。
2019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2019高考物理考试大纲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2019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2019 高考物理考试大纲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 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 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 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2019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2019 高考物理考试大纲Ⅰ .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 》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 ) 》,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 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 ;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2019年物理 高考考纲变化及教学建议

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变化分析与教学建议●与往年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进一步细化对“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把能力考查放在首要位置。
2.优化考试内容。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4个选考模块分别为选修2-2、3-3、3-4和3-5。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选修2-2的内容,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其余2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
选修3-5中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的重要规律。
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内容,将进一步完善作为基础教育的高中学生的高中物理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入大学理工科学习奠定更好的基础。
●考纲变化对全国卷命题的几点预测1.从新考纲删除了较多的“说明”文字来看,考纲对高考命题的限制更少,预计未来全国卷高考命题会更加灵活,更加突出对能力的考查。
2.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后,意味着全国卷高考必做题中会体现选修3-5的内容,试卷必考题中可能会出现如下变化:(1)“原子与原子核”部分可能会命制一道选择题(2)其中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选择题可能会涉及到“动量”相关知识(3)在实验题中可能会考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4)在计算题中渗透“动量”的内容。
例如①在力学计算题中加入碰撞模型、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等内容;②在电磁感应计算题中以切割磁感线的两杆相互作用模型命题,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等内容;③在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中加入带电微粒的碰撞,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等内容。
3.无论如何调整,为了平稳过渡,作为考纲调整后的首次高考命题,必考题中只是增加了含有选修3-5的内容元素,预计总体难度将不会有太大起伏。
●考纲变化后对备考的几点建议1.对于尚未学习《选修3-5》模块的学生对这部分学生来说,需在一个合适的时间进行选修3-5新授课的学习。
鉴于新考纲出台时一轮复习正在进行,为不打乱复习节奏,建议考生在复习完必考内容之后再进行选修3-5的新课学习。
2019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2019 高考物理考试大纲Ⅰ .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 》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 ) 》,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 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 ) ;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的变化及解读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的变化及解读
考纲,是命题的参考,直接反映出高考的命题动向,为复习备考指明了方向。
(一)考纲新变化
变化1: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一段第一句,由原来的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变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变化2: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变为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
变化3: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部分第二段中,由原来的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变为以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变化4:题型示例部分例12由原来的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第20题换成了2018年全国卷I的第20题。
【原题】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
1 / 6
它运转,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可近似为圆,且轨道半径逐渐变小。
若卫星在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只受到地球引力和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卫星的动能逐渐减小
B.由于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
C.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地球引力做正功,机械能保持不变
D.卫星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
【答案】BD
【说明】本题结合地球所处的近太空卫星目前的实际状况,将卫星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原因限制为一个因素进行设问,考查考生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功能关系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
难度适中。
【换后】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
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s时,它们相距约400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
A.质量之积B.质量之和C.速率之和D.各自的自转角速度
【答案】BC
2 / 6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要求考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规律等,通过分析推理做出正确判断。
试题以最新的科研成果设计问题情境,引导考生关注宇宙、关注科学,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该题属于较难的试题。
(二)考纲解读
1.考点内容不变
与2018年一样,考查仍按照一核四层四翼的原则。
考点、考点级别、考点内容几乎完全相同。
一核,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四层,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翼,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2.考核目标指导方针微调
考试大纲的说明中变化一、变化二、变化三和变化四都是考核目标指导方针的变化。
变化一加上思想道德素质,这与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保持一致的,高中物理的教学也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变化二加上了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变化三加上了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变化四加上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018年发布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新课标中提出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四
3 / 6
个物理核心素养目标,物理核心素养就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变化四与这一核心是相通的;物理核心素养的科学思维要素就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作用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和品质,变化二和变化三也就是物理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要素的具体表现。
由此可见考纲这一变化是源于新课程标准的变化,这一变化有利于发挥高考对高中物理教学的正确引导作用。
所以2019年高考命题会更加注重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考查,那些联系学习生活和生产劳动实践、考查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题目数量可能会有所增加,实验中可能会增加一些设计性实验,考查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题型示例变化
题型示例是高考命题的指挥棒,指引着高考题的方向,也就像高考题的影子,考试大纲的说明中题型示例部分例12由原来的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第20题换成了2018年全国卷I的第20题。
换后的题用引力波这一最新的科研成果设计问题情境,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以引导考生关注宇宙、关注科学,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由此可见万有引力与航天在2019
4 / 6
年高考命题中仍是高考热点。
(三)第二轮备考建议
1.抓主干,重基础
主干,年年考,要重点发力。
如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天体运动、带点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这些考点就要深层次的去挖掘,可以通过典型例题来总结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难度与2018年一致,所以备考中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的思想方法,尽量少做一些偏难的题目。
2.重核心素养,提综合能力
考核目标指导方针出现微调,都是核心素养惹的祸,因此,要重视核心素养的提高。
其中物理观、科学思维是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建议在增加联系生活实际的试题,实验题中重视设计性实验训练,以体现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关注航空航天等社会热点
2018年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我国发射卫星36次,美国28次,俄罗斯17次,在次数上勇夺2018年全球冠军。
北斗地图APP于2018年5月1日正式上线,12月27日,北斗系统通过1年19星的密集发射,建成北斗三号基本系统,现已提供全球服务,这标志着我国卫
5 / 6
星导航迈入新阶段。
嫦娥四号更是压轴大戏,并入选了2018年全国十大新闻,2018年5月21日,成功将嫦娥四号任务中继星鹊桥发射升空,鹊桥是世界首颗运行于拉格朗日-2点的通信卫星,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是世界首颗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顺利完成互拍。
高考命题很可能以这些航空航天的热点问题为情境设计问题,另外,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的正式通车也要引起关注,比如港珠澳大桥施工中我国自创且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海底沉管技术,高考命题很可能以此为情境设计运动学问题、动力学问题或能量问题等。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