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简单模型机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模型机)

模型机详细介绍1. 模型机的结构模型机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数据总线、输入输出和时序产生器组成,模型机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模型机结构图(1)运算器。
运算器又由运算逻辑单元、数据暂存器、通用寄存器组成。
在图1模型机的结构图中,ALU、ALU_G和74299组成运算逻辑单元,其中ALU是由2个4位的74LS181串联成8位的运算器,ALU_G是ALU-G 实现用于控制ALU的运算结果的输出,74299用74LS299实现用于对ALU 的运算结果进行移位运算;数据暂存器在图1中由DR1和DR2组成,DR1和DR2都是用74LS273实现,它们用于存储运算器进行运算的两个操作数;通用寄存器在图1中由R0、R1和R2组成,R0、R1和R2都是用74LS374实现,它们用作目的寄存器和源寄存器。
(2)控制器。
控制器由微程序控制器、指令寄存器、地址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组成。
在图1中微程序控制器表示为MControl,它里面存放了指令系统对应的全部微程序,微程序控制器是由微控制存储器和3个138译码器实现(A138、B138和P138),用于产生控制信号来控制各个组件的工作状态;在图1中指令寄存器表示为IR,指令寄存器由一个74LS273实现,用于存放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在图1中地址寄存器表示为AR,地址寄存器由一个74LS273实现,在读取或者写入存储器时用于指明要读取或写入的地址;程序计数器在图1中由PC_G和PC组成,其中PC是由八位二进制同步计数器实现,用于产生程序指针pc的下一个值,PC_G由PC-G实现,用于存储程序的程序指针pc的值。
(3)存储器。
存储器在图1中表示为MEN,存储器用静态随机存储器6116实现,用来存储用户程序和数据。
(4)数据总线。
数据总线用于连接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输出等模块,数据总线由ccp_DataBus实现。
(5)输入输出。
输入输出类似于键盘和显示器。
(6)时序产生器。
CPU与简单模型机设计实验

CPU与简单模型机设计实验1.实验目的和背景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各种运算和指令。
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CPU的设计日益复杂和精密,其中包含了大量的逻辑单元、寄存器、控制器等组件。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模型机,使学生们对CPU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方式有一个直观的理解,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机系统的理解。
2.实验内容和步骤本实验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1)硬件设计:首先,根据CPU的基本原理和结构,设计一个简单的模型机,包括运算单元、寄存器、控制器等组件。
可以参考经典的冯·诺伊曼结构,根据实际需要添加一些功能模块。
2)指令设计:设计若干简单的指令集,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跳转等指令。
指令集的设计应考虑到CPU的硬件结构,使其能够有效地执行这些指令。
3)程序编写: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包括对指令集的测试、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等,以验证CPU的正确性和性能。
4)实验报告:总结实验中的设计过程、实现方法、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对设计的CPU进行性能评估和改进。
3.实验材料和工具1)计算机:用于进行程序编写和模拟实验,可以选择使用现有的模拟器或者在线平台。
2)模型机器材料:包括集成电路芯片、面包板、导线、电阻、电容等,用于搭建实验平台。
3)编程工具:用于程序编写和调试,可以选择使用C语言、Python 等高级语言。
4.实验预期结果和意义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将能够深入了解CPU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们可以锻炼自己的设计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对于深入理解计算机科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5.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CPU的工作原理和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一定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指令集设计不够合理、硬件连接错误等,通过团队合作和思考,最终得以解决。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八简单模型计算机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八简单模型计算机实验好嘞,以下是为您创作的关于“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八简单模型计算机实验”的文案:咱们今天来聊聊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里那个有趣的实验八——简单模型计算机实验。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接触这个实验的时候,那心情,既兴奋又紧张。
走进实验室,满屋子的计算机设备,还有各种线路,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神秘的科技王国。
这个实验啊,可真是不简单。
它就像是给我们搭了一个小小的计算机世界,让我们亲手去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在实验开始之前,咱们得先搞清楚实验的目的。
说白了,就是要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搞明白计算机到底是怎么工作的。
你想想,平时咱们用电脑,刷网页、打游戏,可从来没想过这背后的原理吧?实验的设备也挺有意思的。
那些小小的芯片、电路板,看起来不起眼,可组合在一起就能实现神奇的功能。
就像咱们小时候玩的积木,一块一块拼起来,就能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得小心翼翼地连接线路,稍有差错,可能就前功尽弃。
我当时啊,紧张得手心里都是汗,眼睛紧紧盯着那些线路,生怕接错了。
还记得有一次,我旁边的同学因为太着急,把一根线接错了,结果计算机怎么都运行不起来。
大家一起帮他找问题,最后发现就是那根小小的线惹的祸。
重新接好之后,计算机成功运行的那一刻,大家都欢呼起来。
做这个实验,还得有耐心。
有时候为了调试一个程序,可能得反复尝试好多遍。
但每次成功一点点,那种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
比如说,我们要设计一个简单的加法运算程序。
从最开始的编写代码,到把代码加载到计算机里运行,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
可能第一次运行的时候,结果不对,那咱们就得仔细检查代码,看看是哪个逻辑出了问题。
也许是一个符号写错了,也许是一个步骤顺序错了。
当我们终于让计算机准确地算出加法结果的时候,那种喜悦真的难以言表。
就好像我们亲手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再只是计算机的使用者,而是变成了它的创造者。
我们真正理解了计算机内部的那些奥秘,知道了数据是怎么存储的,指令是怎么执行的。
简单模型机的组成与程序运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内蒙古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题目:_____简单模型机的组成与程序运行_____________1 任务描述设计题目名称:简单模型机的组成与程序运行要求:基于TD-CMA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机整机系统—模型机,分析其工作原理。
根据模型机的数据通路以及微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设计完成以下几条机器指令和相应的微程序,输入程序并运行。
IN R0 ;IN ->R0SUB 0DH ;R0 - [0DH] -> R0,直接寻址SHL R0 ;将R0寄存器中的内容逻辑左移STA 0EH,R0 ;R0->[0EH],直接寻址LDA 0FH,R0 ;0FH]->R0,直接寻址LOP: DEC R0 ;R0-1->R0BZC EXIT ;当FC或FZ为1时,转到EXITJMP LOPEXIT: OUT 0EH,R0 ;[0EH]->LED,直接寻址0DH、0EH、0FH单元内容分别为03H、04H、02H。
2 设计设备PC机一台,TD-CMA实验系统一套。
3 设计原理和方法3.1设计原理3.1.1数据格式:本实验计算机采用定点补码表示法表示数据,字长为8位,其格式如下:其中第七位为符号位,数值表示范围是:-1≤X<13.1.2 指令格式所有单字节指令( SUB等 )格式如下:本实验的输入IN指令和OUT指令采用单字节指令,其格式如下:其中OP-CODE为操作码,RD为目的寄存器地址(STA、LDA指令使用),D为位移量(正负均可),M寻址模式M 有效地址E 说明00011011E=DE=(D)E=(RI)+DE=(PC)+D直接寻址间接寻址RI变址寻址相对寻址3.1.3指令系统本实验共有10条基本指令,其中算术指令有2条(DEC、SUB),访问内存指令和程序控制指令7条,输入指令1条。
3.2按微指令格式,参照微程序流程图将每条微指令代码化,译成二进制微代码。
实验6-简单模型机原理实验指导

实验六、简单模型机组成原理实验一、实验目的:1. 在掌握各部件功能的基础上,组成一个简单的计算机整机系统—模型机;2. 了解微程序控制器是如何控制模型机运行的,掌握整机动态工作过程;3. 定义五条机器指令,编写相应微程序并具体上机调试。
二、预习要求:1. 复习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2. 预习本实验的相关知识和内容三、实验设备:EL-JY-II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一套,排线若干。
四、模型机结构:模型机结构框图见图6-1。
图中运算器ALU由U7—U10四片74LS181构成,暂存器1由U3、U4两片74LS273构成,暂存器2由U5、U6两片74LS273构成。
微控器部分控存由U13—U15三片2816构成。
除此之外,CPU的其它部分都由EP1K10集成(其原理见系统介绍部分)。
存储器部分由两片6116构成16位存储器,地址总线只有低八位有效,因而其存储空间为00H—FFH。
输出设备由底板上的四个LED数码管及其译码、驱动电路构成,当D-G和W/R均为低电平时将数据总线的数据送入数码管显示。
在开关方式下,输入设备由16位电平开关及两个三态缓冲芯片74LS244构成,当DIJ-G为低电平时将16位开关状态送上数据总线。
在键盘方式或联机方式下,数据可由键盘或上位机输入,然后由监控程序直接送上数据总线,因而外加的数据输入电路可以不用。
注:本系统的数据总线为16位,指令、地址和程序计数器均为8位。
当数据总线上的数据打入指令寄存器、地址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时,只有低8位有效。
五、工作原理:在实验5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设计微程序来产生各部分的控制信号。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学习读、写机器指令和运行机器指令的完整过程。
在机器指令的执行过程中,从CPU从内存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执行结束为一个指令周期,指令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段微程序。
另外,读、写机器指令也分别由相应的微程序段来完成。
为了向RAM中装入程序和数据,检查写入是否正确,并能启动程序执行,必须设计三个控制操作微程序。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基本模型机实验)

实验六 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⑶ 根据微程序流程图设计微指令并转换成 16进制代码文件。 当全部微程序设计完毕后,应将每条微指 令代码化,即按微指令格式将微程序流程 图转化成二进制微代码表,如下表所示, 再转换成16进制代码文件。
实验六 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监控程序的16进制文件格式(文件名C8JHE1): 程序: $P00 00 $P01 10 $P02 0A $P03 20 $P04 0B $P05 30 $P06 0B $P07 40 $P08 00 $P0A 01
实验六 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⑴有关微控制器部分在前一实验中已详细介绍 ⑵ 主存储器的读、写和运行 为了向主存储器RAM中装入程序或数据,并且检查写入是否正确以及 能运行主存储器中的程序,必须设计三个控制操作微程序。 ·存储器读操作:拨动总清开关后,置控制开关SWC、SWA为“0 0”时, 按要求连线后,连续按“启动运行”开关,可对主存储器RAM连续手动 读操作。 ·存储器写操作:拨动总清开关后,置控制开关SWC、SWA为“0 1”时, 按要求连线后,再按“启动运行”开关,可对主存储器RAM进行连续手 动写入。 ·运行程序:拨动总清开关后,置控制开关SWC、SWA为“1 1”时,按要 求连线后,再按“启动运行”开关,即可转入到第01号“取址”微指令, 启动程序运行。 上述三条控制指令用两个开关SWC、SWA的状态来设置,其定义如下:
实验六 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2、实验步骤 ⑴ 根据实验原理设计数据通路框图,如下图。
实验六 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⑵ 根据机器指令画出对应的微程序流程图 本实验的微程序流程见下图,当拟定“取指”微指令时, 该微指令的判别测试字段为P(1)测试。由于“取指”微 指令是所有微程序都使用的公用微指令,因此P(1)的测 试结果出现多路分支。本机用指令寄存器的前4位I7~I4作 为测试条件,出现5路分支,占用5个固定微地址单元。 实验机控制操作为P(4)测试,它以控制开关SWC、 SWA作为测试条件,出现了3路分支,占用3个固定微地 址单元。当分支微地址单元固定后,剩下的其它地方就可 以一条微指令占用控存一个微地址单元随意填写。 注意:微程序流程图上的单元地址为16进制。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六 基本模型机实验

五、实验步骤2
五、实验步骤3
六、实验数据1
1、当外部开关量输入KD0~KD7为00000111,运行程 序后检查存数单元0BH中的结果是否正确。 2、当外部开关量输入同上,若运行程序后希望存 数单元0BH中的结果是0FH,则应该如何修改模型机监 控程序的16进制格式文件(文件名C8JHE1)?
五、实验步骤 1
⑴ 连接线路,仔细查线无误后,接通电源。
⑵计算机单击“开始菜单”→程序 →DVCC组成原理C8JH,
⑶软件界面单击“联接”工具按钮,应保证实验仪与计算机已经建立连接 ⑷选择实验项目“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⑸单击“打开”工具按钮,选择文件C8JHE1,单击打开,屏幕左侧,出现文 件内容,即微程序代码 ⑹单击“调试”工具按钮,下载打开的源程序文件,然后可以单步机器指令, 单步执行微指令,屏幕会出现数据的流图。
二、实验环境
硬件:DVCC-C8JH 实验箱。 计算机 件单元的控制信号 是人为模拟产生的,而本次实验将能在微程序 控制下自动产生各部件单元控制信号,实现特 定指令的功能。这里,实验计算机数据通路的 控制将由微程序控制器来完成,CPU从内存中 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指令执行结束的一个指令 周期全部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即一条 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
请将结果填写在实验报告中。
实验四 讲解结束 实验开始
实验四 基本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1
实验目的要求
2
实验环境
3 4 5
实验内容 实验线路连接 实验步骤
6
实验数据
一、实验目的要求
1、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 步将其组成系统以构造一台基本模型实验 计算机。 2、设计五条机器指令,并编写相应的微程序, 具体上机调试,掌握整机软硬件组成概念。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模型机实验报告 精品

实践报告计算机组成原理--模型机设计报告作者姓名: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年月号******学院计算机工程系摘要“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在计算机专业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课程中分部分介绍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我们有必要将它们组合起来以对计算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这次课程设计通过对一个简单模型机的设计与实现,是我们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的设计、部件间的连接有更深的理解。
依次设计计算机的几个部件并进行连接使成为一个完整的模型机。
通过运行和调试,使之正常工作。
关键词: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模型机正文:一、课设目的要求:《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均较强的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电路分析、指令系统编写能力、软件设计能力。
通过计算机组成原理实践周,要突出《计算机组成原理》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1.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技能,构建建立问题逻辑结构,锻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使用PROTEUS软件分析和设计计算机内部器件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以及编写技术文献的能力。
4.通过实践设计,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设计课题的全部内容,包括:(1)通过调查研究和上机实习,掌握PROTEUS软件的设计和仿真调试技能。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3)设计实现一个简单计算机的模型机,并能够使用PROTEUS软件进行电路仿真验证二、课设内容:利用所学的计算机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知识,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简单计算机的模型机设计,并用PROTEUS软件进行验证。
在分析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分析实际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建立系统的逻辑结构,学会PROTEUS调试技巧和方法,通过逻辑设计和工程设计培养调试硬件电路的实际动手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数字逻辑电路中故障的一般规律,以及排除故障的一般原则和方法;锻炼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独立分析故障现象,并排除故障。
CPU与简单模型机设计实验

CPU与简单模型机设计实验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中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
而简单模型机设计实验是指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模型机,来体验计算机工作原理和计算机体系结构。
在这样一个实验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讨论CPU与简单模型机设计实验。
1.CPU的基本组成CPU是由控制单元(CU)和算术逻辑单元(ALU)两个主要部分组成。
控制单元负责解析指令、获取数据和控制数据的流动,而算术逻辑单元则负责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
在简单模型机设计实验中,我们需要设计和实现这两个组件,同时还需要考虑其他辅助组件,如寄存器和存储器等。
这些组件的设计和实现将直接影响CPU的性能和功能。
2.指令集架构设计CPU的指令集架构是指CPU所支持的指令集合和指令的格式。
指令集架构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计算机的功能需求、指令的执行效率以及编程的便利性等因素。
在简单模型机设计实验中,我们可以定义一些基本的指令,如加载数据、执行运算、存储数据等。
指令的编码格式可以采用二进制或者其他适合的方式。
通过设计和实现这些指令,我们可以模拟CPU对指令的解析和执行。
3.流水线设计流水线是指将CPU的指令和数据处理过程划分成若干个阶段,并同时在不同阶段处理多条指令。
流水线设计可以提高CPU的性能和效率。
在简单模型机设计实验中,我们可以考虑将指令执行过程划分为取指、解码、执行、访存和写回等阶段,并同时处理多条指令。
通过设计和实现这样的流水线,可以提高CPU的吞吐量和并行处理能力。
4.性能评估和优化在CPU和简单模型机设计实验中,我们可以进行性能评估和优化。
性能评估可以通过测量CPU的时钟周期、执行指令的速度和吞吐量等指标来进行。
而优化则可以通过改进指令设计、优化算法和增加硬件资源等方式来完成。
在简单模型机设计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指令的执行顺序、使用更高效的算法和增加硬件资源来优化设计。
这些优化将直接影响CPU的性能和效率。
计算机组成原理简单模型机实验

实验四简单模型机实验1.1实验目的1)将微程序控制器模块通过总线同运算器模块、存储器模块联机,组成一台模型计算机;2)用微程序控制器控制模型机数据通路;3)通过CPU运行5条机器指令组成的简单程序,掌握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牢固建立机器的整机概念。
1.2电路图本次实验用到前几次实验所有电路,将几个模块组成一台简单计算机,由微程序控制器控制数据通路,实现cpu从内存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执行指令结束的一个指令周期,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
图1 电路图1.3 实验原理(1)PC计数器初始值为“0”,微程序默认从00地址开始执行,产生控制信号,使PC的地址通过ABUS将送到存储器(6116)的地址锁存器AR中, PC=PC+1;(2)读出存储器中存放内容,通过DBUS送到IR指令寄存器中,实现指令译码,指令的操作码送至微程序控制器的程序跳转控制部分,在P(1)的控制下与微程序中储存的下一条指令地址进行逻辑运算,产生真正的下一条微程序地址;(3)在微程序的控制下单步执行微指令序列。
1.4 微指令格式表1 微指令格式1.5 微程序流程图:图2 微程序流程图1.6微程序代码表1.7 数据通路总体图图3 数据通路总体图五条机器指令格式(其中,A为内存地址8bit):RAM中装入的程序和数据(其中,地址为8进制):1.8 实验任务及步骤(1)实验连线:本次实验大部分的连线已由教师完成,请同学们对照微指令格式,完成微程序控制器的剩余部分连线。
(2)实验环境初始化:实验平台通电前请关闭DR1(74ls273),DR2(74ls273),存储器(6116)的地址锁存器(74ls273),微程序控制器的地址锁存器(74ls175)的自动清零功能,将几个芯片的-MR引脚置为“1”。
时钟发生器的功能设定为单步执行,具体信号为:STOP=0,STEP=1。
(3)加电运行初始化:①指令寄存器IR自动清零,程序计数器PC手动清零,将两片74ls163的ENT,ENP引脚置“1”,-CR引脚置“0”,打开三态门开关,给单步时钟脉冲;②程序计数器PC设定为单步技术功能,并交由微程序控制,将-CR引脚置“1”,关闭三态门开关;③关闭指令寄存器IR清零功能,交由微程序控制,将-MR设为“1”。
计算机组成原理-简单模型机设计课设

计算机组成原理-简单模型机设计课设一、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涉及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本文将基于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知识,设计一个简单模型机的课设。
在本课设中,我们将探索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并实现各个部分之间的协同工作。
二、背景知识1. 模型机概述简单模型机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学模型,它模拟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
通过设计并实现这样一个模型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研究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涉及指令系统设计、存储器系统、总线、输入输出系统以及计算机的组成原理等。
在设计模型机的课设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合理规划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连接方式。
三、设计思路1. 指令系统设计指令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它决定了计算机能够执行的操作。
我们需要设计一个简单的指令系统,包括几个基本指令,例如加法、减法、乘法等。
同时,还需要设计指令的格式和编码方式,确保指令可以被计算机正确解读和执行。
2. 存储器设计存储器是计算机的核心组件之一,用于存储和读取数据和指令。
在模型机的设计中,我们可以选择使用寄存器、随机存储器(RAM)等组件来实现存储器的功能。
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存储器的容量和访问速度等因素。
3. CPU设计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组件,用于执行指令和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分。
在模型机的设计中,我们需要设计一个简单的CPU,包括运算单元和控制单元两个部分。
运算单元用于执行指令中的运算操作,而控制单元负责指令的解码和执行控制。
4. 输入输出设备设计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计算机进行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在模型机的设计中,我们可以选择键盘、显示屏等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
我们需要设计相应的接口电路,使得计算机能够与这些设备进行数据的交换。
四、设计实现1. 指令系统设计和编码方式根据课设要求和实际需求,我们可以选择基于二进制的指令系统,并设计相应的指令格式和编码方式,确保指令可以被CPU正确解读和执行。
计算机组成原理简单模型机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简单模型机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工程专业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它涉及到计算机硬件的各个方面。
其中,模型机实验是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之间的工作原理。
模型机实验一般采用简单的电路元件模拟计算机的各种功能,例如通过用IC门电路模拟ALU、寄存器、时钟等计算机组成部件,来实现一些实际的计算机操作。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各个知识点,理解计算机的底层工作原理。
模型机实验一般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构建模型机,学生需要根据实验指导书上的设计图纸,自己组装一个包含CPU、RAM、ROM 等各种计算机组成部件的模型机。
第二个阶段是操作模型机来完成各种计算机操作,例如实现加法、减法、乘法等运算,实现简单的数据存储和读取等。
在模型机实验中,学生需要深入理解电路原理,熟练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各个知识点,例如数据传输、ALU运算、寄存器管理等。
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巧,例如熟练使用焊接工具和电路测试仪器,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出电路中的故障点。
通过模型机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
立思考能力。
因此,模型机实验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学生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八简单模型计算机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八简单模型计算机实验关键信息项:1、实验目的2、实验设备3、实验原理4、实验步骤5、数据记录与分析6、注意事项7、故障处理8、实验结果评估标准1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构建和操作简单模型计算机,深入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核心概念,包括数据存储、运算处理、指令执行等,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对计算机系统的综合理解能力。
111 具体目标1111 掌握简单模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112 熟悉各种指令的编码和执行过程。
111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现简单的计算任务。
12 实验设备121 硬件设备计算机主机、实验箱、连接线等。
122 软件工具特定的模拟软件、编程环境等。
13 实验原理131 模型计算机结构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主要部件,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和协同工作方式。
132 指令系统定义了各种操作指令的格式、功能和编码方式。
133 数据存储与传输说明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存储方式和在各部件之间的传输机制。
14 实验步骤141 连接实验设备按照正确的方式将计算机主机与实验箱等设备进行连接,并确保连接稳定可靠。
142 启动软件工具打开相应的模拟软件和编程环境,进行初始化设置。
143 设计指令序列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一系列的指令来完成特定的计算任务。
144 输入指令到模型计算机通过编程环境将指令输入到模型计算机的存储器中。
145 启动模型计算机运行设置相关参数,启动模型计算机执行指令序列。
146 观察运行过程和结果密切观察模型计算机在执行指令过程中的各种状态变化,以及最终的输出结果。
15 数据记录与分析151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包括指令的执行时间、存储器的状态变化、运算结果等。
152 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预期结果,分析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找出可能存在的偏差和错误原因。
16 注意事项161 设备操作规范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说明进行连接和使用,避免因不当操作造成设备损坏。
计算机组成原理-模型机综合实验

一.实验设计方案实验序号实验名称基本模型机实验实验时间2014年11月19日实验室睿智4—3031.实验目的1、在“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与微程序设计实验”的基础上,将第一部分中的各单元组成系统,构造一台基本模型计算机;2、本实验定义五条机器指令,编写相应的微程序,并上机调试运行,形成整机概念。
3、在原有程序的基础上修改一条指令和增加两条指令。
2.实验原理、实验流程或装置示意图1、实验内容:根据模型机的指令系统,编写相应的微程序,并上机调试运行,观察并记录结果。
2、实验原理:在第一部分的单元实验中,所有的控制信号是人为用SWITCH单元产生的,但是在实际的CPU中,所有的控制信号都是由CPU自动产生的。
所以在本次实验中我们用微程序来控制,自动产生各部件单元控制信号,实现特定指令的功能。
这里,计算机数据通路的控制将由微程序控制器来完成,CPU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指令执行结束的一个指令周期全部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即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段微程序。
本实验设计了五条机器指令,其指令格式如下:助记符机器指令码说明IN 00000000 ;输入,“INPUT”设备中的开关状态→R0 ADD addr 00010000 XXXXXXXX ;二进制加法,R0+[addr]→R0STA addr 00100000 XXXXXXXX ;存数,R0→[addr]OUT addr 00110000 XXXXXXXX ;输出,[addr]→BUSJMP addr 01000000 XXXXXXXX ;无条件转移,addr→PC机器指令码的前4位为操作码。
其中IN为单字长,其余为双字长指令,XXXXXXXX为addr 对应的二进制地址码。
为了向RAM中装入程序和数据,检查写入是否正确,并能启动程序执行,还必须设计三个控制台操作微程序。
存储器读操作(READ):拨动总清开关CLR后,控制台开关SWB、SWA为“00”时,按START微动开关,可对RAM连续手动读操作。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简单模型机的微程序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简单模型机的微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 简单模型机的微程序设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系另!j: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课时间:20-20学年第学期设计题目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简单模型机的微程序设计 :.主要内容通过课程设计更清楚地理解下列基本概念: 1. 计算机的硬件基本组成; 2. 计算机中机器指令的设计 3. 计算机中机器指令的执行过程;4. 微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5. 微指令的格式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设计可以运行一些基本机器指令的微程序的设计匚具体要求置数指令IN 置数开关SW (KDO ?KD7)的状态—RO 加法指令存数指令输出指令跳转指令或指令OR RD, 新加法指令 NADD (addrl) , (addr2): (addr 1)加异或指令 XOR (addrl) , (addr2): (addrl)异或 (addr2)— (RD)RO, , (addr): (R0)+ (addr)— (RO) RO, (addr): (R0)-> (addr) (addr): (addr)输出设备“LED" (addr): add rfPC RS : (RS)或(RD) — (RD) AD D STA OU T (addr2) f (RD)与指令AND RD, RS: (RS)与(RD) — (RD)求反指令NOT RD: /(RD) — (RD)四.进度安排共1?5周11天的时间,具体安排如下:广2天:对整个课程设计的内容做详细的讲解,并辅导学生完成课程设计指导书的学习,使其掌握和理解课程设计的核心内容;3 ~5天:学生在机房学习熟悉课程设计所使用的仿真软件,并深入了解该仿真软件所实现的模型机的指令系统(原有的5条指令)和微程序设计方法;6~9天:在原有5条机器指令的基础上增加实现下述各功能的机器指令,试设计相应的机器指令的格式并改写原来的微程序使其可以运行所有的机器指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简单模型机实验
1.1实验目的
1)将微程序控制器模块通过总线同运算器模块、存储器模块联机,组成一台模型计算机;
2)用微程序控制器控制模型机数据通路;
3)通过CPU运行5条机器指令组成的简单程序,掌握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牢固建立机器的整机概念。
1.2电路图
本次实验用到前几次实验所有电路,将几个模块组成一台简单计算机,由微程序控制器控制数据通路,实现cpu从内存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执行指令结束的一个指令周期,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个微程序。
图1 电路图
1.3 实验原理
(1)PC计数器初始值为“0”,微程序默认从00地址开始执行,产生控制信号,使PC的地址通过ABUS将送到存储器(6116)的地址锁存器AR中, PC=PC+1;(2)读出存储器中存放内容,通过DBUS送到IR指令寄存器中,实现指令译码,指令的操作码送至微程序控制器的程序跳转控制部分,在P(1)的控制下与微程序中储存的下一条指令地址进行逻辑运算,产生真正的下一条微程序地址;(3)在微程序的控制下单步执行微指令序列。
1.4 微指令格式
表1 微指令格式
1.5 微程序流程图:
图2 微程序流程图
1.6微程序代码表
1.7 数据通路总体图
图3 数据通路总体图
五条机器指令格式(其中,A为内存地址8bit):
RAM中装入的程序和数据(其中,地址为8进制):
1.8 实验任务及步骤
(1)实验连线:本次实验大部分的连线已由教师完成,请同学们对照微指令格式,完成微程序控制器的剩余部分连线。
(2)实验环境初始化:实验平台通电前请关闭DR1(74ls273),DR2(74ls273),存储器(6116)的地址锁存器(74ls273),微程序控制器的地址锁存器(74ls175)的自动清零功能,将几个芯片的-MR引脚置为“1”。
时钟发生器的功能设定为单步执行,具体信号为:STOP=0,STEP=1。
(3)加电运行初始化:①指令寄存器IR自动清零,程序计数器PC手动清零,将两片74ls163的ENT,ENP引脚置“1”,-CR引脚置“0”,打开三态门开关,给单步时钟脉冲;
②程序计数器PC设定为单步技术功能,并交由微程序控制,将-CR引脚置“1”,关闭三
态门开关;③关闭指令寄存器IR清零功能,交由微程序控制,将-MR设为“1”。
(4)在seque timer中,手动给start单步脉冲,运行微指令,对照微程序流程图,观察微地址显示灯是否和流程一致,观察PC指令计数器显示灯是否符合流程。
当运行结束后,检查存数单元中的结果是否和理论值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