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与本质

合集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特殊国情下产生的,并在社会主义初阶段长期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它是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智慧的结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产生的。

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有机结合的必然产物,“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深刻分析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和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创立的。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理论和原则。

一是高度重视发展生产力。

认为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归根结底还是表现在它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二是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

认为社会主义是“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已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 脚消灭私有制”。

三是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每个生产者在生活资料中得到的份额是由他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即“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

四是坚持共同富裕原则。

认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以往所有剥削制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理论和原则。

一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大学生期末复习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第四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大学生期末复习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第四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四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本章学习重点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新论断的形成与理论内涵。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当代中国的发展战略一、社会主义的本质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与形成 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讲话2、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目的和任务)。

(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方向和要求)。

(3)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

3、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特点(1)在目标的层次上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

(2)突出了生产力的首要基础地位。

(3)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4)体现了根本任务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5)体现了在动态中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

4、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大意义(1)在理论上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2)在实践上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3)为明确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无产阶级完成自身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的要求。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各种问题,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途径。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1、党对科学技术工作的高度重视一以贯之。

2、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

3、江泽民提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4、要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坚持科学发展●总体小康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坚持统筹兼顾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1、“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981-1990: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1991-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到21世纪中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内涵是什么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内涵是什么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内涵是什么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内涵是什么
1社会主义的简要介绍
社会主义是一套经济体系和政治理论,解释颇多。

一种解释是主张或提倡公共或是整个社会作为整体,来拥有和控制生产资料(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

其提倡由集体或政府拥有与管理[生产工具],以及分配物资。

社会党国际的法兰克福宣言又认为:“在这种制度下,公共利益优先于私人利润的利益。

社会主义政策的当前经济目标是充分就业,增加生产,提高生活水平,实行社会保障和推行收入与财产的合理分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介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100年
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和本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和本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和本质从历史与理论相结合、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角度,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和本质特点,对于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丰富的内涵,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现实依据、根本途径、主要任务和根本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两个重要前提”,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足基本国情。

中国共产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毛泽东早在1957年5月就说过:“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

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也强调:“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1998年抗洪、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抗震救灾,都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才能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才能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第二,“一条基本路线”,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这条基本路线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规律,因而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其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对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规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坚持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

三者相互依存,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受风险考验、胜利达到目标的根本保障。

第三,“两项根本任务”,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看作是建立新社会的“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

中考计划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

中考计划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

中考计划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有的社会主义形态。

它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对于我们中考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其最大特点之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人民立场,保障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要关注人民的需求和利益,力争为人民谋幸福、为人民解忧。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心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核心。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思想和指导思想,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和信任。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体系,包括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际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是坚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目标和任务。

这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多个方面。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全面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是坚持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它在中国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集中体现了中国的国情、人民的意愿和发展规律。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深入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推进中国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为核心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

初级阶段(1949年-1978年)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这一阶段逐渐完成了土地革命、反帝国主义斗争和国有经济的建立等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78年-2035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初阶段,这一阶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实现农村和城市的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2035年-本世纪中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定性阶段,这一阶段要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一理论体系是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对当代中国的实际进行科学分析,贯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实践,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和具体目标,提出了“八个明确”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指明了方向。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七大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在当代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中心内容,也是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前进的伟大旗帜。

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要前提。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规定性。

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首先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旗帜,是其创始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揭示的社会发展进步的一般规律和人类追求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共同方向。

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遵循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

那些违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和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趋势的所谓社会主义,既不是社会主义,也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又坚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不断赋予社会主义新的时代内涵。

从这个意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发展的统一,与传统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有本质的区别。

传统社会主义本质是教条的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吃大锅饭的普遍贫穷的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改良,是不改变资本主义根本性质的福利主义,本质上不是社会主义。

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是贫穷的传统社会主义,也不是高福利的民主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既合作、又斗争的关系也是社会主义的一个规定性。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共同存在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斗争、合作、竞争是共处的三种具体形态。

社会主义要善于借鉴资本主义的有益成分(如同资本主义吸取社会主义某些因素一样),利用资本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绝不是搞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可以进行竞争与合作,也可以和谐相处,但绝不是结合与趋同;社会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可以运用资本、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运用作为发展手段的市场经济,可以追求速度和效率等,但绝不能放弃平等、公平、正义、共同富裕这些基本价值,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3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科学内涵
(1)“三形态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个基本 形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其中,邓小 平理论是“体系”的基础形态,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体系”的重要发展,科学发 展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体系”的最新成果。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科学内涵
(5)“多层次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理论体系 的精髓、主题、核心、立论基础四个层次 构成的。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主题:发展。 核心:以人为本。 立论基础: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12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科学内涵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5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科学内涵
邓小平理论的哲学认识论基础是: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的政治经济学 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 理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本 质论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略)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略)
14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精神实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体系”的重要基石:社会主义本质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理论。 “体系”的基本范畴:“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项基本 原则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和社会主义具体体制”、“计划与市场”、 15 “效率与公平”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等。
因此,可以“体系”科学内涵概括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 时代主题的条件下,在我国步入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党深刻总结社会主 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 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 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有机结合的必然产物,是当 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理论,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的智慧 结晶。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特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特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特点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首先,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其次,是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再次,是适应当前时代特征的要求。

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①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的结合共同富裕是在我国初级阶段经过努力能够争取实现的,它是实现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共同富裕使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更加容易为群众所理解和接受。

同发展生产力相比,它更体现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

②“贫穷”和“富裕”不能简单地作为区分社会性质的根本标志一方面,贫与富是社会历史范畴,其内涵随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因此是动态的、相对的。

另一方面,从横向比较来看,当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人均收入、生活水平比社会主义国家高得多。

社会主义必须是富裕的。

但是,一个富裕的社会却不一定就是社会主义。

“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

会不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个别资产阶级分子可能会出现,但不会形成一个资产阶级。

”——邓小平途径:除了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社会财富外,从生产关系角度说,还有一个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使社会生产力发展成果为全体人民所共享。

如何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第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只能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前提;第二、要社会生产力的大力发展为其提供物质基础;第三、需要一个过程,即在其物质基础创造出来之前,仍然会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存在剥削现象和出现两极分化现象的可能性。

总之,社会主义本质三个方面的内涵,是一个统一整体。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前提,是根本;“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是条件,是途径;“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目标,是结果。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特点1、在目标层次上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生产力目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人民利益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能否达到这两大实际目标成为判断一切社会主义理论观点正确与否的标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社会主义本质理论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开始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的初步探索。

其实在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毛泽东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也曾经做过有益的探索,并且也形成了一定的成果,但很可惜的是从1958以后毛泽东犯了“左”的错误,给我们的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那么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道路探索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体系是我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门科目中考试的重点内容,大体上来说,这个理论主要包括三大基础理论即本质论、国情论、动理论;五大核心理论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四个条件即两个内部条件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两个外部条件即祖国统一和中国外交。

今天我们重点来分析一下三大基础理论之一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社会本质理论是邓小平所提出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从考试的角度来说,掌握一下3个考点即可。

第一个考点是社会本质理论的提出,它的提出有很多的时间点,在这么多的时间点里只要掌握一个知识点就可以,那就是1992年。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在这句话大家掌握2个出选择题的点,一个是时间:1992年、一个是人物:邓小平就可以了。

第二个考点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及科学内涵。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大家在初中、高中都学过,相信大家都已经背过了,那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五小句话内容需要掌握,但是我们现在面对的是考研,不仅要简单的掌握这五小句话还需要我们深层次的去掌握它的科学内涵,从生产力、生产关系、最终目标这三个方面来理解。

简述社会主义本质及其科学内涵

简述社会主义本质及其科学内涵

1.简述社会主义本质及其科学内涵;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2.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第一,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从国内看,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三,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通过改善党的领导加以解决。

3.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4.近代中国社会是什么性质的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由这样的社会性质及主要矛盾决定的近代革命的根本任务是什么?答;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和内涵

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和内涵

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和内涵张甲太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组织开展这一活动,必须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放在重要位置,只有正确把握这一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才能自觉做到在更高层次上解放思想、统一思想、指导行动。

现结合学习,谈谈对这一重大理论本质和内涵的几点认识。

一、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鲜明主题。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就不懈探求的主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始终围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一个鲜明的主题深入探索和实践。

不管是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这一本质问题的深刻反思,或是对新形势下党如何保持执政地位的深刻思考,还是如何把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的深刻探寻,都集中体现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的本质要求,从而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执政党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把握自身命运的水平不断提高,应对各类风险和挑战的能力不断增强。

正是因为我们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牢牢把握这一主题,并且以大无畏的精神将各种新理论新思想付诸实践,才初步完成了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大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加速推进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实现了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为世界贡献了一个新型社会形态的发展模式,使科学社会主义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芒,使中华民族赢得了世界的掌声和尊重。

二、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两大理论渊源。

这两大理论渊源,一个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个是毛泽东思想。

从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共产主义需要分阶段发展,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牢牢把握领导地位、必须发展生产力、必须为全体人民谋利益,注重所有制结构及分配制度,建立人人平等友爱的社会关系,党内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注重法律的作用,等等。

特别吸收了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强调的东方落后国家可以走与西方不同的发展道路,可以对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行不断的改造,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和校正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社会主义应该利用市场、应该吸收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等等一系列宝贵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

本文将通过分析和解释,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特点以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重人民的利益至上。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水平,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另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科学发展。

秉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追求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

通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保障和核心领导力量。

第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独特道路,由中国自主选择并不断创新发展。

第三,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一招,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和社会进步。

第四,坚持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第五,坚持人民至上。

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广泛的依靠力量和最终的创造力源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和历史背景,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

高中政治教案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

高中政治教案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政治经济体制不断改革,社会的各个领域也都在不断的变革和发展,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在这样的进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被认为是21世纪的中国特色主义理论和实践之一。

它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以中国特色中国道路、中国特色中国解决方法为标志,以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全体人民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式。

本文将深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以帮助更多人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

一、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个基本内涵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制度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政府、政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所构成的。

这一制度的核心在于全体人民的利益是最高的,即“人民当家作主”。

它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实现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两条途径,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真正转化为国家利益和发展的动力。

二、先进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二个基本内涵是先进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得到的表现。

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它必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要利用社会主义道德形成群体,以最新的观念引领文化的改革与前进,不断地优化和完善社会主义文化。

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三个基本内涵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路线,这是一条以科学技术、人才教育、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为基础的路线。

它以“创新是第一动力”为引领,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绿色发展观,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四、完备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基本内涵是完备的法律体系,这是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包括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

这个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必须适应新时代的诉讼审判和社会管理的要求,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和维护国家法律制度。

五、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五个基本内涵是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的根本目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摘要: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正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发展历程中一个崭新的阶段,它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形态,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其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再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全面发展,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最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致力于消除贫困,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它为我国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其次,它为全球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贡献了中国方案。

再次,它为世界各国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借鉴。

最后,它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繁荣和进步提供了中国力量。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决维护党的领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推进各领域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同时,我们要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资本主义复辟,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总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发展目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发展目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发展目标标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发展目标一、基本内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借鉴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创新性发展出来的科学理论体系和社会制度。

1. 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面领导一切工作。

2. 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 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们应当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社会活力。

4. 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协调发展,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二、发展目标1.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

我们要通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国家治理效能,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

3.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战略目标。

到本世纪中叶,我们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总的来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引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手抄报内容

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手抄报内容

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手抄报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2.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5.战略布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6.基本国策: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行计划生育;对外开放等。

7.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8.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9.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10.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时代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时代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时代内涵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十分严谨的理论体系,有着鲜明的理论规范。

我们在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候,一直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发展情况,而又没有违背进行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原则。

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坚持发展民主政治,这样做体现了我国政治建设鲜明的中国特色,也十分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既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坚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体现了我们民族和谐、统一的民族品格,又十分符合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构想。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非常严谨而科学的理论体系,有着鲜明的理论规范。

只有形成一套标准化的规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可能成为一套完整、统一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我们的学习、探究、运用。

也会使得我们在应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能有一个正确的方向。

自从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念以来,已经过去了三十四年,这三十四年来,各届党的代表大会一直都在应用这一概念。

究其根本,什么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07年,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整体、全面的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以及内涵,他说:“中国目前一直以来都在奉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之所以说它完全正确完全正确,是因为我们既没有违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能够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和新时期的时代特征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鲜明的中国特色。

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真正能够引领中国发展的道路”胡主席的这番演讲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一直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工作的重点,这一做法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情况,又很好的契合马克思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首先是解放、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本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本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本质陈正良价值观是人内在的精神信仰系统,是人们进行价值判断的标准,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取向与选择。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最根本而必不可少的、反映该社会主体成员价值共识的价值观。

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多层次的、内容丰富的价值体系,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这一体系的最根本观点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该体系的精髓、内核,是指导当代中国社会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价值选择和行为取向的基本标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表述,从不同层面规范了国家、社会和公民的核心价值追求,适应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24字表述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价值理想。

它符合中国人民期盼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望,是凝聚亿万人民群众的宏伟目标和价值理想。

其中“富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追求,即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增强国民财富,促进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全面发展进步,实现民富国强,奠实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政治发展的目标,即通过民主政治建设,依法保障人民参与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等各项权利的实现,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其实质和核心就是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文明”是精神和文化发展的目标,即通过文化建设和道德建设,促进公民的文明素养和整体社会文明程度提高,构建积极健康向上充实的精神世界;“和谐”,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反映了中国人民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生的理念和理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发展和生态发展目标上的现实价值追求。

建设一个一个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体中国人民对于祖国未来的美好期望。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指明了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在发展运行中遵循和体现什么样的价值理念。

“自由”是指我们所致力建设的社会要充分体现法律规定之下的意志自由,保障每一个社会成员实现依法享有个体生存发展、人身行动、利益表达、思想信仰等方面的自由权利;“平等”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每一个社会成员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参与和发展上应当依法享有平等的待遇和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指将某种被普遍认同的原则或标准普遍地无偏颇地适用于一切人,使人们获得各自应得的权益和结果,反对一切特权,强调权利、机会、程序规则和结果上的公平正义;“法治”是指坚持依法治国,充分尊重法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完善法律监督,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每个人的权利与基本自由的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历史与理论相结合、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角度,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和本质特点,对于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丰富的内涵,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现实依据、根本途径、主要任务和根本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两个重要前提”,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足基本国情。

中国共产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毛泽东早在1957年5月就说过:“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

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也强调:“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1998年抗洪、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抗震救灾,都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才能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才能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第二,“一条基本路线”,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这条基本路线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规律,因而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其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对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规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坚持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

三者相互依存,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受风险考验、胜利达到目标的根本保障。

第三,“两项根本任务”,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看作是建立新社会的“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

邓小平多次强调,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我国之所以要实行改革开放,也是为了克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调整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正如党的十七大向世人所宣告的:“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
第四,“一个总体布局”,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

党的十七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

在经济建设上,最重要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在政治建设上,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在文化建设上,最重要的是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努力使人民基本的文化权益得到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在社会建设上,最重要的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不论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还是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是为了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

上述四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完整内容。

这四个方面,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和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鲜明特色
党的十七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属性。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邓小平说过,我们搞改革开放没有丢老祖宗,老祖宗不能丢。

从思想渊源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这条道路坚持了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价了探索与创新。

例如,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等。

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科学社会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使社会主义在中国获得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面对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
我们党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科学思维审视时代,敏锐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0多年来,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潮流。

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世界和平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与人类文明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顺应了世界大势,体现了时代要求。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社会主义的民族形式是社会主义本质内涵的具体表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只有通过适当的、有效的民族形式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由于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且人口多,耕地少,发展不平衡,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必然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联产承包、乡镇企业、经济特区、“一国两制”以及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等,都带有显著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正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才得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