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体的十一种侧面展开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方体的十一种侧面展开图

我上立体几何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手工制作立方体,然后总结研究它的侧面展开图有多少种情形,现总结如下:

1. 141型,中间一行4个作侧面,上下两个各作为上下底面,共有六种基本图形

2. 132型,中间3个作侧面,共3中基本图形

3. 222型,两行只能有1个正方形相连

4. 33型,两行只能有一个正方形相连

5 正方体的十一种平面展开图可记忆成下面口诀:

一三二,一四一,一在同层可任意,两个三,日状连,三个二,成阶梯,相邻必有日,整体没有田。

七年级下册数学动点题!急需,3题以上的啊!

七年级下册几何动点!

2010-7-20 09:56

最佳答案

1.矩形ABCD中,AB=6,BC=8,P是边AD上的动点,PE⊥AC于点E,PF⊥BD于点F,PE+PF的值是多少?解:4.8

2.在正方形ABCD中,P为BC边上一点,Q为CD边上一点。若PQ=BP+DQ,求角PAQ的度数解:方法一:延长QD至E,使DE=BP,易知△ABP≌△ADE,则AP=AE,所以△APQ≌△AEQ,因为角PAE=90度,所以角PAQ=45度.

方法二:作三角形APQ中PQ边上的高,交PQ于E点。因QD垂直与AD,QE垂直于AE,所以AQ是角DAE的平分线,同理,AP是角BAE的平分线。因此得角PAB+角QAD=角PAE+角QAE=1/2角BAD=45度

如图,直线y=-(3分之根号3)x+1与x轴y轴分别交于B、A两点,以AB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顶点C在第一象限且∠ABC=90度

(1)求A、B点坐标(这问不用做,答案是A(0,1)B(根号3,0))

(2)将△ABC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延x轴平行移动,移动时间为t(秒)平移后三角形记作△AtBtCt,设平移过程中△AtBtCt与四边形AOBC重叠部分面积为S。试探究S与t的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有三种情况)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离不开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为了便于初一年级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分析,不妨先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即为这两点所对应的坐标差的绝对值,也即用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的差。即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

2.点在数轴上运动时,由于数轴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因此向右运动的速度看作正速度,而向作运动的速度看作负速度。这样在起点的基础上加上点的运动路程就可以直接得到运

动后点的坐标。即一个点表示的数为a,向左运动b个单位后表示的数为a—b;向右运动b 个单位后所表示的数为a+b。

3.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点在数轴上运动形成的路径可看作数轴上线段的和差关系。

例1.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分别代表—24,—10,10,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4个单位/秒。

⑴问多少秒后,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

⑵若乙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两只电子蚂蚁甲、乙分别从A、C两点同时相向而行,问甲、乙在数轴上的哪个点相遇?

⑶在⑴⑵的条件下,当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甲调头返回。问甲、乙还能在数轴上相遇吗?若能,求出相遇点;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分析:如图1,易求得AB=14,BC=20,AC=34

⑴设x秒后,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此时甲表示的数为—24+4x。

①甲在AB之间时,甲到A、B的距离和为AB=14

甲到C的距离为10—(—24+4x)=34—4x

依题意,14+(34—4x)=40,解得x=2

②甲在BC之间时,甲到B、C的距离和为BC=20,甲到A的距离为4x

依题意,20+4x)=40,解得x=5

即2秒或5秒,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

⑵是一个相向而行的相遇问题。设运动t秒相遇。

依题意有,4t+6t=34,解得t=3.4

相遇点表示的数为—24+4×3.4=—10.4 (或:10—6×3.4=—10.4)

⑶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甲调头返回。而甲到A、B、C的距离和为40个单位时,即的位置有两种情况,需分类讨论。

①甲从A向右运动2秒时返回。设y秒后与乙相遇。此时甲、乙表示在数轴上为同一点,所表示的数相同。甲表示的数为:—24+4×2—4y;乙表示的数为:10—6×2—6y

依题意有,—24+4×2—4y=10—6×2—6y,解得y=7

相遇点表示的数为:—24+4×2—4y=—44 (或:10—6×2—6y=—44)

②甲从A向右运动5秒时返回。设y秒后与乙相遇。甲表示的数为:—24+4×5—4y;乙表示的数为:10—6×5—6y

依题意有,—24+4×5—4y=10—6×5—6y,解得y=—8(不合题意,舍去)

即甲从A点向右运动2秒后调头返回,能在数轴上与乙相遇,相遇点表示的数为—44。

点评:分析数轴上点的运动,要结合数轴上的线段关系进行分析。点运动后所表示的数,以起点所表示的数为基准,向右运动加上运动的距离,即终点所表示的数;向左运动减去运动的距离,即终点所表示的数。

例2.如图,已知A、B分别为数轴上两点,A点对应的数为—20,B点对应的数为100。

⑴求AB中点M对应的数;

⑵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A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C点相遇,求C点对应的数;

⑶若当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时,以6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 恰好从A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D点相遇,求D点对应的数。

分析:⑴设AB中点M对应的数为x,由BM=MA

所以x—(—20)=100—x,解得x=40 即AB中点M对应的数为40

⑵易知数轴上两点AB距离,AB=140,设PQ相向而行t秒在C点相遇,

依题意有,4t+6t=120,解得t=12

(或由P、Q运动到C所表示的数相同,得—20+4t=100—6t,t=12)

相遇C点表示的数为:—20+4t=28(或100—6t=28)

⑶设运动y秒,P、Q在D点相遇,则此时P表示的数为100—6y,Q表示的数为—20—4y。P、Q为同向而行的追及问题。

依题意有,6y—4y=120,解得y=60

(或由P、Q运动到C所表示的数相同,得—20—4y=100—6y,y=60)

D点表示的数为:—20—4y=—260 (或100—6y=—260)

点评:熟悉数轴上两点间距离以及数轴上动点坐标的表示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⑵是一个相向而行的相遇问题;⑶是一个同向而行的追及问题。在⑵、⑶中求出相遇或追及的时间是基础。

例3.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