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教案ppt
高一数学课件.ppt
(1)
(2)
(3)
2. 说出下列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可 以形成怎样的几何体?
(1)
(2)
(3)
(4)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台,棱 台,球等立体图形,这些图形在 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希望同学 们平时留心观察事物,认识它们, 正确画出这些基本立体图形.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棱台与圆台的结构特征
(1) 棱台的结构特征:如下图,用一个平行于 棱锥底 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 间的部分,这样的几何体叫做棱台
o
D/
C/
A/
B/
D
C
A
B
想一想:仿照棱锥中关于侧面,侧棱,底面,顶
点的定义,在下图中标出棱台的侧面,侧棱,底
面,顶点.
顶点 S
侧棱
侧面
底面 A
D
C
顶点
B
上底面
侧面
D/
C/
A/Leabharlann B/侧棱DC
A
B 下底面
由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截得的棱 台分别叫做三棱台,四棱台,五棱台….与棱 柱的表示一样,下图的棱台表示为棱台
ABC-A/B/C/……
C/
A/
B/
C
……
A
B
三棱台
四棱台
五棱台
(2) 圆台的结构特征:如下图,用一
个平行于圆锥底 面的平面去截圆锥, 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这样的几何体 叫做圆台
母线
O/
侧面
O
轴
底面
球的结构特征
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 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叫做球体,简称球.
高中数学必修一必修1全章节ppt课件幻灯片
(2)方程x2+2x+1=0的解集中有两个元素. (3)组成单词china的字母组成一个集合.
【解题探究】 1.集合中的元素有哪些特性? 2.集合中的元素能重复吗?
探究提示: 1.集合中的元素有三个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构成集合的元素必须是不相同的,即集合元素具有互异性, 相同的元素只能算作一个. 【解析】1.①不正确.因为成绩较好没有明确的标准. ②正确.中国海洋大学2013级大一新生是确定的,明确的. ③正确.因为参加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所有国家是确定的, 明确的. ④不正确.因为高科技产品的标准不确定. 答案:②③
(3)无序性:集合与其中元素的排列顺序无关,如由元素a,b, c与由元素b,a,c组成的集合是相等的集合.这个性质通常 用来判断两个集合的关系.
3.元素和集合之间的关系 (1)根据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可知,对任何元素a和集合A,在 a∈A和a∉A两种情况中有且只有一种成立. (2)符号“∈”和“∉”只是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4.对一些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要关注的两点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1课时 集合的含义
一、元素与集合 1.定义: (1)元素:一般地,把所研究的_对__象_统称为元素,常用小写的 拉丁字母a,b,c,…表示. (2)集合: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简称为_集_,常用大写拉丁字 母A,B,C,…表示. 2.集合相等:指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_一__样_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_确__定__性_、_互_异__性__和_无__序__性__.
类型 一 集合的判定
【典型例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序号是
.
①高一(四)班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组成一个集合;
高中数学教案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反思与改进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高中数学的基本 概念、定理和公式。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
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 联系和逻辑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包 括分析、推理、归纳和演绎能 力。
总结词
明确评价标准是保证评价结果客观性 和公正性的基础。
详细描述
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应考虑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 体、可操作的评分细则,以便于评价 者准确评估学生的表现。
教学反馈的运用
总结词
有效运用教学反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详细描述
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优点,指导学生 改进学习方法,同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包 括代数、几何和概率统计等方 面的运算技巧。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 习能力,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 段获取和整理数学资料。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认识 到数学在科学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 位。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培养 严谨、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工作 作风。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 能力。
02
教学内容
知识点梳理
01
知识点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02
知识点2
导数的计算与几何意义
03
知识点3
不等式的解法与证明
04
知识点4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
重点与难点分析
高一必修1数学ppt课件ppt课件ppt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章节回顾
指数函数
回顾了指数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包括指数函数的定义域、 值域、单调性等,并给出了相应的例题和练习题。
对数函数
介绍了对数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包括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值 域、单调性等,并给出了相应的例题和练习题。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运算
讨论了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四则运算和换底公式等,并给出了相 应的例题和练习题。
高一必修1数学课件
目 录
• 引言 • 集合与函数 •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 三角函数 • 章节回顾与习题解答
01
引言
课程简介
内容概览
本件涵盖了高一数学必修1的主 要知识点,包括集合、函数、指 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等内 容。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培养数学思维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对数函数的性质
对数函数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如当 $a>1$时,函数是增函数;当 $0<a<1$时,函数是减函数。此外, 对数函数还具有过定点$(1,0)$和当 $x=1$时,$y=0$等性质。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运算性质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运算性质包括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 复合运算、乘除运算、幂运算等。这些运算性质在解决实际 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金融、物理、化学等领域。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高一数学必 修1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认 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 要性。
02
集合与函数
集合的定义与性质
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课件人教版(共99张PPT)
四、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
就是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放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注意:1、元素间要用逗号隔开; 2、不管次序放在大括号内。
例如:book中的字母组成的集合表示为:{b,o,o,k}{b,o,k} 一次函数y=x+3与y=-2x+6的图像的交点组成的集合。{1,4}{(1,4)}
的关系f则成为对应法则,则上面两个例子中,对应法则分别是“乘以10再加20” 和“平方后乘以”
1 乘以10再加20 30
2
40
3
50
4
60
5
70
6
80
7
90
8
100
1 平方后乘以4.94.9
1.5
?
2
?
3
?
5
?
6
?
7
?
8
?
二、映射
通过上面的两个例子,我们说明了什么是函数,上面的两个例子都是研究的 数值的情况,那么进一步扩展,如果集合A和集合B不是数值,而是其他类型的 集合,则这种对应关系就称为映射。具体定义如下:
7、判断下列表示是否正确:
(1)a {a}; (2) {a} ∈{a,b};
(3){a,b} {b,a}; (4){-1,1}{-1,0,1}
(5)0;
(6) {-1,1}.
集合与集合的运算
1、交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 记作A∩B,即
A∩B={x|x∈A,且x∈B} A∩B可用右图中的阴影部分来表示。
⑴ A={1,2,3} , B={1,2,3,4,5};
《高一数学》课件
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总结词
函数的图像是理解函数性质的重要工具。
详细描述
函数的图像是函数关系在平面上的表现形式。通过观察函数的图像,我们可以 直观地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此外,函数的图像还可以 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求函数的极值、最值等。
映射及其性质
总结词
映射是函数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
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
总结词
通项公式和求和的方法
详细描述
通项公式是表示数列中每一个项的数学表达 式,对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等有特定的通 项公式。求和的方法包括公式法、倒序相加 法、裂项相消法等。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和应用
总结词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和步骤
详细描述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 的数学方法,其基本步骤包括归纳基础和归 纳假设。通过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一系列 的数学命题,如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
详细描述
无序性指的是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顺序 ;互异性指的是集合中的元素互不相 同;确定性指的是集合中的元素是确 定的,没有模糊性。
集合的运算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掌握集合的运算规则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 键。
总结词
集合的运算包括交集、并集、差集等,如 A∩B表示集合A和集合B的交集,A∪B表示 集合A和集合B的并集,A−B表示集合A和 集合B的差集。
2023-2026
ONE
KEEP VIEW
《高一数学》ppt课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集合与逻辑 • 函数与映射 • 三角函数 •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PART 01
高一数学必修ppt课件
详细描述:数列的通项公式是表示数列中每一项的数学表达式。通过通项公式,我们可以知道任意一项的值,以及数列的变 化规律。通项公式是数列研究中的重要工具。
数学归纳法原理与应用
总结词:证明方法
详细描述: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的方法。它基于两个基本步骤:基础步骤和 归纳步骤。通过这两个步骤,可以证明对于所有自然数n,命题都成立。数学归纳法在数学证明中应 用广泛,尤其在数列求和、不等式证明等领域。
01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不等式的性质与解法
总结词
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和基本解法是解决复杂不等式问题的关键。
详细描述
不等式的性质包括传递性、加法性质、乘法性质和除法性质等,这些性质在解 不等式时经常用到。解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有移项、合并同类项、乘除法等。
不等式组的解法
总结词
掌握解不等式组的方法是解决实 际问题的必备技能。
总结词
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方法
交集
两个集合A和B的交集是由所有 既属于A又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 的集合,记作A∩B。
全集
包含所有元素的集合称为全集 ,通常记作U。
命题与逻辑基础
01
02
03
总结词
理解命题的概念和逻辑关 系
命题
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 做命题。
逻辑关系
包括等价关系、蕴含关系 、相斥关系等。
三角函数的性质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如商数关系、平方和关系等,这些关 系式是三角函数定义和性质的基础。
三角函数具有周期性、奇偶性、单调 性、有界性等基本性质。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变换
三角函数的图像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像分别呈现出不同的波动和变化规律 。
高一--第一节数学课(共18张PPT)
(2)模仿与创新的区别。
初中学生模仿做题,他们模仿老师思维推理教多, 而高中模仿做题、思维学生有,但随着知识的难度 大和知识面广泛,学生不能全部模仿,即就是学生 全部模仿训练做题,也不能开拓学生自我思维能力, 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只能是一般程度。现在高考数学 考察,旨在考察学生能力,避免学生高分低能,避 免定势思维,提倡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培养。初中学生大量地模仿使学生带来了不利的思 维定势,对高中学生带来了保守的、僵化的思想, 封闭了学生的丰富反对创造精神。如学生在解决: 比较a与2a的大小时要不就错、要不就答不全面。大 多数学生不会分类讨论。
3、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
初中学生自学那能力低,大凡考试中所用的解
题方法和数学思想,在初中教基本上已反复训练, 学生基本上不需自学。但高中的知识面广,知识要 全部要教师训练完高考中的习题类型是不可能的, 只有通过较少的、较典型的一两道例题讲解去融会 贯通这一类型习题,如果不自学、不靠大量的阅读 理解,将会使学生失去一类型习题的解法。
高中数学的重要性
在新的高考制度“3+x”普遍吹散全国大地之时,代表 人们基本素质的“3”科中,数学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思 维能力,判断能力、反应敏捷能力和聪明程度的学科。
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规律是:“三年发展看高一,高 一关键在‘一上’。打好高一的数学基础,特别是开好 “一上”即高一上学期高中数学学习的“头”,对于顺 利完成高中三年的数学学习,打好自己终生发展的基础 极为重要。
是花就要绽放,是树就要撑出绿荫,是 水手就要博击风浪,是雄鹰就要展翅飞翔。
很难说什么事情是难以办到的,昨天的 梦想就是今天的希望和明天的现实。我们要 以坚定的信心托起昨天的梦想,以顽强的斗 志,耕耘今天的希望,那我们一定能用我们 的智慧和汗水书写明天的辉煌。
高一数学示范课PPT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1.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的含义分 别是什么?
2.用有向线段表达向量,向量的大小和 方向是如何反映的?什么叫零向量和单 位向量?
3.两个实数能够相加,从而给数赋予了 新的内涵.如果向量仅停留在概念的层面 上,那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我们但愿两个 向量也能相加,拓展向量的数学意义, 提高向量的理论价值,这就需要建立有 关的原理和法则.
a B
b a+b
C
b
O
a
A
a+b OA AC OC
b+a OB BC OC
思考6:实数的加法运算满足结合律,
即对任意a,b,c∈R,都有(a+b)+
c=a+(b+c).那么向量的加法也满足
结合律吗?如何检查?
C
a+b+c
c
a+b O
B
(a+b)+c
a
b
A
(OA AB) BC OB BC OC
a+(b+c)
a
b
C
a+b
b
A
a
B
思考5:图1表达橡皮条在两个力F1和F2
的作用下,沿MC方向伸长了EO;图2表达
橡皮条在一种力F的作用下,沿相似方向
伸长了相似长度.从力学的观点分析,力
F与F1、F2之间的关系如何?
F1
M
C
EO
图1
F2
F1 F
F2
M
F
EO
图2
F=F1+F2
思考6:人在河中游泳,人的游速为OA 水流速度为OB ,那么人在水中的实际 速度 OC 与 OA 、OB 之间的关系如何?
|b|的大小关系如何?|a+b|与|a|-|b|的
大小关系如何?
高中数学必修一课件全册课件
高中数学必修一课件全册课件高中数学必修一课件全册课件一、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华,也是数学教学最重要的目标。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数学思想方法的基本特征和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
通过学习本章,可以掌握系统、严谨、具体、形象、抽象、创新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函数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是学习整个数学的基础。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通过学习本章,可以掌握函数的定义、基本性质、图像、逆函数、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导数等概念及其应用。
三、导数与微分导数与微分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应用最广泛的理论。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导数的概念、求导法则、微分、几何应用和物理应用。
通过学习本章,可以掌握导数的运用,从而深入理解函数的性质,增强数学应用能力。
四、初等函数初等函数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和核心内容,是数学应用最广泛的基本概念。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常见函数的性质、图像和应用。
通过学习本章,可以掌握具体函数的性质和图像,建立初步的函数模型,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五、三角函数及其应用三角函数是数学的重要内容,是各个学科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概念。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和它们的逆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通过学习本章,可以掌握三角函数的函数、增减性、性质、公式等内容,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应用数学的基础。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向量的概念、运算、模长、方向角、共线、垂直等性质以及向量的线性运算。
通过学习本章,可以掌握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用,进一步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七、解析几何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点之一。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点、直线、平面的解析式、平面曲线的方程和坐标变换。
通过学习本章,可以掌握平面几何和解析几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八、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数列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内容,同时也是聚焦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内容。
《高中数学必修一课件PPT》
解析几何(直线与圆的方程)
平面直角坐标系
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 和坐标表示法。
直线的方程
掌握直线的斜截式、截距式 和一般式方程,解决相关问 题。
圆的方程
理解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 程,进行圆和直线的位置关 系判断。
集合及其运算
1
集合的基本概念
了解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集合的运算
2
掌握集合的交、并、差和补运算,
并解决集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3
应用领域
探索集合在数学、逻辑、统计等领 域的应用。
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
平面图形的面积
学会计算常见平面图形 的面积,如三角形、矩 形和圆。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了解常见立体图形的表 面积计算方法,如长方 体、圆柱体和球。
立体图形的体积
掌握立体图形的体积计 算公式,应用于实际问 题。
指数函数的应用
探索指数函数在自然科学和 经济领域中的应用。
三角函数及其应用
三角函数的定义
了解正弦、余弦和正切 函数的定义和特性。
三角函数的图像
理解三角函数的图像变 化规律,掌握其周期和 幅值。
三角函数的应用
探索三角函数在几何、 物理和工程中的广泛应 用。
相似三角形与勾股定理
1
相似三角形的特性
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解决相关几何问题。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1 方程组的概念
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 和特点。
2 方程组的解法
熟悉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通过例题加深理解。
3 方程组的应用
探索方程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线性规划等。
指数运算与科学计数法
指数运算的基本概念
掌握指数运算的基本法则和 运算规律。
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ppt课件讲义
• 解析: A中难题标准不明确,不满足确定性,不能构成集合;B 中“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轴上的一些点”,元素不明确,故不能 组成一个集合;C中的对象都是确定的而且是不同的,因而能构成 集合;D中的对象高楼标准不明确,不满足确定性,故不能构成集 合.
• 答案: C
2020/11/29
是( )
①π∈R ②- 5∉Q ③0∉N ④|-3|∈N*
⑤4∈{N}
A.1
B.2
C.3
D.4
2020/11/29
解答本题要先弄清“∈”和“∉”的区别与 联系及特定的数集符号的含义,再进行判断.
2020/11/29
[解题过程] 从各数值特征及各符号含义切入 判断,因为 π 是实数,- 5是无理数,所以① ②正确;0 是自然数,所以③不正确;|-3|=3 ∈N*,所以④正确;集合{N}中只有一个元素, 就是自然数集 N,它以集合为元素,所以 4 不 在该集合中,故⑤不正确,故选 C. 答案: C
集合是相等的.
一样
(3)集合与元素的表示
通常用_____________ 通 常 用 _ _ _ __ _ __ _ _ __ _ _ a ,b , c , …表 示集 合中 的元 素.
小写拉丁字母
2020/11/29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关系
文字语言
符号
属于
a属于集合A _a_∈__A_
2020/11/29
集合的确定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2012 年英国伦敦奥运会所有参赛选手构成一个集 合; (2)未来世界的高科技产品构成一个集合; (3) 3的近似值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 (4)全校身高超过 170 cm 的部分女生构成一个集合.
《高一数学》课件
鼓励学生在学习小组或 社交媒体上与同学讨论 问题,共同学习进步。
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解决, 探索高一数学的实际应用。
练习题讲解
通过讲解典型练习题,提高高 一数学的解题能力和思维逻辑。
知识拓展与提高
1 数学竞赛
2 数学游戏
介绍数学竞赛,如奥数、 数学建模等,提供参与 的机会和学习资源。
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和参与度。
3 扩展阅读
推荐数学领域的经典著 作和相关学术论文,提 供进一步学习的资料。
《高一数学》PPT课件
欢迎来到《高一数学》课件!本课程将帮助您全面了解高一数学知识,从基 础知识的整合到深入案例剖析,再到练习题的讲解,最终以知识拓展、总结 与反思的方式提高学习效果。课后作业提示将帮助您复习与巩固所学。
课件内容介通过系统的讲解和示例演示, 掌握高一数学的基础知识要点。
总结与反思
知识掌握
总结所学的数学知识点和解 题技巧,反思自己的学习成 果。
学习方法
分享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帮助学生优化学习过程和提 高学习效果。
时间管理
介绍如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提高学习效率。
课后作业提示
1 复习笔记
培养良好的复习习惯, 整理和总结课堂笔记。
2 在线资源
3 讨论交流
推荐线上数学学习平台,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 习题。
高中数学高一必修一必修五PPT学习教案
等差数列定义
由三个数 a, A, b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 最简单的等差数列,则称为与的等差中 项.若 b a, c则b称为a与c的等差中项.
2
第19页/共29页
若等差数列an
a1 的首项
是 d , an a1 n 1d
公差是 ,则.
an am n md a1 an n 1d
第5页/共29页
N
一、指数函数 (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那么叫做
的次方根,其中>1,且∈N*.
第6页/共29页
(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指数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函数叫做指数函数,其
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 R. 注意: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取值范 围,底数不能是负数、零和1.
记作AB(或B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 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 子集,真子集
第2页/共29页
函数的概念: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
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 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 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 作: y=f(x),x∈A. 其中,()叫做自变量,()叫做函数的定义 域;()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第17页共29页等差数列定义等差数列定义第18页共29页等差数列定义等差数列定义由三个数由三个数aaaabb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则称为与的等差中最简单的等差数列则称为与的等差中则bb称为称为aa与与cc的等差中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数学教案ppt
【篇一:powerpoint课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龙源期刊网 .cn
powerpoint课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作者:刘静丽
摘要:powerpoint课件辅助高中数学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优化课堂教学,是在教学中常用的多媒体课件。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
应用powerpoint课件的亲身体验,阐述了powerpoint课件在高中
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powerpoint;高中数学;辅助作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题
高中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为使课堂更加生动、高效,营造良好
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我经常用ppt课件开展
教学。
例如《椭圆的定义》一节。
在引入课题时,我应用ppt课件演示卫
星围绕地球旋转的运行图,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课堂中来,给大家一个很直观的椭圆的印象。
然后请学生列举一些实际生活中
椭圆形的例子,这样学生们就对椭圆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什么是
椭圆呢,它的定义又是什么呢?我通过ppt课件演示了这样的动画:1.绳子一端固定在草地上,绳子另一端拴一只羊,羊在草地上吃草,
一段时间后,地上出现一个圆形的空地。
2.绳子两端固定在草地上
(绳子是松弛的),绳子上套一个小环,环上拴了一只羊,一段时
间后羊在草地上啃出了一个椭圆形的空地。
通过这个例子,激发了
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怎样才能做出一个椭圆,它的定义是什么。
在这个环节中,ppt课件不仅令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在
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会给学生深
刻的印象,也使我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二、扩充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数学教学时间紧,内容多。
以前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前必
须认真备课,写好教案,课堂上还要把知识点一条条写在黑板上。
板书过多,费时费力,往往一节课的内容还没讲完就下课了,影响
了教学效率。
而通过ppt课件,我事先把需要的内容制作成课件,
利用计算机对所讲的内容自主控制,课后还可以把教学内容放在学
习网站上,课上来不及消化的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己上网点击
查看。
这样就免除了课堂上反复板书的劳累,节约了时间,增加了
上课的内容,我就能够更多地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讲授。
同
时ppt课件可以说是“可再生资源”。
一个课件可以多个老师共享,
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内容,可以说是“以不变应万变”。
【篇二:数学课件】
二次函数
开场白:
吃透原理,稍加记忆就能很好的掌握知识。
要求:跟着老师的思路。
互动,随时提出问题
目的,掌握学习的思路与方法,掌握知识,提高成绩
二次函数的图像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怎么绘制出来的?
经验绘制。
现在有计算机,可以很精确的绘制出二次函数的
每一个点。
分析一般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
分析对称轴,为什么对称轴是那么多
分析与x轴的交点。
分析最低点或最高点。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函数(function)表示每个输入值对应唯一输出值的一种对应关系.
函数f中对应输入值的输出值x的标准符号为f(x).包含某个函数所有的输入值的集合被称作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包含所有的输出值的集合
被称作值域.若先定义映射的概念,可以简单定义函数为,定义在非空数
集之间的映射称为函数.
方程(英文:equation)是表示两个数学式(如两个数、函数、量、运算)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等式,通常在两者之间有一等号“=”.方程
不用按逆向思维思考,可直接列出等式并含有未知数.它具有多种形式,
如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广泛应用于数学、物理等理科应
用题的运算.
1.x1﹢x2=(-b+√b^2-4ac)/2a+(-b-√b^2-4ac)/2a所以x1﹢x2=-
b/a
两种以上的方法,让学生到黑板上来做
解方程:
主要是讲解一类的题目
求证:
【篇三:课件脚本范例】
课件脚本工作单
特别说明:1.制作前请参阅相关参考资料,了解椭圆的形成条件和实验过程。
2.课件使用2号模版。
左栏三个按钮(演示实验、深入探究、形成结论),分别对应三个场景。
右栏显示场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