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程》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二章传播、传播学及其发展历史
一、传播学的概念
1、定义
1)库利(社会学角度)
2)皮尔士(符号学或语义学角度)
3)施拉姆
4)郭庆光(本书观点):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共享说)信息的共享。
(劝服说)突出强调传播是有目的的。
(反映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不同反应。
(交流说)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
2、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二、传播与信息
1、信息的定义
①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②德国哲学家克劳斯指出,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揭示了社会信息的本质。
③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信息的特点和分类
信息分类:
根据信息系统和作用机制的不同,分为非人类信息和人类信息。
或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社会信息及其传播的特点:
社会信息:指的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它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三、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正是社会信息系统本身
1、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系统:指的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传播学把社会传播分为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即传播系统)中进行,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开放性是社会信息系统执行其功能的重要前提。)
②社会信息系统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双重偶然性: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指的是传播双方都存在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双重偶然性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这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人类活动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精神和心理运动规律的制约,使社会信
息系统运动及其结果的变量更多更杂。
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3、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
双重偶然性的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处理不当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①传播障碍包括结构和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通畅、信息系统的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等。
②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隔阂等。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
③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不及时妥善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正常发展或致严重后果。
4、传播学的任务
传播学必须通过对该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及其互动关系的考察,探索发现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法,找到社会信息系统良性运行的机制,由此推动社会的健全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略)
1、人类的生产活动:物质生产、精神生产
2、马恩关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理论为确立科学的唯物主义传播观提供的出发点。
四点理由:精神交往与传播有联系、克服之前理论的局限性、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相联系、精神生产是一种无形物质生产。
启示:在社会大系统中考察,结合具体考察。
3、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作用与反作用。
4、中国传播学研究
原则:正确处理“批判”和“借鉴”的关系、实现传播学的本土化和中国化、研究传播学,从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服务这一基本宗旨出发。
五、动物社会传递信息的常见信号就有以下几种:(这部分看一下就可以)
1、气味。(分泌特定气味的荷尔蒙-一般草食和肉食动物)
2、发光。(萤火虫求偶)
3、超声波。(蝙蝠)
4、动作。(灰雁动作信号,蜜蜂的“8字舞”)
5、声音。(鸟语)
动物传播的局限性:动物传播与人类传播不能同日而语的,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区别表现在:
①动物的信息行为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行为,取决于体内的信息功能和遗传基因,而非后天的系统学习;
②动物传递和接收信息的过程是基于条件反射原理的过程,而不伴随复杂的精神和思维活动。
③总之,动物传播只是对自然界的一种被动的适应,而不能成为对自然界和自身进行能动的、创造性改造。
6、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最根本的特征。
六、人类传播活动几个发展阶段:(了解)
口语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第一个发展阶段,
重要意义:
①语言的发展伴随着人类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的深化。
②促进了人类思维能力的发达。
③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
局限性:
①口语是靠人体的发声功能传递信息的,由于人体能量的限制,口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距离限制)
②口语使用的音声符号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事物,记录性较差,口语信息的保存和积累只能依赖于人脑的记忆力。(保存限制)
③因此,口语受到空间和时间的巨大限制,在没有诸如电话等口语媒介的情况下、它只能适用于较小规模的近距离社会群体或部落内的信息传播。(时空界限)
第二个阶段:文字传播时代——文字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第二座重大里程碑。
重要意义:
①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能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使人类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储存不再单纯地依赖人脑的有限记忆力;(打破保存限制)
②文字能把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打破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打破空间限制)
③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或传说,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保存完整性)
④总之,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空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作为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推进了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和融合。在统一的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局限性:手抄传播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文字信息的生产规模小,教育普及程度低,文字传播基本属于政府、官吏以及统治阶层的特权。
第三个阶段:印刷传播时代
重大贡献:(试述中国的印刷术发明对印刷传播发展的贡献)
①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为推动世界文明和人类传播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
③印刷机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
④印刷媒介的发展在社会政治、文化和教育领域中带来的巨大影响,对社会经济有推动作用。第四个阶段:电子传播时代
电子传播的贡献:实现了信息的远距快速传播。
从人类社会信息系统的发展角度的意义:
①它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像信息系统。
②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的诞生,电脑开始执行人脑的部分功能。
③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开创了人类传播媒介大融合的时代。
七、信息社会
1、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诞生的基本条件:农业和工业社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媒介技术或社会信息系统的发达。
2、美国传播学家A.哈特对传播媒介的分类:
①示现的媒介系统。即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如口语、表情、动作、眼神等非语言符号,是由人体感官或器官本身来执行功能的媒介系统。不用机器。
②再现的媒介系统。包括绘画、文字、印刷和摄影等。传方需用机器。
③机器媒介系统。包括电信、电话、唱片、电影、广播、电视、计算机通信等。传收都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