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新版)
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价管理制度范文(3篇)
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价管理制度范文1、目的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
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财产的伤害和工作环境破坏。
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安全生产风险辨识额评价评价管理工作。
3、危险源辨识(1)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可分为直观经验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两大类.(2)常见危险、危害因素为易燃易爆物质、腐蚀和腐蚀性物质、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噪声、振动、辐射、高低温、采光与照明等.(3)危险、危害因素的识别要全面、有序地进行,禁止漏项,按规定以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及运输、建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管理措施等顺序和方面进行.(4)重大危险源辨识申报登记工作须按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一____)进行.4、评价方法(1)工作危害分析法工作危害分析法: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
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
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5、评价时机常规活动每年一次,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6、评价准则采用风险度R____可能性L____后果严重性S的评价法,具体评价准则规定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等级标准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一、引言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旨在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险和风险,以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保障员工和资产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的目的、范围、责任、流程和评估方法等。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企业能够全面、系统地识别和评估安全风险,为制定安全管理措施提供依据,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三、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的所有部门和岗位,包括生产车间、办公区域、仓库等各个工作场所。
四、责任1. 高层管理人员负责确立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
2.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具体方案,并监督执行情况。
3. 各部门负责按照制定的方案,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并及时报告发现的问题和风险。
4. 所有员工有责任积极参与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工作,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
五、流程1. 风险辨识a. 确定辨识范围: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工作场所的情况,确定需要辨识的安全风险范围。
b. 收集信息:通过观察、调查、检查等方式,收集与辨识范围相关的信息。
c. 识别风险: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和风险。
d. 归类风险:将识别到的风险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归类,以便后续评估和管理。
e. 评估风险:对归类后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2. 风险评价a. 确定评价方法:根据风险的特点和评估的目的,选择适合的评估方法。
b. 收集数据:收集与风险评估相关的数据,包括历史数据、统计数据、专家意见等。
c. 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和风险等级。
d.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e. 编制评估报告:将评估结果和控制措施编制成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
3. 风险管理a. 实施控制措施:按照评估报告中的控制措施,各部门负责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
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一、引言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人身安全而制定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通过对潜在风险的辨识和评价,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预防和减少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风险,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所有部门和岗位,包括生产车间、办公区域、设备维护区域等。
三、定义1. 安全风险辨识:通过系统化的方法,识别和确定可能对企业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潜在风险。
2. 风险评价:对已辨识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其对企业安全的潜在影响程度和可能发生的频率。
3. 风险控制措施:针对辨识和评价的风险,采取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旨在减少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四、责任与义务1. 高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和推动本制度的实施,并为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2. 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和实施本制度在本部门的执行,并确保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意识提升。
3. 员工应积极参与风险辨识和评价工作,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报告和处理相关风险。
五、风险辨识和评价流程1. 风险辨识a. 部门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风险辨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现场观察、设备检查、工作流程分析等。
b. 辨识出的风险应进行分类和编码,并记录在风险辨识表中。
c. 风险辨识表应包括风险的名称、描述、可能的原因、潜在影响等信息。
2. 风险评价a. 风险评价应基于辨识出的风险,进行风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b. 风险评价应考虑风险的严重程度、可能发生的频率、暴露程度等因素,并进行综合评估。
c. 风险评价结果应记录在风险评价表中,包括风险的等级、评估依据、控制措施等信息。
3. 风险控制措施a.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明确责任人和实施时限。
b. 风险控制措施应包括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和处理。
c. 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应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及时进行修订和改进。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范本(2篇)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范本1. 引言本制度旨在建立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体系,确保组织的安全工作能够科学、有序地进行。
所有该制度中所提及的职责、流程和措施,均为确保组织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安全风险辨识2.1 安全风险辨识的目的安全风险辨识的目的是通过对组织的各项活动进行系统化的评估和分析,确定潜在的安全风险,为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管控措施提供依据。
2.2 安全风险辨识的方法2.2.1 安全风险辨识应采用多种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组织内部调查和评估- 外部安全专家咨询- 数据分析和统计- 安全演练和实验- 安全巡视和检查2.2.2 安全风险辨识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确定,确保辨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3. 安全风险管控3.1 安全风险评估3.1.1 安全风险评估的目的是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确定其对组织安全的潜在影响程度。
3.1.2 安全风险评估应根据统一的评估标准和方法进行,确保评估结果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3.2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制定3.2.1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应基于辨识和评估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控制目标、控制措施和控制措施的实施方式。
3.2.2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采用技术手段进行风险控制- 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程序- 开展持续的安全培训和教育- 设立合理的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3.3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执行3.3.1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应按照制定的计划和程序进行执行。
3.3.2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执行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抽查和检查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 验证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及时跟踪和处理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中的问题和隐患3.4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评估3.4.1 对已执行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进行定期评估,确定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3.4.2 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评估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收集和分析安全事件和事故的数据和情况- 跟踪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针对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4.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的责任4.1 组织安全部门4.1.1 组织安全部门负责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范本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组织或机构的安全,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对企业、组织或机构造成的损失,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建立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业、组织或机构内部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工作。
第三条定义1. 安全风险:指在企业、组织或机构的运营过程中,可能导致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影响正常工作的各种潜在危险因素。
2. 安全风险辨识:指对企业、组织或机构内部可能存在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3. 安全风险管控:指对已辨识的安全风险实施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理措施的过程。
4. 安全风险管理:指对企业、组织或机构内部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的辨识、管控和持续改进的过程。
第二章安全风险辨识第四条辨识原则安全风险辨识应遵循全面性、实际性、全员参与原则,确保辨识工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第五条辨识内容安全风险辨识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人员安全风险:对员工、访客和其他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风险进行辨识,如高处作业、机械设备操作风险等。
2. 设备安全风险:对企业、组织或机构内使用的各类设备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进行辨识,如电气设备缺陷、设备故障等。
3. 环境安全风险:对企业、组织或机构所处环境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进行辨识,如火灾风险、污染风险等。
4. 信息安全风险:对企业、组织或机构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资产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进行辨识,如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
第六条辨识方法安全风险辨识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 文献资料分析:对相关文献、标准和法规进行分析,辨识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2. 实地观察:对企业、组织或机构的现场进行观察,辨识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3. 风险问卷调查:通过向相关人员发放问卷调查表,收集安全风险相关信息。
4. 岗位职责分析:对企业、组织或机构内各岗位的职责进行分析,辨识可能涉及到的安全风险。
第七条辨识记录安全风险辨识应将辨识结果进行记录,并按照辨识内容进行分类整理,确保辨识结果的可追溯性和可查询性。
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一、引言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企业的安全运营,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确保员工和资产的安全而制定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流程和要求,确保全面、科学、合理地进行安全风险管理。
二、范围本制度适合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和员工,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办公场所、仓库以及其他与公司运营相关的场所。
三、定义1. 安全风险辨识:通过对潜在的危(wei)险源、风险因素和可能导致事故的环境进行识别和分析,确定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
2. 风险评价:对已识别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可能性,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四、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流程1. 信息采集:采集与企业运营相关的各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生产流程、设备情况、工作环境、员工行为等。
2. 风险辨识:根据信息采集的结果,识别潜在的危(wei)险源和风险因素,并进行分类和分级。
3. 风险评估:对已辨识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可能性。
评估方法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例如使用风险矩阵进行评估。
4.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明确责任人和执行时间。
5. 风险监控:对已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并进行记录和汇报。
6. 风险沟通: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员工沟通风险信息和控制措施,提高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
五、风险评价报告1. 报告内容:风险评价报告应包括风险辨识和评估的结果、控制措施的制定和执行情况、风险监控的结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等内容。
2. 报告周期:风险评价报告应每季度进行一次,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员工进行通报。
3. 报告责任人:风险评价报告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编制和汇总,相关部门负责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
六、风险评价的监督和改进1. 监督: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风险评价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包括风险辨识和评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等。
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制度(3篇)
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工作制度一、编制目的为把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之前,推动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
对煤矿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辨识,采用科学方法进行评估与分级,高度关注重大风险,采取工程、技术、管理措施有效管控风险,有效防范和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特制定《____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
二、编制依据1、《____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____》(安委办[____]____号);2、《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煤安监行管[____]____号)(试行);3、《四川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指南》____(川安办[____]____号)。
三、术语定义1.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危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2.风险点:通常指风险存在的部位,又称危险源。
3.重大安全风险:是指具有发生事故的极大可能性或发生事故后产生严重后果,或者二者的结合的风险。
4.风险辨识:是识别组织或系统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5.风险评估:是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6.风险分级:采用科学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划分等级。
7.风险管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安全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⑴可行性;⑵安全性;⑶可靠性;应包括:⑴工程控制;⑵行政管理控制;⑶个体防护控制;⑷应急救援控制。
8.风险信息:是指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存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9.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能造成突发性破坏、对环境能造成慢性破坏的因素。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
及时辨识发现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制定风险防控措施,消除事故隐患,保证职工生命健康、安全。
《XX 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法 (试行)》《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22)实事求是,全面细致。
各部门在组织开展安全风险辨识时,应对人、机、物、环、管五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辨识。
1、人的因素在对人的因素进行辨识时,应主要从下面几方面进行:1) 心理、生理因素主要辨识员工在作业负荷、健康状况、禁忌作业、心理状况、五官辨识功能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
2) 行为因素主要是辨识员工在指挥、操作、监护以及遵章守纪等方面是否存在安全风险。
2、物的因素在对物的因素进行辨识时,应主要从下面几方面进行:1) 物理性因素主要是辨识机械设备、建造设施、工器具、附件、防护设施、电气设施、信号设施、标志、光照以及噪音、振动、辐射、动能、热能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
2) 化学性因素主要是辨识危(wei)险化学品在生产、经营、储存、使用、运输等存在的安全风险。
3) 生物性因素主要是辨识作业场所是否存在或者存在导致产生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安全风险。
3、环境因素在对环境因素进行辨识时,应主要从室内、室外和地下三方面的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辨识,主要包括气温、湿度、压力、光照、气流(风速) 、通风及有害物质浓度等作业条件指标。
4、管理因素主要是辨识在组织机构设置、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以及执行落实制度情况、职业卫生管理情况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
在风险辨识过程中,各部门应严格依据下列程序开展辨识工作:1、罗列作业活动清单,编制辨识记录表格各部门要根据工作职能,列出工作清单或者生产作业活动清单,根据工艺流程、设备设施的操作说明,结合一线作业人员的阐述,写明作业活动的具体内容,作业过程中涉及的原辅料和设备设施,制定辨识记录表格。
2、安全风险辨识各部门及各级人员依据辨识记录中的内容进行认真分析和辨识,将生产作业活动或者区域内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良及管理上的缺陷等安全风险因素以及可能导致发生的事故类型,详细的罗列汇总并记录在表格内,作为安全风险等级评估的依据。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5篇)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1.目的持续对公司范围所有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为消除事故隐患,依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南》制定本制度。
2.术语与定义2.1危险有害因数:简称危害因素。
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
2.2危害因素辨识: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危害因素并确定每个危害因素特性的过程。
2.3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
可能性,是指危险情况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危险情况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大小和程度。
2.4工作危害分析法:是指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
适合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2.5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适合于对设备设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2.6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3.职责____公司主要负责人组织本公司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工作。
3.2安全办是本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
3.3各部门负责其管辖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参加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
4.工作程序4.1危险源辨识和分析按评价过程确定生产作业过程→识别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价→登记安全风险。
4.2危险源的辨识4.2.1各部首先摸底排查部门的岗位和各岗位作业活动内容,工段填写《作业岗位清单》和《岗位作业内容清单》。
根据清单所涉及内容进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的辨识应考虑以下方面:4.2.1.1所有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
包括公司管理和作业过程中所有人员的活动、外来人员的活动;常规活动(如正常的工作活动等)、异常情况下的活动和紧急状况下的活动(如开停车、抢修等)。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营,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部门和岗位。
第三条安全风险辨识管控是指通过对企业的环境、设施、设备和人员的潜在风险进行辨识与评估,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
第四条安全风险辨识管控是企业的基本要求,所有员工都应遵守相关规定并将安全工作列入日常工作之中。
第二章安全风险辨识第五条安全风险辨识是指通过对企业内部的各种潜在安全威胁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和风险等级。
第六条安全风险辨识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安全:包括气候环境、地理环境等对安全带来的影响。
2. 设施设备安全:包括生产设备、办公设备、消防设备等对安全带来的影响。
3. 人员安全:包括员工的行为习惯、专业能力等对安全带来的影响。
4. 其他安全影响因素:包括相关法规政策、社会因素等对安全带来的影响。
第七条安全风险辨识的方法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调查:通过实地调研和查询相关资料,获取所需信息。
2. 分析:对获取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和风险等级。
3. 评估:根据风险点和风险等级,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4. 建档:将辨识结果进行整理和归档,以备后续参考。
第八条安全风险辨识应由专人负责,负责人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第九条安全风险辨识的结果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通报,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三章安全风险管控第十条安全风险管控是指在安全风险辨识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的过程。
第十一条安全风险管控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作程序、操作规范等。
2. 责任分工:确定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
3. 安全培训: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一、引言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组织在日常运营中能够及时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障员工和财产的安全。
本文档旨在规范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的流程和要求,以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二、定义1. 安全风险辨识:通过识别和分析可能对组织造成伤害或损失的潜在危险因素。
2. 风险评价:对已辨识的安全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以确定其严重程度和优先级。
3. 风险管理: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减轻或消除已辨识的安全风险。
三、安全风险辨识1. 辨识方法组织应制定明确的安全风险辨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方式:- 定期组织安全风险辨识会议,邀请相关部门和人员参与。
- 进行安全巡检,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 分析历史事故和事故报告,总结经验教训。
- 收集员工的安全意见和建议。
2. 辨识范围安全风险辨识应覆盖组织的所有业务和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 设备和设施的安全风险。
- 员工行为和操作的安全风险。
- 外部环境因素的安全风险。
3. 辨识记录组织应建立安全风险辨识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辨识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
- 辨识的具体风险和隐患。
- 风险的等级和优先级。
- 建议的风险控制措施。
四、风险评价1. 评价方法组织应制定明确的风险评价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方式:- 定性评价:根据风险的性质和可能的后果,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 定量评价:使用风险评估工具和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计算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2. 评价标准组织应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以确保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评价标准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风险的概率和频率。
- 风险的后果和影响程度。
- 风险的可控性和可预见性。
3. 评价记录组织应建立风险评价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评价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
- 评价的具体风险和隐患。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5篇)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____》____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及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推动安全管理方式的革新,特制定此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在其它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针对隐患前期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出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具体要求。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应对和风险变更五个方面。
第二章基本术语第五条事故是指导致工程发生人员伤害、经济损失、环境影响、工期延误或工程耐久性降低等不利后果的事件。
本办法重点考虑引起人员伤害的事故。
第六条风险是指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不利后果的组合。
第七条本办法所提到的风险特指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亡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第八条风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或其组合,主要包括施工过程中涉及的人、物、环境因素以及管理环节等。
第九条参照LEC的评估方法(附件7)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本办法将风险划分为以下四个级别:1.一级风险是指采用LEC评估方法分数值高于____分的(分数值≧320)或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的分部分项工程所涉及的主要风险;2.二级风险是指采用LEC评估方法分数值在____分到____分之间的(160≦分数值<320)或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的分部分项工程所涉及的主要风险;3.三级风险是指采用LEC评估方法分数值在____分到____分之间的(70≦分数值<160)风险;4.四级风险是指采用LEC评估方法分数值低于____分的(分数值<70)风险。
第三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十条各项目部应成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小组。
项目经理任组长,支部书记、技术负责人、生产经理、安全总监任副组长,工程、技术、船机、安全等部门管理人员和现场负责人为组员。
安全风险辩识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公司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全面辨识、评估和管控公司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岗位、生产设施、设备、作业环境及人员行为。
三、组织架构及职责1. 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实施本制度,并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2. 安全生产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各部门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工作,并对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3.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安全风险辨识工作负责,确保本部门风险管控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4. 岗位员工应主动参与安全风险辨识,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
四、安全风险辨识内容1. 生产设施、设备:对生产设施、设备的运行状态、安全性能、维护保养等方面进行全面辨识,发现潜在风险。
2. 作业环境:对作业场所的通风、照明、防滑、防尘、防噪、防毒等方面进行全面辨识,发现潜在风险。
3. 人员行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操作技能、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等方面进行全面辨识,发现潜在风险。
4. 管理体系:对安全生产责任制、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全面辨识,发现潜在风险。
五、安全风险辨识程序1. 各部门根据本制度要求,结合实际工作,制定安全风险辨识计划。
2. 安全生产部对各部门安全风险辨识计划进行审核,确保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 各部门按照计划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工作,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分类、评估。
4. 对评估出的高风险,立即采取管控措施,降低风险等级;对一般风险,制定整改计划,限期整改。
5. 对低风险,制定预防措施,持续关注。
六、安全风险管控措施1. 对高风险,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停工整改,消除隐患;(2)制定专项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期限;(3)加强现场监督,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2. 对一般风险,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整改计划,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期限;(2)加强现场监督,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范本
一、目的为加强公司安全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及相关部门。
三、职责1.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2.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安全风险辨识工作的组织实施。
3. 员工有义务参与安全风险辨识工作,并对发现的安全风险进行报告。
四、工作程序1. 安全风险辨识(1)各部门负责人组织本部门员工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辨识,确定安全风险。
(2)安全管理部门定期组织专业力量对全公司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对各部门提交的安全风险进行汇总、分析。
2. 安全风险评价(1)各部门根据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2)安全管理部门对各部门提交的风险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确定全公司风险等级。
3. 安全风险控制(1)各部门根据安全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2)安全管理部门对各部门提交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汇总、分析,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4. 安全风险监控(1)各部门定期对安全风险进行监控,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
(2)安全管理部门对各部门提交的监控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动态调整。
五、安全风险辨识要求1. 全面性:安全风险辨识应覆盖公司所有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
2. 持续性:安全风险辨识应定期进行,以适应公司生产、技术和管理的变化。
3. 科学性:安全风险辨识应遵循科学的方法和程序,确保辨识结果的准确性。
4. 动态性:安全风险辨识应关注风险的变化,及时调整风险控制措施。
六、奖惩1. 对积极参与安全风险辨识工作的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未按规定进行安全风险辨识或隐瞒、谎报安全风险的员工,给予相应的处罚。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注:本范本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安全风险辨识及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企业内部的安全风险,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岗位和作业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经营、管理、后勤等各个环节。
三、安全风险辨识1. 风险辨识内容(1)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设备设施、原材料、产品等存在的潜在危险。
(2)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员工操作失误、违反操作规程、违规作业等。
(3)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检查等环节的不足。
2. 风险辨识方法(1)现场检查:通过现场巡查、抽查等方式,发现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2)安全教育培训: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安全检查: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整改。
(4)事故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事故案例,总结经验教训,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
四、安全风险评价1. 评价内容(1)风险等级: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程度和可能造成的损失,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2)风险因素:分析导致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缺陷等。
2. 评价方法(1)专家评估法: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风险进行评估。
(2)风险矩阵法: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程度,将风险进行分类。
(3)事故树分析法: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评估风险。
五、安全风险控制1. 控制措施(1)消除风险:针对物的不安全状态,采取技术改造、更换设备等措施,消除风险。
(2)降低风险: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3)转移风险:通过购买保险、转包等方式,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
(4)控制风险: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检查,确保风险处于受控状态。
2. 控制程序(1)制定安全风险控制计划:明确风险控制的目标、措施和责任。
(2)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按照计划执行,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3)监督和检查:定期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范本
一、目的为加强公司安全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公司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和科学化,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2. 设备、设施、物料的安全管理;3. 作业环境、人员行为的安全管理;4.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三、职责1. 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本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2.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工作负总责;3.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4. 全体员工应积极参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控制工作。
四、安全风险辨识1. 安全风险辨识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全面辨识,不遗漏任何潜在的安全风险;(2)系统性:对安全风险进行系统分析,明确风险因素、风险程度和风险后果;(3)动态性:根据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变化,及时更新安全风险辨识结果。
2. 安全风险辨识方法:(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过程进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安全风险;(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根据相关标准、规范,对设备、设施、物料等进行检查,识别出潜在的安全风险;(3)专家评审法:邀请安全生产专家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估,提出控制措施。
五、安全风险评估1. 安全风险评估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2)客观性: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偏袒任何一方;(3)实用性:评估结果应具有可操作性,为安全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2.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1)风险矩阵法: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对安全风险进行分级;(2)专家评分法:邀请安全生产专家对安全风险进行评分,确定风险等级。
六、安全风险控制1. 安全风险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针对性:针对不同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2)有效性:确保控制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风险;(3)可操作性:控制措施应便于实施和监督。
安全风险辨识及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保障公司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发生,降低风险损失,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经营、管理及员工活动场所。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全面领导、组织、协调公司安全风险辨识及管理工作。
2.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制度,具体负责以下工作:(1)组织制定和修订安全风险辨识及管理制度;(2)组织对公司各岗位、设备、设施等进行安全风险辨识;(3)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分级;(4)制定和实施安全风险控制措施;(5)监督、检查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3.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安全风险辨识及管理工作,具体负责以下工作:(1)组织本部门员工开展安全风险辨识活动;(2)对本部门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分级;(3)制定和实施安全风险控制措施;(4)监督、检查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四、安全风险辨识及管理流程1. 安全风险辨识(1)各部门根据本制度及实际情况,制定安全风险辨识计划;(2)组织员工开展安全风险辨识活动,包括岗位操作、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管理体系等方面;(3)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记录、分类。
2. 安全风险评估(1)根据安全风险辨识结果,采用定性、定量方法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估;(2)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
3. 安全风险控制(1)针对不同等级的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2)对重大风险、较大风险,制定专项控制方案,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实施时间、预期效果等;(3)对一般风险、低风险,制定常规控制措施,确保风险处于受控状态。
4. 安全风险监控(1)各部门定期对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2)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对各部门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抽查;(3)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五、奖惩措施1. 对在安全风险辨识及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2. 对未按规定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及管理工作,或未落实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追究相关责任。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的为加强公司风险管控,预防事故发⽣,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特制定本制度。
⼆、范围、总体⽬标要求、职责根据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指⽰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经公司安全⽣产领导⼩组会议研究同意,公司着⼿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2.1 总体要求:按照“全员参与,领导负责,职责明确,落实到位”的原则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在建设。
各部门在安环部的组织下按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编制⼤纲要求,结合各部门实际情况,严格落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模式。
2.2 ⼯作⽬标: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作按要求实施开展,同时,每三年开展⼀次风险分级⼯作,并通过建⽴风险管控体系做到有效遏制⽣产事故发⽣,保障员⼯⽣命财产安全。
2.3基本原则:坚持“统⼀指导、标杆⽰范、标准先⾏、分级推进,全⾯实施、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各部门基层专业技术⼈员的主导作⽤,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三、职责1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负责批准重⼤危害因素清单;负责组织成⽴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组2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收集汇总分析识别风险点,组织实施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作,并确定重⼤危险源清单;3其他职能部门及车间负责本单位⼯作、作业活动的危害识别、评价与更新⼯作,并将相关信息反馈到安全环保部;4 承包商应对承包公司项⽬进⾏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并将相关信息反馈到安全环保部。
四、术语及管理要求4.1风险风险是指⽣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
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旦发⽣后,将造成的⼈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可能性×严重性4.2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为,或它们的组合。
其中: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1. 引言本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旨在确保组织在运营过程中能够及时、全面地辨识和管理各类安全风险,以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岗位和部门,并通过明确的流程和责任划分来进行风险的辨识、评估、控制和监测。
2. 定义和缩略词2.1 安全风险:指潜在的或实际的威胁、危险或事件,可能对组织的员工、财产或声誉造成损害。
2.2 辨识:通过收集信息和分析情况,确定潜在和实际的安全风险。
2.3 评估: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估,确定其严重性和可能性。
2.4 控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和管理安全风险。
2.5 监测:持续关注和评估已经控制的安全风险,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3. 安全风险辨识流程3.1 辨识方法针对不同部门和岗位,采用多种方法辨识潜在和实际的安全风险,包括但不限于:- 专家咨询:邀请安全专家对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和辨识。
- 安全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现场检查等方式了解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存在的安全隐患。
- 经验交流:组织经验交流会议,分享和学习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安全管理经验。
3.2 辨识责任- 部门经理:负责组织本部门的安全风险辨识工作,并确保辨识结果的及时汇报和处理。
- 安全管理部门:协助各部门进行风险辨识工作,制定标准化的风险评估指南,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
4. 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4.1 评估方法根据辨识出的安全风险的严重性和可能性,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包括但不限于:- 定性评估:根据经验和专家判断,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 定量评估:通过统计数据和建模分析,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得出具体的风险值。
4.2 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风险消除:采取彻底的措施消除潜在和实际的安全风险。
- 风险减轻:通过技术改进、岗位培训等手段减轻安全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 风险转移:通过购买保险等方式将部分安全风险转移给其他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新版)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
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
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
"安全第一"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一、目的为加强公司风险管控,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总体目标要求、职责根据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指示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经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同意,公司着手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2.1总体要求:按照“全员参与,领导负责,职责明确,落实到位”的原则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在建设。
各部门在安环部的组织下按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编制大纲要求,结合各部门实际情况,严格落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模式。
2.2工作目标: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按要求实施开展,同时,每三年开展一次风险分级工作,并通过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做到有效遏制生产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2.3基本原则:坚持“统一指导、标杆示范、标准先行、分级推进,全面实施、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各部门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三、职责1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负责批准重大危害因素清单;负责组织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2公司安全环保部负责收集汇总分析识别风险点,组织实施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并确定重大危险源清单;3其他职能部门及车间负责本单位工作、作业活动的危害识别、评价与更新工作,并将相关信息反馈到安全环保部;4承包商应对承包公司项目进行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并将相关信息反馈到安全环保部。
四、术语及管理要求4.1风险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
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可能性×严重性4.2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其中: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
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
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状态,是指物的状态和环境的状态等。
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人的因素是指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物的因素是指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环境因素是指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管理因素是指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引自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4.3风险点通常指风险存在的部位,又称危险源。
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例如,危险化学品罐区、蒸馏设备、装卸车作业、制冷装置是风险点;在罐区进行的倒罐作业、防火区域内进行动火作业、危化品的运输过程等也是风险点。
风险点有时亦称为风险源。
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
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风险分级管控的核心。
4.4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4.5风险评估/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4.6风险分级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
风险分级的目的是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控。
根据有关文件及标准,我省风险定为“红、橙、黄、蓝(深蓝、浅蓝)”四级。
4.7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蓝色风险:可包括5级风险和4级风险。
5级风险:稍有危险,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可接受的。
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员工应引起注意;公司的基层工段、班组负责控制管理,可根据是否在生产场所或实际需要来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记录。
4级风险:轻度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
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公司的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
黄色风险:3级风险,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
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车间、科室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
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橙色风险:2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对于该级别及以上的风险,公司应重点控制管理,由安全主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
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红色风险:1级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
对于该级别风险,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
4.8风险信息风险信息是指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企业各类风险信息的集合即为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4.9重大风险是指具有发生事故的极大可能性或发生事故后产生严重后果,或者二者的结合的风险。
4.10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五风险点辨识范围5.1风险点识别范围辨识范围(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异常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5.2风险点识别内容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的根源和性质。
如,造成火灾和爆炸的因素;造成冲击和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的原因;造成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人机工程因素;设备腐蚀、焊接缺陷等;导致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漏的原因等。
六.风险评价方法6.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指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
适合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作业活动的划分可以按生产流程的阶段、地理区域、装置、作业任务、生产阶段/服务阶段或部门划分,也可结合起来进行划分。
如:(1)日常操作:工艺操作、设备设施操作、现场巡检。
(2)异常情况处理:停水、停电、停气(汽)、停风、停止进料的处理,设备故障处理。
(3)开停车:开车、停车及交付前的安全条件确认。
(4)作业活动:动火、受限空间、高处、临时用电、动土、断路、吊装、盲板抽堵等特殊作业;采样分析、检尺、测温、设备检测(测厚、动态监测)、脱水排凝、人工加料(剂)、汽车装卸车、火车装卸车、成型包装、库房叉车转运、加热炉点火、机泵机组盘车、铁路槽车洗车、输煤机检查、清胶清聚合物、清罐内污油等危险作业;场地清理及绿化保洁、设备管线外保温防腐、机泵机组维修、仪表仪器维修、设备管线开启等其他作业。
(5)管理活动:变更管理、现场监督检查、应急演练等。
6.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适合于对设备设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安全检查表编制的依据(1)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2)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的事故情况;(3)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4)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5)有关研究成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
安全检查表编制分析要求(1)既要分析设备设施表面看得见的危害,又要分析设备设施内部隐藏的内部构件和工艺的危害。
(2)对设备设施进行危害识别时,应遵循一定的顺序。
先识别厂址,考虑地形、地貌、地质、周围环境、安全距离方面的危害,再识别厂区内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危险设施布置、安全距离等方面的危害,再识别具体的建构筑物等。
对于一个具体的设备设施,可以按照系统一个一个的检查,或按照部位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从前到后都可以。
(3)分析对象是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和工艺流程等,检查项目是静态的物,而非活动。
所列检查项目不应有人的活动,即不应有动作。
(4)检查项目列出后,还要列出与之对应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