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理解词义的几种方法-模板

合集下载

词语意思的理解方法

词语意思的理解方法

词语意思的理解方法
理解词语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词义辨析法:通过比较不同词语的意思,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可以通过查阅词典、阅读相关文献等方式来获取词语的具体含义。

2. 词缀分析法:通过词语的前缀、后缀等构词成分来推测词义。

例如,"不"作为前缀表示否定,"小"作为前缀表示轻微等。

3. 上下文推理法:通过词语所处的语境来推测它的意思。

可以通过阅读整个句子、段落或者文章的内容,从中获取相关线索来理解词语。

4. 引申义理解法:某些词语的意思可能随着语言发展和文化变化而产生变化,需要通过了解其引申义或者文化背景来理解其具体含义。

5. 类比比较法:将一个陌生的词语与熟悉的词语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从而推测出这个词语的意思。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并非固定的步骤,而是可以结合使用的工具。

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帮助理解。

小学语文词语解释方法总结大全

小学语文词语解释方法总结大全

小学语文词语解释方法总结大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理解和掌握词语的含义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词语解释的准确性和深度,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方法来教学。

本文将总结一些常用的小学语文词语解释方法,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词语的含义。

一、基础词义解释法基础词义解释法是最基本的方法,适用于那些常用词语或直观词义的解释。

教师可以通过例句、形象化解释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基本含义。

例如,对于词语“花”,可以用“植物的花朵”乃至“用来插在花瓶里观赏”的形式进行解释。

通过具体的例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语的含义。

二、构词法解释法构词法解释法是通过分解词语的构成部分来解释其含义。

当学生遇到生词时,可以对词语进行拆分,分别解释各个部分的含义,然后综合起来理解整个词语的意义。

例如,对于词语“爱心”,可以解释为“爱”的心意,“心”指的是内心,表示情感;综合起来就是指一个人对他人充满爱意的心情。

通过构词法解释,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词语,并且能够更好地适用到其他类似的词语中。

三、词语搭配解释法词语搭配解释法是通过分析与词语搭配使用的其他词语来解释其含义。

有些词语在搭配使用时,可以产生不同的含义。

例如,词语“红红火火”通常用来形容繁荣兴旺的景象,但如果将它搭配到“脸色”上,就表示一个人因为愤怒或羞红而面红耳赤。

通过掌握词语的常用搭配,学生可以准确理解和运用词语。

四、义项解释法有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这就需要通过义项解释法来帮助学生理解。

对于这类词语,教师可以通过列举不同的语境及对应的含义来进行解释。

例如,词语“芽”,在植物学领域中表示植物萌发的嫩芽,而在菜品中常用的“黄芽菜”则指的是菜薹。

通过将不同的语境和含义进行对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类词语。

五、引申义解释法有些词语的含义并不是直接可理解的,这就需要通过引申义解释法来进行解释。

引申义指的是词语在使用过程中扩展了原有的含义。

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词语解释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词语解释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词语解释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语文词语的解释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义,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适用于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语文词语解释方法,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认识和掌握词汇的意义。

一、通过汉字解释词义汉字是汉语的基础,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汉字解释词义是一种直观、简单的方法。

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分析词组中各个汉字的含义,然后将汉字的含义组合起来作为整个词语的解释。

例如,对于词语“自行车”,可以通过解释“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走”,“车”表示“代步工具”,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自行车”的意思。

二、通过类比词义类比是一种常用的解释方法,可以将陌生词与学生已经掌握的词汇进行比较,找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新的词义。

教师可以通过示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词语和其类似的词汇进行比较,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例如,对于词语“飞翔”,可以与学生已经掌握的词汇“飞鸟”进行类比,引导学生认识到“飞翔”就是鸟类在空中飞行的意思。

三、通过释义法解释词义释义法是一种常见的词语解释方法,可以通过解释词典中的释义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词典,查找词语的释义,并通过举例和解释来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词汇进行讲解,例如“快乐”、“勇敢”等,通过解释词典中的释义,向学生介绍这些词的具体含义。

四、通过情景解释词义情景解释是一种基于实际生活场景的词语解释方法,通过给予学生具体的情景描述,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和理解词义。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创设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理解词语的意思。

例如,对于词语“热情”,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积极热情的场景,例如同学们互相帮助、老师热情地讲解等,让学生通过情景体验来理解词义。

五、通过创设游戏解释词义游戏是小学二年级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通过创设有趣的游戏形式来解释词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于词语的记忆和理解。

列出理解词语的教学方法

列出理解词语的教学方法

列出理解词语的教学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理解词语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而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列出一些针对理解词语教学方法的具体措施,以便教师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掌握词语的理解能力。

一、词义理解教学方法1. 词义归纳法:通过举例、比较、对照等方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理解一个词的含义,加深他们对词义的理解。

2. 词义分析法:教师通过对词义的解构分析,让学生逐步领会词义的层次结构和内在逻辑。

3. 词义拓展法:引导学生通过词义的拓展,使他们能够通过扩展词义范围的方式,获取更丰富、更准确的词义认知。

4. 词义概括法:通过对一组相关词语的概括总结,促使学生将相关词汇联系起来,加深对词义的整体理解。

5. 词义比较法:通过对比相近或相似的词语,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词语之间的微妙差别,提高他们的辨析能力。

二、词语搭配教学方法1. 同义词辨析法:通过对同义词的辨析,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词语在实际语境中的使用差异,提高他们的选词能力。

2. 搭配习得法: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语境实践,逐步习得特定词语的常用搭配,丰富他们的词汇运用能力。

3. 语篇理解法:通过阅读整个语篇来理解词语的搭配用法,培养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词语搭配的能力。

4. 实践运用法:通过各种真实情境的活动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灵活运用不同的词语搭配,从而提高词汇应用水平。

三、多义词理解教学方法1. 语境猜测法:通过学习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引导学生猜测词语的具体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词语的多种用法。

2. 听读辨析法:通过听力、阅读材料中的多义词,让学生逐步领会多义词的不同含义,加深对多义词的理解。

3. 语用分析法:引导学生从语用学角度理解多义词的不同用法,帮助他们理解多义词在交际中的实际运用情景。

4. 推理比较法:引导学生通过推理和比较,理解多义词不同含义之间的关联和差异,提高他们的多义词辨析能力。

理解词义的方法

理解词义的方法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基本方法一、分解组合法。

逐字理解先逐个分析词语中每个词素的字义,然后再合起来理解。

如“健美”,“健”是“健康”,“美”是“优美”,合起来就是“健康而优美”。

二、以旧带新法。

有些新词是以几个旧字组合而成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对旧字的理解带出新词的含义。

如“无价之宝”,“无价”,没有价钱,“之”是“的”,“宝”是“宝贝”,合起来的意思是“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宝贝”,指极为稀有的珍贵东西。

三、词义引申法。

有些词有本来的意思,还可以引申其他方面的含义,对这类词的理解,我们要先弄清它的原来意思,再理解它的引申义。

如“碰壁”原指把头撞在墙上,而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碰墙”指的是在黑暗的旧社会,革命者处处受迫害的意思,是引申义。

四、抓住字形理解。

比如:“惋惜”一词。

都有竖心旁和什么有关系?什么样的心情是惋惜?五.代词指代意的确定必须紧扣上下文的内容,要注意指代内容有近距离指代,也有远距离指代。

对有些指代性词语还应特别注意其前后指代是否一致,范围是否统一等。

有时指代内容没有现成词语可供使用,需要对文章进行分析、归纳与综合。

修改病句的类型一词语错用(一)词性误用1名词误用:例: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把病历写得完整、清晰、条理。

("条理"本是名词,此使用为形容词。

与"完整、清晰"并列。

可改为"有条理")2 动词误用例:这是一个多么感动的场面啊!("感动”是一个动词,此使用为形容词。

可改为"感人")3 形容词误用例:他简简单单的两句话。

顿时使我心中有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

("沉重"是形容词,此误用为名词,可改为"沉重感"〉。

4 数量词误用例:上午,他吃了二个馒头和一碗粥。

("二"应改为"俩")。

5 代词指代不明例:在三甑母咧猩 钪?我的进步很大。

小学语文解词的方法

小学语文解词的方法

小学语文解词的方法要准确、鲜明、生动的使用词语,除了靠平时的学、说、用外,掌握一点解释词语的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解词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小学语文解词的方法1、扩充解释法扩充解释法就是将需要解释的词进行适当扩充而对词语进行解释的方法。

其中组词法是常用方法,如:欢乐--欢喜、快乐宽阔--宽敞、辽阔幽香--清幽的香味电灯--用电发光的灯诚实守信--为人诚实、遵守信用2、近义解释法近义解释法是用需解释词语的近义或同义的词或词组短语等进行词语解释的方法。

如:增添--增加关怀--关心美丽--漂亮3、反义解释法反义解释法是用需解释词的反义词或相反意思的词组短语等前面加否定副词进行词语解释的方法。

如:紧张--不镇定懦弱--不勇敢缓慢--不快速4、归类解释法根据词义有概括性和模糊性的性质,对一些比较简单但又不好解释的词语可以采用把需解释的词语进行归类的方法进行解释。

如:苹果-- 一种水果机枪-- 一种现代兵器玫瑰-- 一种花朵火车-- 一种交通工具5、比喻解释法比喻解释法是将需要解释的词与一些常见的、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用比喻句式进行词语解释的方法。

如:红色--像鲜血一样的颜色绿色--像树叶一样的颜色6、功能解释法功能解释法就是用需解释词的使用功能进行词语解释的方法。

其中“形容”是一种常见形式,如:马虎--形容做事不认真。

人山人海--形容人非常多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的大7、下定义法用简练的语言对词语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确切的叙说、解释。

它适用于解释某些有关科学概念的词语和一般性名词。

如:学者--在学说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沁园春--词牌名。

8、描写说明法描写事物、概念的性状;说明词语的引伸义、比喻义。

如:莽莽--①形容草木茂盛。

②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忸怩--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9、比喻揭示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通过打比方来揭示很难用确切语言释义的抽象概念。

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1. 上下文理解:根据句子或段落的上下文来推测词语的意思。

如果说“他是一个很勤奋的人,总是在努力学习”,那么“勤奋”可以理解为“努力工作或学习”。

2. 反义词理解:通过对词语的反义词进行推测来理解其意思。

如果说“这个任务很简单,不需要太多思考”,那么“简单”可以理解为“不复杂或容易”。

3. 同义词理解:通过找到与词语意思相似的其他词来理解其意思。

如果说“她非常善良,总是愿意帮助别人”,那么“善良”可以理解为“慈善、友好”。

4. 构词法理解:通过拆解词语的构词成分来理解其意思。

如果说“他非常勇敢,敢于面对困难”,那么“勇敢”可以理解为“无畏或大胆”。

5. 逻辑推理理解:通过逻辑推理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如果说“她是一个令人钦佩的领导者”,那么“钦佩”可以理解为“值得尊敬或赞赏”。

6. 比喻理解:通过将词语比喻为其他事物来理解其意思。

如果说“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那么“温暖”可以理解为“令人感到舒适或安慰”。

7. 词根词缀理解:通过对词语的词根和词缀进行分析来理解其意思。

如果说“这本书很有教育性”,那么“教育性”可以理解为“具有教育价值或能够教育人”。

8. 比较理解:通过将词语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来理解其意思。

如果说“这个城市很繁华,就像一个不夜城”,那么“繁华”可以理解为“热闹或繁忙”。

9. 情感推断理解:通过对说话人的情感和语气进行推断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如果说“这部电影真无聊”,那么“无聊”可以理解为“乏味或枯燥”。

10. 文化背景理解:通过对特定文化背景的了解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如果说“他是一个风趣的人,总是能让人开怀大笑”,那么“风趣”可以理解为“幽默或诙谐”。

11. 定义解释理解:通过查阅词典或其他参考资料来找到词语的定义并理解其意思。

如果说“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那么可以通过查阅词典来获得其确切含义。

12. 个人经验理解:通过自身的经验和背景知识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如果说“这个城市很安静”,那么可以通过自身的感受来理解其意思。

理解词语的方法

理解词语的方法

本义指座位没 有空着的。
节目很精彩,场内座无虚席。坐在前几排
A
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 方杂技,使他们入了迷,他们和中国观
众一起,为每位,全坐满了
C
观众。
先说词语的本义,再说词语在文中的意
D
思。
有一棵大树,它自命不凡,常常吹嘘自己的本领。一天,它对大地说: “谁也没有我本领大。夏天的太阳多热呀,像个大火球,可我能用我的手 臂遮挡住炽热的光线,给那些走累了的过路人提供凉快的歇脚地方,我的 枝杈还能为爱玩的年轻人来搭秋千,让他们愉快地荡来荡去……”
大树越说越得意,它环视四周,讥笑房屋矮小,大地的低下,自认为伟 大无比。人们经常在它脚上浇水,在它树荫下点蜡烛,它把这些都看作是 对它的崇拜。于是它更加飘飘然,目空一切。天下雨了,人们为了躲避雨 淋,成群结队地挤在树下,但它却摆出一副傲慢的架式,拼命地摇晃,以 示自己是那么了不起。月夜里,当月亮透过大树的枝叶照到大地的时候, 大树就说:“大地,你看看,月亮都是先由我来享受,然后才轮到你。” 大地对它的无理挑衅根本不予理睬。
一天傍晚,乌云翻滚,不一会儿,刮起了特大风暴。大树一看,四周一 片混乱,过路的人们四处跑个不停,可是却没有一个人到它下面来避风雨。 小鸟也进了远处的房屋。大树在风雨中抖动着,它慌得不知所措,但怕人 讥笑,仍故作镇静,硬挺着腰杆,不一会儿,它开始感到力不从心,脚跟 松动了。它羞愧地对大地说 真没想到 世界上还有比我更有力量的 从 此以后 它不再也不敢吹嘘了。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目空一切: 不知所措:
理解词语的方 法
1、联系上下 文理解词语 (这是理解词 语的重要手
段)。
2、找近义词、说反义词、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
3、通过感情朗读来理解词语(如果学生读出了相应的语 气,也就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词语解释的方法

词语解释的方法
功能解释法就是用需解释词的使用功能进行 词语解释的方法。其中“形容***”是一 种常见形式: 如: 马虎——形容做事不认真。
人山人海——形容人非常多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的大
七、分解组合法 先逐个分析词语中 每个词素的字义,然后再合起来 理解。 例如:“文静”可释为“文雅而安静”; “健美”,“健”是“健康”,“美”是“优美”,合起来就 是“健康而优美”。 “十恶不赦”中“十恶”指“不道、不孝、不睦、 不义”等十种罪恶,词义为“犯了十种罪的一种就 不可避免地要严惩”。
八、联系语境法
将词语本意同其所处语言环境联系起来解 释词语在特定的上下文中的临时意义。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即:字不理词、 词不离句、句 不离篇。如:力所能及: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如:水泄不通, 想想节日里商业街上的情景。
九、借助字典或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查到字,看字典里的解释和举例,所查 词语如果例子中有相同的,那么这个词 的意思肯定是它。如果不一样,那就把 这几种意思放入具体的句子里,看谁最 恰当。
小学语文词语解释的方法 一、扩充解释法 二、近义解释法 三、反义解释法 四、归类解释法 五、比喻解释法 六、功能解释法 七、拆字法 八、联系语境法 九、借助字典或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十、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十一、通过想象理解词语。 十二、运用动作理解词语。 十三、采用造句理解词语。 十四、通过感情朗读来理解词语。 十五、以旧带新法理解词语。
机枪—— 一种现代兵器 玫瑰—— 一种花朵 火车—— 一种交通工具
四、归类解释法 根据词义有概括性和模糊性
的性质,对一些比较简单但又不好解释的词 语可以采用把需解释的词语进行归类的方法 进兵器 玫瑰—— 一种花朵 火车—— 一种交通工具
六、功能解释法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理解词义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理解词义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理解词义词语教学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篇课文中的新词少则七八个,多则一二十个。

中高年级教师通常的做法是让学生通过预习理解词义,然后在课堂上逐一解释,而学生往往将字典上或其他辅导书里查来的答案读一读。

这样教学对正确理解词义当然有一定作用,但学生往往对所学词语的意思理解不到位,特别是不会运用已学过的词语。

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理解词义呢?创设语境理解词义词语教学,首先当然是理解词义。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方式以直观为主,因此词语教学可以多采用实物演示、投影呈现、动作演示、结合生活或者联系语言环境等方法。

我们来看上海市特级教师王林琳指导学生理解《观潮》中“沸腾”的教学课例。

师:“人群又沸腾起来。

”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咱们来演一演。

(学生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这样的场面可以用“沸腾”来形容。

请齐读两遍。

刚才的场面还可以用另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生(齐):人声鼎沸。

师:我们读出这种人声鼎沸的“沸腾”感觉来。

按照词典解释,“沸腾”是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而产生大量气泡的现象。

课文中用的是“沸腾”的比喻义,形容情绪高涨。

教师没有简单地引用词典的解释,而是现场创设了一个具体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沸腾”的意思,并且通过这个词非常巧妙地引出“人声鼎沸”,可谓一箭双雕。

这样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还认识了词语运用的具体场合,对他们今后在其他语境中正确运用这些词语提供了具体的经验。

我们再来看特级教师支玉恒教学《曼谷的小象》中“点缀”的课例。

师:“点缀着野花”的“点缀”是什么意思呢?我想是不是这样:黑板好比是那片草地,上面从这边到那边,密密麻麻地种满了花。

生(齐):不是。

师:那就是从草地这边到那边,整整齐齐地种了一行,是吗?生(齐):不是。

师:也不是?那“点缀”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有学生举手)好,你过来,给你这支粉笔,你把这片草地(指黑板)点缀一下。

小学语文词义理解的方法

小学语文词义理解的方法

小学语文词义理解的方法掌握词义的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思维过程。

但只要我们掌握了方法,有些词义还是能迎刃而解。

那么,分享一些小学语文词义理解的方法作为参考!1、画面法。

对一些异域风情或平时不常见的事物,最好的理解方法就是亲自看一看。

可以通过视频播放等再现画面,形象直观地理解词语。

如苏版二下《识字2》是一组写桂林山水风光的词串。

我们可以上网查找、播放“刘三姐对山歌”的视频,其中的男女对唱“哎,什么水面打筋头咧?哟哟喽……什么水面起高楼咧?哟哟喽……什么水面撑阳伞?什么水面共白头咧?”“嗨,鸭子水面打筋头咧,哟哟喂!大船水面起高楼咧,哟哟喂!荷叶水面撑阳伞咧,鸳鸯水面共白头咧!”能让我们形象地理解“对歌”就是“像这样唱着问(或答)问题”。

我们还可以观看漓江风光片,随着屏幕中的“碧水、秀峰、倒影、竹筏、鸬鹚、画廊”等映入眼帘,我们在大脑中也就建立起这些事物和相应文字符号的联系,初步理解了词义。

2、运用法。

课标指出,要将我们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我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力求识用结合。

苏教版一下《小松树和大松树》中在理解了“多”是“很、特别”的意思后,我们可以试着用“( )多( )啊!”说一句话,如“她的裙子多漂亮啊!春天的花儿开得多美呀!”等。

这样,我们不但懂得语境中“多”的意思了,还能联系生活运用了,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同时还扩大了我们原有的语言系统。

3、表演法。

教材中有一部分生字词是表示事物动作(表情)的,我们试着演一演、做一做,即理解了词义。

《小松树和大松树》中有一个生字词“托”,我们伸出手做一做“托”的动作,“托”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

4、对比法。

这是对意思相近的词进行比较,区分词义中本质与非本质的东西,使我们对词义的理解更为精确,更为扩大。

如《雷雨》中“垂”字的学习,可以经历以下的步骤。

(1)自读: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2)试填“掉、垂”:苹果(掉) 树叶(掉) 兔子耳朵(垂) 向日葵(垂)(3)对比:将两个词对比一下,我们发现,它们都有“从上往下落”的意思。

指导学生理解词语八种方法

指导学生理解词语八种方法

指导学生理解词语八种方法摘要:理解词语是理解课文的基础。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词语的特点,指导学生运用直观法、联系上下文法、联系生活实际法、比较辨析法等方法来理解词语,并引导学生在运用过程中掌握这八种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关键词:理解词语方法词语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抽象符号,指导学生理解词义,就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词语和它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不宜给词下抽象的定义。

因此,我们要因词而异,采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理解词语。

除查字词典理解词语外,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八种:一、直观法词义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不强,用直观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有具体形象作为凭借。

常用的做法是:1. 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是学生不熟悉的词语,可以用实物、标本、图片、幻灯等,使学生观察事物的具体形象,得到清晰的认识。

例如:《小儿垂钓》中“蓬头”、“垂纶”、“稚子”,可以观察插图或出示简笔画来理解。

“翠鸟”、“珊瑚”、“宇宙飞船”等都是学生不容易见到的,就可运用标本、模型来理解。

2. 表示动作的词,可以用动作、手势、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眺望”、“俯视”、“盯着”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田忌赛马》中“目瞪口呆”,教师当众演示一下,学生就知道这个词是“受惊而发愣”的意思,然后再叫几个学生演示,以加深理解。

《小壁虎借尾巴》中小鱼“摇着尾巴”,老黄牛“甩着尾巴”。

让学生做“摇着”、“甩着”的动作来理解这个词。

3. 有些比较抽象的词,可以用图画、实验、动作来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曼谷的小象》中“点缀”一词,教师根据课文描绘的景色画了一张一望无际的草地风景画,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再在美丽的草地上加上一些野花,草地变得更加美丽,告诉学生这就是“点缀”之意。

教《翠鸟》中“疾飞”、“贴”,教师可拿“翠鸟”标本或图样,紧贴桌面,从右向左上方迅速掠过来帮助理解。

《富饶的西沙群鸟》“绽开”一词,教师先握拳,然后将稍微松开的五指张开,传“绽开”之神,使学生感受珊瑚形状之美。

解释词语的方法范文1份

解释词语的方法范文1份

解释词语的方法范文1份解释词语的方法 1一、解释词语的原则解释词语的意思,原则是力求简明而确切,通俗易懂,联系实际,有一定的方法,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1、观点要明确,2、解释要准确,3、语言要通俗易懂二、理解词语的方法1、连字解词法连字解词法就是先解释词语中的每个字的意,再连起来解释整个词语的意思。

2、词素解词法词素解词法就是与连字解词法较类似,要求先分析词语中每个词素的意思,重点理解比较难的词素,再理解词语的意思。

3、比较辨析法有些词,看似相像,实则不同,我们在理解的时候,要从类同中找出差异,从差异中找出雷同,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准确把握词义。

4、更换词语法就是找近义词。

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法词不离句即是一条学习词语的原则,也是理解词语的重要的方法,是培养语感的重要基本途径,也是检测常用的方法。

6、联系实际生活解词法就是把词语放到生活中去理解。

7、借助画一画的方法理解词语,有些词语形象感特别强,我们可以唤醒脑中的画面来帮助理解。

这些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以致用。

慢慢领悟!拓展内容:常见的解释词语的方法要准确、鲜明、生动的使用词语,除了靠平时的学、说、用外,掌握一点解释词语的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

解释词语的方法很多,下面是我从教多年探寻和总结出来的一些常见的解释词语的方法:一、查工具书对于课文中的名词术语,可以通过查工具书来理解。

二、组词法解释单个字的意思时,只要把这个字组成一个词语,就能将词义解释出来。

如“教室里充满了同学们的欢笑声”中的“满”,可以组成词语“充满”,这样,整个词语的意思就表达出来了。

解释两个字的词语也是一样,如“柔美”,柔──柔软;美──美好。

因此,”柔美”的词义一般可解释为“柔软、美好”。

即先把构成词语的关键字或词拆开,分别注解,然后再综合起来确定整个词语的意义。

如“勘测”,勘──勘探,测──测量,“勘探”的意思就是“勘探和测量”。

四、近义词替换法即找出与所要解释的词语相应又比较常见的同义词来代替。

小学语文教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

小学语文教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

小学语文教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引言: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而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教案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步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

一、理解词语的字面含义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之前,首先要确保学生对词语的字面含义有所理解。

课堂上可通过例句和词语解释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词语的意思。

例如,对于词语“高兴”,可以给学生列举一些该词的例句,“他得到了奖品,非常高兴。

”、“小明看到妈妈了,他很高兴地笑了。

”接着,引导学生总结“高兴”的字面含义,即喜悦、快乐。

二、理解词语的抽象含义1. 比喻和拟人在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时,学生需要能够理解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可以通过欣赏寓言故事、诗歌等文本,引导学生把握抽象词语的比喻含义。

例如,对于词语“懦弱”,可以以寓言故事《乌鸦喝水》为例,让学生理解“懦弱”是指一个人胆小怕事,不敢面对困难。

进一步,可以引导学生解读其他比喻词语的深层含义,如“阳光”代表温暖、明亮,“黑暗”代表恐惧、无知等等。

2.词语的象征含义词语的象征含义指的是通过一种形象或符号来代表另一种意思。

通过展示一些带有象征含义的词语或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象征性词语的深层含义。

例如,“白鸽”象征着和平,“红灯笼”象征着喜庆,“黑板”象征着知识等等。

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有助于学生理解象征性词语背后的深层寓意。

三、通过词语的语境去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在现实生活中,词语的含义常常受到语境的影响。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举例让学生感受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变化。

例如,“生锈”这个词,在说人时表示闲散怠惰,而在说物时表示氧化变质。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听讲解等方式,以此来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深层含义。

四、通过词语搭配去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词语搭配是指在语言中,词语之间常常会有一定的搭配关系。

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1、直观。

常用的做法是,表示事物的名称,又是学生不熟悉的词语,可以用实物、标本、图片、幻灯等,使学生观察事物具体形象,得到清晰的认识。

表示动作的词,可以用动作、手势、表情等,帮助学生理解。

2、联系上下文。

这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理解词义的方法。

在许多情况下,词语的意思可以从上下文中揣摩出来。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既是最常用的理解词义的方法,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理解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能经常进行引导,不仅能使学生对词义有确切的理解,而且能逐步培养学生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的能力。

3、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课文中的词语所反映的事物有的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只要联系生活实际,意思就很容易理解。

课文中还有大量学生陌生的词语,特别是一些抽象的词语,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如果能恰当的把这些难懂的词语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懂得它们的意思。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还可以引导学生用熟悉的、浅显易懂的口语去解释书面语言,用普通话去解释方言。

这都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4、比较辨析。

词语教学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准确地用词语造句的能力。

因此,课文中用得准确恰当的词语,要找出典型的,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加
以比较辨析。

中国文化教学中词语的释义方法

中国文化教学中词语的释义方法

中国文化教学中词语的释义方法
在中国文化教学中,对词语的释义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语境法:通过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来理解其含义。

学生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和上下文,推测词语的意思。

2. 对比法:将待解释词与类似词语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区别,从而推测出待解释词的意义。

3. 词组法:将待解释词与其后面的短语或者句子结构进行分析,从中获取线索,解释词语的含义。

4. 看词性法:对于多义词,可以通过观察其词性,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来为其选择正确的意义。

5. 辨析法:对于近义词或者形音相近的词语,通过对它们的区别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词义的不同。

6. 比喻法:通过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词语的意思,使学生更易于理解。

7. 反义法:有时候通过解释一个词语的反义词,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8. 源流法:分析词语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从中推测词义。

以上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中的词语含义。

小学语文学习方法之理解词义

小学语文学习方法之理解词义

小学语文学习方法之理解词义、造句、缩句、扩句怎样理解词义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据词定义法。

有些词有好几种意思,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统统也不同,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比较用哪个意思最合适就选哪一条解释。

所以,勤查字典是理解词义的最好方法。

二、分解组合法。

先逐个分析词语中每个词素的字义,然后再合起来理解。

如“健美”,“健”是“健康”,“美”是“优美”,合起来就是“健康而优美”。

三、以旧带新法。

有些新词是以几个旧字组合而成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对旧字的理解带出新词的含义。

如“无价之宝”,“无价”,没有价钱,“之”是“的” ,“宝”是“宝贝”,合起来的意思是“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宝贝”,指极为稀有的珍贵东西。

四、词义引申法。

有些词有本来的意思,还可以引申其他方面的含义,对这类词的理解,我们要先弄清它的原来意思,再理解它的引申义。

如“碰壁”原指把头撞在墙上,而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碰墙”指的是在黑暗的旧社会,革命者处处受迫害的意思,是引申义。

希望小朋友能在学习过程中多加运用、培养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千万不能死记硬背词语手册中的解释。

怎样造句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示某种感慨。

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

造句的方法一般有:⒈在理解词义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

”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⒉如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

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

”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⒊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能起到强烈的对比,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

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

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教学设计

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教学设计

理解词语的方法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这节微课我们要一起来整理学习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词语的意思即“词义”,每一个词语都有其特定的意思,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常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学会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就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去理解阅读。

那我们学习过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主要从四个方法来说。

1、查字(词)典理解当遇到不理解的字或者词语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采用查字词典的方法来理解词语,虽然这个方法是最直接明了的,但在考试时,我们就无法采用这样的方法。

它更适合于我们平时的阅读。

2、理解关键字的意思字词典中词语数量有限,有时候我们无法一下子就查到我们想查的词语。

这时,我们就可以查字典去理解词语当中一些较难或者你不理解的字,进而再理解词语的意思。

如课文《小狗杜克》中有这样一句话:“就在这时,一列火车风驰电掣般地驶来。

”其中风驰电掣是一个生词需要我们去理解。

而这个词语当中,比较难理解的字就是“驰”和“掣”。

通过查字典我们可以知道“驰”的意思就是“快跑(多指马车)”。

“掣”的意思就是“拽、拉”。

理解了“驰”和“掣”的意思,“风驰电掣”一词的意思也就能理解了,即“像风吹电闪一样快”,常用来形容动作迅速。

3、找近义词理解有些词语还有一些与之意思相近的词,阅读中遇到这些词语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

如课文《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中:“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

”“大雨如注”一词与以前学过的“大雨倾盆”和“瓢泼大雨”等词语的意思非常接近,因此,可以通过用近义词替换的方法来帮助自己理解。

4、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有些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不尽相同,需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去理解。

如《梅兰芳练功》中:“这位先生反复教他,他没有学会,先生见他进步太慢,就说他不是学戏的料子,没心思再教他了。

”“料子”一词原意是指“衣料”或“木料”,联系课文的具体语境可以理解为“人才”,而不是原来的“衣料”或“木料”的意思。

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词义

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词义

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词义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样一些教学词语的方法:1、抄背法。

教师把词语的解释条文写在黑板上面,让学生抄在黑板上,或让学在人手一册的《词语手册》上面划出“重点”,然后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这样的词语教学,一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填鸭式”教学;二是教学方法呆板,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不愿意学;三是没有联系课文的具体情境,学生难学。

其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解释法。

这是词语教学中运用得比较普遍的方法。

比如《月光曲》中的“陶醉”一词,教师可以通过解释让学生知道,“陶醉”就是指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和思想活动之中。

但是,对注释部分的词语,如“沉浸”、“境界”等,小学生往往并不一定真正理解。

所以,如此解释,看上去学生是懂了,其实,他们很可能还没有真正弄清词义。

上述词语教学,或让学生背诵一些抽象的解释条文,或机械地解释词义,学生都不一定能真正地懂得词语的意思。

如何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词义呢一、先读后悟词语在课文中,总有其特定的语言环境,有些词语与上下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上文或下文的某些内容为学生理解词义提供了极好的线索。

我们可以采用先读后悟的办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这样两句话:“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安在那个人身上。

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其中的“张冠李戴”是什么意思教师可不必讲解,只要让学生把这段话读两遍,学生自然就能明白“张冠李戴”的意思。

语文教材中类似的词语很多,如《草原》中的“洒脱”、《鸟的天堂》中的“应接不暇”、《将相和》中的“负荆请罪”等等,都可以采用这种办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二、先查后联在词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运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义。

然后,一个词往往有多个义项,应该选择哪一条义项,有的能很容易看出来,有的就难以确定了。

因此还必须善于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确定合适的义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学生理解词义的几种方法
[作者] 李晓红
[内容]
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学习活动的效率,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其学习的能力,是我们每一个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了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前提下的方法指导,现以词的教学为例,谈几点我的做法: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词义是一个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我将理解饲义归纳为以下四种方法。

1、查字典法。

在学骚习音序和部首查字法之后,让学生充分利用字典,及时查阅不理解的词,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巩固了查字典的方法,同时还使学生清楚了词与句的关系。

因为在学生查字典理解词时,往往一个词在字典中有多种解释,这时就告诉学生,理解词语要放到特定的句子中去,要放到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的意思。

例如:《翠鸟》一文中的一句“翠鸟长着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灵活”一词在字典中有两种含义①敏捷、不呆板。

②善于随机应便。

引导学生理解,“灵活”在这一句中是对“眼睛”的描写,那么只能选第①种解释。

使用这种方法关键是要让学生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2、拆拼法。

所谓“拆讲法”,就是将一个词中的几个词素先分别解释,然后再将每个词素的含义结合起来,组成这个词的意思。

这一方法适用于词素含义较简单的词。

如“深情”?一词,?“深”是深厚的意思。

“情”是感情。

将词义合并起来就是“深厚的感情”。

这个词义的解释就完成了。

3、找词眼法。

有些词从表面上看深奥难懂,学生会出现不安和急燥的情绪,这时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些词中有的词素是我们常见的,因此我们只需借助字典找出那些既不易理解又是这个词里比较重要的词素的含义就行了。

如“和蔼”一词的重点在“蔼”字上,它就是这个词的词眼,它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和气、态度好”,因此,“和蔼”的含义就是“和气,态度好”。

经过反复练习,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找近、反义词法。

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容易找出近、反义词的词语来说,可引导学生用找近、反义词的方法来理解。

?如“钢强”?就是“坚强、顽强”的
意思,“冷淡”就是“不热情”的意思。

词是文的基础,只有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才能为阅读及作文打好坚实的基矗而学生掌握了解词的方法就好象得到了一把打开词语宝库的金钥匙,对他们扩大阅读量,积累词语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