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2000字

合集下载

教师读书随笔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有感

教师读书随笔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有感

教师读书随笔《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有感我是一个不爱阅读的人,但为了孩子,我们进行了亲自阅读,为了完成任务,我在暑假里阅读了王维审老师的《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着读着,我逐渐明白了阅读的意义,是把别人的经验与自己的实践结合起来,理顺、吸收并转化成自己的东西。

换句话说,就是用别人的智慧帮助自己建构自我。

于是我静下心,认真阅读了这本书,我有两点体会。

一、我明白了我们该有怎样的师生关系,其实,我刚参加工作时,和书里小张的一样,为了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尽可能地迎合学生的兴趣。

即使学生出现了问题,也是用委婉的语气交流,怕伤学生的自尊心,刚开始还行,但后来课堂纪律越来越差,为了维持基本的课堂秩序,我也开始限制学生的活动,对违反纪律的问题也开始严厉制止。

到最后只能靠班主任来维持。

其实这件事困惑我很多年,今天不再困惑了,我终于知道了我属于“先宽后严”的老师。

从对教师对学生的约束来说,应该是先严后宽,慢慢让习惯成自然,这是最为理想的一种状态。

第二,我终于明白了孩子为什么学不会。

我们每位教师应该都有体会,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笨,就数学上而言,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我们反复讲,讲了不知多少遍了,学生还是听不懂,甚至手把手教,学生照样学不会。

这个问题,困扰我多年,我始终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经过王老师的指点。

我茅塞顿开。

其实我们犯得错误是“摁着牛头吃草”和“杀鸡取卵”。

对于大多数“笨”学生,他们之所以不愿意学,是因为他们不喜欢学习,他们对学习产生了排斥心态,而我们为了追求即时的效益,很违心的违背教育原则,把冰冷的教学和生硬的灌输作为主要的工作方法,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的学生。

其实对于学生来讲,只要解决了“愿意学”的问题,知识的接受和消化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我们要摒弃纯粹的教学观念,让人性参与到教育之中,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教育。

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做“好玩”的教育。

孩子上幼儿园总是拽着妈妈的衣服哭闹,送孩子上幼儿园跟打仗一样,很累,很无奈,为什么不想上幼儿园,不好玩!我们精心备一节课,特别是公开课,学生的反应很平淡,甚至还有学生抠指甲,甚至睡觉,为什么,回答,不好玩!不光孩子是这样,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概身在其中的人感到好玩的并不多。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通用7篇)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通用7篇)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通用7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通用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1打开王维审老师的第二本书《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扉页,我写着的日期是2017年3月17日,记得当时是学校里发的,收到书时我很是欣喜,可惜的是我拿回家囫囵吞枣地浏览了一遍之后,就再也找不着了,这件事可以借用书名里的一个词,就是我很“困惑”。

一直困惑到今年春天,搬家的时候才发现了这本书。

时隔三年多之后,借着教体局“师训科”掀起的“读书活动”,我们学校里暑假读书活动,我再次领到了同样的一本书,感觉是再遇老友,也感觉很幸运。

新书送人,读的是老的一本。

今天,轮到我交本书的读后感,我觉得自己的感受是从来没有的独特。

本书共有七章,第一章是“成为好老师的第一步”,就是老师要读书和写作。

我想起了我当初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在喜欢的学校图书室里初次见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厚厚的书,抽出来翻看了一下,随即放回去,为什么呢?感觉如看天书,啥也不懂,更没有兴趣,主要是对这本书很陌生。

而现在呢?我家里光教育专著就有70本多,仅仅一个多月前的“6.18”当当搞活动,我就一次性的买到20本书,李镇西的一套就10本,还有家风系列,尹建莉的,虽然拥有的不是全部读透,但是,大部分读完,而对比读书前后的感受,就是读教育专著越多,越感觉到自己对教育理解的浅薄;读得越多,不是懂得多了,而是觉得自己懂得太少,越需要多读。

书的第二章到第六章都是讲的今天,我们作为教师,如何去看待教育的现状和学生,是运用“你有抬高一厘米的权力”,是“用什么样的眼睛看学生”,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爱学生”?“教育不仅仅是拯救”,“教育还有另一种力量”。

最后第七章是“从教书匠到教育家”。

用动画片《杰克与仙豆》收尾,给了教育工作一个诗意的诠释。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

教书育人,轻描淡写的定义这教师的职责,却浓墨重彩的勾勒出“教师”这个名词举足轻重的地位。

自毕业至今,似乎将自己定义为“教师”总感觉有些牵强,以至于在今年暑期前接到学校通知,教师可以利用假期时间读一些书,写一篇有质量的读后感,并精心列出了一系列供老师选择的书目。

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和我有关系吗?”紧接着心底有些“叛逆”的细胞开始“作怪”,“暑期两个月,读本书应该不是难题吧!”接踵而至身体里另一股血液开始涌荡,“这也至少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我应该珍惜,虽然很长时间我都没有认真读过书了。

”所以我开始仔细甄别那些被列出的书目。

其实每一次我们自己做出的选择,往往是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可能由于我对自己现状的疑惑,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王维审老师写的《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老实说,当时我不知道王维审是个什么角色,不知道他经历过怎样的故事,也不知道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在我当时的印象,他就是一个叫做王维审的作者,仅此而已。

但我翻开书的自序,瞬间被书里的内容吸引住了。

整篇文章,语言通俗易懂,简单真实,似乎没有刻意讲什么大道理,但又句句言之有物。

书中王老师提到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文字:“你不要大声斥责他,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他搞成不注意听讲、坐不安稳的坏典型。

我劝你轻轻走到他眼前,握住他的手,把他从他那童年的美妙的独木舟上,引渡到全班学生乘坐的认识的快艇上来。

”。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读了王维审老师所著的《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书中既有一线教师普遍存在的困惑,又有对教育现状的理性思考。

我拜读这本书,找到了一束光,照亮了自己的成长之路。

——找准突破自我的成长方向。

王老师在《最重要的是方向》一文中,向我们展示了庄华涛老师是如何突破困境,坚持教育写作,短短几年时间,发表文章几百篇。

庄老师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愿意成长,就可以蹚出一条路来,而这条路就是成长的方向。

比如作者王老师,学的是历史专业,当过临时工,教过数学,做过班主任,酷爱读书,善于反思,喜欢写作,陆续出版了多部教育专著,成为教育叙事写作引领者。

这源于他找准了自己成长的方向并付诸行动,加上持久的努力,成为改变未来的正能量。

面对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压力,更多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困惑过、恐慌过,该怎么办?是在教育一线继续碌碌无为,还是另辟蹊径,寻找新的出路?经过不断尝试和摸索,我时常回顾自己的教育成功之彩,反思自己的教育失败之痛,品味生活之美……每名教师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发现自己的强项,专注培养。

最为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成长方向,坚守自己内心的美好。

——在读写的更深处寻找一束光。

作为教师,怎样在读写中寻找一束光呢?王老师长久的阅读和写作,让他形成了自我反思的习惯。

作为班主任,他在处理任何一件哪怕是微乎其微的小事时,都会用下面的几个问题进行反思:我这样做合理吗?我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了吗?我对这件事的处理有没有不恰当的地方?如果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会怎么去处理?这样的反思,不仅让他的教育行为趋于规范,走向成熟,更让他从慌乱、匆忙、紧张、重复的班级管理事务中慢慢解脱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规划、思考班级的发展方向。

这种追问和思考,打破了常规对我的束缚,引导我寻找出路,让那些肤浅、简单的经验,那些似是而非的疑惑和困扰,在自我剖析和碰撞中联想到了似曾相识的生活场景。

同样的读书困惑,同样的教学故事,在我身边也发生过,想一想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在对比之中,我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

读《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有感

读《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有感

读《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有感假期中有幸拜读了王维审老师写的《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

这本书非常好,读后很受启发,受益匪浅。

记得曾看过这么一句话:人生的关键不在于拿了一幅好牌,而在于打好一幅坏牌。

我觉得这真是应了王老师的经历,王老师打好了自己的坏牌,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不但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还唤醒了一群正在摸索,处于困惑中的同仁。

王老师的书,不是在讲大道理,王老师总是言之有物,书中传递着王老师深刻的见解和独特的思考,值得所有教师学习。

全书分成七个章节,从心灵到行动,从学生到教师,从教师到教育,王老师用自己的切身的体验,深刻的反思,开阔的眼界向读者们解读困惑的原因并引导我们怎么走出困境,怎样保持一颗进取的心。

在“成为好教师的第一步”章节中,我明白了成为好老师必备的条件:首先要“有一颗愿意成长的心”;这会让自己行走得更远,教育生活也会更有意义!第二:书中不但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而且教会我读书的方法-“做大阅读的桩,成就读书的圈,寻找书中的我”。

第三:成为好教师“最重要的是方向”。

王老师讲到:“在我看来,一个教师想要获得专业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方向。

”“所谓方向,就是在看清自己后,对人生做正确的规划;就是打破随遇而安的状态,从庸碌寻常中蹚出一条路;就是知道自己想要去哪里,然后懂得忽略。

”第四:成为好教师“必须懂得努力”。

王老师讲到:“在别无选择的时候,努力是最好的选择;努力没有那么悲壮,只不过需要坚持;所有的努力都是有用的,收获只是时间问题。

”第五:王老师讲到:“作为教师,我们越是喜欢这份工作,越是希望得到教育上的成功,越是要学会从容面对那些忙碌的劳作和世俗的诱惑。

”王老师说的就是做这样一个从容的教师。

我在感叹之余,全是佩服,普通的文字告诉我深刻的道理。

在本书的第三章:用什么样的眼晴看学生,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时教育需要转个弯,看似山穷水尽疑无路处,又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比如在《蹲成蘑菇》一文中,一个年轻班主任说他遇到了一个说什么道理都“油盐不进”的学生,问王老师该如何处理,王老师就很认真地在QQ上给那个年轻班主任讲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有一个精神病人把自己当成一只蘑菇,整天撑把伞蹲在墙角,不吃也不喝。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

《做一个不再疑惑的老师》读后有感《做一个不再疑惑的老师》读后有感1学期初学校发了王维审老师的新作《做一个不再疑惑的老师》,提及来实在愧疚,被我放置在办公桌许久。

终于在暑期的空暇时间我又重拾起了这本书,细细品尝着王维审老师接地气的叙事里储藏着的大道理。

在教育的路上行走,时间越久,你就越会感觉它就是一场修行。

读王维审老师的《做一个不再疑惑的老师》,赐予我更多沉静和理性的思虑,这本书没有弘大的理论商讨,而是在娓娓道来中消解了一线教师广泛存在的疑惑,不论从引领成长的“内功”上,仍是从 __可读性的“外在”上来说,都是一本难得的教师心灵读本;它极少长篇大论、艰涩难懂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用“接地气”的案例解读和教育叙事的笔法解答了教师集体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碰到的疑惑和疑虑,解读从头教师到优异教师的成长历程。

在《做一个不再疑惑的老师》中,王老师从个人成长经历谈到经验管理,再到人性的回归;从忘我的阅读到坚韧不拔的写作,再到直达灵魂的反省与追问。

从”念书,让教育不停丰盈”,到“写作,成为那远处的钟声”,再到“反省在更深处找寻”。

序言的每个小标题都发散着智慧的光辉,都震惊着我的心灵。

而从第一章“成为好教师的第一步”,到最后一章“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全文,则让人读后勾魂摄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念书,让我们不停宽阔视线,让我们不停增添知识,让我们下笔若有神,念书能够清洗我们心灵的尘埃,让我们对自我进行梳理,能够触摸到自己心里最深地方盼望的东西。

能够让我们理解自己究竟是个什么角色,什么样子,让身心俱疲的我们找一隅养精蓄锐。

但念书却更应当像老师说的,如吃饭和呼吸相同自但是然,成为一种常态。

诚如他言,“一个优异的念书人,念书不是为了服从他人的思想,不是为了做知识的积蓄罐,更不是为了做他人的传话筒”。

人最大的悲痛就在于弄不清楚我是谁,最大的不幸就是不确立哪些东西属于自己。

教师念书能够让我们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这个世界正在发生在着什么。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2000字_模板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2000字_模板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2000字_模板《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2000字文/二七区大学路第二小学樊志军博客名:我心飞扬1975暑期,惯例是读书时间。

从数本推荐书目中,我一眼就选中了王维审老师的《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

原因很简单——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十分困惑的老师,乃至于我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越教越觉得自己不会教了!”于是,在当当下单,不两日,书到。

也没有刻意苦读,时不时翻上几张,竟也觉颇有心得。

从这本书的各个章节来看,其实相互之间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而是相当松散独立的。

从前言里也可找到答案,这是王老师从自己曾发表过的上千篇文章里采选而来,可说是他历年来的反思结晶。

作者也没有特意套用什么深刻玄妙的“理念”来使之“高大上”。

就是这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平实如常的语言,让我读起来犹如朋友间的闲聊,倍觉轻松又有所教益。

这可说是读这本书的最大感受了。

其次,读的时候我时常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王老师许多的经历我也似曾相识,作者的感悟往往也与我不谋而合。

如王老师告诫老师要“坚守住自己的美好”,要有“坚守的方向——做一个安静的老师”;要“寻找坚守的理由——喜欢”;更要“获得坚守的信心”。

王老师一直在书里强调:做一个简单的老师!这也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

而如何变得“简单”,王老师也给指明了方向——要“断舍离”,学会取舍。

该放弃的必须毫不犹豫,该坚持的必须坚定不移。

“要选择一种有境界的舍弃”。

而以往的我,似乎“舍”得过于利落了,乃至该“持”的也持不下去了,不得不说自己有些堕落了。

还有,王老师关于现今教育界的一些乱象的批评也让我大呼痛快!如谈到一些地区和学校开展的看起来“轰轰烈烈”,实则瞎胡闹的“课改”时,王老师指出,“在许多时候,我们对于传统的东西,总是忍不住采用极端的态度去对待它,要么顶礼膜拜,视为神物,不加甄别地全盘接受;要么深恶痛绝,把它视为挡在创新路上的怪物,不假思索地一棍子打死。

”王老师郑重指出,“我们的传统课堂里,一定有许多许多积淀下来的好东西存在,一定有很多属于传统的独特价值。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1韩愈的《师说》中说道: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作为一名一线的幼儿教师,工作中我也常常很困惑:如何有效地和家长打交道——既不打消家长积极性,又能委婉地提出问题;如何有效地驾驭课堂;面对调皮、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如何提高他们上课的积极性……类似这样的困惑,我有许多许多。

机缘巧合下看到了王维审老师所写的《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这本书,书中并没有侃侃而谈一些大道理,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来挖掘和阐述教育的真谛,读罢,让我瞬间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本书共分为七个章节,而让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三章:用什么样的眼睛看学生。

在我平时的工作中,总有一些调皮、难管的孩子,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喜欢讲悄悄话,甚至还会发出怪声扰乱上课秩序。

对于这样的孩子,总感觉缺点多于优点,甚至找不到优点,因此我在教育过程中总会出现缺乏耐心的情况,有时,一些不合适的语句总会脱口而出,如:你真笨;我讨厌你。

而当我阅读了《用什么样的眼睛看学生》一文时,我突然为家长没有找我的茬而感到庆幸,同时也为我之前不适宜的言辞感到羞愧。

文中以一块石头的价值让故事中的徒弟明白了石头的价值不在于其本身,而是在于看石头人的眼睛,其实教育也是如此,关键是用什么眼睛来看。

这则小故事不禁让我想到了我和我的学生之间的一件小事。

丁李华是我们班有名的皮大王,打人、咬人、上课发出怪声等等,可以说他身上有许多老师讨厌的坏习惯,在我印象中很不好。

但记得有一天天气很冷,孩子们该起床了,我轻轻地叫醒孩子们,一个个帮他们穿衣服。

但是我的手很冰凉,于是我就开玩笑的对我正在帮忙穿衣服的孩子说:“陆老师的手好冷,你愿意帮我捂捂吗?”那孩子摇了摇头,我只叹孩子太小,不懂事,当然心里也有淡淡的失落。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
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我曾经有很多困惑。

我热爱传统文化,希望能够将其传授给我的学生们,但我也担心这是否与现行教育背道而驰。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各种教育方法充斥着网络,让我感到非常眼花缭乱。

我甚至觉得养孩子就像买彩票,要看运气。

虽然我已经有了一些教育心得,但我仍然感到困惑。

然而,读完《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之后,我感到更加坦然。

这本书通过作者___的亲身经历和深刻反思,向我们解
释了困惑的原因,并告诉我们如何走出困境,保持进取的心态。

在“成为好教师的第一步”这一章节中,我明确了一颗愿意成长的心会让自己走得更远,教育生活也会更有意义。

作者说:“教师本来就是个文化人,读点书写点文字本来就是再正常不
过的事情。

”这让我意识到自己已经离文字太远了。

虽然我曾
经写下过一些教育感悟,但这些年来,随着教龄的增加,我已经逐渐变得麻木。

即使我有了一些教育感悟,我也很少再愿意写下来。

然而,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意识到保持一颗宽容向善的心,守住心中的美好,这才是成就不同于他人的关键。

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仅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还教会了我如何阅读——“做大阅读的桩,成就读书的圈,寻找书中的我”。

保持一颗宽容向善的心,这让我感受到了作者___的博大胸怀和宽厚仁慈。

同时,我也领略到了作者简单、有力、果断取舍、睿智、随和的特质。

读《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有感

读《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有感

读《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有感
在假期中我有幸读了___老师的《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这本书非常好,读后受益匪浅。

___通过自己的经历,
向读者们解读困惑的原因,并引导我们怎么走出困境,怎样保持一颗进取的心。

全书分成七个章节,从心灵到行动,从学生到教师,从教师到教育,___用自己的切身体验、深刻的反思
和开阔的眼界,传递着他的深刻见解和独特思考,值得所有教师研究。

在“成为好教师的第一步”章节中,我明白了成为好老师必备的条件:首先要有一颗愿意成长的心,这会让自己行走得更远,教育生活也会更有意义。

其次,书中不但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而且教会我读书的方法——做大阅读的桩,成就读书的圈,寻找书中的自己。

成为好教师最重要的是方向。

___讲到,在看清自己后,对人生做正确的规划,知道自己想要去哪里,然后懂得忽略。

成为好教师必须懂得努力。

在别无选择的时候,努力是最好的选择;努力没有那么悲壮,只不过需要坚持;所有的努力都是有用的,收获只是时间问题。

___讲到,作为教师,我们越是喜欢这份工作,越是希望得到教育上的成功,越
是要学会从容面对那些忙碌的劳作和世俗的诱惑。

___师说的就是做这样一个从容的教师。

我在感叹之余,全是佩服,普通的文字告诉我深刻的道理。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书体会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书体会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书体会入职三个月了,有过感动,有过失望,有过困惑,有过迷茫……新教师需要学习
的东西太多了,有时候甚至不知道自己什么不会,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王维审老师的许多观点在很好的指引我们这些新老师不断成长进步。

老师和学生之间到底该如何相处?我们该有怎样的师生关系?还记得九月份我
刚来学校的时候,就一直想把这群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想着和他们愉快的学习,我用心去教,他们认真去听,每节课一点点时间我们就可以高效的完成新课,然后稍加练习就能巩固的非常棒,课后我也不想布置很多作业,毕竟小学生的天性还是爱玩。

刚开始还行,但后来不自觉的孩子太多了,课堂纪律不如预想的好,我时不时就会反思。

读了王老师的书,我知道对于教师对学生的约束来说,应该是先严后宽的,慢慢的让习惯成为自然,这才是最为理想的一种状态。

有的孩子为什么就是学不会呢?每位教师都应该深有体会,现在的孩子真是越
来越笨,就拿数学课来说,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我们反复的讲,学生还是听不懂,甚至手把手的教,他们照样不会。

经过王老师的指点,我突然茅塞顿开,其实是我们“摁着牛头吃草”了。

对于那些学生来说,他们之所以不会,是他们不愿意学,他
们不喜欢学,对于学习产生了排斥心理,我们急于求成,把冰冷的教学和生硬的灌输作为主要的工作方法,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的学生。

而我们最应该做的,是解决“愿意学”的问题,只要将这个问题解决,知识的接受和消化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虽然改变不了知识,但我们要尽可能的学会弯下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探究一些他们喜欢的方式,再将知识教给他们。

打起精神,继续探索吧!。

D625听“好书推荐---《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有感

D625听“好书推荐---《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有感

D625听“好书推荐---《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有感本书的作者是王维审老师,王老师是国培计划、中小学班主任研修项目授课专家,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功勋指导教师”,“叙事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著有《教师叙事理论与写作》、《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我的教育叙事》、《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等知名作品。

他也是《教师博览》和《班主任之友》等杂志的签约作者。

他被《中国教师报》、《今日教育》等媒体评为“榜样教师”、“教师成长样本人物”。

他发表了1000余篇作品,并应要在全国各地做报告百余场。

听完对王老师的介绍,不禁让人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又让一个身为教师者有一种努力做教师.努力做教育的激情和动力。

马老师又分享了本书的几个精彩部分:1.成为教师的第一步优秀教师绝不是天生的。

每一位踏上教师岗位的年轻人,都需要这样一份坦然的心态,成长需要这样一份自信。

只要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事情,时间将会在你的身上积淀出一些东西。

一个优秀的教师最应该拥有的就是自己站起来的底气。

2.教师应当如何教书书是别人写的,但是你必须读出自己来。

一个优秀的读书人,读书不是为了顺从别人的思维,不是为了嫁接别人的智慧,不是为了做知识的储蓄罐,更不是为了做别人的传声筒。

阅读的真正意义是把别人的经验与自己的实践结合起来,理顺吸收并转化成为自己的东西。

换句话说就是用别人的智慧帮助自己构建自我。

从其中一种意义上说,读书是要读别人对于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从书中找到自己对生活的说明、解释和论证,这才是真正的读书。

3.做一个懂得拒绝的老师在教育生活中只有拒绝了热闹,才会有宁静的心态,拒绝了繁华,才会有朴素的坦然,拒绝了权势,才会活得轻松,拒绝了贪念,才会有生活的潇洒,拒绝了诱惑,才会有一生的坚守,拒绝了懒惰,才不至于沦为平庸。

4.教育不仅仅是拯救教师,不管怎样,事无巨细和管理有方,终究取代不了学生的自我成长,任何人做任何事情如果不经过资深的努力,就永远,达不到最终的目的。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导读:本文《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一个人在空气清新的森林或海边散步,如果这时突然从远处传来柔和的悠长的钟声,一下子,这个人心中的那份美好感受就得到了提升和深化。

读《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很神奇的,似乎把我们从密密麻麻的繁琐的嘈杂的环境中飞升到了仙境般的十里桃林。

只有快乐的人,才能传递快乐。

作为老师,每天和孩子在一起,想让孩子快乐的成长和学习,首先要让自己先快乐,才能感染身边的孩子,让他们做一个阳光快乐的学生。

用快乐的每一天填满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一生,我们何其幸福!书上说,一个内心充盈、幸福感强烈的教师,传递给学生的一定是阳光和温暖,一个焦躁万分、疲惫不堪的教师,传递给学生的一定是恐惧和寒冷。

朱永新老师说:“同样的石头,背在肩上就是包袱,踩在脚下就是高度”。

面对同样的困难,有的人不堪一击,有的人却能走出人生的新高度。

就好像工作生活中,我们因孩子们乱吵乱闹而焦躁万分,因孩子们乱窜乱跳而疲惫不堪,因孩子们课堂上左顾右盼而愤怒不已。

那时的我们,会化身暴怒的魔鬼,冰冷的批评,无情的狠话,威胁、训斥。

承载着老师盛怒的孩子被我们的坏情绪惊吓不已,他们低头战战兢兢,眼里充满了恐惧,小心翼翼的看着我。

我想他们当时一定被吓得不轻,然而,孩子始终是个孩子,不一会他们仍旧会再犯。

生气毫无意义,没有对事情起到帮助,也没有对孩子做到教育。

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心情大好之时,你会化身天使,用慈爱的眼神看待每一个孩子,你会因孩子的一句俏皮话而充满微笑,会因孩子无意摔倒而心疼不已。

这时你会发现,孩子们是怎么看怎么可爱,小王熙扎的辫子真洋气啊,萧子涵跑着玩起来真是充满活力,小玲的嘴那么能说,还说的井井有条,真是个小能豆,或许将来能当个名主持人……心烦,不快乐,就一定会遇见熊孩子捣蛋,就一定会嫌他们不听话乱跑是一群疯娃娃,就一定会嫌他们叽叽喳喳乱讲话吵吵闹闹真烦人!我想这是应该就是心情在作祟,是情绪在传染!每个人都会经历成长的挣扎和焦虑,果断地走出去开阔自己的教育视野,拨开挡在眼前的迷雾与灰尘,就一定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磨难是什么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磨难是什么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磨难是什么导读:本文是关于《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磨难是什么,希望能帮助到您!《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磨难是什么张卫娟本周拜读了王维审老师的《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中"磨难是什么"一节,在书中王教授列举了如今有些青年教师经历的所谓"磨难",列举了柳永、唐寅等大师级的经历以及自己艰辛的教育历程,件件桩桩无不让人感同身受,唏嘘不已。

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王教授刚毕业时的遭遇,致使他毕业后的三年是在非教育状态下度过的:无学生可教,无课可上,老师不像老师,工人不像工人。

这对于一个新教师来说,称得上是磨难,但也恰恰是这三年,让他在孤寂中深入阅读了大量教育经典,不仅完成教育人生的起始积淀,更让他有了坚韧的教育意志品质。

试想倘若王教授当初不是逆境逢生,而是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那我们就少了一位大师级的教育专家。

我不由自主联想到了自己,今年的交流生活可谓艰难。

暑期过后,由于种种原因,我被安排到离家20多公里的学校,环境改变了倒是小问题,最头疼的是班里的"天才"学生太多,文化基础太差,很多孩子的背后跟着的是一个特殊的家庭,这让我大大感到"水土不服".虽然诸多不适,但我仍以满腔的热情迎接挑战,以满满的爱心来对待班里的孩子。

我依照本性给没吃早餐的孩子递上自己的备用口粮;对家庭困难的孩子嘘寒问暖,送学习用品并鼓励他改变现状;跟玩手机的同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讲述玩手机的危害,并与其一起制定学习计划;不厌其烦地给生活在单亲家庭且与父亲关系僵硬、顶撞老师的孩子进行感恩和励志教育……我自认为自己的行动足以感动或感化他们,但几个回合后,现实给了我一个响亮的耳光!这些孩子仍"我行我素",不完成作业的同学周末还是不完成,而且有百般理由来为自己解脱;早晨迟到的还会姗姗来迟;玩手机的一位同学在周六与我长达一个多小时的通话并保证痛改前非之后的周天又出门玩游戏了……我感到深深的挫败感,感受到无语无力加无奈!这是怎样的一个班级,这是怎样的一群孩子啊……在班级状况接踵而来让我应接不暇的时候,我也气馁过,也想过得过且过,甚至想是不是欺负我一个外来人?但这样的念头转瞬即逝,不服输的内心不允许我就此放弃,我不由想到了张爱玲的:"短的是人生,长的是磨难",孙悟空西天取经还八十一难呢,这或许也是我们班的磨难吧。

读《做一个不在困惑的老师》有感

读《做一个不在困惑的老师》有感

读《做一个不在困惑的老师》有感最近特别迷恋王维审老师的书,他的文字既干净纯粹又让人深思,买了他几本书已经全部读完,但,合上书本,他书中的很多故事让我特别难忘和触动,于是,今晚又拿来重读,再次读到王老师给一个青年教师讲的“蹲成蘑菇”的故事,特别有感触:有一个精神病人,以为自己是一只蘑菇,于是他每天都撑着一把伞蹲在房间的墙角里,不吃也不喝,像一只真正的蘑菇一样。

心理医生想了一个办法。

有一天,心理医生也撑了一把伞,蹲坐在了病人的旁边。

病人很奇怪地问:你是谁呀?医生回答:我也是一只蘑菇呀。

病人点点头,继续做他的蘑菇。

过了一会儿,医生站了起来,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病人就问他:你不是蘑菇吗,怎么可以走来走去?医生回答说:蘑菇当然也可以走来走去啦!病人觉得有道理,就也站起来走走。

又过了一会儿,医生拿出一个汉堡包开始吃,病人又问:咦,你不是蘑菇吗,怎么可以吃东西?医生理直气壮地回答:蘑菇当然也可以吃东西呀!病人觉得很对,于是也开始吃东西。

几个星期以后,这个精神病人就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虽然,他还觉得自己是一只蘑菇。

王老师和年轻教师讲述的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只有把自己蹲成与学生样的蘑菇,才有可能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

其实,学生正在做的每一件事情,我们都可以在自己走过的岁月里寻找到隐隐约约的影子,叛逆、失落、困惑这些问题无一例外地也在我们的青春期上演过。

只不过,走过了,我们也就忘了。

当我们做了教师,职业的惯性更不允许我们再回想自己的从前,于是很多人不得不收敛起曾经和过去,以师道尊严去改变学生,把自己演绎成正义的化身、仁慈的拯救者,期望以自己的“强大”来挽就学生的“弱小”。

但,往往我们会失败,因为我们忘记了一个事实:蘑菇是不会和大树交心的,蘑菇只会和蘑菇说话交流。

如果我们教师能够懂得一点心理学知识,利用自己小时候的淘气、顽皮与学生来一个自我释放的共情或许会找到更多教育的切入点。

比如,在与一个刚刚和别人打完架的学生交流时,劈头盖脸的轰炸或许不如“我年轻的时候也像你一样与别人干过架....这样的开场白来得实际、有效。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初入教师职业,难免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惑: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如何精进专业发展、如何更好与学生交往……这些问题都让我产生迷茫,有时就会找寻不到进步的方向。

11月我有幸拜读了王维审老师的《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我开阔了眼界,一下就有了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感觉。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是王维审老师系列丛书的第二本,他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实例向我们解答了教师群体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和疑问,让我产生了思考与反思。

其中,让我产生思考的第一部分,就是王维审老师写的成为好教师的第一步。

优秀的教师绝对不是天生的,每位踏上教师岗位的年轻人都需要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尤其是现阶段的我们,更需要不断的在实践中发现不足与错误,在实践中改正错误,不断弥补。

我们都应该感恩入职初期,这样那样的磨难,也不应该为任何挫折而停下追求进步的脚步,这或许就是教师能做也是应该做的事。

积累经验,增长阅历,潜心向前,这或许就是成为好教师的第一步。

而成为好教师,必然离不开专业发展,王老师提到,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读书,不仅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也能提高自身的专业和人文素养,但如今来说,读书对我们来说似乎变成了一件难事,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静下来仔细思考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

但只有多读书,常读书的老师专业发展才能不断进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王老师提到,首先要读出一个根桩,其次要读出一个圈,再次要读出一个我,在这一方面,我还差的太远了。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应该多阅读专业书籍,提高专业素养,再阅读教育类书籍,在教学中不断实践自己的所学所获,深化知识,形成自己的教学认知。

其次,我们如何爱学生也引发了我的思考,作为一名教师,爱的教育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如何爱学生也是我们不断深思的问题。

师爱的意义就是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却不依赖这份温暖,享受这一段时光,却又不贪恋这份时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2000字
《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读后感2000

文/二七区大学路第二小学樊志军
博客名:我心飞扬1975
暑期,惯例是读书时间。

从数本推荐书
目中,我一眼就选中了王维审老师的《做一
个不再困惑的老师》。

原因很简单——我一
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十分困惑的老师,乃至于
我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越教越觉得自
己不会教了!”于是,在当当下单,不两日,
书到。

也没有刻意苦读,时不时翻上几张,
竟也觉颇有心得。

从这本书的各个章节来看,其实相互之
间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而是相当松散独立的。

从前言里也可找到答案,这是王老师从
自己曾发表过的上千篇文章里采选而来,可
说是他历年来的反思结晶。

作者也没有特意
套用什么深刻玄妙的“理念”来使之“高
大上”。

就是这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平实如常的语言,让我读起来犹如朋友间的闲聊,倍觉轻松又有所教益。

这可说是读这本书的最大感受了。

其次,读的时候我时常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王老师许多的经历我也似曾相识,作者的感悟往往也与我不谋而合。

如王老师告诫老师要“坚守住自己的美好”,要有“坚守的方向——做一个安静的老师”;要“寻找坚守的理由——喜欢”;更要“获得坚守的信心”。

王老师一直在书里强调:做一个简单的老师!这也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

而如何变得“简单”,王老师也给指明了方向——要“断舍离”,学会取舍。

该放弃的必须毫不犹豫,该坚持的必须坚定不移。

“要选择一种有境界的舍弃”。

而以往的我,似乎“舍”得过于利落了,乃至该“持”的也持不下去了,不得不说自己有些堕落了。

还有,王老师关于现今教育界的一些乱象的批评也让我大呼痛快!如谈到一些地区和学校开展的看起来“轰轰烈烈”,实则瞎
胡闹的“课改”时,王老师指出,“在许多时候,我们对于传统的东西,总是忍不住采用极端的态度去对待它,要么顶礼膜拜,视为神物,不加甄别地全盘接受;要么深恶痛绝,把它视为挡在创新路上的怪物,不假思索地一棍子打死。

”王老师郑重指出,“我们的传统课堂里,一定有许多许多积淀下来的好东西存在,一定有很多属于传统的独特价值。

改革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也不能够非此即彼,更不适合采用“革命”的激进手段。

"
当然,也并非王老师所有的观点我都赞同。

如在《悄悄奖励一下恶搞者》这篇文章里,王老师讲了一个身边的故事,“班里举行创意征集活动,每个同学都得在班会课上展示自己的一个独特创意。

一个男生,用废旧鞋盒做了一个“潘多拉魔盒”,他先是念了一遍“咒语”,魔盒里绽放出一朵漂亮的玫瑰,吸引老师和同学纷纷围上去看个究竟。

就在这个时候,他再念一遍“咒语”,魔盒突然“爆炸”,飞溅四射的灰尘纷纷落在周围人脸上和头上。

”孩子的班主任让孩子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