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第四章 常用麻醉方法_0
常见的麻醉技术
![常见的麻醉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bf827faed630b1c59eeb5ef.png)
常见的麻醉技术一、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指应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机体某一区域周围神经传导的麻醉方法。
局部麻醉的特点是神经阻滞的可逆性,其优点为简便易行、安全性大、患者保持清醒、并发症少和对患者生理功能影响小。
(一)适应证体表手术、介入性检查及治疗。
(二)禁忌证对局麻药过敏、穿刺部位感染或恶性肿瘤者。
(三)局部解剖学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并含有附属器官(汗腺、皮脂腺、指甲、趾甲)以及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等。
局部浸润麻醉和区域阻滞麻醉一般逐层经由表皮、真皮推注局麻药,最终阻滞皮下组织内或肌肉、胸腹膜上的神经干和神经末梢。
(四)操作技术1.局部浸润麻醉局部浸润麻醉是将局麻药注射到手术区的组织内,分层阻滞神经末梢而产生麻醉作用。
主要用于体表短小手术、有创性检查和治疗。
操作方法为:将皮内注射针的针头斜面紧贴皮肤,进入皮内后推注局麻药,使皮肤隆起呈白色橘皮样皮丘,再经皮丘刺入皮下,沿皮肤切口走行在皮内做连续皮丘。
做新皮丘时,注射针应由前次已浸润过的部位刺入,以减少穿刺疼痛。
然后再经皮丘逐层浸润皮下、肌膜和胸、腹膜。
注药时应加压,边注药边进针,在组织内形成张力性浸润,与神经末梢广泛接触,增强麻醉效果。
每次注药前应回抽,防止局麻药注入血管内。
每次注药量不要超过极限量,以防局麻药毒性反应。
穿刺针进针应缓慢,改变穿刺针方向时,应先退至皮下,避免针干弯曲或折断。
2.表面麻醉表面麻醉是指将渗透性能强的局麻药施用于黏膜表面,使其穿透黏膜而作用于黏膜下神经末梢产生的无痛状态。
主要用于眼角膜、结膜、鼻腔内黏膜、咽喉部黏膜、气管黏膜及尿道黏膜的浅表手术或内镜检查术。
操作方法有多种,如眼部表面麻醉是将局麻药1~2滴滴入结膜囊内,每隔1~2min重复一次,2~3min即可;鼻腔内用喷雾器或棉片将局麻药喷入或塞入鼻腔紧贴需麻醉部位,3~5min即可;男性患者的尿道表面麻醉为将局麻药灌入尿道,用龟头夹子夹住阴茎头部,3~5min即可,女性患者则用细棉棒浸药后塞入尿道3~5min即可;咽喉部及气管内表面麻醉:让患者张口伸舌,先用局麻药喷洒舌体,再借用喉镜将局麻药喷入或滴入咽喉部,直至患者咽反射被抑制。
麻醉科普:常用麻醉方法
![麻醉科普:常用麻醉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029411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d.png)
麻醉科普:常用麻醉方法麻醉是指将麻醉药通过某些方式输入到机体的特定部位或者整个机体内,让患者失去感觉的一种操作。
在临床中,麻醉适用范围比较广泛,能有效避免患者手术时出现疼痛感,进而为手术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基于此,本文为大家科普一些关于麻醉方面的知识,让你清晰知晓目前常用的麻醉方法有哪些。
一、麻醉科普-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让患者吸入或静脉注入全麻药物,让其全身无痛、意识消失,进而达到最佳的手术状态。
该麻醉方式常辅以呼吸机辅助通气、气管插管通气,较适合大多数手术。
但相对来讲,该麻醉技术比较复杂,且需要更精细的麻醉管理。
该麻醉方法包括吸入麻醉、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等三种方式,详情如下:(1)吸入麻醉:实施吸入性全身麻醉时,是借助麻醉机将麻醉气体、挥发性麻醉药经呼吸系统运送到血液内,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抑制,进而达到全身麻醉的效果。
根据吸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紧闭法、半紧闭法、开放法以及半开放法等,根据新鲜气流量大小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紧闭回路麻醉、最低流量麻醉、低流量麻醉等。
在麻醉史上,最早应用到吸入全身麻醉的药物是乙醚,但其具有易燃、易爆、不稳定等特性,且因现今手术室会用到电刀等设备,易引起爆炸等现象,导致现今该药物已经被弃用。
目前,吸入性全身麻醉时使用比较广泛的药物是地氟烷、异氟烷、氧化亚氮、七氟烷、恩氟烷、氟烷等,这些药物在体内分解少、代谢少,大多数会以原形被患者肺部排出体外。
所以,吸入性全身麻醉药物具有安全性高、可控性高、有效性高等优势。
(2)静脉麻醉:静脉全身麻醉时,会使用依托咪酯、阿片类、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氟哌利多、异丙酚等药物,借助静脉注射方式将一种麻醉药或者多种麻醉药输入患者体内,让其随着血液循环,最终作用到中枢神经系统,以达到最佳的全身麻醉效果。
该全身麻醉方式不仅不会污染环境、精准给药、止痛镇静明显等优势,还具有对患者肾功能与肝功能无损伤、病人术后苏醒快、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等优势,相对的麻醉药费用也会更优惠。
常用麻醉方式
![常用麻醉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f1b2202b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0.png)
常用麻醉方式麻醉是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技术,用于使患者在手术或疼痛治疗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或不适,并保证手术操作的安全进行。
在麻醉的应用中,常用的麻醉方式有全麻、局麻和表麻等。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常用的麻醉方式进行详细介绍。
全麻是指通过麻醉药物的输注,使患者进入无意识、无感觉和全身肌肉松弛的状态。
全麻在手术中应用广泛,可以对患者进行大型手术,包括心脏手术、脑部手术等。
全麻需要由专业的麻醉师进行监护,以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在安全范围内。
局麻是指将麻醉药物注入到局部组织中,使该部位失去感觉。
局麻常用于小手术或特定区域的手术,如拔牙、皮肤修复等。
局麻的好处是患者在手术中保持清醒,避免全麻可能带来的一些风险。
常用的局麻方法有硬膜外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等。
硬膜外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到硬膜外腔,通过阻滞神经信号传导,使患者在手术区域失去感觉。
这种麻醉方式在分娩镇痛和拔牙等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硬膜外麻醉具有快速、持续时间长、副作用少等特点。
神经阻滞麻醉是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射到特定神经周围,从而阻断其传递的神经信号,达到局部麻醉的效果。
比较常见的神经阻滞麻醉有硬脊膜外和腔镜下麻醉等。
这种麻醉方式适用于胸腹部手术和四肢手术,可以减少术后疼痛的发生。
表麻是指通过表面的麻醉药物涂布或喷洒,达到局部麻醉的效果。
表麻常用于创伤修复、皮肤手术等小型手术。
表麻的好处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适用于需要迅速麻醉的场合。
然而,表麻持续时间较短,可能需要与其他麻醉方式联合使用。
除了上述常用的麻醉方式之外,还有一些辅助麻醉的技术,如气管插管、通过静脉输入药物等。
这些技术常常与全麻或局麻一起使用,以确保患者在手术中处于安全和舒适的状态。
总体来说,不同的手术需要选择适合的麻醉方式。
麻醉师在手术前会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的类型和持续时间等多个因素,从而决定使用何种麻醉方式。
正确选择和应用麻醉方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也是保障患者安全和舒适的重要环节。
总结起来,常用的麻醉方式包括全麻、局麻和表麻等。
麻醉科普:常用麻醉方法
![麻醉科普:常用麻醉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accf785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39.png)
麻醉科普:常用麻醉方法麻醉是医学中常用的技术手段,指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知觉,以达到无痛,为手术或疼痛性操作创造条件。
根据手术的需要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以选择不同的麻醉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常用的麻醉方法: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局部麻醉、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
1.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一种医学技术,在许多手术和诊断性检查中被广泛应用。
全身麻醉可以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失去意识、无痛感,从而实现手术的顺利进行。
全身麻醉通过给患者输入药物,达到镇静、镇痛,肌松,使患者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失去意识,并阻断疼痛感觉。
这种麻醉方法适用于需要进行复杂手术、需要长时间手术以及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的患者。
全身麻醉的具体过程是由专业的麻醉医师在手术前负责操作。
首先,患者会被要求禁饮食,以确保围术期不会出现误吸甚至窒息的情况。
然后,在手术室里,手术室护士会在患者的腕部或手背上插入静脉穿刺针,麻醉医师通过这个通道给患者输送麻醉药物。
一旦麻醉药物进入体内,患者很快会进入无意识的状态,大部分患者入睡后会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全身麻醉对于医疗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使手术过程更加安全和顺利。
首先,麻醉能够有效地阻断疼痛感,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受到任何痛苦,同时也能帮助手术医生更好地进行手术。
其次,全身麻醉还可以让患者在手术期间失去意识,避免了患者因为手术而产生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最重要的是,麻醉医师会全程监护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手术期间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潜在的风险和并发症。
然而,全身麻醉也有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
对于某些患者,术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症状,麻醉药物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气管插管拔出后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和其他不适症状等。
1.椎管内麻醉椎管内麻醉是一种常见的麻醉技术,就是大家通常说的半身麻醉,广泛应用于下半身手术和疼痛管理领域。
这种麻醉方法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入脊椎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可产生半身局部或区域麻醉效果,以达到止痛,肌松目的。
常用麻醉方法操作规范
![常用麻醉方法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e56937177232f60ddcca15a.png)
臂丛神经阻滞操作规范1.目的:对局部神经阻滞实施规范操作,提高麻醉效果,避免麻醉意外的发生。
2.适应症:(1)上肢手术麻醉;(2)关节复位;(3)带状疱症后遗神经痛的治疗。
3.禁忌症:(1)凝血障碍;(2)穿刺部位附近有感染;(3)神经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脊髓灰质炎;(4)患者不同意或不配合。
4.使用人员:为麻醉专业医师,使用前必须熟悉操作规程并经科主任考核认可。
5.肌间沟入路法操作步骤:(1)患者去枕、平卧、头转向对侧,上肢垂直放松紧贴体旁;(2)确定胸锁乳突肌后缘,其后方为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的肌间沟;(3)术者左手示指沿肌间隙下移,直至触及锁骨下动脉搏动,示指下压患者出现手臂麻木感,可确定此处为肌间沟;(4)在颈6横突水平或环状软骨或锁骨上2cm处作横线,与肌间沟交汇点即为穿刺点;(5)以安尔碘消毒二次,注意足够的消毒范围;(6)术者右手持3cm长的7号针在标记处垂直皮肤缓慢入针,进针方向稍向尾侧直至出现异感或抵达横突;(7)回抽无血后,固定好针头缓慢注药。
镇痛目前一般应用0.125%~ 0.25%布比卡因20ml,或更低浓度;(8)注药时手指压迫穿刺点上方,尽量使药液向下扩散。
6.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局麻药中毒。
颈丛神经阻滞操作规范一般认为,颈丛有颈浅和颈深自分。
颈浅为皮支或感觉支,行走于颈深筋膜,约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穿至浅面;主要分支有:枕小神经,颈皮神经,锁骨上神经。
颈深丛实际上为椎旁颈神经,其鞘与臂丛鞘相连。
1.病人体位及穿刺点取枕平卧,头梢偏向对侧,暴露胸锁乳突肌,其后缘中点即穿刺进针点。
2.阻滞方法:常规皮肤消毒,拟探摸穿刺点的手指亦可消毒。
由进针点垂直颈侧皮肤刺入,针尖透过胸锁乳头肌肌膜时,有针尖刺破纸张样落空感,停止进针。
在此处注入局麻药2到3毫升,维持穿刺针深度不变再沿枕后,颈前,锁骨上等方向注入局麻药2到3毫升后退针,局部按摩片刻,此即颈浅丛阻滞。
颈深丛阻滞体位同浅丛组滞,方法有三针和一针法。
常用的麻醉剂和麻醉方法(人医和动物均有)
![常用的麻醉剂和麻醉方法(人医和动物均有)](https://img.taocdn.com/s3/m/74db9135b7360b4c2e3f645d.png)
常用的麻醉剂和麻醉方法常用的麻醉剂大致分为三类,即挥发性麻醉剂、非挥发性麻醉剂和中药麻醉剂。
麻醉方法一般分为吸入、注入(静脉、皮下、肌肉、腹腔等)、口服、灌胃等。
麻醉药物应用的方法和剂量如下:一最常用的挥发性麻醉药物为乙醚开放麻醉法是用脱脂棉浸湿乙醚后,小动物如大鼠、小鼠可将头部放入蘸有乙醚棉球的广口瓶内,4~6分钟后即处于麻醉状态。
适用于各种实验动物。
如实验过程较长,可在其鼻部放棉花或纱布,不时滴加乙醚维持,也可用乙醚先麻醉后再用非挥发性麻醉剂维持麻醉。
较大动物可用麻醉口罩滴药法。
封闭麻醉法是将小动物置于一封闭容器中,该容器中预先置于浸泡乙醚之棉球,乙醚挥发后使动物吸入而置麻醉。
在给药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动物的变化,如果发现动物的角膜反射消失,瞳孔突然放大,应立即停止麻醉。
防止麻醉过深,引起死亡。
常用全身麻醉剂:乙醚乙醚吸入法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各种动物都可应用。
其麻醉量和致死量相差大,所以其安全度大。
但由于乙醚局部刺激作用大,可刺激上呼吸道粘液分泌增加;通过神经反射还可扰乱呼吸、血压和心脏的活动,并且容易引起窒息,在麻醉过程中要注意。
但总起来说乙醚麻醉的优点多,如麻醉深度易于掌握,比较安全,而且麻醉后恢复比较快。
其缺点是需要专人负责管理麻醉,在麻醉初期出现强烈的兴奋现象,对呼吸道又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因此,需在麻醉前给予一定量的吗啡和阿托品(基础麻醉),通常在麻醉前20-30分钟,皮下注射盐酸或硫酸吗啡(每公斤体重5~10mg)及阿托品(每公斤体重0.1mg)。
盐酸吗啡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痛阈,还可节省乙醚用量及避免乙醚麻醉过程中的兴奋期。
阿托品可对抗乙醚刺激呼吸道分泌粘液的作用,可避免麻醉过程中发生呼吸道堵塞,或手术后发生吸入性肺炎。
进行手术或使用过程中,需要继续给予吸入乙醚,以维持麻醉状态。
慢性实验预备手术的过程中,仍用麻醉口罩给药,而在一般急性使用,麻醉后可以先进行气管切开术,通过气管套管连接麻醉瓶继续给药。
各种常见麻醉方式的区别及适用范围,这些你都知道吗
![各种常见麻醉方式的区别及适用范围,这些你都知道吗](https://img.taocdn.com/s3/m/eb220eca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0.png)
各种常见麻醉方式的区别及适用范围,这些你都知道吗随着时间的进步,使得科学信息技术也有了相应的发展,并且也正是因为改背景条件下为各行各业均的发展均带了极大的便捷,特别针对于医疗行业来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临床上进行的各类型手术治疗中都需要使用剂量较大的麻醉药物,而临床上所存在的麻醉方式又有着较多的种类,不同的麻醉方式有着不同的作用与效果,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麻醉方法进行选择,从而保证患者能够获得更加接近理想状态的治疗效果。
而每种麻醉方式也有着相应的使用范围,本文就针对于临床所存在的麻醉方式及其麻醉使用的具体范围进行描述。
一麻醉方式临床上常见的集中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局部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以及硬膜外麻醉。
1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让麻醉药品通过人体的呼吸道进入到体内,或者是通过肌肉、静脉注射的方式将麻醉药品注入体内,从而使得药品能够进入到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让该系统暂时处于休眠的状态,并使得全身肌肉组织呈现出放松状态,在此状态下患者不会感受到表强烈的疼痛感受。
而对于全身麻醉来说还包括以下几个类别,分别为吸入麻醉、静脉麻醉以及复合麻醉。
吸入麻醉是通过具有挥发性的麻醉药物,让患者以呼吸的方式将药物吸入体内,从而实现麻醉;而静脉麻醉是通过患者的静脉血管将药物注入血液之中,从而让患者产生麻醉效果。
2局部麻醉局部麻醉也称之为部位麻醉,主要是当患者处于清醒的状态下,使用麻醉药品注射到患者身体的某一个部分之中,从而使得该部位丧失了神经传输的功能,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受到疼痛。
其中分为了表面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两种方式。
3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该麻醉方式是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入到患者的蛛网膜下腔这一部位,从而使得患者的脊神经产生阻滞作用,暂时缺失了感觉运动功能,从而实现了最终的麻醉效果,在临床上夜间该麻醉方式称之为颈椎麻醉法。
4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入到患者的硬膜外腔之中,对患者的中枢神经产生相应的麻醉效果,让其暂时性缺失了感受功能。
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
![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c7d9a7e02d276a201292e48.png)
45特别关注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屈新民 (安岳县中医医院,四川资阳 642350)在临床手术治疗中,使用麻醉药物是手术前的一项常规操作,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痛感并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但是在我们印象中,麻醉医师只要打一针就可以给你麻倒。
殊不知,麻醉医师除了打针外,还需根据病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以确保麻醉安全性、有效性,尽可能减少麻醉产生的不良反应。
那么,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法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麻醉定义在了解麻醉的方式之前,先简要了解一下麻醉的定义,从字面意思来讲,麻醉(Anesthesia)就是指身体对感觉失去或者是对知觉不明显的情况。
在对该概念延伸之后,主要是指病人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时,对其采取一定的措施,使病人在手术时不会感受到疼痛以及其他不适的感觉。
一般情况下,病人产生的感觉可以分为几种状态:一种是局部的,指的是对患者身体进行某一个部位的麻醉;还有一种是全身的,实施全身麻醉之后,病人会出现完全丧失知觉以及失去意识的情况。
麻醉的作用主要是使用相应的药物以及通过其他的方法,让药物作用于病人的中枢神经和其他的神经中,产生抑制作用,使得病人在很大程度上丧失感觉(主要是痛觉)。
将麻醉这一方法应用到医学中,就有了医学的解释,其含义是通过使用药物以及其他的手段来使得患者出现丧失痛觉(局部或者全身),从而实现无痛的效果。
麻醉在手术中的使用,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检查效果提供更为便捷的条件。
2麻醉的种类2.1 全身麻醉从医学术语角度来说,通常情况下将全身麻醉简称为全麻,该种麻醉方式主要是让患者使用吸入以及肌肉注射等方式对其采用麻醉,当药物进入到患者体内后,到达中枢神经,从而发挥其抑制的作用,使患者不会产生痛觉,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会出现意识丧失的情况。
就目前来看,全麻药的麻醉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根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较为重要的理论有两种:一种是配体门控离子通道。
在这一理论中,相关研究表明,麻醉发挥作用的途径是通过抑制兴奋性突触和增强抑制性突触的传递而发挥作用,其机制与干扰配体门控离子通道的功能有关,从而产生全身麻醉作用。
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
![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b3e922d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ee.png)
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程序,对于一些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麻醉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麻醉通过使用药物来降低疼痛感,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安静和无痛苦的状态。
在手术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麻醉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
一、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一种仅仅作用于特定部位的麻醉方式。
在局部麻醉下,医生会将麻醉药物直接注射或者涂抹在手术部位上,使该区域完全或者部分失去痛觉。
因此,患者在操作区域以外的部位仍然保持清醒。
这种麻醉方式适用于较小的手术,如皮肤切割、表面肿瘤摘除以及某些修复手术等。
局部麻醉的优点是对患者的整体身体影响较小,术后恢复较快。
然而,局部麻醉可能无法完全消除手术区域的疼痛感,因此对于一些复杂手术或需要更长时间的手术来说,局部麻醉可能不够理想。
二、表面麻醉表面麻醉是通过将麻醉药物涂抹在身体表面以达到麻醉效果的一种方法。
这种麻醉方式适用于一些不需要深层麻醉的手术,如激光治疗、去除体表异常细胞以及注射等。
表面麻醉主要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来麻醉表皮和浅层组织,从而减轻患者痛觉的感知。
表面麻醉相比于局部麻醉具有更低的毒副作用和更快的恢复时间,但其麻醉效果不如局部麻醉深入,对手术时间和范围有一定限制。
三、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一种通过药物的作用让患者完全失去意识和疼痛感的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是在手术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麻醉方法之一,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手术。
在全身麻醉下,医生会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或者使用气管插管等方式将麻醉药物输入患者体内,从而使患者陷入深度睡眠状态,并在手术结束后恢复。
全身麻醉的优点是能够提供持续稳定的麻醉效果,并确保整个手术过程对患者的最大舒适度和安全性。
然而,全身麻醉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过敏反应、心血管问题和呼吸道问题等。
因此,在应用全身麻醉前,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充分评估和准备,以确保麻醉的安全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局部麻醉、表面麻醉和全身麻醉是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法。
临床上常见的麻醉有几种方法
![临床上常见的麻醉有几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2d5a96d27d3240c8447efac.png)
麻醉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耍专门的麻醉科医生担负,其方法和理论已有专若介绍,本节所述为皮肤美容手宋中,常用几种麻醉方法。
1.冰冻麻醉:用氟乙烷(-30度)或液氮(一196度)喷射术野,使手术区域的皮温降低,神经末俏对疼痛感觉减退,而后进行手术,这种麻醉方法称为冰冻麻醉,其优点是皮肤硬固便于手术,但麻醉时间短,多次冷冻能损伤组织,对创而愈介有影响。
因麻醉作用仅限于表皮,真皮的痛觉仍然存在。
因此,只适用于真皮层以上的手术麻醉。
2,表面麻醉:皮肤美容手术中的表面麻醉是指对真皮层以上的一些表浅手术的麻醉,麻醉剂与枯膜或皮肤直接接触后产生麻醉作用。
如色素沉着进行磨削术,在手术区内滴入、喷雾、敷浸过局麻药液的棉花和纱布,使皮肤上的神经末梢受到K醉,从而保证手术治疗的进行。
其注意事项有以下儿点:①面积小、用量少时可用较高浓度,而积大、用药量多时,宜用低浓度,以防毒性反应。
②在表皮范围施行手术时,可用高浓度,在真皮则宜用低浓度。
③切忌91次使用大剂最局麻药,可间隔10-15分钟,分数次给药。
3.局部浸润麻醉:将麻醉药注入组织内,以麻醉神经末梢,产生麻醉作用,称为局部浸润麻醉。
要求麻醉药物必须在手术区域内有同浓度的广泛分布。
通常采用低浓度麻醉药在皮肤上作一皮丘,自此沿预定的手术区域内,边进针、边推药,作皮下注射,由点成线,由线成而的向四周及深部扩大。
注药时应不断抽吸以免误入血管,使大量局麻药进入血循环。
4.区域阻滞麻醉:将麻醉剂注入手术区域周围的组织内,包括其基底部,形成圆形、三角形、梭形等麻醉包围圈,以麻醉圈内组织,称区域阻滞麻醉,又称为区域封闭麻醉。
它使进入手术区的神经纤维传导暂时阻断。
方法琅本与局部浸润麻醉相同,仍应注意勿将药液注入血管内。
5.神经阻滞麻醉:将药液麻醉剂注入支配手术区的的神经干周围,从而阻滞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使痛觉反应消失,产生麻醉效果.由于面部三叉神经在解剖上的特点,神经多走行于骨许内,所以面部手术采用神经阻滞麻醉,可达到显著的麻醉效果。
麻醉办法的分类
![麻醉办法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3047174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51.png)
麻醉办法的分类麻醉是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技术,通过使用药物或其他方法来使患者失去疼痛感受,从而进行手术或其他治疗操作。
在医学领域中,常用多种不同的麻醉办法来满足手术操作的需求。
麻醉办法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的作用方式和麻醉目的而划分的。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麻醉办法分类。
一、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一种复杂的麻醉技术,它通过通过给患者输送一定剂量的麻醉药物使患者进入无意识状态,丧失痛觉、触觉、意识和记忆。
全身麻醉常用于各类手术,包括大手术、心脏手术、脑部手术等。
全身麻醉通常包括诱导、维持和苏醒三个阶段。
诱导阶段是指给予足够剂量的麻醉药物,使患者从清醒状态迅速进入无意识状态。
维持阶段是维持麻醉的持续深度,通过监测各项生理指标来调整药物的使用量。
苏醒阶段是患者从麻醉状态逐渐恢复清醒和自主呼吸。
二、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一种通过将麻醉药物应用于特定的局部区域,阻断局部神经传导,使患者失去局部疼痛感的麻醉办法。
局部麻醉常用于手术或治疗的特定区域,例如皮肤切割手术、骨科手术和拔牙等。
局部麻醉有多种形式,包括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和椎管内麻醉等。
局部浸润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到目标区域周围的组织中,通过扩散和吸收来达到麻醉目的。
神经阻滞麻醉是通过注射麻醉药物到神经分布区域或临近区域,阻断神经传导,使神经末梢丧失痛觉传导功能。
椎管内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到腰椎下方的椎管内,通过药物的向上扩散达到麻醉效果。
三、表面麻醉表面麻醉是一种通过将麻醉药物涂抹或喷洒在皮肤或其他表面来产生麻醉效果的办法。
表面麻醉通常应用于局部切割和疼痛性操作,例如取血、皮肤表面操作等。
常见的表面麻醉药物包括局部麻醉药物和冷冻麻醉药物。
局部麻醉药物是通过直接影响局部神经末梢或阻断痛觉传导来产生麻醉作用。
冷冻麻醉药物则是通过皮肤低温刺激来抑制局部痛觉传导,达到表面麻醉的效果。
总结而言,麻醉办法主要分为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表面麻醉三种。
根据手术或治疗的需求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选择合适的麻醉办法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麻醉的类型和常用的麻醉管理方法
![麻醉的类型和常用的麻醉管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8a6002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b.png)
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
术前访视
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等方式,评估患者的手术和麻醉 风险。
麻醉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的年龄、手术类型、并存疾病等因素,进行麻醉 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麻醉计划。
术中监测
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麻醉深度等指标,及时发 现并处理潜在的风险。
风险防控策略及实践
术前准备
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包括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改善营养状况等,以降低手术和麻醉风险。
06
麻醉并发症及风险防控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措施
呼吸系统并发症
包括呼吸困难、低氧血 症等,处理措施包括及 时吸氧、保持呼吸道通 畅、使用呼吸机等。
循环系统并发症
如低血压、心律失常等 ,处理措施包括补充血 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 物、电复律等。
神经系统并发症
如苏醒延迟、谵妄等, 处理措施包括维持水电 解质平衡、使用营养神 经药物等。
术后恢复与随访
术后苏醒
01
在手术结束后,逐渐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使患者逐渐苏醒,
恢复意识。
术后疼痛管理
02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需求,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或镇痛措施
,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
术后随访
03
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评估麻醉效果及
并发症发生情况,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03
局部麻醉详解
表面麻醉
定义
将穿透力强的局麻药施用于黏膜表面,使其透过黏膜而阻滞位于 黏膜下的神经末梢,使黏膜产生麻醉现象。
适应症
适用于眼、鼻、咽喉、气管、食管和泌尿生殖道黏膜的浅表手术 和内镜检查。
常用药物
酯类局麻药如丁卡因和可卡因。
浸润麻醉
常见麻醉方法与术后体位参考
![常见麻醉方法与术后体位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e739d9b2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4a.png)
常见麻醉方法与术后体位参考麻醉是在手术或其他治疗过程中使用药物来暂时减轻或阻断病人疼痛的方法。
麻醉的目的是使病人在手术过程中没有疼痛感,同时确保病人的生命体征稳定。
下面将介绍常见的麻醉方法以及术后应采取的体位参考。
一、局部麻醉方法局部麻醉是在手术部位直接应用药物,使神经传导受阻,达到麻醉效果。
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1. 局麻药膏:将含有局部麻醉药物的膏剂涂抹于手术部位,药物通过皮肤吸收,达到局部麻醉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小型手术或者有病人对注射感到不适应的情况。
2. 局麻药注射: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到手术部位周围的组织或者神经,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神经,达到局部麻醉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局部手术,如皮肤切除、皮肤穿刺等。
二、全身麻醉方法全身麻醉是通过给病人静脉注射或吸入麻醉药物,使病人失去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意识,达到全身麻醉效果。
常见的全身麻醉方法有以下几种:1. 静脉全麻:通过静脉输注来给病人注射麻醉药物,使其迅速进入深度麻醉状态。
这种方法常用于需要迅速实施手术的情况,如紧急手术或局部麻醉无效的情况。
2. 吸入全麻:通过病人呼吸吸入麻醉药物,使其逐渐进入麻醉状态。
这种方法常用于拟长时间手术或需要维持深度麻醉状态的情况。
三、术后体位参考术后体位的选择对于手术恢复和病人健康至关重要。
不同手术类型需要采用不同的体位来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术后体位参考:1. 腹部手术:腹部手术术后,患者需采取半坐位,用枕头垫高上体,以减少腹压,促进通气和消化功能恢复。
2. 脊柱手术:脊柱手术术后,患者需采取仰卧位,用专用枕头支撑脊柱,以维持手术部位的稳定,减少创伤。
3. 頭部手术:頭部手术术后,患者需采取平卧位,避免头部受压,减少出血和其他并发症。
4. 关节手术:关节手术术后,患者需采取舒适位,按照术后医嘱保持髋关节或者其他关节的特定角度,促进康复。
总结:麻醉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不同手术需要选择适合的麻醉方法和术后体位,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康复。
常用麻醉方式
![常用麻醉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f6d717fbcc7931b764ce159d.png)
常用麻醉方式
一、局部麻醉
1、表面麻醉
2、局部浸润麻醉
3、区域阻滞麻醉
4、静脉局部麻醉
二、局麻+强化
三、针刺镇痛与麻醉
四、部位麻醉
(一)神经及神经丛阻滞麻醉
1、颈丛阻滞
2、臂丛阻滞及上肢神经阻滞
3、腰骶神经丛阻滞及下肢神经阻滞
4、躯干神经阻滞
i.肋间神经阻滞
ii.椎旁神经阻滞
5、会阴神经阻滞
6、交感神经阻滞
i.星状神经节阻滞
ii.胸腰神经节阻滞
7、脑神经阻滞
i.三叉神经阻滞
ii.舌咽神经阻滞
(二)椎管内麻醉
1、珠网膜下腔阻滞(腰麻)
2、硬膜外间隙阻滞
ⅰ、中、低位硬膜外麻醉
ⅱ、高位硬膜外麻醉
3、腰硬联合麻醉
4、腰硬复合麻醉
五、基础麻醉
1、直肠注入麻醉
2、肌肉注射麻醉
六、全身麻醉
(一)非气管插管全麻
1、吸入全身麻醉
2、静脉全身麻醉
(二)气管插管全麻
1、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2、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麻醉监测特殊方式
1、特殊气体监测
2、肌松监测
3、麻醉深度监测
4、中心静脉压监测
5、有创动脉压监测
常用镇痛方式
1、局部封闭
2、针刀治疗
3、神经阻滞
4、硬膜外镇痛(PCEA)
5、静脉镇痛(PCA)
6、关节腔冲洗。
麻醉小知识
![麻醉小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69b278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4.png)
麻醉小知识如下是有关麻醉的小知识:一、手术所用的麻醉方式麻醉方式主要包括局部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还包括非插管的静脉全身麻醉以及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
1.局部麻醉:应用局麻药,逐层浸润手术操作区域,使患者感觉不到疼痛,主要通过应用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布比卡因等常用局麻药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2. 神经阻滞麻醉:是将局麻药注入神经干旁,暂时阻滞其冲动传导,使所支配区域达到手术无痛目的的麻醉。
3. 椎管内麻醉:将局麻药注入椎管内,阻滞脊神经传导,使所支配区域的感觉、运动、反射功能暂时性障碍,称为椎管内麻醉。
椎管内麻醉根据注入椎管内不同的腔隙,又分为硬膜外阻滞、骶管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简称腰麻)和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联合阻滞。
4. 非插管的静脉麻醉:在吸氧状态下给予镇痛镇静药,保证自主呼吸,从而进入麻醉状态的麻醉方式。
5.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根据手术要求,手术过程中需要肌肉松弛,需要使用肌松药,肌松药的使用会影响呼吸,因此需要进行气管插管,维持通气,以达到良好的镇痛镇静以及肌肉松弛的效果。
二、麻醉前要做好哪些准备1. 禁食禁水禁食禁水的主要目的是使胃充分排空,防止麻醉或手术过程中出现呕吐而发生误吸。
许多麻醉药物会有恶心呕吐的副作用,在麻醉过程中如果发生呕吐,呕吐物极易吸入气道内,会引起气道的梗阻,大量食物残渣及胃液吸入肺内就会引起吸入性肺炎、窒息、严重的低氧血症等,甚至引起呼吸衰竭威胁生命。
2.禁止化妆医生在手术中需要通过甲床颜色及口唇颜色和瞳孔的对光反射来判断你的生命体征,化妆会影响以上部位的观察,因此需要禁止。
3.不能佩戴饰品手术中使用的电刀等设备,金属饰品会造成局部短路,引起局部能量聚集,导致皮肤灼伤。
手术中体位改变可能会将饰品压在身下,可导致局部血供变差,形成压力性损伤。
且全麻状态下意识不清,极易造成首饰丢失,财物损失。
4.摘除假牙麻醉时会将气管插管由口腔或鼻腔插入气道内,这一过程可能会导致假牙或活动牙齿掉入气道内,引起窒息威胁生命。
麻醉科常见手术的麻醉方式
![麻醉科常见手术的麻醉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92a4ce6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15.png)
麻醉科常见手术的麻醉方式麻醉科是医学中的重要学科,负责为手术患者提供全身或局部麻醉,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或不适。
不同的手术需要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以下是麻醉科常见手术的麻醉方式的介绍。
一、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指通过药物使患者完全失去意识和痛觉,进入无痛睡眠状态,并同时降低自主呼吸和消除运动反射。
在全身麻醉下,患者不会意识到手术的痛苦,手术团队可以在患者身体各个部位操作。
全身麻醉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1. 静脉麻醉: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快速进入全身麻醉状态。
这种方式常用于短时手术或需要快速诱导麻醉的情况。
2. 气管插管全麻:在患者意识丧失前,将气管插管导入气管内,通过气管插管向患者提供麻醉药物和供氧气体。
气管插管全麻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手术或手术期间需要较好的气道控制的情况。
3. 气管切开全麻:在一些严重呼吸困难或无法实施气管插管的患者中,采用气管切开全麻。
该方式需要通过手术在患者的气管上切开一个小孔,插入气管插管以提供麻醉药物和气道。
二、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指在手术部位局部应用麻醉药物,使该部位的神经丧失感觉,但仍保留意识和呼吸功能的一种麻醉方式。
常见的局部麻醉方式有:1. 局部浸润麻醉:将麻醉药液注射到手术部位周围组织中,使周围神经丧失感觉。
这种方式常用于小型手术或深层麻醉。
2. 神经阻滞麻醉:通过麻醉药物阻滞特定神经或神经丛,达到使手术部位失去感觉的效果。
这种方式适用于手术区域较大或手术部位周围受到多个神经支配的情况。
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腰麻是一种通过在腰椎间隙内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下腰部和下半身失去感觉的麻醉方式。
硬膜外麻醉与腰麻相似,但麻醉药物被注射到硬膜外腔内。
腰麻和硬膜外麻醉通常用于以下情况:1. 小腿、脚或盆腔手术:这些手术一般不需要全身麻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可针对手术部位提供局部麻醉效果。
2. 分娩镇痛: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可在分娩时缓解产妇的疼痛,同时保留产妇的意识和协助分娩。
麻醉科普之常用的麻醉方法
![麻醉科普之常用的麻醉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68e9d6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9.png)
麻醉科普之常用的麻醉方法麻醉是一种在医疗检查或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技术,旨在使患者进入无痛或降低疼痛感知的状态。
常见的麻醉方法包括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
了解这些麻醉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范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在手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麻醉情况。
1. 局部麻醉方法局部麻醉是一种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特定部位失去感觉的麻醉方法。
它通过在局部麻醉区域应用药物来抑制神经传导,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使病人在手术或操作期间能够无痛或减轻疼痛感。
其作用原理是通过改变神经细胞膜的离子通道和抑制或阻断神经传导来实现。
常见的局部麻醉方法包括表面麻醉、浸润麻醉和区域阻滞麻醉,后者又可分为神经阻滞麻醉及椎管内麻醉。
表面麻醉是将麻醉药物直接涂抹于皮肤表面,通常用于小手术或注射前的局部麻醉。
浸润麻醉则是将麻醉药物注入靠近病灶的组织中,使局部区域麻醉,主要用于局部切除或缝合等手术。
神经阻滞麻醉是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射至神经或神经丛附近,阻断神经传导,使整个神经支配区域无感觉,通常用于四肢手术或身体局部区域的手术。
椎管内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入椎管的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脊神经根受到阻滞使该神经根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多应用于下腹部、下肢及会阴部等手术麻醉,如下肢手术、痔切除术、剖腹产手术等。
局部麻醉方法安全有效,减少了全身麻醉带来的某些风险。
然而,局部麻醉也有一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需要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做出判断和选择。
在使用局部麻醉时,医生需要对药物的种类、剂量和注射技术进行准确掌握,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以确保手术或操作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2. 全身麻醉方法全身麻醉是一种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完全无意识、无痛觉和运动能力降低的麻醉方法。
全身麻醉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来达到麻醉效果。
常见的全身麻醉方法包括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
静脉麻醉是通过将麻醉药物通过静脉注射给予患者,使其迅速进入大脑,产生全身麻醉效果。
而吸入麻醉则是通过患者吸入麻醉药物,通过肺部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最终作用于大脑产生麻醉效果。
麻醉的常见四种给药方式
![麻醉的常见四种给药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e01ce1ce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e.png)
麻醉的常见四种给药方式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麻醉技术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当前的麻醉已经更加科学、安全和经济了。
当前临床上根据麻醉药物的给药途径不同以及麻药作用位置的不同,通常将麻醉分为两大类,也就是人们经常听到的全身麻醉以及局部麻醉。
通过麻醉可以让患者身体暂时失去感觉,达到无痛进行治疗的目的。
那么在治疗中经常接触的麻醉,您真的了解它吗,以下将为大家介绍集中常见的麻醉给药方式。
吸入麻醉吸入麻醉是通过呼吸肌将挥发性的麻醉药物和麻醉气体进行处理,通过人的呼吸作用将麻药吸入体内,使麻药通过血液循环抑制人体中枢系统,产生麻醉的作用。
在进行麻醉之前,应该先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情况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对相应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查,合理的使用麻醉前的用药。
吸入麻醉由于需要通过人的呼吸系统进入身体,因此需要在麻醉前对患者进行解释说明,同时帮助患者做好呼吸道的准备工作。
通常吸入麻醉之前需要先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诱导分为逐渐递增麻醉药浓度的慢诱导方式以及高浓度麻药的快诱导方式。
吸入麻醉诱导通常更适合不宜采用静脉麻醉以及静脉不常保持开放状态的儿童以及难以进行喉罩插管的患者,对于嗜酒以及体格较为强壮的患者不宜采用这种方式。
吸入麻醉的麻药通常选用氟烷,也可以使用一些其他的可吸入麻醉药,但是尽可能不要使用乙醚,乙醚是一种传统的吸入麻醉药,由于其性质不够稳定,容易燃烧和爆炸,而现在手术过程中经常会使用电刀等设备,这可能会为手术带来更多的风险。
在进行麻醉诱导后要检查患者对外界刺激的反映,如果反应消失,即可进行手术。
静脉麻醉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将麻醉药物注射入人体内,使人出现全身失去知觉的方式,被称为静脉麻醉。
在进行静脉麻醉之前同吸入麻醉一样,需要做好对患者身心情况的评估,选择好麻药种类和剂量,做好相应的设备检查。
通常来讲,静脉麻醉诱导是一种更加舒适的诱导方式,这种方式适合于大多数常规的麻醉情况,尤其是对于需要进行快速诱导的患者更加实用。
麻醉方法有哪些
![麻醉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d4cbb4f1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66.png)
麻醉方法有哪些一提起手术大家所担心的就是是否疼痛,舒适性和安全问题,其实手术室麻醉所解决的也是这几个问题,保障病人的不痛,舒适,安全是每一位麻醉工作者永恒的主题。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细说麻醉。
一、临床常见的三种麻醉类型(1)全身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内注射进入人体,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的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松,这种方法称全身麻醉。
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程度与血液内的药物浓度有关,并可以调控。
这种抑制是完全可逆的,当药物被代谢或从体内排出后,患者的神志、感觉和各种反射逐渐恢复。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全身麻醉时一般都要求建立人工气道。
对于短小手术、容易保持气道通畅者,也可不建立人工气道。
由于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性没有保障,且不易实施有效的人工呼吸,因此不建立人工气道的全身麻醉可能更危险。
全身麻醉不同于普通睡眠,全身麻醉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循环系统以及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等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甚至消失。
一般来说,无法配合的病人,比如小孩,精神过度紧张的病人。
和手术需要的病人以及从安全角度出发考虑,比如颌面部手术、口腔手术等都要应用全身麻醉。
另外对近期有咳嗽咳痰,血压血糖等为控制理想的患者要暂停手术。
对于吸烟患者也要戒烟。
(2)椎管内麻醉椎管内麻醉包括蛛网膜下隙阻滞(简称腰麻)和硬脊膜外隙阻滞(含骶管阻滞)。
它一般实用于下肢及腹部手术,而且全程都是保持清醒状态。
将局麻药注射入蛛网膜下的麻醉称蛛网膜下隙阻滞,把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而实施的麻醉称为硬膜外隙阻滞。
椎管内麻醉后,通常需要对患者的血压进行监测,因为血压是基本的生命体征,可以反映患者的血液循环是否稳定。
同时,在椎管内麻醉过程中也要保持液体通畅,可以根据血压的不同变化来判断输液的正常速度。
一般情况下,如果血压下降在安全范围内,可以加大输液速度,扩大输液量来对抗。
当血压降到一定水平时,医生会给病人一些血管收缩药来提高血压。
外科手术中常见的麻醉方法
![外科手术中常见的麻醉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de92a3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c4.png)
针对小儿患者的生理特点,常选用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迅速的麻醉药物和方法,如 氯胺酮静脉麻醉、七氟醚吸入麻醉等。
心理护理
小儿患者容易产生恐惧和焦虑情绪,需加强心理护理,如术前访视、父母陪伴等,以减轻 患儿的心理负担。
妊娠期妇女手术麻醉
1 2 3
术前评估
针对妊娠期妇女的生理变化,需进行详细的术前 评估,包括妊娠周数、胎儿状况、孕妇合并症等 。
04
椎管内麻醉
蛛网膜下隙阻滞
01
02
03
麻醉原理
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 ,作用于脊神经根,使相 应部位产生麻醉作用。
适应症
适用于下腹部、下肢及会 阴部手术。
并发症
头痛、尿潴留、神经损伤 等。
硬膜外隙阻滞
麻醉原理
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隙, 阻滞脊神经根,使其支配 区域产生暂时性麻痹。
适应症
适用于上腹部、胸部、下 肢及会阴部手术。
麻醉选择
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状况和麻醉医师经验,选择合适的麻 醉方法,如局部麻醉、区域阻滞、全身麻醉等,以最小化 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
术中监测
在手术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 压、呼吸频率和深度等,以及麻醉深度和意识状态,确保 患者安全。
小儿患者手术麻醉
术前准备
小儿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性较差,需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禁食、补液、预防感 染等。
02
局部麻醉
表面麻醉
定义
01
将穿透力强的局麻药根据需要涂于黏膜表面,使黏膜下的神经
末梢麻醉。
适用范围
02
适用于眼、鼻、咽喉、气管、食管和泌尿生殖道黏膜的浅表手
术和内镜检查。
常用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04第四章常用麻醉方法第四章常用麻醉方法一、局部麻醉 1.局部麻醉的概念应用局麻药阻滞机体某区域的神经传导,使该神经支配的部位丧失痛觉和肌张力称局部麻醉,简称局麻。
2.局部麻醉的适应症适用于肛周、肛管及直肠下端疾病的手术。
蔓延广泛的肛周脓肿、多发肛瘘不宜采用局麻。
3.局部麻醉的常用药物现用的局麻药品种很多,常用的有酯类和酰胺类两种。
肛肠科主要应用属酯类的普鲁卡因和属酰胺类的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由于它们均能稳定神经纤维的细胞膜,使动作电位无法传导,故可阻断神经功能而达到麻醉目的。
局麻常用药物的选择:(1) 普鲁卡因 (奴夫卡因) ;毒性小,作用发挥迅速,持续时间约4560分钟,用于局部浸润麻醉最安全。
一般用 1%溶液,用量较大时,则用 0. 5%溶液,一次使用最大量,成人为 1g。
用前要作过敏试验。
(2) 地卡因 (邦妥卡因 ) :在同等剂量时,麻醉效能比普鲁卡因大10倍,毒性大12倍。
1 / 14常用小剂量1~ 2%地卡因作表面麻醉,一次使用最大量为 60mg. 此药发挥作用缓慢,约1520分钟起效,但维持时间长达2~ 3小时。
临床上常与利多卡因混合以缩短显效时间。
(3) 利多卡因 (赛罗卡因) :麻醉效能强,发挥作用较普鲁卡因快,其毒性相当于普鲁卡因的1. 5倍,作用持续时间 1. 5~2小时。
由于对组织有较强的穿透力。
常用的浓度为 1%,通常的剂量为 2040ml,一次限量成人为 400mg。
(4) 布比卡因 (勃庇伏卡因 ) ;其局麻效能比利多卡因大4倍,作用于运动神经相对弱些。
布比卡因用 0. 125~ 0. 5%溶液,每次最大剂量不超过2mg/公斤体重。
每100m1麻药中加入1:1000肾上腺素4~ 6滴,可以减慢药物吸收速度,避免药物中毒,延长麻醉时间 (老年、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等不宜用 ) 。
局麻一般可持续5小时左右。
其毒性与地卡因相似,显效较慢。
4.局部麻醉方法肛肠科常用的局麻方法有局部浸润和区域阻滞麻醉等。
局部浸润麻醉是指将局麻药物直接注射于病变部位。
---------------------------------------------------------------最新资料推荐------------------------------------------------------ 区域阻滞麻醉是将局麻药物注射于病变的周围、基底或根部。
其操作可分层注射,重复浸润,或广泛浸润等。
此两种方法有时可复合应用,以增强麻醉效果。
局麻方法如下。
(1)肛周浸润:属区域阻滞麻醉,多用于混合痔或内痔结扎。
(2)病变周围浸润:属区域阻滞麻醉或二者之结合,多用于肛瘘、肛裂手术。
(3)病变区浸润:即局部浸润麻醉,可用于臀部良性小肿瘤之摘除、肛周脓肿切开排脓,用于后者时可在脓肿波动区注药,可行皮内注射,使麻醉之皮丘呈条状,于此区切开即可。
刺针勿注入脓腔内。
(4)穿刺路径浸润:属局部浸润,适用于直肠脱垂直肠周围注射法,一般在左右中位距肛缘约 2cm 左右浸润麻醉。
(5)局麻一针技术:患者取好体位,用 0. 5%碘伏消毒肛周皮肤3遍,铺无菌洞巾,抽好麻药(以 0. 5%利多卡因为例 ) ,在穿刺前再用 0. 5%碘伏仔细消毒肛门皮肤皱折,选择好肛门左(或右) 缘旁lcm处(可触及肛门外括约肌皮下部处) ,将针头与皮肤垂直3 / 14轻抵,嘱患者咳嗽(分散注意力 ) 同时迅速进针至皮下,做一皮丘,然后沿肛门外括约肌皮下部向内进针,边进针边注药(约进针7cm,注药10m1) ,可将此处肛门神经分支末梢阻滞,并使括约肌松弛,然后退针至皮下,再沿皮下向肛门前后位分别注药(各约10m1) ,使药液充分沿肛周皮肤、皮下及肌肉组织浸润,并使针尖越过中线1cm,拔出针头,再于麻药已浸润处的部位进针,同法麻醉对侧肛缘皮肤、皮下及肌肉和神经末梢,全部用药约4060ml,注药完毕,用纱布覆于指尖,轻揉肛周,使麻药充分浸润,皮丘消失,用手指扩张肛门,使肌肉松弛。
麻醉即成功。
5.局麻药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1) 中毒反应是使用过量的麻醉剂,或剂量虽没有超过正常量,但药物迅速进入血管内而出现全身兴奋继而抑制的症状。
中毒较轻时为大脑皮层、皮质下中枢及脊髓的不同程度的兴奋,如头昏、目眩、恶心、心悸,进而发展为烦躁、谵妄及惊厥;中毒严重时则兴奋期非常短促或不明显,而直接进入全身抑制状态,如呼吸微弱、脉搏缓慢、血压下降、出冷汗、发绀等。
严重者可因惊厥、虚脱和窒息死亡。
处理原则:①立即停止用药,注意安静,保暖;②检查病人的全身情况,如血压、脉搏、呼吸等;③呼吸功能不健全时吸氧,防止---------------------------------------------------------------最新资料推荐------------------------------------------------------ 脑缺氧,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面罩给氧或气管内插管;④循环系统功能不健全时进行静脉补液,必要时使用升压药;⑤病人兴奋、惊厥连续不停时,可用 2. 5%硫喷妥钠溶液2~ 5ml静脉慢注,或琥珀酰胆碱3050ml静注(以上均为成人量) ;⑥呼吸及循环系统功能受严重抑制时,可适当使用中枢兴奋剂;⑦针刺内关、人中、涌泉及少商等穴,用强刺激手法,或温灸关元穴。
病人用少量的麻醉剂后,即出现中毒症状。
处理原则与过量中毒者基本相同,若能及时处理,则症状可于短期内明显改善。
(2) 过敏反应有立即反应和迟缓反应两种,后者多见。
立即反应有皮疹、虚脱、抽搐、神志不清等。
延迟反应开始可见皮疹、出虚汗、头昏等,继则可能有肺、脑水肿等严重反应,处理必须及时,应给予抗过敏、抗中毒和复苏等综合治疗。
(3) 预防中毒反应和过敏反应的措施①术前应询问过去有无麻醉过敏史,并事前作皮肤过敏试验。
②随时备好急救药物及用具。
③用药前检查,应经两人核对药物名称、浓度,并注意有无变质。
5 / 14④除病人有甲状腺机能亢进、心脏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应忌用肾上腺素之外,一般可于lOOml麻药内加入1:1 000肾上腺素0. 2~ 0. 3ml,以延缓麻醉药物的吸收,从而使作用时间延长和减少全身毒性反应的发生,且可减少局部渗血。
⑤每次注入药物前试行抽吸,无回血时始可注入,以免注入血管内发生中毒反应。
⑥如发生中毒情况, 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外,应立即积极处理。
⑦尽量选用最低有效浓度并控制用量。
⑧为防过量中毒,一次给足量后,需追加再用,应予 20 分钟以上方可注药。
肝功不良者,浓度与剂量均宜减少。
二、腰俞麻醉 1.腰俞麻醉的适应症混合痔、环状痔、高位复杂性肛瘘、肛门狭窄、骶尾部肿瘤等肛门直肠手术。
2.腰俞麻醉的禁忌症(1)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
(2)穿刺部位有感染者。
(3)骶骨畸形者。
3.常用的局麻药物主要应用 2%的普鲁卡因、 12%利多卡因,盐酸罗哌卡因。
4.麻醉方法 (1)体位:患者所取体位无特殊选择,一般多用侧卧位或俯卧位。
---------------------------------------------------------------最新资料推荐------------------------------------------------------ (2)腰俞穴体表定位:腰俞穴即骶裂孔,位于第 21 椎下凹陷处。
尾骨尖上 5080mm 是此穴。
医者以右手中指端按至患者尾骨尖处,自此以拇指尖沿骶中线上移 50 一 80mm,可触及凹陷。
测量两髂后上棘连线中点(即骶 2 棘突中点)垂直向下约6080mm 可触及凹陷。
其骨性标志,三角形的上角为骶中嵴末端膨隆处,三角形的两下角即左右骶角。
三角形中央为标准骶管麻醉的穿刺点。
(3)操作方法:有骶管穿刺平行进入法和垂直进针法,成功的穿刺标志有:①用注射器回抽时无脑脊液。
②回抽时无血。
③注入空气时用左手掌面覆在骶尾部无皮下肿胀感,推注时注射器轻按即可下滑而无阻力。
④注药时十分通畅,无阻力。
⑤注药后无局部皮下肿胀。
5.注意事项骶裂沟在骶管下部,为硬脊膜外腔的一部分,故此麻醉亦属硬脊膜外麻醉。
其与骶管相连,多量注药可进入骶管,因此麻醉注意事项与骶7 / 14管麻醉相似。
(1)注药前定要抽吸,无回血方可注药。
如遇回血,立即拔出针头将含有血液的麻醉药排出后再重新穿刺,至无回血时为止。
否则麻醉药进入血液后,可致中毒。
(2)注药应缓慢。
此可避免吸收过速和骶裂沟压力突然变化所招致的中毒样反应。
(3)严格选择刺点,注意相应区体表痛觉消失的变化,可使麻醉成功率达到 100%,潜伏期全无或甚短。
(4)刺针宜细短,进针宜浅不宜深。
三、骶管阻滞麻醉骶管阻滞是经骶裂孔穿刺,注射局麻药于骶管腔内阻滞骶神经,是硬膜外阻滞的一种方法。
约有 20%的人有骶管的解剖学异常,骶裂孔畸形或闭锁者占10%,如发现异常或穿刺困难,可改其他麻醉方法。
1.适应证:肛门、直肠和会阴部手术。
2.禁忌证:穿刺点皮肤感染、凝血功能异常、骶裂孔畸形。
3.体位:俯卧位骨盆垫高,暴露骶部或侧卧位腰背尽量向后弯曲,双膝屈向腹部。
4.选择穿刺点:---------------------------------------------------------------最新资料推荐------------------------------------------------------ 自尾骨尖沿中线向头方向约 4cm 可触及一有弹性的凹陷即为骶裂孔,在孔的两旁可触及豆大的骨质隆起为骶角。
两骶角连线的中点或中点垂直向尾骨尖 0.5cm~1cm处即为穿刺点。
两侧髂后上棘连线在第 2 骶椎平面,为硬脊膜囊的终止部位,骶管穿刺针若超过次部位即有误入蛛网膜下腔而发生全脊麻的危险。
5.操作方法:消毒铺巾后在穿刺点处做皮丘,将穿刺针垂直进针,当刺过骶尾韧带后或进针有骨质感时,将针向尾侧方向倾倒,与皮肤呈 30 度左右角推进 2~3cm,用注射器抽吸无脑脊液及血液,注射生理盐水或空气无阻力,无皮肤隆起,证实针尖确实在骶管腔内,即可注入试验剂量,观察无蛛网膜下腔阻滞后,分次注入药液。
6.用药方法:注入试验剂量局麻药 3~5ml,观察有阻滞平面,无蛛网膜下腔阻滞现象后,再注入 15~25ml 局麻药。
1 小时以内的手术可用 1.5%的利多卡因 25ml, 3 小时以内的手术可用 2%的利多卡因 15ml 和 1%丁卡因 5ml, 3 小时以上的手术可用连续骶管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