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碳交易市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碳交易的起源与分类

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二氧化碳是人类生产活动中排放量最大、最常见的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影响是全球性的、长期性的。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减排目标成本,2005年世界各国确立了《京都议定书》并规定了三种市场机制,包括:国际排放权交易(IET)、联合实施机制(JI)以及清洁发展机制(CDM)。

《京都议定书》根据各国工业发展水平对温室气体减排量做出了指标规定,并同时允许难以完成减排任务的发达国家出钱出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合作开发温室气体减排项目,最后核准的减排量(CER)算作发达国家的指标,用于完成他们承诺的数额。[1]这一规定,使温室气体减排量成为可以交易的无形商品,为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碳交易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及探索,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碳交易市场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自愿碳交易市场(简称VER市场或“非京都市场”),如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澳洲国家信托(NSW)以及我国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交易所、天津交易所等都属于这种类型;二是配额碳交易市场(简称CER市场或“京都市场”),如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EUETS)、英国排放权交易组织(ETO)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二、广东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必要性与意义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碳市场自建立伊始,全球碳交易量就显现出迅猛的增长势头。2005年国际碳交易市场的交易总额为100亿美元,2008年全球碳交易总额已达1260亿美元,是2005年的10倍多。据英国新能源财务公司2009年6月的预测报告显示,世界碳交易市场2020年要增长到3.5万亿美元,将超过石油市场,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随着我国低碳经济的提出和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展开,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产生的核证减排量的成交量已占世界总成交量的80%左右。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12年,我国的碳交易有望中占据全球3成以上的份额。但是,由于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的滞后已经使中国丧失了在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定价权和主动权,不得不接受国外碳交易机构设定的较低的碳价格。证减排量价格低于欧洲国家1-2欧元/t左右。[2]因此,构建一个以中国碳减排的计量核定体系和定价机制为核心的交易体系,争取碳交易的话语权和定价权的交易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广东省经济以“三高一低”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能源消耗水平位居国内前列。面对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

我国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的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到2020年单位GDP碳强度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广东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而实现经济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这一过程,需要不断的高新技术投入和碳排放权支持。因此,为保证经济“双转移”成功,有效管理和利用省内以及周边地区的因碳排放而带来的碳资产,广东必须加速建设适合广东省情的碳交易市场。[3]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对广东来说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广东发展低碳经济,优化经济发展结构。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必然会催生一批先进的新技术、新产业,这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战略调整将产生巨大的推动力量。

(二)有利于加强CDM项目的交流与合作,调整广东能源消费结构。碳交易市场的建立,为率先采用节能减排技术的企业提供碳交易,有利用调动企业、社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从而可有效的调整广东能源供求问题。

(三)有利于广东经济向创新型转化。广东的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建立在低劳动力成本和低环境成本上,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将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和金融手段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可提高企业节能减排自主性,从而达到推动节能生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的目的。

三、广东碳交易市场发展方向

(一)碳交易市场建设情况

当前,美国CCX与欧盟EUETS分别代表了当今世界自愿碳市场与配额碳市场的最高水平,它们在创建有效的市场框架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功。其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制定了碳排放交易标准、交易过程透明化和信息公开化、IT技术的应用、兼顾了各国差异性和各国利益。但是,他们在排放权发放、价格大幅波动等方面的还略显不足。例如属于高污染的火力发电企业通常能得到较多排放权,结果电力行业并没有用排放权抵免实际排放量,而是把排放权放到市场上出售,获取暴利。

由于我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还在探索中,不同地区在相关制度安排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北京环交所制定了VER市场的“熊猫标准”、上海环交所建立了碳排放强度标准等,所以我国的交易市场既有由政府管制产生的市场,也有参加者自愿形成的市场。[4]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CDM项目较多,VER场内交易少;二是交易平台之间没有形成统一的交易框架,各自独立运作或通过与国际上的交易平台合作运营;三是主动改革

(下转第59页)

广东碳交易市场研究

刘月峰

(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广州510800)

摘要: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问题重视的不断加深,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碳交易在全球迅速发展。

碳交易市场建设是广东发展低碳经济、优化调整能源结构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广东双转移、发展广东省经济的必要手段。文章对国际和中国国内碳交易市场建设进行了综述,对广东碳交易市场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观点。

关键字:碳排放权;碳交易;碳金融;碳市场;广东省经济

刘月峰:广东碳交易市场研究

54

··

企业研究Business research

总第392期

第02期2012年1月

的尝试不够,缺乏导向,发展方向有所偏差。

(二)广东碳交易市场发展方向

通过对广东省经济发展情况的研究发现,由于广东省内高能耗企业较多且“十一五”时期广东已淘汰了大量落后产能,如节能减排工作、低碳经济想在“十二五”时期取得成效仅靠淘汰落后产能、引进高新技术、加强技术创新等手段将会加大经济运行成本负担,而通过省内碳交易二级市场建设,对降低节能减排成本、碳资源优化配制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广东碳交易市场发展方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⒈由广东省政府领头,通过碳市场网络建设,建立碳市场交易体系。通过碳交易网点建设,建立起覆盖全省的碳市场交易网络,并加强与省外同业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吸纳经验,构建一个符合广东省情的以碳减排的计量核定体系和定价机制为核心的交易体系。

⒉建立碳排放交易平台。通过交易平台与交易参与方、科研机构、投资机构、中介服务机构、评估机构建立起资源共享合作机制推动碳市场交易机制的健全与创新。

⒊制定方针策略实现碳排放权交易由自愿减排交易到强制减排交易、从政府管制的交易到市场运行机制的强制减排交易、从特

定行业到跨行业交易、从特定地区到跨地区交易、从配额交易到交易品牌创新的过渡。

⒋形成直接投融资、银行贷款、碳指标交易等一系列金融衍生品为支撑的碳金融体系。与商业银行、基金、信托、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合作,共同研发碳金融产品,发挥碳交易在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之间的联通作用,推动金融支持低碳事业的发展。[5]

参考文献:

[1]肖祖埏.基于宏观经济结构视角下的我国碳交易和碳金融关系

研究[J].兰州学刊.2010年第10期

[2]郑勇.对我国面临碳金融及其定价权缺失的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第27卷第22期.2010.11

[3]刘奕均.低碳经济背景下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国际碳交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10

[4]雷立钧.荆哲峰.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第21卷第4期.2011

[5]吴玉宇.我国碳金融发展及碳金融机制创新策略[J].上海金融.2009.10

善内控体系,让内部控制制度为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保驾护航!

(三)建立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及检查考核和评价机制。企业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企业进行计划、执行、协调、控制和监督经营活动而建立的整体架构及职责分工的框架体系。企业组织结构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成果及内部控制的效果,故企业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思想、经营特点、经营规模、管理模式等来建立符合自己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在设置组织结构时,应当从内部控制的角度考虑其内部架构和各个机构的职能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即要做到内部机构设置合理、职能明确、相互沟通、相互制约,保证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通过各机构职能的履行得到有效开展,实现预期的经营管理目标。有了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还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人员来落实,故要求企业在各内部机构中配备与其承担的责任、相适应的并具备良好素质和足够的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主管人员,由他们带领机构不折不扣地履行好职能,这样才能保证组织结构的正常有效运行。

(四)全员参与,与绩效考核相挂钩。COSO 的内部控制概念中强调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实施的,《基本规范》第3条也明确了这一点。可见企业内的任何一名员工都应参与到内部控制管理中,也应被纳入到内部控制运行过程中,实现内部控制运行过程中的全员参与,同时,明确个人在事前、事中、事后不同的风险控制责任,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具体职责。只有从上至下的全员重视,并严格按照内部控制指引的规定进行操作,才有可能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根据行为科学理论,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根据行为效果进行奖罚才能实现人的行为效果的最大化。因此必须要把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入到内部控制运行机制中来,完善管理层上下级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把内部控制的相关工作明确责任,

落实到人,按照管理层次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并且和公司的经营目标、岗位责任联系起来,进行必要的奖罚和考核。通过内部控制运行与绩效相挂钩,达到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执行的目的。

(五)强化信息技术安全。近期一系列金融机构中所发生的金融欺诈案例都在提醒我们,强化IT 系统安全对于防范欺诈风险的重要性。

《基本规范》强调了企业要建立与其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使得内部控制流程能够和信息系统实现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对相关流程的自动控制,以便进一步减少或消除人为操作因素所带来的风险。同时,企业也应该采用先进、完善的信息技术手段,如加强人员权限和密码管理、严格监控数据输入、对所有操作进行详细记录和备份,以确保技术系统的安全运行。

(六)加强内部审计与财务监督。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是紧密相联的,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方式。企业通过内部审计的检查、评价而不断促进内部控制的健全完善。目前许多国内企业尚未组建内部审计职能,或者由于内部审计部门的员工人数、知识水平和经验的局限,无法在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尤其在信息技术审计方面,大部分合格审计人员一般集中在大的国际咨询机构和外资企业。因此企业应审慎地考虑是否将内部审计职能外包,或者与咨询机构合作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以弥补自身在资源方面的欠缺,并获取国际上最新的工作方法及成熟的工作经验。

参考文献:

[1]徐树波.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国际商务

财会,2009(12):62-64.

(上接第54页)

!!!!!!!!!!!!!!!!!!!!!!!!!!!!!!!!!!!!!!!!!!!!!

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