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王力《古代汉语》名词解释【1】1、直音:用一个汉字直接标注另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例如《尔雅》郭璞注:“钊音招。
”意思是说“钊”和“招”读音相同。
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起来为一个字注音,有时单称反或切,是我国传统的一种注音方法。
基本原则是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成被切字的读音。
如“毛,莫袍切。
”3、六书:文字学术语。
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造和使用方式归纳为六种类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总称六书。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作了详细的解释。
后人一般认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4、《说文解字》:简称《说文》。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东汉许慎著。
收字9353个,按文字形体及偏旁构造,分列540部,首创部首编排法。
每字下的解释,大抵先说字义,再说形体构造及读音,依据六书解说文字。
该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5、古今字:训诂学术语。
指同表某一字义而古今用字有异的汉字。
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了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原先那个字的部分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
如“责”和“债”、“莫”和“暮”等。
6、隶变:文字学术语。
隶书是秦汉时期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字体,它在书写笔法上将小篆圆匀的线条改成点画,实现了汉字的笔画化,在字的形态上变小篆的长圆体而为扁方体,标志着汉字进入了今文字阶段。
汉字的这次转变在文字学上有个专门的名称,叫“隶变”。
7、同源字:在汉字里有许多音同义近,或音近义同的字。
这类字往往是语出一源,如“广”和“旷”、“线”和“贱”、决“”和“缺”等,语义相通(或相同),声音相近,所以称之为同源字。
8、右文说:文字学上一种从声符求字义的学说。
形声字大都声旁在右。
宋王子韶研究文字学,认为汉字类在左,义在右,字从某声即具某义。
如“戋,小也。
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贝之小者曰贱,皆以戋字为义。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整理(王力古汉语常识笔记)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整理(王力古汉语常识笔记)◆古代汉语常识>>我们如果对古代汉语进行严格的科学研究,的确应该分为上古时期(一般指汉代以前)、中古时期(一般指魏晋南北朝隋唐)、近代时期(一般指宋元明清),甚至还可以分得更细一些。
◆(二)繁体字>>“干”是盾牌(“干戈”二字常常连用)。
◆(三)异体字>>德:悳匆:悤奔:犇粗:觕、麤梁:樑◆(一)古今词义的差别>>〔无虑〕古代有副词“无虑”,不是无忧无虑的意思,而是“总有”“约有”(指数量)的意思>>醒〕在上古汉语里,睡醒叫“觉”(又叫“寤”),酒醒叫“醒”,“觉”和“醒”本来是有分别的。
古书中所谓“睡觉”,也就是睡醒,不是现代语的“睡觉”。
◆(二)读音和词义的关系>>〔旋〕用作副词时读某uàn。
>>有些字,同一个意义也可以两读,例如观看的“看”,既可以读阴平,也可以读去声。
今天我们把“看”字读去声,但是读古典诗词的时候,为了格律的需要,有时候也还该读成阴平。
如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又如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其中“看”字都该读kān。
◆(三)用典>>用典,就是运用古书中的话(典故)。
>>〔修门〕《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入修门些。
”修门,指楚国首都郢的城门。
◆(一)词类,词性的变换>>7.副词有一类词,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这类词叫作副词。
>>.介词有一类词,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等组合起来,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处所、方向、时间、对象等,这类词叫作介词。
>>形容词变动词这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使物变成其中一种状况,叫作“使动”;第二种是把事物看成其中一种状况,叫作“意>>不及物动词变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是经常不带宾语的动词,及物动词是经常带宾语的动词。
王力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王力古代汉语名词解释王力(1899-1985),字鲁直,山东莒县人,中国现代古代汉语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王力先后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纽约州立大学,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和教育家。
他对古代汉语的研究成果丰富,对于研究者们了解古代汉语演变规律和汉字学等领域的研究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王力在古代汉语名词的解释中,尤其注重词义的细微差别和古代汉语词汇的历史沿革。
他曾撰写《古汉语常用字词诠释》等著作,对于古代汉语的词汇解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以下是对一些常见古代汉语名词的王力解释:1. 书法(shū fǎ):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形式。
王力认为,书法包括了构字、布局、笔画和笔法等方面的要素,是一种集合了文学、美学和审美观念的艺术形式。
2. 儒学(rú xué):古代中国思想文化传统中的一种学派。
王力解释,儒学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礼仪、经典和道德观念的传承与发展。
儒学强调道德修养和善政治理,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辞章(cí zhāng):古代指文辞的章节,即楚辞和汉赋。
王力指出,辞章是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艺术特点,代表着古代汉语豪放自由的表达风格。
4. 管仲(guǎn zhòng):春秋时期鲁国人,被誉为古代中国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
王力解释,管仲为鲁国的宰相,致力于改革和治理,推行了一系列以「法治」为核心的政策,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宋词(sòng cí):古代文学体裁之一,以唐代和宋代为主要发展时期。
王力解释,宋词是一种以表达个人情感和抒发对生活之感受为主的诗歌形式,具有婉约、细腻和含蓄的特点,对于后世文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的来说,王力的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注重词义的准确和对于词汇的历史演变的把握。
他的研究成果对于深入了解古代汉语的语义变化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常用词(五) 63字说听毁誉劝居登临过称量鬻市假离合因改作为取求奉致得益竭坚利完备陈故穷难夷平庸已必一参什伯晦朔时世期官吏爵权衡果实聪明功名北中下253.【说】(一)说明,解释。
论语八佾:“成事不~。
”(已经作了的,不要再解释了。
)又名词。
墨子非攻上:“若以此~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
”(二)学说,主张,说法。
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
”韩非子难一:“矛楯之~也。
”(三)读shuì。
说服。
孟子尽心下:“~大人则藐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成安君曰。
”(四)读yuâ。
喜悦。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乎?”左传僖公三十年:“秦伯~,与郑人盟。
”这个意义后代写作“悦”。
254.【听】(一)读tīng,又读tìng。
听。
礼记檀弓下:“夫子式而~之。
”引申为理会。
韩非子五蠹:“先王胜其法,不~其泣。
”(二)旧读tìng。
听从。
礼记曲礼下:“三谏而不~,则逃之。
”汉书张骞传:“其势宜~。
”(三)读tīng。
旧又读tìng。
治理,判断。
论语颜渊:“~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成语有“垂帘~政”。
〔~事〕(1)治理政事。
汉书韩延年传:“是日移病不~事。
”(2)名词。
中堂叫“~事”。
世说新语政事:“~事前除雪后犹湿。
”晋书陶侃传作“厅事”。
后代“客厅”的“厅”即由处理政事的中堂逐渐发展而来。
(四)读tìng。
任从,由着,放任。
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而斫之。
”今成语有“~其自然”。
(一)损坏,伤害。
论语季氏:“龟玉~於椟中,是谁之过与?”(二)毁谤,说别人的坏话。
跟“誉”相对。
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
”韩非子五蠹:“誉辅其赏,~随其罚。
”256.【誉】称赞。
墨子非攻上:“从而~之,谓之义。
”引申为好名声。
孟子告子上:“令闻广~施於身。
”现代变为双音词“名~”。
按:动词的“誉”读平声(yú),名词的誉读去声(yù)。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王力版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1、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
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
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
如“毛”,“莫袍切”。
《康熙字典》用此法。
3、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
如“有缓急,非有益也。
”“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
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
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5、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
,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
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
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
6、假借义: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
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
7、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
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
如上、下、本、末、亦、刃。
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
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
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江、沐。
意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上大都合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
如贝与财物有关,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
E、转注:说法不一。
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
8、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
王力古代汉语重点文章笔记
一、郑伯克段于鄢古今字:1、”大太:2、辟避;3、厭饜:4、”(今仍作“舍”)舍捨:5、”嘗嚐:(今皆简化为“尝”6、”佗他:异体字:”暱昵:词类活用(一)使动用法 1、2其他此类活用名词用于动词1819本义和引申义1、邑:、、“大叔又2、都:本义,大邑。
、国都小的都。
3、鄙:、引申出质朴,浅陋、轻视等意义。
4、毙:”后来表示死,“斃”后起字,今“毙”枪毙。
5、及:6、啟;简化“启”应。
古今词义不同1、国;1)都指国家,但含义不同。
周代的国指诸侯的封地,西汉的国指王侯的封邑。
2)2、城:1)城墙。
2)现在指城市、城区。
用如动词指修筑城墙。
课文中的“都城”3、乘:1)在利用车马等代替步行的意义上古今基本相同。
2)4、完:1)在完整、完全的意义上古今相同,用如动词是完整,因而有修缮的意思。
本文“大。
、‘完了’是古代所没有。
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做宾语: 12、(冒昧地问一声,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宾语用代词“之”复指 3(姜氏有什么满足)4(大概说的是这种情况吧)其他句式双宾结构 1、无生民心。
234语法1、诸:2、请:1)请你做某事 23、敢:1)助动词,有胆量,为何谓也”二、齐桓公伐楚古今字:1、共供:2、女汝:”复音词1、夹辅本义和引申义;1、缩:本义,用绳子捆起来。
2、妥:本义,安稳,安定。
后引申为安,安抚。
3、次:文献中有两种意义,一是次第,次序。
作动词为按次序排列。
引申为次第在后的,等级较差的。
| 。
引申为外出旅行停留。
语法;之: 1)放在定语和名词之间。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 在一个分句的主谓间用,表示语意未完。
b. 充当主语和谓语结构之间用“之”宾语前置;用指示代词“是”作宾语 5、寡人是征 6用代词‘是’复制提前的宾语,起强调 7介词“以”的宾语 8三、齐晋鞌之战古今字:9、陈阵:10、辟避:11、絓掛:12、奉捧:异体字:1、2、”3、4、5、”复音词1、败绩词类活用(一)使动用法3、”免(二)意动用法1、”难其他此类活用 16、介,甲衣。
《古代汉语》常用词音序检字总表
(五)一般口语音(如“折”读shé)不收。
A
ā
阿(1627)
āi
哀(218)
ǎi
霭(1626)
ài
爱(322)
ān
安(1484)
àn
按(795)案(822)
dà
大(809)
dài
代(931)殆(589)
逮(1620)
dān
丹(1198)
dàn
但(1488)啖(1615)
弹(1326)
dāng
当(1193)
dǎng
党(65)
dǎo
蹈(1471)
dào
悼(518)盗(232)
道(235)
dé
得(425)德(236)
dēng
登(417)
dì
弟(1216)帝(153)
lǔ
虏(950)
lù
赂(955)戮(579)
禄(953)
lǚ
履(1319)缕(1348)
旅(338)
lǜ
律(1213)虑(582)
luán
峦(1626)
luàn
乱(58)
lüè
略(811)
lún
伦(1218)纶(1628)
lùn
论(1058)
luò
落(1322)
M
màn
漫(1337)慢(1622)
měi
fēn
分(1477)
fén
坟(1494)
fèn
愤(219)奋(1183)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辨析-王力.古代汉语 常用词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辨析1.言,语。
在古代汉语里,“言”是自动地跟人说话,“语”则是指回答别人的问话,或是和人谈论一件事情,两者区别很清楚。
如左传僖公三十年:“佚之狐言於郑伯曰”,这是佚之狐主动向郑伯进言,宣公二年的“叹而言曰”,是自动地慨叹,成公二年的“岂敢言病”,“言病”也是说自动说出自己受伤。
这些地方的“言”都不能换成“语”。
“言”“语”用作及物动词时,分别更是明显。
“言”一般只能带指事物的宾语(言病,言事),如果指人,也只能他指,不能指谈话的对方。
“语”既能带指事物的宾语,例如庄子在宥:“又奚足以语至道”,带指人的宾语时,可以指称谈话的对方,例如论语阳货:“吾语女”,还可以带双宾语,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庄子在宥:“吾语女至道。
”总之,“语”字的“告诉”这一意义,是“言”字所不具备的。
“谚语”一义,更是“言”所没有的。
2.谓,曰。
“谓”是“说”的意思,后面有引语,但不与引语紧接;“曰”字后面紧跟着就是引语。
小说里常有某人“说道”,“谓”等於“说”,“道”等於“曰”。
“谓”“曰”与“言”“语”分别更大,因为“谓”“曰”后面必须有引语(这里指的是“谓”的第一义),“言”“语”后面不一定有引语。
3.侵,袭,伐。
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
”“伐”是正式的战争,所以有钟鼓,而且进攻的国家总要找一些“声讨”的理由,如“包茅不入”、“无礼”、“贰於楚”等(参看第六单元“伐”字条)。
“侵”就不需要任何理由,只是“不宣而战”。
“侵”与“伐”是不同的,所以左传僖公四年说:“侵蔡,遂伐楚。
”“袭”比“侵”更富於秘密性质,只是偷偷地进攻,所以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说:“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4.(1)报,告。
“报”字一般用於复命,“告”字用於告诉,所以它们的差别颇大。
(2)告,语。
在“告诉”的意义上,“告”与“语”是同义词,但对上就只能用“告”,不能用“语”。
(3)告,诰。
“告”与“诰”同音同义,后来分化了:告上为“告”,告下为“诰”。
《古代汉语》王力版 一二单元知识点
9.矢,《說文•矢部》:“弓弩矢也。”
10.病,《說文•疒部》:“疾加也。”引申指疾苦、疲憊、貧困、失敗等。
11.集,《說文•雥部》:“群鳥在木上也。”引申指落、集合、成等。
12.敗,《說文•攴部》:“毀也。”象手持杖擊壞貝殼之形。
13.兵,《說文•廾部》:“械也。”甲文象雙手持斤形,本義爲兵器。
燭之武退秦師(僖公三十年)
背景材料:《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公子(重耳)……及鄭,鄭文公亦不禮焉。”故本傳“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亂於晉,且貳於楚也。”杜預注:“文公亡過鄭,鄭不禮之。”
一、字詞
1.軍,篆文字形象以車圍之形。古於野外臨時駐軍,必以戰車圍成一圈以爲臨時營壘,營門則以二車交搭其轅而成,故軍營門稱轅門。以篆文字形,“軍”常用作動詞“駐軍”之意。此乃兼類詞。
四、文化知識
1.晉、虞、虢之間之關係:
太伯 周太王 虞仲
(古公亶父) 王季 文王 武王 成王
叔虞(晉)
虢仲 (西虢) 北虢
虢叔 東虢
2.桓莊之族,指獻公同族之群公子。晉文侯弟成師於晉昭侯元年(前745)封爲曲沃桓叔,傳子曲沃莊伯,莊伯傳子曲沃武公。晉侯緡二十八年(前679),武公滅晉侯,周王命曲沃武公爲晉君。其子爲晉獻公。
4.滅,《說文•水部》:“盡也。從水。”
5. 朝,《說文•倝部》:“旦也。”(倝,日始出, 光倝倝也。)字象日出於林莽之間,而月未落也。
6.介,《說文•八部》:“畫也。”但甲文象人前後有皮甲遮護之形,本義當爲皮甲。
7. 絕,《說文•糸部》:“斷絲也。從刀從卩。古文絕象不連體,絕二絲。”甲文、金文像以刀斷絲,本義即爲斷絕,從絲取義。
3.軼,《說文•車部》:“車相出也。”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字目录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目录常用詞(一)60字言語謂訪請召報告諫討反·舍次如馳驟侵襲奔亡逐及執免享薦圓虞克堪有無昭穆勤乏亂整兩貳兵車甲介卒乘君帥姑女族黨讎河防城池田館常用詞(二)62字辭謝責讓爭使令屬托往來去從違即就趨赴戰擊引卻馮據約解釋具給計謀會習疾病餓厭衰崩匱困侈靡寡少微強固再三帝后王侯子息宗廟詩書禮樂常用詞(三)65字知識見示視觀望矜哀恤憾恕憤患持措拱攻竊誅翦脩講設立忠信諒正邪辟好惡恭敬慎苟顯著相帥士僕禦右盜賊國家社稷仁義道德文質色臭先前後內外閑常用詞(四)65字行走出入之適進退逾逸逼決治樹藝事畜保愛傷害比喻誠偽善淫凶疏戚饑孰滋烈贍共同殊異斤鈞鍾倍政教法術勢數朝野塗江關宮府衣冠屨商賈旅徒年歲常用詞(五)63字說聽毀譽勸居登臨過稱量鬻市假離合因改作為取求奉致得益竭堅利完備陳故窮難夷平庸已必一參什伯晦朔時世期官吏爵權衡果實聰明功名北中下常用詞(六)66字遵徂征歸陟降流放遊浮集采叔振援操秉舉斯伐稼穡獲納交錯被任負施用制貽懷慕懲悼淑幸偷薄險阻悠皇永孔亟庶裘褐裳庭宇畝所驂駟策矢躬身領武仇耦常用詞(七)71字徵收發封棄俟遷徙遺失存處坐遇接承扶刺折戮問對許省審慮怨忍快興廢變曲直長小貪廉輕重狂殆危面口齒耳目指飯食服飾布鬥式檢英靈豪然且或曾更漸俱並而若爾常用詞(八)93字建置罷學養干謁徇矯效留遣逢候延勝敗守破騎伏圍突禽縱購抑按擢挾將烝亨顧察裁斷奏敕委捐詳詐與奪至止寤寐恨驚冀貴賤壯大多篤專壹稍略輒猶陰陽休咎機要祖賓郎男部曹鄰里獄闕祠第屏帳壁案字畫項乳體意常用詞(九)91字諂諛誣辯訴憐閔吊除拜營務積聚尋反覆運算替成遂系累羈系牽縣結絕擅披拉奸回雅俗公私偏全獨特醜陋穢玄素白方夙惟霄漢景曜都邑鄙邊塞殷周胡虜戎倡優伎皂宦豎臧獲祿位產業貨賂資財賄性情聲響拳腳端緒節度常用詞(十)95字議論諷貶謫斥宣褒贈顛覆率詣曆寓寄禁戒恃玩肆敷化加損刻勒郁舒張弛是非能可以凡聖殘暴甘辛鮮敝寒溫幽冥奧精眾便嘉遽速彌愈尤極甚最夫婦嬰孩親眷竹木穀壑亭台郊墟材才簿籍狀類壽命志趣涕泣膏澤帷蓋梗概本末常用詞(十一)89字紀載監撫遊揚抗奮沉沒通達辨析判切推移草聞宿隨沮擬測當須饒秀麗工博核奇偶丹紅允舛甯豫尚攸甫聊匪厥經典簡篇詞賦序銘誄贊章表風騷翰藻韻律榮華軌範規則准昆弟形跡綺練倫常綱維契幾始終羞辱常用詞(十二)88字創造潛藏步履枕藉淩厲脅迫隕落運輸徭役戍募吹唱叩彈讀啼號訊詰敘訴摹寫排攘竄列垂尊盛虛枉和順凜凝爛漫赤碧青蒼乍暫每既卿傅儀容祥殃條理支葉朵穎軒冕庾廩帛縷扃牖楹檻梁陵津浦疇陌晡曛塊礫常用詞(十三)96字掇控捫把挑搔投擲遞蹈躡升緣偃僕斃傾聆眺睇眄瞻回還逝分訣悸慟悵慨警惕欲感酌酹酣覺央闌清澄渾安閒乖互繁煩急忽但星辰嶽丘嶺棧閣甸藩苑隴塹墳蹊徑汀洲渚皋涯塘垠輦轂轅轍簪纓紱綬衾襦袂羹飧絲管弦鼓鼙僚群輩常用詞(十四)82字思索鑒賞料想占卜戲弄動定駐住依倚雕制生消淹漏泛涵蒙蔽蔭炙啖餉斂貢激濯拂逆凋零屠滅罄盡了肖暨逮暝黯纖悉贏短驕慢妄層喬耿渺縟稠綜雜遍塵靄巒岩阿隅畔際綸纂床蓐妝奩廚筵肌膚。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音序检字表-完美排版
B
拔(802)
把(1475)
罷(789)
白(951)
敗(796)
拜(935)
褒(1069)
保(324)
報(44)
暴(1084)
北(40)
被(520)
倍(333)
備(430)
輩(1510)
奔(50)
本(1108)
崩(150)
偪(322)
比(325)
鄙(955)
必(435)
辟(228)
敝(1086)
涵(1620)
寒(1086)
漢(953)
翰(1221)
憾(221)
豪(604)
好(229)
號(1334)
合(423)
河(65)
和(1342)
覈(1205)
褐(528)
壑(1097)
恨(813)
亨(805)
衡(442)
紅(1207)
侯(156)
后(]55)
候(794)
後(242)
忽(1494)
胡(957)
鼓(1508)
轂(1504)
故(431)
固(153)
顧(805)
寡(152)
乖(1492)
官(439)
冠(339)
綸(1636)
關(337)
觀(219)
管(1508)
館(67)
規(1224)
歸(511)
軌(1224)
貴(814)
國(236)
果(442)
過(42])
H
孩(1095)
害(325)
酣(1487)
逝(1483)
視(217)
事(323)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一)
常用詞(一)60字言語謂訪請召報告諫討反復舍次如馳驟侵襲奔亡逐及執免享薦圓虞克堪有無昭穆勤乏亂整兩貳兵車甲介卒乘君帥姑女族黨讎河防城池田館1.【言】(一)動詞。
說話,說。
論語鄉黨:“食不語,寢不~。
”左傳成公二年:“豈敢~病?”引申為談問題,對某事表示意見。
左傳僖公四年:“楚子使與師~曰。
”戰國策趙策三:“勝也何敢~事?”(勝:趙勝。
平原君自稱。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括自少時學兵法、~兵事。
”(二)名詞。
話,言論。
論語公冶長:“聽其~而觀其行。
”引申為一句話為一言。
論語為政:“詩三百,一~以蔽之,曰’思無邪’。
”(詩三百:詩經三百篇。
)又一個字為一言。
論語衛靈公:“子貢問曰:’有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
”又如“五~詩”,“七~詩”。
2.【語】(一)動詞。
談話。
論語鄉黨:“食不~,寢不言。
”李白夜宿山寺詩:“不敢高聲~,恐驚天上人。
”(二)讀yù。
告訴。
左傳隱西元年:“公~之故,且告之悔。
”論語陽貨:“居!吾~女。
”(居:坐下。
女:你。
)(三)名詞。
言論,話。
論語季氏:“吾聞其~矣,未見其人也。
”(四)諺語,俗話。
谷梁傳僖公二年:“~曰:’唇亡則齒寒’。
”後漢書黃瓊傳:“常聞~曰:’嶢嶢者易缺,皦皦者易汙。
’”[辨]言,語。
在古代漢語裡,“言”是自動地跟人說話,“語”則是指回答別人的問話,或是和人談論一件事情,兩者區別很清楚。
如左傳僖公三十年:“佚之狐言於鄭伯曰”,這是佚之狐主動向鄭伯進言,宣公二年的“歎而言曰”,是自動地慨歎,成公二年的“豈敢言病”,“言病”也是說自動說出自己受傷。
這些地方的“言”都不能換成“語”。
“言”“語”用作及物動詞時,分別更是明顯。
“言”一般只能帶指事物的賓語(言病,言事),如果指人,也只能他指,不能指談話的對方。
“語”既能帶指事物的賓語,例如莊子在宥:“又奚足以語至道”,帶指人的賓語時,可以指稱談話的對方,例如論語陽貨:“吾語女”,還可以帶雙賓語,例如左傳隱西元年:“公語之故”,莊子在宥:“吾語女至道。
王力版古代汉语复习重点
(五)词类的活用
1.什么是使动用法?
答: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2.掌握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的例子,即理解其意义,见到“使动用法”的词,能够识别出来。
答:所谓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
6.从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直接引申,一类叫间接引申;
7.直接引申是指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如“月”,本义是月亮,引申为时间单位“月”。再如“城”,本义是“城墙”,引申为“城市”。
8.间接引申是有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即所谓“辗转为它训”。如“朝”,本义是早晨,引申为“朝见”,再引申为“朝廷”,再引申为“朝代”。再如“任”,……。
(七)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1.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有哪些形式?
答:主要有四种形式:
(1)两个名词性词组并列,如:荀卿,赵人。(2)不用判断词,句末有语气词“也”,如:张骞,汉中人也。(3)主语用代词“者”复指,如:陈轸者,游说之士。(4)主语用代词“者”复指,句末有语气词“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注意:本节的每个例子都要好好看一遍,看懂,理解。)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重点篇目:
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
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重点篇目: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范围:第一册:(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第二册(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义词辨析例2.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册(一)怎样查字典辞书:)分卷,依()排列。
)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2.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即:“一曰指事,……;二曰……。
”3.记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书上的古字形。
4.什么是“亦声”?5.记住书上举例的字,如:“难、权、而、忘”等字的本义。
6.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和例字。
(三)古今词义的异同1.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三种情况:(问题:古今词义的异同有哪些情况?)(1)古今意义基本未变:如:“马、牛、羊、山、水”等;(2)古今意义完全不同的:如:“绸”古代的意义是“缠绕”,现代的意义是“丝绸”;“该”古代的意义是“完备”,现在是“应当”。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
王力版《古代汉语》常用词《古代汉语》常用词常用词(一) 60字言语谓访请召报告谏讨反复舍次如驰骤侵袭奔亡逐及执免享荐圆虞克堪有无昭穆勤乏乱整两贰兵车甲介卒乘君帅姑女族党雠河防城池田馆1.【言】(一)动词。
说话,说。
论语乡党:“食不语,寝不~。
”左传成公二年:“岂敢~病?”引申为谈问题,对某事表示意见。
左传僖公四年:“楚子使与师~曰。
”战国策赵策三:“胜也何敢~事?”(胜:赵胜。
平原君自称。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自少时学兵法、~兵事。
”(二)名词。
话,言论。
论语公冶长:“听其~而观其行。
”引申为一句话为一言。
论语为政:“诗三百,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三百:诗经三百篇。
)又一个字为一言。
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
”又如“五~诗”,“七~诗”。
2.【语】(一)动词。
谈话。
论语乡党:“食不~,寝不言。
”李白夜宿山寺诗:“不敢高声~,恐惊天上人。
”(二)读yù。
告诉。
左传隐公元年:“公~之故,且告之悔。
”论语阳货:“居!吾~女。
”(居:坐下。
女:你。
)(三)名词。
言论,话。
论语季氏:“吾闻其~矣,未见其人也。
”(四)谚语,俗话。
谷梁传僖公二年:“~曰:’唇亡则齿寒’。
”后汉书黄琼传:“常闻~曰:’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
’”[辨]言,语。
在古代汉语里,“言”是自动地跟人说话,“语”则是指回答别人的问话,或是和人谈论一件事情,两者区别很清楚。
如左传僖公三十年:“佚之狐言於郑伯曰”,这是佚之狐主动向郑伯进言,宣公二年的“叹而言曰”,是自动地慨叹,成公二年的“岂敢言病”,“言病”也是说自动说出自己受伤。
这些地方的“言”都不能换成“语”。
“言”“语”用作及物动词时,分别更是明显。
“言”一般只能带指事物的宾语(言病,言事),如果指人,也只能他指,不能指谈话的对方。
“语”既能带指事物的宾语,例如庄子在宥:“又奚足以语至道”,带指人的宾语时,可以指称谈话的对方,例如论语阳货:“吾语女”,还可以带双宾语,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庄子在宥:“吾语女至道。
王力 古代汉语 文选复习要点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重点篇目: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范围:第一册:(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第二册(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义词辨析例2.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册(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精选四
高考语文综合讲练一.重点文言实词1.【解】(一)分解,指分解动物(原义是解牛)。
《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牛。
”引申为把纠结着的东西解开。
《孟子·公孙丑上》:“民之悦之,犹~倒悬也。
”(这是解下来。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冻。
”(这是溶解。
)《战国策·赵策三》:“所贵於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纷乱而无所取也。
”(这是排解。
)李白《清平调》其三:“~释春风无限恨。
”(这是消解。
)引申为对一种道理的解释。
《史记·吕太后本纪》:“君知其~乎?”引申为晓悟,懂得,理解(后起义)。
杜甫《月夜》诗:“遥怜小儿女,未~忆长安。
”(二)读xiè。
松弛,懈怠。
《诗经·大雅·烝民》:“夙夜匪~。
”这个意义后代写作“懈”。
2.【释】(一)解开,放下[原来拿着或背着的东西],放掉。
《庄子·养生主》:“庖丁~刀对曰。
”《谷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民如~重负。
”引申为释放,赦免。
《左传·成公三年》:“两~累囚以成其好。
”又为溶解。
《老子·十五章》:“涣兮若冰之将~。
”又为分解,排解。
《战国策·赵策三》:“为人排患~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二)解说,解释。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
'~不朝正於庙也。
”(朝正於庙:古代君主正月要朝祭太庙。
)现代有双音词“注~”,“解~”等。
3.【具】(一)设食,准备酒席。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请语魏其侯帐~。
”(帐:设置帷帐。
)引申为餐。
《战国策·齐策四》:“食以草~。
”(二)动词。
具有。
《孟子·公孙丑上》:“冉牛、闵子、颜渊则~体而微。
”(三人都具有圣人的全体,但未够广大。
)现代变为双音词“~有”,“~备”。
引申为准备。
左传隐公元年:“缮甲兵,~卒乘。
”(三)副词。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重点一、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范围:第一册:(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第二册(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义词辨析例2.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册(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着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着作有张相的《》。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词(五) 63字说听毁誉劝居登临过称量鬻市假离合因改作为取求奉致得益竭坚利完备陈故穷难夷平庸已必一参什伯晦朔时世期官吏爵权衡果实聪明功名北中下253.【说】(一)说明,解释。
论语八佾:“成事不~。
”(已经作了的,不要再解释了。
)又名词。
墨子非攻上:“若以此~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
”(二)学说,主张,说法。
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
”韩非子难一:“矛楯之~也。
”(三)读shuì。
说服。
孟子尽心下:“~大人则藐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成安君曰。
”(四)读yuè。
喜悦。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乎?”左传僖公三十年:“秦伯~,与郑人盟。
”这个意义后代写作“悦”。
254.【听】(一)读tīng,又读tìng。
听。
礼记檀弓下:“夫子式而~之。
”引申为理会。
韩非子五蠹:“先王胜其法,不~其泣。
”(二)旧读tìng。
听从。
礼记曲礼下:“三谏而不~,则逃之。
”汉书张骞传:“其势宜~。
”(三)读tīng。
旧又读tìng。
治理,判断。
论语颜渊:“~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成语有“垂帘~政”。
〔~事〕(1)治理政事。
汉书韩延年传:“是日移病不~事。
”(2)名词。
中堂叫“~事”。
世说新语政事:“~事前除雪后犹湿。
”晋书陶侃传作“厅事”。
后代“客厅”的“厅”即由处理政事的中堂逐渐发展而来。
(四)读tìng。
任从,由着,放任。
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而斫之。
”今成语有“~其自然”。
255.【毁】(一)损坏,伤害。
论语季氏:“龟玉~於椟中,是谁之过与?”(二)毁谤,说别人的坏话。
跟“誉”相对。
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
”韩非子五蠹:“誉辅其赏,~随其罚。
”256.【誉】称赞。
墨子非攻上:“从而~之,谓之义。
”引申为好名声。
孟子告子上:“令闻广~施於身。
”现代变为双音词“名~”。
按:动词的“誉”读平声(yú),名词的誉读去声(yù)。
257.【劝】鼓励,奖励。
与“惩”,“沮”相对。
庄子胠箧:“虽有轩冕之赏弗能~。
”左传成公二年:“我戮之不祥。
赦之,以~事君者。
”又成公三年:“所以惩不敬而~有功也。
”又表示奋勉。
论语为政:“举善而教不能,则~。
”引申作劝说(说明道理使人听从)的意思(后起义)。
王维渭城曲:“~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意:在上古汉语里“劝”字用於积极的鼓励,而不用於消极的劝阻。
直到中古还是这样。
杜甫遣兴:“足以~元凶”,意思是说:这足以劝使那些最大的恶人不再作坏事。
在古代汉语中“劝”字后面不用否定词。
258.【居】(一)坐。
论语阳货:“~,吾语女!”引申为居住的意思。
孟子滕文公下:“仲子所~之室,伯夷之所筑与?抑亦盗跖之所筑与?”又为处在。
孟子离娄上:“~下位而不获於上。
”又名词,住处。
左传宣公二年:“问其名~,不告而退。
”又为当或任。
老子二章:“功成而弗~。
”今成语有“~之不疑”。
(二)用於“有顷”,“久之”,“顷之”的前面,表示相隔了一段时间,意义比较虚。
战国策齐策四:“~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
”史记李将军列传:“~久之,孝景崩。
”又:“~顷之,石建卒。
”259.【登】(一)从低处走上高处。
荀子劝学:“故不~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今成语有“一步~天”。
(二)成,特指庄稼成熟。
孟子滕文公上:“五谷不~。
”260.【临】(一)从高处往低处看。
荀子劝学:“不~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诗秦风黄鸟:“~其穴,惴惴其栗。
”今成语有“居高~下”。
引申为从上监视着。
诗大雅大明:“上帝~女。
”又为从上面到下面来。
这个意义往往被用作敬词。
左传襄公三年:“请君~之。
”后代双音词有“莅~”,“光~”。
又用於抽象的意义,表示遇到。
论语述而:“必也~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二)对着书画的范本进行摹仿(后起义),如说“~摹”,“~帖”。
(三)众人相聚而哭。
左传宣公十二年:“卜~于大宫。
”又:“国人大~,守陴者皆哭。
”(陴:读pí。
城上的短墙。
)又特指众人定时在灵柩前哭。
汉书霍光传:“朝暮~。
”按:这个意义旧读lìn。
261.【过】(一)走过,经过。
论语微子:“孔子~之,使子路问津焉。
”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卫。
”引申为超过,胜过。
左传隐公元年:“大都不~参国之一。
”论语公冶长:“由也,好勇~我。
”又为过分。
战国策齐策四:“王闻之~矣。
”(二)名词,过错。
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又动词,犯错误。
论语学而:“~则勿惮改。
”左传宣公二年:“~而能改,善莫大焉。
”注意:第一义读平声(guō)或去声(guò),第二义只读去声。
262.【称】(一)称量物体的轻重。
庄子胠箧:“为之权衡以~之。
”(二)举。
诗豳风七月:“~彼兕觥,万寿无疆。
”引申为举荐,推举。
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解狐。
”(三)称颂,称道。
国语周语:“君子不自~也。
”礼记檀弓:“其仁不足~也。
”引申为称述,述说。
史记淮阴侯列传:“常~义兵不用诈谋奇计。
”(四)读chèn。
相称,适合,配得上。
洛阳伽蓝记开善寺:“朝臣莫不~力而去。
”今双音词有“~职”,“相~”。
263.【量】(一)读liáng。
动词,计算物体容积。
庄子胠箧:“为之斗斛以~之。
”引申为量长短。
枚乘上书谏吴王:“石称丈~,径而寡失。
”(二)读liàng。
名词。
斗斛之类的量器。
论语尧曰:“谨权~。
”左传昭公三年:“齐旧四~:豆、区、釜、钟。
”引申为容积,分量。
论语乡党:“唯酒无~,不及乱。
”又子张:“多见其不知~也。
”又为度量衡的规定。
史记秦始皇本纪:“器械一~。
”(甲胄戈矛之类的大小长短轻重都有统一规定。
)(三)读liàng。
才具,才华抱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刘备以亮有殊~,乃三顾亮於草庐之中。
”又吴志周瑜传注:“瑜雅~高致。
”又特指宽容人的限度,度量。
晋书武帝纪:“帝宇~弘厚,容纳谠正。
”(谠dǎng:直言。
)南史宋高帝纪:“上少有大~。
”(四)读liàng。
审察,揣度。
孟子公孙丑上:“~敌而后进。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而某不~敌寡众。
”今成语有“~力而行”。
264.【鬻】读yù。
卖。
庄子逍遥游:“今一朝而~技百金,请与之。
”265.【市】(一)交易物品的场所,市场。
孟子滕文公上:“从许子之道,则~贾不贰。
”韩非子五蠹:“奸财货贾得用於~,则商人不少矣。
”按,“城市”、“市镇”由此意义发展而来。
(二)买。
战国策齐策四:“责毕收,以何~而反?”又:“窃以为君~义。
”266.【假】(一)借。
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道於虞以伐虢。
”引申作凭藉的意思。
荀子劝学:“~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又:“君子生非异也,善~於物也。
”又“假寐”二字连用,指不脱衣冠睡觉。
左传宣公二年:“坐而~寐。
”(二)不是真的。
史记淮阴侯列传:“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为!”注意:在“真假”这个意义上,先秦一般只用“伪”,两汉以后才用“假”。
(三)如果。
史记淮阴侯列传:“~令韩信学道谦让。
”[辨]假,借。
在上古汉语中表示“借用”这个概念的时候,一般只用“假”,不用“借”。
“假道於虞”不能说“借道於虞”。
中古以后,则多用“借”而少用“假”。
267.【离】(一)分散,分离。
跟“合”相对,又跟“即”相对。
论语季氏:“邦分崩~析而不能守也。
”楚辞哀郢:“民~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今成语有“若即若~”,“悲欢~合”。
(二)遭受。
触犯。
离骚:“进不入以~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韩非子五蠹:“夫~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
”在这个意义上,又写作“罹”。
268.【合】(一)闭,合拢。
跟“开”相对。
战国策燕策二:“蚌~而钳其喙。
”汉乐府上邪:“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乃敢与君绝!”引申为对合,符合。
战国策齐策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券。
”又为会合。
论语宪问:“桓公九~诸侯。
”(二)两军接触(交战)。
左传成公二年:“自始~而矢贯馀手及肘。
”史记萧相国世家:“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
”近代双音词“回~”由此发展而来。
(三)应该(后起义)。
杜甫岁晏行:“好恶不~长相蒙。
”白居易与元九书:“始知文章~为时而著,歌诗~为事而作。
”(四)全(后起义)。
旧唐书陆德明传:“~朝赏叹。
”269.【因】(一)动词。
依靠,凭藉。
左传僖公三十年:“~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楚辞卜居:“余有所疑,愿~先生决之。
”引申为顺着。
庄子养生主:“~其固然。
”又为接着。
论语先进:“加之以师旅,~之以饥馑。
”又为因袭。
论语为政:“殷~於夏礼。
”〔~而〕趁此,就此。
史记陈涉世家:“不如~而立之。
”(二)介词。
表示“通过”的意思。
战国策赵策三:“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平原君谓赵王曰。
”(三)介词。
表示“由於”的意思。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
”(绝国:辽远的国家。
骞:指张骞。
)注意:这是介词,后面跟着的是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和现代汉语连词“因为”不同。
但连词“因为”由此发展而来。
(四)名词。
缘由。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无~而至前。
”(五)副词。
于是。
战国策齐策四:“以责赐诸民,~烧其券。
”史记陈涉世家:“婴后闻陈王已立,~杀襄强。
”苏轼石钟山记:“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得观所谓石钟者。
”270.【改】变更更换。
论语雍也:“回也不~其乐。
”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
”[辨]更,改。
在古代汉语中,“更”除了有“改变”的意义之外,还有“调换”,“替代”,“交替”的意思,而“改”却没有。
例如庄子养生主“良庖岁更刀”的“更”,不能换成“改”。
271.【作】(一)起来。
论语先进:“舍瑟而~。
”又用於抽象的意义,表示“兴起”。
孟子公孙丑上:“贤圣之君六七~。
”今成语有“精神振~”,“掌声大~”。
(二)创造,制作。
论语述而:“述而不~。
”孟子梁惠王上:“始~俑者,其无后乎!”272.【为】(一)做,造作。
战国策齐策四:“王使人~冠。
”按,“为”字是一个动词,是“做”的意思,但古人“做”的含义非常广泛,在具体的上下文中,它的涵义比较具体。
论语先进:“~国以礼。
”又阳货:“女~周南召南矣乎?”又微子:“杀鸡~黍而食之。
”孟子告子下:“固哉高叟之~诗也!”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之所。
”又僖公三十年:“且君尝~晋君赐矣。
”我们可以随文译为“治”,“学”,“煮”,“解”,“给”......但是不能认为“为”字本身有这些意义。
引申为当作,作为。
庄子逍遥游:“世世以洴澼絖~事。
”又为变成,成为。
庄子逍遥游:“化而~鸟。
”又为叫作。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鲲。
”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芷。
”又为算做,算是。
论语为政:“知之~知之,不知~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