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10招学会文言文翻译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2、意译,是根据原文的意思去进行灵活的翻译,
译句:树林茂密成荫 ,到处是鸟的鸣叫声, 这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欢乐的情景。
我们初中生学习文言文,要学会直译。 中考文言文翻译题的考查,也主要考查 学生直译的能力。因此,我们学生必须 认真领会 词、句,紧扣原文,弄懂原意, 不能把翻译弄成叙述大意或改写故事。 认真地、严格地直译,是落实文言文词 句的重要环节,是避免错误的较好办法。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 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 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 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 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 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 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 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 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 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 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 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一、判断题
1、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杀人用棍棒和刀,有什么不同吗? 用棍棒和刀杀人,有什么不同吗? 2、子将安之? 你将到哪里去?
3、子何恃而往? 你什么靠着前去? 你凭什么前往?
调
文言文中这种介宾后置、宾语前置的倒装句应 依据现代正常的语序进行调整。
翻译题(二)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凭你的力量,还不能搬掉像魁父这样的小山,能 把太行、王屋山怎么样呢??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3、帝感其诚。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
教学的文言文
教学的文言文教学的文言文 11、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出自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学记》。
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
表达了这样一种治学精神即,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而是移风易俗。
体现社会本位论。
2、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出自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学记》。
古代君王立国,治民,无不以教育为先。
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观。
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出自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学记》。
意思是引导学生,而不是领导他们;鼓励学生,而不是压制他们;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下结论。
体现启发性教学原则。
4、学而时习之——出自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学而》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说:"学到待人处世的道理并适时实践练习,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悦的事吗?”5、温故而知新——出自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为政》原文为: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意思是: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指学习过的知识),由此获得新的知识(指未学习过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当老师了。
”体现巩固性教学原则。
2. 关于教师的古文< > 韩愈【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
老师,如此传道授业解惑。
人不是生来就知道的,谁能没有怀疑?如果你很迷茫,不跟着老师走,那就很迷茫,你永远也不会明白。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文言文翻译之六字诀
水性懦弱,人民就轻视它玩弄它,就有很
多人死于水,所以采用宽和的政策很难。
高考
*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2007年广东高考题) ①【原文】: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翻译】: (狐狸)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终都是。郭生对此感到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但:只是,仅仅) ②【原文】: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翻译】: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美味的)饭菜,供给狐狸吃喝。(德:感激,感恩)
词义变化
译文: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看。
01
02
03
04
05
*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01
单音换双音:每年、每月
02
主要是针对倒装句 包括: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调
译文: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
例1:求人可使报秦者。
求可使报秦之人
*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因为这些既是命题设置的关键点,也是得分点,如本题中“但”“以”“异”“以是”“德”等词,“持以白王”的介短后置句式等就是。另外,掌握古代官职、地理、军事、称呼、礼仪、节气、民俗等方面的知识,也有助于快速地读懂理顺文言文,为正确,流畅,自然美观地翻译打下坚实的基础。
【解读与备考】: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就是准确无误,通畅顺达,自然得体。要做到准确无误,必须熟练掌握一定量的实词、虚词和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语法现象。
*
审清采分点
审
切
连
誊
以词为单位,用“/”切分句子。
文言文好多种翻译方法
一、直译法直译法,即逐字逐句翻译,力求忠实原文。
此法适用于字词简单、句式结构相似的文言文。
如: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直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也很愉快吗?”二、意译法意译法,即根据原文意思进行翻译,不求字字对应。
此法适用于句式复杂、意境深远、难以直译的文言文。
如: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意译:山不一定要很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有名气。
三、增译法增译法,即在翻译时添加一些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词语,使译文更加流畅易懂。
如: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增译:青青的衣领,悠悠的思绪。
四、减译法减译法,即在翻译时省略一些古文中常见的虚词、重复的词语等,使译文更加简洁。
如:原文:朝三暮四,愚公移山。
减译:朝三暮四,愚公移山。
五、换译法换译法,即将古文中生僻的词语、成语等用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词语、成语替换。
如:原文:君子之交淡如水。
换译:朋友之间的交往应该像水一样淡泊。
六、分译法分译法,即将长句或复杂句式拆分成若干短句,使译文更加清晰。
如:原文: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分译:天地最大的德性是生养万物,圣人的最大宝藏是地位。
七、合译法合译法,即将若干短句合并成一个长句,使译文更加紧凑。
如:原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合译:通过温习旧知识,获得新的认识,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总之,翻译文言文需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以达到准确、流畅、生动的效果。
然而,无论何种方法,都应以忠实原文为前提,力求让现代读者领略古文之美。
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10法
(五)1
①三人者,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2014年江
苏联考)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杀
问题 ——你能推断出“刑” 的意思吗? 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
——联想课文推断
(五)
②张苍罢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 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偏爱、偏私
②成益愕,急逐趁之 追逐
•
③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石》 ④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鸿》
考:敲打
•
过:责备
(五)1
①三人者,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 ②张苍罢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 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问题 ——你能推断出“刑” “私” 的意思吗? 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
禁止(古):禁令不颁发
如: 1.天下云集而响应(《过秦论》)
响应:回应 / 赞同,支持,追随
2.古之学者必有师
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求学的人
3.吾从而师之
因果连词/从,跟从,追随;而,连词,且
4.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泛指武器,比喻战争/兵力
5.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需要/不一定
方法十:合体拆分法
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的辨识 有些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使用,但词 义已发生变化,有的扩大或缩小了,有的已发生了转移,
四、实战演练
1、(2016高考全国课标卷1) · · · · · ·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 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 “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 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1、(2016高考全国课标卷1) · · · · · ·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 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 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 临,处之安乎?”
高中《文言文翻译方法》 课堂实录
高中《文言文翻译方法》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引用朱熹说的一句话:“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本节课的寄语。
大家学习文言文已有很长时间了,但还有很多同学谈文言文眼花、色变、脑大。
基于此,今天,老师就细化我们已基本掌握的“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翻译方法,大家共同研讨文言文翻译方法之六字译文绝招,以此作为翻译的活水。
希望同学们能学以致用,走出文言文翻译的窘途。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第一招留即保留法大家看题1,谁来翻译?生说,看题2谁来翻译?大家仔细观察翻译时这两个句子什么词保留不动?生说师明确: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翻译题3。
谁能来翻译?大家说哪个字没译?夫为什么不译?夫是发语词无实义所以没译。
再翻译题4,谁翻译?哪个字没译?也也字句中表停顿,无实义。
由两个句子我们就可以推出第二招是哪个字?删,即删除法,删去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虚词等。
师:第三招就是换下面的问题由各组自己解决,先翻译句子5—7题,再结合蓝字部分探讨翻译时什么情况用换这种方法。
好,开始!师:各组翻译完,总结出答案就坐好。
哪组说?我组研究题5,妻子古今异义词所以翻译时换古意。
整个句子翻译一下。
我组研究题7,见,通假字翻译时换成通假后字的意思。
我组研究题6,复、全二字使动用法,翻译时换成活用后的词意。
各组说的都很好,其实用完留、删剩下的都是换的对象了,那就是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会用到此法。
师:同学们,以上三招,我们共同努力,学的还不错。
请看题8—10,这些句子都是我们学习过的什么句式?题8,定后,语序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题9宾前,语序为欺余。
题10,状后,语序为月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
大家一起说这个方法应是调即调整法,翻译时如定后,宾前,状后,主谓倒置,都用调整法。
师:接下来,这招我采用抢答来完成。
大家看一眼11—14题,好,时间到!请听题:①这四句都是统一的句式,什么句式?②请补出11题句中省略的内容。
翻译文言文如何根据语境推断词句的含义
饷:军粮
例2(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 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 公子篯, 公子篯,……)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方罢巡抚家居, 闻而异之。 ——2009年高考江苏卷翻译题(2) 2009年高考江苏卷翻译题( 2009年高考江苏卷翻译题
“其”与上下文中的“吾”构成同义关系, 其 与上下文中的“ 构成同义关系, 同义关系 应译为” 应译为”我”。
(四)对文推断法 对文指文言文中结构相同或相近 的语句, 的语句,由于对文处在相同的句法结 构中,它们的词性相同, 构中,它们的词性相同,词义通常也 具有相同或相反的关系。 具有相同或相反的关系。据此我们就 可以从已知去推断未知。 可以从已知去推断未知。
“君”“兄”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君”“兄 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用国君之礼待, 君:用国君之礼待, 用兄长之礼待。 兄:用兄长之礼待。
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 例6 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
——南京市2010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卷翻译题(3) 南京市2010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卷翻译题( 南京市2010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卷翻译题
译文:(吴汉)到获得皇帝接见,就受到 译文:(吴汉)到获得皇帝接见, :(吴汉 皇帝亲近、信任。 皇帝亲近、信任。
(二)语法推断法 句子的语法结构是解释词句的重要语境, 句子的语法结构是解释词句的重要语境, 可以制约并确定词句的意义。 可以制约并确定词句的意义。高考翻译题又常 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为考查对象, ”“特殊句式 以“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为考查对象,同 样一个词,活用与否,意义有别。 样一个词,活用与否,意义有别。文言特殊句 式同现代汉语的表达也有较大差别。 式同现代汉语的表达也有较大差别。如果从语 法入手, 法入手,就能由结构分析发现活用的词和特殊 句式,进而推断其意义。 句式,进而推断其意义。因此常常要对翻译的 句子作些语法分析。 句子作些语法分析。
语文学习技巧: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及口诀
语文学习技巧: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及口诀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经过历代文人修饰越显浮华,唐代起文学大家韩愈等发起“古文运动”,主张回归通俗古文。
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01、如何翻译文言文首先要把每个实虚词的解释了解透彻,这是基本,就好比看一篇文章一样,如果这篇文章有很多字你不认识,那么你肯定一知半解或者看不懂。
剩下的时间看一下并用笔标记一下不会的那些实虚词并把它背诵下来(这里说的是注重平时练习所得,并非考场)。
接下来我们讲解文言文阅读考场做题的方法及做题技巧:一、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众所周知,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准借助任何工具书,只能独立解题的特殊性,因此不少学生心理上比较紧张,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
其实这种作法是很不正确的,作为文言应试的阅读应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初读全文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
最近几年高考都有一篇考人物传记的,看这样的文章要知道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
一般有主人公,主人公有正反好坏之分,在人物身上,表现一种特殊的品格和性格。
这要求考生解读人物关系,体味出人物的特有的品格和性格。
作者写人物传记,或出于某种政治需要,或出于个人目的,通过人物传记,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要求考生能分析传记的基本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韬晦术的文言文翻译
《韬晦术》原文如下:夫韬晦者,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也。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天下莫能与之争,以其无争也。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珠,虚心而实腹,弱志而强骨,弗动而待时。
时动则动,时静则静,时去则去,时来则来。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成功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今将此文言文翻译如下:韬晦之道,犹如将宝物藏于身,等待时机而行动。
世间最柔软的东西,能够在最坚硬的地方驰骋。
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斗,因为它不与人争斗。
正因为不与人争斗,所以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斗。
因此,圣人身着粗布衣却怀揣珠宝,虚心而充实,弱志而坚强,不动而等待时机。
时机成熟则行动,时机未到则静止,时机离去则离去,时机到来则到来。
因此,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生长而不去干预,生命产生而不去占有,成就而不依赖,成功而不居功。
正因为不居功,所以才能长久。
韬晦之术,实为一种处世之道。
人若欲在世间立足,需学会隐忍、低调、务实。
以下为韬晦术之具体应用:一、隐匿锋芒,避免树敌。
在职场、官场,若显露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容易招致嫉妒和敌视。
此时,需学会韬晦,隐藏自己的锋芒,以免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二、虚心求教,广结善缘。
在与人交往中,要学会虚心向他人请教,倾听他人的意见。
这样既能提高自己,又能广结善缘,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三、脚踏实地,稳步前行。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脚踏实地,稳步前行。
不可急于求成,更不可张扬跋扈,以免引起他人反感。
四、淡泊名利,修身养性。
在现代社会,名利诱惑无处不在。
学会韬晦,淡泊名利,专注于修身养性,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
总之,韬晦术是一种高深的处世之道。
学会韬晦,才能在乱世中保全自己,成就伟业。
然而,韬晦并非一蹴而就,需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修炼,方能领悟其真谛。
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
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古文翻译,特别是文言文翻译,一直是对于许多人来说的一大难题。
在现代汉语和文言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为了能够准确的理解和翻译文言文,我们需要采用一些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文言文翻译的十大方法:一、全面深入的了解原文意义在进行文言文翻译之前,我们必须对原文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语境、意义和背景等。
只有通过这种深入理解,我们才能够对文言文进行合理的解释和翻译。
二、捕捉关键词文言文翻译通常伴随着许多冗长的词汇和繁琐的语句。
为了准确地理解意义,我们需要从中挑选出关键词,并加以分析和解释。
这样能够使我们更准确的翻译文言文。
三、学会借助现代汉语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感到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之间存在巨大的隔阂。
然而,在翻译时,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汉语,结合文言文的语法规则,进行适当的转化和调整,使翻译更加顺畅和自然。
四、认识典故和常用词汇文言文翻译需要对典故和常用词汇进行认识,因为这些典故和词汇往往体现着文言文的特点和重要意义。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五、结合语境和背景文言文翻译之所以困难,主要是因为文言文语言结构复杂,表达方式独特,需要结合背景和语境,才能进行准确的翻译。
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我们才能够完整地呈现文言文的内涵和意义。
六、善于运用词典和工具为了进行更准确和准确的文言文翻译,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运用词典和其他语言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和主题意义。
七、注意文句的主谓宾结构文言文的语言结构比较复杂,尤其是在主谓宾的结构中。
正确的处理这种结构,可以在文言文翻译中获得巨大的优势。
八、了解动词和副词的用法在文言文中,动词和副词是非常重要的词汇。
了解它们的用法和用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九、分清文言文的修饰关系文言文的修饰关系非常重要,它可以把几个词元连接成为一个意义巨大的词汇。
了解这种修饰关系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十、掌握术语和专业知识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我们还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术语和专业知识,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解释和翻译文言文。
捕捉古文翻译的采分点
例2.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2014年高考广 东卷) “直”,常见义项有:不弯曲,伸直;正直;遇到、面对;价值 等。从语境来看,前面说刘敞觉得王甲案有冤情,这里应是“伸直、 伸冤”的意思。 译文:王甲得知能为自己伸冤,才敢以实相告,原来杀人的是富人陈氏。 例3.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2014年高考湖北卷) “援”常见义项有:拉、拽;攀折、摘取;帮助、救助;引荐、 举荐等。根据后面“裾”字揣测,“拉、拽”义项最恰当。
译文:五次用书信催促(刘)光世聚集军队,光世最终没有执行。
例14.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振”通“赈”,是“救济”的意思。
译文:百姓,是我们重要虚词
虚词是辅助实词构成句子语法结构或表达语气的。大 多数虚词既有其基本用法,表示其语法功能,又有意义, 能在现代汉语里找到相对的虚词加以解释。因此,对考纲 要求掌握的18个重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了然于心,只要 句中出现,就可能是得分点,就要格外留心。 例15.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2014年高 考大纲卷)
例22.甫抵里�,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2014年高考重庆 卷) “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是定语后置句,“者”是定语后置句的 标志。“问寒温表庆贺”是定语,要调整到中心词“亲故”之前,这 样才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译文:刚到达乡里,亲戚朋友问寒问暖表示庆贺的人很多,肩挨肩,脚 跟脚。 例23.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 (2014年高考四川卷) “见重”被动句,“见”被动句的标志。“见重”是被看重的意思。 又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王筠天性宽弘敦厚,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 时就有才华名望,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
文言文及翻译技巧口诀
文言文示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技巧口诀: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三、词不离义,义不离境。
四、音译、意译相结合。
五、考究文化背景,把握时代特征。
具体翻译如下:孔子曰:“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翻译技巧详解: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此句中,“学而时习之”直译为“学习并且按时复习”,“有朋自远方来”直译为“有朋友从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直译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
这些直译保留了原文的语序和句式,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原文。
二、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翻译时,要关注每个字在句中的含义,同时也要把握整个篇章的语境。
例如,“学而时习之”中的“而”字,在句中起到连接作用,翻译时应保留其连接功能。
三、词不离义,义不离境。
翻译时,要准确把握每个词的含义,同时也要关注其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如“不亦说乎”,这里的“说”字,在句中表达的是愉悦之情,翻译时应体现这一含义。
四、音译、意译相结合。
对于一些古汉语中的专有名词、地名、官职等,可采用音译的方法。
如“子曰”,直译为“孔子说”。
而对于一些表达抽象意义的词语,则可采用意译的方法。
如“不亦君子乎”,直译为“不是君子吗”,意译为“真是君子啊”。
五、考究文化背景,把握时代特征。
翻译时,要关注古汉语中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义。
如“学而时习之”,在古代,学习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质,因此翻译时应体现这一文化内涵。
总之,学习文言文,需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
通过以上口诀,希望能帮助学者在阅读文言文时,更好地理解其内涵,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初中文言文翻译《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译文: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所学来得有用。
我曾经踮起脚跟远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变长,但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变得更快,但是听的人却能听得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能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并不与众不同,而是善于借助外物。
《劝学》文言文翻译:我曾经整天思考问题,但发现这样还不如抓紧每一刻去学习。
我曾经踮起脚跟远望,但发现这样还不如登上高处去拓宽视野。
登上高处挥手,并不是因为手臂变长了,但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并不是因为声音变快了,但是听的人却能听得更加清晰。
那些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脚走得快,而是因为他们能够行千里;那些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会游泳,而是因为他们能够横渡江河。
君子的出身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关键在于他们懂得如何善于利用外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而这些困难往往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去应对。
正如《劝学》中所言,君子并不需要与众不同的天赋,只需要学会借助外物,利用现有的条件去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上,我们可以借助各种工具和资源,如图书馆、互联网等,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可以借助他人的经验和智慧,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可以借助沟通和协调,来化解矛盾,增进友谊。
总之,《劝学》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拓宽视野,提升自己。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借助外物,善于利用周围的资源,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实现自己的价值。
文言文翻译的背诵口诀
一、识句意,明词义,先读全文再翻译。
二、词不离句,句不离篇,逐字逐句细推敲。
三、实词活用,词类活用,熟记古汉语用法。
四、多义词辨,古今异义,仔细分辨莫混淆。
五、句式变换,被动语态,掌握文法勿遗漏。
六、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巧妙运用增色彩。
七、文言虚词,虚词实用,熟记用法记心间。
八、翻译技巧,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巧翻译。
九、校对检查,字词句篇,反复校对无差错。
十、背诵口诀,熟读成诵,牢记于心能应对。
具体内容如下:一、识句意,明词义,先读全文再翻译。
翻译文言文,先要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逐字逐句翻译,不可断章取义。
二、词不离句,句不离篇,逐字逐句细推敲。
翻译时,要关注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理解句子结构,逐字逐句细推敲。
三、实词活用,词类活用,熟记古汉语用法。
文言文中的实词,有时会有活用现象,如名词动用、形容词用作动词等。
要熟记古汉语的词类活用规律。
四、多义词辨,古今异义,仔细分辨莫混淆。
文言文中的多义词,要仔细分辨其具体含义,避免混淆。
同时,注意古今异义现象,如“道”古义为道路,今义为道理。
五、句式变换,被动语态,掌握文法勿遗漏。
文言文中的句式多样,如判断句、疑问句、否定句等。
要掌握文言文的句式特点,避免遗漏。
六、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巧妙运用增色彩。
文言文中常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
要理解其含义,巧妙运用,使翻译增色。
七、文言虚词,虚词实用,熟记用法记心间。
文言文中的虚词,如“之”、“乎”、“者”等,要熟记其用法,正确运用。
八、翻译技巧,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巧翻译。
翻译文言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遇到特殊情况,可灵活运用意译。
九、校对检查,字词句篇,反复校对无差错。
翻译完成后,要仔细校对,确保字词句篇无误。
十、背诵口诀,熟读成诵,牢记于心能应对。
背诵此口诀,熟读成诵,牢记于心,翻译文言文将游刃有余。
通过以上口诀,希望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文言文翻译方法口诀
文言者,古人之言也,简练而意深。
欲解其意,非翻译不可。
翻译之道,繁复而微妙,然有口诀,可助学者一臂之力。
兹录《文言文翻译方法口诀》如下:一、字字推敲,意译为宗。
翻译文言,首重字义,一字一句,皆须推敲。
意译为主,直译为辅,使文意通顺,不失原意。
二、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翻译文言,须将词置于句中,句置于篇中,前后连贯,方显文意。
不可断章取义,孤立解读。
三、词性辨析,句式识破。
文言文词性变化多端,句式亦复杂。
翻译时,需辨析词性,识破句式,准确翻译。
四、虚词翻译,注意语境。
文言文虚词丰富,翻译时需注意语境,虚词用法多样,不可一概而论。
依语境而定,方为上策。
五、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直译词义,使文意明确。
意译,即意会文意,使文意流畅。
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两者相辅相成。
六、增删润色,保持文风。
翻译文言,有时需增删润色,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同时,保持原文文风,使译文更具可读性。
七、注重音韵,保持节奏。
文言文讲究音韵,翻译时注意音韵搭配,保持原文节奏。
使译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更具美感。
八、典故引用,注重考据。
文言文中典故繁多,翻译时需注重考据,确保典故准确无误。
同时,可适当引用典故,丰富译文内涵。
九、成语翻译,注意搭配。
文言文中成语丰富,翻译时需注意搭配,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同时,保留成语原意,使译文更具韵味。
十、文化差异,注意传达。
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翻译时需注意传达。
尽量使译文符合原文文化背景,避免误解。
《文言文翻译方法口诀》共十句,简明扼要,便于记忆。
学者若能熟记并运用,定能在翻译文言文的道路上,事半功倍。
以下为具体口诀:1. 字字推敲,意译为宗。
2.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3. 词性辨析,句式识破。
4. 虚词翻译,注意语境。
5.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6. 增删润色,保持文风。
7. 注重音韵,保持节奏。
8. 典故引用,注重考据。
9. 成语翻译,注意搭配。
10. 文化差异,注意传达。
要学会忍耐的文言文翻译
夫忍,古人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是也。
人生在世,风波险恶,欲求一帆风顺,非忍不能。
故学会忍耐,乃人生之大道,处世之良策。
忍,非懦弱之谓,乃智者也。
古之圣贤,皆以忍为贵。
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
”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此皆言忍之益也。
夫忍,能使人沉潜自省,厚积薄发,终成大器。
忍,能消灾解难。
世间之事,往往变幻莫测,瞬息万变。
若遇逆境,若不学会忍耐,必会心生烦躁,甚至怒火中烧,反招祸端。
而忍者,则能心如止水,静观其变,待时而动,终化险为夷。
忍,能养德修身。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然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忍者,善于自省,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自我。
孔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故忍者,能养德修身,成为品德高尚之人。
忍,能增进和谐。
世间万物,纷繁复杂,人与人之间,更是千差万别。
若遇分歧,若不学会忍耐,必会争执不休,甚至大打出手。
而忍者,则能宽容待人,以和为贵,化解矛盾,增进和谐。
忍,能成就大业。
自古以来,凡成大事者,无不具备忍耐之品质。
刘备忍曹操,终成三国霸业;诸葛亮忍后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此皆忍之大成也。
然忍非易事,需有恒心,有毅力。
孔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忍者,应如松柏,经得起风吹雨打,方能茁壮成长。
忍之过程,往往充满艰辛,但只要坚持,终将迎来曙光。
吾辈当学会忍耐,以应对人生之种种挑战。
忍一时之痛,忍一时之气,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忍,非手段,乃境界。
学会忍耐,方能洞察世间百态,领略人生真谛。
夫忍之道,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愿吾辈携手共进,砥砺前行,在忍耐中成长,在忍耐中升华,共创美好未来。
翻译六法
在对所要翻译的句子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根据古今汉语的异同,翻译时我们可以用留、对、换、补、删、调六法。
一、保留法所谓“保留法”就是保留文言文中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人名、地名、官名、谥号、年号、庙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翻译时照搬即可。
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庆历(年号)四年”、“滕子京”(人名)、“巴陵郡”(地名)可不译。
【技法小练】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保留词语,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孙策定丹阳,吕范[注]请暂领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范曰:“今舍本土而托将军者,欲济世务也,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
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
”策从之。
周瑜闻策声问,便推结分好,及策卒权立,瑜谓权可与共成大业,遂委心服事焉。
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
此诸人识见如是,安得困于乱世哉!(节选自《容斋随笔》)[注] 吕范:字子衡。
(1)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保留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
保留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对译法所谓“对译法”就是对应直译,逐字落实。
高考复习——文言翻译小妙招
文言翻译小妙招【教学目标】掌握准确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学会知识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考点导读—方法阐释----拓展训练【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讲练议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一、在文言文的复习中,实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虽然历年来高考文言文实词大多来自课本,但由于语境的变化,加上词语词义本身的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不容易,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解答技巧,无疑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掌握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
方法讲解一、语法推断法【方法阐释】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句子的语法结构基本上是一致的,除了“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外,文言文的句子是按“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的顺序排列的。
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形容词充当。
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例题引路:1 固,拥雍州之地(险要的地势)2.处动词位,信任)BC处副词位,实在)在A句中“信张仪”是一个动宾结构,因而推断“信”作“相信”讲;在B句中“信义”是句中主语,推断“信”是名词,作“信用”讲。
3是时曹公(曹操)方定河北,亮(诸葛亮)知荆州(地名)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
次:驻军分析。
解释错误。
结合上下文翻译,“次”应该充当“当受敌”的状语,为“按顺次”。
翻译成“驻军”作谓语,造成句子矛盾。
,“次”——“第二个”,诸葛亮知道荆州是第二个应当受敌(的地方)。
【小试牛刀】太后曰:“陛下得人矣。
”元忠独曰:”太后问其故。
元忠曰:(从前)在岐州,户”太后默然而止。
译文太后说:"薛秀昶长期在京府任职,我想另外授予他一个官职,张昌期怎么样"其他宰相都说:"皇上选对了人啊!"唯独魏元忠说:"张昌期不能胜任雍州长史."太后问魏元忠原因.魏元忠说:"张昌期年轻,不熟悉官吏事务,以前在岐州,户口都将逃亡光了.雍州是国都所在地,事务繁重,他比不上薛秀昶果毅能干老练."太后保持沉默便不再提此事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朕欲别除一官除: 受任B 昌期不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你10招学会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点,学生有时候不太理解当时的语序或则规范,这就容易出错,有时候还闹出不必要的笑话,对此,学大的教育专家教你10招学会文言文翻译。
一、增
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
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四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
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
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的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
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扩
就是扩展。
1、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役”、“赋”扩展为双音节词。
2、对于一些紧缩复句或言简义丰的句子,在翻译时,要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才能使意思表达清楚。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译句:“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句:“(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
七、直
即直译,就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词句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
对于文言文的实词、大部分虚词、活用词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译的,否则,在考查过程中是不能算作准取得翻译。
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译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
八、意
即意译,就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
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
1、互文不可直译
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
例1:“秦时明月汉时关”译句:“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例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可译为:“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
2、比喻
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
3、借代
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万钟”代高官厚禄等。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4、婉曲
主要是避讳。
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还有把上厕所说成“更衣”。
就是替换。
1、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把古词替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或词组。
例1:“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
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
例2:“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要换成“出身卑微,见识短浅”。
2、把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替换成现代词或结构。
例:“然则……”:换成“既然这样,那么……”;
“何以………?”换成“根据什么……”。
十、选
就是选择,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现象很常见,因此要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才能使句子正确。
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兵”是一个多义词,它有“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等义项。
例句中的“兵”翻译时应选择“兵器”。
为便于同学们记忆,特将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编成一段顺口溜: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怎么样,看完学大专家教你10招学会文言文翻译后是不是自信许多,赶快找一篇合适的文言文练练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