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网络基础知识及其应用第一节

合集下载

华为网络工程师基础教程

华为网络工程师基础教程

基础教程西南师范大学网络技术室整理2005.5“网络工程师培训”基础教程 第一章网络基础知识第一章网络基础知识.1培训目标本章介绍网络的基础知识,包括网络的演进和层次化模型、TCP/IP 协议简介、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定义及常用设备原理、常用协议原理与常用组网方式、一些协议特性的比较、以及不同的费用和性能需求下网络组网方式的选用。

.2网络的演进与层次模型.2.1网络的演进六十至七十年代,网络的概念主要是基于主机架构的低速串行联接,提供应用程序执行、远程打印和数据服务功能。

IBM 的 SNA 架构与非IBM 公司的 X.25 公用数据网络是这种网络的典型例子。

七十至八十年代,出现了以个人电脑为主的商业计算模式。

最初,个人电脑是独立的设备,由于认识到商业计算的复杂性,局域网产生了。

局域网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商业用户打印机和磁盘昂贵的费用。

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远程计算的需求不断地增加,迫使计算机界开发出多种广域网络协议,满足不同计算方式下远程联接的需求,网间网的互联极大程度地发展起来。

.2.2 OSI 七层模型及其功能在七十年代末,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协议分层大大简化了网络协议的复杂性,这实际也是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程序设计方法的很好的应用。

网络协议按功能组织成一系列“层”,每一层建筑在它的下层之上。

分成的层数,每一层的名字、功能,都可以不一样,但是每一层的目的都是为上层提供一定的服务,屏蔽低层的细节。

物理层涉及到通信在信道上传输的原始比特流,它实现传输数据所需要的机械、电气、功能性及过程等手段。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对物理层的控制,检测并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使之对网络层显现一条无错线路;并且进行流量调控。

网络层检查网络拓扑,以决定传输报文的最佳路由,其关键问题是确定数据包从源端到目的端如何选择路由。

传输层的基本功能是从会话层接受数据,并且在必要的时候把它分成较小的单元,传递给网络层,并确保到达对方的各段信息正确无误。

第一章网络安全基础知识

第一章网络安全基础知识
化测试分析 B2:结构化保护 E4:半形式化分析
GB5:访问验证保护级
B3:安全区域
E5:形式化分析
EAL6:半形式化验证设 计测试
--
A:验证设计
E6:形式化验证
EAL7:形式化验证和测

知识链接信息保障PDRR模型
Protect
Detect
Restore
React
网络安全与黑客攻防技术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尧刚华
课程简介
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包括信息安全、网络安
全、病毒、黑客以及基本网络技术等。
基本的黑客攻击技术:包括基本命令、扫描、
监听、入侵、后门、隐身、恶意代码等。
基本的防御技术:包括系统安全、加密、防火
墙、隔离闸、入侵检测、IP安全、Web安全等。 目的是使同学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网络基本知 识,掌握初步的黑客攻击技术,提高网络安全意 识。
邮政系统的分层结构
发信者 书写信件 贴邮票 送邮箱 收集信件 盖邮戳 信件分拣 邮局服务业务 邮局服务业务 通信者活动 通信者活动 阅读信件 收信者
信件投递 信件分拣
信件打包 送运输部门
邮局转送业务
邮局转送业务
分发邮件 邮件拆包
路由选择 运输
转送邮局
运输部门的运输路线 接收邮包
分层的优点
各层功能明确,且相互独立易于实现。 各层之间通过接口提供服务,各层实
是网络安全橙皮书。
自从1985年橙皮书成为美国国防部的标准以来,
就一直没有改变过,多年以来一直是评估多用 户主机和小型操作系统的主要方法。
类别 级别
名称
主要特征
D
C
D
C1 C2
低级保护

交换机与路由器配置实验教程 教学课件 作者 张世勇 01第1章 网络基础知识

交换机与路由器配置实验教程 教学课件  作者 张世勇 01第1章 网络基础知识

第一章网络基础知识第一节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或专门的外部设备(如手机)用通信线路(包括有线和无线的线路)互联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

简单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的集合体。

第二节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一、数据通信数据通信指的是:通过通讯线路使计算机之间产生的一种信息交换方式。

根据传输媒介的不同,分为有线数据通讯和无线数据通信。

优势:比传统方法更高效更节省资源。

二、资源共享共享就是大家一起享用。

资源就是我们需要共享的硬件(打印机、磁盘)或者软件(程序、电影等)。

优势:共享资源的目的是避免重复的投资和劳动,从而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使系统的整体性能价格比得到提高。

三、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在一个系统内,单个部件和计算机的暂时失效必须通过替换资源的办法来维持系统的持续运行。

但在计算机网络中,各种资源可以分别存放在多个地点,而用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访问网络内部的每个资源。

优势:避免了单点失效对用户造成的影响。

四、分布式网络处理和负载均衡分布式指的是:在分布式计算机操作系统支持下,互连的计算机可以互相协调工作,把多个分散节点的工作站通过网络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也可以这么解释:采用分布式计算结构,可以把原来系统内中央处理器处理的任务分散给相应的处理器,实现不同功能的各个处理器相互协调,共享系统的外设与软件。

这样就加快了系统的处理速度,简化了主机的逻辑结构。

而负载均衡是说:把多台计算机连接成网络后,各个计算机之间的忙闲程度是不均匀的,在同一网络内可以通过协同操作和并行处理提高整个系统的处理能力,使网络内各个计算机实现负载均衡。

第三节 TCP/IP五层参考模型TCP/IP图 TCP/IP五层模型结构一、物理层物理层(Physical Layer)也称为一层,这一层的处理单位是比特(bit),它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相邻节点之间比特(bit)的传输。

中职《计算机网络》教案

中职《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HH TARPA 网络结构图HH课题第三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3.1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几种常见网络拓扑结构的原理及其特点过程方法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教学方法教师讲解、演示,学生认真学习并思考、记忆;教师讲授与学生理解协调并重的教学法教学重点网络拓扑结构教学难点网络拓扑结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一、复习提问二、新授教学三、巩固练习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1、从拓朴的角度看,计算机网络分为哪几种类型?2、计算机网络在哪些方面得到了应用?3.1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一、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1、定义: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把网络中的计算机和通信设备抽象为一个点,把传输介质抽象为一条线,由点和线组成的几何图形就是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是指网络连接的形状,或者是网络在物理上的连通性。

网络拓扑结构能够反映各类结构的基本特征,即不考虑网络节点的具体组成,也不管它们之间通信线路的具体类型,把网络节点画作“点”,把它们之间的通信线路画作“线”,这样画出的图形就是网络的拓扑结构图。

不同的拓扑结构其信道访问技术、网络性能、设备开销等各不相同,分别适应于不同场合。

它影响着整个网络的设计、功能、可靠性和通信费用等方面,是研究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环节之一。

2、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是指通信子网的拓扑结构,常见的一般分为以下几种:(1).总线型(2).星型(3).环型(4).网状型(5).树型3.1.2 总线型拓扑结构总线结构中,各节点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线路与公共总线连接。

总线型结构简单、扩展容易。

网络中任何节点的故障都不会造成全网的故障,可靠性较高。

总线型结构是从多机系统的总线互联结构演变而来的,又可分为单总线结构和多总线结构,常用CSMA/CD和令牌总线访问控制方式。

总线型结构的优点:(1)电缆长度短,易于布线和维护。

(2)可靠性高。

(3)可扩充性强。

《Internet技术与应用》第一章 Internet基础

《Internet技术与应用》第一章 Internet基础
在OSI参考模型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分层体系结构方 法,其分层的原则有:
根据不同层次的抽象分层; 每层应当实现一个定义明确的功能; 每层功能的选择应该有助于制定网络协议的国际标准; 各层边界的选择应尽量减少跨过接口的通信量; 层数应足够多,以避免不同的功能混杂在同一层中,但也不能太多, 否则体系结构会过于庞大。
随着TCP/IP协议的标准化,ARPAnet的规模不断扩大。不仅在美国国 内,世界上的很多其它国家也将本地的计算机和网络接入ARPAnet,并 采用相同的TCP/IP协议。
2020/10/23
1.2.4 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
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7年~1994年,这一阶段实际上只是国内少数高等院 校、研究机构与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通过X.25线路实现和 Internet电子邮件系统的互联,还谈不上真正的Internet。
为Internet的一份子。
2020/10/23
返回本章首页
1.5 Internet 的协议结构
1.5.1 ISO/OSI参考模型
198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表了著名的ISO/IEC 7498标 准,定义了网络互连的7层框架,这就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即ISO/OSI RM,如图1-2所示。
2020/10/23
2020/10/23
(1)网络接口层(Host to Network Layer)
事实上,TCP/IP参考模型并没有真正定义这一部分,只是指出在 这一层上必须具有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包含了多种网络层协议,如以太网协议(Ethernet)、令牌环网协 议(Token Ring)、分组交换网协议(X.25)等。

《网络安全》教学大纲(计算机科学)

《网络安全》教学大纲(计算机科学)

《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 4300131 课程总学时: 48 ,理论学时:24 ,实践(实验)学时:24 课程学分:2开课学期: 7 适用专业:计算机技科学与技术一、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并为学生进一步从事网络安全工作,做好知识准备;使学生掌握网络安全及其防范技术的基本方法,并能自觉运用安全管理的技术与规范;使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标准和法律法规,自觉维护网络系统的安全。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一门网络方向学科专业课。

主要讲述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技术及其方法。

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的环境安全、软件安全、数据加密技术、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计算机病毒的诊断与消除等。

三、预修课程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学习计算机文化、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原理等课程。

四、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48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4学时,实验教学24学时。

课堂讲授内容与学五、讲授内容第一章网络安全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网络安全研究的体系、研究网络安全的必要性、研究网络安全社会意义以及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法规。

如何评价一个系统或者应用软件的安全等级。

教学难点和重点:重点是网络安全相关的基本概念,网络安全研究的体系结构以及配置实验环境。

难点是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教学内容:第一节网络安全基础知识1 网络安全的定义2 网络安全的特征3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第二节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因素1 协议安全问题2 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漏洞3 安全管理问题4 黑客攻击5 网络犯罪第三节常用的防范措施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2 采用访问控制3 数据加密措施4 数据备份与恢复第四节网络安全策略1 我国评价标准2 国际评价标准第五节环境配置1 安装VMware虚拟机2 配置VMware虚拟机3 Sniffer工具的介绍和使用第二章远程攻击的一般步骤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掌握网络攻击的过程及其分类。

理解本地入侵和远程入侵的区别。

电信网络(一) 通信网基础知识

电信网络(一) 通信网基础知识

图1-6 环形网示意图
吉林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心
另外,还有一种叫做线形网的网路结构,如图1-7所示,它 与环形网不同的是首尾不相连,线形网通常用于SDH传输网中。
图1-7 线形网示意图
吉林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6.树形网 树形网如图1-8所示。它可以看成是星形拓扑结构的扩 展.在树形网中,节点按层次进行连接,信息交换主要在上, 下节点之间进行。树形结构主要用于用户接入网或用户线 路网中。另外,主从网同步方式的时钟分配也采用树形结 构。
吉林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从网络纵向分层的观点来看,可根据不同的功能将网络 分解成多个功能层,上下层之间的关系为客户/服务者关系。 网络的纵向分层结构也是网络演进的争论焦点.曾经普遍认 可的开放系统互连(OSI)七层模型已显得太复杂,一些上层的 存在受到了挑战。因此,应根据未来网络的发展趋势与功能 需求进行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的分层。 传递现代信息的网络是复杂的,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会对 网络有不同的理解和描述。网络可以从功能上,逻辑上,物理 实体和对用户服务的界面上等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进行划分。 为了客观和全面地描述信息基础设施网络结构,可以根据网 络的结构特征采用垂直和水平的描述方法。垂直描述是从功 能上将网络分为应用层,业务网和传输网(如图1-9所示),而 水平描述是基于用户接入网络实际的物理连接划分的,可分 为用户住地网,接入网和核心网,或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吉林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图1-9 现代通信网垂直观点的结构示意图
吉林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在垂直分层网总体结构中,应用层面表示各种信息应用。 业务网层面表示传送各种信息的业务网;传送网层面表示支 持业务网的传送手段和基础设施;支持网则可以支持全部三 个层面的工作,提供保证网络有效正常运行的各种控制和管 理能力,包括信令网,同步网和电信管理网。 网络的分层域网络规范和具体实施方法无关,简化了网 络规划和设计,各层的功能相对独立。因此,单独地设计和运 行每一层网络需要比将整个网络作为单个实体设计和运行简 单的多.随着信息服务多样化的发展及技术的演进,尤其是随 着软交换等先进技术的出现,现代通信域支撑技术还会出现 变化,如增加控制层等平面,而网络分层的变化将主要体现在 应用层和业务层面上,网络的基础层即传送网将保持相对稳 定。

电网络 - 第一章网络理论基础(1)

电网络 - 第一章网络理论基础(1)

4 网络及其元件的性质(一)(分类依据): 1) 集中性与分布性: 如果在任何时刻 t ,流入任一端子的电流恒等于其它端子流 出的电流的代数和,则该元件称为集中参数元件(简称集 中元件),否则称为分布参数元件(简称分布元件)。
这是一种形象、直观的描述,实际上与我们大学本科 的定义是一样的。(元件或网络的几尺寸远远小于其 传播的电磁波的波长)。 描述集中元件电路(网络)方程的一般形式是常微分 方程。
第四章 电路的代数方程
§4- 1概述
§4- 2支路方程的矩阵形式
§4- 3电路代数方程的矩阵形式
§4- 4混合分析法(重点) §4- 5约束网络法(简介)
§4- 6稀疏表格法 §4- 7改进节点法(重点) §4- 9端口分析法(重点)
第六章 网络函数与稳定性
§6-3信号流图(Mason公式)
第七章 网络的灵敏度分析(重点)
证:设
u1 (t ) , i1 (t )
1 L(t )i1(t )
为其任意容允许偶,T为任意实常数 则有:
令: i2 (t ) i1 (t T )
2 L(t )i 2 (t ) L(t )i1(t T )
对应的电压分别为:
与 i1 (t ) , i2 (t ) i1 (t T )
§1- 1 网络及其元件的基本概念 §1-2 基本二端代数元件 §1-3高阶二端代数元件 §1-4代数多口元件 §1-5动态元件(简介) §1-11网络及元件的基本性质 §1-8 图论的基础知识~§1-10网络的互联规律性
第三章 多口网络
§3-1非含源多口网络的常见矩阵表示法 §3-2含源多口网络(的常见矩阵表示法) §3-3多口网络的等效电路(星网变换) §3-6不定导纳阵(归入第四章讲)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通用能力课程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通用能力课程
从而一步一步地自动算完题目。
计算机工作原理
3.计算机由五大部件组成
原始数据 命令/程序
I/O设备
结果

取数
内存储器

存数
指令
存取命令
运算器
数据线: 控制线:
控制器
输入/输出命令
运算命令
1.5 微型计算机及硬件系统
微型机的硬件结构亦遵循冯·诺依曼型计算 机的基本思想。由中央处理器(CPU)、 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等集成电路组成, 各部分之间通过总线连接而实现信息交换。
1.2 计算机的特点,应用及分类
计算机的特点:
高速运算能力 计算精度高和可靠的判断能力 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 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通用性,适合各界人士使)
如:天文、地质、气象、航天等涉及的大量计算
信息管理(数据处理)
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展示、分析和传送 等操作
外部设备
CPU
运算器 控制器
硬件系统
内存(ROM / RAM /Cache)
总线
I/O接口
外存储器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1.4计算机工作原理
1.计算机采用二进制形式来表示数据和指令 数据:以器件的两种物理状态,如晶体管的“通” 和“断”等来表示,这种器件只能表示二进制代 码。因此,计算机处理的所有数据都要转换成二 进制代码。 指令:计算机中另一种重要信息, 计算机的所有动作都按一条条指令的规定来进行。 指令也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操作码 操作数 操作码:指出操作的性质
什么是计算机
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 先存储的程序,自动、 高速进行大量数值计算 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 化智能电子装置。
1.1 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网络基础及其应用知识点

网络基础及其应用知识点

模块五网络基础及其应用一、网络基础1、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具体地说,为了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将若干台计算机用通信线路按一定的规范链接起来,这就是计算机网络2、网络的分类分类的方式很多:按服务对象分类,可分为通用网和专用网。

按网络中计算机的分布范围以及网络的连接技术分类,可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 AN)。

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可分为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网型。

按网络的传输媒体可分为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等。

3、网络的基本功能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

4、Internet(因特网)概念Internet(因特网)是一个将世界各地的各种网络按Internet协议互联起来的大型互联网络,所以又叫国际互联网。

Internet(因特网)起源于美国国防部的一个军用网络。

5、Internet(因特网)提供的基本服务:(1)电子邮件(E-mail)(2)文件传输(FTP)(3)远程登录(Telnet)(4)万维网(WWW)6、电子邮件(E-mail)一个完整的邮箱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中间用一个符号“@”分开。

例如abc@,“abc”是用户注册的帐号名,“”是存放电子邮件的计算机名,也就是邮件服务器。

一般电子邮件接收服务器名为POP3,发送服务器为SMTP7、WWW(1)万维网简称WWW,是英文“World Wide Web”的缩写,有时也简称Web。

Web网页是使用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编写的文本文件。

(2)统一资源定位符(URL)的表示我们平常所说的网址实质上就是URL,它包括传输协议、服务器名称和文件路径名。

每个网站有一个网站地址,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的网址为,http为传输协议,为服务器的名称,com表示商业网,cn表示中国。

补充:net网络机构edu 教育机构org组织机构gov政府网mil军事网(3) IP地址表示,如202.102.52.3由四组数字组成,每组数字范围为0~255。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1、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埃尼阿克)在美国宾州大学研制成功。

2、计算机发展史: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采用电子管为基本元件,设计使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

要用于科学和工程计算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采用晶体管为基本元件,程序设计采用高级语言,出现了操作系统,应用到数据和事物处理及工业控制等领域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采用集成电路为基本元件,应用到文字处理、企业管理和自动控制等领域 第四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功能元件,在办公自动化、电子编辑排版等领域大显身手。

3、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2)运算精度高(3)存储能力强(4)逻辑判断能力强(5)可靠性高4、计算机的分类5、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按工作原理划分按功能划分按性能专用计算机 通用计算机 巨型计算机又称超级计算机、超级电脑。

大中型计算机 小型计算机 工作站 微型计算机 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数字式电子计算机 模拟数字混合计算机 台式机 便携机或称笔记本手持机或称掌上(1)科学计算(2)信息处理(3)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 )(4)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计算机管理教学(CAI/CMI )(5)自动控制(6)多媒体应用(7)电子商务6、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智能化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多媒体化7、计算机硬件系统(冯。

诺伊曼机构)计算机硬件系统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控制器运算器包括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存储器存放程序和数据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输出设备。

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控制器和运算器构成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核心——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通常把控制器、运算器和内存储器称为主机。

8、计算机指令定义指令是对计算机进行程序控制的最小单元,是一种采用二进制表示的命令语言。

一条指令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即操作码和操作数。

信息化概论复习大纲

信息化概论复习大纲

信息化概论复习⼤纲复习⼤纲(1-8讲)第⼀章信息化、信息和信息资源第⼀节信息化就在我们⾝边⼀、信息化是⽣存⾰命和思维改造通过图⽚和案例认识信息化对我们⽇常⼯作、⽣活、学习的影响⼆、认识全球的信息化全球信息化加剧了信息战和数字鸿沟,并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

对《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相关内容的解读,理解全球信息化发展的状况、热点和趋势。

三、对信息化的基本认识信息化也带来了很多现实的问题:信息污染、信息犯罪、信息安全、信息侵权等,它的影响有正⾯的也有负⾯的。

第⼆节信息⼀、信息的概念⾸先讲授信息术语,古⽂中的信息是消息和⾳讯的意思;西⽂中的表达则是Information、Massage。

1928年信息开始作为术语出现,现已⼴泛应⽤于⾃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领域。

其次信息的定义,申农和维纳都对信息提出过各⾃代表性的定义,信息是事物存在的⽅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认识论层⾯上的信息包括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信息。

再次,信息与数据和知识的关系。

在理解各⾃定义和其关系的代表性观点基础上,从形成看是原料和制品递进的关系(信息是知识的原料,知识是信息加⼯提炼的结晶。

在数据的基础上形成信息,在信息的基础上形成知识,是⼀种递进的关系);从载体看是客观物质存在和⼤脑精神存在的关系(⽆论⼈类能否接受,是否理解,信息都是客观存在的;⽽知识是⼈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进⾏实践的结果,属于⼈的认识范畴)。

⼆、信息的特征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信息产⽣的⼴延性和⽆限性、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性、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信息对利⽤者的共享性、信息的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信息产⽣和利⽤的时效性。

三、信息的构成通过做游戏理解申农通信系统模型四、信息的类型按信息描述的对象划分:⾃然信息、⽣物信息和机器信息;按信息的性质划分,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信息;从利⽤者观察的⾓度和过程划分,可分为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和实得信息;按信息的内容划分,可分为经济信息、科技信息、娱乐信息、政治信息等;按信息的流通渠道划分,可分为正式信息和⾮正式信息;按信息记录⽅式划分,可分为图像信息、⽂字信息、数字信息等。

自考03142互联网及其应用笔记知识点(打印版)讲解

自考03142互联网及其应用笔记知识点(打印版)讲解

第一章:互联网概述1、互联网是一种计算机网络的集合,以TCP/IP进行数据通信,把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网络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

互联网是建立在一组共同协议之上的网络设备和线路的物理集合,是一组可共享的资源集。

它包括基于TCP/IP 协议的网间网;使用和开发这些网络的用户群;可以从网络上获得的资源集。

狭义的互联网是所有采用IP协议的网络互连的集合,TCP/IP协议的分组可通过路由选择实现相互传输,它也可称为IP Internet。

广义的互联网是指IP 互联网加上所有能通过路由选择至目的站的网络,包括使用电子邮件等应用层网关的网络、各种存储转发的网络以及采用非IP协议的网络互连的集合。

2、互联网起源于ARPA网。

NSFnet已成为互联网的重要骨干网之一。

1969年到1983年是互联网的形成阶段,主要用作网络技术的研究和试验。

1983年到1994年是互联网的实用阶段。

1989年由CERN开发成功的万维网,使互联网开始进入迅速发展时期。

互联网最初的宗旨是用来支持教育和科研活动。

三金工程:金桥;金关;金卡。

主要网络接入商:CHINANET;CSTNET;CERNET;3、互联网:是指互相连接起来的多台计算机的集合。

通常包括互连和互联两层次。

互连是物理的,由硬件实现。

互联是逻辑的,由软件实现。

在网络结构的最低层,信息交换体现为直接相连的两台机器之间的比特流传输。

信息交换在网络的低层由硬件实现,而到了高层则由软件实现。

计算机网络:是以相互共享资源方式连接起来的、各自具备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独立自治、相互连接的计算机集合)计算机网络:凡是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的系统。

(2012.10.41)4、网络硬件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物质基础。

常见的网络硬件有:计算机、网络接口卡、集中器、结点机、调制解调器、路由器以及传输介质等。

第一章 ASP.NET 基础知识

第一章 ASP.NET 基础知识
《Web 数据库设计及应用》
64学时(4学分)
相关要求、说明
纪律要求: 按时上下课(缺课满8次取消考试资格,无补考资格) 按时交作业,迟交降等第,不交扣分 不准穿拖鞋进教室 不准在机房内吃东西、喝饮料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30~40%
纪律、平时作业、测试

期末成绩60~70% 所有考试(含平时作业)均以上机考试为主
开发强壮和可重用的软件

垃圾收集(Garbage Collection)

防止出现内存漏洞和游离指针
没有HRESULT了 没有未初始化的变量 ,防止不安全的引用
统一的异常处理



安全和统一的数据类型,

在代码中直接支持版本控制 已递交ECMA (European Computer Manufacture Association)
数组参数
printf("%s %i %i", str, int1, int2); object[] args = new object[3]; args[0] = str; args[1] = int1; args[2] = int2; printf("%s %i %i", args);
C# Demo XML 注释

C#是第一流的面向组件的语言 由 Turbo Pascal, Delphi, and Visual J++的首 席设计师Anders Hejlsberg 倾心3年设计 所有的语言元素都是真正的对象 开发强壮和可重用的软件 所有的.NET Framework中的基类库(Base Class Library)都由C# 编写
为后缀,早期的网站一般都是由静态网页制作的。

Internet的基本知识

Internet的基本知识

b.误码率
是衡量数据通信系统在正常工作情况下传输可靠性的指标,指的是二进制码元传输出错的概率。如收到100000个码元,经检查后发现有一个错了,则误码率为十万分之一。
c.信道容量
表示一个信道的传输能力,对数字信号用数据传输速率作为指标,是以信道每秒钟能传输的比特为单位的,记为比特/秒或位/秒。
3.广域网:
也称为远程网,几百公里——几千公里。 发展较早,租用专线,通过IMP和线路连接起来,构成网状结构,解决循径问题,速率为9.6Kbps——45Mbps 如:邮电部的CHINANET,CHINAPAC,和CHINADDN网。
4.互联网:
并不是一种具体的网络技术,它是将不同的物理网络技术按某种协议统一起来的一种高层技术。
· 远程登陆(Telnet):指通过Internet与其它主机连接。
登陆上另一主机,你就可以使用该主机对外开放的各种资源,如联机检索、数据查询。
· 文件传输(FTP):用于在计算机间传输文件。如下载软件等。
·全球信息网(WWW-World Wide Web):
又称万维网,是一个全球规模的信息服务系统,由遍布于全世界的数以万计的Web站点组成。
既是收发器,又是接受器。它可以将计算机的数据(Digital)信号转换(调制)为模拟(Analog)信号在传输线路上进行传送,同时也可以将线路上传输的模拟信号解调回数字信号传送给计算机。 3、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远程终端联机阶段:主机—终端
计算机网络阶段:计算机—计算机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是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并遵循国际标准的开放式和标准化的网络。
IS0在1984年颁布了0SI/RM,该模型分为七个层次,也称为0SI七层模型,公认为新一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础。为普及局域网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教案

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教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教案
•学生行为: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提问疑惑。

•设计目的:确保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基础有清晰的认识。

(三)案例分析(10分钟)
•教师行为:提供信息技术在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学生行为:分组讨论案例,分析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带来的变化。

•设计目的: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互动体验(10分钟)
•教师行为:组织学生体验学校信息技术实验室的设备,如3D打印机、虚拟现实头盔等。

•学生行为:积极参与体验活动,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

•设计目的:通过亲身体验,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兴趣。

(五)小组合作(5分钟)
•教师行为:让学生分组,讨论信息技术对未来社会的可能影响。

•学生行为:积极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总结反馈(5分钟)
•教师行为: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顾。

•学生行为:回答问题,总结学习收获。

•设计目的:巩固学生的知识记忆,检验学习效果。

(七)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行为:布置相关的课后阅读和实践任务,鼓励学生深入探究。

•学生行为:记录作业要求,准备课后完成。

002第一章 互联网与互联网+基础知识 第一节 互联网的概念

002第一章 互联网与互联网+基础知识 第一节  互联网的概念

中国互联网发展情况
第一阶段(1978--1993年)
• 1983年中国学术网CANET(China Academic Network)将北京与德 国的Karlsruhe连通,首次在两地传送E—mail
• 1990年,中国研究网络CRNET(China Research Network)建成, 实现了国际电子邮件通过欧洲的转发
(二)服务器
服务器
• 指在网络上提供资源的计算机
(三)工作站
工作站
•指在网络上使用资源的计算机
(四)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
• 指连接计算机与传输介质、网络与网络的设备
(四)网络设备
常用的网络设备
•路由器
(四)网络设备
常用的网络设备
•网络适配器
(四)网络设备
常用的网络设备
•交换机
(四)网络设备
七、网络协议(Network Protocol)
网络协议
• 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
例如
• 网络中一个微机用户和一个大型主机的操作员进行通信,由于这 两个数据终端所用字符集不同,因此操作员所输入的命令彼此不 认识。为了能进行通信,规定每个终端都要将各自字符集中的字 符先变换为标准字符集的字符后,才进入网络传送,到达目的终 端之后,再变换为该终端字符集的字符。当然,对于不相容终端, 除了需变换字符集字符外还需转换其他特性,如显示格式、行长、 行数、屏幕滚动方式等也需作相应的变换。
七、网络协议(Network Protocol)
2、 主机—主机层协议
•建立并且维护连接,用于保证主机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这一层主要有两个协议: •TCP(传输控制协议):面向连接,可靠传输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面向无连接,不可靠传输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与防范措施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与防范措施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与防范措施第一章:网络安全的概念与重要性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络系统、网络设施及其服务不受非法侵入、破坏、修改、泄露、中断等威胁的一系列措施和技术手段。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的广泛,网络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给个人、企业和国家带来深远的影响。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在于保护个人隐私及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二章:网络攻击与病毒防范网络攻击是指利用网络系统的漏洞,对目标系统进行非法操作和破坏的行为。

常见的网络攻击有黑客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网络钓鱼等。

为了防范网络攻击,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如加强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及时修补系统漏洞、使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等。

此外,及时更新杀毒软件,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也是有效的病毒防范措施。

第三章:网络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网络身份认证是验证用户在网络中的身份信息,以防止非法用户的访问和使用网络资源。

常见的身份认证方式有账号密码、数字证书、生物特征识别等。

访问控制则是限制用户对网络资源的权限,确保合法用户只能访问给予他们访问权限的资源。

为了增强网络安全,我们可以采用多重身份认证方式、设立访问控制策略、限制敏感数据的访问等措施。

第四章:数据加密与传输安全数据加密是指将明文数据通过密码算法转化为密文,以保证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

传输安全则是指保护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不受攻击和干扰。

常用的加密算法有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我们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使用这些加密算法进行数据保护。

同时,使用安全传输协议如HTTPS和VPN 也能提供数据传输的安全保证。

第五章:网络安全策略与管理制定和执行网络安全策略是确保网络安全的重要一环。

网络安全策略应包括完善的安全政策、网络设备管理、日志管理和安全事件响应计划等内容。

为了有效管理网络安全,我们可以建立安全意识教育培训制度、设立安全管理岗位、制定网络安全管理规范等。

此外,及时备份数据、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演练也是保持网络安全的有效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网络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一、【教材分析】
1、本章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以网络基础知识和网络应用为学习重点。

教材由网络基础知识入手,首先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网络资源共享及因特网提供的各种服务等基本概念,使学生初步了解网络的理论知识;接着通过对IE浏览器及“金山邮件”软件的介绍,使学生掌握网络资源的浏览、查找、下载及电子邮件软件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科学、高效、正确地获取信息的意识。

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2、本章主要内容介绍
本章教材共分六节,第一节介绍了网络基础知识、组成网络的条件以及建立网络的目的等;第二节介绍了Windows中的网络功能,以及设置和使用网络共享资源的方法;第三节介绍了因特网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以及连接因特网的方法;第四节学习网络浏览及检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第五节学习网上信息的下载和保存;第六节通过“金山邮件”软件,学习电子邮件软件的设置和使用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网络的基础知识的理解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尤其是对于网络的分类、网络的协议这些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更是陌生,如何让学生能从日常生活当中总结出经验来认知这个新的概念,这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

现在学生会使用网络的人很多,但是对于网络到底是如何运行的,学生还是很极大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见到的实例来讲解,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自我理解与探索的能力。

三、【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网络基础知识;
2、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浏览;
3、因特网上信息的下载;
4、如何把计算机接入因特网。

教学难点:
1、如何把抽象的网络基础知识通俗化,便于理解;
2、网上信息搜索的两种方法:分类目录查找和关键词查找;
3、网上信息的下载和保存。

四、【教学策略】
初中部分学生对使用网络比较熟悉,但对网络基础知识很模糊,信息技术课是比较注重技术的一门课,本章前部分网络基础理论知识对初二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课堂力求做到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设计过程侧重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在实施讲授教学法时,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实现自主学习。

教师有目的的布置任务,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学会全面的、综合的、深入的分析问题。

第一节网络基础知识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是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

学生在小学阶已
经接触过网络知识,通过学习本节介绍的内容使得学生对网络基础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只要求学生对网络基础知识如组成计算机网络的条件,网络的分类,网络的拓扑结构等较为抽象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即可。

二、【学情分析】
本节知识理论性较强,考虑初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讲解过程中多
结合实例,结合幻灯片和一些网络设备,例如交换机、双绞线、集线器、网卡等设备来授课,使得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形象,使学生对组成网络的条件、网络的分类、网络的拓扑结构有一个简单的、形象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②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③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2、技能目标
①学会区分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并举例说明
②给出拓扑结构图能判断出属于那个拓扑结构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对计算机网络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②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钻研的学习品质
四、【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以及网络的拓扑结构
2、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五、【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六、【教学准备】
双绞线、网卡、水晶头等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