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界面框架设计中常用的10大模式详解
10种常见的软件体系架构模式分析以及它们的用法、优缺点
10种常见的软件体系架构模式分析以及它们的用法、优缺点有没有想过要设计多大的企业规模系统?在主要的软件开发开始之前,我们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体系结构,它将为我们提供所需的功能和质量属性。
因此,在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设计之前,我们应该了解不同的体系结构。
根据维基百科中的定义:
架构模式是一个通用的、可重用的解决方案,用于在给定上下文中的软件体系结构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架构模式与软件设计模式类似,但具有更广泛的范围。
在本文中,将简要地解释以下10种常见的体系架构模式,以及它们的用法、优缺点。
一. 分层模式
这种模式也称为多层体系架构模式。
它可以用来构造可以分解为子任务组的程序,每个子任务都处于一个特定的抽象级别。
每个层都为下一个提供更高层次服务。
一般信息系统中最常见的是如下所列的4层。
•表示层(也称为UI层)•应用层(也称为服务层)•业务逻辑层(也称为领域层)•数据访问层(也称为持久化层)
使用场景:•一般的桌面应用程序•电子商务Web应用程序
二. 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这种模式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服务器和多个客户端。
服务器组件将为多个客户端组件提供服务。
客户端从服务器请求服务,服务器为这些客户端提供相关服务。
此外,服务器持续侦听客户机请求。
使用场景:•电子邮件,文件共享和银行等在线应用程序
三. 主从设备模式
这种模式由两方组成;主设备和从设备。
主设备组件在相同的从设备组件中分配工作,并计算最终结果,这些结果是由从设备返回的结果。
使用场景:•在数据库复制中,主数据库被认为是权威的来源,并且要与之同步•在计算。
软件架构模式:掌握常见的软件架构模式和设计原则
软件架构模式:掌握常见的软件架构模式和设计原则软件架构是软件系统整体结构的框架,负责定义软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软件架构模式可以提高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扩展性和性能。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软件架构模式和设计原则。
1.分层架构模式分层架构模式是将系统分为若干层次,每一层次有各自的功能和责任,各层之间通过明确的接口进行通信。
常见的分层架构包括三层架构和N层架构。
三层架构包括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和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分别负责显示用户界面、处理业务逻辑和与数据存储进行交互。
2. MVC模式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式是一种将应用程序分为数据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器(Controller)三个部分的软件架构模式。
Model负责数据的管理和处理,View负责界面的展示,Controller负责处理用户的输入和决定视图和模型之间的交互。
3.微服务架构微服务架构是一种将一个大型软件系统拆分成多个小型、可独立部署的服务的架构模式。
每个微服务都可以独立开发、部署和运行,各个微服务之间通过API进行通信。
微服务架构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有利于团队间的协作和部署的快速迭代。
4.事件驱动架构事件驱动架构是一种基于事件和消息传递的软件架构模式,系统中的各个组件相互之间通过事件的方式进行通信。
当一个组件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它会发布一个事件,其他组件可以订阅这个事件并做出相应的响应。
事件驱动架构可以降低系统组件之间的耦合度,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5.领域驱动设计(DDD)领域驱动设计是一种将软件设计与业务领域相结合的设计方法。
DDD将系统分为领域层、应用层和基础设施层,通过模型驱动的方式建模业务领域,并将业务规则和逻辑体现在软件设计中。
产品经理-移动端界面设计模式导航设计的各个类型
移动端界面设计模式导航设计的各个类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战略,「以移动为中心」的理念和战略也不断渗透,互联网的「短、平、快」产品设计往往使设计师们无法长时间停下来思考可用性设计,快速找到最佳的设计方式是对加速我们一大挑战。
「移动端界面设计模式」是基于大量设计师的智慧和尝试总结下来的可实施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绝大多数的移动界面设计需求,因此,在这里我将移动端的设计模式一一阐述,并附上我们常见的一线移动端产品作为案例作为解释。
想要给广大的设计师们在设计方案中终极目标提供基石和支撑。
导航设计也可以称之为框架设计,将产品的核心点(业务层)集中突出,尽可能做到任务路径的扁平化和用户操作便捷性,将用户最多用行为(用户层)分类组织,让这些功能元素被用户以最容易的方式获取和使用,在移动图形界面中,是非常重要的模块,可以大胆的说:一个移动端界面设计就是不同类型的导航设计以不同方式的合理组装。
目前市面上移动结构设计界面设计所使用的导航设计,基本分为以下(桌面式、选项卡式、列表式、侧边抽屉式、下拉菜单式、点聚式)6大基础导航模式,为了不断满足业务、用户需求,涌出(舵式、轮播式等)新颖的混合型导航模式。
以及们在基础导航模式上仍在不断做升级优化设计师组合创新。
按照操作方式,遥控我们可以将导航设计大致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全局型、瞬时型、混合型。
1.全局型导航只需打开应用,就直截了当的展示导航中的各个选项。
换言之,无需操作,就可以看到并通过各个转角功能入口。
通常固定在页面中,占据页面的很强的面积。
其中常用包括:桌面式、标签式、列表式(如下图)(1)跳版式/桌面式通常占据屏幕的大多数占地约。
(2)标签式/选项卡式iOS和Android端常用的导航模式,更何况标准选项卡导航,还有其他新的创新。
(3)列表式更多的文字衰减和状态的描述和变化。
2.瞬时导航点击一个入口(icon/标题/箭头)或手势操作,才会展示各个页面选项,入口相对占页面面积非常小,用户需要的时候调出,算是打破屏幕边界和运用页面视觉层级的高明手法。
总结app结构
总结app结构1. 引言移动应用程序(App)的结构对于开发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良好的App结构能够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同时也能够减少bug和开发时间。
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一些常见的App结构模式,并探讨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2. 单一模块结构单一模块结构是最简单的App结构模式之一。
它将所有的代码和资源都放在一个模块中,通过一个入口文件进行管理。
这种结构适用于小型的App项目,它的优点包括:•简单易懂,适合初学者或小团队使用。
•代码结构清晰,易于维护。
然而,单一模块结构也有一些缺点:•随着App规模的增长,代码和资源的管理变得困难。
•无法实现模块化开发,不利于团队合作。
3. 分层结构分层结构是一种常见的App结构模式,它将代码分为多个层级,每个层级负责不同的功能。
常见的层级包括:•Presentation层:负责用户界面的展示和交互逻辑。
•Business层:负责业务逻辑的处理。
•Data层:负责数据的获取和存储。
分层结构的优点包括:•模块化开发,不同的层级可以独立开发和测试。
•代码复用性高,每个层级可以被其他模块共享。
然而,分层结构也存在一些问题:•层级之间的依赖关系比较复杂,需要良好的设计和规划。
•如果层级过多,代码会变得冗长和难以维护。
4. MVP/MVC/MVVM结构MVP(Model-View-Presenter)、MVC(Model-View-Controller)和MVVM (Model-View-ViewModel)是常见的软件架构模式,它们在App开发中被广泛使用。
这些结构模式将App分为几个组件,分别负责不同的任务。
它们的优点包括:•解耦合,每个组件的责任清晰。
•可测试性强,易于编写和执行单元测试。
•适应业务变化,易于扩展和维护。
不同的架构模式在细节上有所不同,但整体上遵循相似的原则。
开发人员可以根据需求和团队的技术栈选择适合的架构模式。
5. 模块化结构模块化结构是一种高度可扩展的App结构模式。
软件开发中的10个设计模式
软件开发中的10个设计模式软件开发是一个需要高度专业技能和良好组织能力的领域。
每个开发人员都知道,在软件项目中,必须面对处理数据,用户交互和应用程序的核心逻辑等多方面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设计模式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
设计模式是一系列经过时间验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每个模式描述了一个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并给出了一组规则和指南,使您可以在遇到类似问题时重复使用该解决方案。
以下是为您介绍了10种软件开发中实用的设计模式。
1. 单例模式单例模式是一种创建模式,它确保在整个应用程序生命周期内只有一个类的实例。
这种模式在需要控制资源和共享数据时非常有用。
2. 工厂模式工厂模式是一种创建模式,它使用工厂来生成对象。
工厂通常是一个接口,其具体实现可以生成不同类型的对象。
3. 观察者模式观察者模式是一种行为模式,它允许多个对象同时监听一个对象的状态,并在状态更改时做出相应的响应。
4. 策略模式策略模式是一种行为模式,它定义了一系列算法,并使其可以相互替换。
这种模式允许在运行时选择运行的算法。
5. 命令模式命令模式是一种行为模式,它将请求与其接收者解耦。
命令模式使请求对象的不同请求可以灵活地配置和控制。
6. 适配器模式适配器模式是一种结构模式,它将一个接口转换为另一个接口。
这允许不兼容的接口一起工作。
7. 装饰器模式装饰器模式是一种结构模式,它允许在永远不会修改原始对象的情况下将新功能添加到对象中。
8. 迭代器模式迭代器模式是一种行为模式,它提供一种对集合对象进行迭代访问的统一方式。
9. 组合模式组合模式是一种结构模式,它允许您将对象复合成树形结构,并同时处理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
10. 模板方法模式模板方法模式是一种行为模式,它定义了一个算法框架,但允许子类在运行时重新定义其中的某些步骤。
在实际开发中,设计模式的使用与理解非常重要。
它们可以帮助您创建灵活和可重用的代码,以基于习惯模式编写的代码具有较高的可维护性和易扩展性。
移动应用开发的设计架构与模式
移动应用开发的设计架构与模式近年来,移动应用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开发出高质量的应用,开发者需要选择适合的设计架构和模式。
本文将为您介绍移动应用开发的常见设计架构和模式,以及它们的应用场景。
1. MVC 架构MVC(Model-View-Controller)是一种将程序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分离的设计架构。
在 MVC 架构中,程序可以看作由三个部分组成:1. 模型:处理数据和业务逻辑2. 视图:展示数据和用户交互界面3. 控制器:处理用户输入和调用模型/视图MVC 架构适合于开发复杂应用,因为它能够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重用性。
例如,当你需要修改应用的外观时,你只需要修改视图而不用修改模型和控制器。
2. MVP 架构MVP(Model-View-Presenter)是一种基于 MVC 的设计架构。
MVP 将视图和控制器放在一起,视图只负责展示数据,而控制器则变成了 presenter,负责处理用户输入和调用模型。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更有效地分离关注点,并减少视图和控制器之间的耦合。
MVP 架构适合于开发大型、复杂的应用。
通过将视图和控制器分离,你可以更容易地重用视图和 presenter,并提高代码的可测试性。
3. MVVM 架构MVVM(Model-View-ViewModel)是一种基于 MVC 和 MVP的设计架构。
MVVM 将视图和 presenter 结合成一个 view model,负责管理视图和模型之间的数据绑定。
在 MVVM 架构中,你只需要修改 view model 即可改变视图,不需要关心视图和模型的具体实现。
MVVM 架构适合于开发需要实时更新数据的应用。
例如,当你需要开发一个聊天应用时,你可以使用 MVVM 架构来实现实时更新消息列表。
4. 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是一种将程序拆分成不同模块的设计模式。
每个模块都负责处理特定的任务,并与其他模块进行交互。
通过模块化设计,你可以更容易地维护和修改程序。
APP界面设计模板
APP界面设计模板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APP应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好的APP界面设计模板能够提供用户友好的交互体验,提高用户满意度和使用率。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APP界面设计模板,帮助开发者快速创建出吸引人的界面。
一、扁平化设计模板扁平化设计模板是目前最流行的APP界面设计模板之一。
它以简洁、明亮的颜色为主,去掉了过多的阴影和纹理,使界面更加清晰、直观。
扁平化设计模板注重内容的呈现,通过大胆的排版和醒目的色彩搭配,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此外,扁平化设计模板还注重界面元素的简化和统一,使用户能够更轻松地理解和操作。
二、卡片式设计模板卡片式设计模板是一种将信息以卡片的形式展示的界面设计模板。
每个卡片通常包含一个主题或一个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滑动或点击卡片来查看详细内容或进行相关操作。
卡片式设计模板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定制性,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内容进行灵活的排版和布局。
此外,卡片式设计模板还能够提高信息的可读性和可视性,使用户更加方便地浏览和使用。
三、导航栏底部标签栏设计模板导航栏底部标签栏设计模板是一种将导航栏和底部标签栏结合在一起的界面设计模板。
导航栏通常用于显示当前页面的标题和返回按钮等功能,而底部标签栏则用于切换不同的页面或功能。
导航栏底部标签栏设计模板能够提高用户的操作效率和导航体验,使用户更加方便地切换和浏览不同的内容。
四、瀑布流设计模板瀑布流设计模板是一种将内容以瀑布流的形式展示的界面设计模板。
每个内容块通常包含一张图片和相关的文字描述,用户可以通过滑动或点击内容块来查看详细内容或进行相关操作。
瀑布流设计模板注重内容的呈现和排版,通过不同大小和间距的内容块,使界面更加有趣和吸引人。
此外,瀑布流设计模板还能够提高用户的浏览效率和发现新内容的机会。
五、侧边栏菜单设计模板侧边栏菜单设计模板是一种将导航菜单以侧边栏的形式展示的界面设计模板。
侧边栏通常包含多个导航菜单和相关的功能按钮,用户可以通过滑动或点击侧边栏来切换不同的页面或功能。
App设计模式
App设计模式App设计模式是指在移动应用程序开发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设计思想和方法,用于解决特定的问题和需求。
通过采用合适的设计模式,可以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以及应用程序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App设计模式及其特点。
一、MVC模式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式是一种常见的软件设计模式,也广泛应用于App开发中。
它将应用程序的数据(Model)、界面(View)和控制逻辑(Controller)分离,使得各部分之间的耦合度降低,易于维护和扩展。
在MVC模式中,Model负责处理数据的存取和处理,View负责展示界面给用户,而Controller则负责处理用户的输入,并根据输入来更新Model和View。
通过这种方式,数据和界面的处理彼此独立,便于进行单元测试和重用代码。
二、单例模式单例模式是一种创建型的设计模式,在App开发中常用于全局对象的创建和管理。
它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的访问点。
通过单例模式,可以避免创建多个相同的对象,减少资源的占用,提高性能。
在实现单例模式时,需要将构造函数设置为私有,通过静态方法返回类的唯一实例。
并且要考虑线程安全性问题,保证在多线程环境下也能正常工作。
三、观察者模式观察者模式是一种行为型的设计模式,用于对象间的一对多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在App开发中,观察者模式经常用于处理事件和消息的分发和处理。
通过定义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接口,可以实现消息的发布和订阅,不同模块之间的解耦。
同时,观察者模式也适用于UI更新等场景,当数据发生变化时,可以及时更新UI界面。
四、策略模式策略模式是一种行为型的设计模式,用于在运行时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相应的算法或策略。
通过将策略封装成独立的类,可以方便地进行替换和扩展,提高代码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在App设计中,策略模式可以用于处理用户交互、数据处理等方面。
软件工程的十大模型 -回复
软件工程的十大模型-回复软件工程的十大模型,是指软件开发过程中常用的十种方法或流程模型,它们帮助开发团队规范化、系统化地进行软件开发,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这十大模型的问题,介绍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1.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瀑布模型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最经典也是最早采用的模型之一。
它按照一定的顺序将软件开发过程划分为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阶段。
每个阶段的输出是下一个阶段的输入。
瀑布模型适用于需求明确、稳定的项目,并具有良好的文档管理和控制。
2. 增量模型(Incremental Model):增量模型强调将软件开发过程分解为多个可执行的模块,每一次增量都增加了系统的功能。
开发人员可以在每个增量完成后对其进行测试和评估,从而提前发现和修复问题。
增量模型适用于需求可能变化较多的项目,能够快速交付可用的软件原型。
3. 快速原型模型(Rapid Prototype Model):快速原型模型注重快速构建原型,以验证需求和设计的正确性。
它通过迅速创建原型,让用户和开发团队更好地理解和沟通需求。
快速原型模型适用于需求不明确或较为复杂的项目,能够提高开发的准确性。
4. 螺旋模型(Spiral Model):螺旋模型结合了瀑布模型和原型模型的特点,强调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循序渐进和迭代风险管理。
它将软件开发过程划分为多个循环,每个循环都包含需求分析、风险评估、原型构建和用户确认等阶段。
螺旋模型适用于需求高度变化或风险较高的项目,能够及时调整和改进。
5. 敏捷模型(Agile Model):敏捷模型是常见的一种迭代开发模型,它强调通过协作和跨职能团队来应对变化。
敏捷方法注重灵活性和快速迭代,迅速交付可用的软件,并根据用户的反馈进行迭代优化。
敏捷模型适用于需求变化频繁或增量交付的项目,能够提高团队的协同效率。
6. 喷泉模型(Fountain Model):喷泉模型强调开发人员和用户之间的持续沟通和合作。
APP开发设计:App主界面交互框架一览
APP 开发设计:App 主界面交互框架一览
掌握常见的 APP 应用界面交互框架,了解他们各自的优缺点,使用时才能游刃有余。 你还在等什么呢?下面跟着别样 网络小编去学习吧。标签式、跳板式、列表式和旋转木马 等在等着你。
一、标签式
优点: 1、当前位置入口清晰 2、轻松在各入口间频繁跳转且不会迷失方向 3、直接展现最重要入口的内容信息 缺点:入口较多时候,模式笨重。
2、扩展性好 2、对入口交互的功能可见性要求高
3、对排版要求高
4
APP 开发
六、点聚式
优点: 1、灵活 2、展示方式有趣 3、界面更开阔 缺点: 1、隐藏框架中其他入口 2、对入口交互的功能可见性要求高
5
APP 开发
七、陈列馆式
优点:
1、直观展现各项内容
2、方便浏览经常更新的内容
缺点:
1、不适合展现顶层入口框架
2、界面内容容易过多,显得杂乱
6
APP 开发
八、瀑布式
优点: 1、内容显示明了。 缺点: 1、容易发生空间位置迷失
2、浏览一段时间后,容易产生疲劳感
7
APP 开发
8
二、跳板式
优点:
1、各入口清晰
2、快速找到入口位置。
缺点:
1、无法在多入口间灵活跳转,不适合多任务操作
1
APP 开发
2、容易形成更深的路径
3、不能直接展现入口内容
4、不能显示太多入口次级内容
三、列表式
优点:
1、层次展示清晰
2、可展示较长的标题
3、可展示次级内容
缺点:
1、同级内容过多时,浏览体验易产生疲劳
2、排版灵活性不是很高
3、只能通过排列顺序、内容帅选、颜色来区分各入口重要程度
软件架构设计模式解析
软件架构设计模式解析软件架构设计模式是一种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广泛应用的设计方法。
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在复杂的软件系统中提高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本文将会对软件架构设计模式进行详细的解析。
一、概览软件架构设计模式是指在软件系统设计阶段使用的一系列规范化的模板和准则,用于指导开发人员在开发过程中做出设计决策。
它们包含了常见的软件架构问题和相应的最佳解决方案。
软件架构设计模式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的整体结构,并在开发过程中提供指导,减少重复性工作。
二、常见的软件架构设计模式1. 分层模式分层模式将软件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从而达到解耦的目的。
这种模式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同时也方便团队合作。
2. 模块化模式模块化模式将软件系统划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负责特定的功能。
这种模式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重用性,减少冗余代码的编写。
同时也方便系统的维护和升级。
3. MVP模式MVP模式是一种常见的软件架构设计模式。
它将软件系统划分为三个部分:模型、视图和控制器。
模型负责处理数据逻辑,视图负责展示数据,控制器负责协调数据和视图之间的交互。
这种模式可以提高系统的可测试性和可维护性。
4. 观察者模式观察者模式是一种常见的事件驱动的软件架构设计模式。
它通过定义一种一对多的关系,使得当一个对象发生改变时,其依赖的对象会自动接收到通知。
这种模式可以减少对象之间的紧耦合度,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5. 适配器模式适配器模式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型软件架构设计模式。
它通过将一个对象包装成另一个对象的形式,使得原本不兼容的接口可以协同工作。
这种模式可以实现系统的解耦,提高系统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三、实例分析以电子商务网站为例,我们可以使用分层模式来设计系统架构。
将系统划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三个层次。
表示层负责用户界面的展示,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用户的请求并进行相应的业务逻辑处理,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
10个常见的软件架构模式
10个常见的软件架构模式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根据系统需求和设计目标,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软件架构模式。
这些模式是根据过去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出来的,在不同的场景下具有不同的适用性和优缺点。
下面是10个常见的软件架构模式:1. 分层架构(Layered Architecture):分层架构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层,每个层负责特定的功能。
每个层都只与其相邻的层进行通信,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交互。
这种架构模式具有松耦合和模块化的优点,方便代码管理和维护。
2. 客户端-服务器架构(Client-Server Architecture):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将系统划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两个部分。
客户端负责用户界面和用户输入,服务器负责处理请求并返回结果。
这种架构模式适用于需要处理大量请求和数据共享的系统。
3. MVC(Model-View-Controller)架构:MVC是一种常见的分层架构模式,将系统划分为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器(Controller)。
模型负责处理数据和业务逻辑,视图负责显示数据,控制器负责接收用户输入并进行处理。
4. 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微服务架构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小型服务,每个服务独立部署和运行。
每个服务只负责特定的业务功能,并通过轻量级通信机制进行交互。
这种架构模式可以提高系统的可伸缩性和灵活性,但也增加了服务间的协调和管理成本。
5. 事件驱动架构(Event-Driven Architecture):事件驱动架构基于事件的消息传递机制,通过事件的触发和处理实现系统的功能。
系统中的组件分为事件生产者和事件消费者,事件生产者生成事件并将其传递给事件消费者进行处理。
这种架构模式适用于需要实时处理和响应事件的系统。
6. 领域驱动设计(Domain-Driven Design):领域驱动设计是一种将业务逻辑和系统设计相结合的架构模式。
十种常用的设计模式
十种常用的设计模式设计模式是在软件开发中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套解决特定问题的模板。
它们提供了一种在软件设计中重用的方式,可以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复用性和灵活性。
本文将介绍十种常用的设计模式,分别是单例模式、工厂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适配器模式、装饰器模式、代理模式、观察者模式和策略模式。
1. 单例模式单例模式确保某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
它常用于数据库连接、日志记录器等需要唯一实例的场景。
单例模式可以通过私有化构造函数、静态方法和静态变量来实现。
2. 工厂模式工厂模式将对象的创建与使用分离,通过一个工厂类来创建对象。
工厂模式可以隐藏具体对象的实现细节,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来创建对象。
它常用于创建复杂对象或者需要根据条件来动态创建对象的场景。
3. 抽象工厂模式抽象工厂模式提供一个接口来创建一系列相关或依赖的对象,而不需要指定具体的类。
抽象工厂模式可以为客户端提供一组相互关联的产品,而不需要关心具体的实现细节。
它常用于创建一系列产品族的场景。
4. 建造者模式建造者模式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过程与其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建造者模式可以通过一步一步地构建对象,灵活地组合各个部分来构建复杂的对象。
它常用于创建复杂的对象,尤其是对象的构建过程比较复杂的场景。
5. 原型模式原型模式通过复制现有对象来创建新的对象,而不需要通过调用构造函数来创建。
原型模式可以提高对象的创建效率,避免重复创建相似的对象。
它常用于创建成本较高的对象或者需要创建大量相似对象的场景。
6. 适配器模式适配器模式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端所期望的另一个接口,使得原本不兼容的类可以一起工作。
适配器模式可以用来解决接口不兼容或者需要复用现有类的情况。
它常用于系统间接口的转换和现有类的复用。
7. 装饰器模式装饰器模式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额外的职责,同时又不改变其接口。
装饰器模式可以在不修改原有对象的情况下,通过对对象进行包装来扩展其功能。
常见的APP界面布局设计有哪些?详解APP列表界面设计方法
说起APP列表界面设计相信家一都不陌生,APP们最常见的软件,无论或者其他的智能电子设备都需要的APP的,那么常见的APP界面布局设计有哪些呢?APP列表界面怎么设计的,就让来给家讲解一下关于常见的APP界面布局设计以及APP列表界面设计方法。
至于对信息的呈现,越来越多的APP始尝试数据可视化、信息图表化,让界面上不仅仅列表,还有更多直观的饼图、扇形图、折线型、柱状图等等丰富的表达。
表面上看起来也不很难的事情,但若真想实现,背后的复杂程度也不容小窥。
常见的APP界面布局设计有哪些1、顶部导航整个的应用的导航在顶部,用户通过左右滑动来切换不同的导航选项,主内容区域将一个动态面板。
当用户击导航条目或者左右滑动手指的时候,就切换主内容区域的动态面板的状态。
该布局适合新闻等有很多列表内容的应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2、标签式导航等具有多个主要功能划分的应用都采用了这个;适合3~5个导航菜单,核心功能比较突出,也能够以很直观的通知用户(比如,使用类似一样的数字通知来告诉用户某个导航有多少内容更新)。
3、抽屉式抽屉式布局指导航隐藏在左侧或者右侧,用户通过滑动拖拽的,像打抽屉一样将导航部分拖出。
这种布局适合主内容较多,不希望菜单栏占据固定位置消耗空间的应用程序;但缺在于用户需要一个明显的提示来发现导航。
4、九宫格式九宫格其实不一定九个格,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调整。
九宫格布局的特就直观,所有的功能一目了然;缺在不同的导航之间切换的时候,经常要回到首页。
5、下拉列表式在这种布局中,菜单默认隐藏的,用户击后滑出,有儿类似于抽屉布局,不过一般上下滑动的。
6、异形在这类布局中,会采用一些非常规的菜单来进行导航,如圆形的导航盘,类似滴滴打车那样的飞出式菜单等。
7、分级菜单多层级的菜单这种设计采用与很多,但每个的内容比较简单的应用,如人、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APP列表界面设计方法1.打ps软件,新建一个7501624的文件,像素为72像素。
移动应用开发中常用的移动设计模式介绍
移动应用开发中常用的移动设计模式介绍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应用的设计和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功能性,开发人员需要了解和应用各种移动设计模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移动设计模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移动应用开发中。
1. 导航模式导航模式是移动应用中最常见的设计模式之一。
它用于指示用户在应用中的位置,并提供导航到其他页面或功能的选项。
常见的导航模式包括标签栏、侧边栏和底部导航栏。
标签栏适用于较少的导航选项,侧边栏适用于较多的选项,而底部导航栏则适用于常用的功能。
2. 搜索模式搜索模式是让用户快速找到所需信息的设计模式。
在移动应用中,搜索模式通常通过搜索栏或搜索按钮来实现。
用户可以输入关键词来搜索应用内的内容,例如商品、文章或用户等。
搜索模式的设计需要考虑搜索结果的呈现方式,以及搜索框的位置和样式等。
3. 手势模式手势模式是通过触摸屏幕上的手势来实现交互的设计模式。
常见的手势模式包括滑动、捏合、旋转和长按等。
通过手势模式,用户可以更直观地与应用进行交互,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在设计手势模式时,需要考虑手势的灵敏度和触发区域等因素。
4. 卡片模式卡片模式是将信息以卡片的形式呈现给用户的设计模式。
每个卡片通常包含一些相关的信息,例如新闻、商品或社交媒体的帖子等。
通过卡片模式,用户可以快速浏览和选择感兴趣的内容。
在设计卡片模式时,需要考虑卡片的排列方式、大小和内容的呈现方式等。
5. 上下文菜单模式上下文菜单模式是在特定上下文中显示相关选项的设计模式。
例如,当用户长按某个元素时,会弹出一个菜单,提供与该元素相关的操作选项。
上下文菜单模式可以提供更多的功能和操作选项,增强用户的交互体验。
在设计上下文菜单模式时,需要考虑菜单的样式、选项的排序和可视性等。
6. 引导模式引导模式是在用户首次使用应用时提供指导和帮助的设计模式。
通过引导模式,用户可以了解应用的功能和操作方式,减少学习成本和使用难度。
移动端开发中的架构模式有哪些
移动端开发中的架构模式有哪些关键信息项1、移动端开发的常见架构模式名称2、各种架构模式的特点3、不同架构模式的适用场景4、架构模式的优缺点对比11 常见的移动端架构模式111 MVP(ModelViewPresenter)架构模式MVP 架构模式将应用程序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模型(Model)、视图(View)和 presenter。
模型负责处理数据和业务逻辑,视图负责显示界面和与用户进行交互,presenter 则作为中间协调者,连接模型和视图。
112 MVVM(ModelViewViewModel)架构模式MVVM 架构模式基于数据绑定的思想,将模型、视图和视图模型(ViewModel)分离。
ViewModel 负责处理视图的逻辑和数据转换,视图通过数据绑定与 ViewModel 进行交互。
113 MVC(ModelViewController)架构模式MVC 是一种经典的架构模式,包括模型、视图和控制器。
控制器接收用户输入,处理业务逻辑,并更新模型和视图。
114 Clean Architecture 架构模式Clean Architecture 强调将业务逻辑与外部依赖(如框架、数据库等)分离,以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测试性。
12 各种架构模式的特点121 MVP 架构模式的特点明确的职责划分,提高了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presenter 可以进行单元测试,方便对业务逻辑进行验证。
视图与模型的解耦,使得视图的修改不会直接影响到模型。
122 MVVM 架构模式的特点双向数据绑定,减少了手动更新视图的代码量。
更好地支持视图的复用和动态更新。
强调了视图和逻辑的分离,提高了代码的可测试性。
123 MVC 架构模式的特点广泛应用和被熟悉,易于理解和开发。
控制器集中处理用户输入和业务逻辑,便于控制流程。
124 Clean Architecture 架构模式的特点独立的核心业务逻辑,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
移动应用开发中的常见设计模式
移动应用开发中的常见设计模式移动应用开发是当今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模式作为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思想,也在移动应用开发中起着关键作用。
设计模式是一套被证实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论,通过提供灵活的解决方案,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组织和构建应用程序。
一、单例模式在移动应用开发中,单例模式是一种常见的设计模式。
单例模式保证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全局访问点。
在移动应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共享资源的情况,比如数据库连接、网络请求等。
使用单例模式可以有效地避免多次创建对象,节省内存资源。
二、观察者模式观察者模式是一种常见的行为型设计模式,用于在对象之间建立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
在移动应用中,观察者模式可以用于实现消息推送、UI更新等场景。
比如,当服务器上的数据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观察者模式将变化通知给多个观察者,以便及时更新UI界面。
三、工厂模式工厂模式是一种常见的创建型设计模式,用于将对象的创建与使用分离。
在移动应用中,工厂模式可以用于创建不同类型的对象,而不需要直接依赖于具体的类。
比如,在开发一个游戏应用时,根据不同的用户等级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武器,使用工厂模式可以根据用户等级动态创建相应的武器对象。
四、策略模式策略模式是一种常见的行为型设计模式,用于在运行时根据不同的算法选择相应的行为。
在移动应用中,策略模式可以用于处理用户界面上的各种触发事件。
比如,在一个商城应用中,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支付方式,使用策略模式可以根据用户选择的支付方式采用相应的支付策略。
五、适配器模式适配器模式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型设计模式,用于将两个不兼容的接口协同工作。
在移动应用中,适配器模式可以用于兼容不同版本的接口或平台。
比如,在开发一个支持多种语言的应用时,可以使用适配器模式将不同语言的接口统一成一个统一的语言接口。
六、装饰者模式装饰者模式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型设计模式,用于为对象添加新的行为或修改现有行为,而不影响其他对象。
APP架构经验总结
APP架构经验总结APP架构是指在开发和设计APP时,所采用的一种软件架构模式和代码组织方式。
一个好的APP架构不仅能提高开发效率,降低维护成本,还能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以下是我在实际开发中总结出的一些APP架构经验。
1.模块化设计:2.MVC/MVP/MVVM模式:在APP架构中,可以采用MVC(模型-视图-控制器)或MVP(模型-视图-表示器)或MVVM(模型-视图-视图模型)等模式来组织代码结构。
这样可以将代码分层,提高代码的可测试性和可复用性。
3.数据管理:一个好的APP架构应该能够有效地管理和处理数据。
可以采用ORM (对象关系映射)框架来管理数据库操作,采用缓存机制来提高数据访问效率,采用数据绑定机制来实现视图和数据的自动更新等。
4.异步编程:在APP开发中经常需要进行异步操作,例如网络请求、文件读写等。
应该采用异步编程的方式来处理这些操作,以避免阻塞UI线程,提高APP的响应速度。
可以使用异步编程框架或者采用异步回调方式来实现。
5.UI设计:在APP架构中,UI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应该遵循一致性和易用性原则,保持UI界面的简洁、直观和美观。
应该采用响应式布局,支持多种屏幕尺寸和设备类型。
同时,还应该考虑到用户的交互行为和心理感知,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6.安全性和稳定性:APP架构应该考虑到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需求。
可以采用加密算法进行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加密,采用权限管理机制来控制用户的访问权限,采用错误处理机制来处理异常情况等。
同时,还应该进行稳定性测试和性能测试,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
7.第三方库和工具:在开发APP过程中,可以利用第三方库和工具来提高开发效率。
例如,可以使用网络请求库来简化网络请求的操作,使用UI框架来提供丰富的UI组件,使用测试框架来进行单元测试等。
但是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第三方库和工具,并避免过度依赖。
综上所述,一个好的APP架构应该具备模块化设计、MVC/MVP/MVVM模式、数据管理、异步编程、UI设计、安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软件架构的10个常见模式
软件架构的10个常见模式企业规模的软件系统该如何设计呢?在开始写代码之前,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架构,这个架构将决定软件实施过程中的功能属性和质量属性。
因此,了解软件设计中的不同架构模式对我们的软件设计会有较大的帮助。
什么是架构模式?根据维基百科:架构模式是针对特定软件架构场景常见问题的通用、可重用解决方案。
架构模式类似于软件设计模式,但范围更广。
本文将简要解释10种常见架构模式及其用法、优缺点。
1.分层模式(Layered pattern)2.客户端-服务器模式(Client-server pattern)3.主从模式(Master-slave pattern)4.管道-过滤器模式(Pipe-filter pattern)5.代理模式(Broker pattern)6.点对点模式(Peer-to-peer pattern)7.事件-总线模式(Event-bus pattern)8.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Model-view-controller pattern)9.黑板模式(Blackboard pattern)10.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 pattern)1. 分层模式此模式用于可分解为子任务的结构化程序,每个子任务都位于特定的抽象层级,每一层都为上一层提供服务。
一般信息系统最常见的4个层次如下。
•表示层(也称为UI层)•应用层(也称为服务层)•业务逻辑层(也称为领域层)•数据访问层(也称为持久层)应用场景:•一般的桌面应用程序•电子商务web应用程序•一般的移动App分层模式2. 客户端-服务器模式这种模式由两部分组成:服务器和多个客户端。
服务器将向多个客户端提供服务。
客户端从服务器请求服务,服务器向这些客户端提供相关服务。
此外,服务器继续侦听客户端请求。
应用场景:•电子邮件、文档共享和银行等在线应用程序。
•基于IPC的应用程序客户端-服务器模式3.主从模式这种模式由两部分组成:主节点和从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线学习好工作/ APP界面框架设计中常用的10大模式详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app已经成为了每个互联网公司的标配了,那作为产品经理,我们如何设计出更加符合用户体验的app产品呢?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10中最常见的app界面光甲设计模式,一起来看看吧。
1.标签导航标签导航是十大界面框架设计里最常用的界面框架设计,也是被业界之内公认的一种普遍使用的页面框架设计。
那么这种页面框架设计在作业方面对一个用户来说也是最常见的一种页面框架设计,比如说微博、微信、手机百度、支付宝、淘宝,这些我们所谓的超级APP都是运用的标签导航,无一例外。
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来,优秀的产品用标签导航这种页面框架设计是非常普及的。
标签导航位于页面底部,标签的分类最好可以控制在5个之内。
优点1)标签导航能够让用户清楚当前所在的入口位置。
比如对于微信来说,无论用户在“发现”还是“对话框”里面,用户都能通过底部的高亮区域来划分当前所处的这个产品结构的区域。
无论是当前位置的判断,还是要找这个入口,都比较方便,比如对于微信来说,很容易都过标签导航找到“朋友圈”。
2)轻松在各入口间频繁跳转且不会迷失方向。
比如对于微信来说,微信团队不仅希望我们拿微信来聊天,还希望我们拿微信来逛朋友圈、购物、支付、滴滴打车等等,那么如果能够让用户在不同的入口间实现频繁的跳转,那这时用标签导航是最合适不过的。
3)直接展现最重要入口的内容信息。
这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就是它能展示出来最重要的入口,比如拿微信来说有那么多的重要入口,显然“微信对话框”最重要,那么他们默认的把微信对话框作为主入口。
同样微博最重要的是首页,所以默认把微博首页作为最主要的入口。
其次,入口不仅可以展示,入口里面的信息也可以展示。
缺点:功能入口过多时,该模式显得笨重不实用。
怎么理解“功能模块过多”,比如说现在标签导航,一般情况下功能入口控制在5个以内,我们也会遇到6个的情况,但那种产品一般来说比较复杂,最少会是3个,最多5到6个。
如果过多的话,标签导航会弹不开,那这种模式就失效了。
过多不行,过少也不太方便,如果说就一个Tab、两个Tab,那么标签导航下面就会显得特别的空,也不太好看,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知道标签导航的适用范围最好在3至5 个之间,并且这几个功能希望用户能够频繁的去操作。
如果说你的产品比较保守,那么就可以采用这种标签导航。
2.舵式导航目前流行一种标签导航的变体,称为“舵式导航”,因为它的样式很像轮船上用来指挥的船舵,两侧是其他操作按钮。
优点:需要突出重要且频繁操作的入口。
缺点:同标签导航。
比如微博的导航是一种标签导航的变体,它在标签导航的基础上中间加了一个导航操作项,这个导航操作项特别像轮船的舵盘,称为舵式导航。
这种舵盘很容易区分开旁边的导航模式,能够让用户知道中间这个标志是它主要的导航操作项。
但主要的操作项未必是最重要的,比如对于微博来说,最重要的是“首页”,而之所以对中间的标志做一个加量,是因为中间标志不仅是一种导航而且是一种操作,它把一些主要的操作选项做成了一个集合,表面上是一个导航实际上是一种功能上的集合。
点击这个“+”号是发微博,发长篇的文章或者发点评,这些其实是种重要的操作,把核心的操作作为一种重要的入口搁在这个导航里面能够区别出来其他的真导航,而且能够传递给用户这个功能操作项是很重要的。
就微博而言,最重要的功能是通过“首页”看微博,但对于微博的团队来说核心用户是原创者,所以微博团队很重视鼓励用户去发微博。
所以优点很突出,把希望突出的功能和频繁操作的功能作为一个入口嵌到标签式的导航里面。
缺点是继承了标签式导航的缺点,再有往往用在奇数个导航里面。
3.抽屉导航抽屉导航和标签导航属于同一时代的导航,当时几乎是同时兴起的,当时也是风靡一时,但现在用这种抽屉导航越来越少,几乎快销声匿迹了。
解释一下抽屉式导航,抽屉导航是将菜单隐藏在当前页面后,点击入口即可像拉抽屉一样拉出菜单。
优点1)节省页面展示空间。
和标签式导航相比,抽屉导航底部没有标签式导航,那么底部区域就被节省出来了,它是被隐藏在抽屉里面的。
尤其对于一些小屏幕来说,节省空间是非常重要的。
2)让用户注意力聚焦到当前页面。
一旦有了底部的标签导航,它必然会吸引一部分用户注意力,又看顶部导航又看底部导航,那么就会分散用户看当前页面的注意力,如果把底部的导航去掉,隐藏在抽屉里面,那用户会把主视觉完全聚焦在当前主页面里面,所以它能让用户最大程度的关注主页面。
3)扩展性好。
这个和标签导航相比就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刚在也提到标签导航最好在5个以内,不超过6个,但如果说我的功能特别多并且都很重要,希望用户去看到,这时候7、8个用标签导航就完全失效了,这时就要用抽屉式导航,在抽屉里面去展示,也有比较大的空间。
缺点不适合频繁切换的应用。
抽屉式导航现在用的越来越少,因为抽屉式导航有一些无法回避的缺点。
首先说现在APP的功能越来越多,也希望用户去不停的探索,里面也涉及一些商业化的考虑。
比如拿微信来说,既希望用户去聊天也希望用户去看朋友圈、滴滴打车、买电影票等,这时需要频繁切换的话,若是用抽屉式导航就会非常不利于切换。
抽屉式导航会把这些入口隐藏掉,用户会把主要的注意力用在主页面上,他们不会想到点击这个抽屉,那用户想去切换的意图就会降低,那其他入口的曝光度也会明显的降低。
正是这种原因抽屉式导航用的越来越少,但如果你的主要功能非常的突出,次要功能可以隐藏的话,可以用这种抽屉式导航,如facebook、豆瓣小组。
4.宫格导航宫格导航和之前所讲的两种界面框架设计不太一样,宫格导航是将主要入口全部聚合在页面,让用户进入界面之后第一步的反应就是做出选择。
比如下图美图秀秀,它把所有的功能一开始就罗列在一级页面里面,让用户自己选择。
优点1)直观展现各项内容。
2)方便浏览经常更新的内容。
比如美图秀秀吸进新推的一个功能“万能相机”,它就在里面加了一个“hot”,能够让用户非常方便的浏览到更新的功能。
缺点1)无法入口间跳转。
比如进入到美图秀秀中美化图片的功能里面,一旦进入之后就无法通过一次性的操作直接的跳到拼图的功能里面,它与标签导航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无法直接进行相同入口之间的切换。
2)不能直接展现入口内容。
比如刚讲的微博、微信,它们都能在导航首页看到它所展示的内容,如微信里面主要的就是对话框列表。
而这种宫格式导航,主要是宫格入口,主要展示了宫格入口而没有展示入口里面的内容,比如说“拼图”,它不能在这个页面里面直接展示拼图有哪几种拼法,美化图片也不知道究竟是怎样美化。
3)不能显示太多入口次级内容。
它只能展示一级入口,比如“美化照片”里面有没有其他的功能,如“滤镜”这些二级的入口在这里面是无法体现的。
而对于标签式导航,就能够在一级页面里面看到次级界面入口,如在微信的“发现”里面能看到“朋友圈”、“摇一摇”、“扫一扫”这样的二级功能的入口。
所有说宫格导航有它明显的优点,就是最直观的把各个功能入口展示出来并且能够非常方便的看到它哪些更新的、主推的一些内容,但它也有很多缺点,只适合一些功能层级没有太多的APP,并且每一个功能与功能之间有明显的间隔。
5.组合导航组合导航与之前所讲的导航模式之间有一些相关,它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界面框架设计,而是一种综合式的,比如淘宝里面上面那些快捷入口“天猫”、“淘点点”等这些特别像宫格式导航,但它又不是完全展示成快捷入口,它下面还会展示一些内容,最下面还有标签式的导航。
它其实是灵活运用刚才所讲的很多类型的界面框架设计的模式,这种设计方式就叫做组合导航。
当用户需要聚焦内容,同时又需要一些快捷入口能够连接到某些页面时,就可以采用组合导航。
优点布局灵活,能适应架构的快速调整。
比如像淘宝、京东,它们的东西太多了,类别也比较多。
作为超级APP,它们入口太多了,这时它们希望在首页里面既能展示它们主要的、主推的产品,又能把这些入口展示出来。
所以像这种超级APP 层级比较多、功能比较复杂,用这种组合式导航。
缺点不规则容易有点乱感。
用户看起来没有太多的层次感,比较杂乱。
比如淘宝,不同的人第一眼看到不同的部分。
6.列表导航列表导航是在我们这种二三级页面最常见的一种导航模式,或者说二三级功能里面最常见的。
比如微信“发现”就是纯的列表式导航。
优点1)层次展示清晰。
虽然都是列表,但是它可以划分层级。
比如说“朋友圈”作为单独一级,“扫一扫”和“摇一摇”是单独的一级,“附近的人”和“漂流瓶”是单独的一级,“购物”和“游戏”是单独的一级,层级可以清晰地进行划分,这时候就有一个个问题了,为什么微信的“发现”用这种分类方式呢?我们分析一下,首先“朋友圈”为什么单独分为一类?因为原来“发现”不叫“发现”,就叫“朋友圈”,也是用户使用最多的一个功能,那么与其说把“朋友圈”和其他功能混在一起,还不如单独拿出来,作为最重要的一级放在最上面,它和其他功能都不一样,用户使用频率最高,也是目前朋友圈粘性最高的一个功能。
“扫一扫”和“摇一摇”为什么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移动交互的新方式,也是微信的普及的一种新方式,被誉为移动端的网址,通过“扫一扫”和“摇一摇”可以获取到很多的信息、建立各种的关系,所以它们之间有着相似的产品功能。
“附近的人”和“漂流瓶”为什么放在一起?首先它们不是微信独创的功能,原来QQ里就有这样的功能,甚至PC端就有这样的功能,需要用户被动的开启、添加,也是老的添加方式,所以它俩要放在一起。
而最后的“购物”和“游戏”放在一起是因为它们是微信的商业化。
2)可展示内容较长的标题。
比如三个字、四个字、五个字都可以。
3)可展示标题的次级内容。
比如“购物”是一级标题,可以接着展示一下二级标题如“618京东大促”。
缺点1)同级过多时,产生疲劳。
比如说“扫一扫”和“摇一摇”之后又并了很多级,那么这时就会觉得级别过多了,尤其是同一级别内容过多了,这样用户会觉得没有层次感,而且也分不清哪个更重要,不知如何选择。
2)排版灵活性不高。
无论怎么排都是列表的样式,而且每一个列表的细分模块都要同样大小的图标,甚至风格都要固定,标题、文案都需要摆放在固定的位置,排版非常不灵活,样式基本是固定死的。
3)只能通过排列顺序、颜色、来区分各入口重要程度。
列表这种导航框架模式设计对于重要度的这种排版并没有明确的指示,只能通过排列顺序、颜色、来区分各入口重要程度。
比如微信的“发现”页面,“朋友圈”作为单独的一个级别搁在了最上边,通过顺序可以传递给用户“朋友圈”是“发现”里面最重要的功能。
还得通过颜色来区分,比如说有些Tab,可以在它的右边加一些内容,如“购物”右边标注“京东618大促”,可以通过这种辅助的文案和通过颜色的区分来展示某种信息。
尽管优缺点,但列表导航和标签导航被誉为现在APP里面的主流导航设计,如果说实在没有别的导航创意的话,这两种导航模式是最大程度上避免产品经理犯错的一种设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