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及矿产资源情况
甘肃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甘肃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115603d333d4b14e852468e5.png)
甘肃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甘肃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处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之间,面积39万多平方公里。
甘肃省采金历史悠久。
据1929年玉门火烧沟墓葬考古发掘得知,早在3500年前,该地葬俗无论男女均佩戴金耳环等首饰,可见,当时河西地区已进行黄金开采。
据《史记》记载,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骑出陇西击匈奴,大胜并获休屠王祭天金人。
这证明两千年前休屠王所据河西祁连山一带即盛产黄金。
清光绪初年,甘肃省采金业达到鼎盛时期,年产金万两左右,1888年达11632两,是当时全国屈指可数的黄金产地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五六十年代采金基本停止,直至“六五”期间仅从伴生金中回收副产金。
自80年代以来特别是后期,金矿找矿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成果显著。
黄金资源现状甘肃省具有丰富的黄金矿产资源,金矿分布面广,砂金矿主要分布于白龙江水系,岩金矿主要分布于北山地区、祁连山区及西秦岭地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9年底,全省共发现金矿床(点)280处,其中金矿床67处,包括岩金矿床39处(大型1处,中型13处,小型25处),砂金矿床23处(大型1处,中型6处,小型16处),伴生金矿床4处(特大型1处,中型2处,小型1处),小型共生金矿床1处,分布于全省41个县(市)境内。
截至1989年底,全省累计探明金矿储量223.459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136.987吨),占全国累计探明储量的4.62%,居第6位。
全省保有储量为198.871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116.574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5.02 9,5,居第6位。
其中岩金保有储量67.256吨,砂金保有储量38.409吨,伴生金保有储量92·398吨,共生金保有储量0.808吨。
已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113.688吨,未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85·183吨。
据目前正在勘查的13个矿床预测,可获金矿储量97吨,其中“八五”期间新增金矿储量可达40吨,主要由北山地区的拾金坡、小西弓等金矿,西秦岭地区的礼坝、罗坝等金矿提供。
甘肃省矿产资源及勘查、开发现状(简介)
![甘肃省矿产资源及勘查、开发现状(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31aa5218e9951e79b8927c5.png)
甘肃省矿产资源及勘查、开发现状(简介)一、矿产资源概况甘肃省位于黄河上游,地处西北内陆,介于北纬32°3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总国土面积45.48万km2。
全省地质环境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相对丰富。
截止2004年底,省内已发现矿产156种(不含亚种),占全国发现矿种的91%,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92种。
编入矿产储量表的矿产地有830处。
其中大型73处,中型194处,小型563处。
在保有资源储量中位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镍、钴、铂、钯、锇、铱、钌、铑、硒、铸型粘土等10种,居前五位的34种,前十位的60种,其中钒、钨矿分别居第七、八位。
见表1。
全省已查明地下水资源量153.9亿立方米/年。
可开采水资源量46.2亿立方米/年。
我省已知矿产的分布格局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和分区集中的特点。
河西以黑色、有色金属及化工非金属为主;中部是有色金属及建材矿产的聚集区;陇东以赋存煤和石油为特征;陇南则是有色和金的聚集区。
表1 甘肃省查明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十位的矿种矿产资源的勘查评价及其开发在甘肃经济中具有基础和导向作用,矿业已成为甘肃经济发展的支柱。
由于矿业开发具有关联度大、波及效应强的特点,形成了甘肃以有色和黑色冶金、石油加工和化学工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据2003年全省开采利用矿种76种,年产固体矿石量6355.75万吨。
矿山企业采选工业总产值96亿元,销售产值97亿元。
矿业及相关原材料加工业总产值743.43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4.48%,矿业总产值159.57亿元。
全省矿产品及其加工制品进出口贸易总额9.52亿美元。
2003年,全省国有及限额以上非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1152.9亿元,矿业及相关原材料加工业总产值743.4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4.48%,矿业总产值159.5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1.79%。
甘肃的矿产资源存在结构性短缺现象,供需总量失衡,一些大宗支柱性矿产勘查程度低,勘探矿产地占总数的28%,详查占27%,可利用资源储量不足探明资源储量的60%。
中国与甘肃省矿产资源分布1
![中国与甘肃省矿产资源分布1](https://img.taocdn.com/s3/m/27cafc1355270722192ef7d1.png)
中国已探明储量的金属矿产有54种,即:铁矿、锰矿、铬矿、钛矿、钒矿、铜矿、铅矿、锌矿、铝土矿、镁矿、镍矿、钴矿、钨矿、锡矿、铋矿、钼矿、汞矿、锑矿、铂族金属(铂矿、钯矿、铱矿、铑矿、锇矿、钌矿)、金矿、银矿、铌矿、钽矿、铍矿、锂矿、锆矿、锶矿、铷矿、铯矿、稀土元素(钇矿、钆矿、铽矿、镝矿、铈矿、镧矿、镨矿、钕矿、钐矿、铕矿)、锗矿、镓矿、铟矿、铊矿、铪矿、铼矿、镉矿、钪矿、硒矿、蹄矿。
现就主要金属矿产分布简介如下。
铁矿:全国已探明的铁矿区有1834处。
大型和超大型铁矿区主要有:辽宁鞍山一本溪铁矿区、冀东一北京铁矿区、河北邯郸一刑台铁矿区、山西灵丘平型关铁矿、山西五台一岚县铁矿区、内蒙古包头一白云鄂博铁锈稀土矿、山东鲁中铁矿区、宁芜一庐纵铁矿区、安徽霍丘铁矿、湖北鄂东铁矿区、江西新余一吉安铁矿区、福建闽南铁矿区、海南石碌铁矿、四川攀枝花一西昌钒钛磁铁矿、云南滇中铁矿区、云南大勐龙铁矿、陕西略阳鱼洞子铁矿、甘肃红山铁矿、甘肃镜铁山铁矿、新疆哈密天湖铁矿,等等。
锰矿:全国已探明的锰矿区共有213处,主要有:辽宁瓦房子锰矿;福建连城锰矿;湖南湘潭、民乐、玛瑙山、响涛园等锰矿;广东有小带、新椿等锰矿;广西八一、下雷、荔浦等锰矿;四川高燕和轿顶山锰矿;贵州遵义锰矿。
铬铁矿:有56处产地,主要是新疆萨尔托海、西藏罗布莎、内蒙古贺根山、甘肃大道尔吉等铬矿。
铜矿:已探明矿区910处,主要为:黑龙江省多宝山;内蒙古自治区乌奴格吐山、霍各气;辽宁省红透山;安徽省铜陵铜矿集中区;江西省德兴、城门山、武山、水平;湖北省大冶一阳新铜矿集中区;广东省石菉;山西省中条山地区;云南省东川、易门、大红山;西藏自治区玉龙、马拉松多、多霞松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舍勒等铜矿。
铝土矿:有310处产地,主要为:山西省的克俄、石公、相王、西河底、太湖石、郭偏梁一雷家苏、宽草坪;河南省的曹窑、马行沟、贾沟、石寺、竹林沟、夹沟、支建;山东省的淄博;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平果那豆;贵州省的遵义(团溪)、林歹、小山坝等铝土矿区。
定西市自然资源
![定西市自然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7b1cae50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9d.png)
定西市自然资源
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是一座充满自然资源宝藏的城市。
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定
西市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定西市拥有煤炭、铁矿、石灰石等丰富矿产资源,为
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煤炭资源储量丰富,铁矿资源质量优良,这些矿产资
源的开采利用对定西市的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丰富的水资源也是定西市的一大特点。
定西市地处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黄河、渭河等重要河流穿城而过,为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提供了保障。
同时,水
资源也为定西市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丰富的植被资源是定西市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定西市气候适宜,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森林覆盖率较高,植被种类丰富多样,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
性提供了良好条件。
植被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于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完整版)甘肃省省情概况
![(完整版)甘肃省省情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1e719f178762caaedc33d48f.png)
甘肃省省情概况地理:甘肃地处黄河上游,位于我国的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2度31分-42度57分、东经92度13分-108度46分之间。
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
全省设14 个地、市、州,87 个县(市、区),省会兰州。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地形呈狭长状,山地和高原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西北部的大片戈壁和沙漠,约占14.99%。
复杂的地貌形态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北山山地。
甘肃是个多山的省份,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主要山脉有祁连山、陇山(即六盘山、岷山、阿尔金山、马鬃山、龙首山、西倾山、子午岭等)。
省内的森林资源多集中在这些山区,大多数河流都从这些山脉发源。
气候:甘肃省地处黄土、青藏和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
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
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
甘肃省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年平均气温在0~14℃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降低;河西走廊年平均气温为4~9℃,祁连山区0~6℃,陇中和陇东分别为5~9℃和7~10℃,甘南1~7℃,陇南9~15℃。
年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降水各地差异很大,在42~760毫米之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降水各季分配不匀,主要集中在6~9月。
甘肃省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为1700~3300h,自东南向西北增多。
河西走廊年日照时数为2800~3300h,是日照最多的地区;陇南为1800~2300h,是日照最少的地区;陇中、陇东和甘南为2100~2700h。
甘肃省气象灾害的种类繁多,灾情也比较严重。
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大风沙尘暴、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等。
甘肃地区李家沟铅锌矿储量分析
![甘肃地区李家沟铅锌矿储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3fcaeb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15.png)
79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甘肃地区李家沟铅锌矿储量分析蔡 拓(甘肃厂坝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厂坝铅锌矿地质测量部,甘肃 陇南 742504)摘 要:李家沟铅锌矿是甘肃省最大的铅锌矿床,也是陇中地区最大的铅锌矿床之一。
当前已确认该矿床的铅锌金属储量为137.7万吨,是甘肃省唯一一个大型的铅锌矿床。
该矿床铅锌矿体厚度稳定、连续性好,分布面积较大,储量规模也很大。
本文对甘肃地区李家沟铅锌矿的储量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研究,并对其资源潜力及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这些研究结果可为未来的找矿工作提供可靠的储量依据。
关键词:铅锌矿;储量;调查分析中图分类号:P6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15-0079-3Reserve analysis of Lijiagou lead - zinc deposit in Gansu ProvinceCAI Tuo(Gansu Changba Non-ferrous Metal Co., LTD. Changba Lead - zinc mine geological survey Department,Longnan 742504,China)Abstract: Lijiagou lead-zinc deposit in Gansu Province is the largest lead-zinc deposit in Gansu Province and the largest lead-zinc deposit in Longzhong region. It is the only large-scale lead-zinc deposit in Gansu Province with a proven amount of 1.377 million tons of metal. Lead-zinc deposit has stable thickness, good continuity, large distribution area,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distribution and large reserv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studies the reserves analysis of Lijiagou lead-zinc deposit in Gansu Province, estimates the reserves of the deposit,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resource potential and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It provides reliable reserve basis for future prospecting work.Keywords: lead-zinc ore; Reserve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收稿日期:2023-05作者简介:蔡拓,男,生于1988年,甘肃天水人,本科,中级,研究方向:矿山地质。
甘肃省建材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甘肃省建材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及其发展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11595b3287c24028915fc3e0.png)
随着甘肃省偏远 山区公路铁路基础性交通通行 能 力的改善 ,加强陇南 、甘南、临夏 、肃南 、肃北等少 数 民族地 区的地质调查 工作 ,优选一批找矿靶区,减
——
、 ■ 。 _ — — ■ _ i I — 兰_
矿 产地 和新 增 探 明 资 源 储量 少 ,资 源 危 机 忧 患 逐步 显
补充地质勘查 。
33资 源勘查 开发 的发展方 向 .
急需加大地质找矿勘查力度 ,扩大资源前景。在 省 内急缺的高效能矿种 ,如钾镁盐、硼矿 、萤石 、高 纯硅 、磷矿 、重晶石 、硅灰石 、红柱石 、石墨、优质 高 岭土 、钾长石、高档石材和滑石等 ,勘查及开发程 度 较低 ,个别优势矿种在省 内某些 经济集 中区域 已出 现 资源危机 ,加强这些重点矿种的地质找矿乃是今后
不规范 ,临空面大 ,无序化生产导致 矿山服务年限减
少 。其 次 ,选 矿加 工 能 力 弱 ,原 矿直 接 进 入 市 场 ,矿
产 品价格低廉 。非金属矿开发的工业产 品种类有限 , 用途范围窄 ,产业链短。后续资金不足 ,导致部分 矿 种不 能及 时地研 发。 2 2地质 勘查 工作存在 的 问题 . 目前甘肃省建材非金属矿存在的主要 问题有如 下
开 采设 计 或 开 采方 案实 施 ,滥 采 乱 挖 、 采 富弃 贫 、挖 浅丢 深 ,资 源 浪费 严 重 。导 致 劳 动 生 产率 低 ,作 业 场
少矿产勘查风险。同时加大省内建材非金属矿重点 区 域 的地质勘查工作 ,依靠国家部署公益性地质调查评 价工作 ,对重点勘查矿种、区域和危机矿山加大勘查 力 度 ,引导建材非金属矿整 装勘 查。 3 2建材 非金属 矿产开 发要点 . 重点加大兰州周边 10 m范围内水泥灰岩 、熔剂 5k 灰岩、玻璃硅质原料、水泥用硅质校正原料等矿产勘 查 。本区地处祁连褶皱带 的东部 ,石灰岩 、白云岩有 南北两个成矿带 ,北带主要分布于榆中县黄崖沟一 够 ,地 质资料数字 5对
甘肃优劣势分析及开发建议(一)
![甘肃优劣势分析及开发建议(一)](https://img.taocdn.com/s3/m/41cde10ecfc789eb172dc8f7.png)
甘肃的自然资源(甘肃地理)
![甘肃的自然资源(甘肃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cdb95468ee06eff9aef807db.png)
甘肃的自然资源:1.土地资源:甘肃省土地面积约42.58万平方千米,但山地多,平地少,可用于生产建设的土地占土地总面积60.11%。
全省耕地面积居全国第11位,人均耕地面积2.66亩,居全国第6位。
2.水资源:甘肃省水资源匮乏,人均占全国人均1/2。
全省水资源分布特点:夏秋两季多,春冬两季少;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甘肃省虽然水资源匮乏,但水能资源却较丰富,境内黄河、白龙江等水系水量充沛,落差集中,为发展水电建设得天独厚的条件。
黄河上游的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水电站和碧口水电站水力总蕴藏量位列全国第一。
其中刘家峡水电站被誉为“黄河第一明珠”。
3.生物资源:甘肃省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丰富省区之一,全省生物多样性主要集中在陇南山地及甘南高原少部地区。
珍稀动物有:梅花鹿、马鹿、麝等;甘南草场水草丰茂素有“亚洲第一草场”美称。
甘肃药材9500种居全国第二,特别是“岷当归”“纹党”产量大、质量好。
4.矿产资源:甘肃省地质条件复杂,是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省份之一,拥有亚洲最大的卡林型金矿-----阳山金矿。
5.能源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资源丰富。
石油、天然气集中分布在河西玉门和陇东长庆两油区;煤炭集中分布于庆阳、华亭、靖远、窑街矿区;风力资源主要集中于河西走廊的山口地区,瓜州县被称为“世界风库”,玉门市被称为“风口”。
甘肃的河流、湖泊和湿地:1.甘肃省内陆河、外流河流域的分界线-----乌鞘岭--毛毛山--景泰县北部为界,以西内流区域,以东外流区域。
2.甘肃省地表水资源主要集中在黄河、长江、内陆河3大流域9个水系。
3.长江流域分嘉陵江和汉江水系两个水系,白龙江是嘉陵江上游的最大河流,是我国西部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与秦岭、淮河同为中国地理上的重要分界线。
西汉水为江陵江一级支流,上游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是嘉陵江泥沙的主要来源,是整个长江流域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4.黄河流域:甘肃省内黄河流域分黄河干流(包括支流庄浪河、大夏河、祖厉河及直接入干流的小支流)、洮河、湟水、渭河及泾河五大水系。
甘肃省白银市矿产资源
![甘肃省白银市矿产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cfbc5604ee06eff9aef807a8.png)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甘肃省白银市矿产资源白银是一个美好的名字。
白银市是一块宝地,早在汉代就有采矿业。
据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松山之南,矿炉20 座”,采矿点30 余处,开采人员盛时达三、四千之众,“日出斗金,集销金城”,官方在据市区10 公里处凤凰山、火焰山、铜厂沟专设办矿机构“白银厂”。
白银市缘此而得名。
白银物产丰饶,经济繁荣。
白银地区贮藏着丰富的金、银、铜、铅、锌、锰等矿物,是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从“一五”到现在40 多年的创业发展中,形成了融地质、基建、采矿、选矿、冶炼、加工、综合利用、科研于一体的比较完整的有色金属生产体系。
白银有色金属公司主要产品有铜、铝、铅、锌及加工材料、锌基合金、贵金属制品、选矿药剂、氟化盐、硫酸等40 多个品种。
38 种产品获国家、省、部优产品称号。
产品畅销国内数千家用户,部分产品直销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和地区。
其中“红鹭”牌铝锭、锌锭已在伦敦金属交易所注册。
其生产能力为:年产有色金属30 万吨,总产量占全省的50%以上,累计为国家奉献有色金属315 万吨,其中铜金属145 吨,创造了铜产量连续18 年位居全国第一的骄人业绩,上缴国家利税52 亿元。
2007 年白银市有色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5.09 亿元,同比增长8.27%。
十种有色金属36.27 万吨,下降2.74%,其中:铝增长1.14%,铅下降10.89%,锌下降2.58%;白银是甘肃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到目前白银市煤炭生产能力已达到800 多万吨,2007 年,煤炭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68 亿元,同比增长41.31%;累计生产原煤1056.62 万吨,增长15.72%。
电力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0.98 亿元,同比增长19.25%;电量139.18 亿千瓦时,增长30.96%,其中:火电121.14 亿千瓦时,增长37.1%,水电18.04 亿千瓦时,增长0.69%。
甘肃石灰岩矿分布特征及资源潜力分析
![甘肃石灰岩矿分布特征及资源潜力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5eea02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7.png)
9【矿产资源】甘肃石灰岩矿分布特征及资源潜力分析赵文博,罗小红(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甘肃总队,甘肃 天水 741000)【摘 要】甘肃石灰岩矿分布广泛,品位稳定,资源量丰富,主要用于水泥用、溶剂用、电石用和制灰等。
石灰岩矿在时间分布上以奥陶纪为主,其次为二叠纪、蓟县纪和石炭纪;空间上主要集中分布在南秦岭裂陷大陆边缘、中秦岭裂陷大陆边缘、中祁连岩浆弧、北祁连沟弧盆系等构造单元中。
本文通过对全省已发现的石灰岩矿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总结其区域成矿因素和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和成矿时代,预测出3个成矿远景区,对今后石灰岩的勘查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石灰岩;分布规律;矿床类型;成矿远景;甘肃省【中图分类号】P619.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386(2021)06-0009-04The Distribution of Limestone in Gansu Province and ItsResource Potential AnalysisZHAO Wen-bo, LUO Xiao-hong(Gansu Branch of China Nation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Center of Building Materials Industry , Tianshui 741000, China) Abstract: Limestone ores in Gansu province are widely distributed, stable in grade, rich in resources and widely used. They are mainly used for cement, solvent, calcium carbide and ash making. The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limestone deposits is mainly Ordovician, followed by Permian, Jixian and Carboniferous. Spatially, they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structural units such as the southern Qinling rift continental margin, the middle Qinling rift continental margin, the middle Qilian magmatic arc and the North Qiliangou arc basin system.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limestone mines found in the provin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ir regional metallogenic factors, tectonic location and metallogenic age, and predicts three metallogenic prospects, which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explora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imestone in the future.Key words: limestone; distribution; deposit genetically; metallogenic prospect; Gansu province【作者简介】赵文博(1989-),男,汉族,研究领域:地质及矿产勘查,E-mail:****************。
甘肃省及矿产资源情况
![甘肃省及矿产资源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a407db12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c.png)
甘肃省及矿产资源情况1. 甘肃省概况甘肃省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中国内陆省份之一,省会是兰州。
甘肃省总面积约为45.6万平方公里,辖14个地级市,包括兰州、天水、白银等地。
甘肃省地处中国西北腹地,北临内蒙古自治区,东北接宁夏回族自治区,东临陕西省,南临四川省,西邻青海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甘肃省是中国重要的农牧业大省,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风景资源。
同时,甘肃省地属高寒带和温带干旱带,气候干燥,十分适合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储量的积聚。
2. 甘肃省矿产资源概况甘肃省地质资源丰富,特别是矿产资源。
下面将就甘肃省的主要矿产资源进行介绍。
2.1 煤炭资源甘肃省煤炭资源储量较为丰富,主要分布在临洮、庆阳、白银等地。
甘肃省的煤种主要有无烟煤、炜煤、褐煤等。
甘肃省的煤炭资源以褐煤为主,其储量占到全国总储量的一定比例。
2.2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甘肃省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也相对较为丰富。
甘肃省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凉州、永昌、漳县等地,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临夏、合作等地。
甘肃省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具有很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2.3 金属矿产资源甘肃省金属矿产资源主要包括铜、铅、锌、钼、银等。
其中,铜资源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分布在庆阳、定西、天水等地。
钼资源主要分布在天水、白银等地。
甘肃省的金属矿产资源储量较大,对国内外经济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2.4 非金属矿产资源甘肃省非金属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石灰石、大理石、膨润土、石膏等。
甘肃省的石灰石资源储量较大,主要分布在庆阳、张掖等地。
大理石资源主要分布在天水、庆阳等地。
甘肃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在建筑材料和工业原料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和独特性。
3. 甘肃省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甘肃省的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政府加大对矿产资源开发的支持力度,吸引了一批大型矿业企业入驻甘肃省。
目前,甘肃省的矿山建设和矿产资源开采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然而,甘肃省的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甘肃地区矿产资源概况
![甘肃地区矿产资源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66199cd0cf84b9d528ea7a99.png)
甘肃省矿产资源概况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西北与蒙古接壤。
全省面积三十九万多平方千米。
人口2338万,有汉、回、藏、蒙古、哈萨克、满、等民族。
省会兰州。
本省地处蒙、新、青藏、黄土高原交汇地带,海拔都在一千米以上。
长约一千二百千米的河西走廊、自古丝绸之路通过这里。
甘肃各地气温、降水差异大,无霜期4-7个月,年降水量四十到八百毫米不等,河西走廊降水稀2度13分---108度32度,北纬32度31分--42度57分之间。
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437. 94万人,其中少数227.8万人。
与陕西、西川、青海、新疆、宁夏、内蒙古及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海拔1000----3000米之间,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大致分为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等地形区域。
山地、高原占全省面积的55%。
主要河流有20多条,分属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内陆河流域。
全省设兰州、天水、白银、金昌、嘉峪关五个省辖市;酒泉、张掖、武威、定西、平凉、庆阳、陇南七个地区;甘、临夏两个民族自治州,86个县(市、区)。
省会兰州位于中国地理中心,是中西部地区的交通、通讯枢纽。
甘肃省矿产资源概况甘肃省矿产资源丰富,矿种多,类型齐全,远景可观。
随着经济的发展,矿业已占全省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6.17%,矿产品已占全省出口贸易总额的45.1%。
甘肃省矿产潜在经济价值达8000亿元,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目前,甘肃已发现各类矿产173种,占全国已知矿种的95%,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产98种,有27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五位。
已开采利用的矿产65种,产地近4000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134处。
煤炭、石油、油页岩等燃料矿床产地79处(矿区164个),其中大、中型矿床20处;铁、锰、铬、钒等黑色金属矿矿床产地63处(矿区72个),铬和钒的保有储量占全国第四、六位;铜、铅、锌、镍、钴、钨、锡、镁、锑、铂族、金、银、硒、稀土、铌等有色贵金属及稀有、稀土、稀散元素矿产已探明30多种。
甘肃省武都县地区物化探特征与成矿
![甘肃省武都县地区物化探特征与成矿](https://img.taocdn.com/s3/m/b8217ac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a.png)
甘肃省武都县地区物化探特征与成矿甘肃省武都县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地域辽阔,地质资源十分丰富。
在这片土地上,物化探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化,对地质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甘肃省武都县区域的地质特征和成矿特点出发,探讨物化探在该地区的应用与作用。
一、地质概况甘肃省武都县属于中国地处特提斯地区,其地质构造特点明显,地质条件优越。
该地区地质构造呈东西走向,南北呈东倾,地表多山地和丘陵地带,地势起伏较大。
地质构造上主要以巴颜喀拉山脉和大环山脉为主,地层发育,构造活动频繁。
该地区具有年降水量较少、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地质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煤炭、铁矿、铜矿等矿产资源。
二、物化探特征在甘肃省武都县这样一个地质资源丰富的地方,物化探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物化探技术是一种通过对地下物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探测、分析,推断地下结构、岩性及矿产资源的一种技术手段。
在甘肃省武都县的地质勘探中,物化探技术有以下特征:1.地质矿产多样性甘肃省武都县地质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包括铁矿、煤炭、铜矿等多种矿产资源。
而物化探技术能够对不同矿产资源进行综合探测,通过对地下物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分析,可以为不同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
2.地下水资源探测除了矿产资源之外,甘肃省武都县也面临着地下水资源的勘探与管理问题。
物化探技术能够通过对地下水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探测,为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储量和水质提供科学依据,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3.多样化的勘探手段物化探技术是一种多样化的勘探手段,包括地震勘探、电磁勘探、重力勘探、地磁勘探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勘探目标,进行全面的地下勘探,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多方面的技术支持。
三、成矿特点甘肃省武都县地质条件优越,地质矿产资源丰富。
在这样的地质背景下,成矿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多金属矿化甘肃省武都县地区存在多金属矿化现象,主要有铁矿、铜矿、锌矿等多种金属矿床。
甘肃矿产种类及分布
![甘肃矿产种类及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b080238ebceb19e8b8f6ba5b.png)
第七小组
企业的SOLOGEN
甘肃矿产种类及其分布
《2010年全 国主要矿产 资源储量通 报》统计
矿
一,矿产种 类 二,矿产 分布 三,矿产与 财产保险
L0GO
甘肃矿产资源概况
已发现矿种179 111种查明储量 1184处矿产地
企业的SOLOGEN
95种固体矿产
我省资源储量名列全国第1 位的矿产有12种,居前5位 的有29种,居前10位的有 58种
L0GO
甘肃已查明矿产资源构成图
甘肃省已查明矿产资源构成图
2% 36% 55%
7%
金属矿产 水汽矿产 非金属矿产 能源矿产
企业的SOLOGEN
甘肃已查明矿产储量全国排位表 位次 矿产名称 镍矿,钴矿,铂矿,硒矿,锇矿,钯矿,铱矿,钌矿, 1 铑矿,铸型用粘土,凹凸棒石粘土,饰面用蛇纹岩 2 铬矿,水泥配料用黄土 金矿,锌矿,碲矿,红柱石,普通萤石,透辉石,岩棉 3 用玄武岩,水泥配料用红土
4
3
10 锗矿,叶蜡石,高岭土,水泥用大理岩,
4
L0GO
10 锗矿,叶蜡石,高岭土,水泥用大理岩, 11 镁矿 12 铌矿,镓矿,石墨(品质) 煤炭,锡矿,锰矿,熔剂用灰岩,玱璃用砂,冶金用咏 13 石英 14 铁矿,方解石 15 玱璃用咏石英 16 天然气,钛矿,冶金用白云岩 17 铟矿,石膏,膨润土,饰面用大理岩
企业的SOLOGEN
做人民满意的保险公司
L0GO • • • • • • • • • • • • 人与保险人双方特别约定的矿井、矿坑内的设备和物资。 (2)承保危险 除企业财产保险基本保险责任外,承保矿下财产还扩大了承保危险, 主要有: ①瓦斯爆炸; ②冒顶塌方; ③提升脱钩; ④地下水穿孔。 (3)费率 实行在基本费率上的附加费率。 煤矿财产保险费率,实行坑上、坑下财产分别订率。坑下财产费率按 3‰;坑上财产按2‰;坑下、坑上统一投保按2.5‰订率。 有色金属矿下财产保险按2‰订率。[1] 参考文献 ↑ 王国乡,樊志刚.银行法全书.中国商业出版社,1995年04月第1版
甘肃省资源能源概况及低碳电力发展情况
![甘肃省资源能源概况及低碳电力发展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fb2d943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06.png)
甘肃省资源能源概况及低碳电力发展情况表1 甘肃省能源供需数据来源甘肃省统计年鉴从表1可以看出;甘肃省2000年和2001年能源自给率偏低;刚超过一半;2007年为78.02%接近于80%;其余年份甘肃省能源的自给率均能达到80%以上..2005年自给率最高;达到了82.54%..近几年能源供需基本平衡..甘肃省一次能源消费品种及消费量统计表万吨标准煤从表2可以看出在甘肃省目前的能源结构中;最突出的矛盾是煤炭所占的比例过高;而当今世界上主要能源消费国的能源结构中;石油一般占40%左右;天然气一般占22%左右..在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日本、俄罗斯、韩国煤炭消费所占的比例都低于20%;美国、德国也低于30%..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会面临着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首先;煤炭的过度开采会导致地面沉降和地表的破坏;同时会污染和破坏地下蓄水层..煤炭在洗选过程中会外排大量洗煤废水;特别是浮选废水的危害较大;煤炭在运输过程中还会排放粉尘;造成大气污染: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大气污染物;其中包括SOz等污染物;还包括CO:等温室气体mu..众所周知;温室气体是导致地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会引发地球温度升高、极低和冰川积雪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严重后果..而目前减少COQ排放量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降低煤炭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目前;在各类排放源中;电厂和工业锅炉的排放量分别占到35%和34%;是SOz 排放的最大户;民用灶具和工业窑炉分别占到了12%和11%..在火电厂的排放中;由于大多数使用的是低效除尘器;地方电厂每吨煤燃烧所排放的烟尘是国家电厂的5-10倍;其排放量占所有电厂总排放量的65%左右..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所导致的大气污染造成酸雨的覆盖面积已经达到全国国土面积的30%;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1998年年均降水PH值低于5.6的城市占所有统计城市的52.8%;南方城市有73.3%降水年均PH值低于5.6;华中地区年均降水PH值低于5.6;酸雨频率达到了70%以上..参考甘肃省能源消费与环境、经济关系研究黄亚丽甘肃省矿产资源概况甘肃省矿产资源丰富;矿种多;类型齐全;远景可观..随着经济的发展;矿业已占全省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6.17%;矿产品已占全省出口贸易总额的45.1%..目前;甘肃已发现各类矿产173种;占全国已知矿种的95%;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产98种;有27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五位..已开采利用的矿产65种;产地近4000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134处..煤炭、石油、油页岩等燃料矿床产地79处矿区164个;其中大、中型矿床20处;铁、锰、铬、钒等黑色金属矿矿床产地63处矿区72个;铬和钒的保有储量占全国第四、六位;铜、铅、锌、镍、钴、钨、锡、镁、锑、铂族、金、银、硒、稀土、铌等有色贵金属及稀有、稀土、稀散元素矿产已探明30多种..从矿产保有储量看;我省镍、钴、铂族铂、锇、铱、钌、铑、钯、硒等矿种居全国第一;锌、铊、碲居全国第三;铜、镉居全国第四;铅、镁、锑居全国第五..甘肃的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建材及其他非金属产品产地众多;种类齐全;质量优良..冶金用石英岩、伴生硫、重晶石、钾盐、透辉石、方解石、水泥用矿、水泥用红土、黄土、岩棉玄武岩等矿产保有储量均居全国前五位;饰面蛇纹岩;铸型粘土则更居全国第一..甘肃位于全球三大构造域古亚洲、滨太平洋和特提斯的交替、衔接部位;具良好的成矿地质构造背景..尽管全省相继发现一批矿产地或重要矿床..但总体勘查程度低;其中成不少矿带的矿产勘查工作刚刚起步;因而仍将有很大的找矿潜力..甘肃省按照造山带可以划分为四个大的成矿带和一个成矿区;既西秦岭成矿带、祁连山成矿带、龙首山成矿带、北山成矿带和陇东成矿区..甘肃矿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矿产资源2001年甘肃省风能储量居全国第五 根据国家要求和甘肃风电场建设条件;计划到2010年和2020年;甘肃省风力发电装机分别达到100万千瓦和300万千瓦..7月31日;记者从甘肃省发改委获悉;甘肃省“十一五”风电建设项目已经全面启动..目前;甘肃安西风电场装机10万千瓦 特许权招标和王门风电场三期工程名 称保 有 储 量 煤炭 千吨8601786 油页岩 千吨304334 铁矿 千吨918641 锰矿 千吨1747 铬矿 千吨1342 钒矿 吨1258512 铜矿 吨4008196 铅矿 吨2661111 锌矿 吨8387782 镍矿 吨4640786 钴矿 吨138775 钨矿 吨222506 锑矿 吨152931 铂矿 千克103801 硒矿 吨6689 红柱石 吨5373158 菱镁矿 千吨 30825装机4万千瓦、低窝铺风电场装机4.9万千瓦已完成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安西大梁风电场装机4.95万千瓦、安西向阳风电场装机4.95万千瓦和玉门三十里井子风电场四期工程装机4.95万千瓦均已完成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酒泉风电基地安西大梁风电场、安西向阳风电场和玉门三十里井子风电场四期工程风电特许权招标试点工作已经组织开展..甘肃省风能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五位;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总量为2000万千瓦..自2003年以来;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甘肃省发改委加大了风电前期工作力度;先后组织完成了全省风能资源评价、风电场选址、风电场工程规划;已经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了18个风电场..甘肃省水利资源甘肃省水资源主要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黄河流域有洮河、湟河、黄河干流包括大夏河、庄浪河、祖厉河及其它直接入黄河干流的小支流、渭河、泾河等5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陵江水系;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苏干湖水系3个水系..全省自产地表水资源量286.2亿立方米;纯地下水8.7亿立方米;自产水资源总量约294.9亿立方米;人均1150立方米..全省河流年总径流量415.8亿立方米;其中;1亿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78条..黄河流域除黄河干流纵贯省境中部外;支流就有36条..该流域面积大、水利条件优越..但流域内绝大部分地区为黄土覆盖;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长江水系包括省境东南部嘉陵江上源支流的白龙江和西汉水;水源充足;年内变化稳定;冬季不封冻;河道坡降大;且多峡谷;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内陆河流域包括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个水系;有15条;年总地表径流量174.5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河流大部源头出于祁连山;北流和西流注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沙漠戈壁之中..具有流程短;上游水量大;水流急;下游河谷浅;水量小;河床多变等特点;但水量较稳定;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甘肃太阳能资源甘肃省风能、太阳能资源在全国有着独特的比较优势;储量居全国前列..据甘肃省相关部门近年开展的风能太阳能资源调查与评估;甘肃省年太阳能总储量为72万亿千瓦;如果利用甘肃省荒漠面积的百分之一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折算装机容量可达1.2亿千瓦;按每年发电1000小时的发电量;相当于1.5座三峡电站的年发电量..甘肃风能资源总储量约为2.4亿千瓦;占全国总储量的7.3%..其中;技术可开发量约2700万千瓦;占全国的10.6%..甘肃风能近年发展势头迅猛;到2007年底已建成7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50万千瓦..目前;规划总装机容量为500万千瓦的昌马风电场也完成部分招标工作..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甘肃省有望在近10年内建成中国最大的风能产业带..甘肃省建设新能源基地记述●今年全省风电总装机容量将突破100万千瓦●我省太阳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年总储量为72万亿千瓦●2020年后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未来五年甘肃将成为中国最大风光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一12年前的今天;在距玉门镇不远的戈壁滩上;矗立起几架高高的“风车”;随着巨大叶片的转动;一项纪录由此诞生——甘肃开发利用风力发电实现零的突破这4台3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是甘肃最早建设的试验性风机..人们不会想到;相隔12年之后;风力发电已成为甘肃炙手可热的投资项目..在河西走廊的最西端;被当地人称之为“风车”的风力发电机组群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昔日寂静而荒芜的戈壁滩;因为有了这些“风车”存在变得生动而美丽..中国国电龙源集团、大唐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中广核集团、中国节能、华能国际、中水投、中水建、国投华靖、中海洋、国电电力、甘电投、华电、华能新能源等二十多家知名企业;纷纷在荒凉的戈壁滩安营扎寨;开辟战场;投资开发风电..当地人告诉记者;去年3月以来;酒泉市平均每个月就有一个5万千瓦级的风电场开工建设..据悉;今年我省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将突破100万千瓦..100万千瓦装机与当时的4台300千瓦装机相比;12年增长了近1万倍..而这并不是甘肃的终极目标;甘肃风电最终的规划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3000万千瓦以上风力发电装机容量..2006年;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战略构想;这一事关甘肃经济社会未来发展大局的战略构想;是甘肃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全面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甘肃科学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在甘肃提出此构想不久;国家发改委批准了建设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规划;风电产业由此被提升到战略高度..风电装机容量今年突破100万千瓦已毫无悬念;而明年计划建成投产的516万千瓦风电项目也已全部落实..与此同时;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二期建设规划已获准通过;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1271万千瓦风电项目的前期工作陆续启动;2020年增加到2000万千瓦以上装机容量及2020年以后3000万千瓦以上装机容量的规划也正在编制之中..二甘肃自然条件差;自然灾害多;风灾是其中之一..在河西走廊;风;留给人们太多苦难的记忆..“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等民谣形象地道出了人们对风的憎畏情绪..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开放了甘肃人的思维;开阔了甘肃人的视野..全省上下很快形成共识:借风的力量;做电的文章..2001年6月5日“世界环境保护日”那天;在距玉门镇20多公里一个叫“三十里井”的小地方;玉门人利用480.4万美元西班牙政府贷款;又建起了一座风电场..他们向外界宣称;这是甘肃省最大的风力发电场..其实;这座风电场装机容量不过7200千瓦..饱尝风灾之苦的玉门人;这时候对风已没有了抱怨..他们说;玉门风多风大;不让它白白刮;而要让它刮出效益来..还有;在瓜州;在肃北;在敦煌;在河西走廊;风能资源非常丰富..整个河西走廊的风能资源理论储量约2亿千瓦;位居全国第五位..其中;仅酒泉市初步测定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就在4000万千瓦以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河西走廊发展风电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甘肃电力有着辉煌的历史;新中国第一座百万级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就在甘肃..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甘肃电力总装机容量达270多万千瓦;名列全国第一..除了满足自身需要外;甘肃电力曾连续14年向陕西、青海、宁夏、四川4省区供电..上世纪80年代后;仍陶醉在“电力大省”光环里的甘肃;电力建设步伐放缓;1980年之后的7年时间里;甘肃没有增加一台新的发电机组;以致造成后来严重缺电局面;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受到影响..饱尝缺电之苦的甘肃;此后抓紧了电力建设..1987年后;一大批电源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到去年底;全省总装机容量达到1496万千瓦;比改革开放前增加了1200多万千瓦..尽管我省电源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并不可因此高枕无忧..据介绍;去年甘肃电网负荷12次创下新高;最高负荷达803万千瓦;预计明年全省最大负荷将达到950万千瓦;近几年来;全省全社会用电量每年都以10%以上的速度向上攀升..从长远看;甘肃电力仍需加快步伐建设发展..而就目前情况看;传统的水、火电项目开发受到很大制约..受流域条件所限;甘肃水电开发已接近饱和;未来在大流域建设大型水电的可能性极小;小流域水电开发尽管仍有空间;但只能是小打小闹;而火电开发受环保因素及煤炭资源限制;开发成本日益增大..水路走不通;而“火”路又难走;甘肃电力发展的重任;无疑落在了风力发电上..四建设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是甘肃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去年;随着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的批准;建设河西走廊风电基地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成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初夏;戈壁风自由地穿行于祁连山与马鬃山之间的广大地区..在素有“世界风库”之称的瓜州县;昔日谈风色变的人们;已不再抱怨风给他们带来的种种伤感与尴尬..高大的风车在戈壁清风的吹拂下有节奏地转动着;当地老乡用夸张而诙谐的语气向外来者介绍着旋转的风车:“那可是钱啊转一圈就是两毛钱;你数数看;一天它要转多少圈”目前;瓜州县已建成干河口大梁西风电场、瓜州北大桥风电场等大梁4处风电场;风电总装机容量已达50万千瓦;并网发电的有30万千瓦..县上领导如数家珍地对我们说:“等再过10年;我们这里就是千万千瓦级能源输出基地;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275万千瓦;配套的核电、火电、光电、水电、生物质发电等调峰电源装机规模突破600万千瓦;能源产业和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140亿元;工业占全县GDP、财政收入比重分别达到70%和80%.. ”在诞生我省第一家风电场的玉门市;风电基地建设更是如火如荼..在国家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启动项目——甘肃玉门昌马20万千瓦风电项目的建设工地上;300余台风机塔筒已安装完备;工人们正在吊装风机叶片..毋庸置疑;风电开发给油城玉门带来滚滚财源;仅去年;玉门开工建设的风电就有110万千瓦;大唐、华能、国能、洁源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玉门的投资累计达到40亿元;安装风机400多台;并网发电的风电装机容量已达21万千瓦;累计发电量约9亿千瓦时;实现销售5.5亿元;创利税1亿元..在酒泉风光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已有华锐科技、新疆金风科技、中航保定惠腾、中材科技、中国复合材料集团等9家国内风机装备制造企业已入驻园区..在未来五年里;园区将形成150万千瓦的风机成套设备生产能力;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成为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风光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据悉;年产100套风机叶片的中航惠腾风机叶片制造项目、年产300套叶片的中复连众风机叶片制造项目、年产500套风机叶片的中材科技风机叶片制造等即将建成..截至目前;入驻企业已完成投资32.3亿元;到今年年底;园区风电装机能力可达到150万千瓦;销售收入将达到50亿元以上..为保障风电顺利上网;酒泉市电网和煤电基地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进行..目前;白银至永登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永登至金昌750千伏工程已开工建设;嘉峪关至瓜州的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投入运营;玉门330千伏电网也已开工..五好消息一个个传来;令人振奋..“追风”的脚步须臾不停;“逐日”的渴望已在燃烧..作为清洁能源家族的新生代——太阳能在我省的发展也有了长足的进展..早在1984年;我省就开始了利用太阳能的尝试..那年;在日本三菱商事株式会社赠送一套太阳能光电装置后;太阳能发电首次在甘肃出现..通过光能转化;人们将太阳的光芒转变为电力;送往乡镇和农户..这种装置最早出现在榆中县园子乡;后来又在阿克塞县广阔的草原上安家..当时仅有的49个太阳能装置;使牧场和附近的公路道班大放光明;由此填补了甘肃太阳能发电的历史空白..坦率地说;当时的太阳能发电;其能量功力以及覆盖范围都很有限;但在此后20多年时间里;甘肃人一直没有放弃对太阳能的追求..2008年12月19日;我国第一个荒漠化并网型光伏电站——大唐武威太阳能电站;在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的武威市城东科技示范园区建成投产.. 2300个太阳能电池板摆放在一大片沙砾地上;敞开怀抱接受阳光普照..电池板上四通八达的网线;通过若干个逆变器将电流输送到变电器;再并入10千伏电网..这一工程总规划装机1兆瓦;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容量为0.5兆瓦;年发电量约85万千瓦时..时隔仅仅两个月;即今年2月;甘肃敦煌1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示范工程特许权招标获准通过;这标志我省太阳能发电进入一个新阶段..这项工程总投资约5亿元;人们将在敦煌市七里镇215国道北侧一带;建造一座年均发电1637万千瓦时的太阳能电站..而在此前;敦煌已分别在玉门关、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等旅游风景区建成了总装机容量7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和光电100千瓦、风力发电100千瓦的风光互补发电站;为探索太阳能开发利用作出了贡献..像风能一样;我省太阳能资源在全国也有着独特的比较优势;是全国第二大太阳能资源丰富区..气象局材料表明;我省年日照时数为1700~330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达4800~6400兆焦耳/平方米..我省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潜力非常大;年太阳能总储量为72万亿千瓦..72万亿千瓦;这将是何等巨大的财富..尽管当下还缺乏成熟的技术和充足的财力开发这巨大的宝藏;但甘肃人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鬃山镇;大山挡住了电路;却无法阻挡太阳的光芒..太阳能光伏发电让大山深处的人们告别了祖祖辈辈用过的油灯..眼下;居民们用起了电视机、冰柜、洗衣机;冬天也能烧电暖气了..35岁的蒙古族居民苏尔力格说;前几年;镇上曾试着用柴油机发电;烧很多油;一晚上才能发五个多小时的电;太不方便了..现在;有了太阳能发电;一天基本上都有电..在苏尔力格赞叹太阳的时候;远在2000多公里外的合作市佐盖曼玛乡岗岔村村民拉玛杰也在赞叹着太阳的神奇:“这东西真神..我们都用它烧开水;还能用它做饭..”他正在自家的太阳灶上烧开水..在甘南藏族自治州;随处可见闪闪发光的太阳灶;正在改变着藏家人的生活方式;并给他们带来幸福安康的生活..专家研究证明;如果利用甘肃省荒漠面积的百分之一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折算装机达1.2亿千瓦;每年发电1000小时的发电量;相当于1.5座三峡电站的年发电量..六我省是国内最早研究、开发利用太阳能的省份之一;我国第一个专门的太阳能研究机构、第一栋太阳房、第一个太阳灶都建在兰州..2007年11月;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项目;也在兰州开工建设..太阳能电源本身作为一种方便的移动式电源;在偏僻的农村、牧场得到居民们的青睐..近20年来;甘肃利用资源与技术优势;以太阳能为主要手段;解决了部分无电村和无电户的供电问题..除此之外;太阳能还大面积应用于邮电通信移动设备基站、电视微波信号塔站..2002年至2003年;我省专门实施了“送电到乡”工程;在11个乡镇政府安装了光伏发电设备;使偏远农村、牧区近1万户居民看到了光明..目前;我省已成为国内光伏发电大规模应用示范基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年底;我省安装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总容量约3.8兆瓦..太阳能不仅仅用来发电;我省还在永登等大部分县市的农村中大力推广、安装和使用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据测;这一举措;每年可节省能源折合标准煤约10万吨..在甘南合作师专、武威市凉州区;人们还建起了不用烧煤的太阳能建筑..在建设风电、光电等新能源的过程中;甘肃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的眼光;开放的胸怀..省上以及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与众多国内外投资者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水能、火能、风能、太阳能;各尽所能;你来;我来、他来、大家来;新风扑来..从发展风电产业入手;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甘肃打造能源大省的号角;已在陇原大地吹响国家支持甘肃打造陇东、河西两大能源基地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兰州等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打造陇东、河西两大能源基地..意见指出;要加快陇东煤炭、油气资源开发步伐;积极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构建以平凉、庆阳为中心;辐射天水、陇南的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加快酒泉、嘉峪关一体化进程;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构建新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区;形成甘肃东西两翼齐飞的经济增长新格局..在中国规划建设的7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中;甘肃省的酒泉风电基地是最早着手建设的..去年8月;当其他千万千瓦风电基地尚在布局谋篇之时;中国第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已经在酒泉率先动工;首期规划建设规模即达到500万千瓦;几乎是中国当下所有风机装机容量的四分之一..按照规划;到“十二五”末;这个风电基地将实现超过1271万千瓦的容量;将先于全国其他千万千瓦风电基地;率先冲线“千万千瓦基地”..太阳能光伏产业则是这片阳光充足的土地的另一亮点..去年;备受业界注目的敦煌10兆瓦光伏并网特许权招标在这里举行;这个当时全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并网项目;不仅让一批本来只是默默耕耘着海外市场的中国光伏制造商走到了前台;也直接拉动了亟须启动的中国光伏并网电站的建设..未来;一批重大光伏电站项目正在谋划之中..按照昨日国务院公布的意见;到2020年将在当地建成百万千瓦级以上太阳能发电基地..可以说;大型的光电基地和风电基地联袂;将使甘肃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新能源生产基地之一..或许是看好甘肃的新能源发展前景;在周三落幕的广交会上;这个来自大西北的省份首次在春交会上签下超过万亿美元的大单..据当地的媒体报道;来自新生代风电、太阳能及“微硅粉”等新能源产品;成为吸金主力..不过;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也可能给甘肃带来“幸福的烦恼”..从整体上看;甘肃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处于“洼地”;远离电力负荷中心;而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天生的不稳定性;则对当地相对薄弱的电网平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甘肃省甘南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甘肃省甘南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980bb9aa51e79b89680226b5.png)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甘肃省甘南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甘南州地域广阔,地质构造复杂,矿床类型齐全,产矿条件好,蕴藏着多种多样、规模各异、各具特色的矿产资源,是甘肃省矿产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之一。
全州区划普查资料表明:全州共发现有铁、铜、铅、锌、贡、锑、金、银、铂族元素、钒、钛、钴、钨、锡、钼、铋、锗、镓、铈、镧、硒、铀、钍、镭、铍、硫、砷、白云岩、硅石、冶金灰岩、化工灰岩、煤、泥炭、大理岩、饰面石料、冰洲石、石墨、绿松石、玛瑙等45 种矿种。
已经探明的有23 种,其中金、铀、砷、汞、铋、泥炭储量为全省第一位;铁、锡为第二位;铅、锑为第三位;铜、硫铁矿为第四位;银、磷为第五位。
甘南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甘南州地域广阔,地质构造复杂,矿床类型齐全,产矿条件好,蕴藏着多种多样、规模各异、各具特色的矿产资源,是甘肃省矿产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之一。
全州区划普查资料表明:全州共发现有铁、铜、铅、锌、贡、锑、金、银、铂族元素、钒、钛、钴、钨、锡、钼、铋、锗、镓、铈、镧、硒、铀、钍、镭、铍、硫、砷、白云岩、硅石、冶金灰岩、化工灰岩、煤、泥炭、大理岩、饰面石料、冰洲石、石墨、绿松石、玛瑙等45 种矿种。
已经探明的有23 种,其中金、铀、砷、汞、铋、泥炭储量为全省第一位;铁、锡为第二位;铅、锑为第三位;铜、硫铁矿为第四位;银、磷为第五位。
截止目前,全州累计发现各种矿产地290 多处,包括56 处能源矿产地,139 处有色金属矿产地。
其中大型矿床13 处,中型矿床37 处,小型矿床53 处。
已有矿山企业50 个,其中:贵金属矿山企业13 个;有色金属矿山企业10 个;能源矿山企业2 个;冶金类矿山企业1 个;矿泉水企业1 个;建材及非金属矿山企业23 个。
已形成年采原矿石100 万吨,选矿厂日处理矿石1500 吨生。
甘肃省资源能源概况及低碳电力发展情况
![甘肃省资源能源概况及低碳电力发展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d4be7658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8.png)
甘肃省资源能源概况及低碳电力发展情况表1 甘肃省能源供需数据来源甘肃省统计年鉴从表1可以看出,甘肃省2000年和2001年能源自给率偏低,刚超过一半,2007年为78.02%接近于80%,其余年份甘肃省能源的自给率均能达到80%以上;2005年自给率最高,达到了82.54%;近几年能源供需基本平衡;甘肃省一次能源消费品种及消费量统计表万吨标准煤从表2可以看出在甘肃省目前的能源结构中,最突出的矛盾是煤炭所占的比例过高,而当今世界上主要能源消费国的能源结构中,石油一般占40%左右,天然气一般占22%左右;在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日本、俄罗斯、韩国煤炭消费所占的比例都低于20%,美国、德国也低于30%;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会面临着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首先,煤炭的过度开采会导致地面沉降和地表的破坏,同时会污染和破坏地下蓄水层;煤炭在洗选过程中会外排大量洗煤废水,特别是浮选废水的危害较大;煤炭在运输过程中还会排放粉尘,造成大气污染: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大气污染物,其中包括SOz等污染物,还包括CO:等温室气体mu;众所周知,温室气体是导致地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会引发地球温度升高、极低和冰川积雪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严重后果;而目前减少COQ排放量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降低煤炭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目前,在各类排放源中,电厂和工业锅炉的排放量分别占到35%和34%,是SOz排放的最大户;民用灶具和工业窑炉分别占到了12%和11%;在火电厂的排放中,由于大多数使用的是低效除尘器,地方电厂每吨煤燃烧所排放的烟尘是国家电厂的5-10倍,其排放量占所有电厂总排放量的65%左右;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所导致的大气污染造成酸雨的覆盖面积已经达到全国国土面积的30%,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1998年年均降水PH值低于5.6的城市占所有统计城市的52.8%,南方城市有73.3%降水年均PH值低于5.6,华中地区年均降水PH值低于5.6,酸雨频率达到了70%以上;参考甘肃省能源消费与环境、经济关系研究黄亚丽甘肃省矿产资源概况甘肃省矿产资源丰富,矿种多,类型齐全,远景可观;随着经济的发展,矿业已占全省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6.17%,矿产品已占全省出口贸易总额的45.1%;目前,甘肃已发现各类矿产173种,占全国已知矿种的95%,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产98种,有27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五位;已开采利用的矿产65种,产地近4000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134处;煤炭、石油、油页岩等燃料矿床产地79处矿区164个,其中大、中型矿床20处;铁、锰、铬、钒等黑色金属矿矿床产地63处矿区72个,铬和钒的保有储量占全国第四、六位;铜、铅、锌、镍、钴、钨、锡、镁、锑、铂族、金、银、硒、稀土、铌等有色贵金属及稀有、稀土、稀散元素矿产已探明30多种;从矿产保有储量看,我省镍、钴、铂族铂、锇、铱、钌、铑、钯、硒等矿种居全国第一,锌、铊、碲居全国第三,铜、镉居全国第四,铅、镁、锑居全国第五;甘肃的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建材及其他非金属产品产地众多,种类齐全,质量优良;冶金用石英岩、伴生硫、重晶石、钾盐、透辉石、方解石、水泥用矿、水泥用红土、黄土、岩棉玄武岩等矿产保有储量均居全国前五位;饰面蛇纹岩,铸型粘土则更居全国第一;甘肃位于全球三大构造域古亚洲、滨太平洋和特提斯的交替、衔接部位,具良好的成矿地质构造背景;尽管全省相继发现一批矿产地或重要矿床;但总体勘查程度低,其中成不少矿带的矿产勘查工作刚刚起步,因而仍将有很大的找矿潜力;甘肃省按照造山带可以划分为四个大的成矿带和一个成矿区,既西秦岭成矿带、祁连山成矿带、龙首山成矿带、北山成矿带和陇东成矿区;甘肃矿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矿产资源2001年肃省风能储量居全国第五根据国家要求和甘肃风电场建设条件,计划到2010年和2020年,甘肃省风力发电装机分别达到100万千瓦和300万千瓦;7月31日,记者从甘肃省发改委获悉,甘肃省“十一五”风电建设项目已经全面启动;目前,甘肃安西风电场装机10万千瓦特许权招标和王门风电场三期工程装机4万千瓦、低窝铺风电场装机4.9万千瓦已完成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安西大梁风电场装机4.95万千瓦、安西向阳风电场装机4.95万千瓦和玉门三十里井子风电场四期工程装机4.95万千瓦均已完成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酒泉风电基地安西大梁风电场、安西向阳风电场和玉门三十里井子风电场四期工程风电特许权招标试点工作已经组织开展;甘肃省风能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五位,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总量为2000万千瓦;自2003年以来,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甘肃省发改委加大了风电前期工作力度,先后组织完成了全省风能资源评价、风电场选址、风电场工程规划,已经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了18个风电场;甘肃省水利资源甘肃省水资源主要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黄河流域有洮河、湟河、黄河干流包括大夏河、庄浪河、祖厉河及其它直接入黄河干流的小支流、渭河、泾河等5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陵江水系;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苏干湖水系3个水系;全省自产地表水资源量286.2亿立方米,纯地下水8.7亿立方米,自产水资源总量约294.9亿立方米,人均1150立方米;全省河流年总径流量415.8亿立方米,其中,1亿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78条;黄河流域除黄河干流纵贯省境中部外,支流就有36条;该流域面积大、水利条件优越;但流域内绝大部分地区为黄土覆盖,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长江水系包括省境东南部嘉陵江上源支流的白龙江和西汉水,水源充足,年内变化稳定,冬季不封冻,河道坡降大,且多峡谷,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内陆河流域包括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个水系,有15条,年总地表径流量174.5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河流大部源头出于祁连山,北流和西流注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沙漠戈壁之中;具有流程短,上游水量大,水流急,下游河谷浅,水量小,河床多变等特点,但水量较稳定,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甘肃太阳能资源甘肃省风能、太阳能资源在全国有着独特的比较优势,储量居全国前列;据甘肃省相关部门近年开展的风能太阳能资源调查与评估,甘肃省年太阳能总储量为72万亿千瓦,如果利用甘肃省荒漠面积的百分之一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折算装机容量可达1.2亿千瓦,按每年发电1000小时的发电量,相当于1.5座三峡电站的年发电量;甘肃风能资源总储量约为2.4亿千瓦,占全国总储量的7.3%;其中,技术可开发量约2700万千瓦,占全国的10.6%;甘肃风能近年发展势头迅猛,到2007年底已建成7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50万千瓦;目前,规划总装机容量为500万千瓦的昌马风电场也完成部分招标工作;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甘肃省有望在近10年内建成中国最大的风能产业带;甘肃省建设新能源基地记述●今年全省风电总装机容量将突破100万千瓦●我省太阳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年总储量为72万亿千瓦●2020年后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未来五年甘肃将成为中国最大风光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一12年前的今天,在距玉门镇不远的戈壁滩上,矗立起几架高高的“风车”,随着巨大叶片的转动,一项纪录由此诞生——甘肃开发利用风力发电实现零的突破这4台3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是甘肃最早建设的试验性风机;人们不会想到,相隔12年之后,风力发电已成为甘肃炙手可热的投资项目;在河西走廊的最西端,被当地人称之为“风车”的风力发电机组群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昔日寂静而荒芜的戈壁滩,因为有了这些“风车”存在变得生动而美丽;中国国电龙源集团、大唐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中广核集团、中国节能、华能国际、中水投、中水建、国投华靖、中海洋、国电电力、甘电投、华电、华能新能源等二十多家知名企业,纷纷在荒凉的戈壁滩安营扎寨,开辟战场,投资开发风电;当地人告诉记者,去年3月以来,酒泉市平均每个月就有一个5万千瓦级的风电场开工建设;据悉,今年我省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将突破100万千瓦;100万千瓦装机与当时的4台300千瓦装机相比,12年增长了近1万倍;而这并不是甘肃的终极目标,甘肃风电最终的规划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3000万千瓦以上风力发电装机容量;2006年,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战略构想,这一事关甘肃经济社会未来发展大局的战略构想,是甘肃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全面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甘肃科学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在甘肃提出此构想不久,国家发改委批准了建设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规划,风电产业由此被提升到战略高度;风电装机容量今年突破100万千瓦已毫无悬念,而明年计划建成投产的516万千瓦风电项目也已全部落实;与此同时,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二期建设规划已获准通过;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1271万千瓦风电项目的前期工作陆续启动;2020年增加到2000万千瓦以上装机容量及2020年以后3000万千瓦以上装机容量的规划也正在编制之中;二甘肃自然条件差,自然灾害多,风灾是其中之一;在河西走廊,风,留给人们太多苦难的记忆;“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等民谣形象地道出了人们对风的憎畏情绪;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开放了甘肃人的思维,开阔了甘肃人的视野;全省上下很快形成共识:借风的力量,做电的文章;2001年6月5日“世界环境保护日”那天,在距玉门镇20多公里一个叫“三十里井”的小地方,玉门人利用480.4万美元西班牙政府贷款,又建起了一座风电场;他们向外界宣称,这是甘肃省最大的风力发电场;其实,这座风电场装机容量不过7200千瓦;饱尝风灾之苦的玉门人,这时候对风已没有了抱怨;他们说,玉门风多风大,不让它白白刮,而要让它刮出效益来;还有,在瓜州,在肃北,在敦煌,在河西走廊,风能资源非常丰富;整个河西走廊的风能资源理论储量约2亿千瓦,位居全国第五位;其中,仅酒泉市初步测定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就在4000万千瓦以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河西走廊发展风电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甘肃电力有着辉煌的历史,新中国第一座百万级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就在甘肃;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甘肃电力总装机容量达270多万千瓦,名列全国第一;除了满足自身需要外,甘肃电力曾连续14年向陕西、青海、宁夏、四川4省区供电;上世纪80年代后,仍陶醉在“电力大省”光环里的甘肃,电力建设步伐放缓,1980年之后的7年时间里,甘肃没有增加一台新的发电机组,以致造成后来严重缺电局面,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受到影响;饱尝缺电之苦的甘肃,此后抓紧了电力建设;1987年后,一大批电源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到去年底,全省总装机容量达到1496万千瓦,比改革开放前增加了1200多万千瓦;尽管我省电源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并不可因此高枕无忧;据介绍,去年甘肃电网负荷12次创下新高,最高负荷达803万千瓦,预计明年全省最大负荷将达到950万千瓦;近几年来,全省全社会用电量每年都以10%以上的速度向上攀升;从长远看,甘肃电力仍需加快步伐建设发展;而就目前情况看,传统的水、火电项目开发受到很大制约;受流域条件所限,甘肃水电开发已接近饱和,未来在大流域建设大型水电的可能性极小,小流域水电开发尽管仍有空间,但只能是小打小闹;而火电开发受环保因素及煤炭资源限制,开发成本日益增大;水路走不通,而“火”路又难走,甘肃电力发展的重任,无疑落在了风力发电上;四建设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是甘肃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去年,随着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的批准,建设河西走廊风电基地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成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初夏,戈壁风自由地穿行于祁连山与马鬃山之间的广大地区;在素有“世界风库”之称的瓜州县,昔日谈风色变的人们,已不再抱怨风给他们带来的种种伤感与尴尬;高大的风车在戈壁清风的吹拂下有节奏地转动着,当地老乡用夸张而诙谐的语气向外来者介绍着旋转的风车:“那可是钱啊转一圈就是两毛钱,你数数看,一天它要转多少圈”目前,瓜州县已建成干河口大梁西风电场、瓜州北大桥风电场等大梁4处风电场,风电总装机容量已达50万千瓦,并网发电的有30万千瓦;县上“等再过10年,我们这里就是千万千瓦级能源输出基地,领导如数家珍地对我们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275万千瓦,配套的核电、火电、光电、水电、生物质发电等调峰电源装机规模突破600万千瓦,能源产业和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140亿元,工业占全县GDP、财政收入比重分别达到70%和80%; ”在诞生我省第一家风电场的玉门市,风电基地建设更是如火如荼;在国家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启动项目——甘肃玉门昌马20万千瓦风电项目的建设工地上,300余台风机塔筒已安装完备,工人们正在吊装风机叶片;毋庸置疑,风电开发给油城玉门带来滚滚财源,仅去年,玉门开工建设的风电就有110万千瓦,大唐、华能、国能、洁源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玉门的投资累计达到40亿元,安装风机400多台,并网发电的风电装机容量已达21万千瓦,累计发电量约9亿千瓦时,实现销售5.5亿元,创利税1亿元;在酒泉风光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已有华锐科技、新疆金风科技、中航保定惠腾、中材科技、中国复合材料集团等9家国内风机装备制造企业已入驻园区;在未来五年里,园区将形成150万千瓦的风机成套设备生产能力,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成为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风光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据悉,年产100套风机叶片的中航惠腾风机叶片制造项目、年产300套叶片的中复连众风机叶片制造项目、年产500套风机叶片的中材科技风机叶片制造等即将建成;截至目前,入驻企业已完成投资32.3亿元,到今年年底,园区风电装机能力可达到150万千瓦,销售收入将达到50亿元以上;为保障风电顺利上网,酒泉市电网和煤电基地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进行;目前,白银至永登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永登至金昌750千伏工程已开工建设;嘉峪关至瓜州的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投入运营,玉门330千伏电网也已开工;五好消息一个个传来,令人振奋;“追风”的脚步须臾不停,“逐日”的渴望已在燃烧;作为清洁能源家族的新生代——太阳能在我省的发展也有了长足的进展;早在1984年,我省就开始了利用太阳能的尝试;那年,在日本三菱商事株式会社赠送一套太阳能光电装置后,太阳能发电首次在甘肃出现;通过光能转化,人们将太阳的光芒转变为电力,送往乡镇和农户;这种装置最早出现在榆中县园子乡,后来又在阿克塞县广阔的草原上安家;当时仅有的49个太阳能装置,使牧场和附近的公路道班大放光明,由此填补了甘肃太阳能发电的历史空白;坦率地说,当时的太阳能发电,其能量功力以及覆盖范围都很有限,但在此后20多年时间里,甘肃人一直没有放弃对太阳能的追求;2008年12月19日,我国第一个荒漠化并网型光伏电站——大唐武威太阳能电站,在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的武威市城东科技示范园区建成投产; 2300个太阳能电池板摆放在一大片沙砾地上,敞开怀抱接受阳光普照;电池板上四通八达的网线,通过若干个逆变器将电流输送到变电器,再并入10千伏电网;这一工程总规划装机1兆瓦,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容量为0.5兆瓦,年发电量约85万千瓦时;时隔仅仅两个月,即今年2月,甘肃敦煌1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示范工程特许权招标获准通过,这标志我省太阳能发电进入一个新阶段;这项工程总投资约5亿元,人们将在敦煌市七里镇215国道北侧一带,建造一座年均发电1637万千瓦时的太阳能电站;而在此前,敦煌已分别在玉门关、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等旅游风景区建成了总装机容量7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和光电100千瓦、风力发电100千瓦的风光互补发电站,为探索太阳能开发利用作出了贡献;像风能一样,我省太阳能资源在全国也有着独特的比较优势,是全国第二大太阳能资源丰富区;气象局材料表明,我省年日照时数为1700~330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达4800~6400兆焦耳/平方米;我省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潜力非常大,年太阳能总储量为72万亿千瓦;72万亿千瓦,这将是何等巨大的财富;尽管当下还缺乏成熟的技术和充足的财力开发这巨大的宝藏,但甘肃人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鬃山镇,大山挡住了电路,却无法阻挡太阳的光芒;太阳能光伏发电让大山深处的人们告别了祖祖辈辈用过的油灯;眼下,居民们用起了电视机、冰柜、洗衣机,冬天也能烧电暖气了;35岁的蒙古族居民苏尔力格说,前几年,镇上曾试着用柴油机发电,烧很多油,一晚上才能发五个多小时的电,太不方便了;现在,有了太阳能发电,一天基本上都有电;在苏尔力格赞叹太阳的时候,远在2000多公里外的合作市佐盖曼玛乡岗岔村村民拉玛杰也在赞叹着太阳的神奇:“这东西真神;我们都用它烧开水,还能用它做饭;”他正在自家的太阳灶上烧开水;在甘南藏族自治州,随处可见闪闪发光的太阳灶,正在改变着藏家人的生活方式,并给他们带来幸福安康的生活;专家研究证明,如果利用甘肃省荒漠面积的百分之一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折算装机达1.2亿千瓦,每年发电1000小时的发电量,相当于1.5座三峡电站的年发电量;六我省是国内最早研究、开发利用太阳能的省份之一,我国第一个专门的太阳能研究机构、第一栋太阳房、第一个太阳灶都建在兰州;2007年11月,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项目,也在兰州开工建设;太阳能电源本身作为一种方便的移动式电源,在偏僻的农村、牧场得到居民们的青睐;近20年来,甘肃利用资源与技术优势,以太阳能为主要手段,解决了部分无电村和无电户的供电问题;除此之外,太阳能还大面积应用于邮电通信移动设备基站、电视微波信号塔站;2002年至2003年,我省专门实施了“送电到乡”工程,在11个乡镇政府安装了光伏发电设备,使偏远农村、牧区近1万户居民看到了光明;目前,我省已成为国内光伏发电大规模应用示范基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年底,我省安装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总容量约3.8兆瓦;太阳能不仅仅用来发电,我省还在永登等大部分县市的农村中大力推广、安装和使用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据测,这一举措,每年可节省能源折合标准煤约10万吨;在甘南合作师专、武威市凉州区,人们还建起了不用烧煤的太阳能建筑;在建设风电、光电等新能源的过程中,甘肃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的眼光,开放的胸怀;省上以及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与众多国内外投资者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水能、火能、风能、太阳能,各尽所能;你来,我来、他来、大家来,新风扑来;从发展风电产业入手,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甘肃打造能源大省的号角,已在陇原大地吹响国家支持甘肃打造陇东、河西两大能源基地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兰州等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打造陇东、河西两大能源基地;意见指出,要加快陇东煤炭、油气资源开发步伐,积极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构建以平凉、庆阳为中心,辐射天水、陇南的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加快酒泉、嘉峪关一体化进程,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构建新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区,形成甘肃东西两翼齐飞的经济增长新格局;在中国规划建设的7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中,甘肃省的酒泉风电基地是最早着手建设的;去年8月,当其他千万千瓦风电基地尚在布局谋篇之时,中国第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已经在酒泉率先动工,首期规划建设规模即达到500万千瓦,几乎是中国当下所有风机装机容量的四分之一;按照规划,到“十二五”末,这个风电基地将实现超过1271万千瓦的容量,将先于全国其他千万千瓦风电基地,率先冲线“千万千瓦基地”;太阳能光伏产业则是这片阳光充足的土地的另一亮点;去年,备受业界注目的敦煌10兆瓦光伏并网特许权招标在这里举行,这个当时全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并网项目,不仅让一批本来只是默默耕耘着海外市场的中国光伏制造商走到了前台,也直接拉动了亟须启动的中国光伏并网电站的建设;未来,一批重大光伏电站项目正在谋划之中;按照昨日国务院公布的意见,到2020年将在当地建成百万千瓦级以上太阳能发电基地;可以说,大型的光电基地和风电基地联袂,将使甘肃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新能源生产基地之一;或许是看好甘肃的新能源发展前景,在周三落幕的广交会上,这个来自大西北的省份首次在春交会上签下超过万亿美元的大单;据当地的媒体报道,来自新生代风电、太阳能及“微硅粉”等新能源产品,成为吸金主力;不过,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也可能给甘肃带来“幸福的烦恼”;从整体上看,甘肃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处于“洼地”,远离电力负荷中心,而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天生的不稳定性,则对当地相对薄弱的电网平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此,意见指出,为配合能源基地建设,将在甘肃加快主网架规划,拓展区外市场,形成西北电网中心枢纽;加强甘肃省内及省际750千伏网架建设,优先建设河西和陇东南750千伏输变电线路,实现与新疆联网;研究论证2020年外送能力和电力市场,完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外送方案;甘肃资源优势甘肃省西翼,特别是河西,是全国风能、太阳能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之一;瓜州县被誉为“世界风库”,玉门也常被人们称为“世界风口”;太阳总辐射量和日照时数为全省最高值,是世界上高效利用风能、太阳能的最佳位置;目前,国家已将甘肃确定为第一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以及太阳能发电示范基地之一;其中,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已于今年8月8日正式开工建设;敦煌10兆瓦光伏并网电站特许项目,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并网荒漠电站;一批重大风电、光伏电站项目正在谋划之中;力争到2020年,使风电装机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使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成为全省新的支柱产业;甘肃省东翼,近年新开发的庆阳西峰油田,以其1.08亿吨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3亿吨的控制石油地质储量,已成为国内近10年来发现的陆上大型油田之一;其中,谋划陇东地区以庆阳、平凉、天水为主,辐射陇南,整体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到2015年煤炭产能总体达到1亿吨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位于黄河上游,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汇处,跨长江、黄河和内陆河三大流域。
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
全省土地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06.25万人,辖14个市(州)和86个县(市、区)。
境内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比较丰富。
矿产资源一、矿产资源概况截至2006年底,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73种(含亚矿种,下同),占全国已发现矿种数的74%。
全省查明资源储量矿种数有98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36种、非金属矿产53种、水气矿产2种)。
列入《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固体矿产地992处(含共伴生矿产),其中,大型矿床规模79个、中型203个、小型710个。
据《2006年全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通报》统计,在已查明的资源矿产中我省名列全国第1的矿产有10种,居前五名的有30种,居前十名的有58种。
甘肃省查明资源储量全国排位表截至2006年底,我省固体矿产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91种,与上年相比,新增一个钛矿种;有39个矿种的资源储量发生了变化,其中资源储量增加的有16种,减少的有23种,无变化的52种。
变化幅度在-16.79%~+98.46%之间。
2006年度甘肃省保有资源储量变动情况表二、地质矿产勘查2007年,在全省境内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单位有35家,投入地勘资金33656万元。
其中,国家6625万元,省补2850万元,大调查2134万元,地勘单位自筹7029万元,社会资金14190万元,外资828万元。
全省开展重点地质矿产勘查项目271个,完成钻探223111米,坑探33400米,槽探171636米。
2007年,全省在地质矿产勘查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
1、宁县中部煤炭资源普查完成钻探53孔,总进尺61365.09米,见煤层厚度0.70~28.34米,平均10.98米,新增煤炭资源量30亿吨以上,为特大型煤矿。
2、环县沙井子中部煤矿2006年完成普查, 2007年开展详查工作完成钻探31个孔,工程量21397.53米,获得煤炭资源量17亿吨以上,为特大型煤矿。
3、正宁县罗川煤矿普查找矿获得重要进展。
2007年开展普查工作,完成钻探7个孔,工程量5849.09米,获得煤炭资源量9880万吨。
4、两当县白崖沟—太阳寺银、多金属矿有新进展。
新增金金属资源量2吨以上。
5、武都县安房坝金矿新圈定了金矿体12个,矿区金矿体长80-920米,厚0.80~14.17米,金品位1.01~8.30×10-6。
经初步估算,获得金金属资源量6.608吨,伴生银5.597吨。
6、合作市枣子沟金矿格娄昂矿段找矿取得新突破。
新发现矿体42条。
初步估算可新增金资源量6吨。
7、阿克塞县化石沟铜矿圈定31个矿体。
矿体长度一般50米—500 米,最长达930米,新增铜资源量12124.91吨。
8、格尔珂金矿深部勘查取得重大进展。
通过对70~73线和72~76线的勘探,初步控制到一个富矿段,深部找矿效果良好,新增金资源量17.4吨,平均品位11.37×10-6。
9、甘肃省岷县寨上金矿区勘查取得重大进展。
累计提交金资源量74.161吨。
2007年新增金资源量31.457吨。
矿区规模己达到大型。
10、文县阳山金矿带普查取得重大进展,继2002年提交90.991吨资源量后,2007年又提交了包括安坝矿段305号脉群的普查金资源量/储量162.428吨,整个阳山矿区预测金资源量约308吨。
11、肃南县祁青钼矿床石英脉型钼矿首采区详查项目通过详查工作,探获Mo矿石量10162.7338万吨,金属量47430.78吨,平均品位0.047%;S资源量2184.99万吨;Au资源量14.228吨。
12、肃北县石硐沟银多金属矿床,探获矿石量5165213吨,银金属量832.699吨,铅金属量66763吨,锌金属量52242吨。
13、武山县温泉钼矿通过详查,共圈出矿体34条,参加资源/储量计算的有28条矿体,共探获矿石储量5931万吨,金属储量31814吨,平均品位0.054×10ˉ2。
三、矿补费征收2007年,全省上缴国库的矿产资源补偿费12709.5万元,比上年增长17.61%。
其中省国土资源厅征收上缴11388.9万元,十四个市州征收上缴1209.07万元,征收面达到100%,征收率达到80%以上。
在完成收缴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同时,减免符合条件矿山企业的矿产资源补偿费1563.43万元,逐步规范了企业矿产资源补偿费减缓免工作;两次下拨市县征管部门补助经费1716万元,经费的下达在缓解市县征管机构经费紧张、稳定征管队伍和解决补偿费占用问题方面收到积极效果。
四、矿产开发利用截止2006年底,全省各类持证矿山企业2819个(不含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和放射性矿产),矿业从业总人数17.21万人,开发利用矿种共计73种,年产矿量8504.26万吨。
其中固体矿产8469.78万吨,液体矿产34.48万吨。
全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实现工业总产值109.10亿元,综合利用产值3.41亿元,矿产品销售收入105.83亿元,利润总额17.94亿元。
据《甘肃年鉴》统计,2006年度全省全部国有及限额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2483.5582亿元,矿业及相关原材料加工制品业总产值1827.4120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5.63%;其中矿业总产值230.6275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8.28%。
2006年大宗矿产开发利用情况2006年,全省矿产品及其加工制品进出口贸易总额315871万美元,其中出口107504万美元,进口208367万美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58.63%、46.17%和65.93%。
出口的矿产品主要有其他硅、硫化钠、氧化铈等,其中其他硅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较2005年均有所下降。
甘肃省主要矿产品出口情况五、矿权市场建设2007年,省政府颁布实施了《甘肃省矿业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组建成立了甘肃省矿业权交易有形市场—甘肃省国土资源交易中心,省级矿业权的出让和省属国有地勘单位矿业权的转让已全部进入市场公开交易。
通过制度建设,矿业权市场得到进一步完善,矿业权公开出让转让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
受国土资源部委托,庆阳市正宁南煤田南矿区采矿权以47.5亿元拍卖。
全年,省属国有地勘单位探矿权公开转让26宗,总成交价款6472万元。
六、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全省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市州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扎实工作;省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精心指导,有力推动整顿和规范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取得明显成效。
组织开展重点矿区专项整治活动。
陇南市开展以厂坝等矿区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查处无证采矿37起,越界开采5起,刑事拘留10人。
酒泉市对肃北县塔尔沟钨矿区和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非法采矿活动,进行了专项整治。
在盐池湾区域共清除11个采金区40个采矿点,遣返非法采金人员2365人,清理出各类车辆设备408台套;在塔尔沟钨矿区清理非法企业2户,炸毁硐口7个,查封钨选厂2处,拆除工棚32间,清理遣散非法采矿人员30余人,刑事拘留4人。
临夏州开展了兰郎公路沿线砖瓦窑场专项整治工作,对29家砖瓦窑场下发了停工通知,对毁坏的耕地进行了复垦。
继续加大对各类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力度。
全省共查处无证采矿705起,无证勘查12起,越界开采18起,以采代探5起,关闭取缔非法矿点393个。
同时,对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和部省督办的文县石鸡坝、肃北县盐池湾、两当县左家乡、舟曲县白龙江流域非法开采金矿、破坏环境问题和新闻媒体曝光、群众举报的靖远县茨滩村、礼县罗坝一带非法采矿和破坏植被等矿产资源违法违规案件及时进行了实地调查处理。
对20多起矿业权人和群众举报的非法采矿和矿权纠纷等问题,及时下发了查处通知,责成市州限期进行了调查处理。
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编制完成了《甘肃省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总体方案》,确定我省资源整合的矿种、原则,方式和目标任务,整合工作稳步推进,徽县谢家沟铅锌矿区、西和县磨沟铅锌矿区、肃北县金庙沟西煤炭矿区、平川区九个煤矿、永昌县八个煤矿已按整合方案成立了整合主体,相关后续工作正在实施中。
按照省政府“一个矿区、一个主体、一个产业链”的原则,编制完成的《全省重点矿区整合规划》已经通过审查。
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新机制新制度逐步建立。
组织编制了甘肃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甘肃省地质勘查规划、甘肃省探矿权设置规划、甘肃省重点区域资源整合规划等资源管理相关制度;积极推进矿业权市场化建设,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已全面实行,探矿权二级市场流转逐步纳入正常交易。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甘肃矿产资源相对丰富,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成就,有效地供给了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为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截止1999年底,全省已发现矿产156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91%;其中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81种,占全国已探明资源储量矿产总数的48.5%。
全省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中,居全国第一位的有11种,居前10位的有53种。
有色金属资源优势突出,其中镍、钴、铂族矿产保有储量分别是全国的61.8%、29.8%和57.0%。
已查明大、中、小型各类矿产地474处,其中大型矿床58处,中型96处,小型320处。
已建成各类矿山企业2285个,从业人员近20万人。
从部分大宗矿产资源保证程度分析,到2010年,黄金资源尚需新增120—160吨勘探储量,200吨普、详查储量才有保证;煤炭资源储量近期可利用24.59亿吨,需进一步勘探的27.05亿吨;石油天然气预测资源总量约22亿吨,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仅2.91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154.07亿立方米,矿产资源远景评价。
能源矿产:在河西及中部地区的4个有利坳陷开展石油天然气调查;开展河西缺煤地区煤炭资源潜力评价,重点是菜服山—白碱湖、张掖平山湖;开展陇东地区煤层气资源调查评价;开展中部地区,河西敦煌地区、民勤—武威地区,陇东南部地区及兰州、天水等城市及外围1:5万—1:20万地热资源调查评价。
金属矿产:加大对河西地区的北山、北祁连山西段、党河南山3个成矿区带的调查评价力度;加大对西秦岭北中带、白龙江地区、碧口一带等有前景的资源富集区金、银、铜、铅、锌、锰、铂族等重要矿种的评价。
非金属矿产:加强优质冶金辅料非金属、建材非金属及钾盐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地下水资源:开展全省1:25万地下水资源潜力调查评价,重点是黑河流域、石羊河流域、中部及陇东缺水地区的资源潜力;开展重要城市及工业基地地下水供水前景评价;加强“老少边穷”地区和严重缺水山区的供水水文地质勘查;开展中部微咸水开发利用研究河西地区主要指古浪县—乌鞘岭一线以西的区域,行政区包括酒泉、嘉峪关、张掖、金昌4地(市)及武威市的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