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乳汁分泌规律与哺乳期用药对策精编版

合集下载

妊娠期及哺乳期用药演示文稿精(1)

妊娠期及哺乳期用药演示文稿精(1)

妊娠期及哺乳期用药演示文稿精(1)提纲:一、妊娠期用药1. 选择合适的用药对象2. 遵循“安、必、禁用”原则3. 尽量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二、哺乳期用药1. 选择较安全的用药2. 遵循“安、必、禁用”原则3. 注意药物通过乳汁传递的问题正文:一、妊娠期用药1. 选择合适的用药对象妊娠期用药是比较敏感的问题,因为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选择用药对象时,必须慎重考虑。

妊娠期用药应该限制在绝对必要情况下,即对孕妇的生命或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无药可用或非用药不行。

应避免在妊娠前三个月使用药物。

2. 遵循“安、必、禁用”原则任何药物都有它的适应范围,妊娠期药物更是如此,不但要考虑患者病情,还要充分考虑胎儿和母亲的安全。

因此,妊娠期用药要遵循安、必、禁用原则,即安全、必需、禁忌范围内使用药物。

严格遵循药物说明书和医生的指示。

一定不能自己乱用药。

3. 尽量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妊娠期用药前提是,必需采用药物,而且需要选择安全的药物。

如果可以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则应该优先考虑。

例如,妊娠期妇女出现轻度头痛、胃肠道不适等情况,可以通过改变饮食习惯、休息和按摩等方式进行治疗。

只有在这些方法无效的情况下才会考虑用药。

二、哺乳期用药1. 选择较安全的用药哺乳期用药也要遵循避免对婴儿产生影响的原则。

对于一些生命威胁比较高的疾病,需要采用药物治疗。

此时应该尽量选择较安全的药物。

2. 遵循“安、必、禁用”原则哺乳期妇女遵循的药物治疗原则与妊娠期相似,即遵循安、必、禁用原则,即安全、必需、禁忌使用药物。

哺乳期妇女在使用药物时,一定要认真阅读药物说明书和医生的指示,严格遵守用量、用药方式和药物剂量等。

3. 注意药物通过乳汁传递的问题哺乳期妇女在用药时需要注意,因为有些药物能够通过乳汁传递给母乳喝的婴儿,对其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使用药物时必须注意药物的成分和性质,以及可能对婴儿造成的影响。

换句话说,哺乳期妇女需要充分了解药物的方方面面,判断对婴儿的潜在影响,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风险。

哺乳期用药

哺乳期用药

用药原则谨慎用药因为乳母所服用的大部分药物均能从乳汁中排泄,有些药物如红霉素、硫氧嘧啶等在乳汁中的深度还高于母血的浓度,婴儿吃奶的同时把药物也吃了下去。

由于婴儿对药物的吸收代谢过程还不成熟,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排泄较慢,容易在体内蓄积。

因此,乳母服药必须谨慎。

几乎所有的药物都能通过血浆乳汁屏障转移至乳汁,而哺乳儿每日可吸吮(shun)乳汁800—1000ml。

故哺乳期用药一定要谨慎。

影响药物向乳汁转运的因素如下:1、给药途径:母血中药物峰值出现时间不同。

如抗生素静脉给药后,母血中立即出现峰值。

而口服则因药而异。

常需60 —120分钟后出现峰值。

乳汁中峰值一般比血浆中峰值晚出现30—120分钟,其峰值一般不超过血浆中峰值。

乳汁中药物消散随时间而减少,减少的速度慢于血浆中药物消散的速度。

2、药物的pH:母体血液pH为7.35—7.45,乳汁pH为6.35—7.30。

实践证明弱碱性药物如红霉素、林可霉素、异烟肼等易于通过血浆乳汁屏障,用药后乳汁中药物浓度可与血浆相同,甚至高于血浆。

相反,弱酸性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不易通过屏障,则乳汁中的药物浓度常低于血浆中浓度。

3、脂溶性高低:脂溶性强的药物常为非离子型,易于透过富于脂质的细胞,溶于母乳的脂肪中;脂溶性低的药物即使是非离子型,也难以向乳汁中转运。

4、血浆蛋白结合率: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难以通过生物膜。

因此,游离型药物浓度大小影响药物向乳汁转运,如蛋白结合率较高的磺胺类药物,苯唑西林钠等难以向乳汁转运。

5、分子量:分子量<200的药物,如酒精、吗啡、四环素通过单纯扩散作用即可从血浆向乳汁转运,而肝素、胰岛素等高分子化合物难以向乳汁转运。

6、母体因素:乳汁中脂肪含量多,有利于脂溶性药物向乳汁转运。

然而母体肝、肾功能不全,使药物解毒和排泄功能降低,药物可在血中蓄积。

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在母体血中浓度可因母体肝肾功能不全而显著提高,故乳汁转运药量也相对增多。

哺乳期用药指南

哺乳期用药指南

哺乳期用药指南不少新妈妈总会疑惑,“哺乳期用药会不会影响乳汁的分泌?”殊不知,除了这个,妈妈们更应该考虑药物对宝宝的影响,这就是俗称的“过奶”。

哺乳期用药,不少妈妈往往只着重考虑药物是否影响乳汁分泌,很少考虑药物对婴儿的影响,或者根本不知道哪些药物对婴儿有影响。

事实上很多药物可随母亲乳汁进入婴儿体内,众而对乳婴产生作用;尽管有的药物进入乳汁的浓度很低,但对于体稚身嫩的乳婴来说,其祸害甚大。

同时,由于哺乳期妇女服用的大多数药物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在乳汁中,而且新生儿代谢和排泄药物的功能尚不成熟。

新生儿排除药物非常缓慢,比如给大人服用咖啡因,清除一半咖啡因的时间不到4小时,但新生儿则需要80个小时以上才能清除。

由于新生儿对某些药物的排泄能力可能特别低下,如果经母乳不断地重复供给这些药物,可使问题加重,如咖啡因就是这类药物。

因此,哺乳的产妇应该避免饮用咖啡因类饮料,否则将使宝宝兴奋不已。

因此,在哺乳期用药时一定要谨慎,必须注意药物是否会从乳汁排出,婴儿吸入后是否会产生危害。

哺乳期用药原则在哺乳期这个特殊的阶段,当妈妈遭遇感冒发烧、腹泻等这些原本对症下药就能痊愈的小病,就变得不简单了。

由于经过乳母体内代谢循环后,多数药物在乳汁里还有微量存在,小婴儿必须依靠自己的本事去解毒和排泄,这对小BB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因此,在哺乳期使用药物时,需要注意药物的特性,否则乳汁就变成“药汁”了。

专家认为,在哺乳期妈妈用药应把握以下五项原则:1、选择疗效好、半衰期短的药物。

2、用药尽可能应用最小的有效剂量,不要随意加大剂量。

3、可在哺乳后立即用药,并适当延迟下次哺乳时间,有利于婴儿吸吮乳汁时避开血药浓度的高峰期。

4、避免应用禁用药物,如必须应用,应停止哺乳。

5、需用服用慎用药物时,应在临床医师指导下用药,并密切观察乳儿的反应。

如果妈妈必须用药,但该药对婴儿的安全性又未能证实,应暂停哺乳或改用人工喂养。

哺乳期避免使用的药物竟然哺乳期不科学用药的危害这么大,那么哺乳期的女性应该避免使用那些药物呢?1、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哺乳妈妈得个感冒咳嗽是很平常的事情,不注意的妈妈就会像平时那样,随后拿起阿司匹林这些药物就往嘴里放。

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原则

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原则

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原则
妊娠期和哺乳期是女性生命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妊娠期是指从受
孕到分娩的这段时间,哺乳期是指分娩后母乳喂养期间。

在这两个阶段,
母亲需要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因为她们的身体会直接影响到胎儿和婴儿
的健康。

因此,在妊娠期和哺乳期时合理用药至关重要。

1.最好避免用药:妊娠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时期,胎儿的发育非常重要。

尽量避免用药可以减少胎儿受到药物的影响。

如果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尽量避免用药是最安全的选择。

3.选择安全的药物:如果妇女确实需要用药,应选择安全的药物。


般来说,一些常见的感冒药、止痛药和抗生素在妊娠期也是相对安全的,
但是也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和用药说明书。

4.避免自用药物:妊娠期的药物使用应遵循医嘱,在专业人员指导下
使用。

不要随意自用药物,特别是一些未经医生推荐的药品和中药。

2.选择安全的药物:在哺乳期间,尽量选择安全的药物。

在选择药物时,应注意是否对婴儿产生负面影响,尽量选择对婴儿的影响较小的药物。

3.避免影响乳汁分泌: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乳汁分泌,影响哺乳的效果。

在选择药物时,应注意避免对乳汁分泌产生不良影响。

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原则

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原则

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原则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原则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已日益受到重视。

妊娠期、哺乳期如何选择药物,已成为临床药师关注的问题。

妊娠期用药要特别注意的是,药物能够通过胎盘,因此,妊娠期用药等同于母婴同时治疗。

由于胎儿处于生长发肓期,其生理特点有异于成人,如果用药不当,对胎儿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包括致死、致畸、胎儿脏器损伤或功能障碍。

哺乳期妇女服用的药物通过乳腺转运到乳汁中,乳母服药剂量大小及疗程的长短都直接关系到乳汁中的药物浓度,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一、妊娠期药物代谢动力学变化在整个妊娠过程中,母体、胎盘、胎儿组成一个生物学和药动学整体。

因此,妊娠期妇女用药后,药物不仅存在于母体,也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从而对胎儿产生影响。

(一)妊娠母体的药物代谢动力学1. 药物的吸收药物口服时,生物利用度与其吸收相关。

妊娠期间胃酸分泌减少,胃排空时间延长、胃肠道平滑肌张力减退,肠蠕动减慢、减弱,使口服药物的吸收延缓,吸收峰值后推且峰值常偏低。

另外,早孕时有些呕吐频繁的孕妇其口服药物的效果更受影响。

妊娠期心输出量和潮气量增加,导致通气量和肺血流量增加,这些变化可促进肺吸收,因此吸入给药时要考虑这些因素。

2. 药物的分布妊娠期孕妇血容量约增加35%~50%,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增加,血液稀释,心排出量增加,体液总量平均增加8000m1,故妊娠期药物分布容积明显增加,血药浓度要低于非妊娠期。

妊娠期白蛋白减少。

妊娠期很多蛋白结合部位被内源性皮质激素和胎盘激素所占据,导致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能力下降,游离型药物比例增加,使孕妇用药效力增高。

体外试验表明妊娠期药物游离型增加的常用药物有:地西泮,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多卡因,哌替啶,地塞米松,普萘洛尔,水杨酸等。

3. 药物的代谢妊娠期肝微粒体酶活性有较大的变化。

妊娠期高雌激素水平的影响,使胆汁郁积,药物从肝清除速度减慢;妊娠期苯妥英钠等药物羟化过程加快,可能与妊娠期间胎盘分泌的孕酮的影响有关。

哺乳期用药不完全指南【资料来源《药物与母乳喂养》中文版】

哺乳期用药不完全指南【资料来源《药物与母乳喂养》中文版】

前言母乳喂养在免疫和营养方面的价值已无可置疑。

几乎每个月都有新发表的资料显示母乳对新生儿来说是最佳的营养来源,又是抵御感染的外源性免疫球蛋白的唯一来源。

出生后的第一周内,母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IgG, IgA, 和 IgM)、干扰素和其他抗菌物质,可使新生儿胃肠道植入益生菌群。

母乳含有的各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胃激素促进了胃肠道保护屏障的发育,激活对妊娠时出现的胎粪的清除。

母乳的其他主要优点包括优质的营养、可促进神经认知功能发育、增强免疫功能、并可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至少降低三倍,如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

最近的研究显示72%的美国妇女选择母乳喂养,其中有相当多的母亲因为服用药物而终止母乳喂养。

许多国家的调查显示90-99%的哺乳妇女在产后第一周降接受药物治疗。

另一项关于斯堪的纳维亚妇女研究显示,过早终止母乳喂养的主要原因是药物的使用,17-25%的哺乳妇女在头两周服过一种药物。

最常见的药物包括:镇痛药、催眠药、甲麦角新碱。

因为在新生儿早期有相当多的母亲摄入药物,所以关于哺乳期各种药物的应用成为儿科学所面临的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就不足为奇。

不幸的是,大多数卫生保健专家仅仅参考药物包装中的说明书或者在没有全面研究文献资料以找出正确答案之前就建议母亲停止母乳喂养。

实际上终止母乳喂养常常是错误的决定,大多数母亲可以在服药期间继续哺乳,对婴儿并无危害。

在过去的20年,我们已经对进入人乳的药物动力学有了深入的了解。

大部分促进转运的物理化学性能已经明了,如分子量、pKa和脂溶性,但药物最终转运至母乳的程度必须在人体测定。

有关啮齿动物的研究实际上并无价值,因其乳汁的清蛋白含量较人类高数倍,所以可以解释为何大多数关于啮齿动物乳汁药物转运的研究与关于人类乳汁的研究不一致。

所有药物均可不同程度地转运至人乳这一观点已被普遍接受。

幸运的是,转运的量相当少,大多数药物平均不到母亲摄入量的1%,仅有少数药物转运至母乳的量可达到婴儿的临床剂量。

妊娠期及哺乳期合理用药

妊娠期及哺乳期合理用药

第十五节妊娠期及哺乳期合理用药答案:隐藏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自定义>>单元细目要点妊娠期及哺乳期合理用药1.妊娠期合理用药(1)妊娠期药动学特点(2)药物通过胎盘的影响因素(3)药物对妊娠期不同阶段胎儿的影响(4)药物妊娠毒性分级(5)妊娠期用药原则2.哺乳期合理用药原则(1)药物的乳汁分泌(2)哺乳期合理用药原则一、妊娠期合理用药(一)妊娠期药动学特点(表格不用记忆,用于理解)(理解并记忆5句话,可出1分 A型题)吸收:口服减慢吸入多分布:血药浓度会降低结合:游离增加药效强代谢:廓清减慢易蓄积排泄:侧卧促排清除快1.药物的吸收:口服减慢,(胃酸少、胃肠运动慢→达峰推迟、生物利用低;早孕呕吐)吸入多(心输出高,肺通气大,肺容量加)例题(A型题)妊娠期口服药物吸收减慢的原因是A.胃酸分泌增加B.胃肠蠕动增加C.生物利用度下降D.消化能力减弱E.食物影响『正确答案』C2.药物的分布:血药浓度会降低(药物分布容积增加,可向胎儿扩散)3.与蛋白结合:游离增加,药效强(单位体积血浆蛋白下降,蛋白被内源性物质结合)如:地西泮,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多卡因,哌替啶,地塞米松,普萘洛尔,水杨酸,磺胺异嗯唑等。

4.药物的代谢:廓清减慢易蓄积(不同药物有不同效果)5.药物的排泄:侧卧促排清除快(肾血流量、率过滤增加;肾功能不全时半衰期延长)肾排出的药物:注射用硫酸镁、地高辛及碳酸锂。

例题(A型题)妊娠晚期药物适当的给药方式是A.口服给药B.透皮给药C.静脉给药D.肌肉给药E.皮下给药[答疑编号111150102: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C(二)药物通过胎盘的影响因素(不用记忆,留有印象即可,考试几率不大)1.胎盘药物转运在妊娠的整个过程中,母体-胎盘-胎儿形成一个生物学和药代动力学的单位,其中胎盘这一胎儿的特殊器官起着重要的传送作用。

母体内的药物需要通过胎盘才能到达胎儿,胎儿体内的药物或代谢物亦须经过胎盘到母体而排出。

哺乳期用药

哺乳期用药

19


磺胺类药物 通过乳汁的药量足以使葡萄糖—6—磷酸脱 氢酶缺乏的婴儿,发生溶血性贫血。 可从血浆蛋白中置换胆红素,致使新生儿 黄疸,甚至核黄疸(新生儿体内缺乏葡
神经系统药 镇静催眠药 苯二氮卓类—婴幼儿极为敏感,在婴幼儿 体内排泄较慢,在乳汁中含量较低,但对 早产儿乳母应慎用。 可致新生儿呼吸抑制、体温过低、进食不 佳。如:地西泮、硝西泮。 大剂量应用时,应停止母乳喂养。
4



哺乳期药物经母乳的转运 药物主要以被动扩散的方式通过血/乳屏障 从母乳血液转运到乳汁中 大部分药物基本上都能分布到乳汁,其总 量小于总体用药剂量。 药物对婴儿的影响在于药物毒性、乳汁中 药物浓度和吸食乳汁的婴儿本身对药物的 吸收、转化和排泄的能力。
5



药物在新生儿体内蓄积的因素 新生儿血浆蛋白含量低 血浆蛋白与药物的结合能力低 肝功能不健全 肾小球滤过率低 早产儿脂肪含量少
17
五、哺乳期用药选择
18
乳母禁用或慎用的药物

抗感染药物 青霉素,常用,较少进入乳汁,但偶尔造成婴儿过敏 红霉素—乳汁中排泄量较大,静脉滴注时乳汁浓度较血 药浓度高4-5倍,禁用 卡那霉素——可导致婴儿中毒 四环素——可导致婴儿永久性牙齿变色,进入乳汁的药 物浓度低,但长期使用应停止哺乳。 氯霉素——灰婴综合症、骨髓抑制 克林霉素(氯洁霉素)——导致婴儿血样腹泻,引起结 肠炎
12
13
14
15
四、哺乳期用药原则
16



控制用药浓度:各种药物在母体血浆、乳汁及 婴儿血浆中的浓度不同,乳母用药时应注意选 择比较安全的药物,并应在哺乳后30min(即下 次哺乳前3—4h)用药。 避免乳儿吸食外用药:应用乳头涂抹的外用药 时,须注意喂奶前洗净乳头,以免外用药被乳 儿吞服。 尽量避免应用对婴儿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 如氯霉素、四环素等,如确有绝对指征应用, 必须停止哺乳。同时,避免选择半衰期长,乳 汁中分泌量大的药物。

妊娠期、分娩期及哺乳期临床用药原理

妊娠期、分娩期及哺乳期临床用药原理
发作及脑血管意外
用法为米索前列 醇200μg舌下含化
三、分娩期合理用药
预防产后出血
临床常在胎盘娩出后使用缩宫素加强宫缩,促进胎 盘剥离面血管收缩。 在第三产程口服米索前列醇以预防产后出血。 遇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可在胎儿前肩娩 出时静脉滴注缩宫素。
案例分析
1
孕妇杨某,G3P0,40+6周孕,目前无腹痛及阴道流血流液; 无明显头盆不称,宫颈评分3分(不成熟)。 该如何用药?
2 物代谢
胎盘中有细胞色素P450,具有氧化、还原、 水解和结合等代谢形式的催化系统。
一、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生理及药动学特点
药物在胎儿体内的代谢
药物可通过羊膜进入羊水后经胎儿皮肤或吞饮 羊水转运至胎体内。药物在胎体内分布至脑和 肝脏等重要器官较多。
胎儿药物代谢主要由胎盘转运, 从胎儿重返母体,再由母体解毒排泄。
药物由血浆

到母乳的 转运
3
脂溶性高的药物更易由血浆向母
乳转运
4
乳汁中的药物浓度明显低于血浆浓度
5
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血浆游离药物浓
度高,更易进入乳汁
二、 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安全用药
❖ 女性避孕药物以甾妊体娠用激期药素患分为者类安主全,大多由雌激素和孕激 素配伍组成。
❖ 1. 孕激素的避孕机制包括:⑴抑制黄体生成素的分泌 ❖ 照 示 已 类 人 不A研 无 证 药 胎 良类来过改运2的.究 害 实 物 儿 影:阻 ; 变 发输雌显,此对无响对碍⑶输育。激。排导卵,素B人害动对害人充卵致管与通类类证物胎,类分:;子的孕无据实畜但尚研过对危 , 验 无 在 无 究⑵宫正激抑。增内常素制加膜分联卵宫分泌用C不 外 性 物 可 胎泡类能 危 , 实 能 畜颈泌和,刺:除 险 动 验 对 有黏不蠕对激液良动抑素粘,,制的稠不影排D有 儿 的 证分类对 危 明 据度利响卵泌:胎 险 确 。,于卵有来不胚子协阻利胎或同止于种受作优X物研它异药妊娠类或究可常物娠的精植精用势:人均使。禁或患子;卵。卵在类表胎这用将者动通的泡的明儿类于妊。⑷

妊娠期哺乳期用药指导

妊娠期哺乳期用药指导
(4)药物影响与胎龄的关系:用药时胎龄与对胎儿伤害有密切关系, 胚胎发育各阶段对药物的影响作用有不同的敏感期。
①受精后两周内:药物对胚胎的影响有以下两种结局:药物毒性大导 致胎儿死亡、流产。或对胎儿发育影响不大,妊娠继续。据统计,约 有50%的胚胎在这个时期被各种因素致死,因此又称最大毒性期。
②受精后3~8周(停经5~10周)是胚胎主要器官系统形成的时期,对 药物的致畸作用最敏感,称为药物致畸敏感期。
氮芥d 巯嘌呤d 甲胺蝶呤d 长春新碱d
(四)植物神经系统药
1.拟胆碱药
乙酰胆碱c 新斯的明c 毛果芸香碱c 毒扁豆碱c
2.抗胆碱药
阿托品c 颠茄c 后马托品c 莨菪碱c
东莨菪碱c 苯海索c
3.拟肾上腺素药
肾上腺素c 去甲肾上腺素d 异丙肾上腺素c
麻黄碱c 间羟胺d
去氧肾上腺素d
多巴c
多巴酚丁胺c
4.抗肾上腺素药
普萘洛尔c
5.肌肉松弛药
十烃溴胺c
(五)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1. 中枢兴奋药 咖啡因b 右苯丙胺c 哌甲酯c 2.解热镇痛药 对乙酰氨基酚 b 阿司匹林c/d 非那西丁d 水杨酸钠c/d 3.非甾体抗炎药 布洛芬b/d 吲哚美辛b/d 萘普生Bm/d 保泰松d 4.镇痛药 可待因b/d 吗啡b/d 阿片b/d 哌替啶b/d 美沙酮b/d 纳洛酮b/d
3.特殊运转:某些物质转运前须经胎盘代谢,变成能较快 通过的物质,如核黄素。
4.胎盘屏障的物理性破坏:正常胎盘屏障膜孔直径 约为1nm只允许分子量低于100的物质通过。若孕 妇由于各种因素如感染、缺氧等常能破坏胎盘屏 障,使在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过的药物变得容易通 过。
5.胞吞作用:一些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病毒和抗 体可通过合体细胞吞噬作用转运到胎儿体内。

哺乳期妇女的用药指导

哺乳期妇女的用药指导

哺乳期妇女合理用药
哺乳期用药必须考虑能从乳汁排泄的药物会影响新生儿、婴儿的生理状态,如呼吸情况等,长期应用则对其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哺乳期部分药物及注意事项可参见表
哺乳期部分药物的注意事项
种类和名称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苯二氮zaozi001 类早产儿或乳母血药浓度过高可能产生呼吸抑制
锂盐对婴儿造成毒性,禁用
硫脲类等可造成婴儿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肿
避孕药低剂量口服药未发现明显毒性,高剂量可有男婴女性化乳
房,女婴阴道上皮增生
氯霉素可能引起新生儿骨髓抑制,哺乳期妇女禁用
克林霉素对婴儿有明显毒性,禁用
磺胺类、四环素类乳汁中浓度很低,不会造成危害,若哺乳期妇女连续服用应停止
哺乳
异烟肼可大量转运到乳汁中,引起婴儿肝毒性,禁用
麦角新碱进入乳汁影响婴儿、并抑制乳汁分泌,避免使用
甲硝唑大量转运到乳汁、神经、血液,引起毒性,禁用。

药物在哺乳期群体中的药理学特点研究

药物在哺乳期群体中的药理学特点研究

药物在哺乳期群体中的药理学特点研究药物在哺乳期群体中的使用对于母婴健康至关重要。

由于哺乳期妇女的身体特点以及哺乳对婴儿的影响,药物在这一阶段的使用需要特殊关注。

本文将探讨药物在哺乳期群体中的药理学特点,以帮助母亲和医生做出明智的治疗决策。

一、药物吸收与排泄的改变在哺乳期,许多药物的吸收和排泄过程会发生改变。

哺乳妇女的肠道蠕动速度减慢,药物在肠道内的滞留时间可能会延长。

这可能会导致药物的吸收速度减慢,从而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此外,乳汁的pH 值和离子浓度也会影响药物在乳汁中的分布和排泄。

二、药物代谢酶的变化哺乳期妇女体内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可能会发生变化。

某些药物代谢酶的活性降低,导致药物的代谢速度减慢。

这可能会导致药物在体内的积累,增加母亲和婴儿的药物暴露风险。

因此,在选择药物治疗方案时,医生需要谨慎考虑药物的代谢途径和剂量。

三、药物对乳汁的分泌药物是否能够通过乳汁分泌,是决定药物是否适合哺乳期妇女使用的重要因素。

一些药物可以通过乳汁分泌进入婴儿体内,可能对其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医生应该避免给母亲开具这些药物。

在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时,应优先考虑不通过乳汁分泌的药物。

四、药物对婴儿的安全性考虑药物在哺乳期妇女使用时,对婴儿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某些药物在婴儿体内的代谢能力较差,导致药物的积累。

这可能会引发婴儿的不良反应甚至中毒。

因此,在使用药物时,医生需要评估婴儿的年龄、体重以及药物的剂量和清除速度,以确保安全使用。

五、药物的风险评估与利益权衡在决定使用哺乳期妇女的药物治疗方案时,医生需要进行风险评估与利益权衡。

这意味着医生需要评估药物的疗效以及潜在的不良反应风险,并与妇女的哺乳需求进行权衡。

在许多情况下,选择对母亲和婴儿风险较低的药物治疗方案是首选。

六、临床实践指导为了确保药物在哺乳期群体中的安全使用,临床医生需要遵循一些指导原则。

首先,优先考虑非药物疗法,以减少对母婴的药物暴露。

其次,选择那些在哺乳期妇女中已经得到研究和证明安全的药物。

药物在乳母中的分泌与婴儿的安全性

药物在乳母中的分泌与婴儿的安全性

药物在乳母中的分泌与婴儿的安全性药物的使用是为了治疗或者预防疾病,然而,在哺乳期的乳母中使用药物时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分泌情况以及对婴儿的安全性。

本文将探讨乳母体内药物的分泌机制,以及如何判断药物对婴儿的潜在危害。

一、药物在乳母体内的分泌机制在乳母体内,药物分泌到乳汁中的机理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包括药物的性质、药物的物理化学特性、药物的剂量、药物的代谢与排泄方式、以及乳母个体差异等。

1. 药物的性质:药物的分子大小、脂溶性、药物与蛋白质的结合率等都会影响药物在乳母体内的分泌情况。

一般来说,脂溶性较高或者分子大小较小的药物更容易通过乳腺细胞进入乳汁中。

2. 药物的物理化学特性:药物的pH值、离子化程度等也会影响药物在乳母体内的分泌情况。

例如,酸性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会相对较高,而碱性药物则相对较低。

3. 药物的剂量:药物的剂量越大,其在乳汁中的浓度也会相应增加。

因此,在哺乳期使用药物时应注意控制药物剂量,以减少对婴儿的潜在危害。

4. 药物的代谢与排泄方式:药物在乳母体内的代谢与排泄方式也会对药物的分泌情况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会显著增加,因为它们在乳母体内被转化为更易通过乳腺的代谢产物。

5. 乳母个体差异:每个乳母的药物分泌情况可能存在差异,这取决于各自的生理特征、代谢能力以及乳腺细胞的活性等。

因此,对于哺乳期妇女,建议在使用药物前咨询医生,以了解各自的个体差异,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二、药物对婴儿的安全性评估乳母使用药物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药物是否会对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评估药物对婴儿的安全性,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的传递率: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与母体血浆中的浓度之比被称为传递率。

较高的传递率意味着药物更容易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增加对婴儿的潜在危害。

因此,在评估药物的安全性时,传递率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2. 潜在危害评估:根据药物的性质和传递率,可以评估药物对婴儿的潜在危害程度。

哺乳期用药指导

哺乳期用药指导

哺乳期用药指导发表时间:2009-07-30T10:15:59.3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20期供稿作者:张怡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导读] 人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但是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可以通过乳汁排泄【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0-0054-01人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但是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可以通过乳汁排泄,因此,哺乳妇女用药时应考虑对婴儿的影响,避免滥用药: 1 药物进入乳汁的机制药物从母血进入乳腺细胞要经过手细血管内皮,细胞外液,细胞膜。

血浆游离型,低分子量高脂溶性药物,如安替比林能以被动扩散转运进入乳汁。

离子化水溶性药物通过细胞膜小裂孔进入乳汁。

另一种为与蛋白结合,通过主动转运方式进入乳汁。

影响药物从乳汁中排泄与下列因素有关:血浆与组织中药物浓度梯度,药物的脂溶性与分子量,药物的解离度,药物与蛋白的结合程度。

2 药物对婴儿的影响几乎所有母体服用的药物都能在乳汁中出现,但其中很少超出母体摄入量的1%-2%,故一般不至于给婴儿带来危害。

但某些药物在乳汁中的排泄量较大,危害婴儿。

药物对婴儿的影响除与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外还与哺乳妇女用药持续时间及婴儿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关。

哺乳妇女常用药物剂量对婴儿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2.1抗甲状腺药如哺乳妇女服用甲(丙)硫氧嘧啶可使婴儿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低下,骨髓被抑制,造成粒细胞缺乏。

其它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眯唑、放射性碘、碘化物在哺乳期禁用。

2.2中枢抑制药溴化物可引起婴儿倦睡及溴疹。

巴比妥和苯妥英钠可引起婴儿嗜睡、全身淤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长期服用可出现肝药酶诱导。

吗啡在乳汁中含量虽少,但婴儿呼吸中枢特殊敏感,禁用。

地西泮在乳汁中浓度较低,仍可引起嗜睡,吸吮减少,体重下降。

如哺乳妇女需用大剂量安定时,应停止哺乳。

2.3抗生素药物氯霉素可造成婴儿骨髓抑制及“灰婴综合征”,磺胺可引起乳婴溶血和黄疽。

药物的乳汁分泌规律与哺乳期用药对策之欧阳引擎创编

药物的乳汁分泌规律与哺乳期用药对策之欧阳引擎创编

药物的乳汁分泌规律与哺乳期用药对策孕产妇安全用药哺乳期妇女因患病而需服药的情况相当常见。

因为几乎所有药物可自乳汁分泌,乳儿的肾脏、肝脏、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哺乳期用药需要在保障母体自身安全的同时,又要考虑药物可能通过乳汁对婴儿造成的影响。

一、药物的乳汁分泌规律药物从母血进入乳腺细胞的机制为经过毛细血管内皮进入细胞外液与细胞膜。

分布到到乳汁的药量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蛋白结合率、母体中的药物浓度及乳汁pH值等。

1.脂溶性高的药物容易分布到乳汁中脂溶性高的药物,如苯二氮䓬类镇静催眠药硝西泮、地西泮、奥沙西泮等,可分布到乳汁中,哺乳期妇女禁用。

抗癫痫类药卡马西平脂溶性较高,可通过乳汁分泌,乳汁中浓度约为血药浓度的60%,哺乳期妇女禁用。

2.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不易分布到乳汁中只有血浆中的游离药物可进入乳汁,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越高,进入乳汁的量越少。

因此,哺乳期妇女在选择药物时,应首选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

华法林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达98%~99%,乳汁及婴儿血浆中药物浓度极低,对婴儿影响较小。

但对于乳儿,仍需谨慎观察有无出血症状。

(妊娠期使用可致“胎儿华法林综合征”,妊娠期禁用)3.碱性药物容易分布到乳汁中,酸性药物不易进入乳汁中哺乳期妇女的乳汁pH值平均为7.09,相比血浆pH值(7.4)低。

对于酸性药物,如青霉素类抗生素,在相对碱性的血浆中更易电离,仅极少量进入乳汁。

对于碱性药物,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克拉霉素,及四环素类药物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等,容易分布到乳汁中。

二、哺乳期用药对策1.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哺乳期用药,应首先考虑哺乳期妇女用药的必要性。

若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用药的利益大于风险,则应尽量避免用药;在症状可耐受时采用对因治疗,避免对症用药。

2.尽量使用老药避免使用新药由于药物哺乳期安全性研究资料相对较少,应尽量选择资料相对较多、已在临床上安全使用多年的老药,避免使用新药。

3.尽量使用局部给药剂型沙丁胺醇吸入制剂,由于其起效快,可用于哺乳期哮喘患者;沙丁胺醇口服制剂,由于其起效慢且维持疗效时间较短,且其容易引起骨骼肌震颤、心悸等不良反应,哺乳期哮喘患者尽量避免使用。

乳母哺乳期应如何用药

乳母哺乳期应如何用药

乳母哺乳期应如何用药
在我们日常使用的药物中,大部分都能从乳汁中排汇。

由于
药物的分子量、酸碱度、水溶性或脂溶性等状况不同,在乳汁中的含
量也大不相同。

一名正常的婴儿每天大约仅约吸食600毫升~1000毫升左右
的乳汁。

虽然大部分药物在乳汁中会浓度母乳不高,但由于婴儿体内
的酶活性较低,肾脏过滤功能充裕,使药物在婴儿体内半衰期延长,
而且排汇功用有限,使其在婴儿衰变产物体内半衰期延长,而且排汇
缓慢。

所以,药物随乳汗进入孩童体内,也常引起婴儿发生药物不良
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对婴儿的严重危害程度与使用药物的种类、剂量、疗程的粗细及婴儿的抵抗力有关。

为了防止婴儿发生药剂不良反应,哺乳的母亲生病用药时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不是非用不可的不为药物尽量没法,如果是必须使用的制剂,应严格按规定剂量和疗程使用。

(2)在同类型药物中,尽量选用对母婴危害较少的药物,胎儿
如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能引起婴儿听神经损害,可改用青霉素类和其
他毒性较少的抗生素。

(3)尽量减少牵头用药,减少辅助用药。

(4)当误用必须使用哺乳期禁用的疫苗时,应暂停哺乳。

还有些药物虽然也能引起婴儿药品药物不良反应,但危害不大,通过调整剂量或改变用药时间,比如先要哺乳后用药等方法,是
可以慎重重复使用的。

因此,哺乳母亲患病后,能少用药的尽量少用,非用不可的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量测婴儿的情况,绝对不可自
行购药或用药,以免影响孩子健康发展战略。

一文了解哺乳期用药

一文了解哺乳期用药

一文了解哺乳期用药一药物的乳汁分泌药物经乳汁排泄是哺乳期所特有的药物排泄途径,几乎药物都能通过被动扩散进入乳汁,只是浓度可有不同,这就导致了某些药物血药浓度水平下降,而乳汁中的药物可对乳儿产生不良影响。

脂溶性高的药物脂深性高的药物易分布到乳液中,但母乳中分布的药量不会超过母体摄取量的1%-2%。

如地西泮脂溶性较强,可分布到乳汁中,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

酸性药物由于乳汁的pH比母体血浆pH值低,碱性药物如红霉素易于分布到乳汁中,而酸性药物如青霉素G则不易进入到乳汁中。

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不易分布到乳汁中。

如华法林具有较高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因此较少进入乳汁。

二哺乳期用药对策权衡利弊用药所用药物弊大于利则应停药或选用其他药物和治疗措施。

对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

药圈选用适当药物对母亲和婴儿危害和影响小、比较成熟的药物,避免使用新药。

患泌尿道感染时,不宜选用磺胺药,而应用氨苄西林代替,这样既可有效地治疗乳母泌尿道感染,又可减少对婴儿的危害。

关注婴儿乳汁摄取的药量对较安全的药物,如希望尽可能减少乳儿吸收的药量,应哺乳后用药,并尽可能推迟下次哺乳时间。

加强用药指导如遵医嘱用药、不任意缩短或延长疗程、不自行更改用药剂量、停止用药后恢复哺乳应在5-6个半衰期后;以及用药过程中应提醒患者注意观察自身及乳儿是否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等。

三常用药物对乳儿的影响抗菌药物大多数抗菌药物都能进入乳汁,但进入乳儿体内的量很小,不会对乳儿产生严重危害。

偶有过敏反应、腹泻等情况。

青霉素类对乳儿安全。

头孢菌素类在乳汁中含量甚微,但第四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匹罗、头孢吡肟例外。

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等未见对乳儿是否有毒性的报道。

大环内酯类100%分泌至乳汁。

氨基糖苷类不详,可能具有潜在危害,不宜应用。

喹诺酮类对乳儿骨关节有潜在危害,不宜应用。

磺胺类在乳汁中的浓度与血浆中一致,在新生儿黄疸时,可促使发生核黄疸。

氯霉素在乳汁中的浓度为血清中的1/2,有明显骨髓抑制作用,可引起灰婴综合征,故哺乳期禁用。

哺乳期用药

哺乳期用药

哺乳期用药发表时间:2013-08-09T09:34:54.9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9期供稿作者:王春丹[导读] 许多药物能从母亲乳汁中排泄,间接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哺乳期妇女用药应注意避免使用从乳汁中排泄的药物。

王春丹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韩家园林业局职工医院 165125)【摘要】目的讨论哺乳期用药。

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结论许多药物能从母亲乳汁中排泄,间接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哺乳期妇女用药应注意避免使用从乳汁中排泄的药物。

【关键词】哺乳期用药许多药物能从母亲乳汁中排泄,间接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哺乳期妇女用药应注意避免使用从乳汁中排泄的药物。

1.药物在乳汁中的排泄乳母服用药物后,药物可通过乳汁转运到婴儿体内,但其含量一般不超过母亲摄入量的l%~2%,通常不至于给哺乳儿带来危害。

但是,一些药物在乳汁中的排泄量较大,如磺胺甲基异噁唑、红霉素、巴比妥类和安定等,母亲服用时应考虑对哺乳婴儿的危害,避免滥用。

药物由母体血浆通过血浆一乳汁屏障进入乳汁中,而后经婴儿吮吸后通过消化道吸收。

药物进入的乳汁量受许多因素影响,乳汁中脂肪含量高,脂溶性高的药物转运量大,脂溶性低的药物转运量小。

药物相对分子量大转运少,相对分子量小转运多,一般相对分子量小于200的药物和在脂肪与水中都能有一定溶解度的物质,比较容易通过细胞膜。

药物排泄入乳汁的量还与药物与母体血浆蛋白结合率有关,结合率高难转运,结合率低易转运,药物只有在母体血浆中处于游离状态才能进入乳汁,而与母体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如抗凝药华法林,不会在乳汁中出现。

另外,药物的酸碱性和解离度也影响药物转运,解离度越低,乳汁中药物浓度也越低。

乳汁pH低于母体血浆,在母体血中,弱碱性药物较难解离,脂溶性高,易于在乳汁中转运,而弱酸性药物较易解离,不利于转运。

2.哺乳期用药注意事项(1)慎重选药,权衡利弊药物对母亲和所哺育的婴儿会有哪些危害和影响,要充分进行衡量,尽量选择对母亲和婴儿危害和影响小的药物。

哺乳期妇女的用药知识

哺乳期妇女的用药知识

哺乳期妇女的用药知识哺乳期妈妈如果要用药,也不能马虎,要小心用药。

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哺乳期妇女用药知识,来欣赏一下吧。

哺乳期妇女用药知识(一)药物在乳汁中的排泄乳母用药后药物进入乳汁,但其中的含量很少超过母亲摄入量的1%~2%,故一般不至于给乳儿带来危害,然而少数药物在乳汁中的排泄量较大,乳母服用量应考虑对乳儿的危害,避免滥用。

(二)哺乳期妇女用药对婴儿的影响1、抗生素及磺胺类尽管有些抗生素在乳汁中浓度很高,可是到达婴儿体内的药量有限,不能达到有效浓度,但可引起婴儿过敏反应和导致耐药菌株的发生。

有些抗生素如卡那霉素和异烟肼给乳母应用后,有可以导致婴儿中毒,宜禁用。

2、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据报道,癫痫病乳母每日口服苯妥因钠和苯巴比妥各400mg,婴儿出现高铁血红蛋白症,全身淤斑,嗜睡和虚脱。

3、其他抗甲状腺素药物、抗凝剂、放射性药物、麦角制剂、锂、抗癌药、汞剂等一般认为在乳汁中浓度较高,哺乳期应禁用。

哺乳期妇女用药方法(1)权衡利弊用药:哺乳期用药,应首先考虑哺乳期妇女用药的必要性,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

(2)选用适当药物:选用比较成熟的药物,避免使用新药。

(3)关注婴儿乳汁摄取的药量:先哺乳后用药。

(4)加强用药指导:停药后恢复哺乳的时间在5~6个半衰期后。

哺乳期妇女用药禁忌妈妈不可自己随意乱服药!哺乳期妇女一定要谨慎使用药物。

需要用药时,应向医生说明自己正在喂奶,不可随意乱服药。

请不要随意中断哺乳!除了少数药物在哺乳期禁用外,其他药物在乳汁中的排泄量,很少超过哺乳期妇女用药的1%~2%,这个剂量不会损害宝宝的身体。

对于服用安全的药,不应该中断哺乳。

服药后调整哺乳时间不能少!为了减少宝宝吸收药量,哺乳期妇女可在哺乳后马上服药,并尽可能推迟下次哺乳时间,至少要隔4小时,使乳汁中的药物浓度达到最低。

不宜服用避孕药!避孕药中含有睾丸酮、黄体酮等进入哺乳期妇女体内,会抑制泌乳素生成,使乳汁分泌量下降。

而且避孕药中的有效成为会随着乳汁进入宝宝体内,使男婴乳房变大及女婴阴道上皮增生。

哺乳期妇女用药

哺乳期妇女用药

哺乳期妇女用药
药物由母体血浆通过血浆-乳汁屏障进入乳汁中,而后经婴儿通过吞吸后在消化道吸收。

乳母用药后药物进入乳汁,其中的含量很少超过母亲摄入量的1%~2%,故一般不至于给哺乳儿带来危害,然而少数药物在乳汁中的排泄较大,母亲服用量应该考虑对哺乳儿的危害,避免滥用。

一般药物分子量在<200和在脂肪与水中都能有一定的溶解度的物质较易通过细胞膜。

在药物与母体血浆蛋白结合力方面,只能在母体血浆中处于游离状态的药物才能进入乳汁,而与母体血浆蛋白结合牢固的药物如:抗凝药法华林不会在乳汁中出现。

另外,要考虑药物的解离度,解离度越低,乳汁中药物浓度也越低。

弱碱性药物(如:红霉素)易于在乳汁中排泄,而弱酸性药物(如:青霉素)较难排泄。

哺乳期妇女用药原则有:尽量减少药对子代的影响,同时,由于人乳是持续地分泌并在体内不潴留,母亲如须服药,要在服药后第6个小时(一般药物的1个血浆半衰期)再哺乳,如药品对孩子影响太大则停止哺乳,暂时由人工喂养替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的乳汁分泌规律与哺乳期用药对策
孕产妇安全用药
哺乳期妇女因患病而需服药的情况相当常见。

因为几乎所有药物可自乳汁分泌,乳儿的肾脏、肝脏、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哺乳期用药需要在保障母体自身安全的同时,又要考虑药物可能通过乳汁对婴儿造成的影响。

一、药物的乳汁分泌规律
药物从母血进入乳腺细胞的机制为经过毛细血管内皮进入细胞外液与细胞膜。

分布到到乳汁的药量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蛋白结合率、母体中的药物浓度及乳汁pH值等。

1.脂溶性高的药物容易分布到乳汁中
脂溶性高的药物,如苯二氮䓬类镇静催眠药硝西泮、地西泮、奥沙西泮等,可分布到乳汁中,哺乳期妇女禁用。

抗癫痫类药卡马西平脂溶性较高,可通过乳汁分泌,乳汁中浓度约为血药浓度的60%,哺乳期妇女禁用。

2.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不易分布到乳汁中
只有血浆中的游离药物可进入乳汁,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越高,进入乳汁的量越少。

因此,哺乳期妇女在选择药物时,应首选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

华法林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达98%~99%,乳汁及婴儿血浆中药物浓度极低,对婴儿影响较小。

但对于乳儿,仍需谨慎观察有无出血症状。

(妊娠期使用可致“胎儿华法林综合征”,妊娠期禁用)
3.碱性药物容易分布到乳汁中,酸性药物不易进入乳汁中
哺乳期妇女的乳汁pH值平均为7.09,相比血浆pH值(7.4)低。

对于酸性药物,如青霉素类抗生素,在相对碱性的血浆中更易电离,仅极少量进入乳汁。

对于碱性药物,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克拉霉素,及四环素类药物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等,容易分布到乳汁中。

二、哺乳期用药对策
1.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
哺乳期用药,应首先考虑哺乳期妇女用药的必要性。

若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用药的利益大于风险,则应尽量避免用药;在症状可耐受时采用对因治疗,避免对症用药。

2.尽量使用老药避免使用新药
由于药物哺乳期安全性研究资料相对较少,应尽量选择资料相对较多、已在临床上安全使用多年的老药,避免使用新药。

3.尽量使用局部给药剂型
沙丁胺醇吸入制剂,由于其起效快,可用于哺乳期哮喘患者;沙丁胺醇口服制剂,由于其起效慢且维持疗效时间较短,且其容易引起骨骼肌震颤、心悸等不良反应,哺乳期哮喘患者尽量避免使用。

布地奈德吸入剂,常规剂量使用对婴儿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哺乳期可继续使用;糖皮质激素口服制剂,由于可经乳汁小量分泌,即使小剂量应用,母亲用药后,最好等到至少4 h 后再哺乳。

4.避免使用婴儿禁用的药品
非甾体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吲哚美辛等,可分布到乳汁中,考虑到考虑到其肾毒性和中枢神经毒性,哺乳期妇女禁用。

哺乳期慎用对乙酰氨基酚,只可用于3个月以上的儿童。

这是因为:与葡萄糖酸结合是对乙酰氨基酚在体内生物转化的主要途径,这条途径在婴儿出生数周后形成,故对乙酰氨基酚在新生儿体内排泄缓慢,毒性相对较强。

5.避免使用对神经系统有害的药品
婴幼儿由于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全,通透性较强,药物容易透过血脑屏障,易引起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因此,哺乳期避免使用对神经系统有害的药品。

第一代抗组胺药氯苯那敏、苯海拉明、赛庚啶、酮替芬等,具有较强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哺乳期妇女避免使用;
第二代抗组胺药中,氯雷他定较氮䓬斯汀、西替利嗪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弱,应首选氯雷他定。

6.尽量减少乳儿吸入的药量
虽然乳汁中的药量很少超过母体摄入量的1%~2%,但由于新生儿的肝脏代谢能力、肾脏的排泄能力和缓冲能力较弱,应尽可能减少乳儿吸入的药量。

若母亲于哺乳后立即用药,并尽可能推迟下次哺乳时间,可保证下次哺乳时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

7.注意恢复哺乳时间
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理论,药物在最后一次给药达峰值的5个半衰期后,血药浓度可降至峰值的3%左右,此时血浆中仅有微量药物残留,乳药浓度也极其微量。

如果哺乳期妇女用药期间停止哺乳,则可在停药5个半衰期后恢复哺乳。

三、哺乳期合理使用抗生素
1.可以使用的抗生素
除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外,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进入乳汁中的量很小,不会对乳儿产生严重危害,哺乳期可以使用。

2.禁止使用的抗生素
大环内酯内抗生素,如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的半衰期较长,可分布到乳汁中,考虑到其肝损伤、耳毒性、心脏毒性,哺乳期妇女应尽量避免使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等,是否分布到乳汁中未知,考虑到其肾毒性和神经系统的毒性,哺乳期妇女应尽量避免使用;
喹诺酮类抗菌药,如氟哌酸、左氧氟沙星等,可通过乳汁分泌,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可造成软骨发育不良,并且对神经系统有一定损伤性,哺乳期妇女应尽量避免使用;
四环素类抗菌药,如四环素、米诺环素等,可分布到乳汁中,可沉积于婴儿全身骨骼中,造成骨骼发育迟缓,哺乳期妇女应尽量避免使用。

磺胺类抗菌药,如复方新诺明等,在乳汁中浓度与母体血药浓度相当,进入婴儿体内会与胆红素竞争结合蛋白,造成婴儿血中胆红素升高,哺乳期妇女禁用;
氯霉素在乳汁中的浓度为血清中的50%,有明显的骨髓抑制作用,可引起灰婴综合征,哺乳期妇女禁用。

参考文献:
1.《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国医药出版社
2.陈力等,药物进入乳汁的机制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安全,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