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郭沫若
《石榴》——作者:郭沫若
作者说“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 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这里, 实际上是把夏天象征为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和勃发的生 命。 而石榴树在作者的眼中,又是夏天少数开花的树中“最可爱 的一种”,石榴的花又因它的形态色彩美和精神美,因它那 “奇迹”般的充满“妙幻”的发展变化美,成为石榴树“最 可爱”的部位,要是没有它,夏天将显得黯然无光、索然无 味,所以把石榴花视为“夏季的心脏”,充分寄托了作者的 理想和追求。
石榴树
石榴花
大红袍
大青皮甜石榴
花石榴
会理石榴香
旌旗红大石榴
美国软籽石榴
秦陵上的石榴
泰山大红石榴
ampulla
安普剌
罍
1.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现 代杰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剧 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 《星空》等。 抗战期间 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这一时 期所著的《屈原》《蔡文姬》等历史剧都具有 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
13.联系背景,结合课文,想想作者在 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写的这篇文章,有什 么深刻的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在此背景下,作者写成此文,托物言志, 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 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 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 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通过对石榴外在特点 和内在品格的描写,表达 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 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 操,表达作者的理想和追 求。
竹
15.修长的身躯,扁平的叶片,屋前屋后, 只要有一点点的水份,都能茁壮的成长。 开始是尖尖的芽笋,继而成了青嫩的小竹 苗,成了高大的随风摇曳的毛竹。风来了, 它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一会儿向南, 又一会儿向北。看到毛竹,我就会想到那 些在艰苦的条件下仍能茁壮成长,不畏严 寒,努力向上的人们,他们是英勇的人, 是精英。
《石榴》作者简介
《石榴》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川乐山人。
主要作品有:《女神》、《屈原》、《蔡文姬》等。
《石榴》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
一些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
作者以状物抒情的方式,借石榴寄托情怀,歌颂真善美,赞扬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烈的追求。
早年郭沫若在《德音录·先考膏儒府君行述》中云:“吾家原籍福建,百五十八年(即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前,由闽迁蜀,世居乐山县铜河沙湾镇”,“入蜀四代而至秀山公(沫若祖父),族已昌大”。
郭沫若少年曾就读于成都石室中学。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
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书中洋溢着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郭沫若也因而成为中国新诗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同年又与郁达夫等人一同创立上海文学学社“创造社”,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旗手。
1922年3月15日《创造季刊》问世。
这一时期郭沫若的诗作,同胡适等人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作品,影响了日据时期台湾的早期新诗创作。
1926年到1927年任国立武昌中山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
1927年他就任蒋介石总司令指挥下的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安庆“一二三惨案”之后,蒋介石着手清党,郭沫若在朱德的家里,写下了声讨蒋介石的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指出“蒋介石是流氓地痞、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卖国军阀、所有一切反动派——反革命势力的中心力量”,是“一个比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张宗昌等还要凶顽、还要狠毒、还要狡狯的刽子手”。
随后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加入中国共产党。
蒋旋即通缉郭沫若,1928年2月郭前往日本避难。
流亡日本郭沫若在流亡日本期间,开始研究甲骨文、金文。
1930年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通过引用当时的历史文献资料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学发展规律的论断,证明中国同样经历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郭沫若由此在中国开创了唯物史观派,该学派在此后占据了中国学术界的主流地位。
八下 3、石榴_郭沫若
文章主题
作者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 了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 奋发向上的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 著坚定的信念和热切
文章结构
爱石榴 (对比手法)
全文完
又大又红的可爱石榴
郭 沫 若
郭沫若.(1892—1978), 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 人、剧作家、历史学家、 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 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1914 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 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抗 日战争期间,积极从事抗 日救亡运动。主要作品有: 《女神》(诗集),《屈原》、 《蔡文姬》、《棠棣之花》 (历史剧)等
写作背景
《石榴》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 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文化人士变节投 降、苟且偷生,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则以状物 抒情、托物言志的方式,借石榴寄予情怀,歌 颂真善美,赞扬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 上的品格和精神,含蓄的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 的信念和热烈的追求。
学习目标
朗读课文,思考回答问题
1、全文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表达了对石榴怎样的感情? 2、课文是怎样描写石榴的?(找出相关语 句) 3、你最喜欢哪些语句?为什么?
爱石榴
(对比手法)
1、全文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表达了对石榴怎样的感情? 2、课文是怎样描写石榴的?(找出相关 语句) 3、你最喜欢哪些语句?为什么?
研读课文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找出总领全文的句子 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数目中最可爱的一种 哪个词语体现出了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最可爱
本段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的 好处有哪些? 对比写法,点出了石榴树非同寻常的品格
《石榴》作者简介
《石榴》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川乐山人。
主要作品有:《女神》、《屈原》、《蔡文姬》等。
《石榴》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
一些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
作者以状物抒情的方式,借石榴寄托情怀,歌颂真善美,赞扬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烈的追求。
早年郭沫若在《德音录·先考膏儒府君行述》中云:“吾家原籍福建,百五十八年(即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前,由闽迁蜀,世居乐山县铜河沙湾镇”,“入蜀四代而至秀山公(沫若祖父),族已昌大”。
郭沫若少年曾就读于成都石室中学。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
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书中洋溢着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郭沫若也因而成为中国新诗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同年又与郁达夫等人一同创立上海文学学社“创造社”,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旗手。
1922年3月15日《创造季刊》问世。
这一时期郭沫若的诗作,同胡适等人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作品,影响了日据时期台湾的早期新诗创作。
1926年到1927年任国立武昌中山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
1927年他就任蒋介石总司令指挥下的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安庆“一二三惨案”之后,蒋介石着手清党,郭沫若在朱德的家里,写下了声讨蒋介石的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指出“蒋介石是流氓地痞、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卖国军阀、所有一切反动派——反革命势力的中心力量”,是“一个比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张宗昌等还要凶顽、还要狠毒、还要狡狯的刽子手”。
随后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加入中国共产党。
蒋旋即通缉郭沫若,1928年2月郭前往日本避难。
流亡日本郭沫若在流亡日本期间,开始研究甲骨文、金文。
1930年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通过引用当时的历史文献资料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学发展规律的论断,证明中国同样经历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郭沫若由此在中国开创了唯物史观派,该学派在此后占据了中国学术界的主流地位。
《石榴》郭沫若
《石榴》郭沫若《石榴》郭沫若《石榴》郭沫若1青春型”的诗人郭沫若以其生花妙笔在《石榴》一文中将寻常石榴尽态极妍地活画在读者面前。
石榴那悦目怡情的活泼情态让读者不由得为之怦然心动,油然生出崇敬与向往。
作者饱含喜悦激情描绘出石榴的亮丽形态。
你看,那奇崛的枝干,清新的叶片,陆离华贵的花瓣,经由梅柳的映衬、拟人化的描摹、形象化的比喻,石榴兀自摇曳出无限情致,万千风度。
不止于此,作者更满情崇敬与赞美之情,由石榴红玛瑙的花瓶儿上插花的丰姿中,从石榴露出透明光嫩的皓齿的笑态中,敏锐而深情地透视出石榴活力四射、蓬勃向上的内在神韵,并以“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的奇妙比喻反问读者,叩击读者心灵,铿然拨响读者的心弦,悠然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我本来就喜欢夏天”,“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这既是作者的纵情讴歌,又何尝不是读者的心声?有了前面对石榴细腻的绘形写神垫底,朋友说起昆明石榴的外形特大、子粒特丰腴、酸甜美味兼备之时,作者闻而潜溢唾津,自在情理之中了。
不要说作者,就是读者读到这里,恐怕也早已禁不住心旌摇动,神往之至了。
呵,奇崛清新的《石榴》,夏天的心脏的赞歌!《石榴》郭沫若2①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②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
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③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
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④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者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
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⑤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
《石榴》郭沫若阅读理解
《石榴》郭沫若阅读理解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郭沫若的《石榴》这篇文章。
你看那石榴,多像个俏皮的小孩子呀!文中把石榴写得活灵活现的,“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描写得多生动啊!就好像石榴站在你面前,让你能清楚地看到它的模样。
记得我第一次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哇,真的被惊艳到了!我就在想,郭沫若咋这么厉害呢,能把石榴写得这么有趣。
他写石榴花的那段,“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这比喻,简直绝了!就跟咱平时看那些漂亮的花儿一样,特别直观。
我和朋友还讨论过呢,我说:“哎呀,这石榴在郭沫若笔下简直太有魅力啦!”朋友也点头说:“可不是嘛!感觉比咱平时看到的石榴都有意思多了。
”真的,这篇文章能让你重新认识石榴。
再看描写石榴果实的部分,那细致的程度,就好像作者拿着放大镜在观察呢!“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
”哇塞,这石榴都有表情了呢!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对石榴的感情都不一样了呢。
以前吧,就觉得石榴是个好吃的水果。
现在呢,觉得它更是个有性格、有故事的“小伙伴”。
总之,郭沫若的《石榴》真的超级棒,让你能在文字里感受到石榴的独特魅力。
观点结论:这篇《石榴》值得大家反复去读,去感受石榴的美妙,去体会郭沫若文字的魅力。
《石榴》练习题
《石榴》学习要点《石榴》是郭沫若文艺散文《丁东草(三章)》中的第三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
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国民党反动派妥协投降,镇压抗日爱国运动,亲日顽固派大肆鼓吹崇外媚日、投降屈从的反动论调,一些政界人物和文化人士变节投敌,苟且偷生;而中国共产党则高举抗日救亡大旗,坚持抗战,力挽狂澜。
在此背景下,作者写成此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的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一、基础知识1.根据拼音写汉字。
争(yán)_________斗艳(xī)_________利 bì_________易金(léi)_________ 忍俊不(jīn)_______ 丰(yú)______2.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1)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不是夏季的心脏吗?()(2)你认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
()(3)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
()3.文学常识填空。
郭沫若,原名________,________人,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_______,其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词语解释奇崛:奇特突出。
枯瘠:(植株等)干枯、瘦弱。
陆离:形容色彩繁杂。
辟易:退避,退开。
犀利:坚固锐利。
博古:通晓古代的事情。
光嫩:形容牙齿的色泽光滑而又新鲜浅淡的样子。
皓齿:洁白的牙齿。
丰腴:丰满。
唾津:唾液。
潜溢:暗暗地涌出。
争妍斗艳:争抢着展现自己的美丽、艳丽。
古味盎然:古雅的意味十分浓厚。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5.古人咏石榴的诗很多,下面摘出几句,请在文中找出与诗句相关的内容。
经典散文赏析—郭沫若《石榴》
经典散文赏析—郭沫若《石榴》原文:《石榴》郭沫若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 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
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的花。
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①,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
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剪刀也都剪不出那样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②,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③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你认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 它会笑你呢。
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我本来就喜欢夏天。
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
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有朋友从昆明回来,说昆明石榴特别大,子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
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
(《丁东草(三章)》之三,作于1942年10月31日,载1943年2月15日《文艺生活》月刊第3卷第四期)赏析:〔描绘自然物的散文,有的有明显的象征或隐喻意味,有的则侧重于对自然物本身的生命力的赞颂,也寄托人的感情。
郭沫若的这篇散文,短小精湛,仅五百字左右,却把石榴描绘得如此富有神韵和魅力,不愧为大手笔所出。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韩愈:《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石榴开花,不是在百花争妍斗艳的春天,而是在农历五月太阳火焰般炙人的仲夏季节。
作家喜欢夏天,称“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它能“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
石榴郭沫若散文阅读及答案
石榴郭沫若散文阅读及答案石榴,一个古老的水果,不仅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在诗词歌赋中多次出现。
而在现代文学中,郭沫若的散文《石榴》更是让这个果实变得更加引人入胜。
这篇散文以石榴为主题,颂扬了它的美丽、甜美和散发出的诱人的气息。
描绘了一位喜欢石榴的女孩,她那充满渴望的眼神,在街头的架子上寻找那颗完美的石榴。
作者通过描述女孩如何剥掉石榴的皮,吃到了甜甜的果肉,在文章中诠释了石榴的美味和鲜艳的颜色。
同时,郭沫若也从石榴中引申出别的意义。
他笔下的石榴不仅仅是一个可口的果实,也引发了他更深刻的思考。
石榴的果皮被比作人的外表,而人的内心则是如石榴的果肉那样美好而诱人。
作者通过石榴这个形象,表达了对人性的一种探索和赞美。
读完这篇散文,我想起了小时候跟爷爷一起采摘石榴的场景。
那时候,石榴树的枝叶茂盛,手中握着一把铁剪,仔细地挑选每一个饱满的果实,不停地享受着那甜美的味道和愉悦的感觉。
石榴,成了我们回忆中永远的一部分。
而在国学经典《三字经》中,“忠恕处世名,笃初诚自守;闻过则喜改,得能莫自专。
”中,就有“石榴裂不开,树下空自踏。
”的话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事要虚心,有时候为了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不要太专断,聆听别人的意见,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长远。
散文以石榴为主题,让我们对这个果实产生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而从中引申出的义理,更是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受益匪浅。
感谢郭沫若,让我们能够读到这篇精美的散文,让我们感受到石榴所代表的美好和深刻的内涵。
石榴郭沫若句子赏析
石榴郭沫若句子赏析对于很多人来说,夏季的炎热都是一种相当难熬的苦楚,而对树木,“它的威力也很可怕,所以在这样的时候,很多“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在“炎阳的直射下甘拜下风了。
但对作家来说,夏天却让他分外高兴和“喜欢。
在他看来:“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
所以很显然,夏天在作家这里,无疑意味着昂然向上,意味着解放与自由。
而作家所咏颂的石榴,之所以在这样的季节还能不畏炎热地开花,也许正因为她有着夏天的品格。
实际上,在作家这里,石榴不仅有着夏天的品格,她的花朵,还是夏天的心脏。
在自然与科学的意义上,充塞宇宙、无穷无际的夏天的热力虽然来自于太阳,但在《石榴》之中,在文学审美的意义上,这样的热力却是来自于“石榴,来自于那一朵一朵的小小的“榴火。
正是那火红的、燃烧的石榴的花朵,在给夏天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热力,她是夏天的心脏,也是夏天的灵魂、夏天的生命之源。
她的美丽,她的灿烂,她的燃烧,她的生命的热力,不仅是对夏天的装点和呼应,更是对夏天的“授予。
如果说,郭沫若的《石榴》是一首诗,那么,将石榴的花朵比喻为“夏天的心脏正是其“诗眼。
这样的比喻当然是一种想像,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所自然会有的一种相当独特的文学想像,但在另一方面,它又绝不仅仅只是想像,它是以自己的赤诚和自己的满腔热血投入火热的民族解放斗争的作家强烈而又独特的生命体验。
那火热的、意味着解放与自由的夏天,不正是民族解放斗争的象征?而那些榴火、那些石榴的花朵,不正是像作家一样投身斗争的华夏赤子?所以说,从政治层面上,我们可以像前面所提及的一位论者一样,将这一作品中的“夏天及其“心脏——石榴的花朵理解为“华夏与“中国共产党,也可以稍加泛化地将它们理解为“火热的斗争以及投身其中的“赤子。
但在实际上,还不止于此,我们还可以将它们所包含的思想意蕴理解得更加抽象,而将对生命热力的体验与赞美作为这一作品的思想主题。
石榴的阅读理解答案
石榴的阅读理解答案石榴的阅读理解答案《石榴》是1942年郭沫若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散文作品,以下是小编搜集的石榴的阅读理解答案,欢迎查看!石榴郭沫若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
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着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的花。
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就已经是一种奇迹了。
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剪刀也都剪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单瓣的花虽没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刺(英译,一种尖底胆瓶)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
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绣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
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我本来就喜欢夏天。
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
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有朋友从昆明回来,说昆明石榴特别大,子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
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
【阅读题】1、请写出你所了解的郭沫若的其他作品的名称。
2、用简洁的句子或文中的词语描述石榴。
①石榴的枝干(用词语):②石榴的叶片(用词语):③石榴的花(用词语):④石榴的骨朵(用句子):3、在夏天,很多花都不再争妍斗艳,石榴却开起花来,这表现了石榴怎样的性格?A、独树一帜,超凡脱俗B、为秋天的果实而不惧炎热C、不惧炎热,美化自然D、不与世俗同流合污4、石榴是夏天的心脏。
对此,你如何理解?5、本文写于1942年,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本文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诗集《女神》《星空》话剧《屈原》《蔡文姬》等2、①奇崛②清新③陆离、华贵④匀称、精巧3、C4、石榴不惧严热、在夏天开花带给人以美的享受。
郭沫若《石榴》课文
郭沫若《石榴》课文哎,说起郭沫若先生的那篇《石榴》,我心里头就跟吃了蜜似的,甜滋滋的。
你想象一下,夏天的时候,太阳火辣辣地照着,人走在路上都嫌烫脚,可偏偏这时候,石榴树啊,它就像是不知道热似的,一个劲儿地往外冒绿叶子,绿得发亮,绿得能滴出水来。
那些石榴花啊,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它们不像别的花,一朵朵娇滴滴的,石榴花是一簇簇的,红得跟火似的,烧得人心头热乎乎的。
就像是村里的大姑娘,穿上了最鲜艳的红衣裳,站在那儿,不用说话,就能把人给看呆了。
我记得小时候,爷爷家院子里就种了一棵石榴树。
每年一到这时候,我就天天围着那树转,眼巴巴地盼着花儿开。
一开花,我就跟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兴奋地拉着爷爷的手,指着那些花儿说:“爷爷,爷爷,你看,石榴花开啦,好红好红啊!”爷爷总是笑眯眯地看着我,说:“是啊,石榴花开,好运就来。
”那时候我不懂,只觉得这话听起来吉利,心里头也跟着乐呵。
花开过后,就是结果的时候了。
那些小石榴啊,一开始还青青的,躲在绿叶子里头,不仔细找还看不见呢。
可没过多久,它们就像是吹了气似的,一个个鼓了起来,颜色也慢慢变成了深红,有的还裂开了小嘴,露出里面晶莹剔透的石榴籽儿。
那时候我就更馋了,天天围着树转,就盼着哪天能摘一个下来尝尝鲜。
终于有一天,爷爷看我实在是馋得不行了,就搬了梯子,给我摘了一个熟透了的石榴。
我接过石榴,迫不及待地剥开外皮,只见里面满满的都是鲜红的石榴籽儿,一颗颗紧挨着,像是亲密无间的好兄弟。
我拿起一颗放进嘴里,轻轻一咬,汁水四溅,甜中带酸,酸里透甜,那滋味儿,简直比蜜还甜呢!现在回想起来,那棵石榴树和爷爷的笑容,都成了我童年里最美好的回忆。
而郭沫若先生笔下的石榴,更是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美好。
每当读到那篇文章,我就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阳光和石榴香的夏天,心里头暖洋洋的,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郭沫若石榴ppt课件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投身于抗战文化工作,创作了大量鼓舞人心的作品。
1978年逝世于北京。
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开篇之作。
《女神》
郭沫若的历史剧代表作,通过塑造屈原这一形象,表达了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和关切。
郭沫若石榴ppt课件
目录
郭沫若简介《石榴》的创作背景《石榴》的内容解析《石榴》的影响与评价郭沫若其他作品介绍
01
CHAPTER
郭沫若简介
1892年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镇。
1907年考入成都四川官立高等学堂。
1914年赴日本留学,先后在冈山第六高等学校和九州帝国大学学习医学。
1928年回国后,他组织和领导了上海文化界抗日救亡运动,成为当时中国左翼文化阵地的领导人之一。
创作背景
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民主思潮高涨,郭沫若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创作了《女神》这部诗集。
艺术特色
《女神》采用了自由诗体,不受传统诗歌格律的限制,形式新颖独特,语言富有激情和力量。
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社会动荡不安,郭沫若身处其中,创作了《星空》这部诗集。
创作背景
《星空》收录了《静夜》、《天上的市街》等诗篇,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性的思考。
主要内容
《星空》在艺术上继承了《女神》的浪漫主义风格,同时又有所发展,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和象征,表现出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
艺术特色
1942年,郭沫若在重庆创作了历史剧《屈原》,以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
创作背景
主要内容
艺术特色
《屈原》讲述了战国时期楚国忠臣屈原的故事,通过屈原的悲剧命运展现了人性的高尚与卑劣。
阅读郭沫若《石榴》选段完成812题石榴郭沫若阅读答案
阅读郭沫若《石榴》选段完成812题石榴郭沫若阅读答案①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②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
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③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
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④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者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
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⑤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
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
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⑥我本来就喜欢夏天。
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
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8.用一句话简括上述选文的主要内容。
9.请联系上下文认真研读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回答:(1)“戏法”一词具体指(2)“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的意思是10.花由花瓣、花萼、花托、花蕊组成。
选文第③段中的“花瓶儿”是指()a.花瓣和花萼b.花萼和花托c.花蕊和花瓣d.花蕊和花萼11.作者用自己的妙笔写出了石榴花哪些方面的美?请作简要说明。
12.下文与选文描写“石榴”的侧重点有何不同?用波浪线在两文中各划出一句运用同一种修辞方法的句子。
石榴外壳包得多紧呀!就像生了根一样,叫你剥都剥不开。
石榴皮又苦又涩,你瞧,这些紧挨着皮的第一层颗粒,像是柔软的红宝石,晶莹闪亮。
普拉斯罗,里面的颗粒紧紧挤在一起,也很饱满,汁多,味美,普拉斯罗,你拿去吃呀!好吃极了!我们可真有口福。
你等一等,我连话也顾不得说了,口感美极了,这滋味就像我沉浸在万花筒瞬息万变的色彩中。
郭沫若《石榴》读后感
《石榴》是郭沫若先生的作品,通过对石榴的生动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不怕威压、奋发向上的精神,今天店铺分享了郭沫若《石榴》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品鉴。
郭沫若《石榴》读后感一石榴是夏天的心脏,是夏天火热的灵魂。
——题记石榴是夏天的心脏,因为它火红。
当在炎热的季,许多胆怯的花都要撑起“遮阳伞”,让自己慢慢生长。
而在这时,石榴已经咧出了“四小瓣”,开了花——就要成熟了。
石榴是夏天的心脏,因为它热情,因为它奔放。
在骄阳如火的夏季,它毫不羞怯地咧开它的嘴丫,向欣赏的人一一打着招呼。
它的花瓣仿佛反射着太阳的光,让人感觉到它的深红色的花瓣十分温暖。
石榴是夏天的心脏,因为它积极向上,因为它不断进取。
在炎炎酷日中,在别的`花儿因太阳的灼热而偷点小懒的时候,它却懂得珍惜这难得的时光,努力吮吸太阳的光芒,拼命地让自己变得鲜红,也让自己的果实变的粒粒饱满。
石榴是夏天的心脏,因为它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它仿佛似一个年轻的姑娘,老想把自己打扮的漂亮些,才会在身上穿戴红玛瑙,在外衣上勾勒些花纹,把裙摆提得高高的吧。
石榴是夏天火热的灵魂。
在它被太阳感染的同时,太阳也被这可爱的石榴感染者——它们互补着,太阳像石榴那样散发出活力的光芒,石榴像太阳一般熊熊燃烧着——燃烧着自己,燃烧着夏天,燃烧着生命。
石榴有活力,有精神,有梦想,让人觉得好不可爱?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后记郭沫若《石榴》读后感二学完《石榴》一课后,我有很多体会和感想,现在与大家分享一下。
作者以时间的变化运用生动优美的词句,按照石榴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成熟的过程。
并从石榴形、色、香、味等方面做了生动地介绍。
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来进行描写,是本课的一大特点。
把石榴的季节变化规律,什么时侯长叶、开花、结果等生长过程一一进行描述。
这说明作者观察认真;告诉我们平时要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在写作文时不至于弄出笑话。
本课作者还在写作时抓住了几个最明显的特点,如成熟后的石榴的样子,课文中“有的笑的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样就很好地体现了石榴的一个特点——成熟的样子。
石榴 郭沫若
石榴郭沫若郭沫若,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以其深邃的思想和雄浑的笔墨而在文学界独树一帜。
他的作品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其中《石榴》可谓是他最为著名的诗作之一。
这首诗以石榴作为意象,描绘了一个悲壮、豪情的历史画卷,表达了作者对民族独立、自由和平等的热爱和追求。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石榴》进行分析和解读。
1. 内容概要《石榴》是郭沫若创作的一首长诗,全诗一共分为19个章节,诗歌的总字数超过300行。
这首诗以石榴这个象征着鲜血和生命力的水果作为主题,通过描述它的颜色、形状、味道等细节,表达了作者对民族独立和自由的向往。
诗中还融入了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如长城、抗日战争等,使诗歌具有更加丰富的意蕴和内涵。
2. 题材与意象石榴在《石榴》中作为题材和意象的运用十分巧妙。
石榴象征着鲜血和生命力,象征着革命斗争中的热血和激情。
诗中描绘了石榴的红色、圆润的外形,以及它散发出的浓郁香气,给人一种强烈而鲜明的感觉。
这些都充满了力量和希望,正如作者希望的那样,中国人民能够通过不懈的努力,实现国家的独立和自由。
3. 历史背景与象征意义《石榴》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创作的,出现了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写。
长城、抗日英雄、南京大屠杀等都成为了诗歌中的元素。
这些历史背景的融入,使得诗歌更加真实和具体,同时也赋予了石榴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
石榴不仅仅代表了革命先烈的鲜血,还代表了中国人民抵抗侵略者的勇气和坚定信念。
通过石榴这一象征性元素,诗歌传递了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4. 文学特点与风格郭沫若的诗歌具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充满了豪情和战斗精神。
他善于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形象描写,使诗歌充满了力量和感染力。
《石榴》这首诗既有较为规整的诗句结构,又有自由而流动的表达方式。
作者通过诗中的音响、节奏等手法,使诗歌的表达更为生动、有力。
此外,诗中还混入了少许散文和戏剧的元素,使得整首诗更具层次感和艺术感。
5. 诗中的思想和感情《石榴》以石榴为象征,表达了郭沫若对国家独立和人民自由的向往。
郭沫若《石榴》说课稿(精选5篇)
郭沫若《石榴》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郭沫若《石榴》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郭沫若《石榴》说课稿1【说教材】《石榴》是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全文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一、教学目标1.会读、会写本课九个生字,重点指导书写“佛”“甚”和“甜”三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石榴生长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
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说教法、学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很高兴认识我们三(1)班的同学。
初次见面,俞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听好了,它——春天开花像喇叭,秋天结果像娃娃,果实外皮红带黄,嚼起子儿酸又甜。
请你猜猜它是啥。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注意“榴”的读音。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起他们对石榴的回忆,这样能唤起他们对教材的亲切感,提高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过渡:那么,课文到底写了石榴的哪些方面呢?(一)自读课文1.下面请大家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找找后面的生字拼读几遍,直到会读。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详解:《石榴》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详解:《石榴》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
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
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
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
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莹》、《卓文君》。
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
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
他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史论和大量杂文、随笔、诗歌等。
新中阳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一、二、三届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等职。
作品有《新华颂》、《东风集》、《蔡文姬》、《武则天》、《李白与杜甫》等。
2、关于石榴石榴,又名安石榴,相传是汉朝时从安石国传入的,是落叶乔木或灌木,不高大,大多丛生,枝条直挺而细密,附有硬刺。
树皮有些粗糙,有毛须,所以可喻之为瘦身嶙峋,即使是幼龄小树,也显得有点龙钟。
但木质坚硬,整株树上上下下盘根错节,一节节的树干,好像一个肌肉发达者的胳膊。
叶子为披针形,叶色随季节变化,由浓绿转为黄绿,以至萎黄脱落。
五月,石榴开花时期,长期孕育的生机便焕发了。
先是枝头长出一个个花生状的红花骨朵,顶端不断涨大,最后裂成五瓣,就像红玛瑙琢成的花瓶,又从开裂处吐出蕊来。
郭沫若《石榴》七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版教案:
《石榴》
——郭沫假设
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
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
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
可爱的一种。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美,那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
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烈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剪刀也都剪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刺变为中国式的金盅,殷、周时代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
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盅吗?它会笑你呢。
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似
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我本来就喜欢夏天。
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得的束缚。
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有朋友从昆明回来,说昆明石榴特别大,子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
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
学习目标:
2、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重点、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石榴花开放成长过程中 形态色彩的变化,巧妙地赞美了它的形态美 和灵秀美,使读者由衷的产生喜爱和赞美石 榴花的感情。
拟人
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 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
果子 实粒
形透 态明 美光 丽嫩
安普剌
金罍
枝叶 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外在美
色彩 深红色、陆离、华贵 花朵
个性 对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 内在美
石花
骨朵 ----花
变化 逐渐翻红,整裂为四瓣。 形态 形态匀称,像玛瑙花瓶。
榴 花-果 色彩 红 黄 锈彩
形变安普剌-金罍
样子 破口大笑
果实 形色 透明光嫩
文章主题
作者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 描绘,歌颂了真善美,赞扬了不 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 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 坚定的信念和热切。
课堂小结
本文写作特点:
1、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2、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3、领悟寓意深刻、别具匠心的语言; 4、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字词积累
争妍斗艳 yán 枯瘠 jí 忍俊不禁 jīn 金罍 léi 犀利 xī
奇崛 jué 盎然 àng 丰腴 yú
安普剌 lá
玛瑙 nǎo
词语解释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束缚:使受到约束限制;使停留在狭窄的 范围里。 柔媚:柔和可爱。 争妍斗艳:竞相比美。妍,美丽。 奇崛:奇特突出。 枯瘠:枯瘦。瘠,(身体)瘦弱。 盎然: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丰腴:这里指丰盛饱满。
默读课文,想一想:
1、以“动词+石榴”的形式理清文章的结构。
爱 石榴
画 石榴
赞 石榴
2、作者是以怎样的顺序描画石榴的?
枝叶
花朵
果实
本文结构
石榴
一、点明石榴的可爱。(第1段)
1、枝叶美(2)
二、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 2、花朵美(3~5)
(第2~6段)
3、果实美(6)
石榴原产伊朗的扎格罗斯山,喜欢阳光和温暖 的气候。我国在西汉时由张骞从西域带到中原, 后传布南北各地。山东枣庄有我国最大的石榴园, 有“天下第一榴园”和“冠天下石榴园”的美称。 此外云南、四川、新疆等地也是石榴的主要产区。
石榴叶翠绿,花大而鲜艳,故各地公园和风景 区也常有种植以美化环境。根据花的颜色以及重 瓣或单瓣等特征又可分为若干栽培变种,如月季、 石榴、白石榴、重瓣白花石榴、黄石榴、玛瑙石 榴等,这些变种主要供观赏。
三、抒发对石榴的喜爱之情。(第7~9段)
本文写作思路
爱石榴 画石榴 赞石榴
1、研读课文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总领全文的句子 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数目中最可爱的一种。
(2)哪个词语体现出了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 情? 最可爱。
(3)本段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 的好处有哪些? 对比写法,点出了石榴树非同寻常的品格。
的最可爱的一种。”——喜爱。
尾:(2) “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4、文中两次提到“夏天的心脏”,对 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作者把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第一 次是从花的色彩和外形的角度打比方。第 二次是根据 (石榴能给炎热的夏天带来无限生机与 活力) 石榴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内 在特征作比,托物言志。
透明的皓齿
合作讨论
结合全文,找出文中运用 比喻、拟人和反问的句子各 一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比喻
红玛瑙的花瓶儿有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 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古味昂然的一种 青铜器。
用比喻手法生动逼真地描绘了石榴果实成 长的后期的形状特点,字里行间充满作者对 石榴的欣赏之情,具有职业特点。
你看,它逐渐翻红,······,而且还精巧地插 上了花?
猜一猜:
外面杏黄衣, 姐妹抱一起, 打开仔细看, 都是一瓣瓣。
黄瓷瓶, 口儿小, 打 破 瓷 瓶 口, 挖 出 红 珠 宝。
小小坛子, 装满饺子, 吃掉饺子, 吐出珠子。
石榴
郭沫若
石榴
石榴又名安石榴、若榴等。属石榴科,落叶 灌木或小乔木,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花 两种),果在秋季成熟。
用拟人手法生动逼真地描绘了石榴果实成 熟后开裂、露出排排子实的情状,充满石 榴的自豪与作者的欣赏之情。
反问
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突现了石榴花敢于同骄阳抗争、毫不示弱 的精神美,成为夏天的中心,写作作者对夏 天的重视和对石榴的喜爱。
3、作者对石榴怀有怎样的感情?
首:(1) “ 石榴就是这少数树木中
5、作者为什么把石榴花视为“夏 季的心脏”?
因为作者在形象地描绘了石 榴树、石榴花、石榴果以后, 直抒胸臆说“我本来就喜欢夏 天”。这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 追求。
6、课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 点?
开头:对比;衬托石榴的不同 寻常的品格。
结尾:妙趣横生,引人遐想。
相关背景:
本文写于1942年,当时正是抗日战争 极端艰难的关头: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美散文作 者年
轻
中
时
年
简
的
郭
介
郭
沫
沫
若
若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现代杰出作家、 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剧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 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等。
抗战期间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这一时期所著的 《屈原》《蔡文姬》等历史剧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 性。
2、作者是以怎样的顺序描画石榴的?试找出 相应的语句并加以概括。
枝叶
花朵
果实
①将石榴的枝叶与梅、柳比较,突 出其枝叶的特征。
②描写花朵,突出其形态美和精神 美,突出花朵成长演变的过程。
③描写果实,突出其成熟的形态。
枝叶 干片
奇清 崛新 而而 不不 枯柔 瘠媚
花
夏深 天红 的色 心、 脏陆
离 、 华 贵 、
国民党:妥协投降。抗压爱国运动。 亲日派:鼓吹崇外媚日,投降屈从的论调。 一些政界人物和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 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坚持抗日,力挽狂澜。
7、联系背景,结合课文,想想作者在这 一特殊历史时期写的这篇文章,有什么深 刻的含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此背景下,作者写成此文,托物言 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 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 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 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 信念和热切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