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推荐文档)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教学设计[必修]
第1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教学设计思路(1)引题:学生通过Internet收集信息及结合课本上的有关火力发电的知识的讲解,让同学们认识到火力发电的能量损耗,为了解决节能环保与能量损耗的矛盾,人们提出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想法。
实现这种想法的装置就是原电池(2)分组动手实验,探讨原电池原理。
然后开展第二个探究性实验: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出原电池,探讨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最后开展第三个探究性实验:利用所学知识,根据现有材料,制作水果电池,让学生体验学习化学乐趣。
(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⑴了解常见的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方式⑵理解铜锌原电池的原理及结构,了解原电池的组成条件,会判断电极,会判断电流、电子流、离子流方向。
2. 过程与方法:(1)研究和总结火力发电的利和弊,视线从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的思维模式向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维模式的转化(2)认识和体会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化的研究过程,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是化学电池的反应基础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精神⑶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学会联系自己已掌握的知识通过比较归纳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4)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培养效率意识三、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四、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五、教学方法预习、实验探究、讨论、启发、讲解、练习六、教学设计。
《实验活动6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教案、导学案
《实验活动6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获得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
2.形成原电池的概念,探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1.经历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能对自己的探究原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形成正确能源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原电池的概念与构成的条件。
难点:用已经学过的有关知识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条件和装置。
【教具准备】多媒体、烧杯、导线、电流表、铜片、锌片、石墨棒、稀硫酸【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动画展示:热电厂生产的过程】[板书]一、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原理与装置[学生自学]阅读课本,思考问题:(教师播放投影片)1.当氧化剂和还原剂直接接触进行反应时,化学能要经过一系列能量转换才能转化为电能。
2.把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开,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两个不同区域进行。
3.需要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架设桥梁使电子从氧化剂区域流向还原剂区域。
4.考虑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环境,化学物质的选择。
5.从电学角度考虑仪器选择和组装问题[师生互动]:1.学生活动形式:组成课堂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建立思维模型。
2.挖掘学生已有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来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电子转移中的能量转化。
3.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拆开的有关问题(怎样实现上述想法?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选择什么物质?它们怎样给出和接受电子?)。
师:能否将氧化反应区域和还原反应区域拆开?这样在氧化反应区域和还原反应区域之间可能有电子流动,从而完成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板书]实验设计:1.Cu-Zn原电池实验:①Cu、Zn分别插入稀硫酸中。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名师教案1
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一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是化学能与电能。
化学反应与能量是最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知识,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着重大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决定了本节学习的重要性。
在上一节已经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关系,通过实例和实验,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电化学基础。
本节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又是为学习“电化学基础”奠定必要的基础。
课程标准关于化学能与电能在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在本模块中只要求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认识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本节根据学生对“电”的感性认识及其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转化问题产生的兴趣,通过几个设问把学生带进了“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研究之中,并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通过原电池和传统干电池锌锰电池初步认识化学电池的化学原理和结构,并不要求上升为规律性的知识;通过介绍新型电池如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体现化学电池的改进与创新,初步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观。
激发学生科学知识的求知欲。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常见的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方式⑵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认识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观。
⑶理解原电池原理及其形成条件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精神⑶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学会联系自己已掌握的知识通过比较归纳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教学设计与反思肖冠杰(吴川市,吴川市第一中学)课题:《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二教材)环节一:明确本课学习目标1、了解能源与化学能的关系,知道化学能能转化为电能;2、理解原电池的构成理及其工作原理,能判断电子流向和电子方向,能熟练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3、能根据原电池的原理设计简单的原电池并能解决原电池的有关问题。
环节二:新课导入复习: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化形式有哪些?全体学生:热能、光能、电能等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等。
情境创设:课堂上演示“番茄电池”的制作,学生可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提问学生:这个装置涉及哪些形式的能量转化?这个装置叫什么?阅读课本内容找出答案。
全体学生: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这个装置叫原电池。
板书讲解:一、原电池1、定义:我们把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
环节三:实验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追问学生:这装置是如何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这个装置是由什么构成的?下面我们通过教材40页的几个实验来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实验探究:结果如下教师引导分析:实验1、2和实验3、4的实验现象是不同的,且由实验4的电流计指针偏转可知该装置有电流产生,实现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可知实验3、4都形成了原电池,同学们可通过比较实验3、4和实验1、2装置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总结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相同之处:实验1、2、3、4都有稀硫酸,实验2、3、4都同时有锌片和铜片,实验3、4都有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接在一起。
不同之处:实验1没有同时有锌片和铜片,试验2没有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在一起。
板书讲解:2、形成条件——“两极、一液、一线、一反应”(1)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2)电解质溶液;(3)形成闭合回路;(4)能进行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前提条件)。
教师强调:原电池都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所以必须符合能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这一前提条件才有必要进一步讨论形成原电池的可能性。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安徽省铜陵市第三中学赵英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彻底理解原电池的工作方式,形成原电池所需必要条件等。
二.过程与方法紧密结合实验与教材,令学生在实验中能有所获,有所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产品走出实验室的不易。
重点:构成原电池所需必要条件。
难点:正确认识,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具:学案,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一.引课师:我们先利用之前所学知识,来回答这几个问题。
提出问题问题一若将锌片插入稀硫酸溶液中,有何现象?答:锌片表面产生气泡。
解析:锌与稀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出溶液中的氢离子。
问题二若将铜片放入稀硫酸溶液中,会出现现象吗?答:不会。
解析: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即可看出,铜的金属活泼性位于氢元素之后,不会与稀硫酸反应。
问题三若同时将锌片,铜片放入稀硫酸中,又会看到什么?答:锌片表面产生气泡,铜片表面则不会。
解析:铜不参与,也不会干扰到锌与稀硫酸的反应。
实验一请看老师进行以下实验,类似问题三,将锌片与铜片一起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在其上方用导线连接,同时接入一只灵敏电流计,再请大家观察该实验与前几个问题中实验现象的区别。
问:此时装置中主要出现了哪几个现象?答:铜片上也出现了气泡,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解析:这就说明装置中产生了电流。
问:为何铜片上也会出现气泡呢?依之前所述,铜片是否会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答:不会。
解析:而气泡究竟来自哪里?我们下面就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更深入探究。
探究一当组装完上述装置后,是怎样的变化使得铜片表面产生气泡?答:只有锌将电子给予了铜片周围的氢离子,才会产生气泡。
探究二经以及分析生成物,实验后锌片质量减小,铜片上放出的是氢气,则锌片与铜片上会发生怎样的反应?答:锌片上失去电子得到锌离子,铜片附近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
解析:对,锌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到铜棒上,使其附近的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
第3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教学设计
第3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教学设计山东临朐第二中学张海风王晓刚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鲁科版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3节,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
本节在学生已经建立起电极反应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判断阴极和阳极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构建了一个内容体系,从能量转化角度,以一个学生熟悉的自发氧化还原反应为研究对象,通过“活动探究”采用逐步深入的研究手段,进一步挖掘原电池原理和组成条件,来介绍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阴极和阳极、正极和负极、电池反应的概念。
接着介绍根据此原电池原理制成的各种在现代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原电池。
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运用已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有: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极反应及电池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
本节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教学素材,富有深刻的探究教学思想内涵。
首先,通过“联想·质疑”栏目来引入新课;再通过“活动探究”来验证学生通过思考后得出结论。
当学生发现化学反应有电流产生就会情不自禁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并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教师通过一系列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实证性”材料,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让学生自己归纳“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铜锌原电池的分析,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根据电流的方向判断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方法,以及电极反应的概念;掌握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会进行简单的原电池设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依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进一步从能量的角度理解化学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贡献。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教案标题: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掌握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现象,比如电池、燃料电池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知识讲解:1. 介绍化学能和电能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2. 解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原理,包括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和电势差的产生。
3. 介绍常见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和原理,比如电池、燃料电池等。
实验演示:1. 呈现一个简单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演示,比如铜锌电池实验。
2. 解释实验步骤和原理,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3.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和电压等因素。
实验设计:1.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设计一个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
2.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目的、材料、步骤和预期结果。
3.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实验报告:1. 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材料、步骤、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
2. 鼓励学生在报告中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并讨论实验的局限性和可能的误差。
课堂讨论: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
2. 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实验设计的优缺点,并讨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总结回顾:1. 总结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强调学生在实验中培养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团队合作能力。
3.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思考未来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方向。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包括实验设计、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
2. 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能力。
3. 评估学生撰写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教学设计[必修](3)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转化的实质及其应用;2.初步了解化学电池的化学反应基础——氧化还原反应;3.掌握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书写。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列举伽伐尼电流这个例子来引入本节内容,同时采用提问、解说、举例论证、知识讲解以及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是学生掌握好本节课的内容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1. 化学电池的化学反应基础;2. 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书写。
教学难点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书写教具多媒体、黑板教学方法提问、解说、举例论证、知识讲解以及任务驱动等教学过程【基础知识检查】1. Ba(OH)2•8H2O和NH4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写出中和热的定义。
3. 写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引入新课】【师】: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如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再如火箭上天、“神州”飞船遨游太空,它们都必须使用电,并且主要使用电池。
大家一定想知道电池为何能释放出电。
今天我们用化学知识来揭开这个谜。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前人是如何研究电池的?[PPT] 1.奇妙的青蛙腿——伽伐尼电流1780年,意大利解剖学和医学教授伽伐尼的青蛙抽搐实验,展示了原电池的雏形。
[思考与交流]:①青蛙腿为什么会抽搐?【生】:因为青蛙触电了。
【师】:回答的非常不错。
具体的说是因为盛装青蛙的铁盘、铜刀以及青蛙的体液这个体系构成了原电池,并产生了电流(此时相当于生物自身的生物电流)刺激青蛙的腿部神经体统,从而使青蛙腿抽搐。
那么首次试验的启发,在1800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建立伏打电堆模型。
伏打电堆的发明,使人们第一次有可能获得稳定而持续的电流,伏特电池使人类从静电时代走向了动电时代。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本节课的知识。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教学设计[必修]5
第1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燃煤发电的流程及关键步骤2、掌握锌铜原电池的基础知识3、记住化学电池的本质4、了解常见电源能力目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化学兴趣及严谨的化学治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锌铜原电池的基础知识难点:锌铜原电池的基础知识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没有平行分班,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较大差距。
学生对于原电池的了解限于普通原电池的外表结构,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结合课本实例反复深入的讲解和练习。
教学方法引出课题→对比实验→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生活教学准备图片彩色粉笔课时安排1课时课程类型新授型教学过程[导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使用各种各样的用电器,而使用电器则需要电能。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中化学能的变化通常表现为能量的变化,即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那么,物质中的化学能在什么条件下能转化为电能呢?又是如何转化的呢?下面先来介绍一下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副板书] 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如流水、风力、原煤、石油、天然气、天然铀矿等。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电力、蒸汽等。
[问] 在你的生活和学习中,或你了解的范围内,有哪些需要使用电池的产品或器具?请同学们跟我一起看这些图片(南孚电池-干电池、汽车蓄电池、液氢燃料电池汽车、太阳能电池、电动车中的锂电池)[板书]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火力发电的原理及过程[指导阅读] 看课本的第40页的图2-7的2001年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 [讲解] 从图中可以知道,在我国的发电总量中,相对水力和其他能源提供的发电量,火力发电的发电量仍居于首位。
[指导阅读] 看课本的图2-8火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讲解] 从图可以看出,燃煤发电是从煤中的化学能开始的一系列能量转换过程。
火力发电是通过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汽以推动蒸汽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化学能与电能》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
《化学能与电能》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化学能与电能》优秀的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原电池原理是中学化学重要基本理论之一,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丰富和完善。
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的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对火力发电的原理“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原电池是一种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知道原电池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2)掌握原电池的组成条件,会判断正负极,会判断电流、电子、溶液中离子流动的方向。
会书写铜锌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3)能用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水果电池。
(4)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初步认识传统干电池、二次电池及常见的新型电池。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及利弊,建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路,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分析,提出实现新思路的各种推测和猜想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实验2-4(改进)的层层推进,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观察现象、分析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自己归纳、概括形成“原电池”的概念,并根据已有电学知识生成跟原电池相关的概念(正负极、离子移动方向判断等)。
(3)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根据实验2-4的已有知识设计实验,并初步学会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4)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学会联系实验和已有知识,学会用比较归纳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
(5)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分析常见化学电源,学会用基本理论指导实际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水果电池的制作,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2)通过化学电源的发展和新型化学电源开发利用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化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通过认识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初步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教学设计方案
学生分析讨 论
培养探究精 神
教学过程
转化为电能,就要设计一种装置,使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 的区域进行。如果要把可产生的电能 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起来,这就是我 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重要知识点──原 电池,这种装置可以将氧化还原反应 的能量储存起来, 类似于水库的蓄能。 【学生研 讨】填写下列表 格。 现 象
思考解答
Hale Waihona Puke 巩固所学内容4课堂小结
【结合多媒体课件小结】 化学电池的反应本质是──氧化 还原反应
观看课件思考 小结
整理课堂知识, 使其系统化 理论联系实际, 增强学习兴趣 课后复习巩固
布置作业
1. 动手题:搜集废干电池并 拆开,弄清它的构造及原理。 2.作业题:书本 P43 第 3 题
5
教学流程图
开始
培养观察能力, 分析能力, 提高 实验技能
【问题探究】 1、 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 么现象发生? 2、 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 思考、 讨论、 回答 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 实验探究引 问题 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 c 入课题 (H+)如何变化? 4、 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 写? 提高分析问 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 题、解决问题 【教师引入】 的能力 利用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具 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交通运输工具需 要配备电池,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必 须携带电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 使用电池……这些足以说明电池的重 要性。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 变为电能的呢?这就让我们用化学知 识揭开电池这个谜。
(一)知识技能 1、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转化的实质。 2、掌握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的转移的探究,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拓 展和运用。 (三)情感价值观 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形成较为客观、 正确的能源观,提高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意识。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案例
观察实验现象 电 流 表 的 指 针 有偏 转 电流
培养学 生的观察能 力
为 原 电 池埋 下 伏 笔 。帮 学 生 构 建 出化 学能 转换 成电能 的 初步 认
电能 是现代社 会最 清洁 、也是最重要的二次能源 ,人类生产 、 生活 的各个方 面都 离不开它。 目前社会 中可通过那些形式可产 生 电能? ( 集几组 图片多媒 体演示)但是 目前我国主要通过什么形式 收 来 发 电? ( 演示火力发电的能量转换)火力发电有存在那些缺陷?
设 计 意 图 思考 ,发言( 火力发电、水电、 核发 电、风 能发电、太阳能发 激发学生兴趣 电等) 观 察 ,思 考 回 答 ( 力 发 电 ) 火 拓 展 学 生的 知 识 面
观察 ,思考回答
培养学 生的思维能 力 ,回答问题 的 严密 性
引起 学 生学 习的 求 知 欲
那 么 同学 们 设 想一 下 能 否 把煤 燃 烧 产 生 的化 学 能 直 接 转 化 为 电 好 奇 能?
,
用 期 待 的 眼 神 等 待
设问 :大家观察一下 老师手中拿的是什 么呢?说说它是做什么 用的? ( 带导线的灵敏 电流表用来测定硬 币原电池的电流) 观察 ,发言。
的概念 。 学 情 分 析 : 习者 为 高 一 学 生 。 生 学 学 好 奇 心 强 , 维 活 跃 , 积 极 主 动 地 学 思 能 习 , 时 已 具 备 一 定 的 化 学 思 维 基 础 和 同 基 础 实 验技 能 , 对 实 验 现 象 及 结 果 的 但
分 析 和 处 理 能 力 还 有 一 定 的 欠 缺 , 要 需 教 师 不失 时 机 的 引导 。 外 , 年 龄 特 点 此 其 决 定 了他 们 对 于 直 接 感 性 的 事 物 接 触 能 较 快 的 接 受 , 对 于 较 抽 象 的 概 念 则 存 而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教学设计[必修](10)
2.2.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这是一堂关于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知识。
2.解析:使学生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条件、电极名称、电极反应和总反应及原电池的应用。
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1)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条件、电极名称、电极反应和总反应及原电池的应用。
2.解析(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条件、电极名称、电极反应和总反应及原电池的应用。
(2)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的探究,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是氧化还原的本质的拓展和应用。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节课由于涉及抽象的微观粒子,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教学中除了通过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知识外,还用了大量的模拟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总结解释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投影仪、多媒体、实验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二)教学情景一.火力发电的原理【问题探究1】1. 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有几种基本形式?(1)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包括从大型火力发电站到小油机等各种“火力”发电装置.(2)化学能→热能→电能.包括从热电堆到热离子发电装置等各种“热电转换设备”.(3)化学能→电能.即所谓“化学电源”,它是一种把化学能直接转变为低压直流电能的装置,简称电池2、火力发电过程如何?【实验探究1】设计意图:实验探究引出原电池知识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问题探究2】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H+)如何变化?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设计意图:利用问题串引导学生分析原电池原理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板书】(1)原电池的定义──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教学设计[必修](6)
第1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原理。
2、学会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的逻辑思维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和小组合作学习,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4、了解各类电池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认识化学的价值。
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重点: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及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教学过程[展示图片][提问]由上面的图片,我们可以知道,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品,而他们都与什么能源有关?[学生回答]电能……[提问]那么电是如何产生的?是否因为发生了某些化学反应,从而使些能量转化为电能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能与电能。
在学习新课内容前,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投影]思考问题⏹电力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和作用。
⏹我国目前和未来发电总量的构成。
⏹火力发电的原理是什么?⏹火力发电有什么利和弊?[学生讨论、分析]问题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种各样的电器不断进入现代社会,而使用电器都需要电能,可以说,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
问题2:由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可以看出,我国主要是火电和水电,其中火电居于首位。
问题3:由火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可以看出,火电是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使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汽以推动蒸汽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其过程的一系列能量转换过程如下:问:如何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呢?[师]:其中,燃烧(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是使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发生了电子的转移,引起化学键的重新组合,同时伴随着体系能量的变化,要想使这些释放的能量直接转变为电能,就要设计一各装置,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不现的区域进行,并使其间的电子转移,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电流。
下面我们看一下实验2-4,一起通过实验探究这种装置是如何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教案)
§1.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原小梅蒲城县尧山中学二OO九年十二月§1.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到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2)初步认识原电池的反应原理及形成条件,并能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制作简易原电池。
(3)能准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并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原电池形成条件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并探究带来的快乐,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2)增强联系实际学习化学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3)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科技前沿问题,增强环保的意识,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形成条件,电极反应及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及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发现法、引导探究法、实践巩固法五、教学过程〔引言〕经验可知化学反应中常伴随着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化具有多样性。
生火取暖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电解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而使用电池则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这一节课我就来学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板书〕§1.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过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板书〕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讲述〕阅读P19页活动探究1,完成Zn与CuSO4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的实验。
〔教师活动〕:请各小组长负责分工,组织成员做好实验,记录相关现象。
〔学生活动〕:〔小组代表发言〕描述实验现象〔教师活动〕倾听,组织学生〔思考问题〕由现象得到什么结论?温度升高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溶液颜色变浅,有红色物质生成反应发生〔教师活动〕副板书:探究1 现象:升、浅、红。
6.3实验活动6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案)
《实验活动6-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较不活泼金属材料作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内电路中:电解质溶液内,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
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⑵原电池的构成要素①两种活泼性不同电极.(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金属和另一种非金属导体)②电极必须插入电解质溶液。
③能自发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④电极用导线相连构成闭合回路。
⑶原电池注意事项:①两电极活泼型必须不同;②其中一个电极必须和电解质溶液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③电极用导线相连构成闭合回路;④注意电流表不能接反。
2.能否用铁片作为电极代替铜锌原电池中的锌片?为什么?可以,因为铁片也可以和稀硫酸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并且铁片活泼性大于铜。
负极反应:Fe-2e-=Fe2+;正极反应:2H++ 2e-=H2↑总反应:Fe+2H+=Fe2++H2↑例题.下列装置哪些可以形成原电池( )答案:ABC三、原电池原理的应用1.设计原电池例1、利用Cu+2FeCl3=CuCl2+2FeCl2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原电池。
【解析】负极:Cu—2e - = Cu2+氧化反应正极:2Fe3+ +2e- =2Fe2+还原反应变式训练1 利用反应Zn+CuSO4 ===ZnSO4+Cu设计一个原电池。
在图中方格内画出实验装置图,并指出正极为_________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负极为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碳棒、Cu、铂;Cu2+ + 2e - =Cu;Zn;Zn-2e-=Zn2+。
2.用于金属的防护使被保护的金属处于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得以保护。
3.比较金属活泼性例2. 把A、B、C、D4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
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D上产生大量气泡;A、C相连时,电流由C经导线流向A;B、D相连时,电子由D经导线流向B,则此4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① A>B>C>D ② A>C>D>B③ C>A>B>D ④ B>A>C>D答案为:②时间t(min)的关系是()【解析】答案为:A;a中少量锌和硫酸铜反应,形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快,产生H2量少。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教学设计[必修]1(2)
第1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1.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了解铜锌稀硫酸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之间的联系;学会根据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出一套原电池,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设计出原电池装置的必要性的研究,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对设计原电池装置的可行性及其实现条件的思考与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的研究,提高归纳总结和分类处理信息的能力。
2.发展性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从本质上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和工作原理,加强对氧化还原反应和原电池原理之间的联系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有序的思考方案设计的可行性原则,能从众多的感观材料中提取分析出共性和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思维的快乐和思维得到实验肯定的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的分析与确定:本节课是学生初次接触原电池的知识,而在后面的选修模块中还会详细介绍原电池原理的不同应用,加深对原电池原理的充分理解。
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位为: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原理之间的联系,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和简单原电池原理的分析。
4.教学难点的分析与确定:学生此时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储备,但是化学反应原理的实际应用却是第一次接触,而对于将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分为两个半反应在两个不同场所发生也十分陌生,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难点定位为:原电池装置的设计。
.教学进程【提问】是否观察到电流产生?为【提问】通过同学们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则一定有电流产生,而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并没有观察到电流的产生,那么我们如何检测反应中是否有电流产生↑为例分析,设计一套实验装置,来验证观察现象:有无色气体产生;没有观察到电流产生,因为没有外电路,没有电流计。
思考、交流后画出装置简图;用实验验证是否有电流产生。
汇报实验信息。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及反思
案例分析新课程NEW CURRICULUMC.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理想的寄托,是与丑恶现实完全对立的D.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生活经历的曲折反映,是现实世界的缩影3.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思想感情的理解中,恰当的一项是()A.表现了“人生无常”的感伤情绪B.表现了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C.表现了与东鲁诸公分别时的离愁别恨D.既有“人生无常”的感伤,又有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八、重视课外,延伸训练为了巩固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教师要精选课外作业。
阅读李白《古风》(其十九首)完成后面的题。
1.与课文比较,这两首诗写的仙境有什么区别?2.这首诗末尾四句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编辑谢尾合“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及反思孙丽梅(泉州师院附属鹏峰中学)一、教学设计背景本节课是苏教版必修2的专题2中第三单元的内容,学生对金属活动顺序、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及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等知识已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的内容理论性较强,要注意深广度的把握,将生活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机会,提升学生的分析、推理、知识迁移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及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设计过程【情景设计】格林太太是一位乐观的妇女,当她开怀大笑的时候,人们发现她的牙齿中有几颗假牙,其中一颗是金黄色的,是她富有的标志,另一颗是不锈钢的,是车祸留下的痕迹。
车祸后,格林太太常头痛,失眠,医生绞尽脑汁,病情未好转。
一位化学家来看望格林太太,为格林太太揭开了病因。
你能为格林太太开一个药方吗?【活动探究】【实验1】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
【实验2】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
【实验3】用导线把实验2中的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然后将锌片与铜片平行插入稀硫酸中。
【设问】①铜片表面是什么气体?②铜片表面的H2是由什么粒子转变而来的?③H+在铜片表面得到的电子是谁提供的?④锌失去的电子是如何到达铜片上的?⑤你怎样才能证明导线中有电子通过?【实验4】在导线中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
——化学组林秉珠
一、设计意图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一种重要理念是学习生活中的化学,学习有用的化学。
而能源是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本单元把化学能与电能转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能源科学的发展与化学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
学生已经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化学反应中存在的能量的变化和转化,这是学习本单元重要的知识基础。
我所在的学校释厦门六中,学生普遍思维活跃,想法大胆又创新,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的经验和能力。
本单元安排3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重点是第一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原电池的原理和应用又是第一课时的重点和难点。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首先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熟知的事物,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往。
其次,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学习,设计到较多需要想象的抽象思维概念,学生理解起来较为费力。
可先设计四个操作简单、对比性强、现象明显的实验,引导学生也能够实验探究发现问题:化学反应过程中会产生电能。
再借助动画演示形象地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帮助学生更加快更深刻地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并且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效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1、制作水果电池,以巩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引出原电池的应用:制作电源。
2、对比实验:粗锌和纯锌分别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喜获新知:利用原电池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也为认识钢铁腐蚀及防止金属腐蚀原理作了很好的铺垫,使学生对原电池的原理和应用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二、教案
(一)课时: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②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
③了解原电池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实验探究方法学习原电池的原理和构成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
(三)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原电池的原理和组成
2、了解原电池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1、化学电源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原电池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
教法:试验法、讲授法、探究法、阅读讨论法
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相结合
(五)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第一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一、原电池: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三、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1.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金属和另一种非金属导体)构成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构成闭合回路。
4.发生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四、原电池的应用
1.制造多种多样的化学电源
2.利用原电池反应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3.利用原电池原理防止金属腐蚀
(六)教学过程
该实验中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导线中有电流通过。
像这样能将化学反应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我们称之为原电池。
[板书]
一、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巡视并指导学生自学
[设问] 那么,原电池装置是如何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呢?我们一起来分析它的工作原理。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四个现象明显的实验发现化学反应过程中能产生电流,再通过Flash形象地理解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又进行了分组试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较好的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各种能力。
最后通过制作水果电池和粗锌与稀硫酸反应的试验进一步巩固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也为下一节钢铁腐蚀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学生在整个课堂中表现出了极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不过由于本节课安排较多实验,45分钟的时间有些仓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