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导学案
北师大历史八上第10课_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导学案[]
10、11课讲学稿(一)学习目标:1、掌握京师大学堂创办时间、地位、及意义2、掌握《申报》的创办,商务印书馆的兴办的时间、地点、地位3、理解、掌握科举制度创立和废除对历史进步的重要性(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本50-57页。
补充完整下列知识结构。
1、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的最高学府:。
第10课清末民初 2、废科举,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的学制。
的文化与兴学堂科举制的废除:时间:。
教育3、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
4、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1、丰富的社会生活:在19世纪40年代以后传入中国;中国人自行拍摄的第一部片《》它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
第11课社会生活 2、革旧俗,文明开化:去除旧俗,体现了资产的变迁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3、易服饰:清末民初,人们服饰发生很大变化:如、、。
(三)随堂检测。
1、今年是北京大学建校112周年,它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创办于:A.洋务运动期间B.百日维新期间C.辛亥革命期间D.新文化运动期间2、中国领导人出席重要的会议或仪式经常穿着中山装,你知道人们开始穿着中山装是在:A.鸦片战争结束后B.中日战争期间C.辛亥革命前D.辛亥革命后3、“先生”是社会交往中最常用的称谓,中华民国时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还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一变革体现了:A.中国开始与国际流行接轨B.中华民国政府想标新立异以示与清政府的区别C.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D.称呼更简洁了4、最近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产生了如《卧虎藏龙》《英雄》等获国际大奖的优秀影片,我国自行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A.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B.1905年拍摄了京剧艺术记录片《定军山》C.20世纪初有声电影的的出现D.阮玲玉等优秀演员的走红5、下列说法中和北京大学历史相符合的有:①初名京师大学堂②是维新变法运动的成果之一③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④所倡导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原则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A.①③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6、看报纸已成为我们茶余饭后的主要休闲活动,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在哪个城市最早出现在:A.广州B.北京C.海南D.上海7、我们经常使用的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它的出版社是中国近代出现最早、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称是:A.三连书店B.商务印书馆C.外文出版社D.教育出版社。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
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中国传统的教育与文化事业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位于世界领先地位,到了近代却渐渐落后了。
旧式学堂与科举制度不利于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没有现代的传媒手段,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成熟,因此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以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标志,中国的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申报》和商务印书馆给中国社会的文化事业带来了新鲜的、丰富的内容,它们是中国近代传媒的先行者,在传媒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学情:学生对于一些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制度措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2、○1了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简洁地说出中国近代教育发端的基本情况。
○2知道<申报)和商务印书馆,了解它们的特色和意义。
○3通过解答“想一想”和材料阅读题,培养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清末民初教育与文化事业情况的学习,了解中国近代教育与传媒事业正在跟随世界潮流前进和发展,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然性,建立大众传播媒体的重要性以及积极影响,从中感受创办者的开拓敬业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知道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端和早期的大众传播媒体产生的基本史实,了解它们对于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比较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文化教育事业的变化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认同、学习先驱者们的开拓创业精神。
教学创意:收集有关封建社会学堂、清末明初新式学堂和现代学校的基本情况,将它们进行比较,谈谈自己的看法。
收集商务印书馆发行的书籍,了解其编印、出版书籍的特色。
教学过程与方法:【导入新课】:(3分钟)中国传统的教育与文化事业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位于世界领先地位,到了近代却渐渐落后了。
旧式学堂与科举制度不利于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没有现代的传媒手段,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成熟,因此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八年级历史教案)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教案设计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教课设计设计八年级历史教课设计一、教材剖析《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是北师大版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课。
本课属于第二单元《近代化的困难起步》中的内容。
表现了近代化的困难起步过程中文化和教育方面的表现。
本课主题是学习清末民初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变化 ,感觉这些文化教育事业的变化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认可、学习前驱者们的开辟创业精神。
教课要点 :知道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端和初期的大众流传媒体产生的基本史实 , 认识它们关于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课难点 :怎样让学生比较真实地感觉到这些文化教育事业的变化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以及认可、学习前驱者们的开辟创业精神。
本课固然不是第二单元的要点课目 ,可是能表现近代化困难起步的完好性 ,是不行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的教育与文化事业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期间内位于世界当先地位 ,到了近代却逐渐落伍了。
恰好证明封建制度的腐败致使中国近代从政治到文化各方面发展都极其困难。
二、学情剖析初二学生经过初一历史学习的培育 ,已经具备必定的历史思想能力。
本课教课内容 ,学生略知一二但又比较陌生 ,从知识自己而言 ,缺少故事性、生动性 ,但又与学生的平时生活息息有关。
因此本节课的要点是发挥学生采集资料的能力 ,经过比较察看的方法,加强本课的形象性,启迪学生思虑一些制度举措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进而调换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踊跃思想能力。
三、教课 / 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教课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认识京师大学堂的创立、科举制度的取销 ,简短地说出中国近代教育发端的基本状况。
2知道 < 申报 )和商务印书馆 ,认识它们的特点和意义。
3 经过解答“想想”和资料阅读题 ,培育从资猜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经过对清末民初教育与文化事业状况的学习,认识中国近代教育与传媒事业正在跟从世界潮流行进和发展 ,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定性 ,成立大众流传媒体的重要性以及踊跃影响 ,从中感觉创立者的开辟敬业和献身精神。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说出中国近代教育发端的基本情况。
知道《申报》和商务印书馆,了解它们的特色和意义。
通过学习,培养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历史想像力以及分析、概括和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影视资料、阅读教材、思考问题等多种途径,鼓励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通过热身运动、身份假设、编演历史剧、答记者问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合作学习,发挥其主体的作用。
通过对现行的考试制度进行评价,培养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探究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清末民初教育与文化事业情况的学习,了解中国近代教育与传媒事业正在跟随世界潮流前进和发展,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然性,建立大众传播媒体的重要性以及积极影响,从中感受创办者的开拓敬业和献身精神。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端和早期的大众传播媒体产生的基本史实,了解它们对于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比较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文化教育事业的变化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国家有许多著名的高等学府,现在老师带你们走进其中的一所去领略它的风采。
(播放视频《北京大学宣传片》)北京大学不但是一座学术殿堂,更是一座艺术殿堂,你想了解它的历史吗?在它建立的前后,中国的教育领域和文化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遨游于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我们总要捡起一些美丽的贝壳,看看今天我们必须把哪些贝壳装进口袋。
(出示学习目标)(二)、新授:1、京师大学堂的开办:通过看视频《大学堂》结合课本第一目大字、小字,找出有关京师大学堂的诞生、地位、影响。
引导学生通过解析北京大学的校徽理解“它的开办,对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及京师大学堂为什么是新式学堂。
通过提问“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国家建立的第一所最高学府,那么在古代有没有学校教育呢?”过渡到第二目《废科举,兴学堂》。
(八年级历史教案)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教案设计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教案设计八年级历史教案●一、教材分析《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是北师大版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课。
本课属于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中的内容。
体现了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过程中文化和教育方面的表现。
本课主题是学习清末民初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变化,感受这些文化教育事业的变化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认同、学习先驱者们的开拓创业精神。
教学重点:知道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端和早期的大众传播媒体产生的基本史实,了解它们对于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比较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文化教育事业的变化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认同、学习先驱者们的开拓创业精神。
本课虽然不是第二单元的重点课目,但是能体现近代化艰难起步的完整性,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的教育与文化事业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位于世界领先地位,到了近代却渐渐落后了。
恰恰证明封建制度的腐朽导致中国近代从政治到文化各方面发展都极其艰难。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经过初一历史学习的培养,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
本课教学内容,学生略知一二但又比较陌生,从知识本身而言,缺乏故事性、生动性,但又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发挥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通过比较观察的方法,增强本课的形象性,启发学生思考一些制度措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思维能力。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简洁地说出中国近代教育发端的基本情况。
2知道<申报)和商务印书馆,了解它们的特色和意义。
3通过解答“想一想”和材料阅读题,培养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清末民初教育与文化事业情况的学习,了解中国近代教育与传媒事业正在跟随世界潮流前进和发展,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然性,建立大众传播媒体的重要性以及积极影响,从中感受创办者的开拓敬业和献身精神。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学教练案
金塔县第三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学教练案班级:持案人: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课型:新授主备人:杜生国时间:2014年月日学习目标:1.记住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的史实,简洁地说出中国近代教育发端的基本情况。
2.记住《申报》和商务印书馆创立的时间、地点,了解它们的地位和意义。
导学过程:一、自主预习,认真准备1.兴学堂⑴京师大学堂:①时间:年期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
②地位--这是中国近代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留下的唯一成果。
③影响: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⑵新学制:年,清政府颁布《》,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2.废科举: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制,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3.《申报》:⑴创办:19世纪70年代,在创刊。
⑵性质:它是中国近代报纸。
⑶影响:是中国的先驱。
4.商务印书馆:⑴创办:1897年, 在创办。
⑵影响:它是中国近代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活动一:阅读【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废科举,兴学堂】(1)请你列举中国近代教育领域发生的变化。
(2)中国近代教育发生了一件大事,沿用了数千年的科举制被废除了,请你说一说科举制的创立、完善及废除的时间。
(3)对于科举制的废除,在读书人中引起了极大的争议,许多人拍手称快,但也有人痛苦懊恼,你怎样看待废除科举制度?活动二:阅读【《申报》的创办】“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必求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样,不述荒唐之误,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至受其欺。
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的创刊词,这份报纸的名称是什么?请你根据材料说说这份报纸的特色。
金塔县第三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学教练案班级:持案人:三、当堂训练,检测固学1.京师大学堂创办于()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太平天国时期D.戊戌变法时期2.今天的北京大学,前身就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A.京师同文堂B.京师大学堂C.清华园D.燕京大学3.下列有关京师大学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1898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的B.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C.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D.以西方学科为主体,不再开设中国传统学科4.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距离2014年已有()A.107年B.106年C.108年D.109年5.19世纪70年代,人们要想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去了解()A.电视B.报纸C.传真D.可视电话6.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A.《万国公报》B.《申报》C.《民报》D.《时务报》7.下列媒体或传播手段出现最早的是()A.网络B.DVDC.报纸D.彩色电视8.现在我国有很多文化出版机构,而在近代中国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社机构是()A.中国友谊出版社B.人民教育出版社C.商务印书馆D.世界知识出版社9.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应在()A.2005年B.2003年C.2000年D.1998年10.根据信息填写相关内容:(1)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是;(2)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是;(3)1905年中国教育史上发生的一件大事是;(4)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11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教育及社会生活的变迁导学案
第10、11课清末民初的文化教育及社会生活的变迁班级:姓名:小组:编号:主备人:杜聪明【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了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简洁地说出中国近代教育发端的基本情况2.知道《申报》和商务印书馆,了解它们的特色和意义3.知道照相和电影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的史实;了解民国初年剪发辫、改称呼的基本史实,并分析其原因。
4.了解清末民初人们服饰的变化和中山装、旗袍的基本知识,尝试通过服饰的变化来了解社会的变化。
【自主学习】逐目阅读本课内容,自主完成下列知识梳理1.简单说一说照相技术的产生以及在中国的传播情况。
2.列举中国近代电影的两个“第一”。
二、阅读教材55—56页“剪发辫,该称呼”一目,回答4—5题:3.图中事件发生于什么时间以后?为什么说这一事件成为革命的标志?被剪辫的人有的高兴很好理解,为什么有许多人不愿意剪辫子?分析一下他们的心理。
4.民国政府为什么要更改前清官场称呼?体现了什么愿望?三、阅读56页最后一目,回答第6题:6.清末民初,人们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了哪些具有新意的服饰?【拓展练习】1.中国近代史的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京师大学堂,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它创办于()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2. 报刊已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大众传媒的的先驱——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报纸是A.《海国图志》B.《新青年》C.《申报》D.《人民日报》3.近代课本和字典等工具书大多由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出版,这个出版机构是()A.商务印书馆 B.岳麓书社C.三联书社 D.中华书局4.下列事项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是()A.出行可以乘坐飞机B.用手机和亲友联系C.可以看到无声电影D.称呼政府官员“大人”、“老爷”5.(2010·山东东营)与右图所示事件的发生直接相关的是()A.鸦片战争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6.(2010·山东聊城)“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案例名称: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三、《申报》的创办:
1.打出投影展示今天各种各样的商业性的报纸,提问“报纸在你的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 “你知道今天商业性报纸的鼻祖是什么?”
教师:指出在《申报》创刊之前,中国已经有外国人办的报纸。1872年4月30日,英国商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申报)。1909年,中国入席子佩认购了全部的《申报》股权,全面主持《申报》业务。这样,《申报》的产权和管理权完全转归中国人手中。
2.学习新课
清朝末年,西学东渐的广泛影响以及当时社会上存在的教会学校的示范作用,使部分中国人看到了中国教育的落后面貌;中国刚刚起步的近代工业也迫切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才;同时,清王朝为了安定人心,决定在教育上采取一些改革的手法。同学们还记得维新派在“戊戌变法”中有关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回忆“戊戌变法” 的内容,指出京师大学堂是在戊戌变法期间由光绪帝正式下令批准设立的。
根据课文内容,从入学年龄和最终完成学业的年龄进行比较;从小学、中学、大学的学年进行比较;学生提出义务制教育等其他方面的不同,都可以。分析影响是新学制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各地逐渐建立起各级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促使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
知道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端,了解它们对于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教师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对搜集的资料进行组织,整合资料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理性思维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意识。
八年级历史上册 2.10《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教案(2)北师大版
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教案设计所属学科或领域:(历史)适于的学段/年级:(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是北师大版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课。
本课属于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中的内容。
体现了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过程中文化和教育方面的表现。
本课主题是学习清末民初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变化,感受这些文化教育事业的变化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认同、学习先驱者们的开拓创业精神。
教学重点:知道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端和早期的大众传播媒体产生的基本史实,了解它们对于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比较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文化教育事业的变化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认同、学习先驱者们的开拓创业精神。
本课虽然不是第二单元的重点课目,但是能体现近代化艰难起步的完整性,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的教育与文化事业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位于世界领先地位,到了近代却渐渐落后了。
恰恰证明封建制度的腐朽导致中国近代从政治到文化各方面发展都极其艰难。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经过初一历史学习的培养,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
本课教学内容,学生略知一二但又比较陌生,从知识本身而言,缺乏故事性、生动性,但又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发挥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通过比较观察的方法,增强本课的形象性,启发学生思考一些制度措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思维能力。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简洁地说出中国近代教育发端的基本情况。
2知道<申报)和商务印书馆,了解它们的特色和意义。
3通过解答“想一想”和材料阅读题,培养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收集有关封建社会学堂、清末明初新式学堂和现代学校的基本情况进行比较发表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清末民初教育与文化事业情况的学习,了解中国近代教育与传媒事业正在跟随世界潮流前进和发展,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然性,建立大众传播媒体的重要性以及积极影响,从中感受创办者的开拓敬业和献身精神。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学案 北师大版
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目标导航1.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知道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
了解《申报》、商务印书馆的知识,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2.通过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的废除,认识晚清政府艰难地迈出了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比较现代生活中的传播媒体,学会纵向比较的方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认识中国近代后期的时代特征是宣传科学进步,反对迷信落后。
理解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自主学习随堂演练一、选择题1.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A.福州船政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北京大学 D.清华大学2.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除新法,只保存了( )A.裁撤冗员 B.废除八股取士 C.设立工商会 D.京师大学堂3.中国近代第一个教育法令是( )A.《奏定学堂章程》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制的时间是( )A.1904年 B.1905年C.1911年 D.1912年5.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 )A.《申报》 B.《人民日报》 C.《光明日报》D.《参考消息》6.中国向西方学习创办新式学堂最早开始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7.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实施到清末废止,大约经历了( )A.1000 年 B.1100 年 C.1200年三 D.1300年8.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对近代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A.创办京师大学堂 B.洋务派创办军事学堂C.颁布《奏定学堂章程》D.废除科举制9.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以编印工具书著名的是( )A.新华书店 B.商务印书馆C.古籍出版社 D.人民教育出版社二、非选择题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主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 清末明初的文化与教育导学案
第10课 清末明初的文化与教育编号:0208 制作: 审核:初中历史组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 掌握京师大学堂的相关知识,知道京师大学堂的创办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的影响。
2. 了解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状况,把握废除科举制度的重大意义。
3. 知道《申报》和商务印刷馆的创办情况,把握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预习导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 京师大学堂诞生时间、在我国的历史地位以及影响是什么?2. 新学制制定的背景、时间;颁布的法令名称及其地位、内容;科举制度被废除的时间是哪年?3. 《申报》创办的时间、地点、地位和影响?【问题探究】(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探究活动一〗阅读下列图片:图一 图二 请回答:1. 图1和图2与中国近代的那一所著名学府有关?其成立与哪一重大事件有关?2. 该学府在当时具有怎样的特殊地位?辛亥革命以后,它更名为什么?〖探究活动二〗小刚在探究性学习中,收集如下材料,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材料一:从清朝末年的京师大学堂到今天的北京大学,一代代北大人满怀爱国激情,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北京大学的光荣历史传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材料二: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
首次提出了义务教育的思想观念,并把义务教育和强迫教育视为同义概念。
在欧美各国,义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资本主义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而清政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效仿西方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是不可能的。
材料三:1901年,清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大、中、小学堂;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为中国近现代教育体制奠定了基础。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据材料回答问题: 1. 北京大学建于哪年?材料一中说“北京大学的光荣历史传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请用史实说明?2.科举制始于何时?请你评价一下科举制度的兴废?。
第10课_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_教案(北师大版)
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教案(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材分析】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与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属于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的最后两课,第二单元的单元标题是“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这两课所讲述的内容也是近代化所反映出的特征。
这两课重点不多,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
【课程标准】以科举制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以《申报》、商务印书馆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的废除,简洁地说出中国近代教育发端的基本情况;2、知道《申报》和商务印书馆,了解其特色和意义;3、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联系现实,让学生了解清末民初新式学堂和现代学校的基本情况;通过观看录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废除科举制的必要性;联系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了解《申报》等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清末民初教育与文化事业情况的学习,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建立大众传媒的重要性以及积极影响,从中感受创办者的开拓敬业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清末民初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比较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文化教育事业的变化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认同和学习先驱们的开拓创业精神。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播放“北大风光”)师:北大是很多人的梦想,你知道北大的来历吗?(学生根据教材谈到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展示课题: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评价:很好地与学生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历史与学生生活相距不再遥远,用一所学生们极其向往的大学引起学生们追逐其历史的兴趣,灵活生动得开启新课的教学,改变以往枯燥教学的弊病,使学生耳目一新。
但过于重视华而不实的外表,也不利于教学的进行,没有与上节课教学很好的连接,导致学生学习出现断层,不利于学生学习系统的建立,存在一定弊病。
北八上第10课说课教案
北师上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说课教案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的内容。
主要讲述了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文化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属于文化教育领域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这一节课上承清朝时期的旧式教育体制,下启民国时期的教育新体制,在教育文化方面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衔接作用。
学习这一节课,对于了解近代西方文化和教育对中国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知识体系:本节课包括四个子目。
主要介绍了中国近代在教育和文化这两个方面所取得的发展。
教育发展包括两个子目,即“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废科举,兴学堂”。
文化发展包括两个子目,即“《申报》的创办和商务印书馆的兴办。
中国传统的教育与文化事业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位于世界领先地位,到了近代却渐渐落后了。
旧式学堂与科举制度不利于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没有现代的传媒手段,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成熟,因此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以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标志,中国的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申报》和商务印书馆给中国社会的文化事业带来了新鲜的、丰富的内容,它们是中国近代传媒的先行者,在传媒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个子目“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主要介绍了京师大学堂创办的过程以及地位。
并对其发展及影响进行了讲述。
第二个子目“废科举,兴学堂”,主要介绍了清朝末年,在新式教育的冲击下,科举制度被迫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学堂学制教育。
体现了西方教育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也说明了近代中国的教育也在阵痛中向前发展。
第三个子目“《申报》的创办”,主要介绍报纸作为近代重要的社会传媒在中国的出现,重点介绍了《申报》创办的过程、地位以及影响等。
第四个子目“商务印书馆的兴办”,主要介绍了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的创办。
这一机构以及报纸的出现,其共同作用都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三、学情分析教育和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这节课的知识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讲,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教案
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说出中国近代教育发端的基本情况。
知道《申报》和商务印书馆,了解它们的特色和意义。
通过学习,培养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历史想像力以及分析、概括和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影视资料、阅读教材、思考问题等多种途径,鼓励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通过热身运动、身份假设、编演历史剧、答记者问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合作学习,发挥其主体的作用。
通过对现行的考试制度进行评价,培养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探究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清末民初教育与文化事业情况的学习,了解中国近代教育与传媒事业正在跟随世界潮流前进和发展,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然性,建立大众传播媒体的重要性以及积极影响,从中感受创办者的开拓敬业和献身精神。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端和早期的大众传播媒体产生的基本史实,了解它们对于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比较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文化教育事业的变化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认同、学习先驱者们的开拓创业精神。
二、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课前预习,明确目标(15分钟左右)1、预习检测初试锋芒(3——5分钟)学生以导学案为线索完成导学案一。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及时点拨个别指导。
师:通过预习,你获取了什么信息?以小组为单位一组选一个代表展示预习成果。
学生按照导学案的预习内容,完成了课前预习的习题后,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构建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完成导学案二。
(1)教育①京师大学堂: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设立,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②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③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科举制度的废除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导学案
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导学案学习目标一、了解京师大学堂的开办、科举制度的废除,明白中国近代教育发端的大体情形。
二、明白《申报》和商务印书馆,了解它们的特色和意义。
3、学习对清末民初教育与文化事业情形,熟悉到教育改革的必然性,感受开办者的开拓敬业和献身精神。
学习重点明白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端和初期的公共传播媒体产生的大体史实,了解它们关于近代社会生活的阻碍。
学习难点通过学习认同、学习前驱者们的开拓创业精神。
一、自主学习:一、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功效。
它的开办,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阻碍。
1904年,清政府公布,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发布并实行的学制。
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制度。
二、19世纪70年代,《申报》在创刊,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
《申报》紧密结合社会生活,报导大量的社会新闻,内容丰硕,后来专门快进展为全国闻名的大报。
它的办报形式多数为后来的报纸所继承,是的前驱。
3、年,商务印书馆在开办。
它最初专营印刷,后来成立印刷所、编译所和发行所,以编印、和为主,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二、探讨交流:中国传统的教育与文化事业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位于世界领先地位,到了近代却渐渐掉队了。
旧式学堂与科举制度无益于对人材的培育和选拔,没有现代的传媒手腕,也阻碍了社会的进展和成熟,因此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n 活动主题:近代中国教育管窥学习目标一、了解京师大学堂的开办、科举制度的废除,明白中国近代教育发端的大体情形。
二、明白《申报》和商务印书馆,了解它们的特色和意义。
3、学习对清末民初教育与文化事业情形,熟悉到教育改革的必然性,感受开办者的开拓敬业和献身精神。
学习重点明白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端和初期的公共传播媒体产生的大体史实,了解它们关于近代社会生活的阻碍。
学习难点通过学习认同、学习前驱者们的开拓创业精神。
一、自主学习: 一、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导学案
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认定目的】〔心中有目的,你就会走向成功!〕1.理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简洁地说出中国近代教育发端的根本情况2.知道?申报?和商务印书馆,理解它们的特色和意义 【自主学习】逐目阅读本课内容,自主完成以下知识梳理【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独立考虑成为习惯〕1、1905年,中国废除了沿用千余年的科举考试制。
这在当时的读书人中引起了极大的争议,许多人拍手称快,但也有人痛苦懊恼。
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废除科举制度?2、结合清末新学堂〔中等教育〕的课程设置,谈谈自己对新学堂的看法。
【归纳整理】〔列举本节课的“第一〞或“之最〞〕【拓展练习】〔相信我,我肯定会做出来的!!!〕1.〔2022·贵州铜仁〕中国近代史的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京师大学堂,它的创办说明近代中国教育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它创办于〔 〕A .洋务运动时期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时期D .新文化运动时期2.〔2022·玉林中考〕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考试时,在保守派、洋务派、满清贵族,汉族读书人之间“竟然没有太大的分歧〞这说明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京师大学堂创办: 废科举,兴学堂 1、公布新学制 2、建立新学堂 3、废除旧科举 商务印刷馆 地位: 影响: 时间: 名称: 内容: 申报?的创办 创办: 特点: 影响: 创办: 出版特色: 地位:A.学子已经不愿意再参加科举考试 B.科举考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开展C.科举考试遭到列强强烈反对 D.清政府已经无力维持考试费用3.〔2022·湖北孝感〕1902年的某一天,京师大学堂的日本教师在生物课上解剖了一只羊。
慈禧太后听说后大为震怒,管学大臣张百熙急忙入宫叩头恳求处分。
这那么史实反映了〔〕①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入侵②慈禧太后的愚昧无知③在封建专制统治下,教育改革困难④近代科学进入了新式学校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2022·滨州中考〕报刊已成为群众传媒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北八上第10课说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北师上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说课教案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的内容。
主要讲述了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文化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属于文化教育领域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这一节课上承清朝时期的旧式教育体制,下启民国时期的教育新体制,在教育文化方面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衔接作用。
学习这一节课,对于了解近代西方文化和教育对中国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知识体系:本节课包括四个子目。
主要介绍了中国近代在教育和文化这两个方面所取得的发展。
教育发展包括两个子目,即“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废科举,兴学堂”。
文化发展包括两个子目,即“《申报》的创办和商务印书馆的兴办。
中国传统的教育与文化事业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位于世界领先地位,到了近代却渐渐落后了。
旧式学堂与科举制度不利于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没有现代的传媒手段,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成熟,因此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以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标志,中国的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申报》和商务印书馆给中国社会的文化事业带来了新鲜的、丰富的内容,它们是中国近代传媒的先行者,在传媒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个子目“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主要介绍了京师大学堂创办的过程以及地位。
并对其发展及影响进行了讲述。
第二个子目“废科举,兴学堂”,主要介绍了清朝末年,在新式教育的冲击下,科举制度被迫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学堂学制教育。
体现了西方教育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也说明了近代中国的教育也在阵痛中向前发展。
第三个子目“《申报》的创办”,主要介绍报纸作为近代重要的社会传媒在中国的出现,重点介绍了《申报》创办的过程、地位以及影响等。
第四个子目“商务印书馆的兴办”,主要介绍了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的创办。
【导学案】八年级上册《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学案
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预习案的逆流,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找救国的新出路。
2.1915年,在________的率先倡导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批知识分子,以《______________》杂志和__________为主要阵地,高举“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面大旗,发起新文化运动。
3.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向__________发起猛烈攻击,斗争锋芒直指__________,提出了打倒“__________”,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4.“文学革命”是__________首先提出的,最早提出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是__________,用白话文写作成就最大的是__________,他的《______________》答案:中国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
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的进士科举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年,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
而废除延续一千三百余年的科举制度,广设学堂,遍采西学,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和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具有进步性。
这当然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2.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颁布于何时?名称?学习案1.中国传统的教育与文化事业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位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什么到了近代却渐渐落后了?中国的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的标志是什么?;中国近代传媒的先行者又是什么?这些与我们今天的生活有怎样的密切关系?传统的教育与文化事业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位于世界领先地位,到了近代却渐渐落后了。
旧式学堂与科举制度不利于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没有现代的传媒手段,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成熟,因此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以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标志,中国的教育开始步入近代化;《申报》和商务印书馆给中国社会的文化事业带来了新鲜的、丰富的内容,它们是中国近代传媒的先行者,在传媒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简洁地说出中国近代教育发端的基本情况
2.知道《申报》和商务印书馆,了解它们的特色和意义
【自主学习】逐目阅读本课内容,自主完成下列知识梳理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独立思考成为习惯)
1、1905年,中国废除了沿用千余年的科举考试制。
这在当时的读书人中引起了极大的争议,许多人拍手称快,但也有人痛苦懊恼。
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废除科举制度?
2、结合清末新学堂(中等教育)的课程设置,谈谈自己对新学堂的看法。
【归纳整理】(列举本节课的“第一”或“之最”)
【拓展练习】(相信我,我肯定会做出来的!!!)
1.(2010·贵州铜仁)中国近代史的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京师大学堂,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它创办于( )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时期
D .新文化运动时期
2.(2009·玉林中考)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考试时,在保守派、洋务派、满清贵族,汉族读书人之间“竟然没有太大的分歧”这表明 清
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京师大学堂
开办: 废科举,兴学堂 1、颁布新学制 2、建立新学堂 3、废除旧科举 商务印
刷馆 地位: 影响: 时间: 名称: 内容: 《申报》
的创办 创办: 特点: 影响: 创办: 出版特色: 地位:
A.学子已经不愿意再参加科举考试 B.科举考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C.科举考试遭到列强强烈反对 D.清政府已经无力维持考试费用3.(2010·湖北孝感)1902年的某一天,京师大学堂的日本老师在生物课上解剖了一只羊。
慈禧太后听说后大为震怒,管学大臣张百熙急忙入宫叩头请求处分。
这则史实反映了()①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入侵②慈禧太后的愚昧无知
③在封建专制统治下,教育改革艰难④近代科学进入了新式学校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09·滨州中考)报刊已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大众传媒的的先驱——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报纸是
A.《海国图志》
B.《新青年》
C.《申报》
D.《人民日报》5.(2010·湖北荆州)近代课本和字典等工具书大多由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出版,这个出版机构是()
A.商务印书馆 B.岳麓书社 C.三联书社 D.中华书局
6.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 1905年9月2日,清廷正式颁发上谕废除科举。
同年清廷下令设立学部,在全国遍设新式学堂,制定《重订各级学堂章程》,统一规定全国各地学堂的学制,学堂兼学中学与西学。
同时选派留学生出国和鼓励自费出洋,学成归国,经考核均授与功名。
——王宪明蔡乐苏《中国近现代史述要》材料三 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任用蔡元培为教育总长。
蔡元培提出用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取代前清学部提出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方针,推行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人格的教育方针。
临时政府还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各级学堂一律改称学校,监督、堂长改称校长;教科书必须“合乎共和国国民的宗旨”,清朝学部颁布的教科书一律禁用;小学废止读经等。
——白寿彝《中国通史·近代后编(下)》
请回答:(不得全文照抄材料)
(1)材料一中梁启超如何看待教育的重要性?列举“百日维新”中关于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措施。
(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措施。
(2分)
(3)阅读材料三,简要分析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措施以及教育方针的进步意义。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