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及降糖药物ppt
合集下载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PPT课件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54038a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0.png)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
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降低食欲等,如利拉鲁肽、艾塞 那肽等。
其他辅助性治疗药物
降压药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需使用降 压药控制血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 拮抗剂(ARB)等。
抗血小板药
预防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如阿司匹 林等。
其对药物治疗的重视程度。
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02
详细介绍各种降糖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注意事项等,确
保患者能够正确使用药物。
增强患者的信心和自律性
03
鼓励患者坚持用药,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
饮食调整和运动锻炼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
1 2
饮食调整
指导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 制总热量和糖分的摄入,保持营养均衡。
联合用药时应遵循机制互补、 作用协同、减少不良反应的原 则。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血糖监测 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 保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03
常用降糖药物介绍
口服降糖药物
磺脲类药物
刺激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如格列 本脲、格列齐特等。
双胍类药物
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减少肝糖原的输出,如二甲双胍等 。
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 血糖≥11.1mmol/L,或随机血糖 ≥11.1mmol/L,且有糖尿病症状。同 时,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高血糖 。
02
药物治疗原则与策略
个体化治疗方案设计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并 发症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综合考虑患者生活方式、饮食习 惯、运动情况等因素,制定合适
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降低食欲等,如利拉鲁肽、艾塞 那肽等。
其他辅助性治疗药物
降压药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需使用降 压药控制血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 拮抗剂(ARB)等。
抗血小板药
预防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如阿司匹 林等。
其对药物治疗的重视程度。
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02
详细介绍各种降糖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注意事项等,确
保患者能够正确使用药物。
增强患者的信心和自律性
03
鼓励患者坚持用药,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
饮食调整和运动锻炼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
1 2
饮食调整
指导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 制总热量和糖分的摄入,保持营养均衡。
联合用药时应遵循机制互补、 作用协同、减少不良反应的原 则。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血糖监测 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 保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03
常用降糖药物介绍
口服降糖药物
磺脲类药物
刺激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如格列 本脲、格列齐特等。
双胍类药物
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减少肝糖原的输出,如二甲双胍等 。
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 血糖≥11.1mmol/L,或随机血糖 ≥11.1mmol/L,且有糖尿病症状。同 时,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高血糖 。
02
药物治疗原则与策略
个体化治疗方案设计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并 发症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综合考虑患者生活方式、饮食习 惯、运动情况等因素,制定合适
糖尿病降糖药物ppt课件
![糖尿病降糖药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1fb37c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66.png)
Cusi & DeFronzo, Diabetes Reviews, 6: 89, 1998
二甲双胍超越降糖的益处 全面控制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
二甲双胍剂量-疗效依赖性研究
最佳疗效2000mg/天,可降低HbA1c达2%
500 mg
1000 mg
1500 mg
2000 mg
2500 mg
HbA1C (%)
(p<0.001)
Garber AJ. Am J Med 1997; 102: 491-7
双胍类药物副作用
常见有消化道反应 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最严重:乳酸性酸中毒(每年10万人中约有3人发病) 多发于老年人,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尤要注意
应用二甲双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用法用量
首剂:500mg Bid 随餐或餐后服用 逐渐加量至500mg Tid
磺脲类药物作用机理
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与B细胞膜上的SU受体结合,关闭K+通道,开启Ca++通道,细胞内Ca++升高,促使胰岛素分泌 外周作用 减轻肝脏胰岛素抵抗 减轻肌肉组织胰岛素抵抗
磺脲类药物的副作用
磺脲类主要副作用为: 低血糖,体重增加,高胰岛素血症--- 低血糖发生往往不象胰岛素引起的那样容易早期察觉,且持续时间长 可能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有争论 认为磺脲类药物能关闭心肌细胞膜上ATP敏感的钾通道,妨碍心脏对缺血时的正常扩张反应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
双 糖 酶
葡萄糖淀粉酶
多糖
单糖
寡糖或双糖
阿卡波糖
-
-
-
伏格列波糖
-
-
-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
二甲双胍超越降糖的益处 全面控制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
二甲双胍剂量-疗效依赖性研究
最佳疗效2000mg/天,可降低HbA1c达2%
500 mg
1000 mg
1500 mg
2000 mg
2500 mg
HbA1C (%)
(p<0.001)
Garber AJ. Am J Med 1997; 102: 491-7
双胍类药物副作用
常见有消化道反应 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最严重:乳酸性酸中毒(每年10万人中约有3人发病) 多发于老年人,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尤要注意
应用二甲双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用法用量
首剂:500mg Bid 随餐或餐后服用 逐渐加量至500mg Tid
磺脲类药物作用机理
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与B细胞膜上的SU受体结合,关闭K+通道,开启Ca++通道,细胞内Ca++升高,促使胰岛素分泌 外周作用 减轻肝脏胰岛素抵抗 减轻肌肉组织胰岛素抵抗
磺脲类药物的副作用
磺脲类主要副作用为: 低血糖,体重增加,高胰岛素血症--- 低血糖发生往往不象胰岛素引起的那样容易早期察觉,且持续时间长 可能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有争论 认为磺脲类药物能关闭心肌细胞膜上ATP敏感的钾通道,妨碍心脏对缺血时的正常扩张反应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
双 糖 酶
葡萄糖淀粉酶
多糖
单糖
寡糖或双糖
阿卡波糖
-
-
-
伏格列波糖
-
-
-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
《降血糖药物》课件
![《降血糖药物》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bb7fac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fb.png)
注意事项
胰岛素注射的正确方法和如何调整剂量。
口服药物
1 分类及适用人群
不同类型的口服药物,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糖 尿病患者。
2 注意事项
如何正确服用口服药物,并注意可能的控制血糖的装置,可以持续输送胰岛素。
2
适用人群及使用方法
胰岛素泵适用于特定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按照指示使用。
常用药物及副作用
药物 二甲双胍 磺脲类药物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谷胱甘肽
副作用 胃肠道反应 低血糖风险 消化道不适 过敏反应
了解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结束语
合理应用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降血糖药物,并按照医 生的指示使用。
生活方式
与药物治疗结合,包括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以达 到更好的控制血糖的效果。
《降血糖药物》PPT课件
在本PPT课件中,我们将探讨降血糖药物的作用及分类,胰岛素的注射方法, 口服药物的适用人群,胰岛素泵的使用,以及常用药物和副作用。
降血糖药物的作用及意义
作用
通过不同机制降低血糖水平,帮助控制糖尿病。
意义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胰岛素及其注射
种类及特点
不同类型的胰岛素注射剂,包括笔型注射器等。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ppt课件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b3e21d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0.png)
总结词
长期使用可能增加体重
详细描述
长期使用磺脲类降糖药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影响患者的 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总结词
作用机制独特
详细描述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主要通过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磺酰 脲受体结合,刺激胰腺更快地释放胰岛素。适用于2型糖尿 病,尤其是以空腹高血糖为主的患者。
总结词
口服降糖药
通过口服方式起效,包括促胰岛素分 泌剂、胰岛素增敏剂、α-葡萄糖苷酶 抑制剂等。
02 口服降糖药
磺脲类降糖药
总结词
促进胰岛素分泌
详细描述
磺脲类降糖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发挥降糖作 用。适用于2型糖尿病,尤其是以餐后高血糖为主的轻度患 者。
总结词
低血糖风险
详细描述
由于磺脲类降糖药会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可能导致低 血糖反应,尤其在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风险 增加。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糖尿病药物治疗概述 • 口服降糖药 • 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 • 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 • 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 药物治疗与其他治疗方式的结合
01 糖尿病药物治疗概述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01
02
03
控制血糖水平
药物治疗是控制血糖水平 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减少 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 生。
关注不良反应
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正 在使用的药物。
其他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新型GLP-1受体激动剂
SGLT2抑制剂
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头痛、鼻咽炎等副 作用。
可能导致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低血糖等副 作用。
长期使用可能增加体重
详细描述
长期使用磺脲类降糖药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影响患者的 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总结词
作用机制独特
详细描述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主要通过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磺酰 脲受体结合,刺激胰腺更快地释放胰岛素。适用于2型糖尿 病,尤其是以空腹高血糖为主的患者。
总结词
口服降糖药
通过口服方式起效,包括促胰岛素分 泌剂、胰岛素增敏剂、α-葡萄糖苷酶 抑制剂等。
02 口服降糖药
磺脲类降糖药
总结词
促进胰岛素分泌
详细描述
磺脲类降糖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发挥降糖作 用。适用于2型糖尿病,尤其是以餐后高血糖为主的轻度患 者。
总结词
低血糖风险
详细描述
由于磺脲类降糖药会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可能导致低 血糖反应,尤其在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风险 增加。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糖尿病药物治疗概述 • 口服降糖药 • 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 • 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 • 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 药物治疗与其他治疗方式的结合
01 糖尿病药物治疗概述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01
02
03
控制血糖水平
药物治疗是控制血糖水平 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减少 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 生。
关注不良反应
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正 在使用的药物。
其他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新型GLP-1受体激动剂
SGLT2抑制剂
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头痛、鼻咽炎等副 作用。
可能导致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低血糖等副 作用。
2024版糖尿病指南版ppt课件
![2024版糖尿病指南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b56a1a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fc.png)
胰岛素治疗原理及使用方法
01
02
03
04
胰岛素治疗原理
补充外源性胰岛素,纠正体内 胰岛素不足,降低血糖。
胰岛素种类及选择
根据病情和血糖特点,选择速 效、短效、中效或长效胰岛素。
胰岛素注射技术
掌握正确的注射部位、注射时 间和注射剂量,确保胰岛素有
效吸收。
胰岛素泵治疗
通过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模 拟正常胰岛素分泌模式,更稳
注重食物的色、香、味、 通过以上内容的讲解,
形搭配,提高食欲和消 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
化吸收率
好地掌握饮食治疗的原
则和方法,从而在日常
生活中更加科学合理地
安排饮食,控制血糖水
平,保持身体健康。
03 糖尿病运动治疗
运动益处与适应症
运动益处
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 控制血糖、减轻体重、降低血压和血 脂,改善心肺功能,缓解心理压力等。
神经病变
评估风险因素如长期高血糖、年 龄大等,干预手段包括控制血糖、 营养神经药物应用、物理治疗等。
患者自我管理与教育支持
饮食管理
指导患者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控制 总热量摄入,均衡营养,避免高糖高 脂食物。
运动锻炼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有氧运动,如散步、 慢跑、游泳等,提高身体代谢水平, 改善血糖控制。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糖尿病患者 的智能化管理,提高诊疗效率和管理水平。
3
综合防治策略 未来糖尿病防治将更加注重综合策略,包括饮食、 运动、药物等多方面的干预措施。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建议
健康饮食 建议患者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健
康饮食原则,控制总热量摄入。
定期监测 建议患者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 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糖尿病ppt课件完整版
![糖尿病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134dd67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0e.png)
根据病因学证据将糖尿病分4大类,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 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发病原因及机制
发病原因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免疫因素等。其中,2型糖尿病主要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 用引起。
发病机制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涉及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 下降,机体代偿性的分泌过多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以维持血糖的稳定。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则导致胰岛素 分泌减少或缺乏,无法有效降低血糖。
食物选择与搭配
选择低GI(升糖指数)食 物,如燕麦、豆类、全麦 面包等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来源 ,如鱼、瘦肉、蛋类等
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量, 提供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
控制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 肪酸摄入,如动物油脂、 煎炸食品等
餐次安排与食谱制定
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少食多餐,有助于控制血糖波动 早餐丰富、午餐适中、晚餐简单,符合人体生理需求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通过抑制肠道α-葡萄糖苷酶活性,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降低餐后高 血糖,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
DPP-4抑制剂
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活性,增加内源性GLP-1水平,促进胰岛B细 胞释放胰岛素,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
胰岛素治疗原理及使用方法
胰岛素治疗原理
通过外源性补充胰岛素,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
家属参与患者的心理 干预过程,有助于增 强患者的心理韧性。
家属可协助患者进行 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 ,促进病情改善。
THANKS
运动方式与强度选择
有氧运动
如步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可 以提高心肺功能和代谢水平,促进葡萄 糖的利用。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PPT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PPT](https://img.taocdn.com/s3/m/6cc516c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3a.png)
详细描述
代表药物有二甲双胍,是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 降糖药。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总结词
通过抑制小肠黏膜刷状缘的α-葡萄糖苷酶,延迟碳水化合物吸收,降低餐后高 血糖。
详细描述
代表药物有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主要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的2 型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增敏剂
总结词
通过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
不同药物之间的比较
磺脲类与双胍类
磺脲类与噻唑烷二酮类
磺脲类刺激胰岛素分泌,双胍类抑制肝葡 萄糖输出,两者作用机制不同,可联合使 用。
两者均可刺激胰岛素分泌,但噻唑烷二酮 类更侧重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可联合使用 。
双胍类与噻唑烷二酮类
两者均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但作用机制不 同,可联合使用。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与其他药 物
导致昏迷。
胃肠道不适
部分降糖药可能导致胃 肠道不适,如恶心、呕
吐、腹泻等。
过敏反应
肝肾损伤
部分患者可能对某些降 糖药产生过敏反应,如
皮疹、瘙痒等症状。
长期服用某些降糖药可 能对肝肾造成一定损伤, 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遵医嘱用药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 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方式
详细描述
代表药物有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主要用于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
02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的适应 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2型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尤其是当饮食和运动无法控制 血糖时。
1型糖尿病
在某些情况下,如妊娠期糖尿病或青少年糖尿病,口服降糖药也可作 为辅助治疗。
代表药物有二甲双胍,是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 降糖药。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总结词
通过抑制小肠黏膜刷状缘的α-葡萄糖苷酶,延迟碳水化合物吸收,降低餐后高 血糖。
详细描述
代表药物有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主要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的2 型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增敏剂
总结词
通过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
不同药物之间的比较
磺脲类与双胍类
磺脲类与噻唑烷二酮类
磺脲类刺激胰岛素分泌,双胍类抑制肝葡 萄糖输出,两者作用机制不同,可联合使 用。
两者均可刺激胰岛素分泌,但噻唑烷二酮 类更侧重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可联合使用 。
双胍类与噻唑烷二酮类
两者均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但作用机制不 同,可联合使用。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与其他药 物
导致昏迷。
胃肠道不适
部分降糖药可能导致胃 肠道不适,如恶心、呕
吐、腹泻等。
过敏反应
肝肾损伤
部分患者可能对某些降 糖药产生过敏反应,如
皮疹、瘙痒等症状。
长期服用某些降糖药可 能对肝肾造成一定损伤, 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遵医嘱用药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 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方式
详细描述
代表药物有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主要用于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
02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的适应 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2型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尤其是当饮食和运动无法控制 血糖时。
1型糖尿病
在某些情况下,如妊娠期糖尿病或青少年糖尿病,口服降糖药也可作 为辅助治疗。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治疗ppt课件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2be0c604a1b0717ed5dd05.png)
适宜单独用双胍类药物治疗。
胰岛素增敏药物-双胍类
副作用
• 肠道反应,如口干苦、厌食、恶心、呕吐、腹 泻、口腔有金属味等,减少剂量和饭中、饭后 服用可以减轻症状。
• 部分病人有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红斑、荨 麻疹。
• 最严重的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
胰岛素增敏药物-双胍类
• 常用药物 二甲双胍、苯乙双胍
胰岛素增敏药物-格列酮类
• 常用药物:
罗格列酮 吡格列酮
• 服药时间:
饭前饭后服用均可
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作用机制:
在小肠内抑制a-葡萄糖苷酶,阻止和延缓葡 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
适应症:
适应于1、2型糖尿病病人,尤其适用于糖耐 量减低的病人,一般与磺脲类、双胍类药物合 用,也可与胰岛素合用。
人。 • 1型糖尿病病人在使用胰岛素过程中血糖波动
较大者,加用双胍类药物有利于稳定血糖。 • 对胰岛素不敏感的病人。
胰岛素增敏药物-双胍类
禁忌症
因双胍类药物易致胃肠道反应和高乳酸血症, 因此
• 禁用或慎用于肝肾功能不全、低血容量休克、 心力衰竭、肺部疾病等缺氧血症病人。
• 胃肠道疾病患者慎用。 • 凡不适宜单独用磺脲类药物治疗的情况,也不
• 服药时间 可放在饭前、饭中或饭后服用,如
果没有明显的胃肠道反应,如果同时服用有磺 脲类药物,最好和磺脲类药物一起在饭前半小 时服用。
胰岛素增敏药物-格列酮类
作用机制:
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 抵抗
适应症:
主要适应于有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病人, 可单独应用,也可与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 或胰岛素联合应用。
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禁忌症:
不用于胃肠疾病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和18 岁以下的病人。
胰岛素增敏药物-双胍类
副作用
• 肠道反应,如口干苦、厌食、恶心、呕吐、腹 泻、口腔有金属味等,减少剂量和饭中、饭后 服用可以减轻症状。
• 部分病人有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红斑、荨 麻疹。
• 最严重的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
胰岛素增敏药物-双胍类
• 常用药物 二甲双胍、苯乙双胍
胰岛素增敏药物-格列酮类
• 常用药物:
罗格列酮 吡格列酮
• 服药时间:
饭前饭后服用均可
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作用机制:
在小肠内抑制a-葡萄糖苷酶,阻止和延缓葡 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
适应症:
适应于1、2型糖尿病病人,尤其适用于糖耐 量减低的病人,一般与磺脲类、双胍类药物合 用,也可与胰岛素合用。
人。 • 1型糖尿病病人在使用胰岛素过程中血糖波动
较大者,加用双胍类药物有利于稳定血糖。 • 对胰岛素不敏感的病人。
胰岛素增敏药物-双胍类
禁忌症
因双胍类药物易致胃肠道反应和高乳酸血症, 因此
• 禁用或慎用于肝肾功能不全、低血容量休克、 心力衰竭、肺部疾病等缺氧血症病人。
• 胃肠道疾病患者慎用。 • 凡不适宜单独用磺脲类药物治疗的情况,也不
• 服药时间 可放在饭前、饭中或饭后服用,如
果没有明显的胃肠道反应,如果同时服用有磺 脲类药物,最好和磺脲类药物一起在饭前半小 时服用。
胰岛素增敏药物-格列酮类
作用机制:
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 抵抗
适应症:
主要适应于有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病人, 可单独应用,也可与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 或胰岛素联合应用。
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禁忌症:
不用于胃肠疾病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和18 岁以下的病人。
2024版糖尿病药物ppt课件
![2024版糖尿病药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7f207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32.png)
重要性
预防糖尿病对于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 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也能有效控制 病情,避免病情恶化。
02 糖尿病药物治疗原则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
综合评估患者病情
包括血糖水平、胰岛功能、并发症等。
考虑患者个体差异
制定个体化治疗目标
根据患者情况,设定合理的血糖控制 目标。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环 境因素和自身免疫等。其中,1型糖尿 病主要由自身免疫导致,2型糖尿病则 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
危险因素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高血压、 高血脂、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习惯和家 族遗传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等。此外,患者还可能出 现视力模糊、感染易发、伤口愈合缓慢等非特异性症状。
诊断依据
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血糖检测结果。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 ≥11.1mmol/L,且伴有糖尿病症状,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预防措施及重要性
预防措施
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 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此外,定期体检和早期发现 也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糖尿病药物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糖尿病概述 • 糖尿病药物治疗原则 • 口服降糖药物介绍 • 胰岛素治疗及应用技巧 •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 •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支持
01 糖尿病概述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
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 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糖尿病 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预防糖尿病对于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 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也能有效控制 病情,避免病情恶化。
02 糖尿病药物治疗原则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
综合评估患者病情
包括血糖水平、胰岛功能、并发症等。
考虑患者个体差异
制定个体化治疗目标
根据患者情况,设定合理的血糖控制 目标。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环 境因素和自身免疫等。其中,1型糖尿 病主要由自身免疫导致,2型糖尿病则 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
危险因素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高血压、 高血脂、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习惯和家 族遗传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等。此外,患者还可能出 现视力模糊、感染易发、伤口愈合缓慢等非特异性症状。
诊断依据
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血糖检测结果。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 ≥11.1mmol/L,且伴有糖尿病症状,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预防措施及重要性
预防措施
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 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此外,定期体检和早期发现 也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糖尿病药物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糖尿病概述 • 糖尿病药物治疗原则 • 口服降糖药物介绍 • 胰岛素治疗及应用技巧 •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 •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支持
01 糖尿病概述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
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 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糖尿病 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糖尿病药物治疗》ppt课件
![《糖尿病药物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fe96f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d6.png)
合理用药建议与指导
06
医生处方行为规范化培训
糖尿病药物治疗原则掌握
01
医生应熟悉各类降糖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及用药注意事项。
个体化治疗方案设计
02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合并症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药
物治疗方案。
规范处方书写
03
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详细注明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疗程
等信息,便于患者理解和执行。
临床应用
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尤其 是新诊断的、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 者。常用药物包括格列本脲、格列吡 嗪等。
双胍类药物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作用机制
双胍类药物通过抑制肝糖原异生, 减少肝糖输出,同时增加外周组 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降低 血糖水平。
临床应用
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尤 其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常用 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等。
《糖尿病药物治疗》 ppt课件
目 录
• 糖尿病概述 • 药物治疗原则与策略 • 口服降糖药物介绍 • 注射类降糖药物介绍 • 药物副作用与安全性评估 • 合理用药建议与指导
糖尿病概述
01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
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以 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由于胰岛素分 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 兼有引起。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 以及视力模糊、皮肤瘙痒、感染易发等非典型症状。
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或随机血糖的检测 结果。同时,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家族史等信息进行综合 判断。
药物治疗原则与策略
02
个体化治疗方案设计
糖尿病降糖药物的规范使用PPT课件
![糖尿病降糖药物的规范使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d00c543968011ca2009142.png)
27
胰岛素分类
胰岛素分类
根据作用时间分类
根据来源分类
长效胰岛素 中效胰岛素 短效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 动物胰岛素 基因重组人胰岛素 胰岛素类似物
28
胰岛素适应症
? 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应用胰岛素作替代治疗 ? 2型糖尿病患者有以下情况:
? 急性代谢紊乱 ? 血糖控制不良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 重症糖尿病肾病 ? 神经病变导致严重腹泻、吸收不良
替代治疗
? 胰岛素 + 口服药 ? 胰岛素:一天 1次、一天 2次、一天 3次、一天 4次、一天 5次 ? 胰岛素泵
30
胰岛素不良反应
全身反应:
? 低血糖反应 ? 过敏反应 ? 胰岛素性水肿 ? 屈光不正
局部反应:
? 局部过敏反应 ? 皮下脂肪萎缩 ? 皮下脂肪纤维化增生
31
应用胰岛素注意事项
? 按时定量进餐 ? 适当锻炼,锻炼的方式、时间相对固定 ? 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 应监测血糖谱、尿糖、尿酮体
? 单一用药效果欠佳时,与二甲双胍或格列酮类合用, 可加强效果
14
格列奈类不良反应
? 低血糖 一般较轻微 ? 消化道反应 罕见,通常较轻微,偶发腹痛、腹泻、
恶心、呕吐、和便秘 ? 过敏反应 偶见皮肤瘙痒、发红、荨麻疹 ? 肝脏酶升高 仅见于个别患者,且为轻度和短暂性的
15
α -糖苷酶抑制剂及注意事项
综合征 ? 合并严重感染、创伤、手术、心梗、
卒中等应激状态 ? 肝、肾功能不全
? 妊娠、哺乳期 ? 磺脲类药物原发和继发性失效 ? 显著消瘦 ? 同时患有需要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疾
病,如 SLE ? 某些特异性糖尿病,如坏死性胰腺炎 ? 某些新诊断的 2型糖尿病
胰岛素分类
胰岛素分类
根据作用时间分类
根据来源分类
长效胰岛素 中效胰岛素 短效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 动物胰岛素 基因重组人胰岛素 胰岛素类似物
28
胰岛素适应症
? 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应用胰岛素作替代治疗 ? 2型糖尿病患者有以下情况:
? 急性代谢紊乱 ? 血糖控制不良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 重症糖尿病肾病 ? 神经病变导致严重腹泻、吸收不良
替代治疗
? 胰岛素 + 口服药 ? 胰岛素:一天 1次、一天 2次、一天 3次、一天 4次、一天 5次 ? 胰岛素泵
30
胰岛素不良反应
全身反应:
? 低血糖反应 ? 过敏反应 ? 胰岛素性水肿 ? 屈光不正
局部反应:
? 局部过敏反应 ? 皮下脂肪萎缩 ? 皮下脂肪纤维化增生
31
应用胰岛素注意事项
? 按时定量进餐 ? 适当锻炼,锻炼的方式、时间相对固定 ? 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 应监测血糖谱、尿糖、尿酮体
? 单一用药效果欠佳时,与二甲双胍或格列酮类合用, 可加强效果
14
格列奈类不良反应
? 低血糖 一般较轻微 ? 消化道反应 罕见,通常较轻微,偶发腹痛、腹泻、
恶心、呕吐、和便秘 ? 过敏反应 偶见皮肤瘙痒、发红、荨麻疹 ? 肝脏酶升高 仅见于个别患者,且为轻度和短暂性的
15
α -糖苷酶抑制剂及注意事项
综合征 ? 合并严重感染、创伤、手术、心梗、
卒中等应激状态 ? 肝、肾功能不全
? 妊娠、哺乳期 ? 磺脲类药物原发和继发性失效 ? 显著消瘦 ? 同时患有需要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疾
病,如 SLE ? 某些特异性糖尿病,如坏死性胰腺炎 ? 某些新诊断的 2型糖尿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70
60–70
35–40*
20–30
HbA1C (%) TG HDL-C LDL -C 体重 血清胰岛素
1.0–2.0 升高或无作用 NA NA 增加* 增加
1.5–2.0 下降 轻度增加 下降 下降 显著下降
1.0–1.5 * 下降或无作用 升高 升高或无作用 升高 显著下降
0.7–1.0 NA NA NA NA 无作用
平滑肌细胞 LDL-受体活性 脂蛋白合成
肾上腺活性 Na+潴留 Ca++潴留
2型糖尿病
脂蛋白血 症
粥样硬化
高血压
J.Diabetes Complications 1998; 2:110
危险因素和并发症
微血管病变
眼睛
足
肾脏
神经
大血管病变
缺血性心脏病 中风
周围血管病变
高血糖 高血压 血脂异常 凝血功能障碍 吸烟
2型糖尿病的发病及发展:
确诊: 三条标准
空腹血糖 ≥7.0mmol/L 重复一次 餐后血糖 ≥11.1mmol/L 重复一次 OGTT 2小时血糖≥11.1mmol/L
调节异常(IGR): 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
空腹血糖异常(IFG):5.6~6.9mmol/L 糖耐量减低(IGT):
胰岛素抵抗作用
糖毒性
肝糖输出↑ 和 周边组织利 用糖能力↓
高胰岛素血症
高血糖 血症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胰腺 胰岛素分泌减少
高血糖症
肝糖生成增加
葡萄糖摄取减少
肝脏
肌肉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Medical Management of Non-Insulin-Dependent (Type II) Diabetes. 3rd ed. Alexandria, VA: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1994
OGTT 2h 血糖 7.8~11mmol/L
评估病情:HbA1c和FA
糖化血红蛋白(HbA1c)<6% 糖化白蛋白(果糖胺FA)<280μmol/L
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管危险性
遗传
肥胖
老年
胰岛素抵抗
运动 ,久坐
高胰岛素血症
血糖 FFA肝脏运动 -细胞分泌胰岛素
FFA VLDL-C HDL-C
胰岛素
– 诺和灵 – 甘舒霖
商品名
诺和龙/孚来 迪 唐力
达美康 瑞易宁 糖适平 亚莫利/伊瑞
化学名
瑞格列奈
那格列奈
格列齐特 格列吡嗪 格列喹酮 格列美脲
制造公司
作用机制
研究及试验
诺和诺德/森豪 刺激1相INS分泌
诺华
施维雅 辉瑞 北京万辉 安万特/达因
刺激1相INS分泌 NAVIGATO R
长效磺脲类
磺脲类和 格列奈类
二甲双胍
TZD(格列酮类)
-糖苷抑制剂
药理作用
促进胰岛素分泌
减少肝脏糖异生, 增加肌肉 增加肌肉对胰岛素敏感性, 抑制胃肠道吸收碳水
对胰岛素敏感性
减少肝脏糖异生
化合物
作用机理
抑制胰腺细胞ATP 依赖K+通道
不明确,可能是AMPK
激动PPAR
抑制小肠-糖苷酶
FPG (mg/dL)
不同人种代谢综合症诊断的腰围定义
国家/人种
欧洲
男
女
腰围
94 cm 80 cm
南亚
男
女
中国
男
女
日本
男
女
90 cm 80 cm 90 cm 80 cm 85 cm 90 cm
降糖药物
糖尿病药物的分型
促胰岛素分泌剂
– 非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瑞格列奈(诺和龙) 那格列奈(唐力) – 磺脲类药物: 第一代:甲苯磺丁脲(D860)
不良反应
低血糖*
胃肠道反应,乳酸性酸中 毒
水肿, 肝毒性**
胃肠道功能紊乱,肝 毒性
糖尿病及降糖药物
糖尿病
分型: 四种类型
1型 2型 特异型 妊娠期
5% 90% 2~3% 2%
β细胞破坏 胰岛素抵抗伴胰岛素分泌不足 继发性 妊娠中发生
脂毒性与糖毒性作用环节
1.基因 2.糖毒性
β细胞功能损伤 胰岛素分泌功能不全
FFA ↑ 脂毒性
1.肥胖 2.家族史 3.不良生活习 惯
胰岛素分泌 ↓ 组织对胰岛素反应 ↓
治疗: 血糖目标水平
一般人群
>70岁者
空腹血糖 4.4~6.0mmol/L 6.0~8.0mmol/L
餐后血糖 4.4~7.8mmol/L 8.0~10.0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6.5%来自<7.5%治疗: 其他目标水平
血压 体重指数 总胆固醇 LDL-C HDL-C
130/80mmHg <25 <4.5mmol/L <2.5mmol/L
>1.1mmol/L
国际糖尿病联盟的代谢综合症定义
危险因子
腹型肥胖* 男 女
甘油三酯 HDL-C
男 女 血压 空腹血糖
*腰围根据人种定义
判定水平
腰围 >90 cm > 80 cm 150 mg/dL(1.7 mmol/L)
< 40 mg/dL(1.03 mmol/L) < 50 mg/dL(1.3 mmol/L) 130/85 mmHg 100 mg/dL(5.6 mmol/L)
磺脲类
磺脲类
磺脲类
DREAM
拜唐苹/卡博 平 倍欣
文迪雅
艾汀/卡司平
阿卡波糖 拜耳/华东
伏格列波糖 武田 罗格列酮 葛兰素史克 吡格列酮 大阳/华东
-糖苷酶抑制剂 STOP 荟萃分析
-糖苷酶抑制剂
PPAR-r激动剂 GOOD
PPAR-r激动剂
商品名
美迪康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 倍顺 泰白 君力达 二甲双胍肠溶片 迪化糖锭
氯磺丙脲 第二代:格列本脲(优降糖)
格列吡嗪(瑞易宁) 格列齐特(达美康/美吡达) 格列喹酮(糖适平)
第三代: 格列美脲 (亚莫利)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 双胍类药物: 二甲双胍(格华止及GENERICS) – 胰岛素增敏剂: 罗格列酮(文迪雅) 吡格列酮(艾汀)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 阿卡波糖(拜唐苹/卡博平) – 伏格列波糖(倍欣)
化学名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缓释片 二甲双胍缓释片 二甲双胍肠溶片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
制造公司
深圳中联 北京双鹤 北京天安 天津正安 江苏昆山 成都恒瑞 江苏正大天晴 北京圣永 江苏利龄 澳大利亚
Comparison among the Marketed Oral Antidiabetic Dru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