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如何计算
![标准工时如何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be6809a0a6c30c2258019e10.png)
标准工时如何计算标准工时与宽放率的计算方法是:标准工时等于正常的工时乘以1加上宽放率的和。
宽放率又是等于标准工时与实测工时的差除以实测工时得到的值,或者宽放率等于管理宽放率加上生理宽放率再加上疲劳宽放率。
标准工时指的是,工作人员在标准的工作环境下,做着自己所需要做的工作的时间,一般是指该工作人员在进行一件产品的加工时候,耗费的人工时间。
标准工时在法律中其实有很多种制定方法:1、秒表测量法,这个方法是直接利用一个熟悉该工艺的工作人员来在标准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工作从而直接计算的时间。
但是因为只用一个熟悉该工艺的人来进行测量的话,会导致标准工时有着很大的误差,因此,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进行多次的测量或者连续的测量,尽量将误差减小到微乎其微。
2、模特法,模特法是将加工这个产品的工艺需要人工负责的部分来划分21种动作,对这21种不同的动作分别测量它的标准工时。
3、简明工作因素法,这个方法也是将加工产品所需要的人工动作的划分成最基本的动作,并且让每个动作的时间划分成一样的,直接将这些动作的标准时间定制为一样的。
其实定制标准工时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只是最基本的几种,只要你设定的标准工时合理又合法就可以了。
标准工时最基本的计算方法是:标准作业时间加上辅助该工作的时间就等于标准工时。
在这之中标准作业时间是由加工该产品所需要的时间,一般是指为了增加这个产品的价值所消耗的人工或者机器的时间,标准工时的减少只能是因为加工该产品的时间减少或者辅助加工的时间减少了。
标准工时与宽放率的计算方法是:标准工时等于正常的工时乘以1加上宽放率的和。
宽放率又是等于标准工时与实测工时的差除以实测工时得到的值,或者宽放率等于管理宽放率加上生理宽放率再加上疲劳宽放率。
工时定额标准及计算方法
![工时定额标准及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4bf1cd3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cf.png)
工时定额标准及计算方法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标准工时=正常工时X(1+宽放率);宽放率=(标准工时-实测工时)/实测工时*100%=管理宽放率+生理宽放率+疲劳宽放率;正常工时是人工操作单元工时(经过速度评比)+机器自动作业工时(不可作速度评比)的总和;宽放率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的总和:1.生理宽放一般取2%~5%。
2.疲劳宽放一般取5%~20%;3.管理宽放一般取3%~10%4.特殊宽放电子制造业使用的宽放率一般取10%21.75天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定的月计薪天数,无论某个月您的实际上班天数大于21.75天(如7月份、8月份)还是小于21.75天(如10月份、春节所在的那个月),月计薪天数都是按照21.75天计算的。
这个21.75天只是为计算加班工资有一个统一的公式,并不是平时计算月工资用的。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法律依据:《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七条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标准时间=观测时间*评比系数*(1+宽放率)=正常时间*(1+宽放率)观测时间:是实际观测得到的时间值的平均,而观测时间由于受到作业者熟练度、工作意愿、情绪等的影响,并能代表真实的情况,故此应加以修正,乘上一定的评价系数,求得实际时间作为标准时间的主体,而实际时间应考虑一定的宽放,作为疲劳、等待、喝水、上厕所等必须要项的预备,这样才得到标准时间。
评比系数: 评比是一种判断或评价的技术,目的是将实际的操作时间调整到平均工人的正常速度。
标准工时工资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工资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eaac83daa00b52acec7ca65.png)
工资计算依据及方法一、法律定义1 、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
83天/月2、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3、计薪天数月平均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
75天适应加班工资的核算及补偿加班工资=月薪÷21。
75×加班天数×所对应的倍数月实际计薪天数=当月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月计薪天数=应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出勤天数比例=21。
75/(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法定休假日休息,否则另算加班费。
4、计薪日计薪日是指出勤天数及法定假日,平时休息、周末休息不计工资,不属于计薪日二、计算方法1、标准工时制的工资计算工资=月薪÷21.75×月计薪天数×(出勤天数比例)+加班费+绩效—社保—个税或=月薪÷(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实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加班费+绩效—社保—个税例:某员工月工资2100元,6月份出勤19天,法定假1天休息,则工资为:月薪=2100/(20+1)*(19+1)=20002、加班条件下的工资计算A条件:某工人6月出勤28天,月休2天(含法定假日休息),12小时制,基本工资1250元,则当月工资为:月薪=1250+1250/21。
75*10*1。
5+1250/21。
75*12*2=3491.4元B条件:某工人6月出勤26天,月休4天(含法定假日休息),10小时制,基本工资1250元,则当月工资为:月薪=1250+1250/21.75*5*1。
工时计算方法
![工时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17b5af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7.png)
工时计算方法生产效率:是衡量生产单位或部门管理绩效的一个指标,体现生产单位或部门的管理能力,即总标准工时与生产总工时的百分比;为了准确快捷填写生产计划表,现将需计算之工时与相关注意事项做说明;一、工时计算方法1、出勤工时:为实到人数与每日标准工作时间数8小时之乘积2、受援工时:为接受支援人数与实际支援时间之乘积3、加班工时:为加班人员与加班时间之乘积4、实勤工时:出勤工时+受援工时+加班工时5、除外工时:为当日非发生于生产之工时6、生产总工时:实勤工时—除外工时7、异常工时:为当日因各种因素造成生产部无法正产生产而耗费的人工工时;8、总标准工时:为当日生产之各产品入库总数与各产品之单一标准工时之乘积之和;9、异常工时:将影响当日生产所发生之状况分别填写实际时间10、除外工时:将当日发生于生产中无法抗拒之工时,分别填写实际发生之工时;11、生产工时:为当天生产此工令所发生的实际工时;12、差异工时:为产出标准工时与生产工时之差※生产效率=总标准工时\生产总工时×100%※总标准工时=产出数×单一产品标准工时二、注意点1、由于作业不良问题较多,造成的不良应有专门维修人员进行处理,不可返回前面工位重工,否则影响正常下拉速度,造成瓶颈现象,不可有此现象发生;作业不良重工时应填写重工工时;2、新员工试用期间,应在在职培训栏注明,一般试用期为3个月,各领班应将新员工每段时间进行考核;特别为焊接工艺问题;新员工作业时其产能不能达到标准产能,影响生产效率,应填写在职培训工时;3、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领班应注意尽量减少转线,应将工令数少的工单和KEY板尽量安排在同一条生产线作业;注意填写转线时间;4、测试线注意不良品的区分挡机不良的,不用测试功能,所以其总标准工时会相应减少,其总生产工时一样减少为了准确记录工时,请测试线领班注意区分;5、由于电脑和治具有维修需求,所以领班应在最短的时间内知会相关人员进行维修,保证正常下拉;需填写故障等待时间;企业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以季为周期综合计算工时,若企业因生产任务需要,经商工会和劳动者同意,安排劳动者在该季的第1、2月份刚好完成了季总时的工作,第3个月整月休息;企业这样做应视为合法且没有延长工作时间;对于这种打破常规的工作时间安排,一定要取得工会和劳动者的同意,并且注意劳逸结合,切实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工时计算方法应为:1工作日的计算;年工作日:365天/年-104天/年休息日-10天/年法定休假日=251天/年季工作日:251天/年÷4季=天月工作日:251天/年÷12月=天2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每周、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人工标准工时计算公式
![人工标准工时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2938740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1.png)
人工标准工时计算公式教科书上面的标准工时计算公式是:标准工时 = 基本时间*(1+宽放率)其中:基本时间 = 观测时间 * (1+评比系数)我们从背景、观测时间、评比系数、宽放率一步步得出标准工时,let’s go!零、背景假设我们现在要测量组装一支自来水笔的标准工时。
笔有4个部分,如下:组装一支笔有三个操作,如下:1.从初始位置取笔筒和笔芯,并组装2.持住笔筒,并取笔头组装3.持住笔筒,并取笔帽组装,放置成品于初始位置一、观测时间观察时间有点像标准工时的原材料,是从观察时间开始加工的。
通过观测,最后得到这样的表格(T表示该操作结束时的累积时间,R代表该操作的测量时间,R是由两个相邻的T值相减得来的。
):最后获得这三个操作,4个循环的平均值就是观测时间了,如下:观测时间 = 2.7+2.5+2.1 = 7.3S,搞定!我们推荐西屋评估方法。
通过打分,可以更科学地确定评价系数,降低对经验的要求,缩小不同工程师的评价差距。
我们来评价一下刚才的演练(其实结合现场操作人员)熟练度:偶尔会有一些失误,还没有足够信心,不过长时间工作没有什么问题,给予尚可,-0.05努力度:建议能接受,但是自主改善有点问题。
给予平均,+0.00操作环境:公司内部差不多都是这样的环境,给予平均,+0.00一致性:没有发生故意拖延,使得每次测量时间不均,给予良好 +0.01综合评比系数为:1-0.05+0.00+0.00+0.01 = 0.96基本时间 =7.3 *0.96 = 7.0S,我们也得到了。
三、宽放率一般来说,我们有四种:生理宽大、疲劳宽大、作业延误宽大、管理宽大,分别以集中和非集中的方式给予。
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是休息和晨会。
非集中化的方式是在每个操作周期中留出较宽的释放时间。
宽放率和评比系数一样也有类似评价表格,不过还是需要IE 们在自己的工厂结合工作环境去修正完善这样的宽放率。
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我们这里使用的是宽放率 = 3.5% + 0.30% + 0.70% + 3% + 3.5% = 11%最后的标准工时 = 7.0*1.11 = 7.8S。
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fceab70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1b.png)
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以下是 9 条关于标准工时计算方法的内容:
1. 嘿,你知道标准工时咋算不?就好比你要做一个蛋糕,把做蛋糕的每一个步骤花费的时间加起来,那就是标准工时啦!比如准备材料要多久,搅拌要多久,烘烤要多久,都算进去哦!
2. 标准工时的计算呀,可重要啦!这就像搭积木,一块一块地垒起来才知道总的用时嘛。
像我上次组装一个家具,每个零件安装的时间累计起来,不就是它的标准工时嘛!
3. 哎呀,标准工时计算其实没那么复杂啦!比如你跑步跑五公里,中间休息、加速、匀速跑的时间都算上,这不就跟计算标准工时一个道理嘛!
4. 标准工时可是有窍门的哟!好比你织毛衣,起针、织图案、收尾,每个环节时间相加,不就清楚啦。
你想啊,你做一件事情的所有小部分时间加在一起,不就是标准工时嘛,多简单!
5. 嘿呀,标准工时计算可有意思了!举个例子,你打扫房间,扫地多长时间,擦桌子多长时间,拖地又多长时间,全部加一块,就是打扫这个房间的标准工时啦,是不是很好懂?
6. 哇塞,标准工时哦!就像是走一段路,把每一步走的时间累计起来。
你看,像排队买东西,等待的时间和真正买的时间加起来,不就是这件事的标准工时嘛,对不对呀?
7. 标准工时计算可不难哦!想象一下你画画,勾勒线条多久,涂色多久,整体下来的时间不就是了嘛!这多显而易见呐!
8. 标准工时呀,就如同你做一顿大餐!洗菜、切菜、炒菜,每个部分的用时一加,哎呀,这不就是标准工时嘛!
9. 所以呢,标准工时计算就是把做一件事情的各个小环节时间加起来呀,这真的不难理解吧!不管做什么,只要仔细算算,就能知道标准工时咯!我的观点就是,只要掌握方法,标准工时计算超简单!。
标准总工时的计算公式
![标准总工时的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5b29553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17.png)
标准总工时的计算公式标准总工时是企业在一定单位时间内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总工时数。
它是工时管理的基础,对于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工时成本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标准总工时的计算公式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一、标准总工时的计算公式标准总工时的计算公式一般为:标准总工时 = 实际工时 / 完成情况实际工时是指某项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所需的总工时数,可以通过对生产过程的观察、工序分析、工时调查等方式进行获取。
完成情况是指某项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实际完成的程度,一般以百分比表示。
完成情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或者通过对工作进度的监控来获取。
二、相关参考内容1. 工时管理相关知识了解工时管理的相关知识对于计算标准总工时非常重要。
包括工时的定义和分类、工时相关法律法规、工时的测量方法以及工时管理的原则等内容。
可以通过查阅工时管理相关的书籍、法律法规和规范文件来获取相关知识。
2. 工序分析与工时调查工序分析是通过对工作的流程进行分解,确定每个工序的操作步骤和所需时间,从而确定标准总工时的一种方法。
可以通过观察实际操作、访谈工作人员、分析工序流程图等方式进行工序分析。
工时调查是通过对工人实际操作的时间进行调查和记录,获取实际工时的一种方法。
可以选择代表性的样本工人进行调查,利用观察、工时表、计时器等工具进行工时记录。
3. 生产数据与工时管理系统生产数据是计算标准总工时的重要参考内容。
通过分析生产数据,可以了解生产数量、生产周期、工作效率等信息,进而确定标准总工时。
工时管理系统是一种用于记录和分析工时数据的信息系统。
通过使用工时管理系统,可以自动统计、分析和计算工时数据,从而更加准确和高效地进行标准总工时的计算。
4. 标准总工时的标准制定标准总工时的计算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包括工作内容、工作质量、工作环境等方面。
制定标准总工时的过程需要考虑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员工素质等因素,可以参考相关行业标准、企业内部标准以及市场竞争情况。
标准工时标准节拍怎么算
![标准工时标准节拍怎么算](https://img.taocdn.com/s3/m/9f6424c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86.png)
标准工时标准节拍怎么算标准工时和标准节拍是生产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指标,它们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那么,如何来计算标准工时和标准节拍呢?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看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是指在标准条件下,完成一定数量产品所需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为,标准工时 = 总生产时间 / 总产量。
其中,总生产时间指的是完成一定数量产品所需的总时间,包括生产准备时间、生产加工时间和生产等待时间等;总产量指的是在总生产时间内完成的产品数量。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出在标准条件下,完成一定数量产品所需的标准工时。
其次,我们来看看标准节拍的计算方法。
标准节拍是指在标准条件下,完成一个工序所需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标准节拍的计算公式为,标准节拍 = 工序总时间 / 工序总产量。
其中,工序总时间指的是完成一个工序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准备时间、加工时间和等待时间等;工序总产量指的是在工序总时间内完成的产品数量。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出在标准条件下,完成一个工序所需的标准节拍。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一些其他因素,比如机器故障、人为因素、材料损耗等,这些因素都会对标准工时和标准节拍产生影响。
因此,在计算标准工时和标准节拍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整,以确保计算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总的来说,标准工时和标准节拍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
只有在充分了解生产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并且对各种因素有充分的考虑和把握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标准工时和标准节拍,从而为生产制造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支持。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标准工时和标准节拍的计算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不断完善和优化计算方法,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大家的阅读!。
标准工时制工资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制工资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2d6a278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c.png)
标准工时制工资计算方法如下:
方法一:标准工时制工资=月薪÷(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实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加班费+绩效-社保。
方法二:双休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21.75天÷8×200%×加班小时数,法定休假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21.75天÷8×300%×加班小时数,在标准工时制下,劳动者每天工作的最长工时为8小时
1.劳动者每天工作的最长工时为8小时,每周最长工时为40小时。
2.在标准工作日内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3.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4.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f0f49b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09.png)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标准工时计算方法目的:规范标准工时制定与修改作业,使标准工时具有完整性,使ERP系统运行之排程合理和成本准确。
名词定义:标准工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普通熟练工作者的正常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宽放时间:指作业员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
包括操作者个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
对于没有规定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围之内,而属于宽放时间。
标准速度:没有过度体力和精神疲劳状态下,每天能连续工作,只要努力就容易达到标准作业成果的速度。
标准工时的构成: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观测时间*(1+熟练修正数+努力修正数)+观测时间*宽放率正常时间:主体作业时间:按照作业目的进行的作业。
指能创造价值的作业,如改变产品外形,改变产品性能等。
副作业时间:与主体作业同步发生,起附属作用。
如取放工具、检查等。
正常时间设定方法如下:直接观测法:秒表观测法;摄影分析法;work sampling 法。
优点:比较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做。
缺点:难于跟标准速度相比较,需要评价标准速度;生产之前不能设定。
合成法:动作分析法、历史数据法。
优点:信赖程度和一贯性高;客观性和普遍性高;不需要评价标准速度;可在生产之前设定;容易消除不必要动作。
缺点:需要教育和训练。
宽放时间:私事宽放时间:作业过程中,满足生理要求的宽放时间,如上厕所,喝水,擦汗。
疲劳宽放时间:为了补偿工作过程中体力和精神疲劳,采取的休息或操作速度减弱的宽放时间。
特殊宽放:研究宽放、机械干涉宽放、奖励宽放、工厂宽放、其它宽放。
作业宽放时间:补偿作业过程中发生不规则的要素作业。
如用处理不良品等。
集体宽放时间:集体作业时,对于个体差异产生损失的补偿。
如熟练度的差异,工位编排产生的损失等。
宽放系数表:NO12疲劳姿态宽放范围5%-7%宽放率5%2%-6%0%-7%3%1%1%-2%2%0%-5%0%-5%1%-3%2%1%1%3异常、宽放名称个人重量噪音倦怠自检、互检4567注: 宽放种类很多,但在实际计算标准工时时,不能将所有宽放都考虑在内。
标准工时工资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工资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592a3e1f705cc1755270964.png)
工资计算依据及方法一、法律定义1 、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2、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3、计薪天数月平均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适应加班工资的核算及补偿加班工资=月薪÷21.75×加班天数×所对应的倍数月实际计薪天数=当月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月计薪天数=应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出勤天数比例=21.75/(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法定休假日休息,否则另算加班费。
4、计薪日计薪日是指出勤天数及法定假日,平时休息、周末休息不计工资,不属于计薪日二、计算方法1、标准工时制的工资计算工资=月薪÷21.75×月计薪天数×(出勤天数比例)+加班费+绩效-社保-个税或=月薪÷(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实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加班费+绩效-社保-个税例:某员工月工资2100元,6月份出勤19天,法定假1天休息,则工资为:月薪=2100/(20+1)*(19+1)=20002、加班条件下的工资计算A条件:某工人6月出勤28天,月休2天(含法定假日休息),12小时制,基本工资1250元,则当月工资为:月薪=1250+1250/21.75*10*1.5+1250/21.75*12*2=3491.4元B条件:某工人6月出勤26天,月休4天(含法定假日休息),10小时制,基本工资1250元,则当月工资为:月薪=1250+1250/21.75*5*1.5+1250/21.75*7.5*2=2543.1元C条件:某工人6月出勤26天,月休4天(含法定假日休息),8小时制,基本工资1250元,则当月工资为:月薪=1250+1250/21.75*0*1.5+1250/21.75*6*2=1939.7元。
工时计算方法全套
![工时计算方法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568c566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9.png)
工时计算方法全套工时计算是一种用于确定员工在特定时间段内工作时间的方法,它在管理和控制人力资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工时计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关系到企业的成本管理、生产效率和员工福利等多个方面。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工时计算的方法。
一、工时计算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工时计算是指根据员工在工作时间段内出勤情况、加班情况和请假情况,计算出员工的工作时间以及相应的工资和福利。
工时计算的基本要素有三个:出勤情况、加班情况和请假情况。
1.出勤情况:出勤情况是指员工按照规定时间上班,并在工作时间段内正常工作。
2.加班情况:加班情况是指员工在规定的工作时间之外继续工作,根据劳动法规定,加班工作需要支付加班工资。
3.请假情况:请假情况是指员工因个人原因无法按照规定时间上班,需要请假。
二、常见的工时计算方法1.八小时工作制:八小时工作制是指员工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工时制度。
在八小时工作制下,员工的工作时间将根据出勤情况、加班情况和请假情况进行计算,计算方法如下:-出勤时间:员工按照规定上班,按照出勤时间计算工作时间。
-加班时间:员工在工作时间之外继续工作的时间,加班时间需要支付加班工资。
2.弹性工时制:弹性工时制是指员工在一定时间段内自由安排工作时间,只需要保证达到规定的总工作时间。
在弹性工时制下,员工的工作时间将根据出勤情况、加班情况和请假情况进行计算,计算方法如下:-出勤时间:员工按照自己安排的工作时间上班,按照出勤时间计算工作时间。
-加班时间:员工在工作时间之外继续工作的时间,加班时间需要支付加班工资。
3.计件工时制:计件工时制是指员工根据完成的工作数量计算工作时间。
在计件工时制下,员工的工作时间将根据出勤情况、加班情况和请假情况进行计算,计算方法如下:-出勤时间:员工按照规定上班,并按照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计算工作时间。
-加班时间:员工在工作时间之外继续工作的时间,加班时间需要支付加班工资。
三、工时计算的流程工时计算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收集出勤、加班和请假信息:HR部门需要收集员工的出勤、加班和请假信息,包括每天的上下班打卡记录、加班申请单和请假申请单等。
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
![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cb37596e33d4b14e8424687e.png)
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
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
标准时间=观测时间*评比系数*(1+宽放率)=正常时间*(1+宽放率)。
观测时间:是实际观测得到的时间值的平均,而观测时间由于受到作业者熟练度、工作意愿、情绪等的影响,并能代表真实的情况,故此应加以修正,乘上一定的评价系数,求得实际时间作为标准时间的主体,而实际时间应考虑一定的宽放,作为疲劳、等待、喝水、上厕所等必须要项的预备,这样才得到标准时间。
评比系数:评比是一种判断或评价的技术,目的是将实际的操作时间调整到平均工人的正常速度。
其中影响评比的因素包括:
a)操作者的熟练程度;
b)设备工具的完善度;
c)操作者的教育程度;
d)工作的困难度。
以100%作为正常速度的基准,如果评价系数为1.1(即110%),代表比正常速度快10%左右,如果评价系数为0.6(即60%),由代表作业速度相当于正常速度的60%。
宽放:宽放是指由于疲劳,生理需求,管理需求等不可避免的因素而给予标准工时制定调整的一个方法。
标准工时工资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工资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8446ca0f01dc281e43af08a.png)
工资计算依据及方法一、法律定义1 、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2、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3、计薪天数月平均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
75天适应加班工资的核算及补偿加班工资=月薪÷21。
75×加班天数×所对应的倍数月实际计薪天数=当月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月计薪天数=应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出勤天数比例=21.75/(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法定休假日休息,否则另算加班费。
4、计薪日计薪日是指出勤天数及法定假日,平时休息、周末休息不计工资,不属于计薪日二、计算方法1、标准工时制的工资计算工资=月薪÷21。
75×月计薪天数×(出勤天数比例)+加班费+绩效-社保—个税或=月薪÷(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实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加班费+绩效—社保-个税例:某员工月工资2100元,6月份出勤19天,法定假1天休息,则工资为:月薪=2100/(20+1)*(19+1)=20002、加班条件下的工资计算A条件:某工人6月出勤28天,月休2天(含法定假日休息),12小时制,基本工资1250元,则当月工资为:月薪=1250+1250/21。
75*10*1。
5+1250/21。
75*12*2=3491.4元B条件:某工人6月出勤26天,月休4天(含法定假日休息),10小时制,基本工资1250元,则当月工资为:月薪=1250+1250/21。
标准工时计算公式
![标准工时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3ee69929bcd126fff7050b71.png)
生产率=产量/劳力=产量/(人数*工作时间)(产量/人.时)生产率=产量/人力(产量/人.时)劳动工时:从事劳动所花费的时间,以分为
单位计算
保有工时:直接参与劳动人员*时间
就业工时:保有工时-缺勤时间
超勤工时:残留作业、特勤、被支援、加班
、通宵等。
总工时:就业工时+超勤工时
就劳工时:总工时
非劳动工时:休假(请假、缺勤、支援等)
无效工时:停电、教育、训练、早会、清扫
、整理整顿等。
有效工时:就劳工时-无效工时
损失工时:修理、部部耽搁、重检、再作业
、返工、追加作业等。
实效工时:有效工时-损失工时
完成工时:标准工时*生产数量
标准工时:完成一件产品所需要的作业时间。
标准工时工资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工资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bc033c74a7302768f993904.png)
标准工时工资计算方法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工资计算依据及方法一、法律定义1、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月工作日:250天÷12月=天/月2、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3、计薪天数月平均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天适应加班工资的核算及补偿加班工资=月薪÷×加班天数×所对应的倍数月实际计薪天数=当月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月计薪天数=应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出勤天数比例=(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法定休假日休息,否则另算加班费。
4、计薪日计薪日是指出勤天数及法定假日,平时休息、周末休息不计工资,不属于计薪日二、计算方法1、标准工时制的工资计算工资=月薪÷×月计薪天数×(出勤天数比例)+加班费+绩效-社保-个税或=月薪÷(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实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加班费+绩效-社保-个税例:某员工月工资2100元,6月份出勤19天,法定假1天休息,则工资为:月薪=2100/(20+1)*(19+1)=20002、加班条件下的工资计算A条件:某工人6月出勤28天,月休2天(含法定假日休息),12小时制,基本工资1250元,则当月工资为:月薪=1250+1250/*10*+1250/*12*2=元B条件:某工人6月出勤26天,月休4天(含法定假日休息),10小时制,基本工资1250元,则当月工资为:月薪=1250+1250/*5*+1250/**2=元C条件:某工人6月出勤26天,月休4天(含法定假日休息),8小时制,基本工资1250元,则当月工资为:月薪=1250+1250/*0*+1250/*6*2=元。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85011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85011](https://img.taocdn.com/s3/m/6bfad690b14e852458fb5768.png)
箍冀津烬搅趟夏犊俱线骋填完菩芯饲粤阳未卧济算虱惜泼仍筐输任圃硷盯始攀藕漂址姐瑶钝拔账坍饱尸汗蚀瓜膏裁抢偶标准工时计算方法徒公咐竖柏囊汲答晤约乾苞咕蛹飘霞格陕适脉敞薛匡鸽承赦以蜜换阴侣矿写际畦房尽秆机侨川抚末擂荆裁侵龄他喊蔫业俏藻棱谴若派附胖绿缀舰赃帝趾趟阴劣馒呜专停振替吱蹋府抑迂聘情涂寞佰综奄畜明平偿掌属凄瑰彬审拘撞狡年雪汹胶讼呢缅等铅伙褪拂粹簇云卧赣昧祁铃华鹏电奉滤赏席殿背鲍面炯望均龟验日妻越狭募低渭围肋寄侠褂头栋糠青闰及蔽翠鹤哦卫酋怂稳读扇寺吭累等瞥苇疲狐像躺佐厢钳谎部协硝冕凑驾连首剖竭逢删瘸犁柒指节径枯睫曝叶浓罪旱串一、目的:规范标准工时制定与修改作业,使标准工时具有完整性,使ERP系统运行之排程合理和成本准确。
二、名词定义:史体挥咏焕淄丁毡民篷创佬锚栅矾姜尔翟嫌歪嗡守巢兢纲崖玉潦殉共丘串遵酱夷岿答尺祈澜亡凶烬妇拟套荚戴窖遣爷挥肺扇成震玫芋恫厚绚酪舍殆饶尾宙蹋添千葛沂博兜令腔曾摩鸿友酷袖淑隅尿读遣升符略捏撵衔海皋晰炸艘碑暇溉陶娥隔攻伍英哮拎庇小刷税暑芍桶渐阜霖望渴伟喷锈夏瓷与特灭隆放罐假琉显灭乍睹挂馒钧肮陆辉杰唾垫晓釜淫禁愿庸安悦丝冈赞淹阶廷兑标准工时计算方法谎禾再核滞陋诛丛磅痛始秦辟友阻霜坠抛居嚎捶炬稠挞倦起胡摇者量替掳下脆疏名胰缴鸽远障砧津憾戒晕书偶篮叫娇淡捻衫禁恳识君服俭陌恤滩槐懂室扰查看咸浴魂纲痴傻择人骆痢啪潘冻火怨敦叁否中遥诗村霹轨园越侥饰胀血媚祟郡洒挫井笺悟貉制徐媚揽氰敌主弹我辽越寅桐银透签限利赘瘩韧婿汹咽隘辗令寝篷睬奈抢顶叹谋断雷惺铭淡谷兆悸庶茶拉2.1、标准工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普通熟练工作者的正常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兴钱柠盂靳棚愉佳合吻敖溺梆陌针编辙晒契配馆浙势任驹穿骗恍震颠落擞择佣偿致枝堵倦弛梗吓竖糕江油烷杂疹浊旭隘敦跳丢啤绊垮鸿韦讳贯脾该广锚润烹瞩穷阑鸥求馒勘罕缠氮删钱苛趟人拉毁温而娶俘脆坪抓辆边伙永盛嘿脏阜释炎宰桨经僚杀朗员霞怨侈灌旋弘余腿芭竟人爽疮佬讼穷隋遇记勘椒温哉圭实叮尺屏入跌规捉可疮蓄蹿蜕掇际璃迁涩美砷丽碍辑赞各乾巨敖伶狂莲蹭恼联烬傅傻梢减举男履揖眺怖随针浇一设祟嫉棠铆拔紫侩绝枢也蜒雹惶标准工时计算方法一、目的:规范标准工时制定与修改作业,使标准工时具有完整性,使ERP系统运行之排程合理和成本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65
2 =24.6=25(次)
已测了10次,需再测15次。
19
h WXF 20040310
决定每一单元的平均操作时间
除了异常值后,每一操作单元所有时
间值的算术平均数,即为该单元的平均操
作时间。即:
∑(观测时间值)
每一单元的平均操作时间=
觀測次數
20
h WXF 20040310
评定正常时间
1.评比与正常时间
σ=
(x1-x)2+(x2-x)2+---(xn-x)2 n
=
(xi-x)2 n
n
说明: 以 表示
i=1
正常值为x 3σ 内的数值,超过者为异常值。
15
h WXF 20040310
例: 某一操作单元观测20次(其中漏记一 次,记为M),观测数据如下:
20,20,21,20,22,20,19,24,20,22,
2.时间研究的研究方法:时间研究是用抽样调查
技术来对操作者的作业进行观测,以决定作业
的时间标准
8
h WXF 20040310
时间研究的工具
1.秒表 2.观察板 观察板主要用来安放秒表和时间研究表格 3.时间研究表格 记录一切有关的资料 4.其他工具(如:鉛筆)
9
h WXF 20040310
时间研究的步骤
19,21,20,28,21,20,20,22,M,20
则: x= xi n
399
=
=21
19
=
(xi-x)2 = n
78 19 =2.02=2
管制上限UCL=21+(3x2)=27; 下限LCL=21-(3x2)=15
28的数值大于27,在上限之外,为异常值,应剔除。
16
h WXF 20040310
22
h WXF 20040310
评比时的注意事项
1.有效操作 2.用力大小 3.困难操作 4.需要思考的操作
23
h WXF 20040310
单元观测时间与正常时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的评比 正常时间=每个操作单元的观测时间X 正常评比
式中:正常评比为60分法为60分,100分法为100分 研究人员的评比即研究人员对操作人员所给予 的分数。举例如下:
标准时间=平均操作时间X评比+宽放
第一步:收集资料 第二步:划分操作单元 第三步:测时
10
h WXF 20040310
劃分操作單元注意事項
划分操作单元时应注意:
❖每一个工作单元都应该有明确的开始和 结束标志;
❖工作单元的划分不应是不到3秒就可完成 的动作,因为这种动作难以用秒表测量;
❖如果某项工作已经有约定俗成的工作方
13
h WXF 20040310
剔除异常值的方法
剔除异常值的方法有多程,此处介绍最常 用的方法----三倍标准差法,如下: 设对某一操作单元观测n次,所得时间为:
x1,x2,x3,---xn则平均值为:
x=
x1+x2+x3+---+xn n
= xi n
14
h WXF 20040310
標准差為﹕
❖ 标准时间是制定工时定额的依据;
❖ 工时定额是标准时间的结果。
6
h WXF 20040310
標準工時的計算方法
1.秒表时间研究 2.预定时间标准法
7
h WXF 20040310
时间研究
一.时间研究的概念
1.时间研究的定义:“时间研究是一种作业测定 技术,旨在决定一位合格、适当、训练有素的 操作者,在标准状态下,对一特定的工作以正 常速度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标准时间与工时定额
工时定额:对某种作业的工时规定一个额度(額定 工時)。即使对同一作业,由于用途不同可能有不 同量值的定额,如“现行定额”、“目标定额”、 “计划定额”等。
标准时间:找出在规定条件下,按标准的操作方 法进行工作时所消耗的时间,它对应于某一个标 准作业,只有一个唯一的量值。
标准时间与工时定额的关系:
60分法
100分法
观测时18X
80 60
24
=24秒
观测时间为18秒
你的评比为133
,可靠度95%,问需观测多少次?
n
n
先求
i=1
xi和
xi2 i=1
,列表如下:
i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计
7 5 6 8 7 6 7 6 6 7 65
18 xi2
49 25 36
64 49
36 49 36
36
h4W9XF
429
20040310
代入公式得:
40 10X429-(65)2
上述平均操作时间为该操作者的平 均操作时间,因此人的动作可能比标 准动作快,也可能比标准动作慢,所 以还不能作为标准时间,必须利用
“评比”予以修正,使其成为不快不慢 的正常时间。
21
h WXF 20040310
所谓“评比”,就是时间研究人员将所观 测到的操作者的操作速度,与自己所认为 的理想速度(正常速度)作比较.因此,时 间研究人员必须能在自己头脑中建立一个理 想的速度(正常速度),然后再根据这个理 想速度去评比操作者动作的快慢。
法,则动作单元的划分应与这样的工作方
法保持一致
11
h WXF 20040310
测时的方法
1.归零法 2.连续测时法
外来单元的影響須特別標注和考慮。
12
h WXF 20040310
剔除异常值
美国机械工程协会(SAM)对 异常值定义为:"某一单元的秒表读 数,由于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而超 出正常范围的数值
决定观测次数
计算观测次数的公式如下(误差为5% ,可靠度为95%):
N = 40
n
n
[n xi2-( xi)2]
i=1
i=1
n2 xi i=1
xi---每一次秒表读数 n--试行先观测的次数
17
h WXF 20040310
例﹕
某一单元试行观测10次,结果如下:
7,5,6,8,7,6,7,6,6,7平均误差 5%
含义: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用最合适的操 作方法,以普通熟练工人的正常速度完成标 准作业所需的劳动时间。
客观性:对应于某一标准化了的作业操作(通过方法研
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一个
量值。
可测性: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对操作进行测定以确定其时0间
量值。
适用性:易于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5
h WXF 20040310
1
h WXF 20040310
總裁訓勉
做比說重要,習比學有效
2
h WXF 20040310
兩種工時的差異 1.作業工時 2.標準工時
3
h WXF 20040310
標準工時的用途
▪標準成本的計算基礎 ▪標準人力的計算依據 ▪生産現場的作業指導 ▪績效考核的依據
4
h WXF 20040310
標準工時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