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二中《气压带和风带》word学案
气压带风带导学案(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影响班级 姓名 学号 小组[学习目标]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
2.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分布、移动规律及对气候影响。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海陆气压中心季节性变化的影响;4.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
【重点难点突破】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及其移动规律。
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海陆气压中心季节性变化的影响;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学法指导】课前预习:阅读课本,根据导学案梳理基础知识和探究题目。
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内容,进行基础知识梳理,熟记基础知识。
2.用15分钟独立完成【教材基础知识梳理】,并尝试对【探究点】进行研究。
【教材基础知识梳理】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形成因素⎩⎨⎧热力因素:形成①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动力因素: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和②副极地低气 压带 2.三圈环流a .低纬环流:位于赤道与③ 之间,形成北半球的④ 带和南半球的⑤ 带。
b .中纬环流:位于副热带与副极地之间,形成⑥ 。
c .高纬环流:位于极地与副极地之间,形成⑦ 。
3.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⑧ 移,冬季⑨ 移。
南半球则恰好相反。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1)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到海陆的⑩ 分布。
夏季,大陆上形成⑪ ;冬季,大陆上形成⑫ 。
a .北半球⎩⎪⎨⎪⎧7月份,⑬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⑭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切断1月份,⑮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⑯亚洲高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b .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⑰ 分布比北半球明显,呈⑱ 分布。
(2)大气活动中心的⑲ 和强度一旦异常,就会造成世界各地天气、⑳ 的异常。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1)季风:是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21 有显著改变的现象,是大气环流的重要表现形式,亚洲○22 和○23 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及课标解读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及课标解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2. 使学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2.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3. 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4.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5. 气压带和风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 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动态图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中。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图像,引发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兴趣。
2. 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解释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气压和风的关系。
3. 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讲解地球自转、太阳辐射和地球形状对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影响。
4. 探讨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移动规律等。
5. 讲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温度、风向等因素的影响。
6.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地区的气压带和风带对当地气候的影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7. 小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气压带和风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对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原因和特点的掌握。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价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的掌握。
六、教学拓展1. 介绍气压带和风带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探讨气压带和风带在航空、航运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最新版)第一章: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1.1 气压带1.1.1 定义:地球表面上由于日照和地球自转引起的大规模气压分布带。
1.1.2 分类: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低气压带。
1.2 风带1.2.1 定义:地球表面上由于气压梯度力、科里奥利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的分布带。
1.2.2 分类:信风带、西风带、东风带。
第二章:气压带的成因和特点2.1 赤道低气压带2.1.1 成因:太阳辐射强度大,地表温度高,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带。
2.1.2 特点:降水丰富,多对流雨,风力较小。
2.2 副热带高气压带2.2.1 成因:副热带地区大气下沉形成高压带。
2.2.2 特点:晴朗干燥,风力较大。
2.3 极地低气压带2.3.1 成因:极地地区地表温度低,空气下沉形成低压带。
2.3.2 特点:寒冷干燥,风力较小。
第三章:风带的成因和特点3.1 信风带3.1.1 成因: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的气压梯度力形成信风带。
3.1.2 特点:信风带的风向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风力较小。
3.2 西风带3.2.1 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低气压带之间的气压梯度力形成西风带。
3.2.2 特点:西风带的风向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风力较大。
3.3 东风带3.3.1 成因: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低气压带之间的气压梯度力形成东风带。
3.3.2 特点:东风带的风向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风力较小。
第四章: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4.1 气压带对天气的影响4.1.1 低气压带:降水丰富,多对流雨。
4.1.2 高气压带:晴朗干燥,风力较大。
4.2 风带对天气的影响4.2.1 信风带:风力较小,降水较少。
4.2.2 西风带:风力较大,降水适中。
4.2.3 东风带:风力较小,降水较少。
第五章:气压带和风带的气候变化5.1 季节性变化5.1.1 气压带的移动: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1.2 风带的移动:信风带和东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西风带四季变化不大。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最新版)第一章: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介绍1.1 气压带的定义和分类1.2 风带的定义和分类1.3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1.4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二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2.1 赤道低气压带的分布和特征2.2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分布和特征2.3 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分布和特征2.4 极地高气压带的分布和特征第三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变化3.1 气压带和风带季节变化的原因3.2 赤道低气压带的季节变化3.3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季节变化3.4 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季节变化3.5 极地高气压带的季节变化第四章: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4.1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温的影响4.2 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影响4.3 气压带和风带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4.4 气压带和风带对灾害性天气的影响第五章:气压带和风带的实际应用5.1 气压带和风带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5.2 气压带和风带在航空事业中的应用5.3 气压带和风带在航海事业中的应用5.4 气压带和风带在农业布局中的应用第六章:气压带和风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6.1 气压带和风带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6.2 气压带和风带对人类健康的影响6.3 气压带和风带对人类出行的影响6.4 气压带和风带对人类户外活动的影响第七章:气压带和风带的监测与预测7.1 气压带和风带的监测方法7.2 气压带和风带的预测方法7.3 气象卫星在气压带和风带监测中的作用7.4 气象雷达在气压带和风带监测中的作用第八章:气压带和风带的教学与研究8.1 气压带和风带的教学意义8.2 气压带和风带的教学方法8.3 气压带和风带的学术研究动态8.4 气压带和风带的研究前景第九章:气压带和风带的环境影响9.1 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环境的影响9.2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变化的影响9.3 气压带和风带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9.4 气压带和风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第十章:气压带和风带的应对策略10.1 气压带和风带对人类社会的挑战10.2 气压带和风带灾害的应对措施10.3 气压带和风带变化的适应策略10.4 气压带和风带研究的政策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介绍补充说明:气压带和风带是大气环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其定义和分类对于掌握全球大气环流具有重要意义。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最新版)教案章节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3.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2.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类3.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4.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等压线来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案章节二:赤道低气压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赤道低气压带的基本特征。
2. 让学生掌握赤道低气压带的成因。
3. 让学生了解赤道低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内容:1. 赤道低气压带的概念2. 赤道低气压带的成因3. 赤道低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赤道地区等压线来理解赤道低气压带的特征。
2.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赤道低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案章节三:副热带高气压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基本特征。
2. 让学生掌握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
3. 让学生了解副热带高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概念2.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3. 副热带高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副热带地区等压线来理解副热带高气压带的特征。
2.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副热带高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案章节四:中纬度温带气压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纬度温带气压带的基本特征。
2. 让学生掌握中纬度温带气压带的成因。
3. 让学生了解中纬度温带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中纬度温带气压带的概念2. 中纬度温带气压带的成因3. 中纬度温带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中纬度地区等压线来理解中纬度温带气压带的特征。
2.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中纬度温带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最新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1.2.1 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1.2.2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类1.2.3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1.2.4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表、实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气压带2.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了解全球气压带的基本特征,掌握不同气压带的气候特点。
2.2 教学内容2.2.1 全球气压带的分布2.2.2 热带低压带2.2.3 副热带高压带2.2.4 温带低压带和高压带2.2.5 高纬度低压带和高压带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表、实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风带3.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了解全球风带的基本特征,掌握不同风带的气候特点。
3.2 教学内容3.2.1 全球风带的分布3.2.2 信风带3.2.3 西风带3.2.4 极地东风带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表、实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3.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4.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4.2.1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4.2.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4.2.3 气压带和风带变化对气候的影响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表、实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4.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第五章:气压带和风带的应用5.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学会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及课标解读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及课标解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的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解释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
3. 提高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认识,加深对地球运动引起地理现象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2.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3. 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4.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5. 气压带和风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其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以及气压带和风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应用实例。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图像,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4.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气压带和风带的理解和看法。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气压带和风带的图像、资料和案例。
2. 准备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图像和资料。
3. 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4. 安排多媒体教室,准备相关软件和投影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图像,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上的大气运动。
2. 新课导入: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其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季风气候、台风等。
4. 地球自转和公转: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气压带和风带的理解和看法,进行互动交流。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气压带和风带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绘制气压带和风带的示意图。
2. 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解释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
3. 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举例说明。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介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3. 培养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类。
3.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气象图,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图中所示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
3. 讲解: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分类及其形成原因。
4.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气压带和风带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1. 复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
2. 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天气现象。
第二章: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分析气候变化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变化。
2. 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变化。
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一年四季的气象图,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特点。
2. 新课导入: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3. 讲解: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4.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气压带和风带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气压带和风带变化规律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1. 复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规律。
2. 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气候变化。
第三章: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分析天气预报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温的影响。
2. 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3. 气压带和风带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不同地区的气象图,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特点。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及课标解读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及课标解读教学目标:1. 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2. 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3. 能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解释实际天气现象。
教学重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2.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
教学准备:1. 教案及课标解读。
2. 相关地图和图片。
3. 教学道具和模型。
教学过程:第一章: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1. 引入: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压带和风带的存在。
2. 讲解:解释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说明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3. 互动: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问解答,加深对气压带和风带的理解。
第二章:气压带的形成原因1. 引入:通过展示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对气压带形成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气压带的分布规律。
2. 讲解:解释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对气压带形成的原因,举例说明不同地区的气压带形成特点。
3. 互动: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问解答,加深对气压带形成原因的理解。
第三章:风带的形成原因1. 引入:通过展示地球自转和地球表面的温度差异对风带形成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风带的分布规律。
2. 讲解:解释地球自转和地球表面的温度差异对风带形成的原因,举例说明不同地区的风带形成特点。
3. 互动: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问解答,加深对风带形成原因的理解。
第四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 讲解:解释不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举例说明气压带和风带对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3. 互动: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问解答,加深对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的理第四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续)4. 互动:让学生参与讨论,提问解答,加深对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影响的理解。
第五章: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图,引导学生关注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及课标解读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其分布规律。
3. 培养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3.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4. 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5. 气压带和风带的运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3. 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难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的推理过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其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气象图,引导学生关注气压带和风带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使学生了解其基本含义。
3. 讲解形成原因: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让学生理解其内在规律。
4. 展示分布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使学生形象地了解其分布规律。
5. 分析实际案例: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气压带和风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对于学生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加强。
也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与测试: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气压带和风带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地理教案设计科目:高中地理选自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课题名称: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授课类型:新课授课时间:40分钟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这两部分内容,在教师指导下,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
2、在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3、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以及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上理解、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点。
2、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2、通过自主探究、推理式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进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名称、成因及对气候的影响。
2、教学难点: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动态形成过程及分布示意图的绘制。
【教学方法】1、讲授法:边播放幻灯片边讲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原因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等。
2、演示法:播放三圈环流形成过程的动画,更加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3、谈话法:在讲解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回答、对话引导学生思考、探索,获取和巩固知识,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教学过程设计】一、回顾所学、新课导入教师:大气时刻在运动,而大气的运动形式复杂多样,其中最简单的形式就是我们上节课所学的热力环流,它发生的区域可以是小尺度的区域,比如说由于大气稀薄程度和湿度不同导致所接受的太阳辐射不同而形成的山谷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形成的海陆风【幻灯片展示山谷风和海陆风】,当然热力环流也可以发生在大尺度的区域,那么就全球而言,是否存在这样的环流呢?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热力环流在全球的空间分布——全球性大气环流,及其产生的气压带、风带。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2. 使学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 难点: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及影响。
2. 利用地图和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3. 进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气压分布图,引发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兴趣。
2. 探究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引导学生分析地球自转、太阳辐射和大气运动等因素如何导致气压带和风带的产生。
3. 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讲解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压带的分布规律,以及主要风带的分布特点。
4. 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探讨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天气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5. 案例分析:以特定地区为例,让学生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该地区气候的影响。
6. 总结与反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作业设计1. 绘制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标注各气压带和风带的特点。
2. 选择一个地区,分析其气候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成因和分布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考察学生通过地图和案例分析,对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的认识。
七、教学拓展1. 探讨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模式的影响。
2. 介绍气压带和风带在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中的应用。
3. 探讨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气压带和风带,以及这种影响对环境的意义。
八、教学资源1. 地球气压分布图和风带分布图。
2. 相关气象数据和案例研究材料。
3. 多媒体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九、教学安全1. 确保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遵守纪律,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伤害。
气压带和风带(学案1).doc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课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掌握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重点理解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对气压带和分带分布的影响;要点·疑点·考点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意义(1)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2)意义:①调整了全球的分布;②是各地变化和形成的重要因素。
2、单圈环流(1)假定条件:。
(2)形成因素。
高低纬间的不均;(3)形成:(画图)赤道地区暖空气上升,近地面气压,形成气压带,极地地区冷空气下沉,近地面气压,形成气压带。
在高空,赤道地区形成气压,极地地区形成气压,这样在北半球的赤道和极地之间,就形成了闭合的单圈环流。
(4)思考。
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实际上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因为地球在不停的着。
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会发生。
北半球偏,南半球偏,赤道上偏。
3、三圈环流(1)假定条件:。
(2)形成因素。
①高低纬间的不均;②力。
(3)形成:(画图1)900S 600S 300S 00300N 600N 900N以北半球为例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南风),受地转偏向力作用,由风逐渐右偏成风,在北纬300附近上空时偏转成了风。
这样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就不能继续北上,而是自向运动了。
由于赤道上空的气流源源不断的流过来,又不能继续北进,便在300N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致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气压带。
300N附近近地面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大气由气压带向南北流出。
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压,受地转偏向力作用,由风逐渐右偏成风,称为信风(南半球为信风),信风和信风在赤道附近地去辐合上升,在赤道与副热带地区便形成了环流圈。
气压带和风带 第1课时 (导学案)-教学文档
气压带和风带 第1课时 (导学案)学习目标:(1) 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2) 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学习重点(1) 三圈环流的形成机制;(2)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一、复习:1.热力环流原理 (根据a 、b 两地冷热状况,画出热力环流)A (热)B (冷) 学习过程: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________的 状态。
1.大气环流 成因:不同纬度地区得到的 ______不同,造成高低纬度间产生_________,从而引起大气运动。
意义:促进了_________间、___ 间的____ 和_ _ 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平衡,是影响各地______ _ 和______ 的重要因素。
2.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冷热不均使其动假设:(假设前提:a 地球不自转;b 阳光直射赤道;c 地表均匀。
)(此时:影响大气运动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在右图右侧地球表面上的近地面和对流层顶标出大气运动方向的箭头,表示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并比较赤道与极地近地面气压的高低。
图1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 结论:________环流想一想:赤道和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 (2)地球自转使其偏假设:(假设前提:a 阳光直射赤道;b 地表均匀。
)(此时:影响大气运动的因素除_______________外,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_力) 在下图中填注各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可略写,只写关键字),并用箭头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用弯曲的箭头表示偏转后的风向。
想一想:1.各气压带的形成原因相同吗?气压带①的形成原因是 ,属于 作用; 气压带②的形成原因是,属于 作用 ; 气压带③的形成原因是 ,属于 作用, ④也属于 作用形成。
结论:________环流 ——— 近地面的表现为:___个气压带,___个风带 2.气压带和风带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气压带和风带 分布,南北半球 分布。
单县二中《气压带和风带》word学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学案 第一课时单县二中 黄汝霞 20XX 年10月学习目标1 知识和技能目标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
2 过程和方法目标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用运动、变化、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响。
要点突破要点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 定义:全球性的 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的平均状态。
特性: 、 、意义: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 是不同的,因而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量差异,会驱使大气不断 、 和2、三圈环流(1)单圈环流: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地球不运动,阳光直射赤道(即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2)三圈环流: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阳光直射赤道(即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和地转偏向力)3、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在上图上标注出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画出风带风向并熟记名称及风向。
(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气压带 相间分布,并 半球对称分布; 风带 半球对称分布,但风向不同。
问题探究一: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影响?1、气压带对降水的影响:ABC D BCD EFGHIJ 1低气压带气流 (上升或下沉), 在运动过程中气温 (升高 或降低), (易或不易)降水;高气压带气流 (上升或下沉), 在运动过程中气温 (升高或降低), (易或不易)降水。
2、风带对降水的影响: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的风,在运动过程中气温 (升高或降低), (易或不易)降水,这样的风带名称有 ;由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的风,在运动过程中气 (升高或降低), (易或不易)降水, 这样的风带名称有 (3)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的 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一致的,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偏 ,冬季偏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县二中《气压带和风带》word 学案
单县二中 黄汝霞 2018年10月
学习目标
1 知识和技能目标
把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明白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阻碍 。
2 过程和方法目标
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用运动、变化、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响。
要点突破
要点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定义:全球性的 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
的平均状态。
特性: 、 、
意义: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 是不同的,因而高低
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量差异,会促使大气不断 、 和
2、三圈环流
(1)单圈环流:假设:地球表面是平均的,地球不运动,阳光直射赤道(即只考
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
(2)三圈环流:假设:地球表面是平均的,阳光直射赤道(即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
差异和地转偏向力)
3、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在上图上标注出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画出风带风向并熟记名称及
风向。
(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气压带 相间分布,并 半球对称分布; 风带 半球对称分布,但风向不同。
咨询题探究一: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阻碍?
A
B
C D B
C
D E
F
G
H
I
J
1、气压带对降水的阻碍:
低气压带气流 (上升或下沉), 在运动过程中气温 (升高
或降低), (易或不易)降水;高气压带气流 (上升或下沉), 在运动过程中气温 (升高或降低), (易或不易)降水。
2、风带对降水的阻碍:
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的风,在运动过程中气温 (升高或降低), (易或不易)降水,如此的风带名称有 ;由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的风,在运动过程中气 (升高或降低), (易
或不易)降水, 如此的风带名称有 (3)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的 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一致的,就北半球来讲,大致夏季偏 ,冬季偏 。
要点训练1、关于气压带叙述错误的是( )
A.全球7个气压带,3个低气压带,4个高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位置大致在南北纬30°左右
C.气压带分布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
D.低气压带气流上升,多晴天;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多云雨 2 .
(
)
要点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成因:由于 差异,陆地增温顺冷却的速度均快于海洋
表现:
2、季风环流的形成
咨询题探究二:
A
B
C D
1
●1、在图上标注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上气压中心名称,并画出风向。
●2、世界上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缘故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成因风向
冬季夏季
性质
冬季夏季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①;
②
要点训练2、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
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
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B.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
C.受热带气旋的阻碍
D.受强冷空气的阻碍
体验成功:
1.具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 )
A.台风
B.大气环流
C.热力环流
D.季风
2.下列全球的气压带中,气流是上升的有()
①赤道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③副极地低气压带④极地高气压带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D①③
3、三圈环流的形成因素有()
①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②地势的障碍③地转偏向力④摩擦力
冬季夏季
2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D①③
4、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讲法正确的是( ) A甲点位于30°N邻近B乙点位于30°N
C①是冷性气流D②盛行西南风
5.读部分纬度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咨询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现在我们那个地点盛行__________(填风向),试讲明你的判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字母表示的气压带和风带名称: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a __________ b__________
(3)b两地的风向:a________,b________。
(4)一样地讲,A地降水量比B地缘故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