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ppt 67页)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发展历程》课件

《国际贸易发展历程》课件

2
中世纪贸易
中世纪时期的贸易以地中海为中心,茶叶、丝绸、香料等商品成为贸易的重要物品。
3
远东贸易
远东贸易在14世纪至18世纪达到鼎盛,中国的瓷器和丝绸成为受欢迎的商品。
4
欧洲贸易
欧洲贸易在工业革命之后蓬勃发展,大航海时代带来了全球贸易的新时代。
三、国际贸易发展阶段
1 初期阶段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贸易形式,以物物交换为 主。
七、结论
国际贸易在全球经济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需要认识到其发展趋势,并加强国际合作以实现共同繁荣。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帮助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发展和减少贫困。
国际贸易中心
为企业提供贸易信息和咨询服务,帮助拓展国际贸易。
五、国际贸易发展趋势
全球化
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扩大 和深化,加快了信息和资金流 动。
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
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改 变了贸易的方式和组织。
双边贸易和多边贸易
《国际贸易发展历程》 PPT课件
国际贸易在全球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本课程将探讨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 阶段、影响和趋势,以及国际贸易组织的作用。
一、介绍
国际贸易是指跨越国家或地区边界,通过买卖商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为什么要进行国际贸易呢?让我们一起 探索其中的原因和重要性。
二、贸易史
1
古代贸易
古代国际贸易以丝绸之路和马可波罗的航海历险记为代表,促进了文化和商品交流。
2 自由贸易时期
市场经济发展,贸易自由化,国际贸易得到 进一步推动。
3 保护主义时期
国家开始实行贸易保护政策,限制进口和提 高关税以保护本国产业。
4 现代阶段
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更加复杂和紧密,由 国际组织进行协调和管理。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物资交流和经济合作的活动。

它的产生和发展源远流长,深深地影响着世界经济格局和国家的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

原始社会时,人们通过物物交换来满足各自的需求,这可以看作是最简单的贸易形式,也是国际贸易的雏形。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物交换发展为货币交换,人们开始使用特定的货币来进行交易,这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国际贸易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工业化的兴起,各国开始在不同的产业领域中形成专业化的生产,这导致了贸易的分工与合作。

国际贸易逐渐从简单的商品交换发展为越来越复杂的商品和服务交换。

工业革命还推动了交通和通信的发展,加强了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进一步繁荣。

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受益于贸易制度的建立和规则的确立。

世界贸易组织(WTO)作为一个全球性贸易组织,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个规则的框架。

通过WTO的规则和协议,各国可以在平等和公正的基础上进行贸易,减少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同时,各国还通过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来促进贸易的发展,这些协定进一步加强了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

国际贸易的发展也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

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加和贸易活动的扩大,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形成了一个紧密相连的全球经济网络。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分享和获取到其他国家的资源和市场,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同时,通过国际贸易,一些国家和地区可以专注于本国优势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

然而,国际贸易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贸易保护主义的崛起和贸易争端的增加给国际贸易带来了不确定性和阻碍。

一些国家采取贸易限制措施,限制了其他国家的商品进入本国市场,这对全球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

此外,一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存在不公平的行为,例如倾销和补贴等,这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

为了适应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国际贸易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完整版)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完整版)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对外贸易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可以说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大分工使对外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一步步得以满足。

➢第一次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

出现了偶然的物与物的交换。

➢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

➢第三次大分工:出现了商品和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阶级和国家。

商品交换一旦超出国家界限,就出现了最早的对外商品交换的萌芽。

奴隶社会对外贸易发展比较缓慢,交易的商品主要是奢侈品;进入封建社会,奢侈品仍然是交易的主要商品,但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城市手工行业的发展,商品经济与对外贸易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开始孕育着资本主义因素,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真正的国际贸易开始产生,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二、资本主义时期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一)地理大发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贸易的主体是西班牙和葡萄牙1492年热那亚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经大西洋发现了新大陆—美洲;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从欧洲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到达印度,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地理大发现”;1519年麦哲论完成了环球航行。

地理大发现的结果是将各大洲独自发展的国家联系起来,使得国家之间的贸易具有了“世界”的概念。

2. 贸易的方式是殖民掠夺地理大发现及随后的殖民扩张推动了洲际之间的贸易,初步形成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3.贸易的流向及商品欧洲向美洲出口制成品,包括纺织品、家具、家庭用品非洲向美洲输出奴隶美洲向欧洲输出黄金、白银、烟草和茶叶欧洲从亚洲进口的仍然是丝织品、香料和茶叶等。

由于受生产力水平、运输与通信条件的约束,世界只有一部分国家纳入到跨国交换体系,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还没有形成。

(二)第一次产业革命后(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的国际贸易1.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基础一是通过殖民掠夺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张刺激了欧洲工业的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国际贸易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人类最早的贸易活动是基于物物交换的,也称为“物物交换”,即通过交换物品来满足需求。

随着交流的增加和交通的改善,人们开始在不同的地区之间交换商品和服务。

这种交流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国际贸易的发展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和交通的改善。

例如,现代航运和空运的发展使得商品可以更快地运输到远离原产地的市场。

此外,电子商务的兴起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国际贸易更加便捷和高效。

这些技术和工具的引入,使国际贸易的规模和速度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国际贸易的发展对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不同国家的资源条件和优势不同,通过贸易,各国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生产咖啡的国家可以出口咖啡豆,而无法种植咖啡的国家可以进口咖啡豆,这样双方都能从中获得利益。

其次,国际贸易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贸易的扩大可以带来更多的市场需求和商机,激发企业创新和竞争。

同时,贸易还可以促进分工合作和产业链条的形成,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通过贸易,企业可以获得更大的规模经济和利润。

国际贸易的发展对社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贸易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互动。

不同国家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流,使得各国人民可以接触和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这种交流可以促进理解和友谊的建立,同时也有助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其次,国际贸易可以带动就业和减少贫困。

贸易的扩大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工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同时,贸易的发展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贸易体系,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减少贫困和不平等问题。

然而,国际贸易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有可能妨碍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贸易保护主义主张通过限制进口或提高关税来保护本国企业和就业岗位,但这可能导致全球贸易的减少和不稳定。

其次,国际贸易的发展可能导致资源和环境的过度利用和污染。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国际贸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当时人们开始意识到通过交换商品可以满足彼此的需求。

在原始社会,人们主要通过直接交换方式进行,即商品交换。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贸易逐渐形成了一种专门的活动,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跨越地域和国界的交流形式。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包括地理条件、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关系等。

地理条件和资源分布影响着各国之间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比如,一些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通过出口这些资源来获取经济利益。

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关系则决定了国际贸易的规模和贸易伙伴的选择。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政治关系较为稳定的国家通常能够吸引更多的贸易伙伴和投资。

国际贸易的发展受到技术和交通的进步的推动。

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人们能够更快、更安全地进行长途旅行和货物运输。

同时,技术的进步也使得交易更加便捷和高效。

比如,电子商务的兴起为全球贸易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轻松地进行国际贸易,无论是直接交易还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中介。

这为中小企业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参与国际贸易的机会。

国际贸易的发展对于各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

首先,国际贸易可以提高各国的经济效益。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更好地利用自身的资源和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速度。

同时,国际贸易也能够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

其次,国际贸易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政治合作。

通过贸易交流,各国可以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缓解政治摩擦和冲突。

此外,国际贸易还可以促进资源的共享和环境的保护。

各国可以通过贸易合作共享不同地区的资源和环境技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国际贸易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贸易不平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一些国家出口大量商品,而进口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贸易顺差和逆差的不平衡,造成了经济的不稳定和政治的紧张。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个历史范畴。

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要有国家的存在,二是产生了对国际分工的需要,而国际分工只有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基础上才可能形成。

这些条件不是人类社会一产生就有的,而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而逐渐形成的。

原始社会的贸易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的祖先结伙群居,打鱼捕兽,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人们处于自然分工状态,劳动成果仅能维持群体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没有剩余产品用以交换,因此谈不上有对外贸易。

人类历史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促进了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品除维持自身需要以外,还有少量的剩余。

人们为了获得本群体不生产的产品,便出现了氏族或部落之间用剩余产品进行原始的物物交换。

当然,这种交换还是极其原始并偶然发生的物物交换。

在漫长的年代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继续发展,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部门,形成了人类社会第二次大分工。

由于手工业的出现,便产生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商品生产。

当产品是专门为满足别人的需要而生产时,商品交换就逐渐成为一种经常性的活动。

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扩大,出现了货币,于是,商品交换就变成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

这样就进一步促使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

由于商品交换的日益频繁和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又产生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阶层。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使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进一步扩大。

商品生产和流通更加频繁和广泛,从而阶级和国家相继最后形成。

于是,到原则社会末期,商品流通开始超越国界,这就产生了对外贸易。

人类社会三次大分工,每次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增加,同时也促进了私有制的发展和奴隶制的形成。

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商品交换超出了国界,国家之间的贸易便产生了。

可见,在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扩大,以及国家的形成,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3)长安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中心。
(4)主要出口产品仍是丝绸锦缎。
(5)唐代外贸繁荣原因主要是经济技术的发达和 开放政策。
宋朝
(1)宋代贸易的主要变化是,贸易通道从以陆路 为主变成了以海路为主,中西陆路贸易此时处于 衰落状态。
(2)贸易结构出口以丝绸、瓷器为主,进口香料、 象牙以及新的植物品种。
(五)跨国公司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 1.数量,2001年的65 000家。 2.地位,在世界生产、贸易和投资中居主
要地位。 3.实力,通过跨国兼并与收购等方式,结
成“战略联盟”,以提高竞争力。 (六)区域集团化贸易日益活跃。 (七)国际贸易协调机制明显加强。关贸总
协定的缔结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七)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发展。
(4)出口商品主要是初级产品,其中丝、茶 仍处主要地位,约占出口的50%一90%。 进口除鸦片外,主要是棉制品、棉花、煤 油、糖类、粮食、钢铁等。其中棉纱和棉 布的进口量大大增加。
(5)税率大幅度下降,平均只有5%-6%左 右。主要白布税率只有2. 6%。
(5)鸦片战争到1877年,有顺差也有逆差。 但到了1877年以后,出现连年逆差。从 1877年到1911年,逆差累计达约为15亿美 元。从1911年到1948年的37年中,中国外 贸也是年年逆差,累计超过56亿美元。
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
秦汉时期,中国已有陆路贸易的“丝绸之路”, 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扩大了海上贸易。中国古代 对外贸易经历了一系列辉煌时期 1.第一个外贸辉煌时期:汉朝。
汉朝“丝绸之路” 正式得到官方保护,开始 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外贸。
2.第二个外贸辉煌时期:唐朝。 (1)唐朝陆路贸易基本上沿原有“丝绸之路”。 (2)唐代还发展了海路贸易。港口有广州、明州 (今宁波)、扬州、胶州等。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国际贸易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国际贸易主要是通过陆地贸易来实现的。

人们利用陆地贸易通道,通过货物交换来满足各自的需求。

古代的国际贸易主要集中在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等贸易路线上。

然而,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和地理大发现的出现,国际贸易得以迅速发展。

15世纪至18世纪,欧洲各大国家纷纷派出探险家和航海家,开拓了新的贸易路线。

这些航海家开辟了非洲大陆和美洲的贸易路线,并与当地居民进行了货物交换。

这使得国际贸易逐渐从陆地贸易转向海洋贸易,成为全球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贸易的发展离不开一系列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首先,技术进步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关键推动力之一。

航海技术的进步使得远洋航行成为可能,这使得国家间交流和贸易更加便利。

其次,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产品和服务的流动也更加顺畅。

此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推进也对国际贸易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许多国家通过降低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来促进贸易自由化,进一步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增长。

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各国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国际贸易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购买到本国没有或供不应求的商品和服务,从而满足自己的需求。

其次,国际贸易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各国可以通过贸易将自己的优势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从而获取更多的收益。

同时,国际贸易也能带来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贸易的增加带动了生产和就业的增长,从而给各国带来了更多的经济和社会福利。

然而,国际贸易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战的出现可能扭曲贸易格局,限制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此外,贸易不平衡和贸易赤字等问题也需要被关注和解决。

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国际贸易发展,各国应该加强合作,推进贸易自由化,并通过多边合作机制来解决贸易争端和问题。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随着技术进步、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国际贸易逐渐成为世界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P* = 1
D 需求
S 供给
进口
e’’ D 需求
0 100
200 大米数量(Q) 0
100
(a)
(b)
200 大米数量 (Q)
1.3 本书的编排
第一部分: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2—6 章)
第二部分:国际贸易政策(7—10章)
第三部分:当今国际贸易实践中的一些 重要问题 (11—13章)
第2章 古典贸易理论
1.1.3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不同开放程度下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1973-1989)
单位:%
组 别 开放程度
I
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平均出口增长 率
8.5
年 平 均 GDP 增 长 率
5.1
II
中等或高关税,
7.8
4.6
低非关税壁垒
III
中等或高关税,
高非关税壁垒
3.5-3.7
3.6-4.4
1.2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机会成本递增的PPC
小麦

机会成本递减的PPC
小麦
大米 大米
(二)需求方面:社会无差异曲线 (CIC)
无差异曲线 (复习)
社会无差异曲线
小麦
更高的社会福利水平
CIC3 CIC2 CIC1
大米
(三)封闭条件Biblioteka 的总体均衡(机会成本递增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P*r/P*w)
(Pr/Pw)
小麦数量
A
F
W
1.2.1 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2.2 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框架
实证的(Positive)理论 规范的(Normative)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通常分为“基本理论”和 “贸易政策”两个大的部分
一、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1.关于国际贸易的基础
从供给方面即生产成本上解释: (1) 用技术的差异来解释贸易基础的斯密模 型和李嘉图模型 (2)用资源的不同配置来解释贸易基础的赫 克歇尔-俄林模型 (3)用市场和生产规模不同来解释贸易基础 的规模经济贸易模型 (4) 解释成本优势动态变动的产品周期理论
(8)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二、生产和贸易模式
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办法:
(1)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
的产出率来衡量

Qj L
(2)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一单位产品
所需的要素投入数量来衡量

a Lj
L Qj
例子
表2-1中国和美国的生产可能性(1)
大米 (吨)
小麦 (吨)
中国
100
50
美国
80
四、战后世界贸易的迅速发展
1.战后世界贸易飞速发展的原因: (1)战后较长的和平时期 (2)战后出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和90年代信息产业革 命 (3)经济发展带来的收入增长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4)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改善
2.二次大战后的国际贸易有以下主要变化
(1)国际贸易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大大增加 (2)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重要 组成部分 (3)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流向, “北北贸易”取代“南北贸易” 成为主要的贸 易模式 (4)区域性自由贸易迅速发展
第1章 导 论
本章主要内容: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本书的编排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1.1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1.1.1世界贸易发展进程 一、古代的世界贸易: “地区间贸易” 二、地理大发现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 三、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改变了世界贸易中的产品结构
二、中国近代史上的闭关自守:明清 三、西方列强迫使下的对外开放 四、1949年后的中国对外贸易
战后中国贸易发展情况
(1950年-2001年,亿美元)
6,000
5,000 4,000
进出口额 出口额 进口额
3,000
2,000
1,000
1950 1954 1958 1962 1966 1970 1974 1978 1982 1986 1990 1994 1998
100
表2.2 中国和美国的劳动生产率(Qj/L)
大米
小麦
(人均产量) (人均产量)
中国
1.0
0.5
美国
0.8
1.0
表2.3 中国和美国的生产成本 (aLj)
C E
CIC3
D CIC2
B CIC1
0
R
大米数量
二、局部均衡分析
(一)商品供求和封闭经济中的市场均衡
中国大米市场
大米价格(P)
过剩
3 P* =2
1
0
e
短缺
100
Q*= 150
200
S 供给
D 需求
大米数量 (Q)
(二)开放经济中的产品市场
大米价格 (P)
P* =3
开放经济中的中国市场
出口
大米价格 S 供给 (P)
本章主要内容:
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多个国家或多种产品贸易模型
2.1 亚当·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货币平衡论 贸易平衡论 重农学派的贸易观点
2.2 亚当•斯密: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一. 基本假设:
(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3.国际贸易的动态变动
国际贸易的主要理论模型
二、国际贸易政策分析
1.贸易政策的影响 2.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
三、国际贸易的基本经济分析工具
总体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
一、总体均衡分析
(一)供给方面: 生产可能性曲线 (PPC)
小麦数量 W
A B C
D
0
R 大米数量

机会成本不变的PPC
小麦
大米
(2) 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 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
(4)给定生产要素(劳动)供给。要素可以在国 内不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5)规模报酬不变。
(6)完全竞争市场。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 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
(7)无运输成本。
从需求方面解释贸易基础的主要有:
(1)用偏好不同解释贸易模式的需求模型 (2)用收入不同解释贸易模式的林德模型
2.关于贸易产生的影响
(1)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2)对本国社会福利的影响 (3)对国际市场和外国贸易伙伴利益的 影响 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分析既有对局部市场 的,也有对整体经济的;既有一国总体 的,也有全球整体的;既有对短期影响 的分析,也包括对长期影响的分析
战后世界贸易(出口)发展情况
(1950年-2000年,10亿美元)
7000
6000
商品
5000
服务
4000
3000
2000
1000
0 1950 1954 1958 1962 1966 1970 1974 1978 1982 1986 1990 1994 1998
1.1.2 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
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辉煌篇章: 汉、唐、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