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2009年十大语文差错
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
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编辑部每年都会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以下是2022年的“十大语文差错”及其解析:
1. “原年人”改为“元年来人”。
2. “引以为戒”误为“引以为鉴”。
3. “连花清瘟胶囊”误为“莲花清瘟胶囊”。
4. “不负众望”误为“不孚众望”。
5.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误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6. “终止”误为“中止”。
7. “二三其意”写成“二三其德”,“发扬”误为“发杨”。
8. “通货膨胀”写成“通货彭胀”,“泄洪”误为“泻洪”。
9. “核酸阳性”误为“核赛阳性”,“德尔塔毒株”写成“德尔塔毒株”,“抗原检测”误为“染原检测”。
10. “针鼹”误为“针眼”,“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说成“长江三角洲一
体化示范区”,“蒋介石故居”说成“蒋介石故园”。
以上差错都是媒体和出版物中常见的,如果您在写作或编辑时犯下这些错误,可以查阅字典或咨询语文老师进行修正。
咬文嚼字公布的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公布的十大语文差错
第一,拼写错误:拼写不规范,大小写混用,字母缺省等;
第二,语法错误:标点符号不正确,从句未隔开,位置错误,说话人
口语化,句子没有完整表达意思,重复句式;
第三,句子无逻辑:句子结构不清,前后矛盾,构思不精,句法混乱;
第四,术语搭配错误:搭配词语和句子搭配不当,习惯用法不得当,
词义偏差;
第五,标点使用不规范:“,”、“。
”、“!”等使用不当,漏写
及多写等;
第六,语意不精准:没有使用相应的词语,语言表达不够准确,意思
的转换不合理;
第七,重复使用词语:重复使用同一个或几个词语使得句子变得索然
无味;
第八,滥用俗语及简称:使用过多的口头语,成语及简称;
第九,倒装不当:倒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第十,口语习惯使用:口头语使用不当,地道表达缺失,口语习惯难
以识别。
作文材料-《咬文嚼字》公布10大语文差错精品
《字斟句酌》宣布10 大语文差错十大差错分别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用《论语》中的这句话欢迎全世界贵宾。
但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却将è误读成了è。
年,这是国人在引用名言常常读错的字。
社会热词中简单犯错的是三聚氰胺。
今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让冷僻词汇三聚氰胺快速人人皆知。
氰胺应读ín’àn,但国人广泛将其误读为ī’ā。
今年高考,很多中学生使用震憾一词形容汶川大地震,正确用词应当是震惊。
撼为手旁,意思是以手摇物。
憾为心旁,意思是心出缺失。
二者形近而义殊。
新闻报导中简单混杂的词是:狙击/阻击。
年终全世界性金融危机来势汹汹,狙击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等标题屡次出现于报纸、网络上,其实这里的狙击应写为阻击。
狙击是攻击性的袭击,阻击才是防守性的阵地战。
旅行景点爱用繁体字书写名人旧居的说明牌,却常常将故乡误写为故裏。
里字本有其字,和裏外的裏不相关。
社会机构称呼中,非营利机构常被误写为非盈余机构。
营利是指主观上牟取收益,盈余是指客观上获取收益。
二者的出发点是不同样的。
第一版物上简单用错的词是:时期,按时期,我参加了一次考试。
时期不可以独自放在句首使用,应当写成此间。
第一版物上简单混杂的成语是:望其项背,和瞠乎其后。
前者表示差距不大,后者表示相差悬殊。
一些有名作家的笔下,居然也会出现只好望其项背这样的病句。
财经术语中,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准备金利率有时会被新闻媒体混作一谈。
前者是指银行提取准备金的比率,后者是指央行瞄准备金支付的利率。
最近几年来《红楼梦》被影视剧每每翻拍,红学登上百家讲坛等电视节目。
但红学研究中的索隐派,再三被讲坛学者们误称为索引派。
索隐是指钩沉索隐,研究故事背后的事实。
而索引专指图书检索。
二者堪称风马牛不相及。
《字斟句酌》部负责人郝明鉴还表示,年,该杂志将集中精力,对《士兵突击》、《五星大饭馆》等一批高收视率优异电视剧的字幕进行纠错。
咬文嚼字公布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公布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公布2011年中国十大语文差错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上海《咬文嚼字》编辑部,12月21日公布了2011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这十大语文差错分别是:一、社会影响最大的语文差错是:“捍”误为“撼”。
2011年5月,故宫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一面锦旗上,把“捍祖国强盛”错写成“撼祖国强盛”,舆论哗然。
语文专家指出,“捍”是保卫、防御的意思;“撼”是动、摇动的意思。
虽然读音相同,但两个字并不通用。
故宫“撼”事,令人遗憾。
二、最容易混淆的繁体字是:復/複。
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年,“光复”一词频繁现诸媒体报章。
电影《辛亥革命》中多次把“光復”误写为“光複”。
其实,“復”表示还原、恢复;而“複”的本义是“有里子的衣服”,引申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复,如“山重水複”“複印”。
三、一些媒体把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镰刀与锤头,误说成“镰刀与斧头”。
出现在媒体上的重大知识差错是:2011年也是建党九十周年,但一些媒体把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镰刀与锤头,误说成“镰刀与斧头”。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镰刀代表农民阶级,锤头代表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是共产党依靠的两大基本阶级。
锤头和镰刀交叉的图案,代表工农联盟。
四、工程建设中常见的词语错误是:“合龙”误为“合拢”。
2011年7月,杭州钱江三桥发生部分坍塌事故,不少媒体将事故原因归结为大桥在施工中“过分强行合拢”。
事实上,“合拢”应作“合龙”。
传说天上的龙有吐水的本领,故人们把大坝未合龙时的流水口比作龙口,而把修筑堤坝或桥梁等从两端施工,最后在中间接合,叫做“合龙”。
“合拢”只是靠拢在一起,与“合龙”不是一回事。
五、最容易读错的金属元素名称是:“铊”。
2011年6月,中国矿业大学发生学生“铊中毒”事件,某些电视主持人在播报有关新闻时,把“铊中毒”读成了“tuó中毒”。
《咬文嚼字》公布十大语文差错
《字斟句酌》宣布2012年十大语文差错《字斟句酌》昨宣布“20年十大语文差错”:自2006年以来,《字斟句酌》编写部都会在年末宣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纠正国人在当年常犯的“语文差错”,也从一个角度回首当年的热门事件。
昨天,《字斟句酌》编写部宣布的“20年十大语文差错”包括了常读错的字“酵”,也有媒体常会搞混的“酒驾”和“醉驾”,还有明星们常常犯的错,比方大S 误用的“贱内”等。
被几亿国人念错的“甄嬛”的“嬛”字(应读xuān),因其平时适用性不高最后躲过了“十大”榜单,《字斟句酌》总编郝铭鉴开玩笑说,“人家还要拍第二季,就不泼冷水了。
”一堂“语文公然课”在郝铭鉴看来,每年评比“十大语文差错”就是给全民上一堂语文公然课,看看哪些字用错了、念错了。
关于造成各种“语文差错”层见迭出的原由,在《字斟句酌》总编郝铭鉴看来,这跟现代人的语言态度相关,“主要表此刻4个方面,好多人的语言态度庸俗,音禁止、形不辨、意不究、典不检;对待语言,好多人感觉兴趣至上;传统文化缺失;以及规范意识淡泊。
”今年的十大语文差错分别是:一、在讨论新闻事件时,常常用到“发酵”一词,比方“垂钓岛争端再次发酵”。
“发酵”的“酵”常常误读成xiào。
郝铭鉴昨天介绍说,自1985年公布《一般话异读词审音表》后,“酵”字统读为jiào,不再读xiào。
但几十年来,该字再三被念错。
二、在报导黄岩岛事件时,媒体多次把“潟湖”误为“泻湖”。
昨年日本大地震时,曾把日当地名“新潟”误为“新泻”;今年又把“潟湖”误为“泻湖”。
“潟”音xì,义为咸水浸渍的土地;“潟湖”是浅水海湾因湾口被淤积的泥沙封堵阻泻而形成的湖,也指珊瑚礁围成的水域。
黄岩岛的潟湖,属于后一种状况。
因为“泻”的繁体字“瀉”与“潟”形近,致使误读误用。
三、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常被误为《天堂蒜苔之歌》。
“薹”,是蒜、韭菜、油菜等生长到必定阶段时在中央部分长出的修长的茎;“苔”,是指一类苔藓植物。
2009年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容 易用 错 的成语 是 : 当其 冲 。所 谓 “ 首 首 当其 冲 ” 意 为 首先 受 到 冲击 , 遇 灾难 与 不 , 遭
幸, 不能 理解 为 “ 冲锋 在前 ” 。 经 常误 用 的量 词 是 : 。 “ ” 是 一 个 位 位 不
。
》 谁译 得更好
普 通 的量 词 , 含有 敬 重 意 味 。 但有 些 媒 体 它 却用 其表 达 “ 一位 罪犯 ” “ 位贪 官 ” 位 ” 或 一 。“
有 “ 林 啄木鸟” 称的《 文嚼字》 语 之 咬 编
辑 部 .4 日公 布 了 2 0 2 0 9年 中 国 出现 频 率 最
高、 覆盖 面最 广 的十 大常 犯语 文差 错 。
十 大差错 分别 是 :
经 常混 淆 的概 念 是:祖 国” “ 中国 ” “ 和 新 。 20 0 9年是 新 中 国建 立 6 0周 年 .在 相关 纪 念 活 动 和媒 体报 道 中 , 祖 国 6 “ 0岁生 日”频 频
引 文 容易 张 冠李 戴 的是 : 以铜 为 镜 , “ 可 以 正 衣 冠 ; 古 为 镜 , 以 知 兴 替 ; 人 为 以 可 以
卡秋 莎站在 峻 峭 的河 岸上 .
歌 声好 像 明媚 的春 光 …… 《 秋 莎 》 支 歌 , 国 五 、 十 年 代 的 喀 这 我 六 青年 人 都 熟悉 , 多人 会 唱 . 唱 。现 在 , 许 爱 他 们 已经 是 老 人 了 . 听 到 这 支 歌 , 会 浮 想 但 还 联翩 , 引起 亲 切 的怀 旧之 情 。即 便是 现 里 ” 号 甚 至 相 互对 簿 为 故 称
公 堂 。其 实 ,故里 ” 的是故 乡 、 “ 指 家乡 。住过 的 地方 应 称 “ 地 ” 故 ,住 过 的居 室应 称 “ 故
《咬文嚼字》公布10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公布10大语文差错范文一:大家好,最近我们学校传来了一个消息,就是《咬文嚼字》公布了10大语文差错。
这让本来就不喜欢学语文的我更加困惑了。
但是,我看了一下这10大语文差错,不仅让我明白了自己容易犯的错误,而且也让我意识到语文的重要性。
下面,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这些语文差错。
首先,我们看到了第一条——“’浮夸之辞’中的‘夸’字应为‘夸耀’”,它的重点在于正确使用词语,不要把不同意思的词语混淆。
我们以后要注意词语的严谨性,不要听音意思混淆。
接下来,第二条说“‘不解之缘’或‘无缘无故’中‘无缘’应为‘无因’”。
这条语文差错也是关于词语使用的问题,我们对于相似的词语也要有独立的思考。
然后,第三条说“’反其道而行之’中的‘其’字应为‘其所’。
”这是对语法的要求,表示“其所”的状语在句子中起到了限定性作用,将语言它更加清晰易懂。
第四条说“‘窝里反’中的‘反’字应为‘犯’。
”这也是关于词语使用的问题,我们要了解词语的本意,不要随意改写。
接下来第五条说“‘登堂入室’中的‘入’字应为‘如’。
”这个语文差错让我意识到有时候我们对于成语或者俗语的来源并不好理解,但是应该在使用的时候了解它的原意。
第六条说“‘满怀壮志’中的‘壮’字应为‘自豪’。
”这是关于词语使用的问题,同样让我明确了词语的不同使用。
第七条说““似曾相识”中的“似”字应为“如”。
”这也是我们对于成语或俗语鲜有机会理解到的问题,但是理解其成分,再诠释就更加容易了。
第八条说“‘方兴未艾’中的‘兴’字应为‘兴隆’。
这条语文差错让我明白了词语的更改可能会导致句子语义的变化,也让我更加注意词语的使用。
接下来,第九条说“‘既来之,则安之’中的‘既来之,则安之’应为‘既来之,则安之’。
”这是关于标点符号的问题,标点符号不当会使句子的意义模糊。
最后,第十条说“‘枯藤老树昏鸦’中‘昏’字应为‘荒’。
”这同样让我了解到对于成语或俗语的来源要有深入的掌握。
以上就是我对于10大语文差错的分析,总的来说我认为这些错误都是关于语言使用的问题。
《咬文嚼字》发布“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发布“十大语文差错”一、“两会”报道中的常见用词错误:“议案”“提案”混淆。
“两会”召开期间,网络及部分传统媒体上常见政协委员提交议案、人大代表提交提案之类说法。
这无疑是混淆了“议案”和“提案”两个不同的概念。
“议案”是具有法定提案权的国家机关、会议常设或临时设立的机构和组织,以及一定数量的个人,向权力机构提出审议并做出决定的议事原案。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人大代表提出的是“议案”。
而“提案”是政协委员和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向政协全体会议或者常务委员会提出的书面意见和建议,经提案审查委员会或者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后,交承办单位办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对提案的提出、审查、办理、监督等有详细规定。
二、中央巡视工作报道中的常见用字错误:“入驻”误为“入住”。
“住”与“驻”都有停留的意思;但是“住”泛指通常意义的居住,“驻”则特指为军事目的或执行公务而驻扎、留驻。
中央巡视组进入某地或某单位,是为执行公务而驻扎,而不是普通的居住,因此应用“入驻”,不用“入住”。
三、国家计生新政宣传中的概念错误:“单独二孩”误为“单独二胎”。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许多媒体在宣传报道这一新政时,提出了“单独二胎”的说法。
将“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简称“单独”没有问题,但把“两个孩子”简称为“二胎”,是不准确的。
“二孩”指两个孩子,“二胎”指两个胎次。
如果生育的是双胞胎,一胎已经有两个孩子,再允许生“二胎”,就可能有三个或四个孩子。
这可能导致对新政的误读。
四、APEC会议报道中的一个病态词语:“国际间”。
2019年11月中旬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一些媒体上出现了“国际间”的说法,如“把APEC会议当成国际间的交流平台”等。
际,即彼此之间。
《咬文嚼字》公布2009年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公布2009年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新华网上海12月24日专电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24日公布了2009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十大差错分别是:经常混淆的概念是:“祖国”和“新中国”。
2009年是新中国建立60周年,在相关纪念活动和媒体报道中,“祖国60岁生日”频频出现,正确的说法应是“新中国60岁生日”。
“新中国”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日历上的常见用字错误是:“己醜年”的“醜”。
2009年是农历己丑年,有人以为“丑”的繁体字是“醜”,就在日历中将“己丑年”误为“己醜年”。
容易用错的成语是:首当其冲。
所谓“首当其冲”,义为首先受到冲击,遭遇灾难与不幸,不能理解为“冲锋在前”。
经常误用的量词是:位。
“位”不是一个普通的量词,它含有敬重意味。
但有些媒体却用其表达“一位罪犯”或“一位贪官”。
“位”也不应用于自称。
影视剧中经常写错的人名是:貂蝉,常被写成“貂婵”。
汉代,人们认为“貂”与“蝉”都是美好的事物,因此用来作美女的名字。
引文容易张冠李戴的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句话普遍被误认为是唐代名臣魏征的名言。
其实,这是唐太宗在魏征去世的时候说的。
地方宣传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故里。
现在一些地方为了提高知名度,常号称是某名人的“故里”,理由是该名人曾在当地生活居住,为争夺名人“故里”称号甚至相互对簿公堂。
其实,“故里”指的是故乡、家乡。
住过的地方应称“故地”,住过的居室应称“故居”,都与“故里”无关。
菜单上经常出现的错误的菜名是:宫爆鸡丁。
其实,正确的写法应是“宫保鸡丁”,它的得名和清代丁宝桢有关。
此人曾官封太子少保,被尊称为“丁宫保”。
网络中最容易混淆的字依旧是:“帖”和“贴”。
帖,音tiě,是写有文字的纸片,名词。
贴,音tiē,是把薄片粘到别的物体上,动词。
时政文章中容易出错的词语是:兴亡周期律。
这个词经常被误写为“兴亡周期率”。
咬文嚼字盘点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单独二胎上榜
《咬文嚼字》盘点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单独二胎”上榜《咬文嚼字》杂志社每年年底都要例行“咬”一下——发布十大语文差错,今年评出的十大语文差错8个来自于媒体报道。
《咬文嚼字》执行主编黄安靖说,发布“十大语文差错”的目的是为了开设“语文大课堂”,用“蚂蚁搬家”的方式,减少语文差错。
其次,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唤醒社会对母语的敬畏之心,激发民众准确、规范地使用母语。
1.“议案”“提案”混淆“两会”报道中的常见用词错误“议案”是具有法定提案权的国家机关、会议常设或临时设立的机构和组织,以及一定数量的个人,向权力机构提出审议并做出决定的议事原案。
而“提案”是政协委员和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向政协全体会议或者常务委员会提出的书面意见和建议。
2.“入驻”误为“入住”中央巡视工作报道中常见错误“住”与“驻”都有停留的意思;但是“住”泛指通常意义的居住,“驻”则特指为军事目的或执行公务而驻扎、留驻。
中央巡视组进入某地或某单位,是为执行公务而驻扎,而不是普通的居住,因此应用“入驻”,不用“入住”。
3.“单独二孩”误为“单独二胎”国家计生新政宣传中的概念错误有媒体提出“单独二胎”的说法。
将“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简称“单独”没有问题,但把“两个孩子”简称为“二胎”,是不准确的。
“二孩”指两个孩子,“二胎”指两个胎次。
如果生育的是双胞胎,一胎已经有两个孩子,再允许生“二胎”,就可能有三个或四个孩子。
这可能导致对新政的误读。
4.“国际间”APEC会议报道中的一个错误“国际”自然是指国与国之间。
其后再加上“间”,便成了叠床架屋。
把“国家间”说成“国际间”,这是一种病态表述。
5.“通信”误为“通讯”常见于MH370失联事件报道在马航MH370失联事件中,许多媒体都把“通信”误为“通讯”。
“通信”特指用电波、光波等传送语言、文字、图像等信息,如“通信设施”“通信系统”等等。
“通讯”是“通信”的旧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早于2006年已审定公布“通信”为规范词形。
十大语文差错
十大语文差错热点事件十大语文差错由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推出,自2006年以来,《咬文嚼字》编辑部都会在年底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纠正国人在当年常犯的“语文差错”,也从一个角度回顾当年的热点事件。
栏目介绍《咬文嚼字》以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为己任,主要读者为编辑、记者、校对、广告从业人员、文秘、节目主持人、教师等语言文字工作者。
《咬文嚼字》栏目设置极具特色:“语文门诊”“一针见血”、“众矢之的”剖析语文差错,针对性强;“词语春秋”、“汉字神聊”介绍语文知识,让读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百家会诊”探讨各种语文“疑难杂症”;“向我开炮”则专门发表读者批评本刊的文章。
《咬文嚼字》“人人看得懂,个个用得上”,个性鲜明,在“无错不成书”的今天,《咬文嚼字》被广大读者誉为“文化清道夫”。
评选标准1.典型性重点关注语文运用中使用频率高、出错频率高的典型差错。
2.新闻性重点关注出现在重大新闻、热点事件报道中以及名人偶像所犯的差错。
3.广泛性差错类型全面。
语言文字及文史百科等各类差错兼顾,街头店招、广告、说明,书、报、刊,广播、电视、电影以及网络等全方位考虑。
[3]评选步骤1.条目征集。
向社会各界特别是本刊广大读者,征集本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备选条目。
2.条目筛选。
《咬文嚼字》编辑部对收集的条目进行筛选,整理出备选条目。
3.专家审核。
编辑部组织语文专家,对备选条目进行逐一审核,形成“十大语文差错”初稿。
4.征求意见。
把初稿分发给编辑部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特定人士(外地语文专家、媒体记着),征求他们对初稿的反馈意见。
5.最后审定。
根据反馈意见,编辑部再次组织专家,对“十大语文差错”进行最后认定。
[3]榜单明细2022年一、“踔厉奋发”的“踔”误读为zhuō2022年,“踔厉奋发”频频出现于文件报告、新闻媒体、宣传横幅中。
“踔厉奋发”的“踔”常被误读为“zhuō”,正确的读法是chuō。
“踔”是个多音多义字:读chuō,有跳跃、疾行等义,引申指超越、远胜的样子;读zhuō,有卓然特立之义。
《咬文嚼字》10年来100个“年度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10年来100个“年度语文差错”自2006年以来,《咬文嚼字》每年都会在年底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目前为止,公布了10次,词条总数正好100个。
公布差错旨在纠正国人在当年常犯的“语文差错”,也从一个角度回顾当年的热点事件。
[2015年]01.“生理学或医学奖”“生理学和医学奖”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一些媒体在报道新闻时错用“或”为“和”,把奖项名称说成“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生理学和医学是两门有着密切联系但并不相同的科学,只要在其中一个领域获得杰出成就,便有获奖资格。
因此,奖项名称两个学科之间用表示选择关系的“或”字连接。
02.“抗战胜利纪念日”“日本投降日”201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
有媒体在报道新闻时,把1945年9月3日说成“日本投降日”,这是错误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正式签字,中国抗日战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这两个日子都和日本投降直接有关。
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03.罄竹难书”“磬竹难书”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回忆抗战历史、控诉日本军国主义暴行的报道中,“罄竹难书”常被误成“磬竹难书”。
“罄”本指(器皿)空,引申指用尽;古人用竹简书写,“罄竹难书”意思是把竹子用完了也难以写完,形容事实多得不可胜数。
而“磬”是古代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
04.“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2015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一些媒体在报道会议出席情况时出现了“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的说法。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现在共有21个正式成员,其中既有主权国家,也有地区经济体。
2008-2020《咬文嚼字》历年十大流行语
《咬文嚼字》历年十大流行语
2006年起,《咬文嚼字》持续举办年度“十大流行语”“十大语文差错”评选。创刊人郝铭鉴表示,评选“十大流行语”是为了肯定 语言生活当中的创造性成果,而评选“十大语文差错”,是因为在人们语言生活中存在不规范、不正确、不健康的东西,编辑部要对 它及时地制止。哪怕一个小刊物力量有限,但总要有人发出声音。
《咬文嚼字》公布今年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公布今年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新华网上海12月27日电(记者孙丽萍)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27日公布了2010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十大差错分别是:最容易被写错的成语是:美轮美奂。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美轮美奂”也成为新闻媒体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形容词,但其中的“轮”往往被写成了“仑”或“伦”。
美轮美奂指建筑物高大美观,“轮”的意义是“高大”。
最常被写错的地名是:黄浦江。
“黄浦”和“黄埔”音同形近,人们往往把黄浦江错写成“黄埔江”。
经常被混淆的词是:截止/截至。
“截止”的意思是活动已经停止,一般用于某一时间之后;用于某一时间之前的应当是“截至”,如“截至昨日,已有上千人报名”。
体育报道中经常用错的词是:囊括。
2010年广州亚运会举办期间,“囊括”一词频频见诸新闻,例如“中国军团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囊括金牌199枚,位居金牌榜首位。
”语言文字专家指出,“囊括”的意思是无一遗漏,只要不是将所有的金牌都收入囊中,就不能用“囊括”。
新闻报道中容易用错的词是:侧目。
如:“他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令世界为之侧目。
”这里的“侧目”应改为“瞩目”。
所谓“侧目”,是指斜目而视,形容愤恨或者畏惧的样子。
繁体字容易误认的是:晝。
“晝”是“昼”的繁体字,常被误认作“書”(书)或“畫”(画)。
2010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便把古诗名句“花市灯如昼”误读为“花市灯如书”。
选入某教材的古文名篇《昼锦堂记》,也被误作《画锦堂记》。
书名或栏目名称最常见的差错是:“精粹”误为“精萃”。
不仅电视台、报纸的时事、文摘栏目喜欢用“精萃”为名称,连许多书名也跟着犯错。
其实,“精”指经拣选的好米,“粹”指纯净而无杂质的米,两者并列,引申指提炼出的好东西。
而“萃”常用义为集聚,是动词,如“荟萃”“集萃”等,没有精华的意思。
最容易被误读的古诗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咬文嚼字十大语文错误
咬文嚼字十大语文错误语文是中国人每天所必须面对的一门学科,虽然有许多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和应用语文,但是仍然有不少学生存在着一些语文学习上的误区和错误。
下面,就来一一介绍语文学习中的“十大错误”。
一、妄图凭借死记硬背来掌握文言文。
文言文的学习不可能凭借死记硬背来掌握,要正确理解文言文,需要经过一定步骤的思考,以及运用一些语言、文学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就能够搞定的。
二、养成拼音读诗的坏习惯。
有些学生容易把汉语拼音用来读诗,这是一种坏习惯,读诗应该把重点放在把字词及句子读出真正的语义和实际意义上,而不是节奏和单音节的表达上。
三、孤注一掷,与考题无关。
有些学生在练习语文题时,往往考虑与考题无关的事情,例如同学之间的友谊等,而不是把重点放在正确地解决语文题目上。
四、把篇章视为字句。
有些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字句上,忽略了篇章之间的关系,从而无法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
五、孤立学习偏读熟读。
有些学生只把重点放在新课文上,而忽视了历年来旧课文的学习,这会导致他们在学习新课文时,没有扎实的语文功底,不能够正确地理解新课文的含义。
六、把翻译当做语文学习的一切。
有的学生以为学习语文只需要翻译,把翻译当做是一切,然而实际上,语文学习要求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联想、分析,而不应该把重点放在翻译上。
七、不能正确运用语法。
有些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文言文知识,但是在语文写作时,却不能正确地运用语法,但是没有一定的语法功底,语文写作也是无从谈起的。
八、不注重拼音和声调。
拼音和声调也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有些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往往忽视了拼音和声调的学习,只是把重点放在字词的掌握上,这样就无法正确地朗读课文。
九、缺乏反思意识。
有些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往往缺乏反思意识,他们更倾向于新旧资料的记忆、死记硬背,而不去思考、理解、合理应用所学知识,导致最终对语文学习的结果不能得到良好的解决。
十、不重视演讲能力。
有些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忽视演讲能力的提升,只把重点放在练习试题上,而不注重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这样就很难把学到的知识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展示出来。
咬文嚼字十大语文错误
咬文嚼字十大语文错误在中国,咬文嚼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素养。
尤其是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咬文嚼字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很多人在掌握咬文嚼字的过程中,会犯一些典型的错误。
下面就来谈谈这十大典型的咬文嚼字语文错误。
第一,把同音词搞混淆。
在学习咬文嚼字的时候,有些同音词是容易混淆的,比如“道”和“刀”,“西”和“禧”,“任”和“认”等。
同音词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把它们搞混淆了,会出现意思完全不同的句子,这样就会影响咬文嚼字的效果。
第二,将轻声混淆。
有些字的读音可以分轻重声,熟悉汉语语音的人都知道,轻重音是有不同的意义的,比如“明”和“名”,“青”和“情”,“浓”和“农”,“头”和“投”等。
所以,在咬文嚼字的时候,一定要准确的把握轻重声,避免将轻声混淆。
第三,不能准确拼写字词。
有些字发音相近,但是拼写却完全不同,比如“路”和“陆”,“苗”和“庙”,“简”和“笺”,“死”和“思”等。
在咬文嚼字的时候,一定要准确把握,不能将它们拼写混淆。
第四,不恰当地使用偏旁拼写字词。
有些字的偏旁虽然相近,但是意思可能却完全不同,比如“往”和“望”,“民”和“敏”,“常”和“尝”,“求”和“球”等。
要想学好咬文嚼字,就要恰当地使用偏旁来拼写字词,不能将它们拼写混淆。
第五,不能准确地识别同拼字。
有些字可以用同样的拼写来表示不同的意思,比如“江”可以表示“江河”的意思,也可以表示姓氏的意思;“虫”可以表示“昆虫”的意思,也可以表示“毒虫”的意思。
在学习咬文嚼字的时候,一定要准确地识别这些同拼字,不能将它们混淆起来。
第六,没有准确地把握汉字的词语词义。
汉字不仅仅可以表示某个词语的意思,它还有一些比较抽象的词义,需要人们准确地把握它们的词义,比如“活”可以表示“活动”,也可以表示“活泼”的意思;“气”可以表示“气体”的意思,也可以表示“气势”的意思。
因此,在学习咬文嚼字的时候,要准确把握汉字的词义,以免造成误解。
第七,没有正确理解汉字的蕴涵含义。
《咬文嚼字》公布2009年十大语文差错
《咬⽂嚼字》公布2009年⼗⼤语⽂差错《咬⽂嚼字》公布2009年⼗⼤语⽂差错2009年⼗⼤语⽂差错,近⽇由已经转制的《咬⽂嚼字》股份有限公司公布。
这⼗⼤语⽂差错是:⼀、经常混淆的概念是:“祖国”和“新中国”。
2009年是新中国建⽴60周年,在相关纪念活动和媒体报道中,“祖国60岁⽣⽇”频频出现,正确的说法应是“新中国60岁⽣⽇”。
“新中国”特指中华⼈民共和国;“祖国”指祖先世代居住的国家,我们的祖国是中国,有5000年的⽂明史。
⼆、经常误⽤的量词是:位。
如:“三位罪犯落⼊法⽹”“我是⼀位歌⼿”。
作为量词,“位”是含有敬重意味的,不应⽤于“罪犯”等不应受到敬重的⼈,也不应⽤于⾃称。
三、媒体中容易⽤错的成语是:⾸当其冲。
如:“他⾸当其冲坚持上⼀线⼯作”。
所谓“⾸当其冲”,义为⾸先受到冲击,遭遇灾难与不幸,不能理解为“冲锋在前”,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先”。
四、⽇历上的常见⽤字错误是:“⼰醜年”的“醜”。
2009年是农历⼰丑年,“⼰丑年”⾥的“丑”本有其字,它是地⽀的第⼆位,和繁体字“醜陋”的“醜”⽆关。
五、地⽅宣传中经常误⽤的词语是:故⾥。
⼀些地⽅为了提⾼知名度,常号称是某名⼈的“故⾥”,理由是该名⼈曾在当地居住。
其实,“故⾥”指的是故乡、家乡。
住过的地⽅应称“故地”,和“故⾥”不是⼀回事。
六、影视剧中经常写错的⼈名是:貂蝉。
如:“貂婵是所谓的四⼤美⼥之⼀”。
“婵”可以形容⼥⼦姿态美好,但⼈名“貂蝉”是不能写成“貂婵”的。
七、菜单上经常出现的错误的菜名是:宫爆鸡丁。
正确的写法应是“宫保鸡丁”,它的得名和清代丁宝桢有关。
此⼈曾官封太⼦少保,被尊称为“丁宫保”。
他的家厨擅长花⽣炒鸡丁,这道菜由丁府传到民间,得名“宫保鸡丁”。
⼋、⽹络中容易混淆的字是:“帖”和“贴”。
帖,⾳tiě,指写有⽂字的纸⽚。
贴,⾳tiē,指把薄⽚粘到别的物体上。
⽹上的“帖⼦”,虽⾮纸质,但其以简短的⽂字记录、传递信息的特点,与传统的“帖⼦”相同,是不能写成“贴⼦”的。
《咬文嚼字》公布2009年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新华网上海月日专电有“语林啄木鸟”之称地《咬文嚼字》编辑部,日公布了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地十大常犯语文差错.十大差错分别是:经常混淆地概念是:“祖国”和“新中国”.年是新中国建立周年,在相关纪念活动和媒体报道中,“祖国岁生日”频频出现,正确地说法应是“新中国岁生日”.“新中国”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历上地常见用字错误是:“己醜年”地“醜”.年是农历己丑年,有人以为“丑”地繁体字是“醜”,就在日历中将“己丑年”误为“己醜年”.容易用错地成语是:首当其冲.所谓“首当其冲”,义为首先受到冲击,遭遇灾难与不幸,不能理解为“冲锋在前”.经常误用地量词是:位.“位”不是一个普通地量词,它含有敬重意味.但有些媒体却用其表达“一位罪犯”或“一位贪官”.“位”也不应用于自称.影视剧中经常写错地人名是:貂蝉,常被写成“貂婵”.汉代,人们认为“貂”与“蝉”都是美好地事物,因此用来作美女地名字.引文容易张冠李戴地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话普遍被误认为是唐代名臣魏征地名言.其实,这是唐太宗在魏征去世地时候说地.地方宣传中经常误用地词语是:故里.现在一些地方为了提高知名度,常号称是某名人地“故里”,理由是该名人曾在当地生活居住,为争夺名人“故里”称号甚至相互对簿公堂.其实,“故里”指地是故乡、家乡.住过地地方应称“故地”,住过地居室应称“故居”,都与“故里”无关.菜单上经常出现地错误地菜名是:宫爆鸡丁.其实,正确地写法应是“宫保鸡丁”,它地得名和清代丁宝桢有关.此人曾官封太子少保,被尊称为“丁宫保”.网络中最容易混淆地字依旧是:“帖”和“贴”.帖,音ě,是写有文字地纸片,名词.贴,音ē,是把薄片粘到别地物体上,动词.时政文章中容易出错地词语是:兴亡周期律.这个词经常被误写为“兴亡周期率”.“周期律”是一种规律,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些特点反复出现.《咬文嚼字》:例《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易混字.哀(唉)声叹气.按(安)装.金壁(碧)辉煌.针贬(砭).惨(残)忍.璀灿(璨).检察(查)作业.为人所不耻(齿).一愁(筹)莫展.精萃(粹).看地(得)上眼.提心掉(吊)胆.迭(跌)宕起伏.重迭(叠).渡(度)假村.防犯(范).防(妨)碍.入不付(敷)出.扶(抚)慰.一幅(副)对联.重蹈复(覆)辙.竹杆(竿).卑恭(躬)屈膝.鬼斧神功(工).勾(沟)通信息.悬梁刺骨(股).全神灌(贯)注.贵(桂)冠.貌和(合)神离.迫不急(及)待.挖墙角(脚).不径(胫)而走.巨(剧)烈.中恳(肯).馈(匮)乏.兰(蓝)天.泛烂(滥)成灾.发楞(愣).变本加利(厉).再接再励(厉).鼎立(力)相助.权利(力)斗争.厉(利)害关系.姐妹俩(两)个.了(瞭)望.假期邻(临)近.另(零)乱.年令(龄).罗(啰)唆.蛛丝蚂(马)迹.揭开迷(谜)底.神密(秘).观摹(摩).磨(摩)肩接踵.买那(哪)个好呢.批(披)露.水蒸汽(气).欠(歉)收.亲(青)睐.一肚子委曲(屈).鸦鹊(雀)无声.冰雪熔(融)化.水乳交溶(融).垂头伤(丧)气.善(擅)自处理.伸(申)请.出身(生)在晚上.寻物启示(事).受(授)予奖状.金榜提(题)名.品位(味)老师地话.情况相象(像).肖(萧)条.歪风斜(邪)气.模形(型).反醒(省).生活必须(需)品.弦(旋)律.眩(炫)耀.报仇血(雪)恨.循(徇)私舞弊.天崖(涯)海角.沿(延)伸.流光异(溢)彩.心心相映(印).反应(映)意见.生死悠(攸)关.记忆尤(犹)新.怨天忧(尤)人.始终不逾(渝).世外桃园(源).渊(源)远流长.震(振)奋人心.截止(至)年底.因地治(制)宜.置(质)疑地勇气.德高望众(重).九洲(州)大地.化妆(装)成乞丐.乘座(坐)火车相关链接《咬文嚼字》公布年中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十大差错分别是:将“像”错为“象”,这在电视字幕中出现最多;将丙戌年地“戌”字,错成“戍”字,这在大量地台历、挂历中出现;将神舟六号地“舟”字,错成“州”字,众多报刊杂志和电视写错;“即”字与“既”字用错,如“既来之”错为“即来之”,图书出版物中出现不少这样地混淆;街头招牌中常见地繁体字错误是:美發.如:‘美容美發中心’.滥用繁体字不合用字规范;即使用繁体字,‘美髮’也不能写作‘美發’.‘發’音fā,是‘出發’地‘發’;‘髮’音fà,是‘头髮’地‘髮’.两字均简化为‘发’,但音、义并不相同;在常用文体中,将“启事”写成“启示”;新疆地“哈密瓜”因地名而得名,但在大量地商店招牌中,将“密”字错为“蜜”字;在标点符号使用中,很多人在寄信时喜欢在信封上将“收”字,用括号括起来,而括号是用来标明注释性文字地,用在信封上则是错地;圆明园是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掠并烧毁地,但在众多地地方将其错称为“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而八国联军是在1900年入侵北京地;孟子地“食色,性也”,常被人引为孔子地名言.>>>详细《咬文嚼字》公布年中国人十大常犯语文差错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家父”、“无间道”、“戴上紧箍咒”、“九洲”、“娈童”、“海上升明月”、“碳烧咖啡”、“吋”、“权力”“权利”、“唇枪舌战”比如经常用错地称谓词是:家父.如在问候别人时说:“家父最近身体好吗?”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家父”属于谦辞,只能用来称呼自己地父亲;称呼别人地父亲,习惯上用敬辞“令尊”.这个差错最典型地案例是朱军在《艺术人生》中地那次主持节目出错,其实许多文化名人地文章中也经常犯同样地错误.随着电影《无间道》迅速走红地佛教词语“无间道”.现在诸如“陷入了留学无间道”,“面对股市,学会避开无间道”地用法比比皆是.从电影《无间道》问世以来,“无间道”便成了一个流行词语,媒体常用它来表示失败、痛苦或灾难.其实这是以讹传讹地结果.电影片名为“无间道”,说地却是“无间地狱”.佛教中“无间道”是信徒修炼地一个阶段,“无间地狱”是八大地狱地第八狱,入此地狱者将永受痛苦,无有间断.两者具有不同地含义.报章上常见地搭配错误还有:“戴上紧箍咒”.金箍是可以戴地,而紧箍咒是咒语,只能念不能戴.另外,地名中特别容易混淆地字:州洲.如:“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乐几家愁.”“九洲”地正确写法应为“九州”.“州”本义为水中陆地,后用作行政区划名称,水中陆地义也改用“洲”来加以区别.“九州”为中国地代称.新闻中容易用错地词语比如:娈童.“娈童”是一个有特定含义地词语,专指被女性玩弄地美少年,其实“娈”是形容词,指“美好地样子”,而在“杰克逊娈童案落下帷幕”,“网络惊现娈童犯黑名单”等新闻中,“娈”字一律被误解为了“侵犯、猥亵”等动词含义.还有每到中秋节时,媒体上常会引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往往把“生明月”误为“升明月”.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地《望月怀远》.一个“生”字气象万千,出神入化,是诗中地传神之笔;误为“升”字则成了直白地写实,既不忠实于原著,又削弱了诗地意境.商品名称中地常见用字错误是:碳烧(烤).如:“碳烧咖啡”、“碳烤月饼”、“碳烤牛排”等.“碳烧(烤)”均应为“炭烧(烤)”.“炭”指木炭,用木炭烧烤食物,是一种传统地食物加工方法,它可以使食物带有独特地芳香;而“碳”是一种化学元素,无法直接用作燃料.计量单位中常见用字错误是:吋.如:“吋液晶电视”.“吋”是一个淘汰字,应该改用“英寸”.年国家发出《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地通知》,淘汰了部分计量单位地旧译名用字,“吋”字是其中之一.书面文字中经常混淆地词语还有,权力权利;成语运用中常见地词形错误是“唇枪舌剑”误为“唇枪舌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杂志社
(2009年12月20日)
一、经常混淆的概念是:“祖国”和“新中国”。
2009年是新中国建立60周年,在相关纪念活动和媒体报道中,“祖国60岁生日”频频出现,正确的说法应是“新中国60岁生日”。
“新中国”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指祖先世代居住的国家,我们的祖国是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史。
二、经常误用的量词是:位。
如:“三位罪犯落入法网”“我是一位歌手”。
作为量词,“位”是含有敬重意味的,不应用于“罪犯”等不应受到敬重的人,也不应用于自称。
三、媒体中容易用错的成语是:首当其冲。
如:“他首当其冲坚持上一线工作”“大地让人首当其冲想到的是母亲”。
这类说法不仅出现在广播电视中,也出现在报刊图书里。
所谓“首当其冲”,义为首先受到冲击,遭遇灾难与不幸,不能理解为“冲锋在前”,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首先”。
四、日历上的常见用字错误是:“己醜年”的“醜”。
2009年是农历己丑年,有人以为“丑”的繁体字是“醜”,就在日历中将“己丑年”误为“己醜年”。
其实“己丑年”里的“丑”本有其字,它是地支的第二位,和繁体字“醜陋”的“醜”无关。
五、地方宣传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故里。
一些地方为了提高知名度,常号称是某名人的“故里”,理由是该名人曾在当地居住。
其实,“故里”指的是故乡、家乡。
住过的地方应称“故地”,住过的居室应称“故居”,它们和“故里”不是一回事。
六、影视剧中经常写错的人名是:貂蝉。
如:“貂婵是所谓的四大美女之
一”。
《三国演义》中貂蝉出现在汉代,当时人认为“貂”与“蝉”都是美好的事物,因此用来作美女的名字。
“婵”可以形容女子姿态美好,但人名“貂蝉”是不能写成“貂婵”的。
七、菜单上经常出现的错误的菜名是:宫爆鸡丁。
不少人误以为此菜出自宫廷,其烹饪方式是爆炒,因而得名“宫爆”。
其实,正确的写法应是“宫保鸡丁”,它的得名和清代丁宝桢有关。
此人曾官封太子少保,被尊称为“丁宫保”。
据说,丁宝桢的家厨擅长花生炒鸡丁,后来这道菜由丁府传到民间,因此得名“宫保鸡丁”。
八、网络中容易混淆的字是:“帖”和“贴”。
网上的“发帖子”“读帖子”经常误为“发贴子”“读贴子”。
帖,音tiě,核心含义是写有文字的纸片,是名
词。
贴,音tiē,核心含义是把薄片粘到别的物体上,是动词。
网上的“帖子”,虽非纸质,但其以简短的文字记录、传递信息的特点,与传统的“帖子”相同,是不能写成“贴子”的。
九、时政文章中容易出错的词语是:兴亡周期律。
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在同毛泽东的交谈中,他说到中国历史上不少政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没有跳出“兴亡周期律”的支配。
“兴亡周期律”这一概念由此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直至今天。
但长期以来,媒体宣传中都将“兴亡周期律”误为
“兴亡周期率”。
“周期律”是一种规律,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些特点反复出现,不是两个数值的比率。
十、引文容易张冠李戴的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媒体在引用这段话时,常说成是唐代名臣魏征所言。
其实,这是唐太宗在魏征去世的时候说的。
他的意思是善于进谏的魏征去世,使自己少了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