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木雕的少年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46c4b4c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f8.png)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卖木雕的少年》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摘抄、积累好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感情;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3.感情态度价值观:体会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重难点,关键1.了解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3.积累并学会正确使用四字词语。
课时划分:两课时课前准备:课件、大瀑布的挂图、有关木雕的图片。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投影大瀑布图片生观看,师简介,引出文中所指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师简介这儿游人、景色。
重点词:非洲南部、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
2.在这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发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3.板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读文。
(2)画出生字,拼读。
(3)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4)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准备提出来讨论。
2.生根据提示自学。
3.汇报、交流。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可自己汇报)字旁:琳琅(láng)满目沉甸(diān)甸诚恳(kěn)宾(bīn)馆字形:“释”左边是米加“/”,不是“采”。
“豫”左边不要写成“矛”。
字词意名不虚传:形容名气与听说的相符,一点儿也不假。
琳琅满目:形容物品多,使人看的眼花缭亮。
栩栩如生:形容物品很逼真,就像活了一样。
爱不释手:很喜欢,舍不得放开手。
犹豫:指很难下决心。
遗憾:感到可惜。
(2)指出逐节读文,正音。
(3)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我”到非洲南部旅游时,本想买件木雕木工艺品,但由于担心行李超重而未买。
后来,卖木雕的少年特意为我送来一个体积小、便于携带的木雕,但坚决不收我的钱。
因为他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思考: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来学习。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设计雷瑞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设计雷瑞](https://img.taocdn.com/s3/m/b1834ed8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ba.png)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设计-雷瑞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和人物;(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非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要情节;3.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2. 培养学生对非洲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场景;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3. 情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2. 生字词卡片;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4. 录音机或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非洲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非洲的氛围;(2)展示非洲图片,引起学生对非洲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和人物;(2)每组选取一个场景或人物,进行展示。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懂句子;(2)分析人物内心世界,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验人物的喜怒哀乐,感受人物的品质;(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六、课堂练习1. 朗读练习:(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教师指导,纠正发音和语调。
2. 生字词练习:(1)让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
七、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卖木雕的少年》阅读答案
![《卖木雕的少年》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96e11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a3.png)
《卖木雕的少年》阅读答案下面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的《卖木雕的少年》阅读答案(共含10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卖木雕的少年》阅读答案“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
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我们住的宾馆就在瀑布附近。
晚饭后,我们到宾馆外的小树林里一边散步,一边聊天。
瀑布的响声清晰可辨。
暮色中,我忽然发现在一堆隆起的'岩石上,坐着一位少年,晚风吹拂着他的衣襟。
他听到谈话声,来到我们面前,原来是白天卖木雕的那个少年。
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猜测——( ) 遗憾——( )2.“样子”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形状;②形势,情势。
“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中的“样子”应选第#种意思。
3.少年遗憾是因为:#;“我”遗憾是因为:#。
参考答案:1.猜想可惜2.②3.“我”不能买木雕,做不成生意;还因为“我”这么喜爱这件木雕却不能拥有,替“我”惋惜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篇2:卖木雕的少年今天我读了《卖木雕的少年》这篇课文。
因为文章里面的非洲少年竭尽全力地帮助我们中国人,让我深深地感动了。
课文记叙了“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样子很可爱的木雕象墩做纪念,可是“我”回国的路途遥远,这个木雕太重不能带上飞机。
虽然“我”心里很喜欢,但是“我”还是没有办法买这个可爱的象墩,卖木雕的少年看出“我”很喜欢这个木雕。
他望着我笑了笑。
晚上“我”在中国人住的宾馆前面散步,又看到了白天那个卖木雕的少年,他拿着一个只有拳头大小的象墩笑眯眯在对“我”说;“中国人是我们的好朋友,这个木雕送给你,再见!”拿着造型与白天一模一样的小象墩。
“我”连声说:“谢谢,谢谢!读了这篇课文,我想;”这个少年想得真周到呀!可是这样精美的小木雕不知他费了多大的劲才弄到手的。
就要做非洲少年这样的人,为了别人能过得开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原文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1bc192c58762caaedd33d489.png)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原文卖木雕的少年作者:吴晴在去非洲南部之前,一位朋友告诉我,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ní)亚大瀑布,还要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
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在大瀑布的不远处,有不少出售木雕工艺品的摊点。
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láng)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几个坐凳上。
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tuó)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
这些坐凳构(gòu)思新奇,大象雕得栩(xǔ)栩如生。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我捧着象墩(dūn),仔细观赏,爱不释(shì)手。
正要掏(tāo)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yù)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diān)甸的象墩子?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kěn)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lún)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
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hàn)的神情。
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我们住的宾(bīn)馆就在瀑布附近。
晚饭后,我们到宾馆外的小树林里一边散步,一边聊天。
瀑布的响声清晰可辨。
暮色中,我忽然发现在一堆隆起的岩石上,坐着一位少年,晚风吹拂(fú)着他的衣襟。
他听到谈话声,来到我们面前,原来是白天卖木雕的那个少年。
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
”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
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卖木雕的少年》课件PPT(11篇)
![《卖木雕的少年》课件PPT(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c0c16701caaedd3383c4d3ae.png)
• 啊一!模原一来样是一个木雕小座凳,和白天见到的 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摊点里陈 列的木雕( 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挑选。其中一 个卷鼻大耳象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 得(栩栩如生)。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 (爱不释手)。
yù
掏钱 犹豫
tuó
gòu
驮 着 构思
shì bīn
爱不释手 宾馆
kěn
hàn
诚 恳 遗憾
维多利亚 坦桑尼亚 清晰可辨 五官端正 游览 牙齿 出售 摊点 陈列 观赏 晚饭 掏钱 即将 流露
赞比亚 工艺品
•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名不不虚虚传传。
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琳琅琅满满目目,各式各样, 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 仔细地挑选。
坦赞铁路是迄今中国最大的援外成套项目之
一。该铁路东起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西 至赞比亚的新卡比里姆博希,全长1 860公里,由 中国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勘测、考察、设计
并帮助坦、赞两国政府组织施工。为建设这条铁 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488亿元人民币,共 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先后派遣工程技术
•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 仔细地挑选。
• 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 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构思 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 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爱不不释释手手。正 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 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 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卖木雕的少年
三年级语文书下册第27课卖木雕的少年课文
![三年级语文书下册第27课卖木雕的少年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be541580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eb.png)
三年级语⽂书下册第27课卖⽊雕的少年课⽂ 《卖⽊雕的少年》这篇三年级语⽂课⽂中有许多四个字组成的词语,⽐如“琳琅满⽬”。
店铺为三年级师⽣整理了语⽂课⽂《卖⽊雕的少年》资料,希望⼤家有所收获! 三年级语⽂书下册第27课《卖⽊雕的少年》课⽂原⽂ 在去⾮洲南部之前,⼀位朋友告诉我,⼀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ní)亚⼤瀑布,还要买⼀两件⽊雕⼯艺品。
莫西奥图尼亚⼤瀑布真是名不虚传。
这⾥游⼈如织,景⾊⼗分壮观。
在⼤瀑布的不远处,有不少出售⽊雕⼯艺品的摊点。
⽊雕,是⾮洲最常见的⼯艺品。
摊点⾥陈列的⽊雕琳琅(láng)满⽬,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忽然,我的⽬光停留在⼏个坐凳上。
说是坐凳,其实是⼀个卷⿐⼤⽿象,象背上驮(tuó)着⼀块⼨把厚的树桩。
这些坐凳构(gòu)思新奇,⼤象雕得栩(xǔ)栩如⽣。
“买⼀个吧!”坐凳的主⼈是个⼗五六岁、五官端正的⿊⼈少年。
我捧着象墩(dūn),仔细观赏,爱不释(shì)⼿。
正要掏(tāo)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yù)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diān)甸的象墩⼦?那少年⾛到我跟前,诚恳(kěn)地说:“夫⼈,您买⼀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伦(lún)次。
“您是中国⼈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
少年的眼睛⾥流露出⼀丝遗憾(hàn)的神情。
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艺品带回国⽽感到遗憾。
我们住的宾(bīn)馆就在瀑布附近。
晚饭后,我们到宾馆外的⼩树林⾥⼀边散步,⼀边聊天。
瀑布的响声清晰可辨。
暮⾊中,我忽然发现在⼀堆隆起的岩⽯上,坐着⼀位少年,晚风吹拂(fú)着他的⾐襟。
他听到谈话声,来到我们⾯前,原来是⽩天卖⽊雕的那个少年。
看样⼦,他是专门在这⾥等候我的。
“这个⼩,可以带上飞机。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设计雷瑞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设计雷瑞](https://img.taocdn.com/s3/m/eb43d33a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9.png)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设计-雷瑞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非洲的风土人情,拓宽国际视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欣赏和评价木雕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了解非洲的风土人情。
2. 教学难点:(1)欣赏和评价木雕艺术。
(2)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木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进行评价。
(2)简介非洲的木雕艺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课文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师讲解非洲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
4. 课后拓展:(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木雕艺术的看法。
(2)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或手工艺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家庭作业: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非洲木雕艺术的小作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非洲风光图片和播放非洲音乐,为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
2.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启发思考: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卖木雕的少年-公开课
![卖木雕的少年-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9c9cab0ab52acfc789ebc960.png)
名不虚传 十分壮观 各式各样 栩栩如生
游人如织 琳琅满目 构思新奇 爱不释手
大瀑布真是( ),这里 ( ),景色( )。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 ( )。其中象凳( ), 大象雕得( )。
大瀑布真是( 名不虚传), 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 壮观)。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 琅满目)、(各式各样)。其中 象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 (栩栩如生)。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有( ),有 ( ),有( ), 还有( )……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有( ),有 ( ),有( ), 还有( )……
木雕小象凳
说是 坐凳 ,其实是一个 卷鼻大耳象 ,象背上驮着一 块寸把厚的 树桩 。这些坐凳 构思新奇,大象雕得 栩栩如生。
非洲
热带沙漠
热带雨林
长颈鹿
斑马
大象
27 卖木雕的少年
ní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tuó gòu tāo biāo
驮着
诚恳
yù kěn
构思
遗憾
hàn shì
掏钱
bīn
标准
xǔ
宾馆 栩栩如生
犹豫
爱不释手
莫西 奥图尼亚 大瀑布
n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tuó gòu tāo biāo
驮着
kěn
构思
hàn
掏钱
bīn
标准
xǔ
诚恳
yù
遗憾
shì
宾馆
栩栩如生
犹豫
爱不释手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驮着 构思 掏钱 标准
诚恳
犹豫
遗憾
爱不释手
宾馆
栩栩如生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ef5a1b6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79.png)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篇一」通过《卖木雕的少年》这堂课的教学实践,我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更深刻的收获,针对课堂教学也有了几点深的体会。
1、语言是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
作为小学中段语文教学,课堂上,对字词教学也不能过于轻描淡写,浮光掠影,更不能放弃字词教学。
学生只有扎扎实实了掌握了语言文字,在学习过程中,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才能得心应手,有的放矢。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用新学到的四字词语如“名不虚传、琳琅满目……”去造句,进行说话训练。
落实了语言实践活动,学生的语言的到了训练。
2、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以读带讲,读中感悟。
这既是学生自主体验的表现,也是学生获得真知的过程。
在本堂课上,我引导学生抓住少年和阿姨的两次对话,以读为主要凭借,同时辅助朗读小贴士,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自己劳动所得,感受更深,记得更牢。
朗读不仅要把课文的优美句段、重点句段读精彩,也要把词语品读的有滋有味,从而提高人文素养,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3、在本堂课上我引导学生抓住准确的字眼,抓住重点句段,从重点词“遗憾、朋友”入手,进行探究,从而激发学生思考,探究。
同时借助拓展相关的“中非友谊深厚的资料,帮助学生体会感悟。
在探究中,学生或自主,或合作。
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感悟的更准确,体会的更深刻。
4、不足之处,学习气氛不够活跃。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学生换了环境有些拘束,二是课文内容所表达的中心三年级学生很难理解,很难感悟到,三是问题引导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所以,在教学中,要多考虑学生的学情。
只有根据学情的设计才能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篇二」这次中心校和市教研室举行的这一次活动,真的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感受到了与其他老师的差距,尤其是教研室王老师的讲评,让我明白了自身的不足,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人教版小学语文《卖木雕的少年》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卖木雕的少年》课文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a38a9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5b.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卖木雕的少年》课文原文及赏析《卖木雕的少年》课文原文:在非洲,我遇见了一个卖木雕的少年。
那是一个晴朗的下午,我在市场上闲逛。
各种各样的工艺品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
突然,一个摊位上的木雕吸引了我。
那些木雕都是用乌木制成的,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我被其中一只象牙雕的小象吸引住了,它只有拳头大小,但雕刻得非常精细,甚至连象的眼睛都清晰可见。
我问:“多少钱?”少年回答:“两美元。
”我从口袋里掏出钱,递给他。
他接过钱,把小象递给我。
我正要离开,他忽然叫住我,用不太熟练的英语说:“等等,先生,这个送给你。
”我惊讶地看着他,他微微一笑,说:“这是中国制造的,我觉得你应该喜欢。
”说着,他从货架上取下一个精美的木雕,那是一个非洲少女的头像,眉眼间流露出淡淡的忧郁和坚韧。
我感激地接过来,连声道谢。
我知道,这个木雕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中非人民友谊的象征。
《卖木雕的少年》赏析: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在非洲市场与一位卖木雕的少年的交往经历,展现了非洲少年的热情、善良和对中国的友好感情。
首先,课文通过对市场环境和木雕的详细描绘,营造出浓郁的非洲风情,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同时,少年的木雕作品栩栩如生,体现了他的技艺高超和对艺术的热爱。
其次,少年的言行举止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他主动将中国制造的木雕赠送给作者,表现出他对中国的友好和尊重,也反映出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
这种无私的行为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
最后,这个故事以一个小木雕作为中非人民友谊的象征,寓意深远。
它告诉我们,尽管文化和地理背景不同,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尊重是跨越国界、连接心灵的桥梁。
总的来说,《卖木雕的少年》以其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主题,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珍视友谊,同时也展示了中非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具有很高的教育和文化价值。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优秀6篇)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06c64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14.png)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优秀6篇)卖木雕的少年教案篇一新课改给比较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学习能力都比过去增强了。
语文教学重视朗读,重视理解、感悟。
语文课堂出现了一派可喜的现象,但可喜的背后似乎又缺失了点什么。
有人说小学语文课是感性的,强调书声琅琅,情意浓浓。
这不错,但不能以此忽视甚至排斥理性,排斥冷静思考。
教学如歌,教学过程有时高亢激越有时低吟慢咏,是有节奏有起伏的。
这次有幸聆听了十三节优质课,感受颇深。
十三节优质课似乎让我找到了那点缺失的东西,让我感受到课堂上老师不仅仅只停留在朗读、理解和感悟上,不仅仅只沉浸于情感的激动之中,还让学生“跳出”课文来看课文,推敲词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领悟句式,理作者的思路等等,求得理性的规律性的认识。
如王和丹老师上的《卖木雕的少年》一课,王老师寻找思维情感的三个语言附着点“遗憾、沉甸甸、隆起”,始终抓住语言训练点,深入推敲,理解词语背后的深刻意思。
如在教学“沉甸甸”时,老师问:沉甸甸就是──学生回答就是很沉,老师接着说,那该怎么读呢?请学生读词,并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在朗读的基础上老师追问:拳头那么大的东西怎么就沉甸甸呢?学生一时不明白,老师不急,留有足够时间让学生思考,并鼓励:不要紧,这个问题有点难,我们再去读读课文……然后引导孩子从木雕小象墩的来之不易体会“沉甸甸”;从“暮色中专门等候”体会“沉甸甸”;从“不用钱”体会“沉甸甸”,在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点拨下,学生明白这沉甸甸的是中非两国人民的友谊。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设计篇二一、教材简介: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
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
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
三年级卖木雕的少年读后感
![三年级卖木雕的少年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b6cc578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77.png)
三年级卖木雕的少年读后感最近读了三年级的课文《卖木雕的少年》,感触还挺多的。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中国游客去非洲旅行,在一个摊点上看中了一个精美的木雕,但因为担心行李超重没法带回国,最终只好放弃购买。
没想到卖木雕的少年看出了中国游客的遗憾,专门在第二天等候,为她送来一个小象墩木雕,而且坚决不肯收钱。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却让我好像看到了那个热闹的非洲集市,闻到了空气中弥漫的各种味道,感受到了少年那颗炽热真诚的心。
我仿佛能看到那个集市上,阳光火辣辣地照着大地,人们的皮肤都被晒得黝黑发亮。
各种摊位一个挨着一个,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
木雕摊尤其引人注目,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木雕摆在那里,有威风凛凛的狮子,有奔腾跳跃的骏马,还有憨态可掬的大象。
每个木雕都被雕刻得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要活过来似的。
文中的中国游客在众多木雕中看中了一个大象木雕,“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让我完全能理解她当时的心情。
就像我自己有时候逛街,看到一个特别喜欢的东西,拿在手里就不想放下了,左看看右看看,怎么看都觉得好。
那种喜欢是发自内心的,藏都藏不住。
可她又不能不考虑实际情况,“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这种纠结太真实了!谁没有过那种想要又不能要的无奈呢?一边是心头好,一边是现实的困难,真的很难抉择。
就在游客满心遗憾地离开后,那个卖木雕的少年出现了。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
’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
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 想象一下那个场景,少年一脸真诚,眼睛里透着热切,急切地想把这个小象墩送到游客的手中,只为了弥补她的遗憾。
他得多用心才能想到做一个小的木雕啊,而且还专门等着送给她。
“‘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反思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9ad03dc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84.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卖木雕的少年》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南非的风土人情,了解少年与作者之间的友谊。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学习少年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学习少年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南非的风土人情,体会课文中所表现的中非友谊。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共同解决问题。
3. 情景教学: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南非的风土人情,引出《卖木雕的少年》这篇课文。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共同解决问题。
4. 情景教学: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7. 教学反思: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探讨课文中所传达的价值观和教育意义。
人教三下 《卖木雕的少年》 教学设计
![人教三下 《卖木雕的少年》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dc460e03d8ce2f00662364.png)
27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内容分析: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
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
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
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
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习状态分析:学生对有关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了解很少。
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关于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木雕、中国在70年代援赞的图片及《友谊地久天长》的乐曲)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5591f95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da.png)
《卖木雕的少年》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卖木雕的少年》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和人物情感。
1.2 技能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卖木雕的少年》是一篇描述我国非洲留学生与我国人民交往的故事,故事中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差异。
2.2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情节,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文化差异。
2.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2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进行提问与解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
3.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故事中的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交往方式。
4.2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4.3 讨论与分析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文化差异。
4.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探讨如何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中做到理解和尊重。
4.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反思自己在交往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课后作业5.2 课堂作业学生需要在课堂上完成一个关于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的小组报告。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方式采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小组报告三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6.2 评估内容对学生在课堂讨论、课后读后感以及小组报告中的表现进行评估。
6.3 评估标准根据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参与程度、理解程度和表现来进行评分。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教学材料课文《卖木雕的少年》、相关文化背景资料、跨文化交际案例。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原文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72dffeea50e2524de5187ef4.png)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原文卖木雕的少年作者:吴晴在去非洲南部之前,一位朋友告诉我,一定要游览莫西奥图尼(ní)亚大瀑布,还要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
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在大瀑布的不远处,有不少出售木雕工艺品的摊点。
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láng)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几个坐凳上。
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tuó)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
这些坐凳构(gòu)思新奇,大象雕得栩(xǔ)栩如生。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我捧着象墩(dūn),仔细观赏,爱不释(shì)手。
正要掏(tāo)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yù)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diān)甸的象墩子?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kěn)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lún)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
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hàn)的神情。
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我们住的宾(bīn)馆就在瀑布附近。
晚饭后,我们到宾馆外的小树林里一边散步,一边聊天。
瀑布的响声清晰可辨。
暮色中,我忽然发现在一堆隆起的岩石上,坐着一位少年,晚风吹拂(fú)着他的衣襟。
他听到谈话声,来到我们面前,原来是白天卖木雕的那个少年。
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
”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
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卖木雕的少年读后感
![卖木雕的少年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d6c84fbb9f3f90f76c61b9f.png)
卖木雕的少年读后感导读: 卖木雕的少年读后感(一)今天,我们学了《卖木雕的少年》这篇课文,课文讲了这样一件事:“我”到非洲旅行时,很想买一件构思新奇的象墩木雕工艺品带回国留作纪念,可是又担心路途遥远、行李太重、木雕沉重,所以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特地在大瀑布旁等候“我”的出现,然后把一个做工精致的木雕小象墩送到了“我”的手中,并且还对“我”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是啊,“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多么感人的一句话啊!我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中非两国的深厚友谊。
读了这篇课文,我深深地被这位非洲少年的行为感动了。
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感人的一幕:在一个晚风吹拂的晚上,在美丽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前,“我”望着那栩栩如生的木雕小象墩,紧紧地与非洲少年拥抱在了一起。
我真想对那位非洲少年说:可敬的非洲少年,谢谢你!你让“我”实现了心中的愿望,让“我”在这次非洲旅行中不留遗憾地回到了祖国,你更让“我”感受到非洲人民的深厚友谊。
我们中非两国的友谊一定能地久天长,你们的心灵如同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般美丽、纯洁!卖木雕的少年读后感(二)今天,我读了《卖木雕的少年》这篇课文,我很喜欢,我就来回读了三次。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赛,“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能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
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丽的心灵。
黑人少年你真善良,也很大方,如果有机会你来我们中国,我也一定会像你一样,真诚对待朋友,希望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
卖木雕的少年读后感(三)今天我读了《卖木雕的少年》这篇课文。
因为文章里面的非洲少年竭尽全力地帮助我们中国人,让我深深地感动了。
课文记叙了"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样子很可爱的木雕象墩做纪念,可是"我"回国的路途遥远,这个木雕太重不能带上飞机。
卖木雕的少年阅读感想
![卖木雕的少年阅读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e32a05b5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0f.png)
卖木雕的少年阅读感想
第一篇
嗨,朋友们!今天我读了《卖木雕的少年》这篇文章,心里头那叫一个感动哟!
当作者因为行李超重没法买木雕的时候,我都替少年感到失落。
可谁能想到,后来少年居然在傍晚等在宾馆外,专门给作者送来一个小木雕。
哇,那一刻我心里暖暖的,这少年也太有心了吧!
他知道中国人是朋友,所以特意送来木雕。
这份情谊,真的是无价的。
这让我想到,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需要太多言语,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传递出深深的情谊。
哎呀,这篇文章让我心里充满了爱和感动,真希望咱们的世界上能有更多像这个少年一样可爱又善良的人!
第二篇
亲人们,我刚读完《卖木雕的少年》,迫不及待要跟你们聊聊我的感受!
这故事一开头,就把我带到了充满异域风情的非洲,那些木雕真是太漂亮啦,让我都恨不得能亲自去挑一挑。
那个卖木雕的少年,多可爱呀!他努力地向游客介绍自己的宝贝,满心期待能做成一笔生意。
看到作者不能买木雕时,他脸上的失望都快溢出来了,我都有点心疼他。
但是,嘿,没想到后面还有惊喜!少年居然一直记着作者,还大老远跑来送木雕。
这可把我感动坏了,这孩子多实诚啊!
他的举动让我觉得,友情是不分国界的。
哪怕语言不通,哪怕相隔万里,只要心里有对方,就能传递出最真挚的情感。
而且啊,通过这个少年,我也看到了非洲人民的热情和善良。
他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但是心和咱们是相通的。
卖木雕的少年
![卖木雕的少年](https://img.taocdn.com/s3/m/e1a1dd96daef5ef7ba0d3c52.png)
2、师生游戏:(1)师投影出四字词语,学生们抢读。(注意“模”字的读音,大家再读)
(2)师说词语意思,生根据词意听写词语。
(二)激发兴趣,交待任务:
1、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图片(从所复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328754377875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C4%AA%CE%F7%B0%C2%CD%BC%C4%E1%D1%C7%C6%D9%B2%BC&s=0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卖木雕的少年
学校:天津市和平区新星小学
姓名:关丽苹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第2课时
2023年《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
![2023年《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c0b93d0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e9.png)
2023年《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2023年《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篇1《卖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大概内容是:“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
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送给我一个木雕小象墩的事。
体现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体会非洲少年的善良淳朴。
一、注重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由于本课的四字词语比较多,所以主要从本课重点字词入手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爱不释手。
这样做,一方面有助于学生通过重点字词对__形成整体认知和感受,另一方面对本课“学习并理解字词”这一重点知识环节也做好了铺垫。
二、抓住“遗憾”,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中我抓住“遗憾”一词展开,先引导学生明白“我”的遗憾:木雕精美,我却因为路途遥远、行李太重不能带回国。
接着引导学生理解少年的遗憾:一开始是由于我没买他的木雕,后来因为我是中国人不能带回喜欢的木雕而遗憾。
三、朗读感悟,理解人物内心世界。
本课对话较多,语言中透露着非洲少年美好的品质,我在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人物心理,切身体会任务的思想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这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所在。
四、补充资料,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对于为什么少年会送我木雕,由于有它特殊的背景,如果不了解背景资料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所以课前让学生搜集了中国援助非洲等相关历史资料,并在课堂上交流,为后面学生理解“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这句话打下基础。
以此丰富学生的积累,扩大学生的视野,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思想感情奠定基础。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中非人民的友好之情,突破了难点。
总体来说,本节课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1、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力度还欠缺,学生理解了句子的情感,却未能读出相应感情,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卖木雕的少年》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准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3、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使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学生预习并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读中体会。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做一个猜字游戏好吗?
生:好!
(出示图片)猜猜这是什么字?
生猜字。
师:孩子们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互相协助。
这就是朋友(出
示课件,朋友)
师:中国的汉字是最美的文字,一个字就是一个故事。
现在,我们
就是朋友了,朋友们,我们开始上课。
二、出示课题,检查预习情况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7课《卖木雕的少年》,(师板书)请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同学们一起来读一遍课题。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了,那生字词都会读了吗?老师呀想考考
大家,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外国名字比较难读,谁能读好?莫西奥图尼亚瀑布。
看这就是被誉为世界三大瀑布之一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很震撼吧!
接着看第二组,。
(指读,齐读)。
那游人如织(游人如织说明了什么?还有哪些词也能说明人多是的,看来你平时很注意积累)
第三组词语,谁来读一行?
遗憾——什么是遗憾?生活中你都遇到过哪些遗憾?板书(遗憾)三深入探究,品读感悟
(一)体会我的遗憾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文中谁在遗憾?因为什么而遗憾?请同学们
自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相对应的句子。
(板书:我少年)是呀,我和这位卖木雕的少年分别为什么事遗憾呢?我为什么非要
把象墩带回国呢?
(指生简单说)不着急,孩子们,先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走进非洲,感受一下那里的异域风情。
(多媒体放映)师介绍:在地球上有一个充满原始魅力的地方。
(非洲)这就是非洲。
看非洲狮,对非洲象,罕无人际的非洲荒漠,碧浪滔天的非洲海角。
(出示木雕)唉,知道这是什么吗?对,非洲木雕,它不过非洲的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非洲古老的文化就是靠着木雕一代代的传承下来,所以木雕成了非常珍贵的纪念品。
在非洲有很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摊点,就让我们一起先到少年的摊前看一看。
(出示木雕的课件配文)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象墩?生: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的象墩。
师:对这是一个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的象墩。
那你知道构思新奇的意思吗?
来看一看,这个坐凳和其他的坐等有什么不同?
瞧,这就是这个坐凳的构思奇妙之处。
来读一读。
那栩栩如生呢?
生:就想活了一样。
师:这是你给与这个象墩最高的评价了,来带着这种想象,读——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师:孩子们,这么美的象雕你喜欢吗?那作者呢?从哪看出来的?读(课件出示)
“释”是放下的意思,整个词是说——(喜欢的舍不得放下)。
瞧,我们明白了关键字的意思,就能知道整个词语的意思了,这也是理解词语意思的一种方法。
来,把你的感受放到句子中去读
还从哪些词语中,感受了作者的喜爱?(捧,仔细)
是呀,小心翼翼的用手捧着仔细观赏,该有多么喜欢呀!读文。
作者不能把象墩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那少年又为什么感到遗憾呢?
(二)体会少年的遗憾
1同学们,读一读5—8段,画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
生交流完,再出示:(买一个吧!”—“夫人,您买一个吧!”“您是中国人?”)刚才同学们交流的这些句子谁来读一读?
2创设情境:当我的目光落到象墩上时,少年说——(齐读)当我犹豫的时候,少年诚恳的说——
从中你读明白了什么?
非常想让夫人买一个
孩子们,非洲是当前最贫穷的大陆了,那里的很多人都饱受着疾病,饥饿的痛苦,他们不得不靠擦皮鞋,卖木雕为生,所以
当夫人把目光停留在象墩上时,少年说——(指生说)
当夫人犹豫的时候,少年诚恳的说—————
当少年满怀希望时,夫人却犹豫了,此时他怎能不遗憾呢?让我们再来分角色读一读。
(师先领读第一句,当夫人把目光停留在象墩上时,少年说————)
同学们,少年仅仅是因为卖不出木雕而遗憾吗?(指生说)少年是在什么时候流露出遗憾的神情的?(即时鼓励)
我是中国人。
少年每天都要接待很多的游客,为什么他得知我是中国人后才流露出遗憾的神情呢?读读10-15自然段,画出句子。
“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奇怪,我是中国的游客,少年是非洲人,我们俩远隔千山万水,素不相识,为什么是朋友?(你知道吗?你呢?)
到底是为什么,看过资料后你就会明白。
(课件出示)
3谁来读给大家听
4指一名同学读,师接读,也许少年的妈妈生病了,就是中国的医疗队员给治愈的。
也许这个村子唯一的一所学校就是中国出资兴建的。
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条铁路,这位少年才能够乘坐火车走出家门拜师学艺,雕刻出这么多栩栩如生的作品。
也许——————————————————————
也许———也许——太多的也许
正是因为想到了这个切,少年此时多么想要补充我的遗憾呀!
为了补充我的遗憾,他专门在暮色中——,因为在他心中,中国人是——
为了补充我的遗憾,他特意赶制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因为在他心中,中国人——
当我马上掏钱要付钱时,他却——,因为在他心中,中国人----- 多真诚的一个少年啊!少年用他的言行诠释了朋友的真谛!让我们再一起通过朗读再现当时的情景。
(三)、出示11-15段,(指读前四小节,齐读最后一小节)
少年用他的(善良诚恳感恩)不但感动了作者,也感动了我们,此时作者的遗憾还有吗?那少年的遗憾还有吗?留在内心的只有一份——感动!
四、拓展练习,动笔书写:
此时此刻,少年的内心无法平静,
他忘不了作者()时的喜悦,
忘不了作者()时的犹豫,
更忘不了作者带着()离去的身影。
他想:一定要(),因为
()。
于是,他
()。
五、拓展阅读
你们看中非人民长期缔结的深厚友谊已经让我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也正因为如此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6月访问非洲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出示课件)(师读,指读,齐读)
我回家了
——温家宝
我回家了。
山一程,水一程,来看望非洲弟兄。
花团锦簇,旗飞鼓鸣,似海深情。
五十年风雨历程,把中非人民连结得更紧。
我回家了。
歌相送,舞相迎,瞬间凝成永恒。
相聚短暂,相知犹长,说不尽的话语表达一个心愿: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共享繁荣。
我回家了。
风一更,雨一更,才聚首又要启程。
人有离合,月有圆缺,实难舍非洲弟兄。
长城与维多利亚湖相距遥远,
但隔持续友谊的力量和赤诚。
六、总结
同学们,中非人民能够建立这样深厚的友谊,是因为--
“我们是朋友
全世界的人们都应该和平共处,更因为--
“我们是朋友!”
七、课外延伸
课下同学们能够搜集更多相关非洲的资料,和同学一起分享。
八、板书:
卖木雕的少年
“我”遗憾
感动
我们是朋友!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