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1)
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
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一、核心知识1.体温恒定及其意义▲人的体温,即(正常值左右)。
体温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维持稳定体温的热量来源:。
【能源和O2供应,以及、分泌量等因素,都会影响产热】▲体温与新陈代谢的关系:体温既是代谢的结果(热量平衡),又是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酶的活性)。
▲体温恒定的意义:▲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的结果。
▲只要体温恒定,无论是37℃还是38℃,产热和散热总是的。
这不同于发热或退热的过程中。
2.产热与散热(1)产热器官:▲产热器官主要是(剧烈运动时占)和(安静时占,尤其是)。
内脏产热受分泌量影响,各内脏器官中,温度最高的是,因为其代谢最旺盛,耗氧量最大。
▲剧烈运动时的产热总量是安静时的10~15倍(散热总量亦如此)的产热变幅最大。
[▲人体产热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见右图)思考:请画出人的离体细胞代谢强度与环境温度的关系(2)产热方式:①非自主颤栗(骨骼肌)(非条件反射,大脑皮层不参与)②代谢产热(所以组织器官)(神经—体液调节)(3)散热器官:主要是 ,少数由呼吸道(呼吸)和肾(排尿)、消化道(排遗)散热。
【散热过程发生在体表,所以 是主要的散热器官】 (4)皮肤的结构和功能▲皮肤的结构:▲皮肤的功能:①保护①角质层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②生发层中的黑色素细胞能吸收 ③真皮内含有大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柔韧而富弹性,能耐挤压和摩擦。
②分泌和排泄①皮脂腺分泌的皮脂能滋润皮肤和毛发②汗腺分泌汗液,具有 作用,并参与调节 平衡③调节体温①血管舒缩,改变血流量,进而影响散热量的多少②分泌汗液,通过 散热③立毛肌舒缩,影响产热量的多少【皮肤的散热机制主要是 。
】 角质生发皮肤 皮脂汗腺 皮下组织皮脂腺和汗腺属于 分泌腺④感受外界刺激——皮肤中的感觉神经末梢,感受。
⑤再生能力——生发层的基底层细胞属于细胞,通过增生,以补充或修复。
(5)皮肤散热的方式:通过等途径几点说明:①.传导,是人体热量直接传给与体表接触的较冷的物体。
人的体温及调节
某人用三种常用测体温的方法,得到了三个不 同的数值,到底哪个是他的体温呢?
口腔温度 37.2 ℃ 腋窝温度 36.8 ℃ 直肠温度 37.5 ℃
一、人的体温恒定及其意义
1.体温的概念:
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可用口腔、腋窝、 直肠温度代表。
人体体温的昼夜变动
体温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①骨骼肌战栗 增 ②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产 下丘脑③甲状腺素分泌增加 体温调④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 节中枢 ⑤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 减少 散热 血流量 下丘脑 体温调 ①皮肤血管舒张 增加散热 节中枢 ②汗液分泌增多
(三)体温调节的局限性:
避免在寒冷和高温环境中停留过久(行为性调节)
1.人在发烧时食欲差的最根本原因( A、胃不能及时排空 B、摄入食物未被消化
A、大量神经末梢
B、皮下脂肪组织
C、大量汗腺
D、皮脂腺
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示意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A B 、C 。
、
(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 。当人体处在45℃的 外界环境中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 强。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是
热刺激
皮肤温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调节
下丘脑的体温调节 中枢
传出神经
汗腺分泌增加
增加散热
皮肤血管舒张 血流量增大
三、体温的调节
• (1)调节方式:总体上,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 (2)调节过程:【结合课本流程图箭头,理解过程】
产热调节和散热的主要调节过程:
(二)体温的调节
刺 感受器 激 寒 皮肤冷 冷 觉感受 器 炎 皮肤温 热 觉感受 器 调节 中枢 调节过程
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1)教学文案
③人体产热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耗氧量/ 产热量/ 代谢强度
说明:
变温动物 ①图示人体,而不是人离体细胞
恒温动物 ②低于20℃时开始增加; 低于10℃时因寒战而明显增加;
温度(℃) 超过30℃时由于酶活性增强也
10 20 30 40
明显增加。
(2)散热 ①散热器官:主要是皮肤 少数由呼吸、排尿、排遗散失
2.寒冷下减少散热量的途径有哪些?散热方式主要是什 么?
神经调节(通过交感神经):汗腺分泌减少,皮肤血管收缩。
3.自主神经在体温调节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自主神经中的交感神经兴奋,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量增 加、使皮肤血管收缩; 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则抑制,使汗腺分泌减少。
4.从体温恒定看,寒冷下体温调节的主要调节作用是什么?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作用,以及负反馈作用。
神 经
物质代谢↑
- 体
垂体 甲状腺分泌↑
液
调
负反馈
节
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
1.寒冷下增加产热量的途径有哪些?
神经调节:立毛肌收缩、骨骼肌战栗; 神经-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量的增加导致血 糖升高,同时使心血管活动增强,以增加代谢产热。 神经-体液调节:甲状腺素分泌量增加,加速糖和脂肪的氧化分 解,增加产热。
散热器官——皮肤的结构、功能
▲皮肤的功能
保护:①角质层,第一道防线。 ②黑色素细胞,吸收紫外线。
分泌和排泄:①皮脂腺分泌的皮脂 能滋润皮肤和毛发
②汗腺分泌汗液,具 有排泄作用,并参与调节水盐平衡
调节体温:①血管舒缩,改变血流量,进而影响散热量 ②分泌汗液,通过蒸发散热 ③立毛肌舒缩,影响产热量
感受外界刺激:各种皮肤感受器(传入神经末梢) 再生能力:生发层的基底层细胞增殖,以补充或修复。
人体体温及调节
D.适当撤减衣被
(二)体温的调节
炎热:
想一想
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无限的吗?人如果 长时间停留在寒冷或炎热环境中会怎样? 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
长时间停留在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生的热 量不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引起体温下降,使 生命活动发生障碍。(冻伤或死亡)
长时间停留在高温环境中,机体热量散不 出去,导致体温升高。(出现中暑等现象)
皮肤散热的方式: 直接散热 蒸发散热
人体表面温度 >环境温度时
辐射散热(以热射线的形式) 对流散热(热量被冷空气带走) 传导散热(与人体接触)
体温=环境温度,唯一散热方式
(二)体温的调节
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哪里? 下丘脑
温度感受器的分布和种类分别是? 分布: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 种类:1)对温觉敏感的温觉感受器 2)对冷觉敏感的冷觉感受器
练习
3)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在治愈后,夏季 要比烧伤前怕热,这是因为皮肤烧伤时损 伤了 (C )
A、大量神经末梢
B、皮下脂肪组织
C、大量汗腺
D、皮脂腺
4、常识题:对于高热不退的病人,可以 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来降低体温.下 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 )
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过的毛巾 C.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体温过低或过高有何危害? 1)低于28℃时,人会丧失意识 2)低于22℃时,可能导致死亡
3)高于41℃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障碍, 出现说胡话,神志不清等症状 4)高于43℃时,有生命危险
5)成年人体温每升高1℃ ,心率每分钟增 加10次,儿童可增加15次。
体温的相对恒定有何意义? 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从而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使各种细 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紊乱,严重时还会 导致死亡。 可见,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 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 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体温及其调节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人体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一)体温的概念和正常值 Ⅰ.体温:① 体表温度:体表及体表下结构(如: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温度特点:波动范围大,各部分温差大 ② 体核温度:人体深部(如:内脏)的温度特点:相对稳定,但代谢水平越高则温度越高 肝脏为全身中最高(38℃左右),脑次之 体表温度和体核温度的比较: Ⅱ.正常值: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临床上常用直肠、口腔、腋下来代表体温。
(二)体温的生理变动1.昼夜波动:体温的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昼夜节律 清晨2—6事体温最低 午后1—6时体温最高2.性别:(1.成年女子的平均体温比男子约高0.3℃(女性皮下脂肪较多)(2.女性体温随月经周期发生变动(排卵日最低,排卵后升高,孕激素) 3.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体温逐渐降低4.其他影响因素:肌肉活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睡眠,麻醉药。
机体的产热与散热(一)产热1.主要产热器官:● 来源:体内的热量是由三大营养物质在各组织器官中进行分解代谢时产生的。
● 产热器官 安静时:内脏和脑(肝脏产热量最大,肝血液比主动脉告0.4—0.8℃) 运动和劳动时:骨骼肌(表7—5) 2.机体的产热形式: 基本形式① 基础代谢产热② 食物特殊动力效应产热 ③ 肌肉活动产热 在寒冷环境下的特殊形式稳定性 相对温度体表温度 易受环境温度或集体散热的影响较低体核温度相对稳定较体表温度高测量方法正常值(℃) 测直肠温度 插入直肠6cm 以上 36.9—37.9 测定口腔温度 体温计放于舌下36.7—37.7 测定腋下温度腋窝密闭,至少10分钟,干燥36.0—37.4● 战栗产热:骨骼肌同时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特点:伸肌屈肌同时收缩,不做外功,产热量高 ● 非战栗产热(代谢产热):褐色脂肪组织产热量最大,约占非战栗产热的70% 意义:对新生儿来说意义尤为重要。
3.产热活动的调节1) 体液调节:甲状腺激素是调节产热活动的最重要的体液因素。
《体温及其调节》课件
2 管理措施
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充足休息、注意保暖等。
结论及未来展望
对体温调节的理解
掌握体温调节的机制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前提。
未来研究的方向
寻找更加精准的体温测量方法、入研究体温变化与疾病发生的关系等。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体温逐渐降低。
2
体温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夏季体温略高,冬季体温略低。
常见的体温相关疾病
发烧微热
温度超过正常范围,但低于 38℃。
发热
温度超过38℃,可能由病毒、 细菌感染引起。
低体温症
温度低于正常范围,可能由长 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或身体 代谢障碍引起。
体温的评估和管理
1 准确性评估
内分泌系统
2
平衡体温。
通过神经调节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等 内分泌器官来调节体温。
体温调节的过程
体温调节的步骤
扩张或收缩毛细血管、汗液分泌、肌肉抖动等调节 体温的过程。
体温失调的原因及影响
感冒、发烧、药物影响、身体疾病等引起体温失调, 可能导致代谢障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
体温的生理变化
1
体温随年龄的变化
《体温及其调节》PPT课 件
本课件将深入探讨体温及其调节的机制、生理变化、常见疾病等内容,为您 全面解读人体温度管理。
体温的概述
定义
体内温度的平衡状态。平均值为36.5~37.5℃。
测量方法
口腔、肛门、腋下、耳朵、额头等多种测量方 式。
体温调节的机制
1
自主神经系统
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相互作用
人体体温与其调节(1)
正反馈使系统的“偏离”加剧,促使机体某 一种生理功能不断加强,尽快完成。
例如:排汗、排尿、凝血。 ▲ 请用简图表示
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
负反馈 皮肤血管收缩 散热↓ 汗腺分泌减少 皮 肤 的 冷 感 受 器 兴 奋 下 丘 脑 体 温 调 节 中 枢 维 持 体 温 正 常 神 经 调 节
寒 冷 刺 激
2.寒冷下减少散热量的途径有哪些?散热方式主要是什 么?
神经调节(通过交感神经):汗腺分泌减少,皮肤血管收缩。
3.自主神经在体温调节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自主神经中的交感神经兴奋,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量增 加、使皮肤血管收缩; 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则抑制,使汗腺分泌减少。 4.从体温恒定看,寒冷下体温调节的主要调节作用是什么?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作用,以及负反馈作用。 5.寒冷下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量的调节方式相同吗? 不同。前者为神经-体液调节,后者为神经调节。
散热器官——皮肤的结构、功能
▲皮肤的结构 皮肤的结构示意图
皮脂腺
皮肤
汗腺
皮下组织
立毛肌
说明:①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皮下组织不属于皮肤。 ②表皮包括角质层(起保护作用的死细胞)和生发层。 *生发层含有黑色素细胞,能吸收紫外线,生发层的基底层细胞
属于增殖细胞。
③真皮中的皮脂腺和汗腺,都属于外分泌腺。
散热器官——皮肤的结构、功能
▲皮肤的功能
保护:①角质层,第一道防线。 ②黑色素细胞,吸收紫外线。 分泌和排泄:①皮脂腺分泌的皮脂 能滋润皮肤和毛发 ②汗腺分泌汗液,具 有排泄作用,并参与调节水盐平衡 调节体温:①血管舒缩,改变血流量,进而影响散热量 ②分泌汗液,通过蒸发散热 ③立毛肌舒缩,影响产热量 感受外界刺激:各种皮肤感受器(传入神经末梢) 再生能力:生发层的基底层细胞增殖,以补充或修复。
体温及其调节(思维导图)
体温及其调节{体温{体温的概念{体表温度:易受环境影响;体表层最外侧的皮肤的温度被称为皮肤温度,四肢末梢皮肤温度低,越接近躯干、头部,皮肤温度越高;气温32℃以上时,皮肤温度的部位差异将减小。
皮肤温度与绝对血流量密切相关体核温度;温度相对稳定各部位差异较小,{肝、脑;38℃直肠;36.9−37.9℃食管;36.6−37.6℃口腔;36.7−37.7℃腋下;36.0−37.4℃平局体温;集体各部位温度的平均值:T MB=α⋅T core+(1−α)⋅T MS体温的生理性波动{日节律: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时最高性别影响{成年女性体温平均高于男性0.3℃月经周期中,体温在卵泡期较低,排卵日最低,排卵后升高0.3−0.6℃年龄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体温较高,老年人因基础代谢率低而体温偏低运动影响:运动时肌肉活动能使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体温升高其他影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体温的变化范围{小于28℃:可引起心脏活动停止28−30℃:可致神经反射消失,心脏兴奋传导系统功能异常,可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30−34℃:可出现意识障碍42−44℃:脑功能开始严重受损44−45℃:因体内蛋白质发生不可逆性变性而致死调节{产热反应与散热反应{产热反应{主要产热器官{安静时:主要由内脏产热,约占总产热量56%,肝最为旺盛运动时:骨骼肌为主要产热器官,占总产热量73%,剧烈运动时可达90%产热形式:{战栗产热:骨骼肌屈肌和伸肌同时发生节律性收缩,不对外做功非战栗产热:又称代谢性产热,增加产热的形式(新生儿不能发生战栗,寒冷时只能通过此方法产热)产热活动调节{神经调节{寒冷刺激可使位于下丘脑后部的战栗中枢兴奋,经传输通路到达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引起战栗寒冷刺激可引起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寒冷刺激可通过交感神系统经兴奋,促进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使代谢性产热增加,体液调节:甲状腺激素是调节非战栗产热活动最重要的体液激素散热反应{散热部位:人体主要散热部位使皮肤散热方式{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蒸发散热{不感蒸发出汗(可干蒸发)(环境温度大于体表温度时蒸发散热是唯一的方式)散热反应调节:影响结构{皮肤通过改变血流量影响散热{微动脉网毛细血管网静脉丛动−静脉吻合支影响蒸发散热的因素:汗腺受交感胆碱能纤维支配,当交感神经兴奋时,末梢释放ACh增多通过作用于M受体促进汗腺分泌体温调节{基本方式{自主性调节行为性调节自主性调节{温度感受器{外周温度感受器:存在于皮肤粘膜和内脏中的对温度变化敏感的游离神经末梢{热感受器冷感受器中枢温度感受器: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经元{热敏神经元(视前区−下丘脑前部居多)冷敏神经元(脑干网状结构和下丘脑的弓状核较多)体温调节中枢:主要位于下丘脑,PO/AH是机体最重要的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过程−体温调定点学说:体温调节中枢将体温与调定点进行比较其差值皆为误差信号,据此调节产热和散热活动,使体温向着接近于调定点水平的方向变化行为性体温调节: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都具有,变温动物只有行为性调节。
人体解剖学机体的体温与调节
第二节 机体的热平衡
一、能量代谢与产热
(一)基本概念
(1 )能量代谢: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 和人体内能量转移的过程。
(2)产热器官
安静状态:肝脏 运动:骨骼肌
(3)基础状态:人体在20-25℃室温下,清晨空 腹、平卧、全身肌肉放松、清醒 并安静的状态。
(4)基础代谢:在基础状态下,维持心跳、呼吸 等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最低能 量代谢。
下丘脑
①交感神经
皮肤血流量(皮肤血管舒缩,动 静脉吻合支开闭)
汗腺分泌(交感N胆碱能纤维支配)
②躯体神经 行为性体温调节,骨骼肌紧张性, 寒战产热
③内分泌腺 机体代谢(T3、T4、Adr、NA)
大脑皮层
表层温度
体核温度
外周温度感受器
中枢温度感受器
下丘脑
内分泌系统
交感神经
甲状腺
肾上腺、汗腺、 皮肤血管等
第八章 机体的体温与调节
学习要点
第一节 体温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机体的热平衡 第三节 体温调节
第一节 体温的基本概念
一、机体的正常体温及其相对稳定的意义
1、体温:机体内部的温度
无脊椎动物
变温动物
低等脊椎动物(爬行、两栖和鱼类)
恒温动物:鸟类和哺乳类(尤其是人类)
2、恒温意义:
酶活性正常、新陈代谢正常、生理功能正常
二、体温的分类
深部温度:人体核心的温度 表层温度:人体外壳的温度
(一)深部体温 机体深部温度相对稳定又均匀 因代谢水平不同,各内脏器官的温度略有差异 腋窝、口腔、直肠温度可代表机体深部温度
(二)表层体温
1、表层体温低于深部温度。 2、由表及里存在显著的温度梯度。
不同环境温度下 人体体温分布图
高中生物选修全一册人体的稳态之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第一节人体的稳态三人的体温及其调节教学目的1.人的体温及其意义(A:知道)。
2.体温的调节(A:知道)。
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体温的意义及其调节。
2.教学难点体温的调节。
教学过程【板书】人的体温人的体温及其意义及其调节体温的调节【注解】一、人的体温及其意义(一)概念:人身体内部的温度(不易测量)口腔温度:平均为37.2℃(二)常用代表体温腋窝温度:平均为36.8℃相对恒定,有波动;直肠温度最直肠温度:平均为37.5℃接近机体内部温度。
(三)意义:是保证酶的活性,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二、体温的调节(一)体温的来源: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二)体温的调节(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同类题库】人的体温及其意义(A:知道).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A.体温的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面B.有关神经兴奋能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保持体温C.体温是机体不间断地进行新陈代谢的结果D.体温调节可保证在任何条件下体温的相对稳定.关于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C)A.人的体温来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B.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C.人的体温是指通过直肠所测得的温度D.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测量人体体温的部位有多个,其中最接近人体体温的是(C)A.口腔温度B.腋窝温度C.直肠温度D.掌心温度体温的调节(A:知道).人在15℃的环境里和5℃的环境里穿的衣服一样多时,体温是恒定的。
而且在这两种环境中既不出汗,也无寒战,这时体温的调节主要通过(B)A.增减产热量B.调节皮肤血管口径C.立毛肌收缩或舒张D.拱肩缩背以保温或伸展肢体以散热.关于体温调节的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A.体温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面B.有关神经兴奋能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从而保持体温C.体温的稳定是机体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的结果D.该调节可以使机体在任何环境下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天气变冷时下列哪项在体内的分泌会增加(B)A.胰岛素B.甲状腺激素C.黄体素D.生长激素.在温和气候中,从事轻体力劳动的人,每日能量的输出(散热量与机械功)约为12552kJ,如果人体每日消耗的有机物按葡萄糖计算,最少需要分解葡萄糖(A)A.787.23g B.832.01g C.1322.04g D.1946.05g .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以降低体温。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一、人的体温及其意义:口腔:36.7℃~37.7℃(平均37.2℃)1.体温: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腋窝:36.0℃~37.4℃(平均36.8℃)直肠:36.9℃~37.9℃(平均37.5℃)年龄:新生儿和儿童>成年人>老年人2.影响因素性别:女性>男性(0.3℃)一天时间:2~4时最低,14~20时最高,但昼夜差别不超过1℃3.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二、体温的相对平衡:1、体温来源: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具体来说就是呼吸作用。
2、机体体温相对平衡的机制:是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1)产热过程: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骨骼肌和肝脏,其次是心脏和脑。
安静状态时:内脏是主要的产热器官,特别是肝脏、脑。
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是主要产热器官。
(2)散热过程: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皮肤实现的,还有少部分热量是通过呼吸道加温空气和蒸发水分而散失的,此外还有极少部分热量随着尿液和粪便的排出而散失。
通过皮肤表面散热可分为:直接散热和蒸发散热。
辐射散热:以热射线形式直接向外界辐射热量①直接散热:对流散热:热量被周围冷空气带走传导散热:人体接触冷物体直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表面和外界环境的温度差,而人体表面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的血流量来加以控制,如血管舒张、血管收缩等。
②蒸发散热:皮肤在出汗和不出汗的情况下都会蒸发水分而散热。
③不同条件下散热方式:a.常温条件下:人体无明显出汗,蒸发散热占皮肤散热总量比例不大,主要靠直接散热。
b.环境温度在28℃∽30℃以上时,汗液分泌增加,蒸发成为主要方式。
c.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体温时,蒸发散热成了皮肤散热的唯一方式。
三、体温平衡的调节(记住):1、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保留下丘脑及其以下神经结构:动物体温恒定动物实验:破坏下丘脑:动物则不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2、温度感受器的分布(记住):温度感受器分布于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可以分为对温觉敏感的温觉感受器和对冷觉敏感的冷觉感受器,用来感受温度的变化。
最新高中生物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2体温平衡的调节
寒冷环境 感受器 中枢 效应器
冷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少,散热减少
体 温 恒 定 立毛肌收缩 骨骼肌战栗产热增加 传出神经
肾上腺素增加,代谢加快
炎热环境
温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下丘脑体温调节 中枢
体 温 恒 定
皮肤血管舒张,血流增 加,散热增加 传出神经
汗液分泌增加,散热 增加
散热>产热、散热<产热时,人的体温将会怎样变化?
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当长 时间置身于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生的热量 不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会引起体温降; 而在高温环境中过久,会因体内热量散不 出去,导致体温升高。
题例领悟
例1:人的体温的相对恒定,意味着: A、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相等。 B、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机体的产热量少于散热量。 D、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
答案: A
相关考题
右图为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简图,据图回答: (1)人体的体温调节是通过产热和散热两个机制来实现 的。当寒冷刺激时,体内的产热机制可通过图中的 B C DEG 实现,在体温调节作用中具有协同作用 的两种激素为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其共同的生理作用 促进新陈代谢 为 。 (2)人体温觉感受器和体温调节中枢分别位 于 皮肤、下丘脑 。
解析:体温的稳定机制在于产热过程与散热过程保持相 对平衡,即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而非相等。
答案:D
题例领悟
例2:人体在一定限度内的发热对人体的影响是 A、有利的 B、有害的 C、无影响 D、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解析: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但在一 定限度内的发热对人体是有益的。
高中生物《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教案、教学设计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针对某一体温调节现象进行讨论。
2.讨论主题:如“运动时如何保持体温稳定”、“寒冷环境下如何防止体温过低”等。
3.互动交流:鼓励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4.汇报: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5.学生在认知和心理发展上存在差异,教学中需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人体体温调节的基本原理、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体温调节相关激素的功能。
2.难点:体温调节机制的深入理解,尤其是产热和散热的平衡过程;实验操作中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分析。
(二)教学设想
-在实验活动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教学评价设想: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5.教学拓展设想:
-结合生物学科的前沿动态,引入体温调节领域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医院、采访医生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体温调节在临床中的应用。
-组织学生参加生物学竞赛、科普讲座等,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生物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提问:询问学生在生活中是否经历过体温异常的情况,如发烧、中暑等,让他们谈谈对这些现象的感受。
《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 教学设计
《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体温的概念,包括表层温度和核心温度的含义及区别。
(2)阐述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及其生理意义。
(3)掌握体温调节的机制,包括产热和散热的途径及调节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体温调节的实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理现象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增强学生对自身生理机能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体温的概念及相对恒定的意义。
(2)体温调节的过程和机制。
2、教学难点(1)体温调节过程中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协同作用。
(2)产热和散热平衡的动态变化。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体温的概念、体温调节的机制等重点知识,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与体温调节相关的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如发热、中暑等,让学生深入理解体温调节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体温调节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生理过程。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注意过自己的体温变化?比如在运动后、发烧时。
(2)展示不同环境下人体的状态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体体温是如何保持相对稳定的。
2、新课讲授(1)体温的概念讲解表层温度和核心温度的定义,并举例说明,如皮肤温度属于表层温度,而肝脏、脑等器官的温度属于核心温度。
强调核心温度相对稳定,是衡量体温的重要指标。
(2)体温的相对恒定及其意义结合实例,说明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如365℃ 375℃。
分析体温相对恒定对人体新陈代谢、酶的活性等生理过程的重要意义。
(3)体温的调节产热介绍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如内脏、骨骼肌等。
体温及其调节
(三)体温调定点
调定点学说认为:体温的调节类似于恒温调节 器,PO/AH的中枢性温度敏感神经元,在体温 调节中起调定点的作用。
调定点:控制体温稳定的平衡点。
如调定点设定数值为37.0℃,当体温超过 37.0℃时,刺激热敏神经元兴奋,使散热增加, 产热减少,将体温调回到37.0℃。当体温低于 37.0℃时,则刺激冷敏神经元兴奋,使产热增 加,散热减少,将体温回升到37.0℃。
麻醉药物能降低体温,因此,对于麻醉手术的患者, 在术后一段时间,要特别注意保温护理。
女子一个月经周期中基础体温的变 化
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一)产热过程 安静状态时,主要的产热部位 是脑和内脏器官。肝脏的代谢水 平最高,产热量最大。 劳动或运动时,骨骼肌是主要 的产热器官,其产热量可由平静 状态下的18%提高到90%。
2.散热过程的调控
(1)皮肤血流量的调节 皮肤的血流量对体热的散发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机体主要通过调节交感神经的紧张度来控制皮肤 血管口径,从而改变皮肤的血流量。
在寒冷环境中,交感神经活动增强,皮肤血管 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表层温度降低,形成阻 热层,发挥隔热器的作用,使散热量大幅度下降, 防止体热散失; 在炎热的环境中,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皮肤 小动脉舒张,动-静脉吻合支开放,血流量增加, 有大量热量从机体深部被血流带到体表,皮肤散 热能力显著增加,以防止体温升高。
一、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一)正常体温 1.测定部位:直肠、口腔、腋窝。 2.正常值:直肠温度正常为36.9~37.9℃, 平均37.4℃,比较接近机体深部温度;口 腔温度一般比直肠温度低0.3℃;腋窝温度 一般又比口腔温度低0.4℃。 3.正常人腋窝温度为36.0~37.4℃,是可 以超过37℃的,所以遇到腋窝温度稍高于 37℃的人,在确认是否有低热的问题上要 持审慎态度。
上海高考生物会考高三人的体温调节
说明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三、人体的体温调节1、调节中枢: 下丘脑
2、温度感受器 分布: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
种类:温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
寒冷 皮肤血管收缩 你能说得出炎热时的身体调节吗?
试试看! 冷感受器兴奋
物 理 效 传入神经 立毛肌收缩 应 (增加产热) 方 下丘脑体温 传出神经 器 式
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
一、人的体温
1、体温概念:
人身体内部的温度
——来源于新陈代谢(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产生的热量
2、测量部位
最接近人体内部温度
↓
3、为什么体温需要维持相对恒定呢?
维持机体内环境自稳态,保证新陈代谢等生 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1)低于22℃时,可能导致死亡 2)低于28℃时,人会丧失意识
练习
某人体温在12小时内一直处于39度,则此人的产热 量 等于 (大于/小于/等于)散热量。
体温的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 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体温的恒定,是动态平衡的结果,这种 动态平衡是怎么保持的呢?
• 动物实验: 保留下丘脑及其以下神经结构的动物, 仍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 如果破坏下丘脑,动物便不再具有维持 体温恒定能力。 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呢?
体温调节的局限性
体温调节的局限性
长时间停留在 散热>产热 体温 寒冷的环境中 降低
调节能 力有限
长时间停留在 散热<产热 体温 炎热的环境中 升高
思考 体温升高或降低,对人体只有害而无益吗? 发热 体温降低的利用
总结
1、产热器官 运动时主要是: 安静时主要是:
2、散热器官主要是:
3、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调节过程: 4、体温调节的方式是:
体温调节机制及其生理过程
体温调节机制及其生理过程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系,能够自主调节其体温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本文将探讨人体体温调节的机制及其生理过程。
一、介绍人体体温调节指的是通过生理反应来维持身体保持在狭窄范围内的恒定温度。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核心温度(如腹腔、颈部等)约为37℃左右,而皮肤表面温度则因环境条件不同而有所变化。
二、基础原理人体的基础代谢活动产生热量,同时受到外界环境和内源性因素影响也会散失热量。
为了保持核心温度稳定,人体需要精确地控制热产量和热散失。
1. 热产量热产量主要来自于基础代谢率、肌肉运动和摄食后产生的食物代谢。
基础代谢率是指在安静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维持身体各种基本功能所需消耗的能量。
肌肉运动会通过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并增加热量的产生。
食物代谢则是指消化过程中食物的分解和转化产生的热量。
2. 热散失人体通过皮肤、呼吸道和尿液等途径散失热量。
皮肤是最主要的热散失途径,具有广泛的血管网和丰富的汗腺。
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皮肤表面的血流会增加,排泄多余热量;而在低温环境下,则会减少皮肤表面的血流以保持体内热量。
三、调节机制为了维持核心温度恒定,人体拥有多种调节机制。
其中最重要且常用的是神经反射调节和体温中枢控制。
1. 神经反射调节神经反射调节是一种非常迅速和自动的调节机制。
通过感受器(如皮肤温度感受器)发现外界刺激后,将信息传输给中枢神经系统,并引起相应生理反应。
例如,在高温环境下,温度感受器向脑垂体释放激素,在交感神经作用下引起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扩张以散热。
而在寒冷环境下,感受器信号引起机体收缩血管、肌肉颤抖等反应来维持核心温度。
2. 体温中枢控制体温中枢位于下丘脑的视前区,被称为“体温调节中枢”,它是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
它能感知人体核心和周围组织的温度变化,并根据这些信息发出调节信号。
当核心温度超过或低于正常范围时,体温中枢会通过神经和体液系统来促进相应的生理反应。
例如,在高核心温度时,它可以通过向汗腺发送神经冲动来促使排汗,从而散发多余的热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热器官——皮肤散热的调节
▲皮肤散热的调节
——主要是反射性活动(神经调节) ①皮肤血流量: 环境温度变化→反射弧的传导→皮肤血管舒张/收缩 →皮肤血流量→皮肤温度→辐射、传导、对流的散热量 ②汗腺分泌汗液量: 环境温度变化→反射弧的传导→汗腺分泌量的变化 →蒸发散热量
★关于汗腺 ⅰ属于外分泌腺 ⅱ汗液的成分:失水多于失盐→尿量减少(水平衡调节过程) →喝水补盐(维持水、盐平衡,以及体液总量) ⅲ汗液分泌量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非条件反射) ⅳ汗液分泌的意义——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排泄、维持水盐平衡。
体温变化的一般规律?
(2)体温恒定的意义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 新陈代谢 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体温变化→影响酶的活性→影响新陈代谢→影响 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体温与新陈代谢的关系?
2、人体的产热与散热
(1)产热 ①主要的产热器官:剧烈运动时——骨骼肌(占90%) 安静时——内脏(占56%,尤其是肝脏) ②产热方式:寒战产热(骨骼肌)——下丘脑控制 代谢产热(所有组织器官)——神经-体液调节 ③人体产热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2.寒冷下减少散热量的途径有哪些?散热方式主要是什 么?
神经调节(通过交感神经):汗腺分泌减少,皮肤血管收缩。
Hale Waihona Puke 3.自主神经在体温调节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自主神经中的交感神经兴奋,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量增 加、使皮肤血管收缩; 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则抑制,使汗腺分泌减少。 4.从体温恒定看,寒冷下体温调节的主要调节作用是什么?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作用,以及负反馈作用。 5.寒冷下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量的调节方式相同吗? 不同。前者为神经-体液调节,后者为神经调节。
产热不增加
立毛肌舒张
神 经 - 体 液 调 节
肾上腺髓质分泌不增加
垂体
甲状腺分泌不增加 负反馈
物质代谢 不增加
建模:完成产热调节和散热调节的主要过程
炎热 刺激 温觉感受器 传入 寒冷 刺激 冷觉感受器 传入
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散热中枢、产热中枢) 传出 传出
激素
垂体 激 素 甲状腺分泌 甲状腺激素
汗腺 分泌
皮肤血 管舒张
皮肤血 管收缩
立毛肌 收 缩
骨骼肌 肾上腺分泌 颤栗 肾上腺素
散热量增加
散热量减少
产 热 量 增 加
总结
寒冷时
皮肤冷感 受器兴奋
传入 神经
传出 神经
下丘脑 体温调 节中枢
效应器
皮肤血管收缩 减少 汗液分泌减少 散热 骨骼肌收缩 增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加 甲状腺素分泌增加 产
散热器官——皮肤的散热方式 ★皮肤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等途径散热
散热形式
环境T<皮肤T 影响 因素 大气湿度 风 速 有效体表面积
传导
+
对流
+ + +
辐射
+
蒸发
+ + +
+ 有 无 吸热
+ 有 无 吸热
+ 有 无 吸热
+ 有 有 有
产生 条件
环境T<皮肤T 环境T=皮肤T 环境T>皮肤T
说明: ①室温、安静情况下散热的主要形式是辐射散热(60%) ②高温下(35℃)皮肤散热的唯一方式:汗液体表蒸发散热
▲负反馈:反馈信息的作用是降低控制部分的功能活动,
即减弱控制信息。 (负反馈使系统维持平衡和稳态)
例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以维持生态平衡; 下丘脑-垂体-靶腺体中,靶激素对下丘脑、垂体的调节;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等。 注意: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多少可以反馈性地抑制或促进下丘 脑和垂体的活动。含量多,则抑制;含量少,则促进,都属于负 反馈。
7.某人发热到39℃、一段时间高烧不退、经药物治疗 后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关系分别是 怎样的? 8.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是什么?如何设计切除实验来 证明之? 9.简述寒冷情况下产热调节的主要机制; 炎热情况下散热的主要机制。 10.构建调节过程的详细图解(寒冷、炎热环境中) 11. 中暑的主要原因吗?如何预防中暑?
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 6.寒冷下体温调节与哪些激素有关? 它们在体温调节中的主要功能分别是什么?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 和去甲肾上腺素等。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素,促甲状腺 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甲状腺素促进体内糖和脂肪的氧化分解, 增加产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则使心跳加快、心输出量增加、 血压升高、呼吸加快、血糖浓度增加,以进一步增加产热量。
耗氧量/ 产热量/ 代谢强度
说明: 变温动物 ①图示人体,而不是人离体细胞 ②低于20℃时开始增加; 恒温动物 低于10℃时因寒战而明显增加; 温度(℃) 超过30℃时由于酶活性增强也 10 20 30 40 明显增加。
(2)散热 ①散热器官:主要是皮肤 少数由呼吸、排尿、排遗散失 ②皮肤的散热方式
体温调节的过程
神 经 调 节
神 经 - 体 液 调 节
负 反 馈
体温变化 说明: ①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分为温感受器和冷感受器。 ②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分解代谢 强度变化
反馈机制 反馈机制(自动控制机制/自动调节机制): ——受控部分(效应器)不断有反馈信息(体温变化)返回 给控制部分(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改变控制部分的活 动。
▲皮肤的功能
保护:①角质层,第一道防线。 ②黑色素细胞,吸收紫外线。 分泌和排泄:①皮脂腺分泌的皮脂 能滋润皮肤和毛发 ②汗腺分泌汗液,具 有排泄作用,并参与调节水盐平衡 调节体温:①血管舒缩,改变血流量,进而影响散热量 ②分泌汗液,通过蒸发散热 ③立毛肌舒缩,影响产热量 感受外界刺激:各种皮肤感受器(传入神经末梢) 再生能力:生发层的基底层细胞增殖,以补充或修复。
“你问我答”自测题
1.什么叫体温?体温恒定有什么意义? 2.人的体温与新陈代谢的关系是怎样的? 3.体热的最终来源是什么?简说三大能源物质利用的主 次顺序以及氧化分解时能量的主要变化。 4.产热的主要器官有哪些?在不同状态下的产能%有什 么特征? 5.人体散热的途径有哪些?主要途径是什么? 6.比较皮肤散热的四种方式:定义,各自的影响因素、 实例判断、主要地位等。
3、体温的调节
★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1)体温调节的中枢——下丘脑 探究方法:分段切除法并相互对照 (2)体温的生理性调节过程——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①体温调节模型 ②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 ③炎热环境中的体温调节 (3)机体调节能力的有限性 例:中暑(中暑的原因、预防的方法; 中暑病人紧急救治方法)
骨骼肌颤栗
产热↑
立毛肌收缩
肾上腺髓质分泌↑ 神 经 - 体 液 调 节
物质代谢↑
垂体 甲状腺分泌↑ 负反馈
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 1.寒冷下增加产热量的途径有哪些?
神经调节:立毛肌收缩、骨骼肌战栗; 神经-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量的增加导致血 糖升高,同时使心血管活动增强,以增加代谢产热。 神经-体液调节:甲状腺素分泌量增加,加速糖和脂肪的氧化分 解,增加产热。
例: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示意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A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 B 骨骼肌 、C 肾上腺 。 (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 皮肤 。当人体处在41℃的外界 环境中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 蒸发散热 。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完成这 一反射活动的反射 是冷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甲状腺 。这种 非条件 反射属于 反射。 (4)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 为 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分解产热 。 (5)当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兴奋时,神经细胞膜外的 Na+大 量内流而形成 动作 电位。
7.如果你从寒冷的室外进入热气腾腾的浴室,请画出调节机 制示意图。并与寒冷环境下的调节机制进行比较。
炎热环境中的体温调节
负反馈 皮肤血管舒张 散热↑ 汗腺分泌增加 皮 肤 的 温 感 受 器 兴 奋 下 丘 脑 体 温 调 节 中 枢 维 持 体 温 正 常 神 经 调 节
炎 热 刺 激
骨骼肌不颤栗
散热器官——皮肤的结构、功能
▲皮肤的结构 皮肤的结构示意图
皮脂腺
皮肤
汗腺
皮下组织
立毛肌
说明:①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皮下组织不属于皮肤。 ②表皮包括角质层(起保护作用的死细胞)和生发层。 *生发层含有黑色素细胞,能吸收紫外线,生发层的基底层细胞
属于增殖细胞。
③真皮中的皮脂腺和汗腺,都属于外分泌腺。
散热器官——皮肤的结构、功能
2.3
人 体 的 体 温 及 其 调 节
摄氏度(℃)=(华氏度(℉)-32)÷1.8
1、人的体温恒定及其意义
(1)关于体温的基本常识 不同测量部位测出的 ①体温的定义 体温相同吗?哪里最 ——人身体内部的(内环境)温度 高/最低?哪里最接 近体内温度? (正常值37℃左右) ②体温的测量——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 ③体温的来源 ——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50%以上的) 能量。 ④体温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热
炎热时
传入 神经
皮肤温感 受器兴奋
下丘脑 体温调 节中枢
传出 神经
效应器
皮肤血管舒张 增加 汗液分泌增加 散热 骨骼肌舒张 肾上腺素分泌减少 减少 产热 甲状腺素分泌减少
神经-体液调节示意图
适宜刺激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体液调节相当 于反射弧的一 个延长部分。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肌肉效应器
腺体效应器
激素
生物学效应
正反馈使系统的“偏离”加剧,促使机体某 一种生理功能不断加强,尽快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