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检测技术
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7f66c6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5.png)
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也不断地发展和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促进了生产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自动检测技术是其中一个重要应用领域,主要是利用计算机、传感器等技术实现对物体进行自动识别、测量和分析等处理,以达到自动化监测和控制的目的。
下面将对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进行探讨。
应用领域工业制造自动检测技术在工业制造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主要涉及到的行业包括汽车、机械、电子等。
例如,汽车工厂中使用自动检测技术检测发动机、制动系统、底盘等部件,以确保产品质量。
机械制造工种中,使用自动检测技术进行地铁车辆的设备安全检测,包括轮对磨损状态、制动片磨损状态、制动轮的磨损状态等。
电子工业中,利用自动检测技术可以准确地诊断产生故障的电路和元器件,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判断,提高元件检测和维修速度。
医疗保健在医疗保健领域,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提高疾病的检测速度和准确率,减轻医生的工作压力和人为因素等的干扰。
例如,利用自动检测技术可以对病人进行无创性的诊断,比如对X光、CT、MRI等医学图像进行分析,实现图像识别和分析,以实现病情预测和诊断。
公安安全公安安全是一个高度重视的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基于图像和视频的人脸识别技术、车牌识别技术,还包括对公共场所进行安防监测。
例如,在公共交通设施中,自动化运营系统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实现乘客人数、乘客分布和乘客乘坐时间的分析,以提高安全性和运营效率。
另外,自动运营系统也可以提高安全性,例如高速公路上安装的自动检测设备也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实现车辆车速和超速等的监测。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自动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通过使用光谱检测技术,可以实现非常准确的食品质量检测,包括食品产生的细菌、原材料的成分、坏掉的巧克力等。
利用安装在流水线上的自动检测仪器和设备,可以使食品加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更高。
自动检测技术
![自动检测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5502744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df.png)
目录
01. 自动检测技术的原理 02. 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 03. 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检测方法
传感器技术:利用传感器检 测目标物体的位置、速度、
温度等参数
模式识别技术:利用机器学习 算法对目标物体进行分类和识
别
信号处理技术:对传感器采 集到的信号进行预处理、特
征提取、分类识别等操作
控制技术:根据检测结果对 目标物体进行控制和调整
量
征
特征表示:将提取 出的特征表示为向
量或矩阵
工业自动化
04
自动检测技术在设
备维护中的应用
03
自动检测技术在质
量控制中的应用
02
自动检测技术在生
产线上的应用
01
自动检测技术在工
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智能监控
实时监控: 对目标进行 实时监控, 及时发现异
常情况
智能识别: 利用AI技术 对目标进行 识别,提高
监控效率
自动报警: 发现异常情 况时,自动 报警并通知
相关人员
数据分析: 对监控数据 进行分析, 为决策提供
依据
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技术:通 过传感器、摄像头、 雷达等设备,实现 车辆自主驾驶
01
应用场景:城市 道路、高速公路、
停车场等
02
04
发展现状:部分 自动驾驶功能已 实现,完全自动 驾驶尚在研发中
信号采集:将待检 测信号转换为电信
号
信号预处理:去除 噪声、滤波等
模式识别:将特征与 已知模式进行匹配,
识别出待检测信号
特征提取:提取待 检测信号的特征
特征提取
特征提取:从原始 数据中提取出特征
特征分类:将特征 向量或矩阵进行分 类,用于目标检测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c83877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12.png)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掌握各种自动检测技术的特点、原理及应用范围。
3. 学会分析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4. 能够运用自动检测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分类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自动检测技术的分类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2. 电阻检测技术电阻检测的原理电阻检测的方法及特点电阻检测的应用实例3. 电容检测技术电容检测的原理电容检测的方法及特点电容检测的应用实例4. 电感检测技术电感检测的原理电感检测的方法及特点电感检测的应用实例5. 温度检测技术温度检测的原理温度检测的方法及特点温度检测的应用实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案例,加深对检测技术的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巩固理论知识。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2. 课件:PowerPoint3. 实验设备:电阻、电容、电感、温度传感器等4.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技术资料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4. 课程论文:培养学生独立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包括理论课16课时,实验课16课时。
2. 授课方式:每周2课时,共8周完成理论课教学;实验课安排在第9周至第16周,每周2课时。
3. 教学进度安排:第1-4周:讲授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分类、电阻检测技术、电容检测技术、电感检测技术。
第5-8周:讲授温度检测技术、压力检测技术、流量检测技术、位移检测技术。
第9-16周:进行实验教学,包括电阻、电容、电感、温度、压力、流量、位移传感器的应用实验。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第1章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数据处理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第1章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数据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e51ed416b9d528ea81c779e2.png)
图1-1 糖化过程温度控制系统方框图
1.1.2 自动检测系统的基本组成
1 传感器(信号的获得)
直接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 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传 感元件组成。
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直接感受被测量的部分, 传感元件是指能将敏感元件的输出转换为电信号 的部分。
图1-3 传感器图用图形符号图 图1-4 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的图用图形符号
1.2 测量方法
按测量手续分类:直接测量、间接测量、联立测 量;
按测量方式分类: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微 差式测量;
按敏感元件是否与被测介质接触分类:接触式测 量、非接触式测量;
按被测量变化快慢分类:静态测量、动态测量;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 第1章 自动检测技术的 基 测量方法 1.3 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1.4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1.1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
1.1.1 自动检测技术在自动化专业中的地位
与作用
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检验:分辨出被测参数的量值是否归属某一范 围带,从而判别被测参数是否合格、现象是否 存在等。
间接测量:首先对与被测物理量有确定函数关系 的几个量进行测量,将测量值代入函数关系式, 经过计算得到测量所需的结果。
优势:间接测量可以实现难以直接测量的被测量 的测量。
缺点:相对于直接测量,间接测量过程手续较多, 所需时间较长,有时可以得到较高的测量精度。 间接测量多用于实验室测量,工程测量中亦有应 用。
优点:反应快、精度高。
1.2.3 接触式测量、非接触式测量
接触检测:指在测量过程中敏感元件与被测介质 产生实际物理上的接触。
非接触检测:指利用物理、化学及声、光学的原 理,使被测对象与敏感元件之间不发生物理上的 直接接触而对被测量进行检测的方法。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ca08b4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bd.png)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第一章:自动检测技术概述1.1 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与发展1.2 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1.3 自动检测技术的分类与特点1.4 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组成部分第二章:模拟检测技术2.1 模拟检测的基本原理2.2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与选择2.3 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与分析2.4 模拟检测系统的应用实例第三章:数字检测技术3.1 数字检测的基本原理3.2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3.3 数字检测系统的组成与设计3.4 数字检测技术的应用实例第四章:智能检测技术4.1 智能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4.2 算法在检测技术中的应用4.3 智能检测系统的组成与设计4.4 智能检测技术的应用实例第五章: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分析5.1 自动化生产线的检测与控制5.2 汽车尾气排放检测技术5.3 生物医学信号检测技术5.4 电力系统状态检测技术第六章:传感器技术6.1 传感器的分类与基本原理6.2 常用传感器的特性与应用6.3 传感器信号的处理与分析6.4 传感器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第七章:信号处理与分析7.1 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与方法7.2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7.3 信号分析与识别技术7.4 信号处理与分析在自动检测中的应用第八章:数据采集与通信技术8.1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8.2 模拟/数字转换技术8.3 通信协议与接口技术8.4 数据采集与通信技术在自动检测中的应用第九章:自动检测系统的可靠性分析9.1 系统可靠性的基本概念9.2 系统可靠性的数学模型9.3 提高自动检测系统可靠性的方法9.4 系统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第十章:自动检测技术在典型行业中的应用10.1 自动化制造业中的应用10.2 电力系统中的应用10.3 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应用10.4 环境监测与保护领域中的应用第十一章:现代检测技术11.1 光纤传感技术11.2 激光检测技术11.3 超声波检测技术11.4 红外检测技术第十二章:非线性检测技术12.1 非线性系统的特点12.2 非线性检测方法12.3 非线性检测技术的应用12.4 非线性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第十三章:故障诊断与预测技术13.1 故障诊断的基本原理13.2 故障诊断方法13.3 故障预测技术13.4 故障诊断与预测技术的应用第十四章:自动检测技术在科研中的应用14.1 自动检测技术在物理科研中的应用14.2 自动检测技术在生物科研中的应用14.3 自动检测技术在化学科研中的应用14.4 自动检测技术在其他领域科研中的应用第十五章:自动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5.1 微纳检测技术15.2 生物传感器技术15.3 网络化与智能化检测技术15.4 检测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与发展2. 模拟检测技术、数字检测技术和智能检测技术的原理与特点3.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与选择、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与分析4.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算法在检测技术中的应用5. 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如自动化生产线、汽车尾气排放检测等难点:1. 模拟检测技术、数字检测技术和智能检测技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 传感器特性的详细分析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3. 信号处理电路的复杂设计与分析4.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算法在检测技术中的应用细节5. 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尤其是涉及多学科交叉的部分本文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为学生进一步研究和发展自动检测技术提供基础。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b53a056a1ed9ad51f01df21c.png)
成分量传感器
状态量传感器
如:各种接近开关 等
探伤传感器等
如:超声波探伤仪等
模拟传感器 (3)按输出量种类来分 数字传感器 直接传感器
(4)按传感器结构来分
差动传感器
补偿传感器
数字人体称重仪
数字压力变送器
1.3 测量误差
测量技术中的名词:等精度测量、非等精度测量、真值、实际值、标称值、 示值、测量误差。
第一章自动检测的检测定义:包含有测量、检验的意义,有对被测对象有用信号检出的含义。 目的就是反映、揭示客观世界存在的各种运动状态的规律。
检测分类:以被测量信号分类,为电量、和非电量技术二大类。
自动检测:就是在测量和检验过程中完全不需要或仅需要很少的人工干预而 自动进行并完成的。实现自动检测可以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程度,减少人为干扰 因素和人为差错,可以提高生产过程或设备的可靠性及运行效率。
x x A
针对存在的误差,往往利用修正值。提高测量值的精确度。 注意:修正值可能为曲线、公式、表
2 相对误差 ①实际相对误差
A 100 % A
②示值相对误差
x 100 % x
③满度(或引用)相对误差
n
x xn
100%
nm
xm 100% a% xn
1.算术平均值
n x1 x2 .... xn xi x n i 1 n
2.标准差
i 1
n
2 i
n
系统误差的消弱和消除 粗大误差的判别与剔除
二 、传感器的分类及命名
1. 分类 参量传感器
电阻式传感器 电感式传感器 电容式传感器等 热电偶传感器
(1)按工作 原理划分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39d6ad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5.png)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章节:第一章自动检测技术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掌握常见自动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3. 理解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内容:1. 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和作用2. 自动检测技术的分类3. 常见自动检测技术及其原理4. 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案例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自动检测实例,如自动门、自动感应灯等,引发学生对自动检测技术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3. 示范:通过示例演示常见自动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4. 实践: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体验自动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效果。
5.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回答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学生能理解常见自动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3. 学生能认识到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教案章节:第二章传感器技术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3. 理解传感器在自动检测系统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传感器的定义和作用2. 传感器的分类3. 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4. 传感器在自动检测系统中的重要性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传感器实例,如温度计、光敏电阻等,引发学生对传感器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3. 示范:通过示例演示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4. 实践: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体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效果。
5.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传感器在自动检测系统中的重要性,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回答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学生能理解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教案章节:第三章信号处理与分析教学目标:1. 了解信号处理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自动检测技术实训》课程标准
![《自动检测技术实训》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9f8d0e8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8c.png)
《自动检测技术实训》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自动检测技术实训二、内容简介《自动检测技术实训》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单开实践课程。
本课程通过完成智能家居安防产品项目的制作,使学生了解检测与转换技术在科学各领域的应用,掌握检测与转换技术的理论基础、各种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技术性能、特点、测量电路以及应用范围,了解智能化技术,了解自动检测系统设计,达到技术要求,培养学生能够对选择传感器的能力,为深入学习和研究自动检测系统。
三、课程定位本课程与先修课程《自动检测技术》的专业核心课程知识相衔接,先行课程为《模拟电子技术实训》、《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
以典型项目实例分解模块,并将该实例分解得到相应的知识点,将分解出来的知识点按照循序渐进。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反复性的思维训练,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增强学生对各种传感器应用的熟悉和理解。
四、课程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本课程根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要求,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理念,通过对本专业工作岗位分析,确定了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人品质。
本课程需要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教学。
五、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该课程《自动检测技术实训》的任务是介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检测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能够根据工程需要选用合适的传感器,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更好地提高研发、系统组成等方面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根据对教材内容、教学大纲及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的分析,教学目标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方面来分析。
1、知识目标(1)掌握各种传感器的功能、性能等;(2)了解传感器并编程读取传感器信息,处理并控制相应的被控对象;(3)学会传感器的应用,控制程序编写,系统联调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4198d2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3.png)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自动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创新领域。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效率和准确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动检测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自动检测技术的背景和重要性,并概述接下来章节的结构。
自动检测技术基于一系列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其中包括传感器、数据处理和决策系统。
传感器传感器是自动检测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
它们可以采集和测量环境中的各种物理量和信号,如温度、压力、湿度、光强度等。
传感器将这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传输给数据处理系统进行进一步分析。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自动检测技术中不可或缺的步骤。
将传感器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滤波、去噪、校准和标定等。
数据处理的目的是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决策系统决策系统是自动检测技术中的最终环节。
它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和经过处理后的信息,进行决策和判断。
决策系统可以根据设定的规则或算法,自动触发相应的动作或反馈。
以上是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传感器、数据处理和决策系统共同构成了自动检测技术的核心部分。
通过这些技术,我们可以实现对环境、物体或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检测,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自动检测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领域:工业生产自动检测技术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可以用于质量控制、产品检测和故障诊断。
通过自动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产品质量的实时监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在汽车制造业中,自动检测技术可用于检测零部件的尺寸、外观和功能,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医疗诊断自动检测技术在医疗诊断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实验室检测、影像诊断和生理监测等方面。
通过自动检测技术,医生可以获得更准确、快速的诊断结果,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例如,在临床化验中,自动检测技术可以对患者的血液、尿液和体液样本进行快速而准确的分析,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
《自动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自动检测技术》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da7e56c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8.png)
《自动检测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自动检测技术是自动化类一门综合性专业主干课程。
它的前修课程为“大学物理”、“普通化学”、“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接口技术”等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等环节,使学生能掌握各种常见机械、热工、成分等工程量的检测原理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前修课及本课程的知识,逐步掌握根据具体检测(控制)要求、主要技术性能设计出高性能价格比及先进实用的自动检测(控制)仪表及系统和方法与技术。
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或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1)绪论和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介绍检测系统的一般组成及分类方法;掌握检测系统的静态与动态特性;理解检测系统误差的基本概念、性质、表达方法以及检测仪表(系统)的精度等级、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的特点、规律与处理方法。
(2)力学量检测技术:了解力学量定义、分类,压力、力和转矩的各种检测方法及工程上常用传感器;自学与掌控各类工程应用领域较多常用和一流的压力、力和转矩测量仪器的结构共同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特点。
(3)运动量检测技术:介绍运动量定义、分类,位移、速度、加速度、振动的各种检测方法及工程上常见传感器;学习与掌握各类工程与军工应用较多的位移、速度与加速度测量仪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
(4)温度检测技术:了解各种温标的由来与定义温度量值标定与传达方法,测温分类方法及其特点,热膨胀式测温方法,重点放到工业与国防应用领域最少的热阻式、热电式和电磁辐射法测温原理、方法与常用(标准)传感器与测温仪器的结构共同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特点;并以一定篇幅了解多样温度传感器及其温度测量方法。
(5)物位检测技术:学习与掌握物位定义、分类方法;学习各种工况条件下的液位和料位检测方法,这些方法与对应的常见和先进的测量仪器和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与应用特点,概貌性学习了解相界面的检测原理与方法。
自动化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自动化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07fa39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c.png)
自动化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技术的积极探索和应用。
在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领域中,自动化检测技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分支。
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自动化检测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一、自动化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自动化检测技术是一种使用现代化截面技术和计算机的自动化检测方法。
早期的自动化检测技术主要是基于机械设备的检测方法,如绳索式推拉计、拉力计等。
这些方法有效解决了人工测量的不准确性和因人为因素所引起的误差问题。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检测技术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现代自动化检测技术主要采用计算机控制和图像处理技术,可以简化操作过程、提高效率,并大幅度降低检测的出错率。
二、自动化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自动化检测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主要包括以下领域:1.工业领域自动化检测技术在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线上,通过智能化的自动化检测设备,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安全和精确性。
同时,自动化检测技术还可以在物流管理、质量控制、能源管理等工业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医疗领域自动化检测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如医用影像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检测出身体状况,并且可以对需要治疗的病患提供准确的数据。
自动化检测技术还可以在医用设备的测试与校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环境领域自动化检测技术在环境领域中,如空气和水的质量监控,气候异常预测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
在大规模的环境监测中,自动化检测技术可以更准确地监测和评估环境状况,使得环境管理机构可以更好地对环境进行管理和保护。
三、自动化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自动化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化、精准化自动化检测技术正向着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检测设备可以通过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不断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2.多功能化自动化检测技术将不再只是单一领域的机器和设备,而是以具有多种功能的特点为主。
自动检测技术
![自动检测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b62626027d3240c8447ef18.png)
第十一章自动检测技术检测是利用各种物理效应,选择合适的方法与装置,将生产、科研、生活中的有关信息通过检查与测量的方法赋予定性或定量结果的过程。
能够自动地完成整个检测处理过程的技术称为自动检测技术。
目前,非电量的检测多采用电测量法,即首先将各种非电量转变为电量,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将非电量参数显示出来。
一个完整的自动检测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执行机构、数据处理装置及显示器等组成部分。
传感器首先将被测的非电量变换成电量,经信号处理电路处理后变成具有一定功率的电压、电流等电量,以推动后级的显示电路、数据处理电路及执行机构。
现在的检测系统越来越多地使用计算机来控制执行机构的工作。
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与执行机构等配合就能构成工业生产中的控制系统。
传感器是一种以测量为目的,以一定的精度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关系的、便于处理的另一种物理量的测量器件。
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多为易于处理的电量,如电压、电流、频率等。
传感器由敏感元件、传感元件及测量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如图11-1所示。
图11-1 传感器组成框图图中敏感元件是在传感器中直接感受被测量的元件,即被测量通过传感器的敏感元件转换成与之有确定关系、更易于转换的非电量。
这一非电量通过传感元件后就被转换成电参量。
测量转换电路的作用是将传感元件输出的电参量转换成易于处理的电压、电流或频率量。
应该指出,不是所有的传感器都有敏感、传感元件之分,有些传感器已将二者合二为一。
传感器的种类名目繁多,分类不尽相同。
常用的分类方法有:1.按被测量分类可分为位移、力、力矩、转速、振动、加速度、温度、流量、流速等传感器。
2.按测量原理分类可分为电阻、电容、电感、光栅、热电耦、超声波、激光、红外、光导纤维等传感器。
3.按输入、输出特性的线性与否分类可分为线性传感器和非线性传感器两大类。
第一温度传感器节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一个很重要而普遍的测量参数。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32b648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e1.png)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第一章:自动检测技术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
掌握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1.2 教学内容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
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
案例分析法:分析自动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1.4 教学资源教材:《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
课件: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等。
1.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自动检测技术定义、分类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温度检测技术2.1 教学目标了解温度检测技术的定义、分类及原理。
掌握温度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2.2 教学内容温度检测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温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温度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温度检测技术的定义、分类及原理。
案例分析法:分析温度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2.4 教学资源教材:《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
课件:温度检测技术的原理、实际应用等。
2.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温度检测技术定义、分类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一个温度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第三章:压力检测技术3.1 教学目标了解压力检测技术的定义、分类及原理。
掌握压力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3.2 教学内容压力检测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压力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压力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压力检测技术的定义、分类及原理。
案例分析法:分析压力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3.4 教学资源教材:《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
课件:压力检测技术的原理、实际应用等。
3.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压力检测技术定义、分类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一个压力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第四章:流量检测技术4.1 教学目标了解流量检测技术的定义、分类及原理。
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案例
![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a8cb6c4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56.png)
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案例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案例:1. 垃圾邮件过滤:自动检测技术可应用于垃圾邮件过滤,通过分析邮件内容、发送者信息、邮件附件等特征,自动识别和过滤垃圾邮件,减少用户的困扰。
2. 电子支付风险检测:自动检测技术可应用于电子支付平台,通过分析用户的交易行为、设备信息、地理位置等数据,自动检测异常交易行为,提高支付安全性。
3. 网络入侵检测:自动检测技术可应用于网络安全领域,通过分析网络流量、系统日志等数据,自动检测和识别潜在的网络入侵行为,保护网络安全。
4. 人脸识别:自动检测技术可应用于人脸识别系统,通过分析人脸图像的特征点、纹理等信息,自动检测和识别人脸,实现自动解锁、身份验证等功能。
5. 语音识别:自动检测技术可应用于语音识别领域,通过分析声音的频谱、语音特征等信息,自动检测和转换语音为文字,实现语音助手、语音翻译等功能。
6. 图像识别:自动检测技术可应用于图像识别领域,通过分析图像的颜色、纹理、形状等特征,自动检测和识别图像中的物体、场景等信息,实现图像搜索、智能图像分类等功能。
7. 自动驾驶:自动检测技术可应用于自动驾驶系统,通过分析车辆周围的传感器数据,自动检测和识别道路、车辆、行人等信息,实现自动驾驶功能。
8. 文本情感分析:自动检测技术可应用于文本情感分析领域,通过分析文本的词汇、语义等信息,自动检测和识别文本的情感倾向,如正面、负面或中性等,用于舆情监测、产品评价等方面。
9. 疾病诊断:自动检测技术可应用于医疗领域,通过分析病人的症状、体征等信息,自动检测和识别可能的疾病,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10. 智能家居:自动检测技术可应用于智能家居系统,通过分析家庭环境的传感器数据,自动检测和识别家庭成员的行为,如开关灯光、调节温度等,实现智能化的家居控制。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精选全文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8559bf6d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cc.png)
n
xi / m
解:6个测量值中,2.90m明显是“坏
1
2.2000
值”,给予剔除,将剩下5个带有随机 2
2.2001
误差的测量值求算术平均值x=2.2000m 。 3
可以认为激光干涉测长仪的测量值为 4
相对真值A0=2.204m。
5 6
2.2002 2.1999 2.1998 2.9000
则算术平均值与真值x0之间的误差为系统误差,为负的 0.004m。因此必须在上述校验后,将该磁栅的基准向左调
零位式测量例3:自动平衡电桥
1-滑线电阻 2-电刷 3-指针 4-刻度尺 5-丝杆螺母传动 6-检零放大器 7-伺服电动机
零位式测量例4:
自动平衡电位差计式记录仪表
平衡时间: 小于1s
匀速走纸
微差式测量
微差式测量法是综合了偏位式测量法速度快 和零位式测量法准确度高的优点的一种测量方 法。这种方法预先使被测量与测量装置内部的 标准量取得平衡。当被测量有微小变化时,测 量装置失去平衡。用偏位式仪表指示出其变化 部分的数值。
接触式测量
非接触式测量
例:雷达测速
车载电子警察
离线测量
产品质量的 手工检验
离线测量
产品质量检验
电路板焊接质量检验
.
在线测量
在流水线上, 边加工,边检 测,可提高产 品的一致性和 加工准确度。
例:安装有直 线光栅的数控 机床,一边加 工一边测量直 径和螺纹,到 达设定值时自 动退刀。
防护罩内为测量行程的传感器
2)可能出现的最大绝对误差Δm为多少千帕? 3)测量结果显示为0.70MPa时,可能出现的最大 示值相对误差γx。
解: 1)可能出现的最大满度相对误差可以从
工业自动化中的自动检测技术
![工业自动化中的自动检测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3f525f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3.png)
工业自动化中的自动检测技术随着当代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自动化的日益普及,人们对精准检测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自动检测技术作为工业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了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工业自动化中的自动检测技术及其应用领域。
一、工业自动化中的自动检测技术1.1 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自动检测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实现物品质量、形态、结构等方面检测自动化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传感器、信号处理器、计算机等组成的高精度检测系统对物品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和分析,实现自动化检测、自动控制、自动判别等功能。
1.2 自动检测技术的分类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自动检测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光学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物品表面的检测和影像分析,例如红外线检测、计算机视觉等。
2)机械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物品的尺寸、形状、位置、速度等参数的检测,例如编码器、激光测距仪等。
3)物理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物品的物理、力学参数的检测,例如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
4)化学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物品的化学成分和质量的检测,例如气体检测仪、液体检测仪等。
5)生物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生物领域,例如生物芯片检测、脑电波检测等。
二、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2.1 制造业在制造业中,自动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产品的尺寸和形态检测、表面缺陷检测、材料成分和质量检测等领域。
通过自动检测技术,可以实现产品的自动化、高效率生产,同时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2.2 医疗行业自动检测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
例如,医疗检测仪器可以实现对人体各种指标的自动检测,例如心电图、脑电图、血压、体温等。
另外,自动化检测技术还可应用于医学中诊断、化验分析、手术支持等领域。
2.3 航空航天业在航空航天业中,自动检测技术被应用于卫星、火箭、飞机等的生产和运维工作中。
例如,自动检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卫星的运行状态、飞机的速度和高度等参数,为运维人员提供实时数据支持。
自动检测技术课程设计
![自动检测技术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9607e6d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8.png)
自动检测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工作原理及分类。
2. 使学生了解自动检测技术在工业、医疗、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掌握自动检测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护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自动检测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进行自动检测设备操作、调试和故障排除的技能。
3. 培养学生运用相关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情感态度。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创新。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知识,对自动化技术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具体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自动检测技术基本概念: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组成部分,及其在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作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2. 自动检测技术分类及原理:介绍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光电式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3. 自动检测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分析工业、医疗、环保等领域中的应用案例。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4. 自动检测设备安装与调试:讲解设备安装、接线、调试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 自动检测设备的安装与调试5. 自动检测设备维护与故障排除:介绍设备维护保养方法,分析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 自动检测设备的维护与故障排除6. 检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教授使用相关软件处理检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图形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检测技术实验一应变片的粘贴工艺实验一、实验目的:熟悉掌握应变片的粘贴工艺及要求。
二、应变片的粘贴工艺及要求:应变片的粘贴工艺及质量直接影响着测量的精度与成败,因此必须按照粘贴工艺规程粘贴应变片,一般步骤为:1、应变片的检查(1)外观检查用放大镜(或投影仪)进行外观检查。
凡是金属丝栅不紊乱、布置均匀。
引线牢固,底基胶层均匀者可以认为合格。
(2)阻值分选用精密电桥测量应变片的阻值,一般不超过应变片名义阻值的±0.5%时,认为其合格。
但要根据实测电阻值分组包装使用。
在同一组中,各片之间的实测电阻值偏差最好不超过±0.1Ω。
当相差为±0.5Ω时上,电阻应变仪就不易平衡了。
2、粘贴表面的清理(即试件清理)一般对贴片表面的要求为:(1)完全去掉表面的氧化皮及污垢。
通常采用手提电动砂轮,钢刷、砂布等打磨。
测点表面最好用0#或1#砂布打磨到▽6即可,也不易太光滑。
打磨表面为应变片基底面积的2~3倍(2)用划针在测点表面轻画贴片位置的坐标线。
(3)用丙酮(或无水乙醇、甲苯)和脱脂棉清洗。
直到没有脏物为止,晾干后即可开始粘贴应变片。
3、贴片的具体步骤一般按使用粘贴剂所要求的工艺进行。
但应注意以下几点:(以使用KH一502粘贴剂为例)(1) 粘片前粘片的工具要准备齐全。
(2) 首先在应变片如背面和清理好的试件表面上都涂上—层很薄的粘贴剂、然后将应变片按试验要求的方位贴于试件上。
(3) 贴上后,在片上盖上—层玻璃纸。
一手提住引线,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轻轻滚压(主要用垂直压力,不要有推力)。
把多余的胶水与气泡挤出。
(4) 贴片完毕后,应变片应该整齐、干净,位置准确,胶层均匀。
4、应变片的干燥处理:在贴片完成后,应根据所用粘贴剂的干燥固化条件,进行干燥处理。
对KH一502粘贴剂。
一般可在干燥的空气中自然干燥,也可用热烘干燥,如用红外线灯烤,电吹风吹等。
5、粘贴质量的检查:对应变片粘贴质量应检查如下项目:(1)应变片粘贴位置是否准确;(2)胶水是否均匀。
有无气泡与漏贴部分,尽量给以补救。
尤其注意将两端贴牢。
(3)用万用表检查应变片是否断路或短路。
(4)用高阻计或万用表欧姆高阻挡,(如MF—10型的10K档)检查应变片与试件间的绝缘电阻。
对于一般的测量,绝缘电阻≥50~100兆欧即可。
6、导线的连接与固定:对经过检查合格的应变片,即可焊接导线并使之固定。
导线是应变片与测量仪器连接的桥梁,起着传输应变信号的作用。
因此,应选择合适的导线。
一般为了保护应变片,往往应在应变片与导线之间设有接线块(亦称过桥)。
7、应变片在干燥固化和接好导线后,应立即涂上保护层。
其作用是:防止胶层受潮,从而降低绝缘电阻,降低粘结强度,影响变形传递;防止油污腐蚀、机械损伤等。
常用的材料有凡是林、石蜡环氧树脂等。
三、实验用仪器、仪表、工具、材料等:1、应变片、导线、接线块等强度梁、补偿块;2、万用表、精密电桥、放大镜;3、KH—502粘结剂(胶水)、丙酮、脱脂棉(0#、1#)、玻璃纸(或聚氯乙稀膜);4、画笔、划针、钢板尺、电烙铁、焊锡、焊油、镊子、砂布;四、实验步骤:用KH-502粘结剂,严格按照工艺规程。
耐心、细致地进行应变片的粘贴。
KH-502粘结剂使用时胶层要薄而均匀;涂胶水后在空气中暴露十分钟左右,再进行粘贴片比较理想。
此胶固化后可用基甲或丙酮溶掉。
注意勿粘触到手上严防胶液溅入眼内。
切忌用水洗。
涂油质眼膏使之脱落。
五、实验报告的内容1、详细记录所用应受片的规格、性能参数[尺寸、原始阻值,灵敏系数K值,应变片类型等]。
2、记录下应变片粘贴后的阻值,绝缘电阻值,粘贴中出现的问题及其采取的解决办法。
3、所使用仪表的精度及测量误差值。
4、若粘贴后阻值与原阻值(粘贴应阻值)不一样,试指出阻值变化的原因。
六、思考讨论题1、影响粘贴质量的因素有那些?2、怎样提高粘贴质量?3、从传递变形的角度来看,应变片只粘贴两端不粘贴中间是可以的,而实际中却不能采用,试说明不能这样粘贴的原因。
附:试件(等强度梁)上粘贴片应变片位置示意图(图1)。
图1P砝码试验二 电桥特性试验1、实验目的1.1 通过实验加深对电桥和差特性的理解; 1.2 掌握CM-1L 型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方法。
2、实验仪器及设备2.1 CM-1L 型静态电阻应变仪 1 套;2.2 BDQ-1D 型等强度梁实验装置及法码 1 套。
3、实验原理及方法电阻应变仪电桥的输出电压U ∆与各桥臂电阻应变片的实际应变(12)i i ε=、、3、4有如下关系:01234()4U KU εεεε∆=-+- (1)式中:i ε—各桥臂应变片的实际值;K —应变片的灵敏系数;0U —供桥电压。
3.1 半桥接法等强度梁采用低碳钢材料,其弹性模量E=210GPa 。
等强度梁上下表面粘贴的五片应变片,分别为1R 、2R 、3R 、4R 、5R 。
半桥接线法有单臂半桥接线法和双臂半桥接线法。
a .单臂半桥接线法单臂半桥接线法是用一个工作应变片和一个补偿应变片接成半桥。
取等强度梁上任一片应变片作为工作应变片与一补偿应变片接成半桥,即为单臂半桥接线法。
014U K U ε∆= (2)b .双臂半桥接线双臂半桥接线是用两个工作应变片接成半桥。
取等强度梁上应变片1R 和2R (或3R 和4R )接成半桥,即为双臂半桥接线。
00112()42U K U K U εεε∆=-= (3)3.2 全桥接法全桥接线有对臂全桥接线法和四臂全桥接线法。
a .对臂全桥接线法对臂全桥接线法是用两个工作应变片和两个补偿应变片接成全桥。
取等强度梁上应变片1R 和3R (或2R 和4R )与两个补偿应变片接成全桥,即为对臂全桥接线。
012U KU ε∆=13()εε=…………(4) b .四臂全桥接线法’四臂全桥接线法是用四个工作应变片接成全桥,取等强度梁上应变片1R 、2R 、3R 、4R 接成全桥,即为四臂全桥接线。
0123401()4U KU U K εεεεε∆=-+-=1234()εεεε-==-=………………(5) 4、实验步骤4.1、准备工作:应变片与CM —1L 应变仪的连接:每组测点组成同一种电桥的接线方式见图1,图2,图3:图1 1/4桥接线方法图2 半桥接线方法图3 全桥接线方法同时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本应变仪每一组内的测点也可根据需要组成不同方式的电桥。
全桥方式只需接好对应电桥的ABCD端即可。
1/4桥,半桥,全桥的混合接线参见图4。
图4 混合接线方法示意每一测试组连线应使用屏蔽电缆,长度相等,应变片阻值也应预先挑选,使其基本相等,以利桥路平衡。
4.2、按键功能及使用CM—1L系列静态应变仪键盘为矩阵式键盘,具有数字键及功能键。
数字键的功能:数字键主要用于数据采集通道的切换及K值大小的设置,由数字0~9以及增“▲”、减“▼”键组成。
功能键的功能:功能键共5键,即功能换挡键Shift、K(S)/测量键、总清/清零键、K(A)/巡检键、机号键。
有关键盘的操作介绍如下:(1)切换测点:测点的切换要求在测量界面下完成,可通过两种途径实现。
方法一:用户可通过数字键输入2位数来实现测点切换。
如由键盘输入0、2,则表头显示切换为第2测点应变。
方法二:用户可通过按“▲”“▼”键来查看各通道数据。
(2)K 值修正:当表头显示测量界面时,用户按“Shift ”+“K(S)/测量”组合键将表头显示切换为K 值修正界面,查看K 值或对K 值进行修正,即:首先在键盘按下功能换挡键Shift ,释键后再按下“K(S)/测量”键,进入K 值修正界面,表头显示当前测点应变片K 值。
在完成上述步骤后,可由数字键的输入对当前K 值进行修改。
例:当前K 值为2.000,若操作者输入四位数如1999,则表头K 值指示修正为1.999,完成对K 值的设置并自动保存,也可以通过按“▲”“▼”键来设置。
表头显示K 值时只需按下“K(S)/测量”键,表头即可切换回测量界面显示应变。
(应变值与K 值显示最显著的差别是应变值无小数点,K 值显示是2.000左右的数值)。
若设置完K 值返回测量界面,只对当前测点K 值修正,在设置完K 值后,按“K(A)/巡检键”键,则仪器所有测点的K 值被修改为与当前测量点相同的K 值并返回测量界面。
(3)总清/清零:按总清/清零键,对表头当前的测点进行清零;若该键与Shift 键相组合实现总清功能,即先按下Shift 键,再按总清/清零键对各测点自动进行清零,然后返回原测点(即总清前测点)。
(4)巡检:按一次“K(A)/巡检键”键,对各测点自动循环测量一次,并显示。
4.3、测量连线接好后打开电源,10位数码管发亮由5到0递减显示完成仪器自检进入工作状态,应变表头左部1~2位显示联机站号,3~4位显示测点P ,第5位显示正负号,第6~10位显示应变值或K 值(仪器的应变片灵敏度系数)。
预热30分钟,检查每个测量点初始不平衡值,如是该数值稳定时,表示此点连接正确。
出现不平衡数值有大的跳变或显示“E ”时,应查明应变片或导线是否断、短路或其他异常情况,根据具体情况排除故障。
经此检查正确后按“总清”组合键(Shift+总清/清零)进行巡检清零。
总清后给测件加载,加载完成后按“K(A)巡检”键,仪器以约每秒一测点的速率进行显示,也可通过数字键切换显示测点。
表1 各种组桥方式测量结果表(213K K ==.)4.4、按照表1中序号顺序分别组桥测量。
4.5、按递增法逐级加载、卸载(按递减法逐级卸载)三次,记录各级载荷所对应的应变值,并取其三次数据的平均值记入表1。
5、实验报告要求5.1 按上页表中顺序分别记录、整理数据。
5.2 讨论分析应变片各种组桥方法,比较其优缺点。
一、试验目的:掌握电桥特性,以便在实际使用中能正确地接桥。
使用仪器。
二、试验要求:1、熟悉电桥平衡及输出的概念及电压输出公式;2、掌握电桥的桥路温度补偿原理;3、试验前仔细阅读有关应变仪的使用说明,掌握应变仪的使用、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试验用设备与器材:a)等强度梁及加载砝码;b)CM-1L-10静态电阻应变仪。
四、试验步骤及方法:a)将所用仪器各连接线接好,各操作旋钮置于零位,灵敏系数旋钮放在与所选用应变片K值对应位置上;b)按试验报告中序号1接桥线路,接到应变仪的接线柱上,并紧连线柱;c)开启电源,调节应变仪至平衡;d)用砝码P=()kg给等强度梁一次加载,读出应变仪指示应变值,记入表内。
e)卸载后,待等强度梁平稳后再加载,重复三次,并将应变读数一一记入相应表格内。
取其三次数据的平均值作为仪器读数ε值并求出桥臂系数N。
计算试件表面真实应变ε填入相应表格;f)按材料力学方法计算P=()kg时的应变值ε计,与ε实比较,看其相差多少,并指出产生误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