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财富与地位的看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思想史

一、富贵可求,但必须合乎道义

《论语·子罕》篇开头说:“子罕言利”。好像孔子对财富、赢利很不在意,有点符合佛家第十戒中末尾一戒,即“不得捉钱、金银宝物”。其实细读《论语》一书,虽然孔子谈财富的言论不多,但也有若干条,从中可以看出,他并不是把财富看成是“阿堵物”而厌恶它。

人们希望获得富贵,厌恶贫贱,这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人的一种欲望和共性,是无法遏制,也是无法回避的。孔子在《里仁》篇第5章中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作“摆脱”解)之,不去也。”如何正确对待富贵、贫贱这个问题?必须走正道、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去处理好。如果富与贵的得来,不合乎正道,方法与手段不对头,就坚决不接受;如果贫与贱的摆脱,不合乎正道,方法与手段是错误的,则坚决不去除。这一条可以说古今适用,富贵的获得与贫贱的去除,不能采用非法手段,不然的话,轻则遭到非议,重则将会受到纪律甚至刑事处分,这难道还要多加说明吗?

在同一篇12章中,孔子说:“放利而行,多怨。”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按照私利去做,必然招来众人的怨恨。的确这样,如果只顾自己,不顾旁人,损人利己,这就不符合正道,最后也不会有好结果。

此外孔子在《尧曰》、《子张》、《宪问》等篇中,都有这样的表述,如“欲而不贪”、“见得思义”、“见利思义”等。一个人可以有欲望,但不能有非法的贪欲,要“思义”;见到能获得的利益,必须想想是非公正合宜、合乎道义。与此相反,一个人离开道义,厌贫恨穷,只相信自己有勇力,胡作非为,结果只会招灾添乱。孔子在《泰伯》中说:“好勇疾贫,乱也。”就是这个意思。不过对这种“人而不仁”的人,处理要适当,孔子告诫说:“疾之已甚,乱也。”恨之太深,处理不当,将会把人逼上梁山,也会造成祸乱灾害。

二、富而可求,但必须与个人的理想、志趣相吻合

孔子在《述而》11章中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我所好。”讲得多么直率。意思是说,如能获得财富,成为一个有钱的人,虽然为人执鞭,驱赶车马,这种仆役的工作,我都愿意去做。如果理想和志趣不在于研究经济,发家致富,而在于其它更重要的方面,那就要从我所好。其实凭孔子的才能,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有钱有势的富贵之人,事实也正是这样。他51岁时,鲁定公

任命他为中都宰(州、府一级官员),一年后又升任司空,不久任大司寇之职(司空、司寇,为古代六部中的官员),56岁时“由大司寇摄相(代理相国)事”。可以说他已成了一位大富大贵之人。由于君主昏庸,乱臣当道,他以礼治国、为政以德、实行仁政的政治理想不得实现,于是抛弃荣华富贵,甘冒风险,甘受流离之苦,周游列国,宣传他的政治理念,虽然到处碰壁,但他仍然坚持不可为而为之。像他这种坚持个人理想,鄙弃功名富贵的人,历古以来大有人在。这种优良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

他不反对求得富贵,但他对此看得很淡。他在《述而》中说:“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看重道义,重视仁义道德和礼教的宣传教育,重视古代文献的的整理,以及“六艺”的传授,并不关心理财,“安贫乐道”成了他的主导思想。他在《卫灵公》开篇一章中,回答学生子路因生气而提出的“君子亦有穷乎?”的问题时说:“君子固穷”。意思是说,一个坚守道义,注重学术研究的君子,他是会安守贫困,决不会胡作非为的。在他这种思想影响下,出现了一批安贫乐道的学生,其中以七十二贤人之首的颜渊最为典型。他的日子很不好过,“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优,回也不改其乐。”(《雍也》)他很受孔子称赞:“贤哉,回也!”孔子在《先进》中又说:“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同“臆”)则屡中。”颜回的道德修养和学问都差不多了,只是常常穷困得很。子贡不安本分,去经商,推测市场行情,常常猜中,发了财。话中虽没有明显的褒贬,但却寓有深意。用曾担任过帝师的明朝人张居正引用孔子的话说:颜回是“安贫乐道”,虽屡空,“不改其所性之乐”,“与道为一”;而子贡就大不一样了,他“信道不笃(全心全意)”,“务欲生财以致富,其不如回之安贫乐道多矣。”那些圣贤大德、伟人导师,为了追求真理,坚持理想信念,坚持个人的志向与兴趣,不惜作出牺牲,乃至成为一个殉道者,这种事例就不用多举了。不过今天阅读这一章,想法可以灵活一点。颜回为了坚持儒家的信念,安贫乐道,穷且益坚,对于个人极差的生活条件,毫不考虑改善,结果严重影响健康,虽然他的修养和学识已达到亚圣的高度,但却英年早逝,这是十分可惜的。子贡有经商的才能,常常能准确地揣度市场行情,所以能生财增值。对此我们大可不必以儒家的观点进行抨击,应该以宽容的态度,允许一个有商业才智的人,发挥他的长处。

孔子对财富与地位的看法

□杨自强

61

江海纵横2009年第6期

经济思想史

三、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这是孔子在《泰伯》篇中所讲,意思是说:一个国家有道,政策好,能为老百姓着想,就不应该存在“贫且贱”的现象,如果有,这就是有道之邦的耻辱。为什么?一是说明这个国家脱贫不力,还存在一些贫困户;二是说生活在一个社会安定、政策好的国家,不管作工、务农,或者经商等,都可获利,挣得钱财。但你为什么做不到?这就要作深刻的反思和自省,责在国家,或遇到突发的灾难,就要请国家或地方政府帮助解决;责在自己,决不能把它看成是“穷光荣”,如果问题不得解决,那也是一种耻辱。

孔子到卫国去,看到人很多,他说:“庶矣哉!”冉有说:“既庶矣,又何加焉?”回答说:“富之。”冉有又问:“既富矣,又何加焉?”回答说:“教之。”(《子路》)一个国家人多了,如果不安排就业,不鼓励打工或创业,人们无所事事,无法过日子,这决不是有道之邦的作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多为民生着想,制订出好的政策,使得人人有事做,有收入,让他们富起来。富裕了又怎么办?教育他们。这体现了孔子的建立有道之邦、使得人民富裕,并重视教育的思想观点。

《颜渊》中有这样一段话:“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像季康子这种窃取鲁国重权的大臣,贪得无厌,聚敛大量财富,富贵至极,引起人民的不满和反抗,产生了很多盗贼。这就是邦无道,人民贫且贱,带来的严重后果。孔子希望季康子“不欲”的这一番谈话,虽不会起什么作用,但它会对后人产生深远的警示作用。不管哪朝哪代,作为一个掌握实权的官员,应该实行富民政策,自身清廉,成为子民的表率,如果贪腐敛财,将会引发起严重的社会问题。

孔子对于贪腐敛财、助纣为虐的恶行,是十分痛恨的。《先进》中说:孔子的学生冉求,做鲁国季氏的家臣,这个季氏就是上文所讲的季康子家的一族。“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学生离开了正道,有恶行,老师毫不姑息,鼓动同学们去反对他。孔子疾恶如仇的态度由此可见一般。

四、褒扬博施济众的仁者,反对假公济私的丑行

《雍也》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子贡的提问,其大意是:“如果有人广施恩惠于民,帮助众人过上好日子,怎么样?可以称得上是仁吗?”孔子说:“岂止称得上仁,那可算得上是圣人了!尧、舜他们尚难做到啊!一个仁者,自己想要立身,同时想到使别人立身;自己想要飞黄腾达,同时想到使别人飞黄腾达。能近取己身为例,将心比心,这可以说是能实行仁道的方法了。”要这样做,就必须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为他人谋福利,施恩惠于民,帮助众人过上好日子。如果大家都

能做到这一点,有钱出钱,无钱出力,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那就达到了一种圣境。孔子的答问,很能反映出他那种圣者的菩萨心肠。这种好心人古今中外都是存在的。就说现在,就有不少人重视和关心慈善事业,我国的陈嘉庚、李嘉诚等,他们博施济众,动辄千万、亿万;美国的巴菲特、比尔·盖茨他们,准备把百分之八九十的财产捐献给慈善事业。据统计,2006年,巴菲特个人资产为440亿美元,他对媒体说:“我会陆续捐出价值370亿美元的股票。”去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和今年台南的大水灾,我国各界人士,成千上万,纷纷捐献,出钱出力,更是感动了整个世界。1958年,中国人一心为公、改天换地,毛泽东把具有这种精神的中国人称赞为“六亿神州尽舜尧”。今天,把这些连尧舜尚难以做到的、博施济众的人称之为具有圣者之心,恐怕一点也不为过吧!

不过必须厘清博施济众与假公济私的界限。《雍也》中有一个小故事:“子华(公西赤)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济富。’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大意是说:公西赤出使齐国,冉有替他的母亲请求发放小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有请求增加一点。孔子说:“再给他增加二斗四升。”结果冉有私下里竟给了公西赤八十石。孔子了解到这件事以后说:“公西赤到齐国去,坐的是肥马拉的车,穿的是轻软暖和的皮袍。我听说:君子周济急需,而不是替富人添富。”对比之下原宪却大不一样了。孔子任司寇时,原宪被任命为邑宰,孔子给他的俸禄是九百斗小米,他觉得太多,推辞不受。孔子说:“不要这样,把多余的送给邻里乡亲吧!”子华因公出使,孔子当然会按规矩发给补贴。可是冉有却借机做老好人,竟然为子华的母亲请求发放小米。孔子大概为了照顾孝道。稍稍增加了一点。在冉有的眼中,多增加点补贴,对你老师有何损失,一下子就增加了八九十倍,何况公西赤还是一家富户,心真是够重的。某些人花费公家的财物不心疼,看来是古今通病,其中也不排除夹杂着出卖人情、进行感情投资、讨好巴结富人的可鄙动机。而原宪却大不一样,给他的俸禄嫌多,羞于接受,孔子只好请他转送别人了。两相比较,原宪和公西赤两人的思想境界真有天壤之别。

《论语》是儒家学说中最主要的一部著作,此书涉及伦理道德、修身养性以及政治、教育、文艺、哲学、经济等诸多方面。当今儒学,不少人把它看成国学。别的不谈,只说孔子论述经济的部分,虽然言论不多,但其中一些条文,很值得今人借鉴。我们应该汲取其精华,为发展现代经济富民强国作参考。笱

□作者单位:如东县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吴广正

62

江海纵横2009年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