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3、探讨香菱学诗对语文学习的启示。

学情分析:《香菱学诗》是初中教材中唯一入选的红楼梦选段。根据初三学生普遍的认知水平,唯有充分了解相关背景,才可能深入理解文章。

教学重点: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教学方法:提问法、谈话法、朗读法、讲授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间播放《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并配上红楼女子图片)

师:有一个人,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铸就成一部“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文学巨著,这部巨著就是:《红楼梦》,它的作者是:曹雪芹。

师:《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生回答。

师:看来同学们对《红楼梦》的了解还真不少。《红楼梦》里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特别是美丽的青年女子形象。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女子,就是香菱,她只是书中一个次要人物,但作者也把她塑造得光彩照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红楼梦》,走进《香菱学诗》,走进香菱的内心世界。

二、悉心阅读,整体感知

课题是一个简单的主谓短语,如果将其扩充,成为“香菱学诗”,你能在横线上填写什么?请同学们各自认真轻声朗读全文后,完成填空。

(分析:可分解为两个问题:1、怎样的香菱? 2、怎样读诗?这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假如在标题中添进一个字,来形容香菱学诗的状态,你觉得应填什么字?

明确:苦、乐、善、喜、痴……

作者曹雪芹会怎么填?引出“苦志学诗,精血诚聚”。那她苦志学诗表现在哪里呢?

三、精心研读,品味分析

1、请快速默读全文,找出句子来我们一起品味分析。

在《红楼梦》的第一章有这样一段话:“各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这句话告诉我们读《红楼梦》要“细按”,“按”什么意思?考察,细细的考察,我理解也就是从细节的地方读起,某一句话、某一字,细细品味,才深得其中的趣味,今天我们就用这个办法来走近她。

①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追问:哪个字最能表现“苦”?如果把“一首一首”改为“一首首”,好不好?你来读一读通过朗读比较,突出“一首一首”,说明她是读懂每一首,用心琢磨,可见其苦心钻研、很专心)【板书:专注】【注:个别读】

②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

土……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追问:哪几个字用得好?)

追问:“出神”说明什么?——浮想联翩,入迷,浑然忘我(机动:能用成语概括吗?)“抠土”说明什么?——动作上写她使劲地抠,其实是写她在使劲地想,绞尽脑汁,搜索枯肠

“皱眉”什么?“含笑”?——对自己的诗句不满意又大约有了奇句,自我感到满意与欣慰

朗读悟出:香菱把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全都融入在诗歌中,她的苦心、专心、用心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还被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板书:痴迷】

③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一个“满”字见痴迷)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香菱冥思苦想,已近入魔,真得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诗消得人憔悴”)

④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心无旁骛,说明她一个人一心沉浸在诗歌当中,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借用宝钗的话:“可真是诗魔了”)

⑤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已经废寝忘食了,很执着)【板书:执着】

⑥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一个“尽”字见认真)…………

过渡:一个“苦”字,凝聚了香菱学诗的专注、痴迷、执着,真可谓“诗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总结:学诗三境界:

第一境“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顿悟”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3、那么香菱自己觉得学诗苦吗?(不苦,而且很乐意学)在学诗的态度上,从哪里看出她是乐意学?

①多次写到了她的(神态)“笑”或“笑道”,每一次“笑”包含着丰富的感情(分析第1节“笑”:欣喜、悟出诗意、受到鼓励自信等)

②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偷空:真心喜欢,内心早就萌发学诗的愿望,积极主动的求学精神,很有兴趣)(“笑”:恍然大悟)

③香菱又逼着黛玉换出杜律来(一个“逼”字见其求诗心切)

过渡:“乐学”完全是出于香菱对读诗、学诗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她乐在其中,乐此不疲,如痴如醉

4、香菱学诗的成功,除了她“苦志学诗”、“乐此不疲”外,还有其他的原因吗?——(聪明灵秀)

①师:所以连黛玉也说:“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②哪里能看出香菱聪明灵秀、悟性极高?我们来分析课文第2节(老师朗读)

哪些句子是她自己对诗歌的独特理解?

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为什么比做橄榄呢?这告诉我们读诗要读出诗味)

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象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读诗还要进入诗的意境)小结:香菱用自己质朴的语言道出了对诗歌最朴素的理解,从这段文字当中我们也感受

到了学诗的方法——品出诗味、读出意境真是一个聪明灵秀的“善学”的女子啊!

5、对香菱这一人物的塑造,曹雪芹除采用正面描写外,又采用了侧面描写

文中有关宝钗、宝玉的相关语言描写,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如:宝钗:“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

宝玉:“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这些都是香菱苦志学诗在周围人们心上的折光反映侧面烘托会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更具体感人。

6、议一议:你认识的香菱是怎样的人?

(简介香菱背景:香菱的好与遭)

香菱的一生命运变化无常,生在乡绅人家,本来是“好”的,年幼却被拐卖,这就很“糟”;遇到多情公子冯渊,本来是“好”的,却遇薛蟠,冯渊被打死,自己被强抢,这又很“糟”;在薛家委曲求全的生活,风平浪静,本来是“好”的,却又遇到不讲理的夏金桂,这又很“糟”;差点被夏金桂毒死,却死里逃生,得以扶正,本来是“好”的,却又难产,并得干血症而亡,这又多么不幸啊!所以作者让香菱学诗,是为了给她惨淡的人生增加点亮色。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总结:香菱是一个精敏灵秀、悟性极高、心性拔俗、执着、刻苦、勤勉、不耻下问、专心致志的女子。

四、思读课文,探究原因

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其一,香菱刻苦学习,苦学、乐学、善学。

其二,香菱有良好的资质,悟性极好。入园前尽管家务繁忙,却能忙中“偷空儿”读几首诗,这证明她决非一个“俗人”;入园后听黛玉讲诗,她的反应极快,例如黛玉谈到“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她立即悟出“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这又证明她的感悟能力非同寻常。

其三,有好的引路人,无论黛玉还是宝钗,对香菱的指导都用点拨的方式,三言两语点出要害,使香菱知所取舍,逐步领悟诗中三昧。

其四,大观园是个美好的地方,跟园外黑暗、污浊的环境形成强烈的对比,香菱来到这里,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特别是宝玉、探春等人对她的关爱和赞扬,更使她感到人间的温暖。总结:成功三个方面:(1)自身因素(内因)(2)老师因素(外因)(3)环境因素(外因)五、联系实际,深入理解

你通过香菱学诗获得哪些语文学习的感受和启示?

明确:通过林黛玉指导香菱学诗这情节,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以下启示:1:要多读;黛玉让香菱读王维五律一百首、杜甫七律一二百首、李白七绝一二百首,由此可见诵读是学诗的根基,是提高鉴赏力的根本途径.2:学一流的诗.“法乎其上,仅得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王维五律第一,杜甫七律第一,李白七绝第一,学一流的诗,学不到一流可成二流,因此我们平时阅读也要精选文质兼美的作品,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是有益的.3:大胆创作,敢于想象.大胆想象可以使平常的生活景象焕发出奇特的美感,令人耳目一新.4:香菱学诗给我的启示有五点:①要有自信,树立学习的信心.语文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