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情景描述】:
今天,我组织学生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加法。
课本提供的是一幅“保护环境,收集矿泉水”的情景图。这幅图的情景与班级学生的现实有一些距离,对于学生根据情境提问有些滞后。
由于上周四、五学校举行了田径运动会,运动会结束后,各年级班清理了各自的卫生区域,每个年级班都捡到了很多矿泉水瓶。我就以这次捡矿泉水瓶创设情景,恰当的将课本提供的材料进行了改编,改编为:学校一至四年级学生收集矿泉水瓶数量情况统计表
而将其问题改为: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让学生充分的进行了独立思考后,请学生汇报自己想到的问题,学生想到了不同的问题: 1、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2、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3、一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4、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5、二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6、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7、一年
级、二年级、三年级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8、二、三、四年级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9、一、二、三、四年级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在“提问题”汇报过程中,学生说我同步板书,并及时的提醒学生:相同的问题如果已经汇报板示过就不必再重复说,只说与其不一样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纷纷举手汇报,就连平时很害怕举手回答问题的学困生马佳雪、王金忠、刘文渊也高高举起了手,争抢回答。学生汇报的不一样问题多达10几个。
【反思】:
1、创设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对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有积极的作用。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学生提问能力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有效的问题情境中产生问题意识,学会自主提出问题。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的重要因素。小学生的提问意识(兴趣)是在对数学特点、内容发生兴趣时而引发的。课的引入是学生能否产生提问的兴趣,渴求新知,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挖掘教材活动性和创新性因素,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引
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提问中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是现实生活情境;第二种是问题矛盾情境。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认知冲突,以情激趣,以趣导思。让学生的注意(问题意识)指向新知,并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2、当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境有距离,学生提出问题较困难时,就应及时的考虑将其进行合理的生活化的改编处理。可以对材料提供的信息及问题进行一个延伸性的改编,使学生的问题思维能达到的深度与广度,给尽可能多的学生(重点是学困生)提供一个尽可能多的调动问题意识参与的机会或平台,使每位学生都有提出问题的内容(问题)或材料,放大问题的空间。
课程理念提倡“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要想使学生有问题可提,首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材料就必须十分的接近学生的知识现状,呈现出来的信息就必须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思维认知水平相联结,从而才能干预和影响到学生去主动的思维。在本节课中,我把学习材料进行了与学生实际思维水平对接的处理,将学生的思维起点放在了一个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进入由易到难的进行材料信息的组合、思考、解答到应用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