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四灵与温州茶文化
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
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一.“永嘉四灵”。
(一)约宋光宗绍熙间(1190-1194)永嘉地区活动的4位诗人:徐照、徐玑、赵师秀和翁卷;出于叶适之门,字中都带“灵”字,故叶适将其合称“四灵”,曾编《四灵诗选》;“四灵”或为布衣,或任微职,都是命运落拓的贫寒之士。
(二)生活面狭小,创作局限于书斋中;诗歌内容较单薄,只有少数写民生疾苦或时事,多数作品内容是题咏景物,唱酬赠答;存诗较少,格局较小。
(三)以贾岛、姚合为宗。
1.精雕细琢,玲珑雅洁,诗风与贾、姚似;赵师秀曾选贾姚诗,合编为《二妙集》。
2.作品以五律为主,如徐照《山中》和赵师秀《龟峰寺》。
3.过分重炼字琢句,多数五律虽有警句,全篇意境不够完整。
4.七绝间有意境浑融之作,如翁卷《乡村四月》、赵师秀《约客》。
(三)地位和影响。
1.主观上想打破江西派藩篱,以晚唐诗人贾岛、姚合为典范,并少用典故成语,含有与江西派背道而驰的意图。
2.与宋初“九僧”在诗学宗尚、诗体选择、艺术风格上呼应,对江湖诗派影响大。
二.江湖诗派。
(一)简介。
1.南宋后期,一些未入仕的游士流转江湖,以献诗文为生,成为江湖谒客。
2.理宗庆元年(1125),杭州书商陈起为其刻印诗集,总称《江湖集》。
以江湖谒客为主的这些诗人被称为江湖诗派。
3.《江湖集》诗人身份各异,又无公认宗主,只是十分松散的作家群体,只具大致相似的创作倾向。
(二)内容。
1.多数人对国事政治不甚关心,也不甘隐逸生活,热衷于交游、结社、互相标榜。
不少人以诗歌作为干谒权贵、谋取钱财的工具,追求社会的承认及实际利益,写了许多献谒、应酬的诗,内容多歌功颂德或叹穷嗟卑,空洞无聊;2.往往即席而成,有时逞才求博,辞意俱落俗套,艺术粗糙。
3.题材来源较丰富,有时写农民及贫民的悲惨处境,如许棐《泥孩儿》。
4.受到“四灵”影响,最擅写景抒情,字句精丽,长于白描,但境界较开阔,稍胜于“四灵”。
如陈允平《青龙渡头》、叶绍翁《游园不值》。
(三)大多未能自成一家,刘克庄、戴复古自出机杼,成就较突出。
永嘉四灵
(永嘉四灵)永嘉四灵指当时生长于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的4位诗人: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
因其字或号中又都带有“灵”字,故称永嘉四灵,其中以赵师秀的诗歌成就最高。
他们的诗体的特点是:继承了山水诗人、田园诗人的传统,满足于日常生活、山水小景的闲逸生活。
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字灵秀)、翁卷(字灵舒)。
因其字或号中又都带有“灵”字,故称永嘉四灵。
4人中徐照和翁卷是布衣,徐玑和赵师秀做过小官。
他们的诗体的特点是:继承了山水诗人、田园诗人的传统,满足于日常生活、山水小景的闲逸生活。
徐玑《新凉》: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译文:田里的水稻,正在茂盛地生长,早晨的阳光照退了烟雾。
爱好新凉的黄莺,在青山的远影里,啼唱着清丽小曲。
徐照《舟上》:小船停浆逐潮还,四五人家住一湾。
贪看晓光侵月色,不知云气失前山。
译文:坐在一叶轻舟上的诗人停浆眺望,江畔坐落着四五户人家,在朦胧的清晨中,晓光浸润着月色,逐渐发光的晨光里,一片雾气弥漫在山色之间。
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译文: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
远远近近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
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
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灯花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朵……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中较出色的作家。
(市井七子)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温州的下层平民中出现了几位颇有名气的诗人。
他们的诗风刚健清新,多本色语,富有生活气息。
这些人中比较出名的共有七人,号称“市井七子”。
他们是:菜贩季碧山,营卒黄巢松,茶馆跑堂祝圣源,鱼贩梅方通,剃头匠计化龙,铁匠周士华,银匠张丙光,其中尤以季碧山成就最高,名气也最大。
(其他名人)叶适号“水心先生”,永嘉人。
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是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
论永嘉四灵的名士情结
),以陶渊明 的贫穷比拟自 己的穷困处
境 ,追求 像陶 渊明 一样 超越 物质享 受 ,寻求 精神 自足
人生 情怀 � ,其 名士 情结 的形成 � � 与时 代背 景, 个人 际遇 的人生 理想. 再如 翁卷 题林遂 之真意亭 及地 � 域文 化等 因素 � 有关 . 结 亭纳虚 豁 崔嵬 进南 山 � � 南 山有佳 致 白云 多往 还 一 � � 繁 英粲秋 篱 幽芳 复相 关 名士 � 一般 指在� 野 的 有声 誉 的处 士 ,隐 者, 或指 具 浊 醪对之 饮 超此 神虚 闲 有超 � 凡超 俗人 格之 � 美的 仕宦 之人 . 魏 晋时 期名 士辈 至 乐岂外 求 妙象 非言 间 出, 清谈 � 玄论 是其 � 名士特 征的 重要 表征 .在 当时 政治 妙 哉前节 风 千载 君能 攀 黑暗 ,生 命危 浅的 时代背 景下 ,众 多世 族士 人处 在激 烈 的政 治 漩涡 中 ,为 了全 身 远 害, 他 们 "口 不 藏否 人 这 首诗首 先写 了真 意亭 的环 境, 然后 选取 "南 山 ","白 云", "繁英 "," 幽芳 "几个 具有 情感 特征 的意
47
合之 处, 表现 了一 种玄远 超然 的不 俗情 怀 尾联 点 出 陶渊 明, 说明 此亭 主人有 着陶 渊明 超凡 脱俗 ,不 染 尘
二
东晋 名士 使日 常玄 谈落 实到 日常人 生 , 从 自然 埃的 雅逸 节概 . 此亭 题名 "真意 ",无 疑是 取自 陶渊明 � 山水 与日 常生 活中 发现 玄谈 之美 与之 相似 ,四 灵诗 诗 句 此诗 用 词, 意 境 及表 现 的 情怀 都 酷 似陶 渊 明 , 人亦 在日 常生 活与 诗歌 创作 中追 求名士 精神 . 可见 四灵 对名 士陶 渊明 的性 情及 其诗 歌精 神的 心领 首先 ,永 嘉四灵 刻意 淡漠 世事 . 永嘉 四灵对 重大 神会 . 的政 治事 件很 少关 注,在 谈到 边事 国势 的时 候 ,他们 永嘉 四灵 借咏 菊表 达出 对陶 渊明 高洁 品质 的向 一般 很少 抒发 主观 情感 ,而表 现出 一种 冷静 ,旁 观的 往. "菊"自 古就 被赋 以高 洁, 坚贞的 品性 . 陶 渊明 之 姿态 ,呈 现淡 泊无情 的特 点, 如"离 山春 值雪 ,忧 国夜 后, 菊成 为高 远超 然性情 的象 征, "采菊 东篱 下 ,悠 然 � 观星 . 奏凯 边人 悦 ,翻营 战 地腥 " 徐 照 送翁 灵 舒游 � 见南 山" ,是隐 渊明 以闲 适静 远之 心观 照外 物时 产生 � � � � 边 ,"听 说边 头 事, 时贤 在策 合" 赵师 秀 抚栏 ,也 的感 受, 是在 主体 "外身 "," 外物" 的心 境下 反观 外物 � � � 就 是 叶 适所 说 的 " 敛情 约 性 " ,体 现 了 四 灵 有 意追 产生 的" 不隔 "的审 美意 境. 徐照 种菊 " 屈平 发 悲 求不 滞于 物, 超然于 物的 人生 理想 . 吟, 采之 疗饥 腹. 人貌岁 不同 ,兴 叹有 荀昱 .远 人陶 渊 其次 ,四 灵追求 日常 生活 的雅 化. 从 四灵的 诗集 明, 酿酒 不等 熟. 醉 把菊 花枝 ,醅浊 巾可 漉. " 因种 菊 可 见, 品茗 抚 琴, 饮 酒谈 禅 , 游僧 访 道 成为 了 他 们生 而发 兴叹 ,因 种菊 而思 远人 ,在这 里菊 成了 不染 尘俗 � 活的 主要 内容 在 这些日 常生 活中 ,他 们刻 意追 求一 的高 洁品 质的 象征 ,是 高雅不 俗的 人格 胸怀 的 外化 . 种高 雅的 情趣 . 这与庄 玄下 移的 情况 下, 文人 在日常 四 灵自 称 "折 得邻 家 菊, 还 思 靖节 翁 "( 翁 卷 秋 日 闲 生活 中体 悟玄 道的 六朝 名士 精神 一致 ." 茗"," 茶"是 居呈 赵端 行 ), 四 灵咏 菊正 是追 求像 陶渊 明一 样虚 静空 明的 淡泊 心境 与超 脱尘 世的 雅逸 情怀 . 四灵 在诗 中多 处提 及谢 灵运 . 谢 灵运 曾为 永 嘉 太 守, 在职 期 间遍 游 永 嘉 名山 大 川 ,南 宋 还有 " 谢 公 岩" ,"石 门洞 ","石 鼓山 "等遗 迹. 四灵 游历 至 此, 常 常会 兴怀 浩叹 ,生 发出 对谢灵 运的 追慕 与怀 想. 如 徐 玑 谢步 石鼓 山 谢公 曾步 处� 石鼓尚 依然 � 与中 国古 代文 人密 切相 关的 意象 , 常 象征 文人 高雅 的情 怀. 四 灵酷 爱苦 茗. 叶 适称 徐照 "嗜 苦茗甚 于饴 蜜, 手烹 口啜 无时 . 上下 山水 ,穿 幽透 深,弃 日 留夜 ,
温州文化概况导游词
温州文化概况导游词温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是浙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温州历史悠久,是一座有16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因此也吸引了很多游客来参观游玩。
下面是学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温州文化概况导游词,欢迎参考!温州文化概况导游词篇一温州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是浙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全市现辖鹿城、龙湾、瓯海3区,瑞安、乐清2市和洞头、永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6县,总面积11783平方公里,总人口800万人。
温州,文化灿烂的东瓯名镇。
公元前192年是东瓯王驺摇的都地,公元323年建郡,为永嘉郡,传说建郡城时有白鹿衔花绕城一周,故名鹿城。
公元675年始称温州。
温州是南戏故乡,14世纪中叶温州著名剧作家高则诚的《琵琶记》被译为多国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温州人杰地灵,代有名家,南宋时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和以“永嘉四灵”为代表的江湖诗派,近现代的孙诒让、夏鼐、夏承焘、苏步青等,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科学史上都具有重大影响。
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是全市文化、文物、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工作的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对外同时挂温州市文物局牌子)。
局机关内设办公室、人事教育处、监察室、计财产业处、政策法规处、行政审批处、文物管理处、文化艺术处、市场管理处、广播电视管理处、新闻出版管理处和机关党委等12个处室。
局属单位分别为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支队、市群众艺术馆、市图书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市博物馆、市艺术研究所、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温州书画院、市越剧团、市瓯剧团、温州大剧院、温州大戏院、市电影公司、东南剧院、新时代电影大世界、新中国影都等21个。
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046人,其中高级职称88人,中级职称297人,初级职称661人。
近年来,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文化系列工程,紧扣重点,突出特色,全面抓好建设、繁荣、发展、管理、保护、改革等各项工作,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各项事业得到平稳和较快发展。
26423123_“最温州”的宋韵瓯风——访永嘉学派馆
12“最温州”的宋韵瓯风——访永嘉学派馆文、图/艳琼科技范儿十足“哇,这个好漂亮啊!”“看,这个还可以这样。
”1月中旬,温州各大中小学陆续开始放假,海坛山上的永嘉学派馆内,多了许多假期来打卡的小朋友。
他们一边参观馆内陈设,一边在各个展区与科技设备互动,时不时发出阵阵惊叹。
青砖黑瓦的永嘉学派馆是一座三层高的砖木建筑,坐落在海坛山步道旁,这里也是学派代表人物叶适墓的所在地。
展馆古朴而沉静,但是进“永嘉学派”是温州独一无二的文化金名片。
2021年12月22日,位于市区海坛山文化公园的永嘉学派馆正式开馆。
这也意味着永嘉学派的传承与发展有了更加丰富的平台载体,更为进一步解构浙学思想内核、弘扬宋韵文化提供了一部现代“教科书”。
当天,《永嘉学派研究大系》开题会同步举办,并被列为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
入大门后,人们很快就会发现,这里充满了科技元素,除了实体展出的永嘉学派相关展品、手书等,建设者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科技,设置线上数字屏、小游戏、沉浸体验空间等,以静态和动态交互方式生动地展现了永嘉学派千年来的历史渊源、代表人物、学派特点等等,深受参观者夸赞。
“我觉得带小朋友来感受永嘉学派的精神,了解它的历史渊源,很有意义,即使他们年纪还小,不能完全体会,但有这样的初步印象就很好了。
而且这里的设施很多可以互动,很有趣,孩子们很喜欢。
”带着4个孩子特地来打卡的朱女士笑着说道。
永嘉学派馆分为序厅、创立发展、重振复兴、云上书院四个展区。
一楼的学派代表展项,设有大数据集成的数据沙盘,将薛季宣、陈傅良、叶适、郑伯谦、楼钥、蔡幼学、曹叔远等七人的“朋友圈”展示出来,参观者可以从中发现很多有趣的故事;在“挑战诗人”互动展项,场馆则运用了3D 虚拟主播技术,复原了薛季宣和叶适两位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参观者可以在特定区域通过举左手、举右手来答题互动;顺着楼梯走上二楼,大屏幕慢慢讲述着“永嘉学派”发展的时代变局,也可以在展示区了解它的重振复兴之路;二楼还时政| 专题永嘉学派馆中的数据沙盘13 2022.01 |有一个很有趣的互动项目叫“推开新世界的大门”,只要站在指定位置,双手往空中虚拟一推,就能依次看到六所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温州名校,因为这些学校,当年的温州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从这里走向更远的地方和更多的国度;“大门”旁边就是“继往开来沉浸空间”,光影变幻,绚丽异常,会随着人体的走动变化图案,犹如进入时空隧道,让人沉浸其中……“温州难得的数字化展馆,传统永嘉学派文化和现代数字化互动展项融合,沉浸式体验感PLUS!”“太好看了,高科技特别特别多,还能学知识,互动体验满满。
永嘉四灵
永嘉学派(叶适)与永嘉四灵之间的关系
• 永嘉学派,一个儒家学派,其中叶适是永 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集大成者。而永 嘉四灵与永嘉学派的关系,主要是和叶适 之间的关系。亦师亦友的关系。而且永嘉 四灵之所以能在南宋诗坛上横空出世,并 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与反响,也是与叶适 有很大关系的:叶适曾积极提携过永嘉四 灵并宣传过他们的诗歌作品。永嘉四灵最 终能在南宋诗歌史,乃至中国古代诗歌史 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叶适的意义是不 言而喻的。
影响
• “永嘉四灵”对宋初“晚唐体”的继承与 发展。 • “永嘉四灵”是南宋诗坛独树一帜的诗歌流派, 对前人,它改造江西诗派,去除其弊端; 对后来,它启动江湖诗。在较大程度上纠 正了江西派诗人以学问为诗的习气。
宋诗四变
• • • • 西昆体者 江西诗派 永嘉四灵 遗民诗风
全祖望《宋诗纪事序》
• 徐照(?一1211)
• “四灵”仍是“资书以为诗”,并未改变 模仿与依傍作法,与江西诗派同一套路, 仅宗奉不同而已。 “四灵”树帜恢复(晚)唐 风,与江西诗派相拮抗,改变一代诗风, 有一定成就,毕竟取径狭,诗作格局小, 缺乏深厚阔 大气象。
பைடு நூலகம்
主题思想
黄梅雨时节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 阵蛙叫。诗人约来一位朋友来做客,可等 到夜半也没有来。他只好一个人伴着油灯, 无聊的敲着棋子。 语近情遥,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的寂寞 心情。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liǎo)蚕桑又插田 。
这首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 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 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 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 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 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 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 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永嘉概况
永嘉概览永嘉“八山一水一分田”,县域面积2674.3平方公里,占温州全市的1/4,是浙江第四大县、全市第一大县,也是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中国文化旅游大县、中国千年古县、浙江老革命根据地县。
全县户籍人口97.85万,下辖11个镇、7个街道、4个乡、903个行政村。
主要有六个方面的特色优势:一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历史上先有永嘉郡、后有温州府,永嘉建县已有1800多年,是温州的历史之根、文化之源,哲学史上有倡导务实弃虚、理财治国的“永嘉学派”,文学史上有著名的“永嘉四灵”,戏曲史上有“百戏之师”之称的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嘉昆曲”。
二是改革创新敢为人先。
上个世纪永嘉有三件大事闪耀全国:①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在永嘉诞生;②1956年,永嘉开创了全国包产到户之先河,比安徽凤阳小岗村早了22年;③改革开放初期,创建了全国第一个专业小商品批发市场——“桥头钮扣市场”,是温州模式的最典型代表。
三是生态环境保护良好。
拥有国内唯一以山水田园风光见长的楠溪江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中上游常年保持在国家I、II类水质,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4.6%,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4%,是全国第28个、全省第1个中国长寿之乡。
四是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永嘉与温州市区一江相隔、“九桥相连”,目前已经形成“三高一铁”对外大交通格局,是沪杭等地进入温州的“北大门”。
特别是已经开工建设的杭温高铁,在永嘉黄田和楠溪江两处设站,建成后直接推动永嘉和全温州真正融入全省“1小时交通圈”。
五是产业集聚特色鲜明。
培育形成了泵阀、鞋服、教玩具、服装辅料等特色支柱产业,共有工业企业近8000多家,其中上市企业4家、数量居全市第二,拥有中国泵阀之乡、中国教玩具之都、中国乌牛早茶之乡等9张国家级金名片,品牌实力位列全国县域商标发展百强县前列,入选全省县(市、区)经济发展潜力30强,获评全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先进单位。
六是在外永商实力雄厚。
永嘉四灵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永嘉四灵名词解释古代文学永嘉四灵是古代文学中一组重要的名词,它包括了永嘉文学中的四个核心概念,即“永嘉四灵”,这四个概念分别是“纵横”,“抒发”,“借鉴”和“陈述”。
这四个名词解释了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创作方法,对于我们理解和研究古代文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纵横”这个名词。
在古代文学中,“纵横”指的是作品的结构和布局。
古代文学作品一般由纵横交错的线索组成,通过不同的章节和插叙,展示出多样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这种纵横交错的结构能够增加作品的层次感和观赏性,使读者更加容易被吸引和沉浸在故事中。
其次,我们解释一下“抒发”这个名词。
在古代文学中,“抒发”指的是作家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古代文学作品往往充满了强烈的情感色彩,作家们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事件的叙述,抒发出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这种抒发情感的方式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感受,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接下来,我们解释一下“借鉴”这个名词。
在古代文学中,“借鉴”指的是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吸取和借鉴前人的经验和作品。
古代文学作家往往会研究前人的作品,学习他们的创作方法和技巧,然后在自己的作品中加以运用和发展。
这种借鉴前人的方式能够使作品更加丰富和成熟,同时也是古代文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
最后,我们解释一下“陈述”这个名词。
在古代文学中,“陈述”指的是作家通过作品来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古代文学作品往往包含了作者对社会、人生、道德等问题的思考和见解,通过人物的对话和行为等方式进行陈述。
这种陈述观点的方式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反思,使作品更加有思想性和深度。
综上所述,“永嘉四灵”这四个名词解释了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通过纵横的结构,作家能够更好地展示作品的层次感和观赏性;通过抒发情感,作家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借鉴前人,作家能够吸取前人的经验和作品,使作品更加丰富和成熟;通过陈述观点,作家能够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反思。
文人与茶
文人与茶中国以产茶闻名于世,而茶文化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
茶成了历代文人咏吟的对象,也与历代文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论述茶与文人的关系。
茶文化的形成茶作为一种饮料,有可靠文献记载的是始自汉代,文人饮茶也是从汉代开始的,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始于宗教界、文化界结缘。
如晋代诗人杜育《茶赋》中写道“灵山惟岳,奇种所钟。
厥生茶草,弥谷被岗。
承丰壤之滋润,甘霖之霄降。
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侣,是采是求。
”这是中国茶文学的新开端;另外还有左思的娇女恋茶痴情,张孟阳的“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等名句,而茶也从药理功能、生理功能升华为文化功能。
到唐代,茶文化渐渐形成,茶事诗歌也开始繁荣。
进入中唐,查成为了城乡贵贱“无异米盐”“难舍须臾”的日常生活饮料。
而茶的迅速发展,与禅寺茶风的兴盛密切相关。
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
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
以此转相效仿,遂成风俗。
”禅寺,是茶艺发展的中心,也是文人茶文化的发祥地。
其时茶会兴盛,僧人约集文人到寺院中(也有文士家中约集僧人)“品茶”,并籍此为由清谈、赋诗,即钱起所说的“玄谈兼藻思”。
茶会其实就是一种品茶会兼赋诗会的集雅形式。
中唐以后,文人即使不约集正式茶会,也好于僧人品茗赋诗,以为清雅。
如杜荀鹤的“满添茶鼎候吟僧”(《春日山中对雪有作》)、李中的“有时乘兴寻师去,煮茗同吟到日夕”(《赠上都先邺大师》)等。
文人禅悦崇尚与僧人的诗悦崇尚在品茗中寻到交接点,元稹的《茶》中便有“茶,慕诗客,爱僧家”的精确概括。
茶禅一味,禅诗一味,诗茶一味,于是茶、禅、诗也形成了三位一体。
随着文人饮茶风尚的继续发展,它也逐渐从禅寺茶文化中离析出来并形成具有独立品格与内涵的文人茶文化模式。
茶道精神由于自身的特性,茶也备受儒、道、佛的青睐,而融入了儒、道、佛的精神。
而正是儒家的以茶养廉,道家的以茶求静,佛学的以茶助禅,使得茶的精神内涵超出其本身的物质层面。
永嘉四灵是哪四个人?流派概述及诗歌理念
永嘉四灵是哪四个人?流派概述及诗歌理念
本文导读:四灵概述
中国南宋中叶的诗歌流派,代表南宋后期诗歌创作上的一种倾向。
指当时生长于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赵师秀(号灵秀)、翁卷(字灵舒)。
因他们同出永嘉学派叶适之门,其字或号中又都带有“灵”字,故称永嘉四灵。
四人中徐照和翁卷是布衣,徐玑和赵师秀做过小官。
他们的诗风承袭晚唐,选择了晚唐诗人贾岛、姚合的道路,要求以清新刻露之词写野逸清瘦之趣。
诗体的特点是:继承了山水诗人、田园诗人的传统,满足于啸傲田园、寄情泉石的闲逸生活。
在艺术上,又能刻意求工,忌用典,尚白描,轻古体而重近体,尤重五律。
甚至要求全诗字数不得超过40字。
在较大程度上纠正了江西诗派诗人以学问为诗的习气。
诗歌理念
“永嘉四灵”南宋诗坛独树一帜的诗歌流派,对前人,它
改造江西诗派,去除其弊端;对后来,它启动江湖诗派而再创新、发展。
全祖望在《〈宋诗纪事〉序》里把宋诗的发展归纳为“四变”,从陆游等“中兴四大家”到“永嘉四灵”为其中的第三变。
“四灵”诗歌并非“寒蝉哀鸣”,也不是远离社会现实,只透露“狭窄的心理”。
它在宋代诗歌史上应有较高的地位,对它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评价,特别是对积极用世方面的评价,需要突破由来已久的思维定势,多一些多元意识和宽容意识。
永嘉四灵
【分题得渔村晚照】 徐照 渔师得鱼绕溪卖,小船横系柴门外。 出门老妪唤鸡犬,收敛蓑衣屋头晒。 卖鱼得酒又得钱,归来醉倒地上眠。 小儿啾啾问煮米,白鸥飞去芦花烟。
【舟上】 徐照 小船停桨逐潮还, 四五人家住一湾。 贪看晓光侵月色, 不知云气失前山。
【促促词】 徐照 促促复促促,东家欢欲歌,西家悲欲哭。 丈夫力耕长忍饥,老妇勤织长无衣。 家铺兵不出户,父为节级儿抄簿。 一年两度请官衣,每月请米一石五。 小儿作军送文字,一旬一轮怨辛苦
梅 徐玑 是谁曾种白玻璃, 京绝寒流一点奇。 不压垅头千百树, 最怜窗下两三枝。 幽深真似离骚句, 枯健独如卖岛诗。 吟到月斜浑未色, 萧萧鬓影有风吹。
秋夕怀赵师秀 徐玑 冷落生愁思,衰怀得句稀。 如何秋夜雨,不念故人归。 蛩响砌尤静,云疏月尚微。 惟怜篱下菊,渐渐可相依。
霜 徐玑 诗鬓晓影,独乾竹叶声。 夜来天地洁,惟是月华明。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徐玑: (1162~1214)字致中,又字文渊,号 灵渊,浙江温州永嘉松台里人。祖籍福建晋 江安海徐状元巷人,唐状元徐晦之裔。“皇 考潮州太守定, 始为温州永嘉人”。福建 晋江徐定第三子,受父“致仕恩”得职,浮 沉州县, 为官清正,守法不阿,为民办过 有益之事。建安主簿任内,安抚麻溪峒民, “罪止三人”;监造贡茶,拒绝额外之取, 移永州司理,兵官大执平民为赋,徐玑—一 查明,予以释放。为龙溪县丞,乡里豪富强 占坡塘,他经过调查,恢复旧观,后调武当 今,拟去官从叶适游,未及而牢
赵师秀: 1170~1219年)字紫芝, 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 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 诗人。宋太祖八世孙。光宗绍 熙元年(1190)进士,与徐照 (字灵晖)、徐玑(字灵渊)、 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 灵”,人称“鬼才”,开创了 “江湖派”一代诗风。宁宗庆 元元年(1195)任上元主簿, 后为筠州(今江西高安)推官。 仕途不佳,自言“官是三年满, 身无一事忙”。晚年宦游,寓 居钱塘(今浙江杭州),逝于 临安,葬于西湖。
温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温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州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作为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城市,温州市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其中,温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系列具有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的传统艺术、技艺和习俗。
作为温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项目承载了温州人民世代流传的智慧和记忆,是温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温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其独特之处和对温州文化的影响。
让我们从浅入深,逐步揭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一、概述温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了许多著名的传统艺术和技艺,以及习俗和传统节日。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项目包括温州瓯剧、瑞温白塔的制作技艺、婺剧传统曲艺、婺剧木偶戏、瑞安炮竹制作技艺、温州鲁迅社爱新觉罗·溥仪标本馆、温州老字号等。
这些项目展示了温州人民对传统艺术和技艺的热爱与传承,也代表了温州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温州瓯剧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瓯剧在温州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深厚的历史根基。
它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方式和剧本内容而闻名,被誉为“剧坛明珠”和“东方艺术之钻石”。
瓯剧在温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保护与传承使其得以继续在这个地区流传下去,并成为温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瑞温白塔制作技艺瑞温白塔是温州建筑中独有的一种特色建筑,其制作技艺源远流长。
通过巧妙的砖石搭建和精细的装饰,瑞温白塔成为了温州建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保护和传承瑞温白塔制作技艺,不仅是对温州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温州人民智慧与勤劳的凝聚。
四、婺剧传统曲艺婺剧作为温州地区的传统曲艺形式,以其独特的音乐、表演形式和剧目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婺剧的角色形象丰富多样,剧情曲折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婺剧的保护与传承,对于弘扬温州传统文化,提升婺剧艺术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五、婺剧木偶戏作为中国南方地区独特的一种木偶戏种类,婺剧木偶戏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富有韵味的表演形式而闻名。
永嘉四灵与温州茶文化
永嘉四灵与温州茶文化以户部左曹具绍兴三十二年诸州、路、军、县所产茶数修入,两浙东路:……温州永嘉、平阳、乐清、瑞安五万六千五百一十一斤(《中兴会要》。
浙东路:……温州永嘉、平阳、乐清、瑞安四万七千八百二十四斤(《乾道会要》)。
当时温州人已深谙品茶之道,喝茶之风也很盛行。
孝宗朝龙图阁学士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人,作有《会稽风俗赋》一篇:日铸雪芽,卧龙瑞草。
瀑岭称仙,茗山斗好。
顾渚争先,建溪仝蚤。
碾尘飞玉,瓯涛翻皓。
生两腋之清风,兴飘飘于蓬岛。
从“生两腋之清风,兴飘飘于蓬岛”中,可见王十朋是品茶专家。
《中国风俗辞典》记载:“茶令流行于江南地区。
饮茶时以一人令官,饮者皆听其号令,令官出难题,要求人解答或执行。
做不到者以茶为赏罚。
”王十朋《万季梁和诗留别再用前韵》有诗句“搜我肺肠茶著令”,并自注:“余归,与诸子讲茶令,每会茶,指一物为题,各举故事,不通者罚。
”由此可知,南宋时期温州一带茶令甚是风行。
南宋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灵秀,也称灵芝)都是永嘉人(温州古称永嘉郡),字号中都带“灵”字,彼此旨趣相投,诗风相近,自成一派(诗学唐代贾岛、姚合一派),故世称“永嘉四灵”。
永嘉四灵嗜茶,他们存世有50余首茶诗,从多个侧面反映了南宋温州建茶的消费、茶史以及茶品。
一、建茶森森壑源山,袅袅壑源溪。
修修桐树林,下荫茶树低。
桐风日夜吟,桐雨洒霏霏。
千丛高下青,一丛千万枝。
龙在水底吟,凤在山上飞。
异物呈嘉祥,上奉玉食资。
腊馀春未新,素质蕴芳菲。
千夫喏登垅,叫啸风雷随。
雪芽细若针,一夕吐清奇。
天地发宝秘,鬼神不敢知。
旧制尊御膳,授职各有司。
分纲制品目,簿尉监视之。
虽有领督官,焉得专所为?初纲七七夸,次纲数弗差。
一以荐郊庙,二以沦宾夷。
天子兼谦受,他人奚可希。
奈何贪渎者,凭陵肆奸欺。
品尝珍妙馀,倍称求其私。
初作孤鼠媚,忽变虎狼威。
巧计百不行,叱怒面欲绯。
永嘉四灵与温州茶文化
永嘉四灵与温州茶文化永嘉四灵是指温州市永嘉县的四座名山:南麂山、大洋山、雁荡山和虎山,简称“四山”。
四山以其秀丽壮观的自然风光、悠久深厚的历史文脉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在温州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中,南麂山以其特有的云海、彩霞、晴空、神瀑等自然美景,被誉为天下第一山,也是温州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温州茶文化的历史渊源温州历史上是个优越的茶叶生产地,早在唐代时就有“温州好茶”之称。
宋代时,茶叶已经成为温州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明代时,温州的龙港、平阳等地区,甚至成为全国最大的茶叶生产地之一。
清代时,温州茶更是闻名海内外,被誉为“冠中之冠”、“商中之首”。
温州的茶文化对温州人来说具有非常深厚的意义。
温州茶文化不仅是温州茶的生产、饮用技艺,更是一种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温州茶文化在历史长河里悠久而璀璨,其中与南麂山密切相关。
永嘉四灵与温州茶文化南麂山,又称为“天下第一山”,位于永嘉县境内,距离温州市区仅45公里,是温州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麂山的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唐朝时期就有人在这里采制茶叶。
南麂山的茶叶在宋元明清时期更是享誉海内外,成为了温州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南麂山土壤肥沃、气候湿润,是温州乃至全国茶叶生产的优势产区之一。
在这里种植和制作的茶叶品质优良,口感独特,尤其是南麂山的雾茶、云雾茶和祁红茶更是享誉世界,被誉为“茶中皇后”。
除了南麂山以外,温州茶文化中还有类似的例子。
南麂山以北的乐清市天子岭就是温州另一位著名的茶文化代表,当地的茶叶制作和饮用方式独特,深受广大茶客喜爱。
除了茶叶生产以外,南麂山还与温州茶文化密不可分的另一个方面是茶道文化。
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南麂山作为一个自然景观的优秀之处,它所创造的闲逸、静谧和亲近自然的美好意象,与茶道文化可以说是极为相通的。
结语温州茶文化是温州乃至全国亚文化中的瑰宝,在这其中,南麂山作为茶叶生产和茶道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无疑是温州茶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
第一节 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
永嘉四灵
一、永嘉四灵的由来
• “永嘉四灵”,是指南宋后期生长在永嘉(今浙江温州) 的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 赵师秀(号灵秀)四个诗人。因为他们的字或号中都有一 “灵”字,故称“四灵”。作为一个诗派也称永嘉派或四 灵诗派。 • 徐照,自号山民,终身布衣,有《芳兰轩集》三卷,存诗 260首,代表作如《山中》;徐玑,曾任小官小职,有 《工薇亭集》二卷,存诗160首,代表作如,六月归 途》;赵师秀,也曾任小官,有《清苑斋集》一卷,存诗 141首,代表作有《约客》;翁卷,终身布衣,有《韦 碧轩诗集》一卷,存诗137首,代表作如《京口即事》、 《野望》等。叶适《题刘潜夫南岳诗稿》中有四灵之称并 编有《四灵诗选》。
• 南宋后期,一些没能入仕的游士流转江湖, 以献诗卖文维持生计,成为江湖谒客。杭 州书商陈起所结交的低级官员、隐逸之士、 江湖谒客等刻印诗集,总称为《江湖诗 集》。以江湖谒客为主的这些诗人就被称 为江湖诗派。由于被收入《江湖集》的诗 人身份各异,又没有公认的诗学宗主,所 以江湖诗派是一个十分松散的作家群体, 他们只是具有大致相似的创作倾向而已。
郊行
刘克庄
• 一雨饯残热,忻然思杖藜。 野田沙鹳立,古木庙鸦啼。 失仆行迷路,逢樵负过溪。 独游吾有趣,何必问栖栖。
戴复古(1167~?)性喜漫游, 以诗闻名于公卿间。他早年曾从陆游学诗, 后来一度崇尚晚唐,但受陆游雄浑诗风的 影响最深。他虽然身在江湖,但作诗则继 承杜甫、陆游的传统,指斥朝政,反映民 瘼,绝少顾忌。
江阴浮远堂
戴复克 • • • • 横冈下瞰大江流, 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 淮南极目尽神州。
温州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温州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温州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在茶文化日益兴盛的今天,温州茶文化也紧跟时代潮流,得到了传承发展。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温州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一起来看看。
温州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两晋南北朝时,浙江的茶叶种植已经从浙西、浙东推进到浙南的温州永嘉一带。
《永嘉图经》记载此时“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唐朝时,茶圣陆羽撰写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经典著作《茶经》,书中写到茶事的历史记载时引用了《永嘉图经》的这个说法。
现代茶学教育家、世界名人陈椽先生认为,永嘉县东三百里是大海,可能是永嘉县南三百里之误。
也有人指出可能是永嘉县东三十里之误。
《永嘉图经》是一部方志,可惜早已失传,我们已经无从窥其原貌,因而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无巧不成书,两晋南北朝是中华茶文化的酝酿时期,茶文学初步兴起,温州茶文化也出现在此期文学作品中。
西晋杜育所撰《荈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篇茶文,第一次全面且真实的记述当时茶树生长环境、采茶、煮茶用水、茶具、茶汤等多方面内容,兼具学术价值与文学价值。
《荈赋》云“器择陶拣,出自东瓯”。
意思是说挑拣陶瓷器皿,好的茶碗出自东瓯。
温州古为瓯地,称作东瓯。
唐代时始称温州,简称为“瓯”。
同时,瓯也是一种陶制器皿的名称。
在今浙江省温州一带的瓯江两岸,古代建有瓷窑,因瓯江而得名瓯窑,烧制茶碗等陶器。
当然,《荈赋》所说东瓯之陶器,可能是泛指浙江的青瓷,并不仅仅局限于温州一地。
尽管仔细推敲历史资料,可能会引发多种联想。
但是,综合《永嘉图经》、《荈赋》、《茶经》等文献记载,可以推测在1600多年前,温州不仅盛产茶叶,而且饮茶器具茶碗也很出名。
由此观之,温州茶文化可谓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时下各地大力弘扬茶文化,助推发展现代茶经济。
茶文化是有关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包括有关茶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的结构体系。
茶的物质文化表现为名优茶、茶文物、茶遗迹、茶书、茶画、茶馆、茶具、茶歌、茶舞、饮茶技艺、茶艺表演等物质形态。
永嘉学派,温州的文化密码
永嘉学派,温州的文化密码
永嘉学派是温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标志着永嘉成为历史最重要的文化之都。
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密码,让温州的文化脉络变得更加丰富,体现出一片开放、平等、和谐的美丽景色。
永嘉学派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元代,在道教的大背景下形成了独特的社会本质,
魔种在实践中又受到道家的认可。
温州从宗派上就已经融合了儒家、道家、释教,这也是永嘉学派在形成之初形成文化流派的重要原因之一。
永嘉学派的特色一直受到普罗大众的认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永嘉学派的文
化思想受到国家的认可,温州文化的旗帜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永嘉学派主张思想好比内容,内容好比行为,行为好比效果,这就是今天温州
文化思想中最重要的文化密码之一。
它强调把注意力集中在核心价值观,及其如何实践,为城市文化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理念。
此外,永嘉学派也呼吁人们以自然为本,力求极致生活,坚守真理、遵循律法,增强道德意识和情感责任感。
永嘉学派把实践引向深入的洞察,崇尚心灵的自由,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培养孩子的民族认同感。
从这些文化密码中,可以看出,永嘉学派以深入的价值观在温州的文化发展中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关于温州文化的一种文明,更是传承教育价值观、改变思维方式的责任,也是给温州高校及高等教育带来灵感。
论永嘉四灵的名士情结
论永嘉四灵的名士情结
刘春霞
【期刊名称】《韶关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30)002
【摘要】永嘉四灵具有深厚的名士情结.他们追慕东晋名士雅怀;追求日常生活的艺术化、情趣化,体悟超脱尘世的情怀,并通过"苦吟"诗歌标榜名士精神.永嘉四灵名士情结的形成,与南宋时代背景、四灵人生际遇及永嘉地域文化传统有关.
【总页数】4页(P47-50)
【作者】刘春霞
【作者单位】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文法系,广东,广州,5100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对永嘉四灵诗歌思想的多重解读 [J], 兰芳方
2.《全宋诗》之许及之、陈傅良、叶适、永嘉四灵、高似孙、葛天民诗重出考辨[J], 陈小辉
3.浅析永嘉四灵诗派对晚唐格律的追求 [J], 唐一麟
4.论\"永嘉四灵\"诗之\"清苦\" [J], 梁思诗
5.论“永嘉四灵”对厉鹗诗歌的影响 [J], ZHENG Yanjing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嘉四灵与温州茶文化南宋时期,温州是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产量颇高,《宋会要辑稿》记载:茶额以户部左曹具绍兴三十二年诸州、路、军、县所产茶数修入,两浙东路:……温州永嘉、平阳、乐清、瑞安五万六千五百一十一斤(《中兴会要》。
浙东路:……温州永嘉、平阳、乐清、瑞安四万七千八百二十四斤(《乾道会要》)。
当时温州人已深谙品茶之道,喝茶之风也很盛行。
孝宗朝龙图阁学士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人,作有《会稽风俗赋》一篇:日铸雪芽,卧龙瑞草。
瀑岭称仙,茗山斗好。
顾渚争先,建溪仝蚤。
碾尘飞玉,瓯涛翻皓。
生两腋之清风,兴飘飘于蓬岛。
从“生两腋之清风,兴飘飘于蓬岛”中,可见王十朋是品茶专家。
《中国风俗辞典》记载:“茶令流行于江南地区。
饮茶时以一人令官,饮者皆听其号令,令官出难题,要求人解答或执行。
做不到者以茶为赏罚。
”王十朋《万季梁和诗留别再用前韵》有诗句“搜我肺肠茶著令”,并自注:“余归,与诸子讲茶令,每会茶,指一物为题,各举故事,不通者罚。
”由此可知,南宋时期温州一带茶令甚是风行。
南宋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灵秀,也称灵芝)都是永嘉人(温州古称永嘉郡),字号中都带“灵”字,彼此旨趣相投,诗风相近,自成一派(诗学唐代贾岛、姚合一派),故世称“永嘉四灵”。
永嘉四灵嗜茶,他们存世有50余首茶诗,从多个侧面反映了南宋温州建茶的消费、茶史以及茶品。
一、建茶森森壑源山,袅袅壑源溪。
修修桐树林,下荫茶树低。
桐风日夜吟,桐雨洒霏霏。
千丛高下青,一丛千万枝。
龙在水底吟,凤在山上飞。
异物呈嘉祥,上奉玉食资。
腊馀春未新,素质蕴芳菲。
千夫喏登垅,叫啸风雷随。
雪芽细若针,一夕吐清奇。
天地发宝秘,鬼神不敢知。
旧制尊御膳,授职各有司。
分纲制品目,簿尉监视之。
虽有领督官,焉得专所为?初纲七七夸,次纲数弗差。
一以荐郊庙,二以沦宾夷。
天子兼谦受,他人奚可希。
奈何贪渎者,凭陵肆奸欺。
品尝珍妙馀,倍称求其私。
初作孤鼠媚,忽变虎狼威。
巧计百不行,叱怒面欲绯。
再拜长官前,兹事非所宜。
性命若蝼蚁,蠢动识尊卑。
朝廷设百官,责任无细微。
所守傥在是,恪谨焉可违?君一臣取二,千古明戒垂。
以此重得劾,刀锯弗敢辞。
移官责南浦,奉命去若驰。
回首凤凰翼,雨露生光辉。
――徐玑《监造御茶有所争执》这首诗是徐玑作建安(今福建建瓯县)主簿时写的。
据宋叶适《徐文渊墓志铭》载:“监造贡茶,其长欲取于数外,君正色曰:‘此人主所以荐天地宗庙,非臣下所宜得。
’”由此可知,徐玑的长官要私拿御茶(“其长欲于取数外”),而徐玑则极力反对。
徐玑认为御茶是用来“一以荐郊庙,二以沦宾夷”的,皇帝也只有少量(“天子且谦受”),臣下如何可以私取呢(“他人奚可希”)。
长官受到徐玑的反对后,显得十分恼火,“初作狐鼠媚,忽变狼虎威。
巧计百不行,叱怒面欲绯”。
但徐玑仍坚持不能私取御茶,“再拜长官前,兹事非所宜”。
徐玑还表示要冒着风险去揭露长官的罪状:“以此重得劾,刀锯弗敢辞”。
后来徐玑调去南浦作官――“簿领初为建水栖,移官南浦又沉迷。
溪山转处人烟隔,惟有黄鹂一样啼”(徐玑《移官南浦作》)。
――争执也就不了了之。
北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曰:“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而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
”由徐玑诗可见,壑源山的茶园是采用茶树和桐树间作的方式种植的(“修修桐树林,下荫茶树低”)。
王十朋作有三首建茶诗:建安分送建溪春,惊起松堂午梦人。
卢老书中才见面,范公碾畔忽飞尘。
十篇北苑诗无敌,两腋清风思有神。
日铸卧龙非不美,贤如张禹想非真。
――《建守送小春茶》贡余龙饼非常品,绝胜卢仝得月团。
岂有诗情可尝比,荷君分贶及粗官。
――《万孝全惠小龙团》天上人回饼赐龙,香沾衣袖十分浓。
明珠照室光生艳,三绝全胜万石封。
――《赵仲永以御茗密云龙熏衣香见赠》王十朋获赠的建茶,既有建州太守送的比会稽日铸茶和卧龙茶更珍贵的小春茶;也有建安私焙所产最精致的团饼贡小龙团;更有贡茶密云龙。
密云龙为熙宁年间(约1071年)福建转运使贾青所制作,极其精奢。
王十朋认为密云龙茶、熏衣香和绝句诗比一万石俸禄的封赐都来得珍贵。
借徐玑的帮忙,徐照也获赠了一些品质极好的建茶:建山惟上贡,采撷极艰辛。
不拟分奇品,遥将寄野人。
角开秋月满,香入井泉新。
静室无来客,碑粘陆羽真。
――徐照《谢徐玑惠茶》从上述争执诗可见,徐玑反对别人私拿贡茶,当然自己是不会拿贡茶去送朋友的。
这里称“建山惟上贡”,也许是作者的一种夸张写法。
陆羽真,指陆羽的画像。
可见宋时温州人推崇建茶。
陆羽画像的出现也说明温州诗人崇拜陆羽。
二、产茶片山唐国赐,茶有数根留。
几番见人说,今朝还独游。
远波分段白,宿霭向晴收。
却有觉庵主,犹能学道州。
――徐照《净光山四咏呈水心先生之四•茶山堂》山是朝廷赐,名从古昔传。
为堂居此地,汲水记前贤。
雨露余根在,荆榛细蔓缘。
困来求一盏,打坐亦安禅。
――徐玑《净光山四首之四•茶山堂》净光山在温州市区,据《温州府志•山川》记载:“松台山,在府治西,又名净光山”。
净光山有四处景点:宿觉庵、绝境亭、会景轩、茶山堂。
唐代陆羽《茶经•卷下•七之事》转录《永嘉图经》记载:“永嘉县东二百里有白茶山。
”中唐卢仝《茶经》转录《瓯江逸志》记载:温州无好茶,天台瀑布水、瓯水味薄,惟雁山水为佳;此山茶亦第一。
曰去星腻,除烦恼,却昏散、消积食。
但以银瓶贮者得清香味,不以锡(疑为“银”字,原文如此)瓶贮者,其色虽不堪观,而滋味且佳,同阳羡山芥茶无二分别。
采摘近夏不宜早,炒做宜熟不宜生,如法可贮二三年,愈佳愈能消食、醒酒,此为最者。
这里的温州实指永嘉瓯水沿岸。
二徐的两首诗说明南宋茶山堂尚留存着唐代的茶树(“片山唐国赐,茶有数根留”),上述材料共同印证了温州在唐代已有茶叶生产的史实。
与建茶、日铸茶、卧龙茶等茶叶相比,南宋温州茶叶并不知名。
种植面积不如柑橘,不过茶叶生产也是民间的一项重要副业。
徐照《春日曲》:“中妇扫蚕蚁,挚篮桑叶间,小姑摘新茶,日斜下前山”,为我们展现了春日农村农妇们采撷桑茶的繁忙景象。
星郎复持节,垂榻待君来。
又辞闽溪酒,因沽谢屐苔。
天寒松子落,腊月茗花开。
白发伤离绪,何堪节物催。
――徐玑《送朱学谕游建上赴陈提举约》在腊月(阴历12月)送别时节,徐玑注意到身边的茶花正在绽放。
徐照《重题翁卷山居》:“新茗一瓶蒙见惠,家童言是社前收。
”表明种茶采茶也是翁卷从事的农事之一。
赠送给徐照的新茗是社前茶,社指春社,春社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离立春约四十天左右。
社前茶采得比明前茶还要早些。
赠送茶茗应该是朋友间感情真挚的表现,“昨来曾寄茗,应念苦吟心”(徐照《访观公不遇》)。
此外,也有赠送茶盏的:色变天星照,姿贞蜀土成。
视形全觉巨,到手却如轻。
盛水蟾轮漾,浇茶雪片倾。
价令金帛残,声击水冰清。
拂拭忘衣袖,留藏有竹。
入经思陆羽。
联句待弥明。
贪动丹僧见,从来相府荣。
感情当爱物,随坐更随行。
――徐照《谢薛总干惠茶盏》盏是一种浅而小的杯子。
由诗可见,所赠茶盏产于四川(“姿贞蜀土成”),比一般茶盏要大一些(“视形全觉巨”),但质地很轻(“到手却如轻”),盛了水茶盏宛如一轮明月(“盛水蟾轮漾”),茶盏的声音也很清脆(“声击水冰清”)真是一件无价之宝(“价令金帛贱”)。
作者认为这只茶盏可以写入陆羽的《茶经》中(“入经思陆羽”),还可以找一位像弥明那样的人做一首联句诗(“联句待弥明”)。
作者将此茶盏带在身边,十分珍爱(“感情当爱物,随坐更随行”)。
宋代温州茶的品种属于第一、第二等。
另有数据表明,温州茶绍兴年间产量有9500斤,孝宗年间产量是11424斤。
宋人普遍饮茶,时人言:“茶之为民用也,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也”;“君子小人靡不嗜也,富贵贫贱靡不用也”。
“茶法自政和以来许商人赴官买引,即园户市茶,赴合同场秤发。
”宋代政府对茶严格控制,后来购销完全由商人经营。
温州茶除供本地消费外,还输向外地市场,换取粮食和其他物品。
三、嗜茶徐照对茶有很深的爱好。
叶适《徐道晖墓志铭》载:徐照,字道晖,永嘉人,自号山民。
嗜苦茗甚于饴蜜,手烹口啜无时。
上下山水,穿幽透深,弃日留夜,拾其胜会,向人铺说,无异好美色也。
徐照嗜茶已近偏执,设喻咏菊也是说“蕊浮茶鼎沸,色染道衣黄”(《菊》),他本人也怀疑嗜茶已成为一种病,“嗜茶疑是病,羸瘦见诗形”(《永州书怀》))。
但是没法控制,依然是“病去茶难废,诗多石可镌”(《寄筠阳赵紫芝推官》)。
亲友也意识到饮茶过多会对徐照的身体造成损害:嗜茶身益瘦,兼恐欲通仙。
近作诗全少,闲成画亦传。
潇湘风雪渡,岳石姓名镌。
自接来消息。
朝朝问客船。
――赵师秀《喜徐道晖至》赵师秀看到朋友更瘦了,便自然将之与徐照嗜茶联系起来(“嗜茶身益瘦”)。
徐照妻还想将茶鼎藏起来,大概想让徐照戒茶,“妻欲藏茶鼎,僧能施药资”(徐照《病中作》)。
不幸,担心变成现实。
徐照中风患疾之后,稍见好转,又大量饮茶“啜茶尤满瓯”(赵师秀《哀山民》),终因长期饮茶造成的肠胃功能紊乱,加之误服游方僧人烈剂,而骤然殒命,“岳僧有烈剂,倒箧得馀惠。
服之汗翻浆,事与东流逝”(赵师秀《哀山民》)。
在生贫不害,早丧可嗟吁。
天下黄金有,人间好句无。
魄应湘水去,名与浪仙俱。
平日惟耽茗,坟前种几株?――赵师秀《徐灵晖挽词》作者想到徐照平日爱饮茶,所以认为应在他的坟前种上几株茶树,让他在九泉之下也能享用。
晨起犹孤坐,瓶泉待煮茶。
寒烟添竹色,疏雪乱梅花。
独喜忘时事,谁知改岁华。
多君能过此,人里似山家。
――徐玑《孤坐》徐玑一早起来便要煮茶饮,并且最喜欢在酒醉后饮茶,如:“句向闲中觅,茶因醉后呼”(徐玑《登横碧轩继赵昌甫作》))、“前曾乘小醉,访尔一瓯茶”(徐玑《寄陈西老》)。
灵境康庐上,师曾此处家。
今游在京国,谁为管烟霞。
觅句行逢鹤,持经坐对花。
笑予非酒户,相劝满瓯茶。
――徐玑《赠刘高士》徐玑待客,有时还以茶代酒,直接劝茶。
以茶代酒的诗还有:“收帖重开画,煎茶即当觞”(徐照《赠潘德久》)、“中夜清寒入?袍,一杯山茗当香醪”(赵师秀《呈蒋、薛二友》)。
香醪即美酒,山茗当美酒,饮之以御寒冷。
突兀禅宫何代余?闲同衲客听钟渔。
身如野鹤栖无定,愁似顽藤挽不除。
旧隐定多新长竹,远交全乏近来书。
炉香碗茗晴窗下,数轴楞伽屡展舒。
――翁卷《寄南昌僧舍》翁卷寄居僧舍的生活是:焚香、饮茶、读佛经(楞伽即佛经)。
赵师秀《山路怀翁卷》:“困尝苦茗不论杯”,可见其饮茶量很大。
四、茶水唐陆羽《茶经•卷下•五之煮》曰: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其山水,拣乳泉石地慢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
又多别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潜龙蓄毒于其间,饮者可决之,以流其恶,使新泉涓涓然,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