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概论
《预防医学概论》资料总结
![《预防医学概论》资料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e7644220740be1e650e9a92.png)
环卫部分1.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及转归:自净作用、转移、二次污染、形成次生污染物、进入生物体。
2. 自净作用(self purification) 自然界能够依靠自身的能力,将一些有害因子消除到无害程度,这种作用称为自净作用。
生物富集(bioconcentration):生物个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生物体内该物质的平衡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叫生物富集,又叫生物浓缩。
公害病(public nuisance disease):是特征污染物长期作用于人体的一种地域性疾病3. 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特点广泛性、复杂性、潜伏性、持续性4.水俣病(慢性甲基汞中毒)的特异性体征:末梢感觉麻木,视野向心性缩小,共济运动失调,语言障碍,听力障碍。
5.地方性砷中毒临床表现:临床上以末梢神经炎、皮肤色素代谢异常、掌跖部皮肤角化、肢端缺血坏疽、皮肤癌变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多系统、多脏器受损。
6.大气层结构:对流层(气温递减,-6℃/1km)、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
7.太阳辐射的生物学意义红外线:热效应可见光:生物钟(可见光→视觉器官的光受体细胞→神经或神经内分泌信号→机体的生命活动呈现昼夜周期性的节律变化)紫外线:UV-A 320-400nm 晒黑UV-B 275-320nm 红斑效应,促进维生素D2和D3 形成—抗佝偻UV-C 200-275nm 杀菌作用(太阳辐射中无,需人工产生)8. 紫外线损伤评价:紫外线指数(衡量到达地球表面太阳紫外线影响人类皮肤程度的量化指标)9. 太阳辐射防护a.时间上-错开:中午紫外线最强,在9~15点之外安排户外活动。
b.装备上-隔开:戴宽边帽;穿遮蔽较完整的衣服;护目镜和面罩;抹防晒剂(SPF 和PA)c.行为上-避开:改变面部方向、垂头、用手或手帕挡住头部、阴凉地。
备注:太阳防护因子SPF—显示防止UVB伤害的防晒效果数值PA---防止UV A到何种程度的指标SPF15:延迟至15倍红斑剂量10. 酷热指数(HI):也叫湿热指数或不舒适指数。
预防医学概论课件
![预防医学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d1a7e4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59.png)
预防医学通过疫苗接种、消毒、隔离等手段, 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预防医学的工作方式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01
预防医学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和
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实施干预措施
02
预防医学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如
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免疫接种、环境改善等。
监测健康影响因素
03
预防医学通过监测环境、社会、行为等健康影响因素的变化,
评估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时调整预防措施。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关系
共同目标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都是为了促进人群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互补性
预防医学强调个体和社区层面的预防,而公共卫生则注重全社会层面的健康促进和疾病控 制。
加强人们对预防医学的认识和重视,把预防放在首位,从源头上控制
疾病的发生。
02
健全预防体系
建立健全的预防体系,包括监测和预警机制、传染病防控体系、慢性
病防控体系等,实现全面预防。
03
加强公共卫生建设
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包括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卫生法制等,提高公
共卫生意识和能力。
发展预防医学教育的措施
1 2
研究伤害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包括交通 事故、自杀、他杀等。
03
预防医学的工作重点及工作方式
预防医学的工作重点
1 2 3
监测和预防疾病
预防医学通过建立完善的疾病监测和预防体系 ,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健康问题,降低发病 率和死亡率。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
预防医学注重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 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充足的休息等,以降低 患病风险。
预防医学概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中医药大学
![预防医学概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中医药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a32cff63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e7.png)
预防医学概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预防医学的对象()A:健康者 B:患者 C:个体 D: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E:健康人群答案:个体和确定的群体2.健康即无病就是健康,把有无疾病是健康的判断标准,健康可以理解为“无病、无残、无伤”A:对 B:错答案:错3.适量运动,运动贵在坚持,重在适度。
项目可因人而异,每天中度运动2小时。
A:错 B:对答案:错4.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生活方式“四大基石”指()A:戒烟限酒 B:适量运动 C:合理膳食 D:适应社会 E:心理平衡答案: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合理膳食;心理平衡5.中医三级预防理念包括()A:病后防复 B:既病防变 C:防患未然 D:正气存内 E:未病先防答案:病后防复;既病防变;未病先防6.疾病自然史包括()A:健康期、亚健康期、亚临床期和结局 B:健康期、亚健康期、病理期、临床期和结局 C:准健康期、病理发生期、临床期和结局 D:健康期、准健康期、亚健康期、临床期和结局 E:健康期、病理发生期、临床前期、临床期和结局答案:健康期、病理发生期、临床前期、临床期和结局7.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A:心血管疾病 B:糖尿病 C:职业病 D: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E:脑卒中答案: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8.病因明确的疾病,如职业因素所致疾病、医源性疾病,采取第一级预防较易见效。
A:对 B:错答案:对9.一名合格的医师,不仅要通晓临床各科疾病及其诊断与治疗的理论与技值,而且要掌握预防医学的理论与技能,做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和康复五位一体的医生。
A:错 B:对答案:对10.心脑血管疾病重点在第一级预防,还应兼顾第二和第三级预防()A:错 B:对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对原生环境描述不正确的是()A:是天然形成并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 B:其中良好的微小气候等对健康都起促进作用 C:原生环境也存在某些致病因素 D:原生环境一般不存在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E:存在有许多对健康有利的因素答案:原生环境一般不存在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2.构成环境的因素有()A: 化学因素 B:社会-心理因素 C:物理因素 D:精神因素 E:生物因素答案: 化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3.生物圈,指有正常生命存在的地球部分,包括海平面以下约12km到海平面以上约10km的范围,主要由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岩石圈组成A:对 B:错答案:对4.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非特异性损害不包括()A:劳动能力降低 B:常见病的发病率增加 C:公害病 D:多发病的发病率增加 E:人体抵抗力下降答案:公害病5.上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某海湾被企业排放的废水污染,其污染物经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一些居民出现以感觉障碍、共济运动失调、中心型视野缩小、听力障碍、语言障碍等为主要症状和体征的疾病,该病可能是()A:水俣病 B:痛痛病 C:地方性甲状腺肿 D:克山病 E:大骨关节病答案:水俣病6.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有()A:污染物种类多,呈联合作用B:影响范围大,接触人群广C:污染物浓度低,作用时间长 D:污染容易,治理困难 E:污染物复杂,作用多样性答案:污染物种类多,呈联合作用;影响范围大,接触人群广;污染物浓度低,作用时间长;污染容易,治理困难;污染物复杂,作用多样性7.由于地球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匀,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或比例失常,通过食物和饮水使人体内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的某些特异性疾病称为()A:营养缺乏或营养中毒 B: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C: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D:传染病 E:公害病答案: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8.消除碘缺乏病最根本、安全、经济、简便的预防措施是()A:减少抑制碘吸收食物的摄入 B:多吃海产品 C:选用碘含量适宜的水源 D:食物加碘 E:食盐加碘答案:食盐加碘9.大气中直径大于2.5μm、等于或小于10μm的颗粒物,称为()A:PM10 B:PM15 C:PM2.5 D:PM25 E:PM2答案:PM1010.挥发属于环境污染物化学净化的方式A:错 B:对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有(_)A:膳食纤维 B:蛋白质、脂类 C:矿物质、维生素 D:水 E:碳水化合物答案:膳食纤维;蛋白质、脂类;矿物质、维生素;水;碳水化合物2.人体能量的消耗主要有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生长发育等A:对 B:错答案:对3.凡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接近的食物,其必需氨基酸在体内的利用率就高,反之则低。
预防医学概论20150220-模板
![预防医学概论20150220-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37c73c6a76e58fafbb00359.png)
(1977,G L Engel)
17
生物-心理-生态医学模式
生态:人类生存的环境。
18
CHALLENGES 我国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面临的 挑战
19
1.传染病仍然是威胁生命健康的 主要疾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
动物与动物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多种 疾病的总称。 --人类的历史就是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
20
20世纪流感大流行 (Influenza)
21
19 世纪以来,随着微生物学创立、流行病学发展、 公共卫生体系的逐渐完善,历史上许多曾经猖獗一 时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22
天花 smallpox
烈性传染病。 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和循序 成批出现的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等皮疹, 最后常遗留瘢痕。曾在全世界流行,传染性 强、病死率高,对人类危害极大。
23
Jenner与天花
牛痘接种法预防天花
1796年英国医生Jenner发明了接种牛痘以预防天花。
Edward Jenner (1749—1823)
24
上世纪WHO发起了推广接种、消 灭天花的运动。
Smallpox vaccination scar
1950年周恩来总理签发《关于发动秋季种痘运动的指示》 ,作出在全国各地推行普遍种痘的决定。 到1952年,全国各地接种牛痘达5亿多人次。
35
然而…
随后监测发现,外国传入的感染者并非是中 国HIV/AIDS流行的主要原因。
2007~2009年, 外国人仅占中国 HIV 感染者的0.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0
36
预防医学概论部分重点
![预防医学概论部分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074b798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c7.png)
预防医学概论部分重点预防医学是一门针对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进行研究,并通过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学科。
它主要强调通过改变生活和环境因素,以及通过接种疫苗和遵循卫生准则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以下是预防医学的一些重点:1.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是影响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改变饮食、多锻炼、戒烟、限制酒精摄入、控制体重等,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预防医学强调通过教育和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这些疾病。
2.接种疫苗:通过接种疫苗可预防许多传染病的发生。
预防医学研究和推广疫苗的使用,以降低因传染病而导致的疾病和死亡。
接种疫苗可以提高人群的免疫力,从而减少疾病的传播。
3.疾病筛查:预防医学的另一个重点是通过筛查方法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
疾病筛查包括使用特定的测试或检查工具对人群中的个体进行筛查,以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常见的筛查包括乳腺癌、宫颈癌、结肠癌等疾病的筛查。
4.传染病控制:传染病的控制是预防医学的重要领域之一、通过采取控制措施,如隔离患者、加强卫生措施、推广正确的洗手方法等,可以阻断疾病的传播链,降低传染病的发生率。
5.教育和宣传:预防医学强调通过教育和宣传来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意识。
预防医学通过向公众提供关于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信息,使人们能够做出正确的健康决策。
6.干预研究:预防医学还涉及对干预措施的研究和评估。
通过实施干预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可以确定哪些干预措施对预防疾病是有效的。
总之,预防医学的目标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传播。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接种疫苗、筛查疾病、控制传染病、教育宣传以及进行干预研究,可以有效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并预防疾病的发生。
预防医学概论
![预防医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8dd7be645a8102d277a22f0d.png)
绪论一、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一)预防医学的概念概念:预防医学是以人群健康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分析和评价环境中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提出改善不良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并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一门科学。
(研究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身心健康的对策和措施。
)现代医学分为:基础医学——基础医学的任务是揭示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运动规律及认识健康和疾病互相转化的规律。
它主要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及生理、病理状态下的各种生命现象。
临床医学——临床医学的任务是促进由疾病状态向健康转化。
它主要研究人类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预防医学——预防医学的任务是防止健康状态向疾病转化。
它主要研究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康复医学——康复医学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健康所应有的功能。
(二)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1.古代公共卫生:2.工业革命时代3.第一次卫生革命4.第二次卫生革命二、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1.研究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规律;探索改善和消除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利用有利因素的措施和原则等。
2.研究各种疾病、健康状况或生理特征在不同时间、人群、地区的分布特点及其变动规律,探讨病因,了解疾病及健康状况的消长变化情况,以便提出当前及今后医疗卫生工作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3.研究制定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并对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使预防医学工作质量不断提高,达到预防疾病、增进激昂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卫生学:研究人类生活、劳动所处的外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以改善生活、劳动条件、增进健康。
流行病学:用科学的思维和研究方法围绕时间、空间、人群间的各种特征,研究人群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制定、评价防治对策及措施的科学。
预防医学概论
![预防医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b13c368c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28.png)
预防医学概论23948一单选题C 2.C 3.A 4.B 5.A 6.D 7.B 8.C 9.D 10.C 11.D 12.B 13. D14.D 15.C 16.D 17.D 18.C 19.C 20.D 21.A 22.A 23.D 24.B 25.C 二判断题:21.对22. 错23.对24对25.错26.错27.对28.错29.对30.对31.错32.对33.错34. 对35.错36. 对37. 对38.错39. 错40对三简答题:一、传播途径:1.性传播:通过性接触,包括肛交、阴道交、口交等性行为,会使病毒通过性器官部位黏膜进入体内。
2.血液传播:通过共用注射器或输血、器官移植等血液接触途径,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液透析等医疗操作,以及注射毒品等不良习惯。
3.垂直传播:孕妇感染艾滋病毒,有可能将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或通过乳汁传染给婴儿。
二、预防方法1.安全性行为:避免非正常性行为,性行为时正确使用避孕套,使用水性润滑剂等来减少黏膜受损的风险。
2.避免共享注射器和工具:不使用别人的注射器,不与别人共享剃须刀、牙刷、指甲钳等易传播血液的器具。
3.定期进行艾滋病检测:如在性生活后或其他潜在暴露后,应及时进行艾滋病检测,定期检查是预防感染的最好方法。
有效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加强对艾滋病的认识和宣传,严格遵守安全性行为和血液接触的规范,及时进行检测和诊治。
2发病率是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2分)由于现况调查是收集是人群中某个时点或期间的资料,无法区分新病例和旧病例,因此不能计算发病率,但可以计算现患率。
3.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特征包括:(1)群体观念;(2)比较;(3)应用统计学。
生活中有些人不吸烟患肺癌?而有些人吸烟几十年却不患肺癌?吸烟量相同的人有些发病,有些不发病。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队列研究是比较吸烟者与不吸烟者肺癌的发病率,病例对照研究比较肺癌病人与非肺癌病人吸烟暴露率,这些方法均要用统计学方法。
预防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概论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cff702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7f.png)
预防医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介绍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预防医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了解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掌握预防医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3.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4.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措施;5.了解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6.掌握环境卫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7.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8.掌握常见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预防医学概述1.预防医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预防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预防医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第二章疾病的预防和控制1.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2.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3.其他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第三章健康教育1.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健康教育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第四章环境卫生1.环境卫生的基本知识;2.环境卫生的基本技能;3.环境卫生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第五章营养与健康1.营养与健康的关系;2.常见营养不良的预防和控制方法;3.营养与慢性病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实践操作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
预防医学概论课件
![预防医学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c9576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aa.png)
土壤与农产品监测
对土壤和农产品中的有害 物质进行监测,确保农产 品安全,避免对人体健康 造成危害。
营养与食品卫生
营养学
食品卫生
研究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以及如何 通过合理膳食满足这些需求,预防营养不 良和营养过剩等疾病。
确保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 售过程中的安全性,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 生。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
1 2 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趋势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 管疾病、糖尿病等日益增多,成为全球范围内的 主要疾病负担。
防控策略的创新
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需要创新策略, 包括改变生活方式、推广健康饮食和运动、加强 早期筛查和干预等。
全民参与和跨部门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与资源共享
为促进全球健康治理,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享资源和技 术,推动卫生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普及。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
环境卫生改善案例
总结词
环境卫生改善案例是预防医学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改善环境卫生,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 率。
详细描述
环境卫生改善案例包括城市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空气质量监测等方面的实践。这些实践有助于减少 环境污染,保护公众健康。例如,某城市通过垃圾分类和回收,有效减少了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同时 也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卫生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
01
02
03
04
05
卫生宣传教育是指通过 各种传播媒介和教育手 段,向人们传授健康知 识和技能,培养其健康 行为和意识的活动。
学校健康教育:在学校 开展健康教育课程和活 动,向学生传授健康知 识和技能,培养其良好 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中山医学院预防医学概论总结
![中山医学院预防医学概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f5da23fdd36a32d72758105.png)
预防医学概论总结括号里数字为往届考题,还有,有些答案不一定正确啊,莫怪莫怪绪论1、现代医学模式医学模式:(广义)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死亡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狭义)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对人类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是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有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现代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
强调关心病人,关注社会,注重技术与服务的共同提高。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传统医学有趋于一致之处。
提示了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
现代医学模式的内涵:(1)现代医学模式恢复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
(2)现代医学模式更加准确的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含义和生物医学的价值。
(3)现代医学模式全方位探求影响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因果关系2、预防医学的两次变革(医学史上两次卫生革命)(09)1.第一次变革:随着机械论医学模式与生物(生态)医学模式的建立,引起了第一次卫生革命与预防医学的第一次变革。
当时传染病是人群重要的死亡原因,科学家做出了大量的研究与预防工作,使传染病死亡率大幅下降。
由此,疾病谱发生明显改变。
2.第二次变革: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建立,引起了第二次卫生革命与预防医学的第二次变革。
即为应对科学技术与现代工业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变,第二次变革以保护环境和减少心血管疾病、肿瘤和意外死亡为主要目标。
小结:唯心/生物-心理-社会迷信活动/群体预防人类预防预防3、健康(07、08、09、10)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要有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
健康的标志(WHO):1. 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2.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3.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各种变化•5. 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6. 体重适当,体型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7.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8. 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9. 头发光泽,无头屑•10. 肌肉、皮肤富弹性,走路轻松影响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卫生服务、生物遗传。
〖医学〗预防医学概论
![〖医学〗预防医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642028db79563c1ec4da7168.png)
9
预防医学概论 绪论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1)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是群体,主要着眼于健 康和无症状患者; 2)研究方法更侧重于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群健 康的关系; 3)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对人群健 康较临床医学具有更大的效益。
10
预防医学概论 绪论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1)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 受教育程度等。 2)环境因素—环境中有害物质。 3)个人因素—包括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以 及人类生物学特征和遗传因素。 4)卫生服务制度—包括服务网络和一定的经济 投入的卫生资源配置以及公平合理保证服务的 可得性。
加 食 米 糠 ,可 以防止 结石发 生。 吃 富 含 维 生素 A的 食 物 维 生 素 A是 维 持 尿道 内膜健 康所必 要的物 质,它 也有助 于阻碍 结石复 发。健 康的成 年人, 一天需 摄取5, O00单 位(Iu) 的维 生素A。 一 杯 胡萝卜 便能提 供10, 055 Iu的维 生 素 A。 其 他 富 含 维生素 A的 食物 尚有绿 花椰菜 、杏果 、香瓜 、南瓜 、牛肝 。(维 生素A在 高 剂 量时有 毒。故 欲补充 维生素 A之 前 ,应先 经由医 师同意 。) 补充营养素 全身性因素 ①新陈代谢紊乱 ②饮食与营养 ③长期卧床 ④生活环境 ⑤精神、性别、遗传因素 tp:///
19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环境的要素
废水
20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环境的要素
废气
21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环境的要素
废渣
22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环境的要素
物理因素(physical factor)——物理因素如 气温、气湿、气压、声波、振动、辐射(电离 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等。在自然状态下物理因 素一般对人体无害,有些还是人体生理活动必 需的外界条件,只有通过一定强度和(或)接 触时间过长时,才会对机体的不同器官和(或) 系统功能产生危害。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 人们从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中接触有害物理因 素的机会愈来愈多,因而对它所造成的健康危 害应有足够的重视。
预防医学概论复习资料
![预防医学概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3c0224e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af.png)
预防医学概论复习资料预防医学名词解释:1.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
2.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ingchemicals , EEDs):指可通过干扰生物或人体内保持自身平衡和调节发育过程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输,结合,反应和代谢等过程从而对生物或人体的生殖。
神经和免疫系统等的功能产生影响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3.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 IDD):指从胚胎发育至成人期由于碘摄入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
4.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和器质性改变,并出现相应临床表现,影响劳动能力的疾病。
5.工作有关疾病(work-related diseases):又称职业性多发病,与职业有关的,由多种非特异性致病因素所致的疾病。
6.职业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发生的中毒。
7.刺激性气体(irritant gases):指对眼、呼吸道黏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
8.尘肺病(pneumoconiosis):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9.手臂振动病(hand-arm vibration disease):是指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并能引起手臂骨关节-肌肉的损伤。
10.放射病(radiation sickness):指由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放射损伤。
11.营养素(nutrients):指食物中可提供能量、构建机体和修复组织、调节代谢以及维持生理功能的化学成分。
2024版《预防医学概论》
![2024版《预防医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eebe405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2.png)
包括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消 费者组织等多方参与的监管体系, 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16
营养教育在促进健康中作用
2024/1/26
提高公众营养知识水平 通过营养教育普及营养知识,帮助公众了解合理膳食的重 要性,掌握科学选择食物的方法。
培养健康饮食习惯 引导公众形成定时定量、均衡多样化的饮食习惯,避免偏 食、挑食等不良饮食行为。
可导致食物中毒、传染病流行、慢性 疾病等多种健康问题。
2024/1/26
15
食品安全法规标准体系介绍
食品安全法规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 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了食 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保
障公众食品安全。
2024/1/26
食品安全标准
涉及食品中有害物质限量、食品添 加剂使用、食品标签标识等方面的 标准,是判断食品是否安全的重要 依据。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 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 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 科学。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 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 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 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 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 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 自所负的责任。
2024/1/26
30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剖析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完善
当前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基层疾控 机构能力不足、人才队伍建设 滞后等,影响了疾病预防控制 工作的有效开展。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不足
营养与食品卫生问题突出
目前我国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 进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 育内容不够丰富、教育方式不 够多样、教育效果不够显著等, 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预防医学概论考试试题
![预防医学概论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567269a6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7b.png)
预防医学概论考试试题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1. 预防医学的基本任务是:A. 治疗疾病B. 预防疾病C. 提高人口素质D. 提高医疗水平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健康教育的目标之一:A. 增加健康知识B. 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C. 提高医疗技能D.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3. 预防医学的发展受益于下列哪一项技术的进步:A. 生物技术B. 互联网技术C. 人工智能技术D. 环境科学技术4. 下列哪项不属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A. 空气传播B. 食物传播C. 血液传播D. 遗传传播5. 预防性医疗服务的核心是:A. 早期诊断B. 急诊救治C. 术后护理D. 长期康复6.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小学生常见的健康问题:A. 近视B. 肥胖C. 冠心病D. 支气管炎7.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预防医学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其目的是:A. 早期发现潜在疾病B. 提高医护人员技能C. 减少医疗费用D. 增加就医空间8. 预防接种是预防医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以下哪种疾病可通过预防接种有效控制:A. 高血压B. 糖尿病C. 流感D. 腹泻9. 预防医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A. 健康教育B. 预防接种C. 早期筛查D. 长期随访10.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下列哪个方面:A. 心理健康B. 生理健康C. 社交健康D. 经济健康...(继续提供30道选择题)二、判断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对”,错误的填“错”。
1. 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2. 健康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传授医学知识。
3. 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4. 预防性医疗服务主要针对患者已经发病的情况。
5. 中小学生的近视率逐年下降。
6. 新生儿疾病筛查可以及早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7. 预防接种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8. 早期筛查主要针对老年人。
9. 开展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
10.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没有任何影响。
预防医学概论
![预防医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381dc53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32.png)
基本概念部分1.食品安全(food safety):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并在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条件下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P2. 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s):是指通过摄食方式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或者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P1103. 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是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物或者误食有毒有害的物质后出现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患。
P1114.食品添加剂(food additives):是指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的少量物质,其目的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和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P1215.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肠内营养的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其中经导管输入以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
P1036.合理膳食:是指一日三餐所提供的营养必须满足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体力活动的需要。
合理饮食可以达到显著减肥的目的。
7.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IDD):是指从胚胎发育至成人期由于碘摄入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是碘缺乏病最明显的表现方式。
P278. 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是由于一定地区的环境中氟元素过多,而致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经饮水、食物和空气等途径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骨症(skeletal fluorosis)和氟斑牙(dental fluorosis)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又称为地方性氟病。
P309.卫生行政许可P30510.慢性危害:是指环境中有害污染物以低浓度、长时间反复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危害。
预防医学概论课件
![预防医学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5aee29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51.png)
目前,预防医学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各国政府和医疗机构都加大了对预防医学的投入和支持, 推动了预防医学的发展。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也不断更新和完善,为预防疾 病的实践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支持。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关系
• 公共卫生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卫生关注的是群体 健康问题,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公共卫生政策和措施,来改 善环境、促进健康、预防疾病。而预防医学则更注重个体层面 的健康干预和预防措施。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为维 护人类健康做出贡献。同时,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在实践中也 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共同推动着健康事业的发展。
03
预防医学实践技能
实验室检测技术应用
实验室检测技术种类
包括免疫学检测、生物化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实验室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
用于疾病预防、诊断、监测和预后评估。
实验室检测技术的质量控制
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现场调查与干预措施实施
01
02
03
现场调查方法
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 察法等。
重要性
预防医学在维护人类健康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预防 措施,可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减轻疾病对个人和社会的影 响,提高整体健康水平。同时,预防医学还可以促进医疗资 源的合理利用,降低医疗成本。
发展历程与现状
发展历程
预防医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古代,人们就开始注重疾病的预防,如通过饮食、锻炼等方式来增强体质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预防医学的认识不断深入,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现代预防医学更加注 重环境、行为、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因素,提出了更为全面和科学的预防策略。
信息发布与公开透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4
预防医学概论 绪论
预防医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1)环境卫生阶段 2)个人预防阶段 3)社会预防阶段
h
5
预防医学概论 绪论
环境卫生阶段——十九世纪下半叶欧美工业化 国家的城市发展迅速‚人类大张旗鼓开发自然界 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造成污染‚迫切需要改善 生活环境。要求供水和排水卫生,改善工厂通 风、照明等环境设施。在城市中修建自来水工 厂和下水道‚提供有卫生设施(如厕所)的住宅‚ 制订相关的卫生法律,对水源实施保护、改善 工厂生产条件、学校教室照明等,使环境卫生 更上一层楼。
h
1
预防医学概论
h
2
预防医学概论 绪论
预防医学的定义——预方医学是以群体 为对象‚目的是预防疾病、防止因伤残而 丧失工作及生活能力、防止过早死亡‚从 而保护和促进群体的健康。其运行模式 是“环境——人群——健康”‚它强调环境 与人群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协调发 展‚并以人群健康为目的。
h
3
预防医学概论 绪论
导意义的预防方法。
h
9
预防医学概论 绪论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1)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是群体,主要着眼于健 康和无症状患者; 2)研究方法更侧重于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群健 康的关系; 3)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对人群健 康较临床医学具有更大的效益。
h
10
预防医学概论 绪论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1)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 受教育程度等。 2)环境因素—环境中有害物质。 3)个人因素—包括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以 及人类生物学特征和遗传因素。 4)卫生服务制度—包括服务网络和一定的经济 投入的卫生资源配置以及公平合理保证服务的 可得性。
精品PPT课件 浏览免费 下载后可以编辑修改。 /jnejcl xh 12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
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人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 境、社会环境及人为环境中‚受物质和精神的双 重影响之下。人在开发利用环境中的各种资源‚ 使环境受到破坏‚当这种破坏在一定限度内时‚ 人体的调节能力可恢复环境和人的平衡;如果 超过机体所能承受的限度‚则可导致人类健康近 期或远期的危害。因此人类应提高对环境的认 识‚认清环境与人类相互依存的关系‚规范自己 的社会行为‚建立保护环境的法规和标准‚避免 环境退化和失衡‚这是正确处理人类与环境关系 的重要准则。
h
11
预防医学概论 绪论
三级预防策略—— 1)第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是针对 病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在疾病因子还没有进 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 2)第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疾病 的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3)第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对已 患病者,采取及时和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措施。
h
7
预防医学概论
绪论
社会预防阶段——社会的进步‚疾病构成也发生 变化‚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意外伤亡 成为主要死因。这些病在年轻时代就开始积累 和潜伏‚中、晚年才发病。其原因有多种‚如高 脂高盐饮食、吸烟、超重及肥胖、压抑紧张等‚ 吸烟易引起肺癌、压抑紧张易致高血压‚超重及 肥胖高脂高盐饮食易致心脑血管疾病等。这些 病单纯用医学手段难以解决‚须用社会心理和行 为等措施、动员社会各种力量才能有效防治。
预防医学的发展——预防医学创立于19世纪的 欧洲‚ 当时并没有专门预防医学的人才‚而由一 般医护人员兼任。直到第一次大战后‚欧美国家 和苏联纷纷在医学院校开设了预防医学系、和 公共卫生系等。据世界卫生组织94年统计‚欧美 54个国家‚公共卫生学校已建有284座‚其毕业生 分别从事环境监控、卫生宣教、卫生立法等工 作。美国公共卫生教育所倡导的“立足群体、 立足社会”的原则方针日益被接受‚而随着“追求 健康‚回归自然”的思潮的普及‚公共卫生专业教 育的独立性将越来越突出。
h
13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环境的要素
环境的要素——我们所谓的环境包括生活环境、 生产环境和社会环境,其共同的要素可概括为 1)生物因素 2)化学因素 3)物理因素 4)社会心理因素
h
14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环境的要素
生物因素(biological factor)——生命物质 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 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h
8
预防医学概论
绪论
中医对预防医学的贡献——黄帝内经《素
问·四季调神大论》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 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
亦晚乎。”历代医家在实践中不仅积累了丰富
的治疗经验‚而且十分注重未病先防或既病防 变‚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至今仍有临床指
h
6
预防医学概论
绪论
个人预防阶段——人们认识到疾病的发生、发 展是宿主、环境和疾病三者之间平衡的破坏, 在改善环境的同时,还要保护宿主‚控制病因。 疫苗、杀菌、灭虫等技术的开展‚预防接种、疫 源地消毒、消灭病媒昆虫、传染病人的隔离等 措施的落实‚明显地降低了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营养缺乏疾病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和防治 得法‚营养不良的病死率大大下降‚提高了个人 和人群的健康水平。
(ecosystem)。人类依靠生物构成稳定的食物 链(food chain)‚从而获得必需的营养素;利
用生物制成药物防治疾病;绿化美化环境陶冶
情操等。生物在不断繁衍过程中也会给人类带 来一定威胁‚如致病性生物可成为烈性传染病的
媒介;食物链中存在致癌、致畸的有毒物质;
空气中存在致过敏的花粉、动物羽毛等。
hLeabharlann 15第一章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环境的要素
水体生物污染
h
16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环境的要素
h
17
精品PPT课件 浏览免费 下载后可以编辑修改。 /jnejcl 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