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忠告――中国历史上的官场智慧》张养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权力忠告——中国历史上的官场智慧》张养浩/中国盲文出版社
*《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踯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荣也者辱之基地。
惟善自修者,则能保其荣;不善自修者,适足速其辱。
所谓善自修者何?忠以事上,正以处事,恭慎以率百僚。
*且自古居相位者,未闻死于冻饿,而死于财、于酒、于色、于逸乐者,无代无之。
*天子之职,莫重择相;宰相之职,莫重用贤。
*然而何以知其贤?询诸人则知之,察其行则知之,观其所举则知之。
*已有不能,举能者而用之,已有不知,举知者而用之,已有不敢言,举敢言者而用之,如是则彼之所能,皆我有矣。
必欲一身而兼众人之事,虽大圣大贤,有所不能。
*天下之事,知其已然不知其将然者,众人也。
*昔范文正公患诸路监司非人,视选簿有不可者辄笔勾之。
或谓一笔退一人,则是一家哭矣。
公曰:“一家哭,其如一路何?”呜呼!
*三国诸葛亮革除廖立将军之职,但廖立听说诸葛亮死了,立刻泪流满面。
*子路因国家内乱而遭杀身之祸,临死前整理头发,系好发带,从容就义而死。
楚国勇士熊宜僚,在利刃的胁迫下临危不惧,使得逼迫他的人落荒而逃。
汉代的黄霸因被他人牵连而入狱,师从夏侯胜学《尚书》,平静自如。
南北朝时的王景文与客人下棋,突然接到皇帝赐死的圣旨,神色坦然,下完棋后才从容自杀。
李斯临刑前,与他的儿子相对哭泣。
扬雄被捕时,跳楼摔成重伤。
王坦之与谢安同样有名,恒温叛变进攻京城,谢安镇静如常,王坦之却紧张得连手板都拿反了。
北魏崔浩将自己比作张良,押送刑场时,却呼天抢地,吓得连屎尿都出来。
*善乎韩文公之言曰:“儒者之于患难,苟非其自取之,其拒而不受于怀也,若筑河堤以障屋霤;其容而消之也,若水之于海,冰之于夏日;其玩而忘之以文辞也,若奏金石以破蟋蟀之鸣。
”
*世俗之情,强者欺弱,富者吞贫,众者暴寡,在官者多凌无势之人。
听讼之际,不可不察。
*民之有讼,如己有讼;民之流亡,如己流亡;民在缧泄,如己在缧绁;民陷水火,如己陷水火。
*凡民疾苦,皆如己疾苦也,虽欲因仍可得平?
*人徒知治民之难,而不知治吏为尤难。
*古之为政者,身任其劳,而贻百姓以安。
今之为政者,身享其安,而贻百姓以劳。
己劳则民逸,己逸则民劳,此必然之理也。
惮一己之劳,而使阖境之民不靖,仁人君子,其忍尔乎?
*盖天下之事,先其几为之则有余,后其几为之则艰苦而无益。
*忍为众妙之门。
*宁人负我,无我负人,此待己之道也。
天下之善,不必己出,此待人之道也。
能行斯二者,于道其庶几乎!
*凡在官者,当知荣与辱相倚伏,得与失相胜负,成与败相循环。
*故君子于外物,轻重皆所不恤,顾其在我者何如尔。
*苟惟能处荣而不能处辱,惟能安顺境而逆境则不能一朝居,欲望其临政有余为难矣。
呜呼!善观人者,其于此焉察之。
*是则归人,非则归己;闻誉则归人,闻毁则归己。
*前辈云:“恩欲己出,怨将谁归。
”呜呼!此真博大君子之言也。
*为政者不难于始,而难于克终也。
初焉则锐,中焉则缓,末焉则废者,人之情也。
慎终如始,故君子称焉。
*呜呼!有志及物者,其勿薄州县而不屑为也。
*士之仁也,有其任斯有其责,有其责斯有其忧。
任一县之责者,则忧一县;任一州之责者,则忧一州;任一路之责、天下之责者,则一路与天下为忧也。
盖任重而责重,责重则忧深。
古之人所以三揖而进,一揖而退者,有以也。
*士当求进于己,而不可求进于人也。
*(明)汪天赐:轻言动之人不可以与深计,易喜易怒者亦然。
闻事不喜不惊者可以当大事。
*《臣轨》(唐)武则天:天无私覆,地无私载。
日月无私烛,四时无私为。
清静无为,则天与之时;恭廉守节,则地与之财。
*(清)刚毅《居官镜》:牧令有教养斯民之责,故民呼谓父母,必当顾名思义,休戚相关,以目前之赤子,犹如膝下之儿孙,民之所好者好之,民之所恶者恶之。
恶丁役之虐我民,则管束不得不严;恶盗贼之劫我民,则缉捕不得不力;恶荒歉之乏民食,则仓储不得不备;恶旱涝之害民田,则水利不得不兴;恶词讼之妨民事,则审理不得不速;恶异端之惑民心,则查拿不得不紧。
*《从政遗规》(清)陈弘谋: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书曰:必有忍,其乃有济。
此处事之本也。
谚有之曰:忍事敌灾星。
杜少陵诗云:忍过事堪喜。
此皆切于事理,为世大法,非空言也。
王沂公尝说:“吃得三斗酽醋,方做得宰相。
盖言忍得事也。
”
忍之一字,众妙之门,当官处事,尤是先务。
书曰:必有忍,其乃有济。
此处事之本也。
谚有之曰:忍事敌灾星。
杜少陵诗云:忍过事堪喜。
此皆切于
事理,为世大法,非空言也。
王沂公尝说:“吃得三斗酽醋,方做得宰相。
盖言忍得事也。
”*盖人之精力有限,溺于声色燕饮,则精力必减,意气必昏,肢体必倦,虽欲勤于政,而力不逮,故事必废弛,而史得以乘间为欺。
昔刘元明政为天下第一,问其故,则不过曰:“日食一升饭,不饮酒,为作县第一策。
”诚哉是言!
当官难——在矿使税监横行的明朝万历年间,著名散文家袁宏道正在苏州府的吴县当县令,他在书信中也写到在陋规横行的时候,做一个正直官员的难处和苦楚:“弟作令备极丑态,不可名状。
大约遇上官则奴,候过客则妓,治钱谷则仓老人,谕百姓则保山婆。
一日之间,百暖百寒,乍阴乍阳,人间恶趣,令一身尝尽矣。
苦哉,毒哉。
作吴令,无复人理,几不知有昏朝寒暑矣。
何也?钱谷多如牛毛,人情茫如风影,过客积如蚊虫,官长尊如阉老。
以故七尺之躯疲于奔命。
……然民官直消一副贱皮骨,过客直消一副笑嘴脸,簿书直消一副强精神,钱谷直消一副狠心肠。
苦则苦矣,而不难。
惟有一段没证见的是非,无形影的风波,青岑可浪,碧海可尘,往往令人趋避不及,逃遁无地。
难矣,难矣。
”
张集馨曾承认,他做陕西粮道时,每年花在请客送礼方面的银子在五万两左右,这一大笔钱的来源,“虽非勒折,确是浮收。
”也就是说是鱼肉百姓的结果。
张集馨还算有点良心,他无力打破这些官场陋规。
但是他忐忑不安,他说:“余居是官,心每不安”。
唐朝人裴光庭有著名的《循资格》,在论及官场的规矩时,他说:“无问能否,选满即注;限年蹑级,不得逾越”“循资格”就是我们常说的“论资诽辈”,它沿袭至今。
李鸿章:“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做官,倘使这个人连官都不会作,那就太不中用了。
”在关汉卿的名作《窦娥冤》里,有一位楚州太守桃杌,当无赖张驴儿去衙门告状时,他竟然也朝张驴儿跪下来。
衙役不解,问他为什么反倒去跪告状的,他大言不惭地说:凡是来告状的,就是我的衣食父母!
盖天下之事,先其几为之则有余,后其几为之则艰苦而无益。
尝见一显官,于凶年市所部民子女,殆数十余人。
美且壮者皆奴妾之,余将赂时要以希恩宠也。
《禁止馈送檄》:康熙时有天下第一清官之称的张清恪升督抚,为了杜绝纷至沓来的送礼人,以檄文悬堂: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傥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文人论当官——
林语堂:很可能,中国政府效率的所以低弱,直接导因于全体官僚大老爷个个须每晚应酬三四处的宴会。
他们所餐的四分之一是在滋养他们,而四分之三乃在残杀他们。
韩愈: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伶者,非我之志也。
(应科目时与人书)高适: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封丘作》)
杜甫:白头趋慕府,深觉负平生。
林通:功名官爵,财货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省心录)吴潜:革士大夫之风俗,当革士大夫之心术。
吕本: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苏轼:读书人不必当官,也不必不当官。
房玄龄:官才有三难,而兴替之所由也。
人物难知,—也;爱憎难防,二也;情伪难明,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