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发展 第一讲答案资料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答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答案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回答一些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见问题,提供一些有助于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
1. 什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知识、技能和培训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其目的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情绪、行为和心理特点,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挑战和压力。
2. 为什么需要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期间是一个关键的成长阶段,他们面临着许多新挑战和新压力,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职业发展困惑等。
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心理支持和教育,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压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哪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健康知识教授大学生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包括心理健康的定义、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表现等。
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
(2) 心理适应能力培养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教育他们学会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
这包括情绪调节、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等方面的培养。
(3) 情绪管理和压力释放指导大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提供一些有效的情绪调节技巧,如呼吸训练、放松技巧和冥想等。
同时,教育大学生如何释放压力,如通过体育运动、艺术创作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4) 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教育大学生学会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技巧,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这包括主动倾听、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观点、解决冲突等技巧的培养。
4. 如何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 课堂教育在大学生的专业课程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也教授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讲义,第一章
第一章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概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面临的卫生问题也越来越复杂。
除了生理上的卫生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心理卫生状况也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
然而,即便人们对心理卫生的重视程度较20世纪甚至21世纪的前十年提高了不少,但大多数人对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仍然存在着不少误解,这也从另一方面提示了我们进行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方面学习的重要性。
本章将从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的内涵,起源、发展及前景,目的与意义三个方面对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进行概述。
第一节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的内涵一、心理卫生(一)心理卫生的含义通常情况下,对心理卫生的定义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的:1.认为心理卫生是一个学科或理论体系,重点研究如何预防各种类型的一般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即心理卫生学;2.认为心理卫生是一种工作或专业服务体系,包括所有改进、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状态的措施;3.认为心理卫生就是心理健康状态。
这三种理解各有侧重,需结合起来理解。
(二)心理卫生的基本内容1.对象具体来说,心理卫生的研究对象既包括了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的人,也包括了心理健康水平不良的人。
作为教育者或者学习教育学的人来说,要特别重视不同年龄学生群体的心理卫生工作。
与生理卫生不同,心理卫生更强调人作为一个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综合体,强调人的社会属性而不仅仅是生理属性。
除了“人”的部分外,“心理”自然也是心理卫生的研究和工作对象。
因为前面已对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大致内容有所论述,所以在此就不赘述了。
但需要强调的是,作为心理卫生研究对象的心理,更侧重于和卫生与健康有关的部分。
心理卫生工作的目的是预防和矫治一般心理问题与精神障碍、维持与增进心理健康。
2.基本任务从心理卫生的含义中可以看出,心理卫生的基本目的是使服务对象达到心理健康这一状态。
为了达成这一基本目的,心理卫生工作者就需要对常见的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所了解,同时对各种心理问题有所认识,并对它们的规律有所掌握,最后还需要对应对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有熟练的应用和实践。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试题及答案(1)
错误
10.根据本讲自我探索与自我完善(上),自尊心和自信心是自我体验的最重要的具体体现。
正确
错误
11.跟积极提升自我相连接的就是自我障碍的存在以及能够克服自我障碍的心理调适。
正确
错误
12.管理者往往器重明星员工,而忽视对一般员工的利用和开发。这样做很容易打击团队的士气,从而使“明星员工”才能与团队合作两者间失去平衡。
正确
错误
32.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对周围的国家日本、韩国、朝鲜都有很大影响,对他们民族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国家的进步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正确
错误
33.根据职业倦怠与正能量激发这一讲,学习有效的压力应对策略属于个人层面的职业倦怠自我调整。
正确
错误
34.职业倦怠与正能量激发这一讲提到,Maslach编制的《工作倦怠问卷》最有影响力。
A、攻击
B、逃离
C、改变自己
D、寻找其他途径
63.本讲职业心理素养与竞争力提升(上)提到,( )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
A、爱岗敬业
B、助人为乐
C、默默奉献
D、理解认同
64.根据本讲职业心理素养与竞争力提升(上),言谈举止需要做的以下哪个方面?( )
A、语言要文明
B、阐述要清晰
C、说话要和谐
D、以上都是
A、米德
B、费斯廷格
C、贝姆
D、弗洛伊德
43.工作中,创作出新颖、独特、有较高审美价值的作品和观念的品质及能力,是属于( )。
A、艺术创造力
B、科学创造力
C、人文创造力
D、以上都是
44.沃勒斯提出“创造过程四阶段模式”,第二阶段的是( )。
A、准备阶段
B、酝酿阶段
心理健康概述
自我意识标准
▪ 有自知之明,做到自尊、自信、自爱、自 制,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是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 心理健康状况一方面会影响人对外部环境适 应的水平,其中最重要的是能否充分利用和 开发各种可利用的主客观资源,使自己得到 更加充分的发展。另一方面会影响人的自我 调节水平,其中最重要的是能否充分发挥自 身的潜能,提高自己的发展水平。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根据对12所高校2500名大学生的调查,对自己的心理 健康状况评价为“健康”的占12.7%,“较健康”的占 47.3%,两项合计为60%;认为“有比较轻的心理障碍” 的占33.4%,“有较重的心理障碍”的占3.1%,两项合 计为36.5%。
——摘自万素英等编著 《大学生生活质量调研报告》
心理健康的标准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和谐; (2)在适应环境和人际交往中能达到良好的
适应;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生涯中,能充分发挥自己
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第三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
马斯洛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充分的安全感; 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适当的估价; 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在不违背团体的要求下,能做有限度的个性发挥; 在不违背社会成规之下,适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素质的理想期望
▪ 中外专家认为,由于未来社会充满了竞争 和多变的特征,对人才良好心理素质的要 求明显增强。如竞争精神、合作意识、独 立性、自尊心、自信心、创新精神、创造 力、适应性、耐受挫折的能力、多样化的 个性特征等。
原创心理健康教育考试答案
原创心理健康教育考试答案一、选择题1. D2. B3. C4. A5. D6. C7. B8. A9. C10. D二、填空题1.情绪管理2.压力3.沟通4.自我认知5.解决问题的能力6.合作7.恐惧8.负面9.社交10.自尊三、简答题1.请简要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全面性:心理健康教育应涵盖心理、生理、社会等多个方面,以全面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 科学性:心理健康教育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确保教育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 适应性: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个体的特点和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
-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旨在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提高个体的心理抵抗力和应对能力。
- 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发展潜能,促进个体全面成长。
2.请简要介绍压力管理的方法。
压力管理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 身体调节:通过适当的运动、休息和睡眠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增强身体对压力的抵抗力。
- 情绪调节:通过情绪表达、放松训练等方式,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失控造成进一步的压力。
- 时间管理: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任务和休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压力的产生。
- 问题解决:面对困扰自己的问题,根据事实和情况分析原因,并采取合适的解决方法,避免问题进一步扩大带来更大的压力。
- 寻求支持:充分利用社会支持资源,与亲友、同事或专业人士交流,分享自己的困扰和压力,获得理解和支持。
3.请简要介绍自尊的重要性。
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的主观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尊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心理健康:自尊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基础,有助于形成稳定且积极的心理状态,提高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 自信和自主性:自尊有助于个体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树立自信心,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潜能。
- 社交关系:自尊能够促进与他人的良好交往,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增强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国开电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成性作业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任务总分:考核任务形式:第1-2章阶段性学习测试题题型:单项选择题、判断正误题、简答题、论述题。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每题2分,共20分)1.以下对青少年期个体发展的描述错误的是( D )。
A.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B.高级思维能力开始出现C. 逐步向新的社会角色过渡D. 辩证思维高度发展2.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观点,青少年时期的主要任务是()A.自我的成长与完善B.自我接纳C.自我认同D.自我控制3.以下对心理健康内涵的描述正确的是 (A)A.心理健康不等于没有心理问题B.没有心理疾病的人就是心理健康的人C.心理健康是一种静态的平衡,不会发生明显变化D.心理健康的人会坚持“超道德”观念4.以下关于强迫症的描述,错误的是 (C )A.强迫症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强迫动作B.强迫性回忆、强迫性疑虑和强迫联想都属于强迫观念C.锁好门又返回去检查、反复思考或掂量某一问题即是强迫症D.强迫洗涤、强迫检查、强迫性仪式动作都属于强迫行为5.以下哪项不扈于自我意识的形式? (D )A.自我认识B.自我接纳C. 自我体验D. 自我调控6.以下关于自我、本我、超我的描述,错误的是 (B)A.本我是与生俱来的,由先天的本能、原始的欲望组成,遵循“快乐原则”B.自我是个体理性的部分,信奉"道德原则"C.超我是个体良知的部分,依据社会的道德、法律、伦理等原则D.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对立。
健康个人身上,三者在自我的调和下达到一个平衡状态7.以下关于自我意识内容的描述,错误的是 (C)A.现实自我是个体对自身目前真实状态的整体认识、体验和评价B.理想自我是个体希望达到的自我状态水平,即我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C.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差距的鸿沟是不可跨越的D.不合理的理想自我会使人迷失自我8.以下关于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B)A.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B. 自尊心越来越强,经常产生强烈的挫折感C.对身体格外关注,对身体的自我满意度较低D.自我意识发展稳定性较低,经常处于矛盾状态9.以下关于自卑心理的克服方法,错误的是 (D)A.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B.大胆表现自己C.确定合理的目标,积极面对挫折D.反思自己是否有做得不好的地方10.对青少年来说,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A )A. 同伴关系B.师生关系C.亲了关系D.亲戚关系二、判断正误题(请在题后括号里标明正确"或者错误"X", 每题2分,共20分)1.关于青春期发育的群体年龄是一个确定的范围,即11-15岁。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参考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参考内容:意义:1999 年 8 月 13 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任务、途径、原则、组织领导、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都进行了阐释并提出意见,从 2000 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党和政府如此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说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989 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了新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半”已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纳。
青春期是人生第二次生长发育的高峰,不仅身高、体重迅速增加,体形向成人型发展,而且青春期处在摆脱童年期的幼稚状态,人的智力逐渐发展到高峰,性心理日益完善,情感活动异常丰富活跃,意志、个性、爱好、气质、能力、品质等人格因素需得到充分发展,为适应社会、进入社会做好心理准备。
世界卫生组织将青春期的年龄范围定为 10-20 岁,我国定为 11-18 岁。
由此可见,小学生———早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极具重要性。
古语说“养其习于童蒙”,从小培养可以事半功倍。
足见小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深入人心。
在小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学校、家长和社会四者密切联系着。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全面而和谐的发展;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可以增进家长与子女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使家庭更幸福;可以面向社会,全面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水平,极大的推进我国的素质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作出贡献。
青春是夸姣的!开展小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消除学生因青春期身心变化的好奇、迷茫,甚至于耽心和胆怯而造成的危害,顺利迎接“花季”的来临,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并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的人材青春期教育对学校、家长和社会而言向来是一个敏感而又重要的课题,应积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调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来实施青春期教育 ,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合力 , 构建“三位一体”的中小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考试题库及答案
逻辑误差是指:()收藏A.把他认为相互联系的特质都作同样的评定。
B.给分过宽,不愿作出不好的评定,使被评估对象的分数集中在较高的一端。
C.在评估时吹毛求疵,过于挑剔,打分过严。
D.打分趋中,尽量避免高、低两端的评定。
A 正确答案:!回答错误学校是:()收藏A.企业组织B.行政组织C.文化组织D.事业组织C 正确答案:!回答错误倡导学校心理服务模式—生态模式的心理学者是:()收藏A.Sheridan与GulkinB.Sheridan与GuilfordC.Cattell与GulkinD.Guilford与CattellA 正确答案:!回答错误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本主义的人性观的是:()收藏A.积极向上、追求个人的发展的B.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地自我完善C.人的本性是恶的D.富有理性的、具有建设性的C 正确答案:!回答错误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考察实践形式的有:()A.访问B.公益劳动C.学农D.团队活动A !正确答案:回答错误)心理咨询师实习认证期为:(收藏A.4年B.年3 C.5年D.年6B 正确答案:!回答错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收藏A.教师劳动的艰巨性B.教师劳动的复杂性C.教师劳动的长期性D.教师劳动的创造性C 正确答案:!回答错误心理咨询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方式及思维习惯提出挑战与异议的过程是:()收藏A.同感B.面质C.探讨D.宣泄B 正确答案:!回答错误努力程度属于:()收藏A.内归因B.可控归因C.D.不可控归因A !正确答案:回答错误提出“自我效能”这一概念的是:()收藏A.桑代克B.斯金纳C.巴甫洛夫D.班杜拉D 正确答案:!回答错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那些学生:()收藏A.有心理疾病的学生B.有心理障碍的学生C.有心理问题的学生D.全体学生D 正确答案:!回答错误有研究认为,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的首要品质是:()收藏A.有事业责任心B.专业知识扎实C.教学能力强D.对待学生的态度D 正确答案:!回答错误()明确指出:“不仅家长而且整个社会都应当担负起同所有教育系统的工作者以及非政府组织一起212作的重大责任,以期全面实现为和平、人权和民主的教育之各项目标并以此方式对可持续发展及和平文化做出贡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23答案知青学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23答案知青学堂1. 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处理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知青学堂于2023年推出了一系列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答案。
2. 心理问题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期间,大学生面临着诸多的心理问题。
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情绪波动等等都可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和有效的管理,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学业和生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自己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增强心理韧性,促进健康发展。
3. 知青学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答案3.1 了解自我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第一步就是学会了解自己。
大学生应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优点和缺点等等。
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3.2 管理情绪情绪管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一环。
大学生常常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如果情绪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知青学堂的教育答案中提供了一系列的情绪管理技巧和方法,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管理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3 建立健康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支持,而不良的人际关系可能会增加心理压力。
知青学堂的教育答案中提供了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4 应对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大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是常见的心理问题。
这些压力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应对,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加重。
知青学堂的教育答案中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提高应对能力和适应性。
4. 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非常重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第一讲
• (4)心理辅导不是帮学生解决问题。 • 心理辅导不是开处方,不是为学生解决问 题,而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会认识自 己,确定目标,抉择行动,承担责任等。
心理咨询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原则:
1、助人自助原则 2、保密性原则:心理辅导员或咨询员应当为 来访者的咨询内容进行保密。没有经过同 意,不能随意泄露。
• 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 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 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一、二)主要包括:
• 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 基本规则;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 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 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 交往中感受友情;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 步学会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 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 则意识。
(二)、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比较
比较项目 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
对象
问题程度
全体正常学生
无大问题
有情绪困绕、心理 障碍的学生
一般心理问题(无 行为变异) 有问题后求帮助 人格健全的自我实 现者 学校专(兼)职心 理咨询员 以个别—小组咨询 为主
有心理疾病的学生
严重问题、以神经官 能症、精神病为主 患病后求医 使病人精神恢复正常 临床心理学家、精神 科医生 以个别治疗为主
第一步跳入水中抢救落水者的工作 就好比“心理治疗” 第二步,一个打鱼人去上游对人们 进行劝说,这好比是“心理咨询”, 第三步那位终于醒悟了道理的“打 鱼人”,他立志要教人们熟习水性, 这项工作就好比是“心理素质教育” 了 (助人自助)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 (一)从内容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素质培 养与心理健康维护两项任务 第一项是心理素质培养。主要是教育与培养个体 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事业成 功。 第二项是心理健康维护。主要是使个体形成并维 持正常的心理状态,从而能适应社会、正常地成 长、发展。 这两项任务层次不同,心理素质培养主要是使学 生能成功、成长,心理健康维护则主要是使学生 能正常地生长发展,能适应,成人。
[资料]心育列讲座心理健康教育的五个基本理念
(3)对于青少年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 或问题行为,我们绝不可以做孤立的、割断成长线 索的分析和处理,而应该全面了解和考察当事人的 家庭背景、求学历程和曾经发生过的重大生活事 件,细心发掘当事人成长经历中曲折的生命故事, 由此方可把握当事人认知、情感、行为中发生变异 的奥秘所在。
总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发展性为主 我们在倡导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从提高 和发展学生心理素质的层面上来阐述,不要过 多地强调学生心理如何不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应该从正面来论述, ……发展性指标是分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根 本性指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 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上。
●北师大冯忠良教授的观点—— 一个定义——什么是健康?适应就是健 康,平衡就是健康。 六个特征—— ⑴敬业;⑵乐群;⑶坚韧——适应环境 ⑷好学;⑸自制;⑹创新(不断地实现 自我生命的价值)——平衡内心
●台湾师大黄坚厚教授的四条标准—— ⑴有工作,而且有乐趣和满足; ⑵有朋友,而且乐于广泛交往; ⑶有自知之明,而且能扬长容短; ⑷能适应环境,而且积极的适应方式总是 多于消极的适应方式。
小学低段: 1、入学适应性问题; 2、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 3、感觉统合能力培养的最后敏感期。
小学中段 1、智力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 2、发展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期。
小学高段: 1、个性发展的关键期; 2、中小衔接的关键期。
初一 1、要关注初一学生入学后的入学适应性问题。 2、要关注由于自我中心意识迅速发展引起的人际关 系问题。 (1)要注意协调学生的人际关系。 女生应对“传闲话”的技巧 例:六年来我没有一个朋友 男生的化解矛盾的技巧 (2)要预防打群架、“单挑”等引发的校园危机事 件。
心育系列讲座1心理健康教育的五个基本理念钟志农心海扬帆中小学心理辅导论坛合作期刊思想理论教育新德育下半月行动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海市教育科学院主办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海市教育科学院主办中学生心理吉林省团委主办小学生心理成长山西省团委主办一心理健康教育的五个基本理念1理念之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专门关注健康与与不健康的教育而主要是关注人的成长的教育是以促进人的正常发展为其根本宗旨的教育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王庙中心小学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邢凤娟生活在21世纪初的青少年,物质生活、学习条件比起其父辈有了极大的改善,因此,我们成人认为,这代孩子十分幸福。
可是心理学工作者调查发现:现在的中小学生中,经常感到紧张的占22%,为一些小事过分担心的占17%,感觉同学间关系冷漠的占27%,有困难时没倾诉对象的占28%,对考试过分紧张的占35%。
这些数字表明,当今青少年儿童生活得并不十分幸福。
或者更进一步推论,当代青少年心理存在严重问题。
据<北京晚报>2000年7月4日的新闻栏目报道:16岁的北京男孩小江,在中考后不久跳楼自杀。
小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多才多艺,没什么是非,成绩也不错。
父母非常爱他,对他的学习和生活都很关心。
中考他估分600多分,考重点不成问题。
出事当天,父亲说了他几句,说天热,让他少穿点,把课本整理一下。
没过多久,小江就在自己房间跳楼了。
没人能说清小江当时为什么跳楼。
小江的死并非个例,资料表明,2000年一年,媒体公开报道的少年自杀事件不下20起。
广州一名中专生毕业前夕吊死在教室的门框上,据说是因为找工作受挫;顺德一名初三男生半夜在家中上吊,只因爸爸藏起了他借来的游戏机;武汉一名17岁女生,四川一名18岁女生,成都一名初二男生自杀都是因为考试没考好。
青少年的自杀事件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震惊和关注。
此后不久在京举行的中美精神病学会学术会议的资料显示,中国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原因是抑郁症及心理负担造成的自杀,它超出了其他任何疾病对青少年的威胁,而且近两年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自杀者大多是学校里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就在这种大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引起了教育界、心理学界、社会各界及家庭学校的高度重视。
一、在中小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摘自省教育学院副院长敖国儒的讲话。
)1、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2、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3、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成长阶段心理健康讲解
青少年成长阶段心理健康讲解引言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发展的关键阶段,心理健康的维护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青少年成长阶段心理健康的详细讲解,以帮助家长、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本身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阶段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认知发展青少年期间,个体的认知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思维逐渐从直观思维转向抽象思维。
他们开始更理性地思考问题,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情感与社交发展青少年期的情感波动较大,他们可能会经历情绪的不稳定和极端。
同时,青少年开始更加关注社交关系,与同龄人的互动变得更加重要。
自我认同发展青少年期是个体建立自我认同的关键时期。
他们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份,包括性别认同、职业认同等。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抑郁和焦虑青少年期间,由于学业、家庭、社交等多方面的压力,可能会出现抑郁和焦虑症状。
这些情绪问题可能对学业和社交产生负面影响。
饮食障碍青少年期间,个体可能因为对体重、身材的过度关注而出现饮食障碍,如厌食症或暴食症。
药物滥用青少年可能因为寻求刺激或逃避现实而出现药物滥用问题。
这可能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如何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支持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
家长应该提供温暖、支持和理解,建立积极的沟通渠道,与青少年分享情感和思想。
学校教育学校应该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服务,帮助青少年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
同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提供支持和帮助。
社会支持社会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以满足青少年的需求。
结论青少年成长阶段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支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摘要)80年代,联合国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一个新的定义:“什么叫健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它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交往健康和道德健康。
”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身体上没有什么病,但心理上不健康,心理素质不好,或者他对社会适应不好,那么仍然不能称为健康。
青少年由于生理、心理方面变化比较快,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认知结构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对社会和家庭的高度依赖、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等,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会遭遇到更多的挫折,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19%的少年儿童自杀的原因是害怕受到惩罚,18%患有心理疾病,有心理障碍的少儿最容易诱发自杀。
相关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等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有焦虑不安、恐惧、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人数占青少年总数的16%以上。
更为严重的是,一份调查显示曾有自杀念头的学生占被调查者的10.9%,曾做好自杀准备的学生占4%。
通过国内大量调研资料表明,心理障碍已成为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头号大敌。
而我们的家庭是与学生成长密不可分的,而恰恰很多家长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尚是一片空白。
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只重视子女的学业成绩,只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身体锻炼轻心里保健的误区。
个别家庭,不仅不能意识到孩子的心里需要,而且面对子女的反常行为往往采取粗暴简单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则在孩子成长中所面临的各种生理,心理问题时不能及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导致子女产生心理障碍。
例如:考试焦虑症[个案]“我现在一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答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答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大学生作为青年人群,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和困惑,因此他们需要得到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首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重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学校应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讲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利用校园媒体和网络平台开展心理健康宣传,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心理健康知识。
其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应该关注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
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和心理辅导机构,向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帮助他们及时发现和处理心理问题。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心理健康促进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体验营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提升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
最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应该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建设。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式,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期投入和持续推动,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大学生教育的一项长期工作。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以及长效机制的建设,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学生心理健康与问题行为(惠福)1
第一类是逃避 第二类是违抗性 性的问题行为, 的问题行为,包 包括偷窃、吸 括攻击、课堂违 食药物、不当 规、违抗权威和 娱乐、异性行 其它违规犯过行 为、逃避家庭 为; 和逃避学校;
第三类是情绪性 的问题行为,包 括疑心妄想、忧 郁悲观、焦虑紧 张、敌意情绪、 心身症候、学习 困扰等。
台湾学者徐澄清的分类:
二、对问题行为的分类
最常用的一种简单分类是把它分为二类: 反社会行为和非社会行为或称攻击型和退缩型行为.
反社会行为指那些会 伤害、干扰和影响到 别人的适应不良行为。
非社会行为指那些不会 影响别人,但对自己不 利的行为。
撒谎骗人、执拗反抗 等行为是反社会行为;
忧郁、恐惧等行为则属 非社会行为。
台湾学者杨国枢把中学生的问题行为分为三类:
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业,致使家庭教 育中存在重学业,轻品德;重身体,轻心理; 重物质,轻精神的倾向,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 展,容易产生心理偏差和行为偏差。
过度教育在方法上表现为家长制,导致孩 子在探索周围环境的成长过程中,难以忍受父 母对他们的过多监视,因而必然对父母的干预 作出反应,一)过高期望
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与社会可承受的能力形成极大 反差,必然会引起在求学上的剧烈竞争。由于家长对 学生的高期望,并未建立在孩子实际的基础上,带有 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期望”往往成了“失望”。 在剧烈的学业竞争中,多数孩子在逐次选拔性考试中 分批成为失败者,如果孩子缺少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挫折感会动摇孩子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不利于学生 身心健康。
四、危机期问题
危机期(crisis period)出自危机论(crisis theory)。它是当代西方心理学界流行的一种学生观。 该理论从西方社会生活方式特点、人际关系和家庭结 构的现状所造成的一部分青少年反抗社会、反抗成人、 蔑视法律、挺而走险的事实出发,认为个体发展到学 生期,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反社会行为,要和现实、成 人发生冲突。
心理健康教育答案2016
心理健康教育答案2016
很抱歉,我无法提供对于一个特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文档的答案,因为你没有提供具体的文本。
但是,我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知识和建议:
-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和培训来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
认识和了解,以及帮助人们发展和维护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的方法。
-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个人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有更深入的
了解,并掌握一些应对压力、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儿童时期开始,通过在学校、家庭、社
会等环境中的教育和培训,帮助个人形成积极的心理健康态度和行为习惯。
-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以包括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压力管
理技巧、情绪的认知和调节、人际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技巧、心理疾病的认识和预防等。
-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站会、电子媒体等
多种形式进行,以适应不同年龄段和群体的需求。
-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持续的、系统的和全面的,以便更好地
满足人们的心理健康需求。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自己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讲 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一讲心理健康的标准我们容易忽略的心理健康因素一提到心理不健康,人们爱举以下例子:某大学学生的自杀情况与患精神病的情况,某中小学学生因一件小事而离家出走的事实,某学生因精神压力过大而休学等。
我认为这是一些已经发展为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的例子,是一种起警戒作用的特殊例子。
如果我们认识到身边一些潜在的、容易被忽略的心理非健康因素,或许维护心理健康、进行心理保健会被更多人,更多家长,更多青少年朋友所重视。
这样的例子有:1、长期紧张、焦虑,缺乏安全感、猜疑、敏感,一天有做不完的事,并强迫自己尽快做完、因小事向家里人发脾气等。
2、学校适应不良:当同学开入一个新的学校,由于功课难度加深、脱离了以前的朋友,老师、尖子生云集,竞争压力大,有些同学在人际关系及学业上适应困难,被称为“学校不适应不良症”,主要表现在:(1)情绪障碍:抑郁:总是高兴不起来焦虑:忐忑不安,总觉得有好多功课,应尽快干完,不能轻松。
强迫:书包装好后再检查;计划单写好,多次回顾才知做什么;拿东忘西。
另外:进入学校后紧张、恐惧、厌烦、做事退缩、依赖父母更强等。
情绪压抑、易爆发或内隐,情绪困挠集中在“为什么成绩下降?”“我应该……”“为什么同学们不喜欢我?”敏感多虑、注意力涣散、做事效率低、为难情绪加重。
2)行为障碍:a、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不进去、爱走神、记忆下降、大脑“不听使唤”b、社会退缩:与同学交往减少、不愿发言、不爱运动、对事情提不起精神、游离于同辈之外。
(3)生理功能障碍:身体容易疲劳、入睡困难或易觉醒、腰酸背痛、心悸、乏力当进行医学检查时却无结果。
a、有的同学犯了一次小错误,因为特别关注别人的看法,认为自己形象受损,变得多疑、敏感、心情低落。
b、有的同学成绩一落千丈,却有虚荣心,不虑心向老师及其他同学请教,总是回忆以前战绩,慢慢变得伪装、掩饰而耽误了补习。
c、有的同学理想高,却疏于行动,经历了失败,于是好幻想,在学习中注意力涣散。
d、有的同学因不善于与人交往,在集体中情绪不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练习题
一、概念解释
1.青春期
青春期(puberty)主要是一个生物学术语,反映的是个体在青少年时期生理的变化。
主要指从个体第二性征出现到生育功能发育成熟的这一阶段。
2.青少年
青少年在英文中是“adolescence”,其含义是“成长为成年人”(grow up intoadulthood。
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期,是指11-20年龄段或11-22年龄段
3.发展发展是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过程中连续的和系统性的变化,包括生理、认知和社会情感等多方面的变化
4.心理发展心理发展包括认知与语言的发展、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等,其中认知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学习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
5.认知发展指儿童青少年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学习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
6.社会性发展人格与社会性的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性格、道德品质、自我意识、社会行为的成长与转变。
7.心理发展特征:心理发展表现出连续性和阶段性而且还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另外,心理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它具有普遍性的同时还具有差异性
8.生物性过渡个体一生经历两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一是从受精卵开始到一岁左右;二是在10-20岁的青少年期。
青少年时期要经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包括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加,体形与面部特征成人化,第二性征的出现,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育成熟等。
9.认知过渡是指感知运动阶段(0岁至二岁)、前运算阶段(二岁至六七岁)、具体运算阶段(七八岁至十一二岁)和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岁至十五六岁)四个阶段的过渡过程
10.社会性过渡随着青少年的生理成熟和思维能力的变化,他们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
青少年阶段也是个体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的转折期,从这一时期开始,社会不再把他们看做是儿童,而是开始把他们当作成人来看待。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B)。
A.高峰期B.过渡时期C.迷茫时期D.黄金期
2.心理发展具有(C)与顺序性。
A.不平衡性B.阶段性C.方向性D.差异性
3.(A)是脑细胞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能保证感觉冲动的顺利传导。
A.髓鞘化B.突出修剪C.神经系统D.生物成熟
4.大脑最晚发育成熟的是(D)。
A.枕叶B.顶叶C.颞叶D.额叶
5.(C)思维保证了青少年能够运用科学的假设检验来解决问题。
A.逻辑性B.抽象性C.可能性D.具体性
三、填空题
1.青少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早期即__初中阶段___、青少年中期即___高中阶段___、青少年晚期即大学阶段。
2.儿童青少年的发展包括____生理成长_____和____心理发展_____两个方面。
3.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也具有___阶段性__。
4.布朗芬布伦纳归纳出了五个生态系统,分别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___宏观系统
______和______时序系统___。
5.青少年是人生的一个过渡时期,这种过渡性主要表现在生物性过渡、_____认知过渡__和__社会性过渡_三个方面。
四、判断正误
1.一般而言,男生的青春期要比女生早。
(×)
2.心理发展具有平衡性。
(×)
3.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心理发展会受到学习的影响。
(×)
4.大脑两个半球的功能是不对称的。
(√)
5.青少年体内激素变化对对青少年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
(√)
6.社会对青少年的定义会对青少年的社会性产生很大的影响。
(√)
五、简答题
1.青少年与青春期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青少年在英文中是“adolescence”,其含义是“成长为成年人”(grow up intoadulthood。
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期,是指11-20年龄段或11-22年龄段。
青少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早期(11-14岁),初中阶段,即少年期阶段;青少年中期(15-18岁),高中阶段,即青年初期。
青少年晚期(19-22岁),大学阶段,即青年中期。
因此青少年时期包括从初中阶段到高中到大学阶段的时期。
这里讲的青少年是指初中与高中阶段的时期,即初中生与高中生。
青春期(puberty)主要是一个生物学术语,反映的是个体在青少年时期生理的变化。
主要指从个体第二性征出现到生育功能发育成熟的这一阶段。
青春期发育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青春期大约是在11-14岁,男生的青春期大约是在12-15岁。
2.心理发展及其一般特点是什么?
心理发展包括认知与语言的发展、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等,其中认知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学习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
过渡性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最根本特点,与其它阶段比,青少年期的发展具有三大特点:青春期的开始,各项生理机能逐渐成熟;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向新的社会角色转变。
3.遗传与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发展有何影响?
遗传与生理成熟是发展的生物学前提和基础。
遗传基因为儿童身心发展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序列图谱。
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儿童心理的发展才有可能,同时遗传确定了发展上的基本时间进程。
发展也是成熟的结果,遗传与成熟是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环境与教育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遗传具有稳定性,发展的可塑性和发展的空间由环境和教育提供,发展的水平与内容主要是环境与教育作用的结果。
4.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过渡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青少年是人生的一个过渡时期,这种过渡性主要表现在生物性过渡、认知过渡和社会性过渡三个方面
六、论述与案例解析题
1.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对教育教学有什么意义?
有效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如何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不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教学活动就非常被动。
教师应该既是专门领域的专家,又是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学习的专家。
教育教学要依据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进行。
要“循序渐进”不要“拔苗助长”。
依据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教学要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也要作好各个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衔接。
依据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即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成熟水平是不相同的,具有不平衡性,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阶段就能达到较高水平,有些方面则要成熟得晚些等等。
教育教学要适应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各个方面的成熟期和敏感期,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依据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教育教学既要看到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把它作为施教的出发点和依据;同时又要看到可变性,尽量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教育条件,充分挖掘潜力,使之更快更好地发展。
此外,依据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在教育教学中应该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2.分析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影响的辩证关系。
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从静态分析的角度而言,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前者包括遗传素质、机能、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主观能动性;后者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从动态综合的角度而言,主体自身的活动是影响并直接实现身心发展的综合性、根本性因素,或者说,活动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现实性因素”。
总之,内外因的矛盾构成了心理发展的动力。
遗传与环境因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单纯由遗传决定或由环境决定的心理发展几乎是不存在的。
环境对于某种心理特性或行为的发生发展所起的作用,往往有赖于这种特性
或行为的遗传基础。
由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内部条件(如遗传基础、成熟水平等)不同,环境的效应也就不同。
同样,遗传作用的大小也依赖于环境变量。
此外,遗传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对作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都不一样。
在发展的低级阶段,一些较简单的初级心理机能(如感知、动作、基本言语等),遗传与成熟的制约性较大;而较复杂的高级心理机能(如抽象思维能力、道德、情感等),则更多地受环境和教育的制约。
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可以理解为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个体的生物遗传因素规定了发展的潜在可能范围,环境教育条件则确定了发展的现实水平。
这其中,潜在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离不开环境与教育条件。
一般情况下,正常健康儿童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是相当广阔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环境条件的有利与否对个体发展的现实水平起了更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