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
1、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在第四纪时期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各种地质事件及其动力机制的一门学科。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第四纪的沉积物。
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第四纪的气候、生物界、沉积物的研究、构造的研究、地层的对比与划分。第四纪的特点/第四纪独立研究的理由:
(1)人类的出现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2)气候发生了显著的降温,并出现明显的冷暖波动;
(3)地壳运动异常活跃;
(4)哺乳动物繁盛时代;
(5)陆相沉积物广泛发育。
2、地貌学:研究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演化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地表形态。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地貌的形态特征、形成的动力作用、组成物质、形成年代,发生的阶段与规律、
应用研究、利用侵蚀和堆积的相关性原理。
3、第四纪底限:2.588Ma B.P.
4、新构造:由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层、地貌和构造变形或变位叫做新构造。
新构造运动:新近纪以来所发生的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的标志:地质表现(新地层的变形与变位)、地貌标准、沉积物标志、火山活动、地震、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异常新构造运动的意义:新构造运动是控制地球表层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可以改变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和蕴藏的自然资源的产出条件,而且可以改变关系到现代和未来人类生存的环境,还可以造成对人类生命财产产生巨大威胁的地质灾害。
5、地球的三次大冰期:前寒武纪冰期、石炭-二叠纪冰期、更新世冰期
6、第四纪沉积物的特点:岩性松散、成因多样、岩性岩相多变、厚度差异大、含有化石及古文化遗存、形成多种地貌形态。
第四纪沉积物代号:
1、构造地貌:由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所造成的地表形态,称构造地貌。
构造地貌识别标志:构造面与地表面基本一致,就称为构造地貌。
构造面:岩层层面、褶皱面、断层面、侵入岩体表面、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界面等。
2、主要构造地貌类型及其典型代表
(1)水平岩层构造地貌:构造高原、构造平原、构造阶地、方山&尖山、丹霞地貌、剥露构造平原。
(2)褶曲构造地貌:
A、原生褶曲构造地貌(新构造运动造成):活动褶曲构造山地、挤压构造盆地、拱曲上升与阶地变形;
B、次生褶曲构造地貌(地质构造遭受剥蚀造成):背斜山与向斜谷、向斜山与背斜谷、单面山与猪背岭、受褶曲构造控制的河谷(3)穹窿构造地貌:穹窿、盐丘。
(4)断层构造地貌:断块山地(地堑式与地垒式)、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断层谷
(5)火山和熔岩地貌:火山堆、火山口、火山盾、火山弹、熔岩平原/高原、熔岩垄岗、熔岩隧道、熔岩堰塞湖等。
(6)侵入岩体构造地貌:岩席平原、岩盘丘陵、岩墙山脊、岩株山、岩基山
丹霞地貌:一些中新生代的红色盆地堆积,经构造上升和流水切割,由水平岩层构成一种顶平、坡陡、麓缓的地形,称为丹霞地貌。
向斜山:向斜两翼如为松软的老岩层,易被侵蚀,而核心部位为新岩层,侵蚀较慢,其坚硬岩层突露,高出背斜谷成为山。
背斜谷:由于背斜轴部有张性断裂易被侵蚀,如轴部地层软,翼部和向斜部位地层硬,背斜轴部容易被侵蚀成河谷,而翼部和向斜部分形成山体。
地形倒置:正向地质构造形成负地形,负向地质构造形成正地形,称地形倒置。
逆地貌:倒置以后的地形称逆地貌。如:向斜山与背斜谷。
火山:由地下岩浆或碎屑喷出地表的一种地貌形态。
断块地貌:新构造运动产生的盆岭相间的构造地貌形态。
断块山地:受(正)断层控制的块体,整体抬升或翘起抬升形成山地。
断陷盆地(地堑盆地):受断层控制的陷落盆地。
单面山:沿岩层走向延伸,两坡不对称,一坡短而陡,另一坡长而缓。岩层倾角一般小于35o。
猪背脊:岩层倾角较大的单斜构造地貌。岩层倾角一般大于35o。
1、风化作用:岩石和矿物在地表(或近地表)环境中,受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发生体积破坏和化学成分变化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
2、风化壳:被风化的岩石圈表层。
风化壳分带:全风化带、半风化基石带、半风化基岩带
古风化壳: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风化壳。
残积物:地表岩石经受风化作用发生物理破坏和化学成分改变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称为残积物。
风化壳类型:
a.岩屑型残积物
在寒冷的高纬、高山冻原带,以冻融风化为主,岩石物理风化速度较快.化学风化轻微。它以岩屑为主。
b.硅铝—碳酸盐(或硫酸盐)型残积
干早区(荒漠)或温带半干旱区(草原),以温差(热胀冷缩)风化为主,岩石破碎成土状,化学风化早期析出的碱金属等元素与酸根结合,形成钙质残积物。这种残积物以含细角砾的细粒土为主。
c.硅铝粘土型残积物
湿润气候条件下,以化学风化为主。这一类残积物以形成多种粘土矿物为特征,并形成少量次生氧化铁和氧氧化铁矿物。以高岭土矿物为主,蒙脱石次之。
d.铁铝型残积物(砖红土风化壳)
湿热气候条件下,化学风化较彻底,硅酸盐矿物全部分解,转变为以次生铁、铝矿物和高岭石粘土矿物为主的砖红土风化壳。
3、土壤:具有生长高等植物能力的残积物的表层。
古土壤:在地质时期形成的土壤称古土壤因其往往被后期地层所埋藏,故又称埋藏土壤(也有的露出地表)。
*土壤剖面结构:
本层特征,具有团粒、孔隙和细小裂隙等。
(中部)淋溶层:颜色较浅。被分解物、微粒矿物和有机质在淋滤作用和淋溶作用下,从本层往下移动,故本层缺少腐殖质。
(底部)淀积层:位于土壤下部、由母质层组成,颜色和下伏成土母岩相近,但淀积从上部滤下来的成分,故称淀积层。本层以下为成土母岩。
1、崩塌:斜坡上部的岩、土体、石块或碎屑层,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地向下运动,称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