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行测必考常识汇总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一、国家概况1. 国家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2. 首都:北京3.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4. 国旗:红色底上镶5颗黄色5角星5. 国庆节:10月1日6. 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7. 人口数量:约14亿8. 宪法序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国家公民在宪法赋予的权利和自由中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家园。
9. 政治体系:社会主义制度二、行政区划1. 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2. 省级行政区:共31个省级行政区,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3.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三、中国历史1. 夏、商、周三代: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256年2. 秦朝:统一中国、建都咸阳3. 汉朝:开国君主刘邦,建都长安4. 三国时期:魏、蜀、吴5. 隋朝:统一南北6. 唐朝:开国君主李渊,建都长安7. 五代十国: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南唐、南汉、吴越、南吴、闽、楚、前蜀、后蜀、北汉、荆南8. 宋朝:开国君主赵匡胤,建都开封9. 元朝:建都大都(今北京)10. 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建都南京,后迁北京11. 清朝:建都北京12. 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辛亥年间,辛亥革命成功,宣告了封建帝制的结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标志13.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4. 中国革命战争:1927年至1949年,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政府及其他反动派的战争四、中国政治1. 直接民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 间接民主: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机关与地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3. 政府机构:国务院4. 职能部门:国务院组成部门(外交部、教育部等)五、中国经济1. 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 三大产业: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3. 国际经济合作:世界贸易组织(WTO),上合组织,金砖国家六、中国文化1. 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红楼梦,西游记等2. 经典:四书五经,古代经典3. 书法:中国书法有篆书、隶书、楷书、草书等4. 绘画:国画5. 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6. 习俗:红包、敬酒、拜年、祭祖等7. 服饰:旗袍、长袍、褂子七、社会保障1. 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2. 社会救助: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救助管理八、法律法规1. 刑法:刑法分为一般性原则、侵权性罪行、危害国家安全罪行、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行等2. 民法:民法是用以协调和规范人民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证人民社会主义实践中依法生活开展的基本法规3. 行政法:行政法是规范行政行为和解决行政争端的法律规范4. 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上就是行测中常识知识点的一个总结,内容大致包括国家概况、行政区划、中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等内容。
行测知识点总结笔记
行测知识点总结笔记1. 行测概述行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一部分,是测量公务员工作能力的考试内容。
行测的主要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四个部分。
在备考行测时,考生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下面将对其进行总结。
2. 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考试的重要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文字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重点掌握以下知识点:- 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理解主旨大意、抓重点细节、掌握文章结构、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义等。
- 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是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的重中之重,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练习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行测考试中的重点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数量关系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包括加减乘除、百分数、比例、平均数、容积重量等基本运算。
-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数量关系中的逻辑推理是考生需要特别重视的部分,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
4. 判断推理判断推理是行测考试中的必考部分,主要考察考生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掌握逻辑判断的基本规律:包括命题、命题的关系、逻辑联结词、逻辑关系等基本规律。
- 提高判断推理能力:判断推理是行测考试中的难点,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判断推理能力。
5. 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中的重点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掌握常见的统计方法和分析技巧:包括统计图表的解读、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比较和推理等基本方法和技巧。
- 提高数据分析能力:数据分析是行测考试中的难点,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
6. 解题技巧在备考行测时,除了掌握上述知识点之外,考生还需要注意以下解题技巧:- 题目攻略:在考试中,考生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内容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和策略,以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率。
公务员行测——常识900题(精华版)常识900题1500字
公务员行测——常识900题(精华版)常识900题1500字公务员行测考试是一项对考生智力、思维和常识水平的综合考察,其中常识题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为了能够更好地备考常识题,下面给出了常识900题的精华版,供考生参考。
1.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2. 中国最长的岛是:台湾岛。
3.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4.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5. 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是:天安门广场。
6. 世界上最高的建筑是:迪拜塔。
7.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有: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8.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和:欧洲、非洲的贸易通道。
9. 中国的“黄金时代”指的是:唐朝时期。
10. 世界上最大的宫殿是:故宫。
11. 中国四大名著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12. 中国的国花是:牡丹。
13. 中国古代的两大诗人有:杜甫、李白。
14.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之一。
15. 中国古代的“伟大航海家”是:郑和。
16.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最早出现的是:造纸术。
17. 中国古代的“四大书院”是: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云台山书院、宋版书院。
18. 中国古代著名的防御工程有:长城。
19. 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
20.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之一。
21. 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
22. 中国的省级行政区总数是:34个。
23.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著作之一。
24. 中国的首都是:北京。
25. 中国共产党的代表性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26. 中国的雾霾问题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工业发展和汽车尾气排放。
27. 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1953年。
28. 中国的“两个一百年”目标是:在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实现现代化。
29. 世界环境日是:6月5日。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律。
国考行测常识知识点
国考行测常识知识点政治常识:
1.国家的系统。
2.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能。
3.国家行政区划。
4.国际政治组织。
5.民主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经济常识:
1.宏观经济政策。
2.GDP的计算和意义。
3.我国的发展阶段和战略。
4.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
5.经济全球化。
法律常识:
1.法律的层级与法律体系。
2.法律的基本原则。
3.基本的民事法律关系。
4.基本的刑事法律关系。
5.基本的行政法律关系。
科学常识:
1.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基本概念。
2.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3.研究方法和科学史。
4.疾病预防与健康。
5.国家科技政策和科技管理。
文化常识:
1.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内容。
2.文化遗产保护。
3.世界文化遗产。
4.中国的少数民族和民俗文化。
5.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意义。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知识点,实际考察的内容广泛而且多样化。
在备考过程中,应该从各个角度进行深入学习和总结,掌握基本概念、原则和相关政策,以及国家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等。
同时,也要关注时事热点和当前社会经济形势,加强对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新动态的了解。
多进行模拟考试和题目演练,加强实践操作,提高答题能力和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在国考行测中的得分。
公务员考试必考常识1417个知识点(精华版)
公务员考试必考常识1.热带有几个季节—— 2个2.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3.“海的女儿”是哪个城市的城徽——哥本哈根4.被称为“老人国”的星系是哪一星系——椭圆星系5.妙应寺白塔始建于元朝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由当时哪国的工艺家阿尼哥奉敕主持修建——尼伯尔6.称为“数学之神”的科学家是——阿基米德7.“薛涛笺”产生于哪个朝代——唐8.产生海水潮汐的主要原因是——月球引力9.天文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天体10.领土面积居世界前四位的国家是——俄罗斯、中国、加拿大、美国11.我国最东边的城市是黑龙江的哪一个城市——绥芬河市1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时间—— 1789、7、1413.面临江上大风大雨时,吴六奇唱的是哪一出戏——《沉江》14.非洲产量和储量都占世界第一位的矿产是——黄金、金刚石15.“杀龟大会”的“龟”是指——吴三桂16.被誉为“风车之国”是哪个国家——荷兰17.太阳表面温度大约多少——6000度18.晋与十六国时期,谁曾建立前燕、后燕、西燕、南燕——慕容氏19.荷兰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海牙20.新石器与旧石器的差别是——制作方法的差别21.太阳在那一天离地球最远——夏至22.“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序》23.1945年发明了第一个充气轮胎的工程师是——罗伯特汤姆森24.是谁发明了磅秤——吉尔•佩尔索纳•德•洛百瓦尔25.第一架实用直升机的发明人为——西科斯基26.千佛坛是哪个国家的——印度尼西亚27.克里奥佩特拉是哪个王朝的君主——托勒密王朝28.青海湖蒙古语为“库库诺尔”,意为——青色的海布匿战争交战双方一方是罗马人,另一方是——迦太基人经验分享: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说的是自己在整个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的经验的以及自己能够成功的考上的捷径。
首先就是自己的阅读速度比别人的快考试过程中的优势自然不必说,平时的学习效率才是关键,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要是给足够的时间,估计很多人能够做出大部分的题。
公务员行测——常识900题(精华版)常识900题
4、评剧起源于: (中) 农村流行的"对口莲花落"8、电子计算机创造于哪一年. (中) 1: 1946年13、欧洲最大的半岛在: (低) 2: 北欧15、袈裟为什么也叫百纳衣. (低) 1: 由许多块布补缀而成19、现在的世界杯足球赛的冠军奖杯定名为什么: (低) 3: 国际足联世界杯20、我国第一座地热发电站是: (低) 2: 羊八井〔〕21、被称作"法国号"的乐器是: (高) A: 圆号24、称"榨菜"为"榨"是否因腌制过程中榨去水分是一道重要工序. (低) 1: 是26、汇入大西洋最长的河流是亚马逊河吗. (低) 2: 是28、黄酒名品"加饭酒"的产地在哪. (高) 1:29、下面四种珍珠哪一种最珍贵. (中) B: 天然海水珠30、我国宋代邢窑出白釉瓷、越窑出青釉瓷,所以有: (高) 1)"南青北白"之称31、普利策奖是什么方面的大奖. (低) 新闻、文化32、许多人都喜欢到低于海平面410公尺的死海去做日光浴是因为: (低) 紫外线最弱33、我国公安机关的性质是: (低) 行政机关34、XX的市花是: (低) 2)芙蓉花39、世界最重要的IT高科技产业基地硅谷位于美国的哪个州. (高) 3: 加利弗尼亚州40、眉毛的生长周期有多久. (中) 3: 二个月 41、快攻型乒乓球运发动一般都选用什么胶皮结合海绵的球拍. (低) 正贴42、以下影片中,以歌颂少数民族新生活为题材的是: (高) "达吉和她的父亲"46、"泾渭清楚"指的是: (低) 1: 泾水清,渭水浊49、目前人类的最软的石头是: (高) 3: 滑石50、"全唐诗"收录的是唐代: (低) 2: 4万8千多首诗52、迫击炮的弹道是否弯曲. (低) B: 是57、摄影中用得最多的是: (低) 2: 可见光60、古语说"良贾不为折阅不市"说的是: (低) C: 商人不因折本不买卖61、人体中最先衰老的器官是: (高) D: 胸腺62、最耐日晒的织品是哪一种. (低) A: 腈纶63、欧元什么时候正式诞生. (中) 2)1999年1月1日64、"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红楼梦"中对谁的判词. (高) 1)睛雯65、"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语出: (高) 4)雪莱66、下面干果中脂肪含量最高的是: (高) 5: 核桃仁68、以下哪些果实是核果. (中) 2)樱桃69、生铁又硬又脆是因为它含碳: (低) 多71、玛瑙上的一圈圈花纹形成于: (低) 1)不同时期72、"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与"圆舞曲之父"老约翰.施特劳斯是什么关系. (高) 5)父子73、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喜爱的颜色,生长在大草原的蒙古族喜爱: (中) 2: 白色74、舞蛇者表演时,蛇随舞蛇者舞动是因为: (低) A: 舞蛇者动作的影响75、骨折时伴随休克发生,应先治: (低) A: 休克76、为了便于让望远镜观测天体,天文台的房子屋顶被设计成: (中) 1: 圆顶77、传说中的斑竹是怎样形成的. (低) 舜的妃子的眼泪染成80、白炽灯用久了会发黑是因为: (高) 钨丝升华81、花茶的种类是根据什么命名的. (低) 参加的鲜花82、国际马拉松跑的赛程是: (低) 42,195米85、为什么说"运动不宜饮酒". (中) 2: 饮酒会降低运发动的运动能力88、八佰拜WAP将提供什么效劳功能. (低) 1: 价位提醒90、最早的血压计用于测量谁的血压. (高) 马92、美国历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是: (高) 哈佛大学93、"XX山水甲天下",什么山水"甲XX" (低) 1)阳朔94、西印度群岛位于: (中) 4)大西洋西部97、"印象派"一词源于: (中) A: 莫奈"日出.印象"98、最早的校园歌曲出现在: (高) A: 日本100、真丝衣服能不能与樟脑丸放在一起. (低) 2: 不能 102、看见闪电后3秒钟听到雷声,说明闪电离你有: (低) 3: 1公里左右104、学习绘画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次序应是: (低) 2: 静物、风景、人物 105、"欧.亨利式的结尾"是指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结局: (低) 2: 出乎意料、耐人寻味106、引起人体休克的原因很多,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 (低) 2: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107、"奥赛罗"出自谁手. (高) 4: 莎士比亚108、较早使用的活字是: (高) 2: 陶活字109、金庸的籍贯是: (中) 2: XXXX110、蕨类植物比苔藓类植物进化的根据是: (低) 2)有维管组织111、企鹅一般在几月份产卵. (高) 5月112、户枢不蠹"的"不蠹"是什么意思. (低) 1: 不生虫113、月亮老是一面朝着地球的原因是: (中) 2: 月亮自转与公转的周期一样116、地球的年龄约有: (中) 46亿年117、玉米受潮后产生的致癌物质是: (低) 2: 黄曲霉毒素118、中岳嵩山分为太室山和少室山。
国考行测常识知识点
国考行测常识知识点一、国考行测常识概述国家公务员考试是中国最重要的招聘公务员的考试之一,由国家公务员局主管,每年都有数十万人参加。
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是国考中的重要科目之一,也是所有职位必须参加的科目。
行测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二、数量关系1. 基本概念数量关系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或事物之间的数学关系。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数量关系题型包括比例、百分数、利率、速度等。
2. 比例比例是指同类事物之间数量大小的对比关系。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比例题型包括简单比例、复合比例和反比例等。
3. 百分数百分数是指把一个数以100为基数表示成百分之几。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百分数题型包括增长率、降低率、利润率和折扣率等。
4. 利率利率是指利息与本金之间的比率关系。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利率题型包括单利、复利和综合利率等。
5. 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路程。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速度题型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和赶上问题等。
三、逻辑推理1. 基本概念逻辑推理是指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推理和判断得出结论的过程。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逻辑推理题型包括命题逻辑和谬误判断等。
2. 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指通过对命题进行分析和推理来得出结论的一种方法。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命题逻辑题型包括命题联结词、充分必要条件和三段论等。
3. 谬误判断谬误判断是指对于一个观点或论述进行分析和判断,找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谬误。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谬误判断题型包括假设谬误、因果关系谬误和类比谬误等。
四、数量关系与逻辑推理综合应用1. 基本概念数量关系与逻辑推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国考行测中常常综合应用。
通过数量关系推理出结论,或者通过逻辑推理得到数量关系等。
2. 综合应用题型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综合应用题型包括数据分析、图形推理和信息处理等。
这些题型需要考生灵活运用数量关系和逻辑推理知识,综合分析和判断问题。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行测概述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行测)是中国公务员考试中的一大重要科目。
它是考察考生在行政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主要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四个模块。
下面将对这四个模块的考点进行详细总结。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中第一个模块,考察考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主要涉及的知识点包括词语的理解、语句的理解、修辞手法、篇章结构等。
1. 词语的理解考生需要掌握词语的多义性和引申义。
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考虑词语的上下文,以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语句的理解语句的理解主要考察考生对文章中具体语句的理解能力。
要注意语句的逻辑关系,尤其是因果关系、比较关系和转折关系。
3.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通过修辞手法改变词义、语序、语调等,以达到修饰文字、夸张、渲染气氛等效果的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反问等。
4. 篇章结构篇章结构是文章的组织方式,包括标题、开头、中间段落和结尾等。
考生需要理解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便准确回答与篇章结构相关的问题。
三、数量关系数量关系是行测中的第二个模块,主要考察考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主要涉及的知识点包括数字推理、比例关系、百分数、应用题等。
1. 数字推理数字推理是通过观察数字之间的规律,推断出下一个数字或数字序列的规律。
常见的数字推理题型包括找规律、填空、判断等。
2. 比例关系比例关系是指两个对象之间的数量比。
在比例关系的题目中,考生需要根据已知条件推断未知数量的大小。
3. 百分数百分数是指以100为基数的分数,常用于表示比例和增减比率。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
4. 应用题应用题是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题目。
考生需要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判断推理判断推理是行测中的第三个模块,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主要涉及的知识点包括常识判断、对称关系、因果关系、逻辑推理等。
行测常识汇总大全
行测常识汇总大全一、政治常识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党的基本路线2.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党的领导体制4.国家的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6.党的建设和廉政建设7.党的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8.公务员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9.党的群众路线和人民民主专政11.法律援助和公益诉讼制度12.政府信息公开和行政审批制度13.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体系14.政府权力和行政监察机制15.政治伦理和反腐倡廉二、经济常识1.中国的经济体制和宏观调控2.国民经济的主要指标和经济结构3.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4.劳动力市场和人力资源管理5.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6.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7.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8.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9.区域经济和城市化进程10.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11.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12.能源和资源保护13.社会保障和就业政策14.进出口贸易和外商投资三、法律常识1.法律的基本原理和法律体系2.宪法和法律法规3.刑法和刑事诉讼法4.民法和民事诉讼法5.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6.经济法和商法7.知识产权法和合同法8.婚姻法和家庭法9.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10.土地法和房地产法11.环境保护法和安全生产法12.食品药品安全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3.司法制度和法官律师工作制度14.依法治国和法治政府建设四、文化常识1.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2.世界的历史和文化3.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4.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5.中国的文艺和文学艺术6.世界的文艺和文学艺术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建设8.科学技术、伦理道德和文化品质9.文化交流与对外文化传播10.体育文化和健康教育11.人文地理和旅游资源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建设五、地理常识1.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境、领海2.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3.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4.中国的经济区域开发和城市化5.世界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6.世界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7.世界的经济区域开发和城市化8.边界贸易和口岸通关9.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工作10.落地生根和科技创新11.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12.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
国考行测知识点总结
国考行测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常识政治常识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常识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情况,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及基本纲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国家的政治组织和民主监督制度,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治常识等。
1、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情况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领导人民战胜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反动性和其他反动武装力量,推翻三座大山进行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代反动力量不断腐败烂掉,经受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但仍然坚定信念、忠诚为党、爱党、为共产主义、为中国革命战斗终身。
2、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及基本纲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活动方针是坚决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克服形式和能力“两个在”、坚决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清除社会腐败等。
党的基本路线是实行调整、改造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式,实现人民生活的全面建设小康。
党的基本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3、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国家的根本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二、历史常识历史常识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常识包括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历史常识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必考的内容,要求考生熟悉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一种以农民为基础、以地主阶级为核心的社会形态。
行测必背知识点
行测必背知识点行测是公务员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考生来说掌握一些必备的知识点非常关键。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行测必背的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一、常识类知识点1.国家概况:掌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国家制度、人口、地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
3.法律法规:熟悉我国的基本法律法规,特别是与行政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4.经济知识: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指标、经济政策以及相关的经济理论知识。
二、数学类知识点1.基本运算:掌握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以及应用。
2.文字题计算:能够快速解决涉及加减乘除的文字题。
3.纵横题计算:能够通过纵横表格中的信息进行运算。
4.比例问题:理解比例关系,掌握比例计算方法。
5.排列组合:了解排列组合的基本原理,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三、推理类知识点1.逻辑关系题:能够理解并分析逻辑关系,推理出正确的结论。
2.类比推理题:掌握类比推理的基本规律,准确进行类比推理。
3.空间关系题:具备良好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能够解决涉及空间关系的问题。
4.数量关系题:理解数量关系,能够通过数量关系进行推理。
四、言语理解和表达类知识点1.阅读理解: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抓住关键信息。
2.资料分析:具备分析图表、数据资料的能力,做到准确把握资料中的信息。
3.词语理解:理解词语的义项和词语之间的关系,遇到生僻词汇也能够猜测大致含义。
以上是一些行测必背的知识点,可以帮助考生在备考中更好地准备行测科目。
当然,除了这些知识点,考生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模拟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祝愿大家都能顺利通过行测考试,实现自己的梦想!。
行测知识点总结背诵
一、常识判断1. 中国的节气中国农历中共有24个节气,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6个节气。
2. 世界各国的首都和货币掌握世界各国的首都和货币是常识判断题中的基本知识点。
3. 中国的省会城市和简称掌握中国各省的省会城市和简称也是常识判断题的重要知识点。
4. 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掌握各国之间的相对位置,对于解答常识判断题有很大的帮助。
5. 中国的各个省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了解中国各个省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对于解答常识判断题也有一定的帮助。
6. 世界各大洲的位置和国家了解世界各大洲的位置和包括在大洲内的国家对于解答常识判断题也有一定的帮助。
二、判断推理1. 推理判断推理判断题目一般包括判断推理、演绎推理等,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 统计推理统计推理题目一般包括找规律、计算比例、推理预测、判断评价等,主要考察考生的数量关系、图形关系、规律推理、逻辑推理等能力。
三、数量关系1. 数学运算数学运算是数量关系题目的基础,包括加减乘除、百分数、整数等。
2. 数列数列是数量关系题目的常见考点,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
1. 词语解释词语解释是考察考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包括同义、反义、近义词辨析。
2. 短语搭配短语搭配是考察考生对熟语、成语、惯用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包括短语辨析、熟语应用等。
3. 段落衔接段落衔接是考察考生对文章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包括总分关系、演绎关系、因果关系等。
4. 短文内容短文内容是考察考生对文章主旨、细节、观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包括归纳总结、推理判断等。
五、资料分析1. 表格分析表格分析是考察考生对数据分析和图表综合能力的题目,包括表格筛选、数据计算、图表解释等。
2. 图形解释图形解释是考察考生对图形认知和数据分析能力的题目,包括图形推测、图形运算、图形逻辑等。
3. 数据综合数据综合是考察考生对综合数据的分析和利用能力的题目,包括数据对比、数据关联、数据推测等。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
行测常识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常识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党的组织体系和党的作用;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主要特点;4.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政策;5.国家的根本任务、基本制度和根本制度;6.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7.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8.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二、经济常识1.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和规律;2.经济体制的;3.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4.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运行机制;5.人民币的基本知识;6.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合作;7.设计和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方法和手段;8.发展规划和政策。
三、法律常识1.法律的任务和作用;2.宪法的主要内容;3.刑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4.民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5.行政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6.宪法、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的基本知识和常识;7.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特点。
四、科学文化常识1.科学的定义、特点和方法;2.科学发展观;3.自然科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基本规律;4.文化的基本概念、内容和作用;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精神;6.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交流、合作;7.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和科技文化创新。
五、社会常识1.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和原则;5.公民权益保护;6.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7.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六、地理常识1.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2.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资源;3.中国的主要山脉、河流、湖泊、草原和沙漠;4.世界的主要大陆、洋和海峡;5.世界著名的山脉、河流和湖泊;6.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特点。
七、历史常识1.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2.中国古代的主要王朝和历史;3.近代以来中国的近代史;4.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和主要历史事件;5.世界近代史的发展;6.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
八、环境保护与安全常识1.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2.环境污染的主要形式和治理;3.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4.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5.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行测常识常考知识点
行测常识常考知识点一、宪法与法律知识1.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如依法治国、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
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言论自由、信仰自由、人身权益等。
3.公务员法律地位和行政职业道德的要求,如廉洁奉公、依法行政、服务公众等。
二、国家的组织结构与职能1.国家行政组织机构,如国务院、地方各级政府等。
2.国家立法机构,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
3.国家监察机构,如国家监察委员会等。
4.国家司法机构,如最高人民法院等。
三、经济学基本知识1.基本经济概念,如供求关系、市场经济等。
2.国民经济核算,如国内生产总值、消费者物价指数等。
3.国民经济运行指标,如居民消费水平、物价水平、就业水平等。
四、管理学基本知识1.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如分工合作、权力与责任等。
2.领导管理的基本原则,如权威主义、民主主义等。
3.组织行为的基本概念,如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等。
五、社会学基本知识1.社会分层理论,如阶级结构、社会地位等。
2.社会变迁理论,如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变革等。
3.群体行为理论,如群体动力、群体思维等。
六、劳动与社会保障基本知识1.劳动法基本原则,如平等就业、合同保护等。
2.社会保障体系,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3.人力资源管理,如用人原则、员工培训等。
七、科学文化基本常识1.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如科学思维、科学创新等。
2.文化传承与发展,如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多样性等。
以上只是行测常识考试中的一部分知识点,还有其他一些知识点也可能被考察到。
因此,在备考行测时,必须广泛阅读、整理知识点,并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复习。
通过多做题、模拟考试,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此外,平时也要多关注国家政策、时事新闻等,以增加对各个领域的了解和认识。
最后,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备考行测常识考试有所帮助,祝大家考试顺利!。
行测常识知识点汇总
行测常识知识点汇总一、法律常识1. 行政主体要“三有”,一有“权”(行政权力),二有“名”(以自己名义从事行政管理),三有“责”(独立承担行政责任)。
2. 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以委托机关名义实施行政管理行为。
3. 公务员三标准: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4. 我国实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公务员职级在厅局级以下设置。
5. 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被开除公职的、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不得录用为公务员;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 1 年。
6. 公务员考核内容: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政治素质和工作实绩。
7. 公务员奖励分为: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称号。
二、政治常识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 中国梦的本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 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 “两个一百年”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6.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7. 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8.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行测每日必考知识点总结
行测每日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公共基础知识1.1 政治经济常识政治经济常识是行测考试中的重点内容,其在考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政治经济常识包括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基本常识。
首先,国家政治常识。
要了解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架构和运行机制,掌握国家政治体系、国家机构、国家权力机构、国家行政机构、国家司法机构等各方面的基本特点和作用。
对于中国的国家政治体系,要了解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府机构制度、政协制度、民主集中制等方面的基本特点。
其次,国家经济常识。
了解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掌握国家的产业结构、资源配置、国民经济总量、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国有资产、国际投资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对于近年来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再次,国家文化常识。
了解国家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制度,包括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间文化、现代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要对国家的文化政策和文化产业有所了解,同时了解国家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和基本发展情况。
最后,社会常识。
掌握国家的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包括国家的人口总量、人口结构、就业情况、教育状况、医疗卫生状况、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情况,要了解国家的社会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对于近年来国家社会问题的主要情况和解决途径,也要有所了解。
1.2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行测考试中的重点内容,其在考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法律法规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法定决定和地方性法规等各种规章制度。
在行测考试中,重点考查的是宪法、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土资源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等方面的基本常识。
首先,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国家政治和法律的总纲,规定了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宪法对于行测考试来说,是必考的基本要求。
其次,刑法。
刑法是规定刑事犯罪和刑事责任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刑事犯罪的构成要件、刑事责任的适用原则、刑罚的种类和适用原则等各方面的内容。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备考知识点
国家公务员⾏测常识备考知识点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测常识判断部分,经常会考察近现代史⽅⾯的知识,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公务员⾏测常识备考知识点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公务员⾏测常识备考知识点⼀:党史常识 1、⾟亥⾰命于1911年10⽉爆发,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亥⾰命推翻了清王朝,使统治中国⼏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就此结束,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
2、1917年爆发的俄国⼗⽉⾰命,开辟了⼈类历史的新纪元。
3、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5⽉,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命的开端。
4、1920年8⽉,上海共产党组织正式成⽴,陈独秀任书记。
同年10⽉,北京共产党组织成⽴,李⼤钊任书记。
5、1921年7⽉23⽇,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会在上海召开,最后⼀天会议转移⾄浙江嘉兴南湖举⾏,⼤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产阶级⾰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争的⽬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
⼤会选举产⽣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党的⼀⼤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
6、1922年7⽉,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会在上海举⾏,提出了党的最⾼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样,⼆⼤就在全国⼈民⾯前第⼀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命纲领。
7、1923年6⽉,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会在⼴州召开,⼤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份加⼊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8、1924年⾄1927年,称为中国的“⼤⾰命”或“国民⾰命”时期。
9、1927年4⽉12⽇,蒋介⽯在上海发动反⾰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命群众,7⽉15⽇,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向共产党员和⾰命群众举起了屠⼑,标志着第⼀次国共合作全⾯破裂,⼤⾰命失败。
行测常识必背知识点2024
行测常识必背知识点2024一、政治常识。
1. 时政热点。
- 关注近一年来国内外的重大政治事件,如重要的国际会议(G20峰会等)、国内的重大政策发布(如乡村振兴的新举措等)。
可以通过阅读官方新闻网站(如新华网、人民网)来获取这些信息。
- 对于党的重要会议内容要重点掌握,例如会议主题、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等。
如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一系列发展目标,包括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等。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如对立统一规律。
要知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在分析问题时能够运用这些原理。
- 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价值、剩余价值等概念的含义及其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体现。
二、经济常识。
1. 宏观经济。
- 了解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即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知道政府常用的宏观调控手段,如财政政策(税收、政府支出等)和货币政策(利率、货币供应量等)的运用及其影响。
- 经济增长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其局限性。
2. 微观经济。
- 基本的市场类型,如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
例如,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产品是同质的等特点。
- 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原理,包括影响需求(如消费者收入、偏好等因素)和供给(如生产成本、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因素,以及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移动规律。
三、法律常识。
1. 宪法。
- 我国的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等基本内容。
-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言论自由的界限等。
2. 民法。
- 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相关规定。
例如,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标准(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
-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等。
行测知识点汇总
行测知识点汇总一、数量关系1. 数学运算- 基础运算:加、减、乘、除- 百分比计算- 比例与比例推理- 代数式的基本运算2. 数列问题-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数列求和- 数列的应用题3. 方程与不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 不等式及其解集4. 几何问题- 平面几何:三角形、四边形、圆- 空间几何:长方体、立方体、圆柱、圆锥 - 面积与体积的计算- 几何图形的切、割、拼接问题二、判断推理1. 图形推理- 图形的平移、旋转、翻转 - 图形的对称性- 图形的组合与拆分- 图形序列的规律2. 逻辑判断- 命题逻辑:充分必要条件 -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3. 定义判断- 概念的定义与分类- 概念间的关系- 根据定义进行判断三、资料分析1. 文字资料- 信息提取- 信息比较- 趋势分析- 综合判断2. 图表资料- 表格数据的阅读与分析 - 图形数据的阅读与分析 - 数据的转换与计算- 数据的比较与推理3. 混合型资料- 文字与图表的结合分析 - 数据的综合处理- 多维度信息的整合四、常识判断1. 政治常识- 国家政策- 法律法规- 时事政治2. 经济常识- 基本经济概念- 经济现象- 经济政策3. 历史常识-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历史事件与人物4. 科技常识- 基础科学知识- 科技新动态- 科技与生活5. 文化常识- 文学艺术- 传统文化- 世界文化遗产五、言语理解与表达1. 阅读理解- 文章主旨- 段落大意- 细节理解- 推理判断2. 语句表达- 语句连贯性- 语句完整性- 语句表达准确性- 语句表达逻辑性3. 逻辑填空- 词语搭配- 语境分析- 词语辨析- 句子成分分析六、综合分析1. 问题解决- 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 策略选择与应用- 综合判断与决策2. 综合知识应用- 跨学科知识的整合- 知识的实际运用- 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七、备考策略1. 时间管理- 制定学习计划- 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 模拟考试练习2. 心理调适- 考试焦虑的应对- 保持积极心态- 增强自信心3. 复习策略- 重点知识回顾- 弱点强化训练- 模拟题与真题练习八、考试技巧1. 快速阅读- 跳读与扫读技巧- 关键词定位- 信息筛选2. 答题技巧- 选择题策略- 判断题技巧- 应用题解题方法3. 检查与修正- 答题后的复查- 常见错误类型- 修正策略以上是行测知识点的汇总,涵盖了行测考试的主要领域和备考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必考常识汇总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法律常识是必考考点之一,本文小编汇总了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法律常识知识点(宪法、刑法、行政法、民法、诉讼法),考生在备考期间有必要多多了解法律基本常识,争取考试时不丢分。
宪法知识点汇总1.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的地位,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2.国体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国家性质是国家制度的核心。
《宪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就确认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
3.政体政体,亦即政权组织形式,是指国家政权的构成形式,即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按照一定的原则具体组成,并代表国家系统地行使权力的国家政权机关体系。
《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3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这些规定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
4.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它通常是指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个人。
《宪法》第33条第1款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具有我国国籍是成为我国公民的唯一资格条件。
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自由;(5)监督权;(6)社会经济文化权利;(7)特定主体的权利保护。
5.国家权力机关(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又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每届任期五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召集。
如果全国人大常委会认为必要,或者有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全国人大会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可以概括为以下六类:①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②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③最高国家机关领导人的任免权;④国家重大事项的决定权;⑤最高监督权;⑥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是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最高国家权力的机关,也是国家的立法机关。
它在地位上从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是:①解释宪法和法律、监督宪法的实施;②国家立法权;③国家重要事项决定权;④人事任免权;⑤监督权;⑥全国人大授予的其他职权。
6.国家行政机关(1)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它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若干人、国务委员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
它的每届任期同全国人大每届任期相同。
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
国务院的机构设置包括各部、各委员会、办公机构、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
(2)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作为执行机关,它从属于本级国家权力机关,要对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作为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它要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并服从国务院的统一领导。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省长、市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负责制。
每届任期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任期相同。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和精干的原则,设立必要的工作部门。
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共同创立的。
它根据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对国家大政方针和群众生活的重要问题进行政治协商,并通过建议和批评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
这有利于坚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又有利于更广泛地联系和团结各阶层群众。
行政法知识点汇总1.行政主体与相对人(1)行政主体行政主体是指依法拥有独立的行政职权,能代表国家,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以及独立参加行政诉讼,并能独立承受行政行为效果与行政诉讼效果的组织。
(2)行政相对人行政相对人简称相对人,指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处于被管理地位上的组织和个人。
在我国,可以成为行政相对人的组织和个人有国家组织、社会组织、公民、外国组织和外国人。
2.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是指由行政主体作出的具有普遍拘束力的行政行为,一般表现为制定各种行政规则的行为,如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省人民政府制定行政规章,县人民政府规定行政措施等。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对特定事件或特定人所作的特定处理。
如对某一公民作出一个处罚决定,裁决一个复议案件等。
3.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是指特定的行政主体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而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相对人(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给予的行政制裁。
行政处罚可分七类:(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6)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4.行政强制(1)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行政强制法》第9条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包括:①限制公民人身自由;②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③扣押财物;④冻结存款、汇款;⑤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2)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
《行政强制法》第12条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包括:①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②划拨存款、汇款;③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④排除妨碍、恢复原状;⑤代履行;⑥其他强制执行方式。
5.行政复议(1)行政复议的范围根据《行政复议法》第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①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②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③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④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⑤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⑥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⑦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⑧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⑨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⑩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的;11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2)行政复议机关及其管辖根据《行政复议法》第3条规定,依照本法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的行政机关是行政复议机关,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具体办理行政复议事项。
根据《行政复议法》规定,行政复议管辖制度如下:①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②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所属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该派出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③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依照本法的规定作出最终裁决。
④对以上1~3点以外的其他行政机关、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按照下列规定申请行政复议: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构的部门或者该部门的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分别向直接管理该组织的地方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或者国务院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被撤销的行政机关在撤销前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有上述情形之一的,申请人也可以向具体行政行为发生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刑法知识点汇总1.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第3条至第5条规定了三项基本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2.犯罪构成要件任何犯罪都包括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1)犯罪客体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如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
犯罪客体按其范围可分为三类,即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2)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具体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其中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都必须具备的条件。
危害行为,是指在人的意识和意志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危害行为有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
(3)犯罪主体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并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