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底框结构

底框结构

底框结构
、抗震设计规范7.1.8条(强条):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何谓基本对齐?《工程抗震》杂志沙安解答:每单元有不超过2道砌体墙不落在下面的框架梁或抗震墙上,可认为是基本对齐,这里是指建筑单元还是结构单元?该2道砌体墙的长度有无限制?普遍认为这个标准不好掌握,成都市《建筑抗震审查要点》说:);6、7度5层可用砌体抗震墙(应符合7.5.6条的要求);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

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9规范为3),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如小于1.0,地震时第二层可能先于底层破坏,更危险);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0,8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

2、抗震设计规范7.1.5条:抗震墙的间距:6、7、8度时分别不应大于21、18、15m。

3、抗震设计规范7.1.10条:7度时底部框架及抗震墙的抗震等级为二级(89规范为三级)。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一、一般规定1、根据《抗规》7、1、2表中所述底框结构上部砌体最小厚度为240mm,房屋最高限值及层数: 6,7度 22m 7层;8度19m 6层;9度区不容许采用这种形式。

2、底框层高不得大于4、5m。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上部得砌体抗震墙与底部得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2)房屋得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得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

6、7度且总层数不超过五层得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得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得附加轴力与附加剪力;其余情况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3)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得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得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4)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得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得比值,6、7 度时不应大于2、0 ,8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

5)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

4、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框架与抗震墙得抗震等级,6、7、8度可分别按三、二、一级采用。

5、底框层砼等级不得低于C30。

二、计算方法及要点1、计算方法:底部框架房屋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并应按第2点规定调整地震作用效应。

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地震作用效应,应按下列规定调整:1)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得纵向与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值得大小在1、2~1、5范围内选用。

2)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与第二层得纵向与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亦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侧向刚度比在1、2~1、5范围内选用。

3)底层或底部两层得纵向与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应全部由该方向得抗震墙承担,并按各抗震墙侧向刚度比例分配。

关于底框结构房屋在设计中的缺点和优点

关于底框结构房屋在设计中的缺点和优点

关于底框结构房屋在设计中的缺点和优点摘要:底框结构的房屋是我国现阶段经济条件下的一种特有的房屋结构,这种结构由于其经济适用在我国的房屋建筑中运用广泛。

尤其在我们这里设防列度较低的地区,但是即使这种结构的房屋具有着节约造价、缩短工期的功效,但是它还是有着自身的一些缺点,而在底框结构的房屋设计中考虑这种结构存在的一些优点与缺点,则有利于在房屋的设计以及施工中房屋性能的提高。

关键词:底框结构;房屋设计;优点;缺点About the bottom frame structure housing in the design weaknesses and strengths (guizhou shougang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ZhaoJuMei 553028) Pick to: the bottom frame structure of the house is currently our country's economic conditions of a kind of special building structure, the structure because of its economyis applicable housing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use extensive. Especially in our here fortification intensity is low areas, but even if the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 has a save cost, shorten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of efficacy, but it still has its own some shortcomings, and in the bottom frame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 design consideringthis structure that there are som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s helpful fo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in the houses i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house.Key words: the bottom frame structure; Housing design; Advantages; faults 底框结构的房屋是我国现阶段经济条件下的一种特有的房屋结构。

论房屋建筑结构中底部框架

论房屋建筑结构中底部框架

论房屋建筑结构中底部框架摘要:框架一抗震墙砌体房屋的震害集中在底层框架或底层框架抗震墙部分,且墙比柱重,加之底层所受地震作用相对较大,造成底层框架抗震墙变形过分集中,位移太大或丧失承载力而破坏。

因此,本文分析了论房屋建筑结构中底部框架―抗震墙设计。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底部框架;抗震墙;设计引言:由于建筑功能的不同,建筑底部需要较大开间的商业用房,上部的砌体墙体无法直接落地,因此底部就必须选择另外的结构形式,采用框架能满足承载能力的要求,因此就必须设置适当的抗震墙,从而就形成了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结构的结构类型。

1、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结构特点底部框架-抗震墙的材料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相对于上部砌体具有较好的延性,而上部是由砂浆和砌块结合砌筑而成的砌体材料,虽然砌体材料具有很好的抗压性,但是受剪抗拉性差,属于脆性材料。

底部和上部的结构形式截然不同,底部由框架和抗震墙构成,而上部由砌体的抗震墙开间相对较小。

上部砌体数量多、抗震墙开间小的结构,弥补了在材料方面上部砌体比钢筋混凝土弹性模量小的不足,但可能导致竖向刚度存在突变。

大量的震害表明,底部的框架-抗震墙的抗震性能直接影响到房屋的抗震性能。

这种结构类型在地震时的破坏都是由底部引起的。

显而易见,水平方向的地震力的作用使底部成为变形集中层的薄弱环节。

2、抗震墙房屋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设计具体要求2.1房屋的层数和高度要求限制基于底框结构下部与上部不同的材料性质和震害经验,限制其高度和层数仍为主要的抗震措施。

《抗震规范》对于底框结构层数及高度作了明确规定。

并注意到总层数和总高度,7、8度时可与普通砌体房屋相当。

2.2抗震墙的最大间距限制在设计纯砌体结构时,设计师一般都能够遵循《抗震规范》布置横墙,限制横墙最大间距,《抗震规范》确规定,底框结构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6度为21m;7度为18m;8度为15m。

2.3上下层刚度比的要求限制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上部和下部是由两种性质不同的材料组成,上部各层砖房为砌体结构,纵横墙体较多,重量大,侧移刚度大,但变形和耗能能力相对较差;而下部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高大,侧移刚度较上部砖房小。

底框结构抗震墙布置_0

底框结构抗震墙布置_0

底框结构抗震墙布置- 结构综合资料底框结构是我国现阶段经济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结构,从抗震上讲它是一种不合理的结构形式,但限于我国当今的经济发展水平,目前还无法取消,因此在我国内地及广大中西部地区临街建筑中仍普遍采用。

其具有“头重脚轻”、上刚下柔、的特点,为保证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用不倒”的抗震原则,《建筑设计抗震规范》(GB50011-2001)对底框结构底部框架层与上层刚度比做出了明确规定,其中底层框架,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底部框架中布置一定数量的的抗震墙。

结构设计中抗震墙如何设置,有时需要反复计算,多次与建筑专业协调。

作者在总结多年底框架结构工程设计的基础上,对剪力墙布置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办法。

1 剪力墙布置原则底框架结构中的剪力墙既是承担竖向荷载的主要构件,更是承担水平力的主要构件,在地震中起第一道防线作用,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底部剪力墙承担100%的水平地震作用,而框架只承担小部分的地震力作为安全储备。

震害观测表明,底框砖房在地震时底层将发生变形集中,会出现过大的侧移而严重破坏甚至倒塌。

有鉴于此,新规范在近十几年各地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底框架结构剪力墙的布置做出了更科学的调整。

首先抗震墙间距要满足最大横墙间距限制,6、7、8度设防区最大横墙间距分别为21m、18m、和1 5m。

其次,剪力墙应沿2个主轴方向都有布置,使之形成直角以更好地发挥抗震作用。

另外要克服矫枉过正的偏见,有些设计人员认为既然底框结构底层薄弱就多布置一点剪力墙越强越好,实际上是走向另一个极端。

剪力墙的设置应与上部砌体结构相协调,抗震设计的原则是沿楼层间侧移刚度应均匀变化,而不允许各层间发生突变。

2 剪力墙使用材料规范中规定6、7度且总层数不超过5层的底框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砌体抗震墙砌体抗震墙适用于总层数少、柱距较小、平面规整的建筑,它造价低,施工方便。

建设标准

建设标准

建设标准一、建筑设计标准(1)、结构形式: 1#、2#为18层剪力墙结构,3#为6层砖混结构, 1#、2#、3#为底框结构,小区内6、7#为砖混结构,主楼之间连接的二层商业为框架结构。

均为全现浇。

(2)、层高:1#地下室层高为2.6 米,底层商业为3.9米,住宅为3.0米;10#、11#地下室层高为2.6 米,底二层商业为3.85米、3.5米,住宅为3.0米;8#、9#商业部分下面的地下室层高为2.3 米,底二层商业为3.85米、3.5米,住宅部分下面的地下室层高为2.85 米,住宅一、二层为3.3米、3.5米,以上为3.0米;2#、3#、4#、5#底层商业为3.9米,上部为2.9米;6#、7#砖混结构地下室层高2.19 m,上部为2.9米;主楼之间连接的二层商业不考虑地下室且层高为3.85m、3.5m;不带商业住宅室内外高差1m,商业室内外高差0.45m,步行街两侧底商室内外高差根据现场情况定。

(3)、楼梯间、电梯间:楼梯间开间为2.6m,地面为地板砖(11层)、水泥砂浆(多层),墙面为888。

电梯间前室为地板砖。

(4)、屋面形式:均为平屋面,住宅为上人屋面。

(5)、外墙面:住宅为外墙砖;临街商业为干挂花岗岩。

(6)、商业:毛地面、墙面与顶棚批白水泥,门前台阶为花岗岩,门为玻璃地弹门外加防盗门,室内楼梯栏杆为不锈钢。

(7)、阳台:与建筑立面效果、建筑风格协调。

(8)、楼、地面 : a、厨、卫间:楼地面毛面,厨房防水,卫生间考虑防水留地漏;b、室内其它:毛地面;毛楼面;(9)、内墙面、顶棚: a、厨房、卫生间:毛墙面、毛顶棚;b、地下室:面层为888。

c、室内其它:毛墙面、毛顶棚。

(10)、门: a. 单元门采用成品子母安全门;地下室为木门。

b. 室内门只预留洞口;c.封闭阳台,与客厅或餐厅之间只预留门洞。

(11)、窗:考虑推拉窗(塑钢)。

a.所有外窗均为中空玻璃窗加纱扇,固定窗除外;b、楼梯间窗为单层塑钢推拉窗,加纱扇;c、飘窗窗台高度(根据效果定);d、防护栏杆材料为铁艺,围窗做。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问答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问答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1]156号文的通知,新修订的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以下简称新规范)将于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目前,新规范已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许多设计人员在学习后通过信函、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向抗震规范管理组提出了许多问题,管理组对所提问题做了逐一解答。

现挑选一些共性的问题汇总如下,以期对有关人员学习掌握新规范有些帮助。

1. 为什么新规范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而原《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以下简称89规范)2002年12月31日才废止因新规范是对89规范进行全面修订而编制的,在执行中需考虑设计、管理人员有一学习、适应和实用过程,为此保留一年的过渡期,这也是新规范执行中的通行做法,当初89规范在执行时曾三年的过渡期。

2. 新规范在过渡期中,一些其他的相关规范尚未公布,配套的计算软件还未升版,在实际使用时应如何操作?新规范与89规范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在过渡期内,结构进行抗震设计验算时,仍可采用依据89规范编制的计算机软件,但对于不需计算的抗震构造措施则自2002年1月1日起要按新规范执行。

在各地开展的施工图审查也可按此要求开展有关设计审查工作。

3. 新规范中为何无烟囱、水塔等构筑物及钢筋混凝土异型柱结构的抗震设计内容?本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已不包括烟囱、水塔等构筑物的抗震设计内容,此部分内容即将归入修订的《构造物抗震设计规范》。

对于异型柱结构,目前工程抗震界业内专家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普通认为异型柱结构属于抗震不利不的结构体系,目前正在修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均未将其列入。

若采用异型柱结构又无地方法规者,属于超规范、超规程设计,应按国务院《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第29条的要求执行。

4. 新规范中对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分类总原则是什么?为什么乙类建筑不是特别多?设置了抗震缝后可否根据各单元划分设防分类?目前许多大底盘高层建筑裙房为商店,上部为住宅楼,其抗震设防分类应注意哪些事项?按照当前的抗震防灾政策,在《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条文说明指出,对一般情况下,原则上能保障在遭遇设防烈度地震影响时,不致有灾难性后果,故绝大部分的建筑,均可列为丙类建筑,少数重要的建筑列为乙类建筑。

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

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

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底框结构设计要点总结(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一、分析建筑条件,准备初步工作:1.底框部分:(1)根据建筑条件图布置框架柱轴网,由抗震概念设计,尽量不要出现单根柱而不能形成一榀框架的情况,柱距一般为6米;(2)柱截面初步设计;单层商铺部分的框架柱截面设为350X350,底框部分的框架柱设为400X400;(3)根据柱轴网确定剪力墙的分布(长度和距离);(4)剪力墙一般分布在楼梯间处,与电信专业协调,预留电表箱位置;(5)剪力墙往往矮而长,变形能力差,多为剪切破坏,宜开竖缝保证高宽比大于1.5;(6)根据底层店面部分的墙厚确定框架梁、柱偏心;(7)根据框架柱的设置和柱距,确定框架梁的高度和宽度(一般上面有出承重墙的框架梁宽度不小于350,其它墙梁宽度不小于300,高度不小于净跨的1/5);(框架结构梁截面尺寸控制办法:计算时用TAT,看计算结果配筋图内的配筋率图;要求全截面配筋率1.5-1.7之间)(8)其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度可分别按三、二级采用;2.砖混部分:(1)根据纵横墙的布置及可能会有的屋面构架,确定构造柱的位置和种类,(最外围的构造柱直接升到女儿墙,门窗洞口处的构造柱尺寸最好与门洞处的短墙吻合)(2)根据户型布置设置梁,包括其宽度和高度(其位置应把楼板分成规则的矩形,在阳台较大窗洞处或门窗连续设置处应设置过梁,且其高度加上门窗的高度应等于楼层高度);(3)根据户型布置确定板厚,一般取短向跨度的1/35,但是最好不要小于100,客厅不小于120,否则影响使用;阳台、厨卫一般为90,屋面板厚120,楼梯梯板厚度为板跨的1/28,且平台梁高度与其下的窗高之和要等于建筑标高;(4)根据墙体外立面的腰线做法,确定外围圈梁的高度和做法;(5)根据总体要求,设置不同的结构标准层与荷载标准层;(6)阳台处的挑梁高度为挑出长度的1/3-1/6;二、输入计算模型,进行程序计算:1.底框部分:(1)SAT-8计算底框时不能考虑风荷载。

PKPM底框结构设计要点

PKPM底框结构设计要点
所以底框最好还是不折减荷载为好,另外在生成梁平法图时,在绘制新图项中一定要将“该层是底框抗震墙的托墙梁”打钩,不然附加吊筋都不够
本人04年曾经作过一个底框小区(全部用PK算的,汗。。。)
后来PKPM出新版本了,SATWE其实也可以算底框了,关键要选PM-8菜单,如果柱网规则的话一般没什么问题,我比较过同一建筑的C和PK的结果。但是有一点,用SATWE的计算的话,梁下如果有砼剪力墙话就要注意了,因为SATWE会把墙也当成支座,造成梁配筋偏小,应该用PK复核一下。另外,本人总感觉SATWE的柱配筋太偏大了点,特别是有砼剪力墙的地方,好象是墙的地震力最后都有柱承担了,麻烦明白的朋友指点一下!
总结一下:我说的方法可能有点麻烦,但是做结构就是不能怕麻烦。可能还有一点,就是设计时间的问题,很多工程问题都是时间太紧张的原因。这一点没有办法,最后我还是送给大家一句话,谨慎谨慎再谨慎,小心小心再小心!我的心在流血,这就是我血一样的教训!
底框 只能用于6 7度
6 度可以 用砖砌剪力墙
上面哪个更头大
关于底框-抗震墙结构框架梁荷载的折减 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上时,上部荷载不折减,按100%作用在托梁上,托梁配筋与普通梁一样按受弯构件计算. 当6.7度(0.1g.0.15g)时,上部荷载可考虑乘折减系数,此时托墙梁配筋与普通梁一样按受弯构件计算,因此,输入的折减系数不应太小,一般可输入0.7~0.9,但不应少于四层荷载值.
底框结构是我国现阶段经济条件下特有的一种结构,从抗震上讲它是一种不合理的结构形式,但限于我国当今的经济发展水平,目前还无法取消,因此在我国内地及广大中西部地区临街建筑中仍普遍采用。其具有“头重脚轻”、上刚下柔、的特点,为保证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用不倒”的抗震原则,《建筑设计抗震规范》(GB50011-2001)对底框结构底部框架层与上层刚度比做出了明确规定,其中底层框架,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底部框架中布置一定数量的的抗震墙。结构设计中抗震墙如何设置,有时需要反复计算,多次与建筑专业协调。作者在总结多年底框架结构工程设计的基础上,对剪力墙布置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办法。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一、一般规定1、根据《抗规》7、1、2 表中所述底框结构上部砌体最小厚度为240mm,房屋最高限值及层数:6, 7度22m 7层;8度19m 6层;9度区不容许采用这种形式。

2 、底框层高不得大于4、5m。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上部得砌体抗震墙与底部得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2)房屋得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得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

6、7 度且总层数不超过五层得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得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得附加轴力与附加剪力;其余情况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3)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得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得比值,6、7 度时不应大于2、5,8 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4)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得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得比值,6、7 度时不应大于2、0,8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

5)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

4、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框架与抗震墙得抗震等级,6、7、8 度可分别按三、二、一级采用。

5、底框层砼等级不得低于C30。

二、计算方法及要点1、计算方法:底部框架房屋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并应按第 2 点规定调整地震作用效应。

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地震作用效应,应按下列规定调整:1)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得纵向与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值得大小在1、2〜1、5范围内选用。

2)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与第二层得纵向与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亦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侧向刚度比在1、2〜1、5范围内选用。

3)底层或底部两层得纵向与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应全部由该方向得抗震墙承担,并按各抗震墙侧向刚度比例分配。

PKPM砖混结构底框设计

PKPM砖混结构底框设计

砖混底框的设计(一)“按经验考虑墙梁上部作用的荷载折减”⑴由于墙梁的反拱作用,使得一部分荷载直接传给了竖向构件,从而使墙梁的荷载降低。

⑵若选择此项,则程序对所有的托墙梁均折减,而不判断该梁是否为墙梁。

(二)“按规范墙梁方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⑴若选择此项,则则程序自动判断托墙梁是否为墙梁,若是墙梁则自动按照规范要求计算梁上的荷载,若不是墙梁则按均布荷载方式加到梁上。

⑵若同时选择“按经验考虑墙梁上部作用的荷载折减”和“按规范墙梁方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两项,则程序对于墙梁则执行“按规范墙梁方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对于非墙梁则执行“按经验考虑墙梁上部作用的荷载折减”。

(三)“底框结构剪力墙侧移刚度是否应该考虑边框柱的作用”若选择此项,则程序在计算侧移刚度比时,与边框柱相连的剪力墙将作为组合截面考虑。

否则程序分别计算墙、柱侧移刚度。

一般而言,对混凝土抗震墙可选择考虑边框柱的作用,对砖抗震墙可选择不考虑边框柱的作用。

(四)混凝土墙与砖墙弹性模量比的输入⑴适用范围:混凝土墙与砖墙弹性模量比只有在该结构在某一层既输入了混凝土墙,又输入了砖墙时才起作用。

⑵物理意义:混凝土墙与砖墙的弹性模量比。

⑶参数大小:该值缺省时为3,大小在3~6之间。

⑷如何填写:一般而言,混凝土墙的弹性模量是砖墙的10倍以上。

如果是同等墙厚,则混凝土墙的刚度就是砖墙的10倍以上。

但实际上,在结构设计时,一方面混凝土墙的厚度小于砖墙,从而使混凝土墙的刚度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在实际地震力作用下混凝土墙所受的地震力是否就是砖墙的10倍以上还是未知数,因此我们不能将该值填得过高。

(五)砖混底框结构风荷载的计算⑴TAT软件可以直接计算风荷载。

⑵SATWE软件不可以直接计算风荷载,需要设计人员在特殊风荷载定义中人为输入。

(六)砖混底框不计算地震力时该如何设计?⑴目前的PMCAD软件不能计算非抗震的砖混底框结构。

⑵处理方法:①设计人员可以按6度设防计算,砖混抗震验算结果可以不看。

简述新抗规关于底框砖房的抗震规定

简述新抗规关于底框砖房的抗震规定

简述新抗规关于底框砖房的抗震规定作者:张驶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第5期张驶(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辽宁沈阳 110006)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简称新抗规)中对于底框砖房的相关抗震规定,提出了设计时应该注意的事项,以便设计人员对于该结构形式的理解和应用。

关键词:新抗规底框砖房抗震规定中图分类号:TU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2(b)-0037-011 引言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是指底部为框架-抗震墙结构、上部为砌体结构的房屋。

这种房屋由两种不同材料组成,对于抗震十分不利,但限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不平衡、以及大量商住楼建设的需要,还不得不保留这种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结构类型。

本文主要论述一下底部框架和抗震墙均采用混凝土、上部采用烧结普通砖或多孔砖的砌体房屋,故简称底框砖房。

2 底框砖房的限制条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简称新抗规)对底框砖房有如下的限制:(1)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如下规定:6度:层数:7层,高度:22m;7度(0.10g):层数:7层,高度:22m;7度(0.15g):层数:6层,高度:19m;8度(0.20g):层数:5层,高度:16m。

此外,乙类建筑不应采用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

(2)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底部层高不应超过4.5m;上部砌体承重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3.6m,其最小墙厚为240mm。

3 过渡层的设计要求过渡层即与底部框架-抗震墙相邻的上一砌体楼层,在这种上刚下柔的建筑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在地震时破坏较重,应此新抗规对过渡层给以特别加强。

(1)上部砌体墙的中心线宜与底部框架梁、抗震墙的中心线相重合;构造柱宜与框架柱上下贯通。

(2)构造柱应在底部框架柱、混凝土墙约束柱所对应处设置,且墙体内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层高。

(3)构造柱的纵向钢筋,6、7度时不宜小于416,8度时不宜小于418;一般情况下,纵向钢筋应锚入下部的框架梁或混凝土墙内。

底框设计要点

底框设计要点

底框房屋抗震设计要点[摘要]:总结了底框-抗震墙结构房屋抗震设计时的一些要点,主要考虑了结构方案、结构抗震计算和结构构造等几方面,可为工程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底框-抗震墙;抗震;近年来,在城镇地区出现了许多的底框-抗震墙结构房屋,底层为商业,上部为住宅的多层房屋。

底层商业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平面布置上满足了灵活的要求,上部住宅一般为多孔砖砖混结构,这种结构形式既满足了商业要求,又给附近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另外该结构形式还比较经济。

但是,历次震害表明,该结构在震害时底部发生变形集中,因出现大的侧移而严重破坏,甚至坍塌。

即从结构抗震角度而言,该结构抗震整体性能差,“头重脚轻”、上刚下柔”,最容易引起底层的严重破坏,从而危及整个房屋的安全。

所以需要设计上更加慎重的解决好有关问题,保证其结构的安全性。

一、方案方面1、不应采用两种不同的结构受力体系。

比如将邻街的一半设计为底框-抗震墙结构,而另一半为砖墙体落地的全砖混结构,在一个结构单元内造成平面刚度和竖向刚度二者都产生突变,对抗震十分不利。

2、房屋的平立面布置应规则、对称。

底层框架房屋平面上凹进凸出,会导致各部分质量不均匀,或者建筑物外纵墙被人为割断,严重影响抗震刚度。

从历次震害看,底框结构的房屋体形应简单、对称,结构抗侧力构件的布置应尽量对称,以减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

对平立面是否规则,应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8> (以下简称“《抗震规范》”)中第3.4.1条、第3.4.2条为依据。

如由于种种原因致使平面不规则,则应按抗震规范第3.4.3条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3、底部框架结构的柱网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7.5m左右,并且框架梁上悬墙数目不应超过一道。

同时考虑底部框架梁横断面高度取值应控制1/5~1/8梁跨,如果柱网过大,会使梁断面及配筋出现异常现象,而上部悬墙数目增多,更会加重这种现象。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底框结构设计规范一.一般规定1.根据《抗规》7.1.2表中所述底框结构上部砌体最小厚度为240mm,房屋最高限值及层数: 6,7度 22m 7层;8度 19m 6层;9度区不容许采用这种形式。

2.底框层高不得大于4.5m。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2)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

6、7度且总层数不超过五层的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的附加轴力和附加剪力;其余情况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3)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4)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 度时不应大于2.0 ,8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

5)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

4.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8度可分别按三、二、一级采用。

5.底框层砼等级不得低于C30。

二.计算方法及要点1.计算方法:底部框架房屋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并应按第2点规定调整地震作用效应。

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地震作用效应,应按下列规定调整: 1)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值的大小在1.2~1.5范围内选用。

2)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和第二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亦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侧向刚度比在1.2~1.5范围内选用。

3)底层或底部两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应全部由该方向的抗震墙承担,并按各抗震墙侧向刚度比例分配。

底框PKPM做法

底框PKPM做法

7.1.8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2 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

6、7度且总层数不超过五层的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的附加轴力和附加剪力;其余情况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3 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4 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 度时不应大于2.0 ,8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

过去,PKPM对底层框架上部砖房结构的设计过程是:1. 用PMCAD主菜单8作整体结构分析并得出底框的地震力;2. 用PMCAD主菜单4对底层框架部分逐个提取每榀框架;3. 用PK的平面杆系有限元分析功能逐个计算每榀框架,并用PK其它菜单画底框施工图。

以上的方法对底框部分的计算及绘图效率都较低,SA TWE软件新增了底框结构空间分析功能,并提供了两种分析方法:方法一,接PMCAD主菜单8的规范算法,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的简化方法。

它将计算分为两步,第一,仍用PMCAD主菜单8的基底剪力法作整体结构分析并得出底框层的地震力,其次,将上部砖房与底部框架分离开,并使底部框架接收上部砖房传来的恒荷载、活荷载及地震力〔包括倾覆力矩〕,最后,仅对底框部分用SA TWE进行空间分析。

方法二,有限元整体算法。

将上部砖房和底框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砖混底框结构的特点,采用空间组合结构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其它各种砌体结构。

用以上两种方法计算后,对底框部分的画图可以用SA TWE接力PK画图方式,即全楼归并后的成批挑选梁柱画图。

关于底部框架-_上部门式刚架结构体系的探讨

关于底部框架-_上部门式刚架结构体系的探讨

关于底部框架-上部门式刚架结构体系的探讨葛小珲*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成都 610041摘要 底部框架-上部门式刚架结构体系在工业建筑和仓储类建筑中时有出现,但目前规范并没有类似结构体系的相关规定。

本文针对这类结构体系的整体性能及二层门式刚架的鞭梢效应进行分析,探讨类似结构的设计重点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 底框 门式刚架 鞭梢效应DOI : 10.3969/j.issn.1007-6247.2023.04.009工业建筑和现代物流仓储建筑时常会出现底部混凝土框架结构(或钢框架)-上部门式刚架的结构体系,这种结构体系在现行国家规范中没有相应的规定,进行结构设计时,在结构体系分析、指标控制及抗震措施等方面没有相应的规范依据,往往需要进行专项研究和论证。

下文仅针对这种结构体系的特点,对其整体性能和鞭梢效应的影响大小进行探讨。

1 底框门刚结构体系与其他常用结构体系的对比两层工业及仓储物流建筑通常采用如下八种结构体系:(1)体系1:单层门式刚架,柱脚铰接。

(2)体系2:单层门式刚架,柱脚刚接。

(3)体系3:一层为钢框架结构,二层为门式刚架结构,门式刚架柱脚铰接。

(4)体系4:一层为钢框架结构,二层为门式刚架结构,门式刚架柱脚刚接。

(5)体系5:一层为混凝土框架结构,二层为门式刚架结构,门式刚架柱脚铰接。

(6)体系6:一层为混凝土框架结构,二层为门式刚架结构,门式刚架柱脚刚接。

(7)体系7:一层为混凝土框架-支撑结构,二层为门式刚架结构,门式刚架柱脚铰接。

(8)体系8:一层为混凝土框架-支撑结构,二层为门式刚架结构,门式刚架柱脚刚接。

本文将针对一栋24 m×47 m 的两层仓储库房建筑,采用不同结构体系进行对比分析。

场地条件:7度(0.10 g),地震分组第三组,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特征周期为0.45 s,基本风压为0.3 kPa。

建筑各层平面布置图见图1~图 3:*葛小珲:高级工程师。

2007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

集装箱房屋技术规范

集装箱房屋技术规范

集装箱房屋生产/装修技术规范目的:明确集装箱房屋主体生产与装修工艺及质量标准。

适用范围:主体生产、内外部装修。

一、集装箱房屋生产施工目标1)工程质量目标:一次性验收合格,争创客户满意工程。

2)主体结构施工阶段:①、主体阶段:重视主体,抓关键部位,结实牢靠、结构尺寸符合要求,横平竖直。

②、装饰阶段:内外装饰先做样板实验,视觉效果验证后施工。

3)主体与竣工验收:按照设计文件与本规范组织验收,过程质量符合要求后方可流入下道工序生产施工。

(客户另有要求的除外)4)交付期目标:开工后优化施工班组与材料组织,并行交叉作业,根据合同约定期限倒排作业计划,确保如期交付。

5)安全管理目标:零安全事故,贯彻安全管理制度,组织班组安全培训与日常安全检查,将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6)成本控制目标:严格履行按需领料程序,杜绝材料浪费现象,非设计方案发生重大变化时,原则上成本不允许超过预算的105%。

二、主体结构主要材料规格型号1、角件:160*135*120mm铸钢。

2、立柱:160*135*2.5mm镀锌折件或120*120*2.5mm镀锌方管。

3、底横梁120*120*2.5mm镀锌方管,底檩条80*80*1.8mm镀锌方管、80*40*1.8mm镀锌矩管间隔使用,间距600mm。

4、顶横梁120*80*2.5mm矩管,顶檩条50*50*1.2mm镀锌方管,间隔600mm(可根据顶板尺寸调整间距)。

5、次立柱:箱体长度超过8〜10m,必须在A/C立面分中分别增加一根80*80*1.8mm镀锌方管作为次立柱;10〜12m在A/C立面等距增加2根80*80*1.8mm镀锌方管作为次立柱。

次立柱具体位置如与箱体结构冲突,由技术人员另行确定。

6、墙体一般为1130*2755*70*0.8mm波纹夹芯岩棉板或1135*50mm夹芯岩棉平板,墙体高度=箱体高度-顶梁-地梁-5。

7、镀锌夹芯岩棉平板定位用U型为51*30*0.3mm镀锌折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一.一般规定1.根据《抗规》7.1.2表中所述底框结构上部砌体最小厚度为240mm,房屋最高限值及层数: 6,7度 22m 7层;8度19m 6层;9度区不容许采用这种形式。

2.底框层高不得大于4.5m。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2)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

6、7度且总层数不超过五层的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的附加轴力和附加剪力;其余情况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3)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4)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 度时不应大于2.0 ,8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

5)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

4.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8度可分别按三、二、一级采用。

5.底框层砼等级不得低于C30。

二.计算方法及要点1.计算方法:底部框架房屋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并应按第2点规定调整地震作用效应。

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地震作用效应,应按下列规定调整:1)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值的大小在1.2~1.5范围内选用。

2)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和第二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亦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侧向刚度比在1.2~1.5范围内选用。

3)底层或底部两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应全部由该方向的抗震墙承担,并按各抗震墙侧向刚度比例分配。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中,底部框架的地震作用效应宜采用下列方法确定:1)底部框架柱的地震剪力和轴向力,宜按下列规定调整:a.框架柱承担的地震剪力设计值,可按各抗侧力构件有效侧向刚度比例分配确定;有效侧向刚度的取值,框架不折减,混凝土墙可乘以折减系数0.30,砖墙可乘以折减系数0.20。

b.框架柱的轴力应计入地震倾覆力矩引起的附加轴力,上部砖房可视为刚体,底部各轴线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可近似按底部抗震墙和框架的侧向刚度的比例分配确定。

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钢筋混凝土托墙梁计算地震组合内力时,应采用合适的计算简图。

若考虑上部墙体与托墙梁的组合作用,应计入地震时墙体开裂对组合作用的不利影响,可调整有关的弯矩系数、轴力系数等计算参数。

4.如底框中抗震墙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普通砖抗震墙,符合《抗规》第7.5.6条的构造要求时,其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底层框架柱的轴向力和剪力,应计入砖抗震墙引起的附加轴向力和附加剪力,其值可按下列公式确定:式中Vw——墙体承担的剪力设计值,柱两侧有墙时可取二者的较大值;Nf——框架柱的附加轴压力设计值;Vf——框架柱的附加剪力设计值;Hf、l——分别为框架的层高和跨度。

2) 2嵌砌于框架之间的普通砖抗震墙及两端框架柱,其抗震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式中V——嵌砌普通砖抗震墙及两端框架柱剪力设计值;Aw0——砖墙水平截面的计算面积,无洞口时取实际截面的1.25倍,有洞口时取截面净面积,但不计入宽度小于洞口高度1/4的墙肢截面面积;M uyc 、M ly——分别为底层框架柱上下端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非抗震设计的有关公式取等号计算;H0——底层框架柱的计算高度,两侧均有砖墙时取柱净高的2/3,其余情况取柱净高;γREc——底层框架柱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采用0.8;γREw——嵌砌普通砖抗震墙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采用0.9。

三.底框房屋的抗震措施。

1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上部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置部位,应根据房屋的总层数按本章第7.3.1条的规定设置。

过渡层尚应在底部框架柱对应位置处设置构造柱。

2)构造柱的截面,不宜小于240mm×240mm。

3)构造柱的纵向钢筋不宜少于4φ14,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4)过渡层构造柱的纵向钢筋,7度时不宜少于4φ16,8度时不宜少于6φ16。

一般情况下,纵向钢筋应锚入下部的框架柱内;当纵向钢筋锚固在框架梁内时,框架梁的相应位置应加强。

5)构造柱应与每层圈梁连接,或与现浇楼板可靠拉结。

2上部抗震墙的中心线宜同底部的框架梁、抗震墙的轴线相重合;构造柱宜与框架柱上下贯通。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楼盖应符合下列要求:1)过渡层的底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板厚不应小于120mm;并应少开洞、开小洞,当洞口尺寸大于800mm时,洞口周边应设置边梁。

2)其他楼层,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时均应设现浇圈梁,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时应允许不另设圈梁,但楼板沿墙体周边应加强配筋并应与相应的构造柱可靠连接。

4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钢筋混凝土托墙梁,其截面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梁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300mm,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跨度的1/10。

2)箍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梁端在1.5倍梁高且不小于1/5梁净跨范围内,以及上部墙体的洞口处和洞口两侧各500mm且不小于梁高的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3)沿梁高应设腰筋,数量不应少于2φ14,间距不应大于200mm。

4)梁的主筋和腰筋应按受拉钢筋的要求锚固在柱内,且支座上部的纵向钢筋在柱内的锚固长度应符合钢筋混凝土框支梁的有关要求。

5底部的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其截面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抗震墙周边应设置梁(或暗梁)和边框柱(或框架柱)组成的边框;边框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的1.5倍,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的2.5倍;边框柱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的2倍。

2)抗震墙墙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60mm,且不应小于墙板净高的1/20;抗震墙宜开设洞口形成若干墙段,各墙段的高宽比不宜小于2。

3)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并应采用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

4)抗震墙的边缘构件可按本规范第6.4节关于一般部位的规定设置。

6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底层采用普通砖抗震墙时,其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墙厚不应小于240mm,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10,应先砌墙后浇框架。

2)沿框架柱每隔500mm配置2φ6拉结钢筋,并沿砖墙全长设置;在墙体半高处尚应设置与框架柱相连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墙长大于5m时,应在墙内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7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材料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1)框架柱、抗震墙和托墙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2)过渡层墙体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

8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其他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抗规》第7.3.5条至7.3.14条有关要求。

四.计算软件。

1. 一般可以采用PKPM和GSCAD计算。

个人认为不论软件设计的更为完善性的话,GSCAD无疑操作简单也明了些。

PKPM底框部分与上部砌体结构部分需分开计算。

在PMCAD录入部分输入结构构件组装楼层及输入布置信息和荷载传导后,上部砌体抗震验算应在PMCAD第8项内进行砌体抗震验算及其他计算--可选SATWE中接PM8规范算法及有限元计算法分别对底框及上部砌体结构部分计算。

采用PK也可以计算,只是稍微麻烦点,而且PK只能算平面内弯矩,平面外弯矩是程序根据平面内弯矩估算出来的,结果偏大,也不符合实际。

SATWE平面内外弯矩均可算,符合实际,比如柱子配筋两方向是算出来的,而PK只算一个方向,另方向配筋是软件根据算的方向估出来的。

所以还是建议采用SATWE或者TAT(高层版)计算。

2.如果采用PK计算的话,网上有这么一个简单的介绍及一些需要注意的重点:(1)PM建模,活载输入按照规范走;恒载:空心板+双面粉刷+楼面做法,我大概输3~3.5,现浇板100mm我输3.5~4。

(2)抗震验算通过,侧向刚度比要满足规范。

(3)有几个重要参数大家需要重视1)墙体材料自重:一般按照实心粘土砖为22,这个是加双面粉的,没有特殊要求不要动他。

如果确实要动,多孔砖密度较小KP1型资料显示为16.63KN/M3加双面粉,19~20左右。

2)按照经验考虑墙梁作用上部荷载折减:这个选项一般不选。

原因无经验即不选。

3)按照规范方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一般不按照墙梁计算,不选。

4)剪力墙侧移刚度考虑边框柱作用:与剪力墙多少有关,不选偏安全。

上面4点可以都不选,但是必须要选的时候希望注意以下几点:关于底框-抗震墙结构框架梁荷载的折减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上时,上部荷载不折减,按100%作用在托梁上,托梁配筋与普通梁一样按受弯构件计算. 当6.7度(0.1g.0.15g)时,上部荷载可考虑乘折减系数,此时托墙梁配筋与普通梁一样按受弯构件计算,因此,输入的折减系数不应太小,一般可输入0.7~0.9,但不应少于四层荷载值.也可将折减与墙梁同时勾选.程序根据砌体规范 7.3.2条判断框架梁和过度层墙体是否符合墙梁的一般规定,对符合规定的框架梁和框支墙体按墙梁设计,对不符合规定的框架梁或框支墙体不考虑墙梁作用,在不满足墙梁的条件下,程序按折减去处理,但一般不考虑框架柱的边框作用.(4)以上通过后,形成PK文件,要一榀抽,然后进入PK查看计算结果。

重要的内容又来了:不要只看配筋,剪力图也是很重要的,《强剪弱弯》要深刻理解,箍筋的多少是剪力来决定的,底框主要是剪力控制,一定要注意! SAWTE配筋率不是很直观,我可以看图表确定!恒载,活载图很直观,还可以进行手算符合!重点又来了,附加箍筋,吊筋怎么来的!集中力啊!这在恒活图中表较清晰,还是要查表!上面的数值不知道是标准值,还是设计值!这一点还是请有经验的老师解答一下!如果不放心,还可以在PK中绘制梁图进行复核!3.有人质疑SATWE算出梁偏小,原因有二:第一对话框材料未点砌体,造成无法接PM-8荷载,梁配筋很小显然不对,这是未操作好,是错误;第二操作对了,梁筋小有可能梁下有剪力墙,是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