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说概括情节
六年级作品梗概大全(15篇)
![六年级作品梗概大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564076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80.png)
六年级作品梗概大全(15篇)优秀的作文常常有引人入胜的开头,我们可以多读一些优秀的开篇段落来借鉴。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作文范文,感受其中的思想和情感。
作品梗概作文六年级青铜葵花这本书是著名著名作家曹文轩的纯美小说,这是一个男孩与女孩的故事,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
葵花自幼便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在一次意外中,葵花的父亲失足跌入水中,失踪了。
老槐树下葵花的选择,似乎是命运让年幼的葵花踏进青铜家贫穷却温暖的庭院。
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粗茶淡饭的生活中,一家人为抚养葵花用尽了心力不让他吃一点苦,而哑巴哥哥青铜更是在沉默中无微不至的呵护这天上天赐给他的好妹妹葵花。
在充满了天灾人祸的岁月,一家老小相濡以沫,同心协力让人为之动容。
为了让葵花能在学校照张相,青铜一家人更加起草贪黑的辛勤劳作,年纪已大的奶奶到处捡柴火,背着山一样高的柴火,常常天黑还不回家。
已在冬季,青铜不畏严寒,在一尺厚的雪地里卖一家人编好的芦花鞋。
在美丽的痛苦中,他们相互爱着。
有一次,妈妈把宝贵的几毛钱塞给了葵花,让他买头绳。
可是懂事的葵花心里有了一个念头她想教哥哥识字。
她买来了薄本和铅笔,在纸上写下汉字来教哥哥。
“我来教你识字”,哥哥泪水如雨,从此他便渐渐学会了写字。
那好像遥不可及的梦想,终于终有一天,他在人们面前能够写下我是大麦地的青铜而骄傲一回。
他感谢聪慧的妹妹,懂他的心。
在短暂的幸福里,他们成了彼此的知己。
但大美总有残缺,“命运的轮船”要来接葵花回城里,兄妹俩便商量躲在岸边停靠着大船里。
为了让葵花回到城市,妈妈忍痛支开了青铜,只是因为所有人都不舍葵花的离去。
一家人只在轮船开动前匆匆告别。
从此青铜变了,他总是遥望芦苇荡的尽头,遥望爱的方向。
终于有一天,无声无息躺在地上的青铜真切地望见了熟悉的身影,在水帘下跑动。
哥哥的泪水泉涌而出,用尽平生力气大喊了一声“葵花”,虽然吐字不清,但他仍想快一点迎接朝他挥手的妹妹。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情节概括+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情节概括+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48b70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f1.png)
【导学案七】
小说的三要素
《江上》
冯至
8.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 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
舟行江上的情节:第11-13段
小说的三要素 歌声越唱越近,渔舟在芦苇旁停住了。子胥身不由己地上了船。 多少天的风尘仆仆,一走上船,呼吸着水上清新的空气,立即感到 水的温柔。子胥无言,渔夫无语,耳边只有和谐的橹声,以及水上的 泡沫随起随灭的声音。船到江中央,水流变得急聚了,世界回到原始 一般的宁静。(第11-12段)
第二天,王超杰带着箱子去了艺园斋。进了店门,见张小武和杨成岳
已 兴经?等”在杨那成里岳。 击王 掌超 大杰笑笑:道“决:正意“是帮二此助位意摆。好”功王架超, 杰想是了否想还要,我就再说唱:上“一今段日助就
唱一段《奇冤报》吧。”胡琴响起,王超杰唱起:“未曾开言两泪汪,尊 一声太爷听端详……”
真题训练
小说的三要素
【导学案十六】【2018年全国3卷】 《微纪元(节选) 》 刘慈欣
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着陆前
心情急切
飞船继续飞向太阳系深处。先行者没再关注别的行星,径直飞回地
球。啊,我的蓝色水晶球……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过了很长时间,
才强迫自己睁开双心眼存。一丝侥幸 他看到了一个黑白相间的地球。
明辨题型:题干中有“情节”“脉络”“思路”“梳理”“概括”“ 分析”等字样
通讯员送“我”去包扎所→开端(1-24)
纯
百
“我”向新媳妇借被子→发展(25-43) 洁
合
花
小通讯员牺牲→高潮(44-57)
之 花
新媳妇献出新被子→结局(58-59)
一句话总结:什么人干了什么事
根据概括小说主要情节的六种方法
![根据概括小说主要情节的六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a729dd1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da.png)
根据概括小说主要情节的六种方法小说中的情节是叙述故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核心,把握故事线索。
下面介绍六种概括小说主要情节的方法。
1. 故事起始概括小说情节的第一步是描述故事的起始点。
这个部分通常会介绍主角、背景信息和问题的出现。
可以简洁描述主角的身份和目标,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时代背景。
同时,提到引起故事发展的主要问题或冲突。
2. 事件发展接下来,我们可以概括小说中的事件发展过程。
这部分通常包括一系列的事件和揭示,推动故事向前发展。
可以描述主角面临的障碍、挑战和转折点。
重点强节,激发读者的兴趣。
3. 与转折在故事发展中,与转折是情节中最关键的部分。
我们可以概括这些关键时刻,并描述主角面临的重要决策或事件。
通常是故事发展的最高点,转折则会改变情节的走向。
4. 低谷与发展在和转折之后,故事往往会进入一个低谷期。
这个时候,主角可能面临失败、困惑或绝望的境地。
然而,故事并不会停滞不前,而是通过新的发展和故事线索重新获得动力。
5. 结局与总结在概括小说情节时,我们需要描述故事的结局和总结。
这部分要表明主角是否达到目标,问题是否解决,以及故事中的主要线索是否得到解答。
可以描述主角的成长和改变,并强调故事的主题和教训。
6. 感受与启示最后,概括小说情节时,我们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启示。
可以分享故事中给自己带来的思考和感动,以及对故事的评价和建议。
通过以上六种方法,我们可以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核和发展轨迹。
同时,概括情节也可以为写作提供参考,帮助我们提炼故事中的精华,增强故事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6-小说阅读之常见题型(原卷版)
![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6-小说阅读之常见题型(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6257b51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90.png)
小说阅读之常见题型【考点解读】1.新课标对小说阅读题型掌握的基本要求:能够明确小说题型分类,清晰小说的题型考点及答题方式。
2.考查内容:围绕人物、环境、情节三要素展开分析,分为分析题、含义题、作用题和概括题,可分多种角度考察。
【常见题型】(2021•天津滨海新区二模)阅读《一碗热汤》一文,回答问题。
一碗热汤赵向辉立冬的一场雨,让这个小城的路面变得更凉了。
傍晚,一个老婆婆蹒跚地走在大街上,她遇到餐馆就往里看两眼,直到看见这家义连香饭店。
老婆婆慢悠悠推门走了进去,里面客人很多,她在角落一张没人的桌子前坐了下来。
服务员上前问:“阿婆,吃点什么呀?”老婆婆哆嗦着说:“我有两块钱,能花一块钱喝碗热乎汤吗?”服务员怔了一下说:“能,等一下,我去端。
”服务员没有直接去服务台,而是先进了员工更衣室。
过了十来分钟,服务员端着一碗热腾腾的打卤面、一碗热汤,还有一个肉饼,送到了老婆婆的餐桌上。
“我只有两块钱,不要肉,也不要面条,只喝汤就行。
”老婆婆依旧哆嗦着说,而且,说完就留下了两行泪水。
“婆婆,没事的,今天店里有活动,只要就餐就可赠送肉饼和打卤面,放心吃吧。
”服务员亲切地说。
老婆婆吃着面条,喝着汤,脸上挂着笑容。
一会儿,一位帅气的男士走到老婆婆身边问:“阿婆,怎么不吃肉饼啊?是不好吃吗?”老婆婆微微一笑:“拿回去,给瘫在床上的老伴吃,他很长时间没吃过肉了。
”“您今天这是出来做什么呀?”“给老伴买药,就剩下了两块钱,实在冷得厉害,我怕自己感冒病倒,再也不能照顾老伴,所以想花一块钱喝碗热汤再往家走。
”“您家住哪儿?”“住在税务局那块儿。
”男士离开老婆婆的餐桌,进了经理室。
大约五分钟后,男士拿着一个纸箱子出来,和几个服务员私语了几句,然后喊道:“我是餐厅的经理,今天,餐厅搞活动,凡来就餐者,都有一次抽奖机会,抽中一二三等奖的当场兑现。
”有顾客嘀咕,这不年不节的,也不是开业周年庆典啥的,搞什么抽奖活动啊?男士用左手拿着箱子走过三桌,三桌都没抽中。
红岩第六章梗概
![红岩第六章梗概](https://img.taocdn.com/s3/m/e5e64929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65.png)
红岩第六章梗概【原创版】目录1.红岩第六章概述2.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3.第六章的主要情节4.故事的高潮和结局5.第六章的意义和影响正文红岩第六章梗概《红岩》是我国著名作家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地区的地下抗日活动为背景,描绘了一群英勇无畏的共产党员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感人故事。
本文将详细介绍红岩第六章的梗概。
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红岩》的背景设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主要讲述了中共地下党员在严峻的斗争环境中,为保卫国家和民族利益,勇敢抗击日本侵略者,与国民党特务进行殊死搏斗的故事。
小说的主要人物有:中共地下党员许云峰、江雪琴、陈松林等。
第六章的主要情节第六章是《红岩》中非常关键的一章,主要讲述了许云峰、江雪琴等共产党员在狱中为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和斗争的合法性,与国民党特务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
其中,许云峰在狱中遭受到了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坚定信仰,拒不屈服。
而江雪琴则通过智斗,成功地揭示了国民党特务的丑恶嘴脸,使敌人陷入被动。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在本章中,故事的高潮出现在江雪琴勇敢地站在法庭上,为狱中的难友辩护,用智慧击败了敌人。
这一情节展示了江雪琴等共产党员的英勇无畏和智慧。
而结局部分,许云峰因受尽折磨而不幸牺牲,但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江雪琴等共产党员继续为民族解放而斗争。
第六章的意义和影响红岩第六章通过描述许云峰、江雪琴等共产党员在狱中进行的斗争,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地下党员的坚定信仰和英勇精神。
这一章节教育了广大读者要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时也激励着人们要学习和传承红岩精神,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六年级下册小说梗概范文500字5篇
![六年级下册小说梗概范文500字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a691604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16.png)
六年级下册小说梗概范文500字5篇六年级下册小说梗概范文一本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小学生的成长故事。
主人公小明在班级中并不是特别出众,但他有着卓越的数学天赋。
因此,他在数学竞赛中表现出色,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和同学的羡慕。
然而,小明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他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帮助别人解决数学难题。
通过这些经历,小明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才华,也收获了班级同学的尊重和友谊。
六年级下册小说梗概范文二本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奇妙梦境为故事背景。
主人公小华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名超级英雄,拥有了超能力。
他利用超能力拯救了城市里的人们,解决了各种问题。
醒来后,小华感到非常兴奋和激动,希望能够将自己的梦想变为现实。
他决定通过努力研究和锻炼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成为一名真正的英雄。
六年级下册小说梗概范文三本小说描述了一个六年级男生和一只丢失的猫之间的故事。
男生小杰无意中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猫,他决定带回家并照顾它。
小杰对小猫进行了治疗,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寻找主人的信息。
终于,在广大网友的帮助下,小猫找到了失主并平安回家。
小杰因为自己的善举而备受表扬,他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关心和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六年级下册小说梗概范文四本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和合作的故事。
两个六年级男生小明和小强因为不同的兴趣而互相排斥,导致彼此之间的关系紧张。
然而,在一次班级活动中,由于特殊原因,他们被迫合作完成任务,逐渐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通过这个经历,他们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建立了真正的友谊。
六年级下册小说梗概范文五本小说以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故事展开。
小明在学校研究了环保知识后,决定亲自行动起来。
他组织了一场校园环境保护活动,号召同学们积极参与,清理学校周围的垃圾。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学校的环境变得更加整洁美丽。
小明也因为自己的行动而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他深深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发誓将继续为环境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是关于六年级下册小说梗概范文的五个简短梗概。
《骆驼祥子》第六章的概括
![《骆驼祥子》第六章的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7debfa9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14.png)
《骆驼祥子》第六章的概括《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以骆驼祥子为主人公,通过讲述他的人生经历展现了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第六章是整部小说的重要章节之一,本文将对第六章进行概括,内容如下。
第六章名为《砍手》,主要讲述了祥子和福寿康安药店老板王四爷之间的关系以及祥子失去手的经历。
章节一开始,王四爷找到祥子并告诉他自己打算买一辆自行车来替代骆驼车。
王四爷提议祥子卖掉骆驼车,帮他找到一辆旧自行车。
祥子虽然对于骆驼车有着情感,但考虑到自行车的夜班收入更高,还能自由支配时间,于是他答应了王四爷的建议。
接下来,祥子正式开始卖掉骆驼车。
他找到了一个买家,对方称自己可以出600大洋,祥子也没再讲价钱,就将骆驼车卖给了他。
祥子从交易中获得了收入,而买家将车拉走后,他的内心也开始有些不舒服。
他无法割舍对骆驼车的感情,毕竟骆驼车陪伴了他很久。
在下一场戏剧性的悲剧中,祥子遇到了一个押车小弟。
这个小弟和祥子的往来让他想起了骆驼车。
祥子产生了一种复杂的感觉,他想找到新的陪伴物。
而骆驼车对他来说就是一个情感寄托,带给他幸福感的来源。
之后,祥子的手被砍掉。
这个情节给整个小说增加了巨大的戏剧性和悲剧性。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祥子遇到了凤霞,她是他曾经的情人。
凤霞以牺牲自己的身体和替祥子还债的方式来换回他的骆驼车。
然而,祥子对骆驼车的所有感情都随着他失去手的一刹那消失了。
他现在的追求不再是骆驼车,而是它能带给他的自由和独立。
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是祥子卖掉骆驼车、失去手的经历以及对于骆驼车的情感变化。
祥子曾经对骆驼车有着深厚的感情,它是祥子苦难生活中唯一的伴侣。
然而,随着祥子的经历和成长,他对物质的追求已经发生了变化。
他渴望自由和独立,在新的阶段追求自己的幸福。
这一章节揭示了祥子对骆驼车的情感变化以及他对未来的追求。
这种变化对于整个小说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小说的后续发展埋下了伏笔。
儒林外史第六回概括
![儒林外史第六回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4d18fd3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05.png)
儒林外史第六回概括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以讽刺的眼光揭示了儒家学者的虚伪与丑恶,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真理的追求。
第六回是该小说中的重要章节之一,以下将对第六回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介绍。
第六回中,小说描绘了书生方茂良在科举考试中以功名心驱使下的各种表现和思想转变。
方茂良一开始是个虔诚信奉儒学的学官,在他的心目中,功名是达到人生最高境界的方式,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然而,在考试之前,他意外得知了自己的所谓盟友勾结他人对付自己的事情,这让他对世人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在此之后,方茂良的思想逐渐发生了转变。
方茂良开始质疑传统的儒家教育体系和学界的伪善现象。
他认为儒学者们追求名利,但却缺乏真正的道德和学识。
他看到了一些学生满口忠诚却实际上行事不端的现象,对此感到愤慨。
他通过与其他异议学生的交流,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观点,开始思考如何追求真理和公正。
在第六回的后半部分,方茂良经历了一系列的困境和事件,逐渐认识到“书本学问”与实际人生存在的脱节。
他开始不再拘泥于功名利禄,转向对人民生活状况的关注和对社会中不平等现象的批评。
他对农民的苦难和官僚的贪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改变。
在小说的最后,方茂良认识到了自己一直以来的错误,放弃了功名心的追求,转而致力于为人民做贡献。
他成为了一个有良知有担当的官员,并以实际行动去为人民谋福祉和公正。
他的这一改变,也代表着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希望和对未来的向往。
儒林外史第六回通过方茂良的转变,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儒家学者如何从功名心的追逐中解脱出来,思考社会问题和追求公正的过程。
这一回的概括揭示了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对于个人来说,要认清社会现实,摒弃功名利禄的追求,关注他人的福祉和社会的公正;对于社会来说,需要确立价值观念,改变虚伪和腐败的现象,为人民谋福祉。
通过对儒林外史第六回的概括,读者可以了解到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同时也能感受到该作品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和对真理的探求。
写作品梗概六年级《红楼梦》
![写作品梗概六年级《红楼梦》](https://img.taocdn.com/s3/m/90730c7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42.png)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作品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大荒山青埂峰下顽石幻化的通灵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中国古代社会百态的史诗性著作。
梗概:
《红楼梦》主要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
贾宝玉自幼受到祖母的宠爱和呵护,与众多姐妹一起玩耍长大,性格叛逆、不拘小节。
林黛玉则是一个美丽聪慧、机智过人的女子,与贾宝玉情投意合,共同度过了许多欢乐时光。
然而,随着家族的兴衰和个人命运的起伏,两人最终未能走到一起,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最著名的爱情悲剧之一。
此外,《红楼梦》还描绘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包括贾母、王熙凤、贾琏等,他们的性格各异,栩栩如生。
作品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细致的人物刻画,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弱点,同时也表达了对真挚爱情的追求和对人生真谛的探索。
总之,《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文学巨著,它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都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六 小说情节简答训练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六 小说情节简答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8fe806c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ba.png)
• 你没看出他是个当官的人?当官的平时大肉大鱼吃腻了,他们就好这口“素”的。“糖 醋张”有板有眼地说。
• 一帮在机关上班的年轻人就是不信“糖醋张”的神奇传说。下了班,男男女女挤进“糖 醋张”铺子,几个男的坐一桌,几个女的坐一桌,两桌都点了个中档价位,好奇地坐等 上菜。几分钟的工夫,主菜就上了桌,男的那桌是糖醋排骨和糖醋茄子,女的那桌是糖 醋鱼和糖醋梨,还分别配了几碟爽口的小吃。只见几个小伙子尝了一口糖醋排骨,红亮 油润,肥而不腻,爽口开胃;只见几个小姑娘尝了一口糖醋鱼,香酥酸甜,落口逍遥, 回味无穷。
• 新来的张副县长就是不信“糖醋张”的神奇传说。张副县长下了班,挤进了 “糖醋张” 铺子,他点了个高档价位,好奇地坐等上菜。几分钟的工夫,主菜就上了桌,糖醋茄子 糖醋梨,还配了几碟爽口的小吃。张副县长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糖醋茄子,外脆里嫩, 酸酸甜甜,味蕾全开;张副县长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糖醋梨子,酒香扑鼻,沁人心脾, 胃口大开。
• 张爱国的爹病死得早,娘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他长大。张爱国打小就讨厌读书,翻开课 本头皮就发麻,逃学便成了他的家常便饭,娘也拿他没辙。
• 娘有一手好厨艺,糖醋排骨糖醋鱼,糖醋豆腐糖醋薯,糖醋茄子糖醋梨,那可是十里八 乡第一厨。
• 娘的心里打着盘算,老话说得好,饿不死的厨子,冻不死的铁匠,咱就将这门手艺传给 儿子吧,也算是替他寻了一条谋生的路。说来也巧,张爱国读书没兴趣,学厨子可是上 心得很。他做起糖醋菜来,一点就通,一学就会。
• “糖醋张”在铺子里替他娘摆了一桌糖醋全席,糖醋排骨糖醋鱼,糖醋豆腐糖醋薯, 糖醋茄子糖醋梨……
• 铺子里,客人们的桌面上都是光盘行动,唯独老娘的那桌没动过筷子。
红岩第六章梗概
![红岩第六章梗概](https://img.taocdn.com/s3/m/b13d8d7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16.png)
红岩第六章梗概(原创版)目录1.介绍红岩第六章的背景和主要人物2.概述第六章的主要情节和故事发展3.分析第六章在整部作品中的意义和作用4.总结第六章的主要亮点和精彩之处正文红岩是一部以抗日战争时期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通过讲述重庆地区的地下抗日战斗,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精神。
在第六章中,作者继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抗日画卷。
在这一章中,故事的主线围绕着共产党员陈松林、江雪琴等人展开。
他们在遭受敌人严密追捕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地下抗日活动,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在这一过程中,陈松林和江雪琴等人逐渐发展出了深厚的感情,共同面对生死,成为了抗日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第六章的故事情节紧张刺激,充满了战争的残酷和紧迫感。
在这一章中,陈松林和江雪琴等人不仅要应对敌人的追捕,还要设法从敌人手中营救出被捕的同志。
在营救过程中,他们历经重重困难,不仅展现出了高超的智慧和勇气,更让人感受到了他们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第六章在整部作品中的意义和作用举足轻重。
首先,这一章通过讲述陈松林、江雪琴等人的故事,进一步丰富了作品的人物形象,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些英勇无畏的抗日战士。
其次,第六章的故事情节为整部作品的剧情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后续的战斗和故事转折做出了铺垫。
最后,第六章通过对战争的描绘,再次强调了抗日战争的残酷和艰辛,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英勇和坚韧,弘扬了民族精神。
总的来说,红岩第六章是一篇精彩纷呈、令人振奋的篇章。
它通过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为我们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精神。
同时,这一章还通过对人物的刻画,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个特殊时期的历史。
红楼梦第六回情节概括
![红楼梦第六回情节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f1f82d0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d.png)
红楼梦第六回情节概括
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古典小说,讲述的是贾宝玉家族的生活经历以及贾母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本篇文章将对红楼梦第公六回情节进行概括。
第六回以贾宝玉被林黛玉抛弃为起始,而贾母对贾宝玉的指责让贾宝玉陷入绝望之中。
在宝玉失魂落魄的状态下,他被贾宝钗拉回去,并安慰宝玉,告诉他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气馁,不要自暴自弃。
此后,贾宝玉收拾心情,重新拾起读书的信心,努力学习,终于考进秀才。
但林黛玉对贾宝玉的心仍未改变,一直想留在贾家中,但又怕贾家人发现,于是便要求王熙凤帮忙,可王熙凤却痛斥她,责怪林黛玉是立身人生最大的犯错者,让林黛玉不得不离开贾府。
宝玉知道黛玉的行踪,当他知道黛玉来到葬花后,便急忙赶到,而且还把百花园的钥匙给她,以便黛玉能进入里面。
然而,黛玉却无动于衷,拒绝回家,并叮嘱宝玉原谅贾母的所作所为,要过好自己的生活,才归去他的家。
未料,来到家中之后,宝玉却病倒在家。
第六回情节,让宝玉深陷其中,不得不跟令他无限悲伤的林黛玉分手,放弃对林黛玉的爱,并受到贾母的指责,在宝玉极度沮丧之时,却得到宝钗安慰,并重新拾起书本,向考取秀才的梦想迈进。
林黛玉也最终迈出了离开贾府的脚步,走上了自己的人生旅程。
- 1 -。
红楼梦第六回故事梗概
![红楼梦第六回故事梗概](https://img.taocdn.com/s3/m/a949032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ea.png)
红楼梦第六回故事梗概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第六回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中描绘了绛洞花枝招展、宝玉与黛玉亲近的情节,展现了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情感发展与命运转折。
本文将对红楼梦第六回进行详细探讨。
一、绛洞花枝招展1. 会议安排一年一度的贵宾会议即将在绛洞举行。
贾府中人开始筹备,各种精心准备的细节乌盈盈,场面热闹非凡。
2. 宴会亮点绛洞准备了丰盛的宴席,四下张灯结彩,灯火辉煌。
各色美食与香酒将宾客们的味蕾拨动到极致,香甜美味令人回味无穷。
3. 贾母的表演贾母是贾府的主持人,她带领贵宾们参观府内的美景,见证了贾府的繁华与荣耀。
二、宝玉与黛玉亲近1. 宝玉心动贾宝玉对黛玉情有独钟,他在宴会中发现了黛玉的美丽与才情,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 黛玉回应黛玉对宝玉的关注也非常在意。
她在宴会中与宝玉频繁交流,举止温柔、文雅,引起了宝玉更深的注意。
3. 二人亲密接触在宴会之后,宝玉与黛玉更加亲密地交谈。
他们分享彼此的心事,感受到了彼此的真诚与温暖。
4. 情感发展宝玉与黛玉之间的关系逐渐加深,他们开始愈发依赖、关心彼此。
这为后续的情感发展埋下了伏笔。
三、人物关系与命运转折1. 宝黛的纠葛宝玉与黛玉之间的互动引发了其他人物的嫉妒与纠葛。
她们的亲密接触成为了一些人眼中的眼中钉。
2. 美与魅力的较量黛玉的美丽与聪明使她备受宠爱,然而这也引起了其他人的嫉妒。
她们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损害黛玉的名誉与地位。
3. 倚天剑与木剑宝玉以倚天剑与黛玉以木剑为信物,这象征了他们之间纯洁的友谊与情感连结。
然而,木剑也成为了一些人用来攻击她们的武器之一。
4. 命运的转折点第六回中,宝玉与黛玉之间的亲密接触和人物关系的发展标志着红楼梦故事的转折点。
他们的遭遇和命运的改变预示着后续情节的发展。
结论红楼梦第六回以绛洞花枝招展、宝玉与黛玉亲近为主线,细腻地描绘了人物关系、情感发展与命运转折。
这一回中的情节和描写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与感官体验,也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海底两万里6章概括
![海底两万里6章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5811ab0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20.png)
海底两万里6章概括引言《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尼摩船长率领的海底潜水艇“鹦鹉螺号”在海底进行的冒险探险故事。
本文将着重概括小说的第六章内容,全面解析该章节的情节发展和主要观点。
一、第六章标题1.1 章节标题第六章标题为《阿兰达岛》。
1.2 副标题• 1.2.1 迎接尼摩船长的神秘女子• 1.2.2 美丽的阿兰达岛风光• 1.2.3 尼摩船长与岛上人的交流• 1.2.4 阿兰达岛的秘密揭开二、章节概述《阿兰达岛》这一章节的故事发生在主人公尼摩船长和他的船员们潜水艇“鹦鹉螺号”漂流至阿兰达岛的时候。
他们在岛上遇到了一位神秘女子,女子向他们介绍了岛上的美丽风景和丰富的资源。
尼摩船长与岛上人进行了交流,并逐渐了解到了阿兰达岛背后的秘密。
最后,尼摩船长离开了阿兰达岛,带着手中的新发现继续他的冒险之旅。
三、迎接尼摩船长的神秘女子阿兰达岛是一个被环礁所环绕的小岛,植被茂盛,风景迷人。
尼摩船长和他的船员们在意外的风暴中漂流至此,被岛上的居民所救。
女主人公神秘地出现在尼摩船长面前,她身穿白色长裙,美丽异常。
神秘女子向尼摩船长搭讪,透露出对尼摩船长以及他的潜水艇“鹦鹉螺号”的了解。
四、美丽的阿兰达岛风光神秘女子带领尼摩船长等人参观了阿兰达岛的美丽风景。
岛上有茂密的森林和清澈的湖泊,还有各种奇特的动植物。
尼摩船长被岛上的风光所打动,对于这个神秘的岛屿充满了好奇。
五、尼摩船长与岛上人的交流尼摩船长与岛上人进行了交流,了解到了一些关于阿兰达岛的信息。
岛上居民的生活方式与外界完全不同,他们过着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没有了尘世的争斗和压力。
尼摩船长与岛上人探讨了科技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对阿兰达岛的社会结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六、阿兰达岛的秘密揭开随着尼摩船长在岛上的逗留时间变长,他开始怀疑阿兰达岛的真实目的。
他发现岛上居民的一些行为十分奇怪,并且怀疑他们与外界存在某种联系。
红岩第六章梗概
![红岩第六章梗概](https://img.taocdn.com/s3/m/1e3fd16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ab.png)
红岩第六章梗概摘要:一、前言二、红岩第六章梗概1.成岗的新任务2.书店的危机与地下党的努力3.李敬原的加入4.书店的改革与发展5.结尾正文:【前言】《红岩》是我国著名作家罗贯中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的斗争生活。
第六章是这部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成岗的新任务为主线,展示了地下党员在严峻的环境下,如何通过努力工作和智慧来完成任务,为抗日战争做出贡献。
【红岩第六章梗概】1.成岗的新任务在第六章中,成岗接到了一项新的任务,那就是恢复和加强党的地下组织。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且艰巨的任务,因为此时的地下党组织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许多党员被捕或牺牲。
成岗明白,他必须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2.书店的危机与地下党的努力在第六章中,书店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由于敌人的破坏和封锁,书店的经营状况日益恶化,地下党员们的生活也陷入了困境。
然而,这并没有让地下党员们气馁,他们积极寻找解决办法,通过各种方式来维持书店的正常运营,为党的工作提供支持。
3.李敬原的加入在这一过程中,李敬原加入了地下党组织。
他的加入为地下党带来了新的活力,也增强了党的力量。
李敬原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书店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使得书店的经营状况逐渐好转。
4.书店的改革与发展在李敬原的帮助下,书店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首先,书店扩大了经营范围,不仅出售进步书籍,还出售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以吸引更多的顾客。
其次,书店开始与其他进步书店建立联系,共同抵制敌人的封锁和破坏。
通过这些改革,书店逐渐恢复了生机,成为地下党员们的一个重要据点。
5.结尾第六章以书店的改革和发展为背景,展示了地下党员们在艰苦环境下的斗争生活。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地下党员们始终坚定信念,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西游记6到10回总结概括
![西游记6到10回总结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d0d4a509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f.png)
西游记6到10回总结概括《西游记》第6-10回总结概括《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其第六至十回的情节发展及其在整部作品中的地位,犹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将我们引向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文学世界。
在这五回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等核心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
唐僧的性格表现出坚定的信念、孙悟空的智慧与勇气、猪八戒的憨厚与忠诚,以及他们在取经路上的成长过程,构成了这部作品独特的魅力。
故事情节中,孙悟空与牛魔王之间的斗争,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是这五回最为引人入胜的部分。
其中隐藏的是对是非善恶、正义观念以及忠诚原则的深度探讨。
孙悟空的勇猛与智慧,以及他在与牛魔王的斗争中所展现的忠诚,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正义与邪恶深刻理解的方式。
从思想寓意的角度来看,《西游记》的第六至十回揭示了深刻的主题思想与价值观。
作者通过描绘孙悟空与牛魔王的斗争,表达了对忠诚、勇敢、智慧和善良的崇尚。
这种思想寓意对于读者有着深远的影响,使我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
在艺术手法上,《西游记》的第六至十回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功底。
生动的描绘、细腻的心理刻画以及独特的叙述风格,都使这部作品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独树一帜。
为了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西游记》第六至十回的内容,我们建议读者可以延伸阅读其他中国古代讽刺小说和哲学著作。
这些作品能够为我们提供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方式,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西游记》所传达的深意。
总结来说,《西游记》第六至十回以其丰富的人物塑造、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深刻的主题思想以及独特的艺术手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
通过探讨这些章节的内容,我们不仅可以从中学到忠诚、勇敢、智慧和善良的价值观,还能对这部经典名著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这部小说所传达的智慧与感悟,使我们不禁为作者的才华和这部传世之作的魅力而赞叹。
《儒林外史》第六回概括
![《儒林外史》第六回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9d327225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ff.png)
《儒林外史》第六回概括《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所著的长篇小说,由120回构成。
全书以史隆为主线,描绘了清代士人的生活和社会风貌。
本文将概括《儒林外史》第六回,共2000字。
第六回《变法图强志宏处》是《儒林外史》中的关键回,分为上、下两节。
第六回上节以史嵩为主角,描述了他在闲居期间发现国家颓败的情况,并决定出使京都上书,希望能为国家改革出一份力。
第六回下节则是史嵩在京都的经历,他努力寻找改革的机会,却遭遇到了各种卑劣的人物和陷阱。
上节主要以史嵩离开家乡的经历和思想为主线,叙述了他闲居时的生活和对国家政治的反思。
史嵩作为一个有志于报效国家的士人,看到民生困苦和国家衰败后,决定立即前往京都上书,希望能够担负起为国家变法改革的使命。
他离开家乡的时候,家人们并不理解他的举动,只是希望他能好好照顾自己。
在这一节中,史嵩行至福建,见到了帝室宗亲,他敢于抨击皇帝和朝廷的腐败,立下了为国家担当的决心。
这一节描写了史嵩的赤胆忠诚和对国家的深爱,弘扬了儒家的忠诚精神。
下节则是史嵩在京都的经历,他为了寻找改革的机会,四处奔走,同时也看到了儒林内外的种种腐败现象。
他见到了徐九眉、韩缜等人,但对他们的人品和能力感到失望。
史嵩心灰意冷时,遇到了一个江南女孩如梦令和婢女黛玉,展开了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
然而,如梦令却是一个阴险狡诈的人,利用黛玉设计陷害史嵩。
史嵩虽然中了计,但并没有放弃改革的决心。
最后,在同是为国家用心不浅的李斯、舒亶的帮助下,史嵩得到了皇帝的信任。
儒门内外的不正之风得以政治清洗,地方官僚也被纠正。
通过分析第六回的故事情节,我们可以看出吴敬梓在小说中反映了清代社会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同时也对士人的责任和应有的义务进行了揭示。
小说以史嵩为代表,通过他的行动和思想,展示了士人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官样文章和墨吏心态。
史嵩的离家行为和为国家改革的执着,展示了清代士人的形象,也让读者对政治和社会产生了反思。
小说通过展示官场和儒林的种种陷阱和腐败现象,揭示出了社会中不公平现象的普遍存在,并呼吁士人关注社会问题,自觉担当改革的责任。
红星照耀中国一到六章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一到六章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0278d15a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4.png)
红星照耀中国一到六章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长篇小说,由著名作家萧红创作,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农村生活和人民在战火中的艰辛奋斗。
以下是一到六章的简要概括:
第一章:小说以主人公丁世忠的视角展开,描述了农村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关系。
丁世忠的儿时经历以及村庄的困境为故事奠定基调。
第二章:丁世忠与妻子桂生的婚姻生活展开,揭示了生活的困苦和夫妻之间的默契与支持。
同时,村庄面临的困境逐渐显露,抗日战争的阴云笼罩着大地。
第三章:丁世忠积极参与抗日斗争,加入八路军。
小说通过描写战争背景和丁世忠的奋斗历程,反映了当时农村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第四章:战争的阴霾愈演愈烈,农民群众面临生存的压力。
小说通过丁世忠一家的遭遇,反映了农民在战乱中的艰难生存状态。
第五章:丁世忠在抗战中牺牲,妻子桂生和儿女在战火中艰难求生。
小说通过家庭的拼搏和坚韧,反映了农村人民在战乱中的顽强生命力。
第六章:小说通过主人公一家人的命运转折,揭示了抗战时期农村人民的苦难和牺牲。
故事强调了人民群众在困境中的坚守、拼搏和对未来的信念。
总体而言,这六章概括了小说《红星照耀中国》中主要的情节和主题,呈现了农民在抗战时期的坎坷经历和顽强的生存意志。
红楼梦第6回内容梗概
![红楼梦第6回内容梗概](https://img.taocdn.com/s3/m/ec027bff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6b.png)
红楼梦第6回内容梗概《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也是最富有魅力的古典文学作品之一。
红楼梦以反映18世纪中国家庭的社会状况为结构,描述了贾家的兴衰。
红楼梦由一百四十多个回联构成,其中第六回最为出彩。
第六回内容梗概:此回开头,李纨被宝玉绑架一事受到林黛玉的批评,但她并没有承认和李纨是亲生父女。
接着,宝玉又绑架了薛宝钗,宝玉事先已经有了杀母心理,尝试要让宝钗把贾母疏送出红楼,但宝钗不答应。
宝钗受害但贾家仍普遍维护宝玉,贾母则非常担心宝玉的婚事。
宝玉的想法失掉重新把贾母疏送出红楼,但又不得不舍弃,最终一切恢复了正常状态。
此回主要描述了宝玉对父子关系的探索与贾母对宝玉婚事的担忧。
宝玉希望能够明白自己与父亲李纨之间的关系,这份渴求令宝玉竭尽全力破坏贾家的和谐,不惜绑架李纨和宝钗。
由此可知,宝玉内心的矛盾和问题表现出了十足的无奈,也反映出当时贾家家庭深层的矛盾。
贾母对宝玉婚事的担忧表现了当时宫廷政治的蕴含的社会习俗,以及贾家的封建社会思想。
贾母宁愿让宝玉终身不嫁,也不想让宝玉嫁给薛宝钗,因为宝钗来自政治势力劣势的薛家,降低了贾家的出身,历史上也曾有过类似的事件出现。
此外,宝玉本身自己也有一定的意志,希望能摆脱贾家的束缚,追随香草的心愿。
此回的内容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及社会习俗,以及宝玉思想变化的历程。
宝玉从内心深处不断要解开自己与李纨之间的关系,但最终还是放弃,恢复了原有的状态,故事圆满结束。
此外,第六回更体现了封建社会的尊贵习俗,贵族家庭之间的血缘关系,以及有限的社会地位。
《红楼梦》是一部极富魅力的古典文学作品,第六回更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回,在此回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宝玉的内心挣扎,以及封建思想的纠缠,令人动容。
今天,《红楼梦》仍然值得人们深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局
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要思想得到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2、答题指津
题目设问方式
1.用简明的语句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抓人物
抓空间
小说的故事,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发生的,不同的场所会有不同的情节。抓住场所的变换,也可概括出情节。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可按照林冲活动的地点概括情节:酒店遇故交—街上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答题
模板
模板一
按照“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尤其“何人”、“何事”不能少,“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2.整体概括要依托线索的贯穿作用,厘清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局部概括要突出人物主体
答题
思路
抓线索
线索贯穿小说的情节发展,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如小说《项链》中的线索是项链,女主人公“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发现项链是赝品”,都与“项链”有关
4.简要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考查概括小说局部情节的能力)
5.小说的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
辨别
标志
1.题干中有“情节”“脉络”“过程”等字样;
2.题干中有“概括”“梳理”等字样
审题
要点
1.审清题意,看题目是要求整体概括还是局部概括,是要求简要概括还是概括分析,是要求从心理感受概括还是从性格形成概括。
抓过程
事件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把握事件的这些关键点即可梳理情节。同时还要注意,在具体作品中,出于作者的艺术构思,有时不一定按照现实中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来写,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时可颠倒或交错
在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人物的心理情感会有所变化,把握人物心理描写的相关信息,按照人物情感变化即可梳理出情节脉络
主人公在……时候……地点,做了……事情
模板二
小说先写了……,接着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
模板三
(小说的主要情节有:)①……;②……;③……;④……
3.概括小说的某一部分(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个)的内容。
4.简要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考查概括小说局部情节的能力)
5.小说的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
设问
方式
1.用简明的语句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概括小说的某一部分(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个)的内容。
六、概括情节
1.情节构成
情节是小说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有的小说前面还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序幕多为对故事背景的交代,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尾声多为对故事或人物的事
发展
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
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