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度与效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三节实验研究的信度和效度-PPT课件
内部效度(Internal Validity) 外部效度(External Validity)
实验研究的效度
1.内部效度
实验中自变量的效应能被准确估计的程度,或者说自 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明确程度。 如果对实验中的额外变量控制不充分,那么这些额外 因素的效应可能与自变量发生混淆,得出因果关系的 结论不完全有把握。此时就说该实验缺乏内在效度。 影响内部效度的一些因素?
案例讨论二
研究放松训练对学生射击成绩是否有促进作用。
实验:随机选取30名学生,每个学生进行10次射击的初 步测试,得到每个人的初次平均成绩;初测后由教练安排 放松训练,放松后进行第二轮的10次测试,又得到每个 人的平均成绩。通过统计检验效果显著。 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什么? 你相信该结论吗?为什么?
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
6.实验程序不一致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仪器、控制方式的不一致,测 量程度的变化,实验处理的扩散和交流等都可能混 淆实验变量(即自变量)的效果。 实验者知道实验目的所产生的“实验者效应”以及 被试者知道实验目的或其自己正被研究所产生的 “霍桑效应”和“安慰剂效应”等,都将混淆实验 变量(即自变量)的效果,从而降低了内部效度。
影响实验信度的因素
3.影响研究信度的随机因素
被试方面的因素(身心健康状况、动机、注意力、 持久性、对待研究的态度等) 主试方面的因素(不按规定程序实施研究、制造紧 张气氛、给予特别关注、评判主观等) 研究设计方面的因素(有研究材料取样不当、问题 陈述不清等) 研究实施方面的因素(有研究环境的各种难以控制 的变化条件等)
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
实验研究的效度
1.内部效度
实验中自变量的效应能被准确估计的程度,或者说自 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明确程度。 如果对实验中的额外变量控制不充分,那么这些额外 因素的效应可能与自变量发生混淆,得出因果关系的 结论不完全有把握。此时就说该实验缺乏内在效度。 影响内部效度的一些因素?
案例讨论二
研究放松训练对学生射击成绩是否有促进作用。
实验:随机选取30名学生,每个学生进行10次射击的初 步测试,得到每个人的初次平均成绩;初测后由教练安排 放松训练,放松后进行第二轮的10次测试,又得到每个 人的平均成绩。通过统计检验效果显著。 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什么? 你相信该结论吗?为什么?
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
6.实验程序不一致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仪器、控制方式的不一致,测 量程度的变化,实验处理的扩散和交流等都可能混 淆实验变量(即自变量)的效果。 实验者知道实验目的所产生的“实验者效应”以及 被试者知道实验目的或其自己正被研究所产生的 “霍桑效应”和“安慰剂效应”等,都将混淆实验 变量(即自变量)的效果,从而降低了内部效度。
影响实验信度的因素
3.影响研究信度的随机因素
被试方面的因素(身心健康状况、动机、注意力、 持久性、对待研究的态度等) 主试方面的因素(不按规定程序实施研究、制造紧 张气氛、给予特别关注、评判主观等) 研究设计方面的因素(有研究材料取样不当、问题 陈述不清等) 研究实施方面的因素(有研究环境的各种难以控制 的变化条件等)
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
信度和效度的关系ppt课件
效的之后,我
们才可能从内容、结构共时、预测和表面等几个方
面来判断测试是否达到了考试的目的.即是否考了
想考内容。
.
信度与效度
又如,我们想了解学生的写作能力,可是考 的题型却是多项选择题、听力和阅读。没有 设计写作的题型。这样的考试虽然是有效的。 但却偏离了考试的初衷,因此不能很好的检 测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此次考试无效度的 (信度高,效度未必高)。反之,我们确信 试卷的效度很低,即没考想考的内容,那么 我们说其信度可能高也可能低。
.
信度与效度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测量要有效度必须有信度,没有信度就没有 效度;但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 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因为如果测量的数 据不准确,就不能有效地说明所测量的对象。 信度高,效度未必高。一项测试有信度,它 的效度有可能高,也有可能低;但是如果一 项测试没有信度,则这次测试必然是无效的。
.
信度与效度
信度是效度的基础,效度不能脱离信度单独 存在。信度是为效度服务的。效度是信度的 前提,有效度必定有信度。效度高信度必定 也高,一个有效度的测量一定是一个有信度 的测量。但是,效度低,信度很可能高。
.
信度与效度
例如:对学生进行一次测试,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
的掌握程度。假如试卷本身设计的不合理,有些题
.
信度与效度
信度是测试结果所显示的一致性、稳定性程度,也 是对测试结果一致性和稳定性的评价标准。一个具 有信度的测试,不论过程由谁操作,或进行多次同 样的操作,其结果是一致的。 效度是指测试的性质和功能,也是对测试正确性的 评价标准,一个有效度的测试,能够明确地回答测 试的问题和解释测试结果。 测试的信度是研究效度的必要前提,没有信度,效 度不可能单独存在,也就是说,一项测试不可能没 有信度却具有效度。
们才可能从内容、结构共时、预测和表面等几个方
面来判断测试是否达到了考试的目的.即是否考了
想考内容。
.
信度与效度
又如,我们想了解学生的写作能力,可是考 的题型却是多项选择题、听力和阅读。没有 设计写作的题型。这样的考试虽然是有效的。 但却偏离了考试的初衷,因此不能很好的检 测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此次考试无效度的 (信度高,效度未必高)。反之,我们确信 试卷的效度很低,即没考想考的内容,那么 我们说其信度可能高也可能低。
.
信度与效度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测量要有效度必须有信度,没有信度就没有 效度;但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 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因为如果测量的数 据不准确,就不能有效地说明所测量的对象。 信度高,效度未必高。一项测试有信度,它 的效度有可能高,也有可能低;但是如果一 项测试没有信度,则这次测试必然是无效的。
.
信度与效度
信度是效度的基础,效度不能脱离信度单独 存在。信度是为效度服务的。效度是信度的 前提,有效度必定有信度。效度高信度必定 也高,一个有效度的测量一定是一个有信度 的测量。但是,效度低,信度很可能高。
.
信度与效度
例如:对学生进行一次测试,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
的掌握程度。假如试卷本身设计的不合理,有些题
.
信度与效度
信度是测试结果所显示的一致性、稳定性程度,也 是对测试结果一致性和稳定性的评价标准。一个具 有信度的测试,不论过程由谁操作,或进行多次同 样的操作,其结果是一致的。 效度是指测试的性质和功能,也是对测试正确性的 评价标准,一个有效度的测试,能够明确地回答测 试的问题和解释测试结果。 测试的信度是研究效度的必要前提,没有信度,效 度不可能单独存在,也就是说,一项测试不可能没 有信度却具有效度。
人才测评的信度和效度(ppt 46页)
三、信度的评定方法
1.重测信度 (1)定义:重测信度又称为稳定性系数,用同
一测验,在不同时间对同一群体施测两次,这 两次测量分数的相关系数(采用积差相关系数) 即为重测系数。
(2)重测信度所考察的误差来源: 时间的变化所带来的随机影响。 例如由气候、偶然的噪音或其他干扰,以及
引起被试本身身心状态变化的因素,如疾病、 疲劳、情绪波动、焦虑等原因造成的对测量 结果的影响。
方法
第二节 人事测量的信度
一、信度的定义
1.信度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
测验量表或问卷必须具有较高的信度。 例如: 能力与学习成绩测验:0.90以上。 性格、兴趣、价值观测验:0.80以上。
2.误差
(1)抽样误差:由抽样变动而造成的误差。 信度估计时抽样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2)系统误差:与测验目的无关的因子所引
为表现的预测程度。 ②适用范围:对人员进行选拔、分类和安置的人事测
验。
(2)同时效度 ①含义: 效标材料和测验分数同时搜集。 ②应用范围:
因为同时效度的评估不需要长期追踪,所以应用比较 普遍。
(3) 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的差异——测验目的不同。 前者多用于诊断现在的状态,后者多预测未来的结果。
②方法:在测验实施后将测验分为等值 的两半,并分别计算每位被试在两半测 验上的得分,再求出这两个分数的相关 系数。
一般采用奇偶分半的方法,即将测验按 奇数题和偶数题分成两半。
4.评分者信度
(1)定义: 不同评分者对同样对象进行评定时的一致性。 (2)方法: 最简单的估计方法就是随机抽取若干份答卷,
任何以相关系数表示的信度系数都会受样本 团体分数分布的影响。分数分布越广,信度 系数就相对越高,分数分布越窄,信度系数 就会越低。
人才测评的信度与效度课件
信度的评估方法
重测信度法
对同一组被测评者进行两次测评 ,计算两次结果的相关系数。
复本信度法
设计两份内容相似、难度相当的测 评工具,对同一组被测评者进行测 评,计算两份测评结果的相关系数 。
内部一致性信度法
计算测评内部各题目之间的相关系 数,以评估整体的一致性。
提高信度的措施
增加测评的次数
通过多次测评来提高结果的稳定性。
业发展建议。
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测评方法
多种测评工具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面试,还可以采用 心理测试、情境模拟等多种测评工具 ,全面评估人才的综合能力。
个性化评估
针对不同岗位和行业,制定个性化的 测评标准和方法,提高人才选拔的针 对性和准确性。
测评结果的反馈和改进
及时反馈
测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被测评者和相关负责人,以便及时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 足,制定改进计划。
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对测评工具的实用 性、可操作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提高效度的措施
明确测评目的和要求
在设计和开发测评工具时,要明确测评的目的和要求,确保测评工具 与实际需求相符合。
选取合适的测评方法和指标
根据测评目的和要求,选取合适的测评方法和指标,确保能够全面、 准确地反映被测评者的能力和素质。
筛选优秀人才
通过人才测评,筛选出在 知识、技能、潜力等方面 表现优秀的应聘者,降低 招聘风险。
优化招聘流程
通过人才测评,评估应聘 者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优 化招聘流程,降低招聘成 本。
在培训中的应用
确定培训需求
通过人才测评,评估员工的技能 、知识和能力水平,确定培训需
求和重点。
制定培训计划
根据员工的能力和需求,制定个 性化的培训计划,提高培训效果
《信度与效度分析》PPT课件
使用SPSS计算折半信度
2018/11/20 7
内部一致性信度
涵义:
折半信度高表明内部项目的相关性高,这实际上反映的是测量工具内部 各项目之间的一致性问题,因此衍生出内部一致性信度。 内部一致性信度是指量表内容与题目之间的关系,考察的是量表的各个 题目是否测量了相同的内容或特质。例如:市场导向的测量量表 计算内部一致性信度的常用方法:
使用SPSS计算Cronbach's a 系数
2018/11/20 11
效度分析 (validity analysis)
2018/11/20 12
效度的涵义
效度的涵望了解的特性的程度。
效度与测量目的相关,同一种测量工具在某些测量中具有高效度,但在 另一些测量中却效度不高。 例如:一把信度很高的尺子在测量身高时具有很好的效度,但在测 量血压时效度显然不佳。
2018/11/20 6
折半信度
• 折半信度(split-half reliability)
指使用测量工具先对一组受试者施测,然后把题 目分成两半计分,依两半所得的分数算出相关系 数 。在无副本且不准备重测的情况下,我们就用 折半信度来计算信度系数,类似于复本信度。
计算折半信度的模型有:Spearman-Brown公式, Guttman公式, Rulon公式。
2018/11/20
2
信度的类型
不同的测量方式导致不同类型的信度
再测信度(test-retest reliability) 复本信度(alternative-form reliability) 内部一致性信度(internal consistency
reliability)
2018/11/20 3
再测信度
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计算ppt课件
6
1、稳定性分析 方法: 用“再测信度”来测量稳定性 再测信度:两次测量结果间的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越接近 1,表示稳定性越好
7
1、稳定性分析 缺点: 一般应用中很难真正实现(人力、财力、时间) 再测信度的应用有局限性 • 第一次的测量可能会影响到第二次(信度偏高)
• 两次测量间客观的情况可能有变化(信度偏低)
解: m1= m2 =100, m = 100-8 = 92 霍斯提信度
= 2m/(m1 + m2)=2(92)/(100+100)=0.92 π o = 0.92, π e = (0.30)2+(0.45)2+(0.25)2=0.355
B 当两个评分者(或编码员)判断同一现象时, 评价结果是否一致?
方法:计算两个评分者评分之间的相关;或计算两个 编码员编码结果一致的比例,用于评价信度
16
3、等价性分析
• 前一种应用A比较少见(构造等价的量表非 常困难)
• 后一种应用B比较常见,也称为 评分者内在信度
(inter-rater reliability)
将上式中对应两个编码员的数据, 改为同一编码员的两次数据
22
例 在一项少儿电视节目内容分析的编码表中,两个编码员 分别同时独立地将100个少儿节目分配到如下三个类别中:1、 单本剧 2、连续剧 3、系列剧。已知编码不一致的节目 共计8个;这三个类别的节目数分别占30%、45%和25%。试 分别利用霍斯提和史考特公式,评价这两个编码员编码的等 价性。
8
2、内在一致性分析 目的:检验多项目量表中各个项目的一致性
可信的量表的项目必须具有内在一致性
9
2、内在一致性分析 方法之一:折半法
(split-half technique)
1、稳定性分析 方法: 用“再测信度”来测量稳定性 再测信度:两次测量结果间的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越接近 1,表示稳定性越好
7
1、稳定性分析 缺点: 一般应用中很难真正实现(人力、财力、时间) 再测信度的应用有局限性 • 第一次的测量可能会影响到第二次(信度偏高)
• 两次测量间客观的情况可能有变化(信度偏低)
解: m1= m2 =100, m = 100-8 = 92 霍斯提信度
= 2m/(m1 + m2)=2(92)/(100+100)=0.92 π o = 0.92, π e = (0.30)2+(0.45)2+(0.25)2=0.355
B 当两个评分者(或编码员)判断同一现象时, 评价结果是否一致?
方法:计算两个评分者评分之间的相关;或计算两个 编码员编码结果一致的比例,用于评价信度
16
3、等价性分析
• 前一种应用A比较少见(构造等价的量表非 常困难)
• 后一种应用B比较常见,也称为 评分者内在信度
(inter-rater reliability)
将上式中对应两个编码员的数据, 改为同一编码员的两次数据
22
例 在一项少儿电视节目内容分析的编码表中,两个编码员 分别同时独立地将100个少儿节目分配到如下三个类别中:1、 单本剧 2、连续剧 3、系列剧。已知编码不一致的节目 共计8个;这三个类别的节目数分别占30%、45%和25%。试 分别利用霍斯提和史考特公式,评价这两个编码员编码的等 价性。
8
2、内在一致性分析 目的:检验多项目量表中各个项目的一致性
可信的量表的项目必须具有内在一致性
9
2、内在一致性分析 方法之一:折半法
(split-half technique)
信度和效度 ppt课件
关系数,就可以得出所调查问题的信度。
5
(3)折半信度。复本信度,复查信度的共同特点都是必 须进过两次调查才能检验其信度,在调查只实施一次的 情况下,通常采用折半法估计测量的信度。即将调查的 所有问题按性质、难度编好单双数,在单数题目的回答 结果与双数题目的回答结果之间求相关,这一相关系数 就叫做折半信度。这里必须注意的是,由于问卷是按折 半拟出的,因而问卷题目只是原来的一半。由于长度减 少会降低信度,因此,必须根据以下加以校正放大: r系=2数rn。/1比+r如n。,其应中用r是折修半正法后求的得信录度用,人r员n是时折进半行求考得试的的相成关 绩和录取后工作能力的相关系数为0.7,代入上述公式 r=2×0.7/1+0.7=0.82,这里求出的0.82就是根据公式放大 的相关系数。一般说来,社会调查的信度高达0.8以上, 才能认为调查是较为可靠的。
2
一、社会测量的信度 社会测量的信度是指运用相同的测量手段重复测量
同一对象所得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
例如我们用同一份问卷测量一个小团体的凝聚力程 度,如果前后测量几次的结果相同,就可以说明它的信度 高,相反地,如果紧连着几次测出的结果都不同,就说明 它的信度低。这就如同我们用同一台磅秤去称某一物体的 重量,如果称了几次都得到相同的结构,则看可以说这些 台磅秤的信度很高;如果几次测量的结果都不相同,则可 以说它的信度很低,或者说这台磅秤是不可信的。
社会测量的信度和效度
公共事业管理
课件
1
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在社会调查中,任何一种精确地、系统地收集资 料的方法,实际上都是一种特定形式的社会测量。而对 于任何一种测量尺度或测量手段来说,必然会涉及到这 样一些基本问题:测量所得的数据或资料是否与人们感 兴趣的特征有关?测量所得的结构是否正是人们所希望 测量的东西?当这种测量的时间、地点、操作者发生改 变时,测量的结果将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所有这些都 涉及到测量的信度和效度问题。
5
(3)折半信度。复本信度,复查信度的共同特点都是必 须进过两次调查才能检验其信度,在调查只实施一次的 情况下,通常采用折半法估计测量的信度。即将调查的 所有问题按性质、难度编好单双数,在单数题目的回答 结果与双数题目的回答结果之间求相关,这一相关系数 就叫做折半信度。这里必须注意的是,由于问卷是按折 半拟出的,因而问卷题目只是原来的一半。由于长度减 少会降低信度,因此,必须根据以下加以校正放大: r系=2数rn。/1比+r如n。,其应中用r是折修半正法后求的得信录度用,人r员n是时折进半行求考得试的的相成关 绩和录取后工作能力的相关系数为0.7,代入上述公式 r=2×0.7/1+0.7=0.82,这里求出的0.82就是根据公式放大 的相关系数。一般说来,社会调查的信度高达0.8以上, 才能认为调查是较为可靠的。
2
一、社会测量的信度 社会测量的信度是指运用相同的测量手段重复测量
同一对象所得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
例如我们用同一份问卷测量一个小团体的凝聚力程 度,如果前后测量几次的结果相同,就可以说明它的信度 高,相反地,如果紧连着几次测出的结果都不同,就说明 它的信度低。这就如同我们用同一台磅秤去称某一物体的 重量,如果称了几次都得到相同的结构,则看可以说这些 台磅秤的信度很高;如果几次测量的结果都不相同,则可 以说它的信度很低,或者说这台磅秤是不可信的。
社会测量的信度和效度
公共事业管理
课件
1
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在社会调查中,任何一种精确地、系统地收集资 料的方法,实际上都是一种特定形式的社会测量。而对 于任何一种测量尺度或测量手段来说,必然会涉及到这 样一些基本问题:测量所得的数据或资料是否与人们感 兴趣的特征有关?测量所得的结构是否正是人们所希望 测量的东西?当这种测量的时间、地点、操作者发生改 变时,测量的结果将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所有这些都 涉及到测量的信度和效度问题。
《信度效度评价》课件
《信度效度评价》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信度评价 • 效度评价 • 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 信度和效度在实践中的应用
01
信度评价
信度的定义
信度定义
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一致性 或可靠性,即同一测量工具对同一对 象进行多次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 程度。
信度与误差的关系
信度的重要性
信度是衡量测量工具质量的重要指标 ,对于任何测量工具或方法,都需要 对其信度进行评价。
信度越高,误差越小;信度越低,误 差越大。
信度的分类
01
02
03
重复测量信度
同一测量工具对同一对象 进行多次测量,考察测量 结果的一致性。
对等测量信度
采用两个等价的测量工具 对同一对象进行测量,考 察两个工具之间的相关性 。
分半信度
将测量工具分为两部分, 分别对同一对象进行测量 ,考察两部分测量结果的 相关性。
和经验判断。
结构效度
结构效度是指测量工具的结构和组 织是否能够反映所需测量结构的程 度,可以通过因素分析等方法进行 评价。
验证效度
验证效度是指测量工具与已知效度 高的标准测量工具之间的比较,以 评估其效度。
效度评价的方法
专家评审
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测量 工具进行评审,判断其内 容是否符合测量目标。
比较法
将新开发的测量工具与已 知效度高的标准测量工具 进行比较,以评估其效度 。
因子分析
通过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测 量工具的结构进行评估, 以判断其结构是否能够反 映所需测量的结构。
03
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信度和效度的联系
信度是效度的前提
一个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必须具 备较高的信度,才能保证其效度 较高。
目录 CONTENTS
• 信度评价 • 效度评价 • 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 信度和效度在实践中的应用
01
信度评价
信度的定义
信度定义
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一致性 或可靠性,即同一测量工具对同一对 象进行多次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 程度。
信度与误差的关系
信度的重要性
信度是衡量测量工具质量的重要指标 ,对于任何测量工具或方法,都需要 对其信度进行评价。
信度越高,误差越小;信度越低,误 差越大。
信度的分类
01
02
03
重复测量信度
同一测量工具对同一对象 进行多次测量,考察测量 结果的一致性。
对等测量信度
采用两个等价的测量工具 对同一对象进行测量,考 察两个工具之间的相关性 。
分半信度
将测量工具分为两部分, 分别对同一对象进行测量 ,考察两部分测量结果的 相关性。
和经验判断。
结构效度
结构效度是指测量工具的结构和组 织是否能够反映所需测量结构的程 度,可以通过因素分析等方法进行 评价。
验证效度
验证效度是指测量工具与已知效度 高的标准测量工具之间的比较,以 评估其效度。
效度评价的方法
专家评审
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测量 工具进行评审,判断其内 容是否符合测量目标。
比较法
将新开发的测量工具与已 知效度高的标准测量工具 进行比较,以评估其效度 。
因子分析
通过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测 量工具的结构进行评估, 以判断其结构是否能够反 映所需测量的结构。
03
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信度和效度的联系
信度是效度的前提
一个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必须具 备较高的信度,才能保证其效度 较高。
第4讲 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每个理论维度下,必须至少有两题以上才能计算信度, 若只有一个题目,则信度值为1。 设一份量表包括n个项目(x1,x2, …,xn), 假设这n个项目
的分数都与真实分数T有关,即每一个项目xi除与T有关外, 也有独立的误差项Ei,即令量表总和为H=x1+x2+…+xn.
n Var( H ) Var( xi ) n i 1 RH n 1 Var( H )
第一步:按Analyze-Scale-Reliability打开主对话框。 第二步:在左侧的源变量框中选择变量进入Items框,作 为分析变量。 第三步:在源变量框的Model选项框中,选择Alpha (α)信度系数。 第四步:在主对话框,单击OK按钮,提交运行。 第五步:判断计算结果是否可以接受。
A B C D E F
计算获得描述性统计量如下表:
描述性统计量
题号 A1 个数 6 最小值 最大值 4 5 平均数 4.833 标准差 0.408 方差 0.167
A2
A3 A4 A5 A6 A7 A8 ∑Si2 总分
6
6 6 6 6 6 6 6
1
1 4 2 4 4 2 24
2
2 5 3 5 5 3 29
01 02 03 04 5 1 2 5 5 1 2 4 5 2 2 5 5 1 2 5 5 1 2 5 4 1 1 5 4.833333 1.166667 1.833333 4.833333 0.408248 0.408248 0.408248 0.408248 0.166667 0.166667 0.166667 0.166667 05 06 07 08 2 5 4 3 3 5 5 2 3 5 5 2 3 5 5 3 3 5 5 2 3 4 4 2 2.833333 4.833333 4.666667 2.333333 0.408248 0.408248 0.516398 0.516398 0.166667 0.166667 0.266667 0.266667 总分 27 27 29 29 28 24 27.33333 1.861899 3.466667
的分数都与真实分数T有关,即每一个项目xi除与T有关外, 也有独立的误差项Ei,即令量表总和为H=x1+x2+…+xn.
n Var( H ) Var( xi ) n i 1 RH n 1 Var( H )
第一步:按Analyze-Scale-Reliability打开主对话框。 第二步:在左侧的源变量框中选择变量进入Items框,作 为分析变量。 第三步:在源变量框的Model选项框中,选择Alpha (α)信度系数。 第四步:在主对话框,单击OK按钮,提交运行。 第五步:判断计算结果是否可以接受。
A B C D E F
计算获得描述性统计量如下表:
描述性统计量
题号 A1 个数 6 最小值 最大值 4 5 平均数 4.833 标准差 0.408 方差 0.167
A2
A3 A4 A5 A6 A7 A8 ∑Si2 总分
6
6 6 6 6 6 6 6
1
1 4 2 4 4 2 24
2
2 5 3 5 5 3 29
01 02 03 04 5 1 2 5 5 1 2 4 5 2 2 5 5 1 2 5 5 1 2 5 4 1 1 5 4.833333 1.166667 1.833333 4.833333 0.408248 0.408248 0.408248 0.408248 0.166667 0.166667 0.166667 0.166667 05 06 07 08 2 5 4 3 3 5 5 2 3 5 5 2 3 5 5 3 3 5 5 2 3 4 4 2 2.833333 4.833333 4.666667 2.333333 0.408248 0.408248 0.516398 0.516398 0.166667 0.166667 0.266667 0.266667 总分 27 27 29 29 28 24 27.33333 1.861899 3.46666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来自客体的影响因素:
被试方面: 身心健康状况、动机、注意力、持久性、求胜 心、作答态度等均随时在变化中 测验内容方面: 试题取样不当、内部一致性较低、题数过少、题 意模糊等 施测环境方面: 施测现场条件,如通风、温度、光线、噪音、桌面好坏、 空间的阔窄等
15
另外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分数分布范围 二、测验长度 三、测验的难度 四、间隔时间
16
误差变异越大,信度越低。除前面谈到的几种误 差来源外,还有以下几个因素会影响信度系数的大小:
一、被试样本(分数分布范围) (一)团体的异质性
信度系数受分数的分布范围(全距)的影响,而 分数范围与被试团体的异质程度有关。一个团体越异 质,其分数范围越大,信度系数也就越高。相反,相 对同质的团体分数则较为均匀。如图所示:
9
5.1.2测评信度的分类
(二)折半信度 通常是在无副本且不准备重测的情况下,我们就用折半信度来计 算信度系数。 举例来说,如果有一份问卷,其中有十个问题涉及到女性歧视现 象。利用折半信度时,可将是个问题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有五个 问题,然后根据每组的测量结果来计算两组的相关系数,就 是折半信度,Rhh。但整个问卷的信度需要用校正公式来得到: Rxx=2Rhh/(1+Rhh)
19
二、题目的数量
一般说来,在一个测验中增加同质的题目, 可以使信度提高。即测验越长,信度越高。这是 因为测验加长,加大了分数分布的范围,可能改 进项目取样的代表性,从而能更好地反映受测者 的真实水平。即测验的项目越多,在每个项目上 的随机误差就可以互相抵消。
20
增加测验长度的效果可以用斯皮尔曼—布朗公式 来计算:
我们知道在进行测量时,误差是难免的,这就 使得真实值和测量值之间是不可能完全一致。 我们可以这样来表示真实值和测量值之间的关 系。 X=T+B+E T表示真实值,B表示偏差即系统误差,E表示 测量误差即随机误差。由于系统误差很难分解, 因而有些书中的分解式将系统误差包括在真实 值之中,因而X可以简单地概括为X=T+E
现代人员测评理论与实务
电 话: E-mail:
1
第四讲 人员测评技术之 测评信度与效度
2
本讲内容
测评信度及检验
1、测评信度及检验 2、测评效度及检验
3
5.1测评信度及检验
5.1 测评效度的概念
1、信度概念:测评结果的前后一致性。又称可靠性程度。 2、信度系数:用一样本在两种不同时间、不同情景条件
8
5.1.2测评信度的分类
(一) 重测信度 又称稳定性信度,它用于分析两次间隔一定时间的评定或测定结 果之间的相关关系。这种方法通常是重复同样的测量来检验信度 信度系数可以用相关系数来表示。假如我们第一次测量时的观测 值是X,第二次的观测值是Y,那么重测信度就等于X与Y的相关系 数。
但重复测量时,我们要注意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要恰当。如果时 间间隔太久,可能会发一些变故,影响到被调查者的态度,那么 前后的测量就会有很大的差异。
5
对信度系数要注意三点:
第一,在不同情况下,对不同样本,采用不 同方法会得到不同的信度系数,因此一个测验可 能不止一个信度系数;
第二,信度系数只是对测量分数不一致程度 的估计,并没有指出不一致的原因;
第三,获得较高的信度系数并不是心理测量 追求的最终目的,它只是迈向目标的一步,是使 测验有效的一个必要条件。
rxx’=Krxx/[1+(K-1)rxx]
式中,K为改变后的长度与原来长度之比,rxx为 原测验的信度,rxx’为测验长度是原来的K倍时的信度 估计。一般来说,题目数量对相关系数的影响是递增
的。如表所示
下或两组不同评价材料的评定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
(rxx) 。
信度系数越大,则说明该测量或评定方法的可靠性越 强,反之,则可靠性弱。
简单地说信度就是指测量数据和结论的可 靠性程度,也就是说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 测量到它要测量的事项的程度。
4
我们可以举例说明信度的问题:如果想知道 某人的体重,我们可以叫两个人来估计,一 个人的估计为150镑,另一个人的估计为300 镑,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叫别人来估计体 重是非常不可信的方法。如果用磅秤 ,连续 测量两次的结果都是相同的,因而我们可以 说,在测量体重方面,用磅秤的方法要比叫 人来估计更可信。我们可以用信度系数来表 示信度的大小。
10
5.1.2测评信度的分类
(三)等值信度(复本信度)
等值信度是指以两个平行型的测评量表在最短时距 内施行两次所的结果的相关系数来评估的。
什么是平行型量表:
内容、形式和长度相同,难度(即有相同的平均数) 和差异程度(相同的标准差)也相同。
A型量表
最短时距
B型量表
相关系数为等值信度 11
5.1.团体在 两次施测中的分数分布,显然有很高的正相关.在 小方框中显示的是一个高度同质的亚团体,两次 分数几乎呈随机变化,相关接近于零.
18
(二)团体的平均水平 对于不同的团体,题目具有不同的难度。每个题目 在难度上的微小差异积累起来便会影响信度。 例如,同一量表对不同年龄,不同IQ水平的被试, 信度则不尽相同。 因此,我们在编制测验量表,抽选被试时,往往 要考虑选取不同层次的被试,以使得测验团体呈异质 性,从而使得信度提高。反之,当需要同质团体的信 度时,就应该尽量选取同一层次的被试。
6
信度系数要达到多高才可以接受呢?
一般能力与学绩测验的信度系数在0.90 以 上;人格测验的信度系数通常在0.80 以上。 当 rxx <0.70时,不能用测验对个人作评价,也不 能在团体间作比较;当 rxx ≥0.70时,可用于 团体间比较; 当rxx ≥ 0.85 时,可用于鉴别个 人。
7
为何要进行信度的衡量?
等值信度的实施技巧:为了抵消测评先后顺序效应,一 般要求有一半人先用A型量表进行测定,然后再用B型量 表进行测定;另一半人则先用B型,再用A型。二者间隔 时间要求保持在最短时距内。其范围为几分钟到几小时。
12
5.1.3影响信度的因素
主体
客体
13
影响信度的主体的因素
不严格按照规定实施测验、 制造紧张气氛、 给予特别协助、 评分主观
来自客体的影响因素:
被试方面: 身心健康状况、动机、注意力、持久性、求胜 心、作答态度等均随时在变化中 测验内容方面: 试题取样不当、内部一致性较低、题数过少、题 意模糊等 施测环境方面: 施测现场条件,如通风、温度、光线、噪音、桌面好坏、 空间的阔窄等
15
另外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分数分布范围 二、测验长度 三、测验的难度 四、间隔时间
16
误差变异越大,信度越低。除前面谈到的几种误 差来源外,还有以下几个因素会影响信度系数的大小:
一、被试样本(分数分布范围) (一)团体的异质性
信度系数受分数的分布范围(全距)的影响,而 分数范围与被试团体的异质程度有关。一个团体越异 质,其分数范围越大,信度系数也就越高。相反,相 对同质的团体分数则较为均匀。如图所示:
9
5.1.2测评信度的分类
(二)折半信度 通常是在无副本且不准备重测的情况下,我们就用折半信度来计 算信度系数。 举例来说,如果有一份问卷,其中有十个问题涉及到女性歧视现 象。利用折半信度时,可将是个问题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有五个 问题,然后根据每组的测量结果来计算两组的相关系数,就 是折半信度,Rhh。但整个问卷的信度需要用校正公式来得到: Rxx=2Rhh/(1+Rhh)
19
二、题目的数量
一般说来,在一个测验中增加同质的题目, 可以使信度提高。即测验越长,信度越高。这是 因为测验加长,加大了分数分布的范围,可能改 进项目取样的代表性,从而能更好地反映受测者 的真实水平。即测验的项目越多,在每个项目上 的随机误差就可以互相抵消。
20
增加测验长度的效果可以用斯皮尔曼—布朗公式 来计算:
我们知道在进行测量时,误差是难免的,这就 使得真实值和测量值之间是不可能完全一致。 我们可以这样来表示真实值和测量值之间的关 系。 X=T+B+E T表示真实值,B表示偏差即系统误差,E表示 测量误差即随机误差。由于系统误差很难分解, 因而有些书中的分解式将系统误差包括在真实 值之中,因而X可以简单地概括为X=T+E
现代人员测评理论与实务
电 话: E-mail:
1
第四讲 人员测评技术之 测评信度与效度
2
本讲内容
测评信度及检验
1、测评信度及检验 2、测评效度及检验
3
5.1测评信度及检验
5.1 测评效度的概念
1、信度概念:测评结果的前后一致性。又称可靠性程度。 2、信度系数:用一样本在两种不同时间、不同情景条件
8
5.1.2测评信度的分类
(一) 重测信度 又称稳定性信度,它用于分析两次间隔一定时间的评定或测定结 果之间的相关关系。这种方法通常是重复同样的测量来检验信度 信度系数可以用相关系数来表示。假如我们第一次测量时的观测 值是X,第二次的观测值是Y,那么重测信度就等于X与Y的相关系 数。
但重复测量时,我们要注意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要恰当。如果时 间间隔太久,可能会发一些变故,影响到被调查者的态度,那么 前后的测量就会有很大的差异。
5
对信度系数要注意三点:
第一,在不同情况下,对不同样本,采用不 同方法会得到不同的信度系数,因此一个测验可 能不止一个信度系数;
第二,信度系数只是对测量分数不一致程度 的估计,并没有指出不一致的原因;
第三,获得较高的信度系数并不是心理测量 追求的最终目的,它只是迈向目标的一步,是使 测验有效的一个必要条件。
rxx’=Krxx/[1+(K-1)rxx]
式中,K为改变后的长度与原来长度之比,rxx为 原测验的信度,rxx’为测验长度是原来的K倍时的信度 估计。一般来说,题目数量对相关系数的影响是递增
的。如表所示
下或两组不同评价材料的评定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
(rxx) 。
信度系数越大,则说明该测量或评定方法的可靠性越 强,反之,则可靠性弱。
简单地说信度就是指测量数据和结论的可 靠性程度,也就是说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 测量到它要测量的事项的程度。
4
我们可以举例说明信度的问题:如果想知道 某人的体重,我们可以叫两个人来估计,一 个人的估计为150镑,另一个人的估计为300 镑,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叫别人来估计体 重是非常不可信的方法。如果用磅秤 ,连续 测量两次的结果都是相同的,因而我们可以 说,在测量体重方面,用磅秤的方法要比叫 人来估计更可信。我们可以用信度系数来表 示信度的大小。
10
5.1.2测评信度的分类
(三)等值信度(复本信度)
等值信度是指以两个平行型的测评量表在最短时距 内施行两次所的结果的相关系数来评估的。
什么是平行型量表:
内容、形式和长度相同,难度(即有相同的平均数) 和差异程度(相同的标准差)也相同。
A型量表
最短时距
B型量表
相关系数为等值信度 11
5.1.团体在 两次施测中的分数分布,显然有很高的正相关.在 小方框中显示的是一个高度同质的亚团体,两次 分数几乎呈随机变化,相关接近于零.
18
(二)团体的平均水平 对于不同的团体,题目具有不同的难度。每个题目 在难度上的微小差异积累起来便会影响信度。 例如,同一量表对不同年龄,不同IQ水平的被试, 信度则不尽相同。 因此,我们在编制测验量表,抽选被试时,往往 要考虑选取不同层次的被试,以使得测验团体呈异质 性,从而使得信度提高。反之,当需要同质团体的信 度时,就应该尽量选取同一层次的被试。
6
信度系数要达到多高才可以接受呢?
一般能力与学绩测验的信度系数在0.90 以 上;人格测验的信度系数通常在0.80 以上。 当 rxx <0.70时,不能用测验对个人作评价,也不 能在团体间作比较;当 rxx ≥0.70时,可用于 团体间比较; 当rxx ≥ 0.85 时,可用于鉴别个 人。
7
为何要进行信度的衡量?
等值信度的实施技巧:为了抵消测评先后顺序效应,一 般要求有一半人先用A型量表进行测定,然后再用B型量 表进行测定;另一半人则先用B型,再用A型。二者间隔 时间要求保持在最短时距内。其范围为几分钟到几小时。
12
5.1.3影响信度的因素
主体
客体
13
影响信度的主体的因素
不严格按照规定实施测验、 制造紧张气氛、 给予特别协助、 评分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