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合材料复习题
1、简述增强材料(增强体、功能体)在复合材料中所起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填充:廉价、颗粒状填料,降低成本。例:PVC中添加碳酸钙粉末。
增强:纤维状或片状增强体,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效果取决于增强体本身的力学性能、形态等。例:TiC颗粒增强Si3N4复合材料、碳化钨/钴复合材料,切割工具;碳/碳复合材料,导弹、宇航工业的防热材料(抗烧蚀),端头帽、鼻锥、喷管的喉衬。
赋予功能:赋予复合材料特殊的物理、化学功能。作用取决于功能体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例:1-3型PZT棒/环氧树脂压电复合材料,换能器,用于人体组织探测。
2、复合材料为何具有可设计性?简述复合材料设计的意义。如何设计防腐蚀(碱性)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组分的选择、各组分的含量及分布设计、复合方式和程度、工艺方法和工艺条件的控制等均影响复合材料的性能,赋予了复合材料性能的可设计性。
意义:①每种组分只贡献自己的优点,避开自己的缺点。②由一组分的优点补偿另一组分的缺点,做到性能互补。③使复合材料获得一种新的、优于各组分的性能(叠加效应)。优胜劣汰、性能互补、推陈出新。
耐碱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设计:使用无碱玻璃纤维和耐碱性树脂(胺固化环氧树脂)。在保证必要的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玻璃纤维的体积比例,并使树脂基体尽量保护纤维不受介质的侵蚀。
3、简述复合材料制造过程中增强材料的损伤类型及产生原因。
力学损伤:属于机械损伤,与纤维的脆性有关。脆性纤维(如陶瓷纤维)对表面划伤十分敏感,手工操作、工具操作,纤维间相互接触、摆放、缠绕过程都可能发生。
化学损伤:主要为热损伤,表现为高温制造过程中,增强体与基体之间化学反应过量,增强体中某些元素参与反应,增强体氧化。化学损伤与复合工艺条件及复合方法有关。热损伤伴随着增强体与基体之间界面结构的改变,产生界面反应层,使界面脆性增大、界面传递载荷的能力下降。
4、简述复合材料增强体与基体之间形成良好界面的条件。
在复合过程中,基体对增强体润湿;增强体与基体之间不产生过量的化学反应;生成的界面相能承担传递载荷的功能。
复合材料的界面效应,取决于纤维或颗粒表面的物理和化学状态、基体本身的结构和性能、复合方式、复合工艺条件和环境条件。
5、什么是相乘效应?举例说明。
两种具有转换效应的材料复合在一起,产生了连锁反应,从而引出新的机能。可以用通式表示:X/Y·Y/Z=X/Z (式中X、Y、Z分别表示各种物理性能)。
压磁效应⨯磁阻效应=压敏电阻效应;闪烁效应⨯光导效应=辐射诱导导电。
例:磁电效应(对材料施加磁场产生电流)——传感器,电子回路元件中应用。
压电体BaTiO3与磁滞伸缩铁氧体NiFe2O4烧结而成的复合材料。对该材料施加磁场时会在铁氧体中产生压力,此压力传递到BaTiO3,就会在复合材料中产生电场。最大输出已达103 V·A。
单一成分的Cr2O3也有磁电效应,但最大输出只有约170 V·A。
6、推导单向板复合材料中纤维体积分数与纤维半径的关系(以正方形阵列为例)。
纤维体积:(4⨯1/4)πr2l=πr2l
复合材料体积:(2R)2l=4R2l
纤维体积分数:V f=πr2l/(4R2l)= πr2/(4R2)
纤维间距与纤维体积分数的关系:
s=2R-2r=2[πr2/(4V f)]1/2-2r=2[(π/4V f)1/2-1]r
7、什么是材料复合的结构效果?试述其内涵。
结构效果是指在描述复合材料的性能时,必须考虑组分的几何形态、分布形态和尺度等可变因素。这类效果往往可以用数学关系描述。
结构效果包括:1、几何形态效果(形状效果):决定因素是组成中的连续相。对于1维分散质,当分散质的性质与基体有较大差异时,分散质的性能可能会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起支配作用。2、分布形态效果(取向效果):又可分为几何形态分布(几何体的取向)和物理性能取向:导致复合材料性能的各向异性,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有很大影响。3、尺度效果:影响材料表面物理化学性能(比表面积、表面自由能)、表面应力分布和界面状态,导致复合材料性能的变化。
8、简述单向复合材料的细观力学分析模型的基本假设的要点。
单元体:宏观均匀、无缺陷、增强体与基体性能恒定、线弹性。
增强体:匀质、各向同性、线弹性、定向排列、连续。
基体:匀质、各向同性、线弹性。
界面:粘结完好(无孔隙、滑移、脱粘等)、变形协调。
9、比较弥散增强原理和颗粒增强原理的异同点。
1)、承担载荷的物质有异:弥散增强原理:基体承担载荷。
颗粒增强原理:基体承担主要的载荷,颗粒也承受载荷并约束基体的变形。
2)、颗粒大小及体积分数有异:弥散增强原理:V p =0.01-0.15,d p =0.001μm-0.1μm 。
颗粒增强原理:颗粒尺寸较大(>1μm )、颗粒坚硬。颗粒直径为1-50μm ,颗粒间距为1-25μm ,颗粒的体积分数为0.05-0.5。 颗粒强化效果类似:颗粒阻止基体中位错运动的能力愈大,增强效果愈好。微粒尺寸愈小,体积分数愈高,强化效果愈好。 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1/22213p y m p p d G b V V σ⎡⎤⎛⎫⎢⎥=- ⎪ ⎪⎢⎥⎝⎭⎣⎦(弥散增强原理) ()1/2321m p p y m p p p p G G bV G G b D c d V c σ==-(颗粒增强原理)
10、试推导单向板的横向弹性模量E 2的表达式。
横向载荷垂直于纤维,等同地作用在纤维和基体上,适用串联模型:基体和纤维承受同样的外加应力(222f m σσσ==) 纤维、基体和复合材料的应变分别为:22222f f m m E E E εσεσεσ=== 在宽度W 上产生的形变增量:
f m W W W ∆=∆+∆,或,()()2f f m m W V W V W εεε⋅=⋅⋅+⋅⋅ 可得到:21f m f m
V V E E E =+,或,()21f m m f f f E E E E V E V ⋅=⋅+⋅- 11、讨论单向板复合材料的破坏顺序(εf u <εm u 时)。
复合材料的响应依赖于基体与纤维破坏应变的大小。对于大多数树脂基结构复合材料,刚性纤维的破坏应变明显地小于基体的破坏应变,即εf u <εm u ,因此,纤维首先破坏,同时将全部载荷转移到基体上。
当V f 较小时,单向板中纤维断裂而附加到基体上的额外载荷不足以使基体开裂,基体可以全部承受,此时复合材料的强度为:()u u 11u m m m f V V σσσ=⋅=⋅-
当V f 较大时,纤维发生断裂时,转移到基体上的载荷很大,使基体无法承受全部载荷。因此,当纤维断裂后,基体即刻断裂,复合材料的强度为:u '1u f f m m V V σσσ=⋅+⋅或()u '11u f f m f V V σσσ=⋅+⋅- εf u <εm u 时,两种破坏形式变化时的纤维体积含量V f '(单向板抗拉伸强度σ1u 随V f 的变化):()()'''u u u f m m f m m V σσσσσ=-+-
12、垂直于纤维扩展的裂纹需要克服哪些断裂能?
对于脆性纤维/脆性基体复合材料,需要克服的断裂功:纤维拔出和纤维断裂(吸收能量)、
纤维与基体的脱胶(纤维与基体的界面较弱时:消耗贮存的应变能)、应力松弛(纤维断
裂时:消耗贮存的应变能)、纤维桥连(消耗纤维上的应变能)。
对于脆性纤维/韧性基体复合材料,基体的塑性变形(粘接强度很高、纤维无法拔出时:吸
收能量)也会增加断裂功。
13、什么是纤维的长度分布?如何表示?
纤维的长度分布是指短切纤维的长度与纤维数量之间的关系,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有决定性
作用。
通常用纤维长度的平均值表示,有两种方法: 纤维长度的数均长度:i i N i N L L N ∑⋅=∑(N i :长度为L i 的纤维数量) 纤维长度的重均长度:i i W i W L L W ∑⋅=∑(W i :长度为L i 的纤维质量) 数均长度L N 低于重均长度L W ,在正态分布时,L N 与纤维长度的中值相同。
14、试写出取向短纤维复合材料的弹性性能表达式,给出取向效率因子的计算方法。
取向分布的短纤维复合材料,弹性性能:
()01l f f m f E E V E V ηη=⋅⋅⋅+⋅-(η0:取向效率因子) 取向效率因子η0:'40cos f f f f
A A A A θη==∑∑∑∑
'4cos f f A A θ=∑∑(A f :一组平行纤维的总的横截面积;θ:纤维与外载荷的夹角;A f ':平行于外载荷方向的一组等效纤维的总截面积)
15、试讨论短纤维复合材料的强度性能。
由于纤维长度和体积含量的不同,短纤维复合材料的纵向强度是不同的,纵向破坏有两种形式:l 对于纤维长度l 和直径d 都相同、单向平行排列的短纤维复合材料,当纤维受拉伸应力时:σc =σf ·V f +σm ·V m (拉应力在纤维端部为0,在纤维中部最大) 纤维端部σf0为0,σf u 发生在(l-l c )的中间部位,因此纤维的平均应力σ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