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布局分析
苏州留园分析
冠云峰庭院的三块石峰, 主峰为冠云峰,东侧为 瑞云峰,西侧为岫云峰
园林叠石分析
留园中部景区属于大型园林空间,为避免空旷,单调,借山 石把空间一分为二,A部分为主要景观集中地方,极其丰富, B部分处于从属部分,较优雅宁静。
园林叠石分析
二层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留园冠云楼
园林叠石分析
四个界面树木的围合密实程度各不 形同,由此围合的空间自然有虚有 实,有围有透。
主入口
布景顺序分析
造园方式分析: 留园,采用不规则的造园方式 使建筑与山,水,石相结合, 而成天然之趣
造园方式分析
留园,东南为住宅,正南为祠堂, 园林部分大大超过两者总和,为 一大型宅园,每一部分又分别由 若干空间所组成,变化曲折,丰 富。
园林部分 住宅部分 祠堂部分
园林和建筑分析
留园中部面积并不显著大于其它部 分,且主要厅堂也不在其内,但由 于景观内容充实而富有变化,实为 全园精华荟萃的中心。
园林主从和重点分析
园林中的山石 园林中的建筑
园林主从和重点分析
留园的建筑分布极不均匀,疏密 对比较为强烈,石林小院附近, 内外空间交织穿梭,使人有种应 接不暇之感,但这些部分的建筑 则十分稀疏,平淡,从而使人驰 而不张。
园林中的山石 园林中的建筑
园林主从和重点分析
石林小院剖面图
平面布局的疏密对比,体现在剖面图上,则呈现出一种张弛有度乎开乎合,具 有起伏变化的的节奏感。
画面一览无余。
园林平面图
留园大体分为三部分 西区为全园最高处以假山 为奇,堆积自然 中部以水景见长 东区以建筑见长
西区 中部 东区
区域分析图
主入口
主动线 次动线
园林动线分析
留园布景序列分析:
苏州留园园林分析
一进园门便是一个比较宽敞的前厅和天井,前厅内光线幽暗,天井内两盆怒放的三角梅,让人眼前一亮,此处为“一放”。
再往前走,将经过一条幽长的夹道。
虽然开有漏窗,但因窗外仍为建筑,嗅不到一丝园林的气息,此为“一收”。
入通道尽头小门,则为一小小天井,天井北墙有小型花坛,老桂、玉兰各一,天竹数本,点以湖石。
到此天井,我们始见天口,心胸不免随之放开。
敞厅内悬“留园”匾额,至此则园林气息始露。
此为“二放”。
转过敞厅罩隔,左侧得一小门道,尽头腰门上有“长留天地间”砖额。
腰门外仍为窄直通道。
至此,我们刚觉放开的心胸不得不再度收紧。
此为“二收”。
长廊南侧有小天井,靠北墙植山茶、翠柏各一,花时红绿交映,是为“古木交柯”小景。
行路至此,我们的心胸收紧之后开始渐次放开,己觉园林气息直入肺腑。
此为“三放”。
漏景过“长留天地间”腰门,迎面为一带横向长廊,白粉墙上嵌六只大型漏窗,窗外山池亭阁隐约可见。
此六大漏窗,恰如六挂珠帘将院内山水半遮半掩,是“漏景”造园手法的运用。
坐在绿荫馆前临水的美人靠边,满池风光扑面而而来,湖上有人泛舟吹笛的,与园中美景相照应,毫不风雅。
至此,留园的主景方完全、彻底地呈现在游人眼前。
建筑空间光线明暗的变化,使游人的心理经历了“一收”、“一放”、“再收”、“再放”的过程,欲扬先抑,引人入胜。
坐对满目风光,回想路行来的曲折,方可领略设计者的良苦用心。
留园中部的碧山房和明瑟楼是过去官僚地主们活动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筑前方的平台也是全园的主要观赏点,采取了隔水对山而立的办法:西、北两部是山体,中央有一湖相隔。
视点的高低变化涵碧山房前的平台处,地势较低,低视点能够更好地贴近水面,因水得景;相反的,闻木樨香轩与可亭处于全园地势较高处,利于俯瞰全园。
对比中部西侧以黄石石级为主,配有大型乔木,给人以浑厚之感;东侧,建筑物白墙掩映,透空连廊又设有花架,给人以玲珑雅致之感。
池岸东西两侧风格形成对比。
西侧东侧衬托手法突出主题留园毕竟属于私园,不可能如皇家园囿那般庞大。
留园布局简要分析报告
留园布局简要分析报告留园布局简要分析报告留园是一座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园林景区,位于市区中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园林风格。
该园采用了传统的中式园林布局,注重以自然景观为主,将绿化和水景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景观特色。
首先,留园的布局注重了建筑和景观的有机结合。
整个园区以湖泊为中心,围绕着湖泊布置了各种建筑和景观。
入口处设有一座古色古香的牌坊,象征着古老而庄重的氛围。
接着是一片宽敞的广场,上面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为游人提供了一个休息和观赏的场所。
在广场的两侧,分别是一座古亭和一座古塔,古亭以其曲线和流畅的造型而闻名,古塔则是留园的最高点,俯瞰整个园区,将游人带入了古老而神秘的世界。
其次,留园的布局注重了景观的层次变化。
整个园区的地势由高到低,形成了一种逐步下降的错落感。
从最高点的古塔开始,游人可以一路下行,逐渐接近湖泊。
途中会经过一些小桥流水、花坛翠林和假山水榭等景观,给人以山水间的穿行感。
最后,到达湖边,可以观赏到湖光山色,以及湖中的假山和亭台。
整个布局使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中,非常具有艺术感和观赏性。
再次,留园的布局注重了绿化和水景的结合。
园区内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形成了郁郁葱葱的绿色风景。
同时,园区内还有许多人工湖泊,水质清澈,水面平静。
这些湖泊成为了绿化的点缀,使整个园区更加生机勃勃。
湖水中的假山和亭台,与周围的绿色植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加了园区的层次感和景观效果。
综上所述,留园的布局具有建筑和景观的有机结合、景观的层次变化以及绿化和水景的结合等特点。
这种布局使得留园成为了一座美不胜收的园林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休闲。
同时,留园的布局也充分展示了中式园林的独特魅力,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希望通过进一步的规划和改造,留园能够保持其独特的风格,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
(完整版)留园详解
二、留园景观总体分析
园中有湖石峰十二,其中冠云峰最为突出。从布局上看,留园分为中区、东区、北区和西 区四个主要部分,而以中区和东区为全园的精华所在。
留园西区
环境僻静,山阜为全园最高处,阜上植以青枫、银杏。富有山林野趣。
留园中区
水面、假山为主,建筑环绕四周,西北受阳侧放置山石,南厅北山,隔水相望。
主从与重点
留园,属于大型私家园林,其中部面积并不显著大于其它部分,且主要厅 堂又不在其内,景观内容充实而极富变化,为全院的中心。
渗透与层次
透过若干层次看某一对象,可增强其深远感。即使隔着一重网格看,也比 直接看要显得深远些。
蜿蜒曲折
中国园林自古以来崇尚的是“自然美”,讲究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 开”的艺术境界,园林以曲为美。
空间主体-----高潮迭起, 使人在期待和寻觅中突然发现所追寻
的目标而觉豁然开朗,精神一振。
空间收尾——形断意连, 造成一种回味,景断而 意不尽。
空间延续——诱导 性、延续性的景物, 增加层次性和递变性的心 理运动,进行情绪的濡染
空间开始,收定心情, 人从原来的初始
心态进人设定的情景
入口部分封闭、狭长、曲折、视野极度收缩; 至绿荫处豁然开朗,达到高潮; 过曲谿楼,西楼时再度收束;至五峰仙馆前院又稍开朗; 穿越石林小院视野又一次被压缩; 至冠云峰前院则顿觉开朗,至此,可经院的西、北回到中央部分,从而形成一个循环。
A.留园入口 N.留园西部 M.留园北部
B.门厅小院
C.门厅后通廊
D.古木交柯小院
F.窄巷
E.中部景区
G.五峰仙馆庭院
L.冠云峰前院
J.鸳鸯厅北
I.通往石林小院 H.东部小院
K.鸳鸯厅南
中国园林-留园解析
正立面
剖面
侧剖面
背立面
冠云楼: 冠云,峰名,此楼为观冠云峰而设,盛氏时楼曾名“云满峰头月满天楼”。楼 下名“仙苑停云”。建筑为三开间五架屋,东西两面又各接一间四架屋。楼下正中壁上 嵌有古代鱼化石一方。
外立面
楼前冠云峰
鱼化石
冠云楼剖面
冠云楼剖面
冠云楼立面 冠云楼底层平面 冠云楼上层平面
二:室内外空间的关系既可以建筑围成庭院,也可以庭园包围建筑室内外空间融 为一体。
石林小院: 轩前庭院称“石林小院”,庭院内有晚翠、 迎晖、段锦、竞爽等太湖石峰
留园以赏石为胜,历史上既有园主生性 爱石,聚奇石为十二峰之盛事,又有联姻以石陪嫁之佳话, 故留园赏石亦为一景。 留园假山处理手法多样。中部假山山体大势布局具主山平远、副山高峻之感。主山东西延伸,山 峦横向展开,产生平远意趣,隔水相望,成为远景山。
冠云峰
瑞云峰
楠木殿前山石
石林小院山石
岫云峰
一:留园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建筑面对山石,山石临近水景,是它内外空间关系格 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
。
冠云峰 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其
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 瘦,婀娜、苗条,是挺拔的风骨;漏,漏 光、漏水、漏气,有通畅的脉络;透,灵 活、别致,具透剔的意境; 皱,水纹、风痕、衣褶,存细腻的肌理。
进园后第一个小院一狭长多变的曲廊一又一个内院一又窄又封闭 的廊子一隔漏窗窥见园内景物一位于末端的最后一个小院一穿过 曲折、狭长、封闭空间后到绿荫进入主空间一豁然开朗。
入口处
入口小院
长廊
漏窗观景
入口平面
豁然开朗
长廊
绿荫
古木交柯
评析留园的美
评析留园的美摘要:一、引言二、留园概述三、留园美的评析1.园林布局2.建筑风格3.山水景观4.植物配置5.文化内涵四、留园美的现实意义五、总结正文:【引言】留园,位于我国江苏省苏州市,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自古以来,留园就以其独特的园林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游人。
本文将对留园的美进行深入评析,以揭示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
【留园概述】留园始建于明朝,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一座以山水景观为主体,建筑、园林相结合的古典园林。
留园分为东、中、西三个景区,各具特色。
东部以山水景观为主,中部为建筑群,西部以田园风光为特色。
整个园林布局严谨,独具匠心。
【留园美的评析】1.园林布局:留园的园林布局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即“山水相依,建筑相映成趣”。
园区内的山水景观错落有致,与建筑相互呼应,营造出优美、和谐的自然氛围。
2.建筑风格:留园的建筑风格典雅独特,既有江南水乡建筑的韵味,又具有皇家园林的气派。
建筑与园林景观相得益彰,为游人提供了休憩、观赏的好去处。
3.山水景观:留园的山水景观富有层次感,充分利用了地形地貌,营造出“高山流水、云雾缭绕”的仙境。
山石、水体、植物等元素相互映衬,美不胜收。
4.植物配置:留园内的植物种类繁多,既有古树名木,又有花卉绿植。
植物的配置注重色彩、季相的变化,使得园林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美景。
5.文化内涵:留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更是一座文化的宝库。
园内有许多文人墨客留下的诗文、碑刻等,反映了我国古代园林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留园美的现实意义】留园的美不仅体现在园林景观上,更体现在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今天,留园成为了人们休闲度假、品味文化、陶冶情操的理想场所,对于传承我国古代园林艺术、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总而言之,留园以其独特的园林布局、建筑风格、山水景观、植物配置和文化内涵,成为了江南园林艺术的瑰宝。
留园的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陶冶、一种文化的传承。
(完整版)中式园林--留园分析
汇报人:张志浩 汇报时间:未知
目 录
1 留园简介 2 留园的空间布局 3 留园的建筑 4 留园假山的成因与现状 5 窗的应用
留园简介
探访留园的前世今生
留园的由来
留园最早由明代太仆寺少卿徐泰建造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那是名为东园。后经几代主人改 建、增建,名称也从“东园”、“西园”、改为“寒碧庄”直至现在的“留园”。留园位于江南古 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 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留园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代表清代 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 郭而获山林之趣”。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 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现园分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 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则是田园风光。1961年,留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 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包括留园在内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濠濮亭
跨水而筑,按有明式砖栏,亭前水边置有一峰名“印月”, 峰石中的涡孔倒影池中印有的一轮明月,在此不管月半中秋, 有无明月当空,均能赏月,娱目谴兴。这种借景手法亦为他 园少见,别匠具心
曲溪楼
曲溪楼矮屋二重,长十余米,因只有半间,进深仅三米左右, 但入楼后并无穿行过道之感。楼内窗框门洞形成了一幅幅美 妙的框景。
留园的空间布局
游览路线的规划
留园的空间布局
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 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 厅堂华丽,庭院精美,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北部环境僻静,山 溪曲流,树木葱茏,颇有山林野趣。
留园建筑特点分析ppt课件
号称“留园
三宝”之一的大理石天然画
“雨过天晴图”。
只见一面大理石立屏立于墙边,
石表面中
间部分隐隐约约群山环抱,悬
壁重叠,下部流水潺潺,瀑布
飞悬,上部流云婀娜,正中上
方,一轮白白的圆斑,就像一
轮太阳或者一轮明月,这是自
然形成的一幅山水画,这块直
径一米左右的大理石出产于云
南点苍山山中,厚度也仅有15
毫米,真奇怪这么大尺寸的一
PPT学习交流
15
• 曲溪楼
《尔雅》:“山渎无所 通者曰溪,又注川曰溪。” 曲溪,亦即曲水,此处为 借用。建筑临水,二层, 单檐歇山造,楼只有前半 爿,下为过道,狭长,进 深仅 三米 左右,南北长 十余米。其下刘氏曾名 “攸宁堂”,楼名曲溪, 曲溪之名沿用至今。
PPT学习交流
2
(2)立意
明徐泰时创建时,林园平淡疏朗,简洁而富有
山林之趣。至清代刘氏时,建筑虽增多,仍不失深 邃曲折幽静之趣,布局和现在大体相似,部分地方 还保留了明代园林的气息。到盛氏时,一经修建, 园显得富丽堂皇,昔时园中深邃的气氛则消失殆尽。
此园整体是一个圆形的布局, 圆圆的一块土地, 团 团的一汪水面。建筑物与地形融为一体, 活脱脱地显 示出一团和气之象, 如一幅苏州桃花坞年画, 所以 “留园”是滴溜溜地圆的意思。让观赏者进园之后 留连忘返, 多留一些时间。
块大理石是如何完好无损从相
距千里之外的云南运到这个江
南苏州的,真是一个谜。 PPT学习交流
8
• 济仙亭
此亭为廊亭,盛氏 时此亭无名,后因亭 北青枫树边有一石形 如济颠,而俗称济仙 亭。
PPT学习交流
9
• 明瑟楼
水经注:“目对鱼鸟,水木明瑟。”此处环境雅洁清新,有
留园整体分布设计理念
留园整体分布设计理念留园整体分布设计理念是以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基础,将自然环境融入园区设计中,营造出独特而宜人的休闲氛围。
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融入:留园的整体设计以自然元素为主要特征,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
通过植物、水体、山石等自然元素的布置,创造出与大自然相融合的绿色生态环境。
同时,通过合理的园路设计和景观布置,使游客在园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
2. 空间分区:留园整体设计中,将园区按功能分区,形成多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空间。
每个空间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风格,如花坛、湖泊、小桥流水等。
这样的分区设计更好地满足了游客不同的需求,同时也给游客提供了不同的景观体验。
3. 人文特色:留园的设计强调人文特色,通过布置一些具有文化和历史意义的景点和建筑物,展示当地的传统文化与历史。
比如,设立古亭、古塔、文化广场等,让游客在欣赏风景的同时,了解和感受当地的文化底蕴。
4. 交通布局:在留园整体设计中,重视交通布局的合理性和便捷性。
设置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使游客可以轻松地游览整个园区。
此外,鼓励使用步行、自行车等非机动交通工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提供更加健康的出行方式。
5. 功能设施:留园的设计还注重提供各种便利的设施,如休息区、餐饮区、卫生间、停车场等。
这些设施的合理布局和完善功能,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体验。
通过以上设计理念,留园整体分布设计旨在打造一个以自然和人文为特色的休闲胜地,让游客在这里可以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提供舒适便捷的游憩环境。
这样的设计理念不仅满足了游客对于放松休闲的需求,也展示了留园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苏州园林分析留园
东区
东北西三部分 为光绪年间增 加
Part2 园林布局
全园分成主题不同、景观各异的东、中、西、北四个区。 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 色景区之间以墙相隔,以廊贯通,又以空窗、漏窗、洞门使 两边景色相互渗透,隔而不绝。
水景
A、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
B、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 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厅、林泉耆硕之馆、 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 轩。
明瑟楼为单向卷棚歇 山顶的二层小楼,轻 盈灵动。其西为涵碧 山房,则为卷棚硬山 顶,方正硬朗。两座 建筑紧紧贴合在一起, 组成一座船厅,泊于 水边。
明瑟楼下悬 “恰航”两字 匾额,取杜甫 “野航恰受两 三人”之意, 坐憩其中,恍 如舟楫,游玩 于山水之间。
轩内悬有匾额“闻木樨香”,此名颇有特色。 一是直接点景,二是“闻木樨香”本身就是 一个非常有哲理的禅宗典故。《罗湖野录》 曾载:“黄鲁直从晦堂和尚游时,暑退凉生, 秋香满院。晦堂日:‘吾无隐:闻木樨香 乎?’公日:‘闻。’晦堂日:‘香乎?’尔 公欣然领解。”此处晦堂大师启发黄庭坚, 生命的根本之道就如同木樨花香自然飘溢一 样,无处不在,自然而永恒。人坐于此,闻 木樨香,思鲁直之夙惠,不知可否欣然领解?
西部副山为南北走向,南缓北陡 ,山巅设“闻木樨香轩”,此为全园 最高点,但轩为平顶建筑。山势陡峭 ,则以平顶建筑压之,则尖峭之感顿 消。
水池对岸是北部主山,东西延伸,山体横向 展开,具平远之感,山之中部偏右设可亭, 为尖顶建筑。山势过平,则以尖顶小亭挑之, 而平庸之感顿消。
水池东北有小岛,名“小蓬莱”,以桥通岸,沿桥置 石,逶迤直至水池东南角。如此,小蓬莱似主山之余 脉,延至水中,对整个画面起到平衡作用。
(完整版)中式园林--留园分析
徐泰时在被弹劾“回籍听勘”前,曾主事修复慈宁宫 和营造万历皇帝的寿宫,长期负责皇家工程,应该说 对园林工程有一定的认识和在造园中表现出的大气; 而周秉忠作为一个“精绘事,洵非凡手”的画家,又 善于仿古造瓷(时人谓之周窑)、烧陶印、制杖,亦擅 妆塑的工艺美术家,及“善垒奇石”的叠石大师,当 徐氏“令垒为片云奇峰”时,自然是胸有成竹、得心 应手了。
从南部的入口进入中部之前要经过一段光线昏暗空间狭小的曲折长廊一路上渐入眼帘的就是花式各样的漏窗感受到几个小院射来的光线然后打到古木交柯通过眼前的漏窗便能隐约看到园中的山水精致
留园
汇报人:张志浩 汇报时间:未知
目 录
1 留园简介 2 留园的空间布局 3 留园的建筑 4 留园假山的成因与现状 5 窗的应用
之言不虚。后又经数度整修,渐成现有面貌。
窗的应用
பைடு நூலகம்
留园的花窗,据说墙上开的 花(漏)窗约三百,个个精 美绝伦,独步江南园林,许 多木窗也是精雕细刻,要么 不建,要么不惜成本,直至
达到完美效果。
从南部的入口进入中部之前 ,要经过一段光线昏暗、空 间狭小的曲折长廊、一路上 渐入眼帘的就是花式各样的 漏窗,感受到几个小院射来 的光线,然后打到“古木交 柯”,通过眼前的漏窗便能 隐约看到园中的山水精致。 此处的漏窗细数下来,有十 块,排列紧凑,却各不相同
圃”,开始营建东园。
在苏州明清代的假山材料主要为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对于太湖石,“吴中所尚假山,皆用此石 ”。不过自唐至明,尤其是宋代,太湖石因大量开采,到明末已经很少了,所以计成说:“自古 至,采之以久,今尚鲜矣。” 代之而起的则是黄石: 黄石四处皆产,其质坚,不入斧凿,其文古拙。如常州黄山,苏州尧峰山,镇江圌山,沿大江直 至采石(矶)之上皆产。俗人只知顽夯,而不知奇妙也。
留园景观建筑最全分析
三 、 景 观 园 林 手 法 叠 山
---
山的四周与内部洞窟全 部用石构成,洞窟很多, 细而纤瘦,
------陈长虹
中国古典园林之留园
位于留园东园林泉耆硕之馆北面的冠云峰是留园的“三绝”之一,也是留园的 镇园之宝。它取《水经注》“燕王仙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交霞翼 岭”之意而命名。这座秀美的石峰据传说是北宋末年为宋徽宗采办“花石纲” 时遗留在江南的一块名石,按照名石的评价标准,具备“瘦、皱、漏、透、清、 丑、顽、拙”之美,被誉为中国三大太湖石之一。
一 、 总 体 布 局
------陈长虹
中 国 古 典 园 林 之
二 、 交 通 流 线
留 园
主入口
------陈长虹
中国古典园林之留园
古木交柯 绿荫 敞厅 2、 入口——柳暗花明又一景 当年园主人和内眷可从内宅 入园,而一般游客不能穿越内 宅,故此另设园门于当街,从 两个跨院之间的备弄入园。备 弄的巷道长达五十多米,于高 墙之间,匠师们采取了收、放 、收的序列渐进变换的办法, 虚实交替、收放自如,形成巧 妙的空间序列; 收 走道 放 收 收束空间
涵碧山房
------陈长虹
一 、 总 体 布 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在堆山叠石的基础上筑楼阁台塔作为构图中心或景观组织控制元素, 以至高优势形成全园或区域景观控制。园林中的景观布局及设计围绕构图中心展开,以 局 60o水平视角控制景观组织,将主要景点如主要建筑或组团以及构图的一些主要元素如岛 桥、堤岸、山石、水面、水口等组合在60o水平视角落的视野范围内,使人们置身楼台高 处,在自然的观景状态下获得丰富、完整的景观。
二 、 交 通 流 线
------陈长虹
中国古典园林之留园
留园之长廊是留园的交通流线 的主要指引。园内有直廊、回 廊、曲廊、爬山廊等700多米, 环园而建,将各个景点串联起 来。循廊前行,登高临水,穿 堂渡桥,可游遍全园。 长廊不仅可为游人遮阳避雨, 还有分隔空间的作用,以增加 景观层次。 自园门至中部的一段曲廊,长 50多米,由窄变宽,由暗转明, 处理极佳,不仅避免了在高墙 之间委曲穿行的局促感,还是 游人心情由敛至放,由惑转朗。
留园布局情况汇报
留园布局情况汇报留园是我们公司最新开发的一个大型园区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地带,占地面积达到1000亩。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项目规划和初步布局,并且取得了相关部门的批准。
以下是留园布局情况的汇报:一、整体规划。
留园的整体规划分为商业区、住宅区、公园和文化娱乐区四大部分。
商业区占地面积约300亩,主要包括购物中心、餐饮街和办公楼等;住宅区占地约400亩,规划有多个小区和独栋别墅,满足不同居住需求;公园占地约200亩,绿化率高达60%,是留园的生态绿肺;文化娱乐区则包括博物馆、剧院、艺术中心等,占地100亩。
二、商业区布局。
商业区的规划主要以购物中心为核心,周边配套餐饮街和办公楼。
购物中心采用了开放式设计,分为地下一层和地上四层,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
一楼为国际品牌专柜,二楼为时尚潮流品牌,三楼为家居生活区,四楼为儿童娱乐区。
餐饮街则以特色餐饮和休闲咖啡为主,打造成为市民休闲消费的好去处。
办公楼则采用了独特的玻璃幕墙设计,为企业提供现代化办公空间。
三、住宅区布局。
住宅区规划了多个小区和独栋别墅,涵盖了不同户型和风格。
小区内配套幼儿园、学校、医院和商业街,为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
独栋别墅则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是高端人群的理想居住地。
四、公园布局。
公园是留园的生态绿肺,规划了多个主题花园和休闲广场。
主题花园包括中式园林、日式庭院、欧式花园等,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不同的园林文化。
休闲广场则设有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和露天表演舞台,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五、文化娱乐区布局。
文化娱乐区规划了博物馆、剧院、艺术中心等文化设施。
博物馆收藏了丰富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展览内容涵盖了历史、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剧院则设有大剧场和小剧场,可以举办各类演出和表演活动;艺术中心则是文艺交流的平台,定期举办艺术展览和文化讲座。
六、总结。
留园的规划和布局充分考虑了商业、居住、休闲和文化等多个方面,力求打造成为城市的新地标和人们生活的精神家园。
苏州园林分析留园
前厅内光线幽暗,前厅与门庭之间的天井内,两 盆怒放的三角梅,游人便觉园林似乎近在咫尺了。 此为“一放”
不料,门厅右手却是一条幽长的夹道,光线昏暗。 左墙上有漏窗,但窗外仍为建筑,游客未见一丝园林气息。 此为“一收”。
过道尽头,是一小方厅,墙上出现一只漏窗, 但此时游人仍然未见任何花木。
从小方厅开始,入园通道左折,始见漏窗内一株 茂盛的棕竹,光线也略微明朗。
过小方厅,立于门前则见又一通道,两侧蟹 眼天井内皆植有花木,左侧有光线泄入,视 觉更趋明亮。
入通道尽头小门,则为一小小天井,天井北墙有小型花 坛,老桂、玉兰各一,天竹数本,点以湖石。到此天井, 游人始见天日,心胸未免随之放开。敞厅内悬留园匾额, 至此则园林气息始露。此为“二放”。
转过敞厅罩隔,左侧得一小门,又一窄直通 道,尽头腰门上有“长留天地间”砖额,腰 门外仍为窄直通道。至此,游人刚觉放开的 心胸不得不再度收紧。此为“二收”。
•别出心裁的入口障景 •精美绝伦的中部山水 •富丽堂皇的东部庭园 •清新淡雅的北部田园 •野趣横生的西部山林
1.别出心裁的入口障景
障景设计: 留园的入口却巧妙地利用建筑空间的收放开 合、光线的明暗变化、心理的由闹到静、漏 窗透景等手法,达到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艺术 效果。
留园入口正门,平淡无奇,谁也不会想到此 门内竟藏有如此美妙的一番天地。 前厅内光线幽暗
4.清新淡雅的北部田园
田园景区原为主人特意设 置的一片农田和村舍,解 放后大修时改植桃李、葡 萄之类,并逐步发展成留 园的盆景园。这片景区并 无多少漂亮的景点,仅一 亭、一门、三两间小屋而 已,一片质朴的村野之气 扑面而来,设计者巧妙地 通过景点取名使得整个景 区质而有文、村而不粗, 处处都透漏出一丝丝的文 雅和书卷气。
留园建筑设计分析
留园建筑设计分析一、留园建筑设计立意与选址留园属于私家园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
最初是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所建的东园。
徐泰时曾任工部营缮郎中,参与营造万历滴的寿宫,即十三陵中的定陵。
范仲淹的后代范允临是他的女婿。
他为人耿直,终因得罪权贵,被弹劾回乡。
由于长期在朝为官,他深感身心疲惫,因此回到苏州后,便不问正事,每天在自己的园中赏花弄草,吟风诵月,在自然的空间中尽情地复苏着早已受到扼制的心灵。
到了明清之际,东圆已逐渐荒废。
到清乾隆年间,该园归吴县人刘蓉峰所有。
他非常喜爱此园,得手后重新整修并加以扩建,同时取“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之意,将园名该为寒碧庄。
但由于园主姓刘,所以民间俗称为“刘园”。
咸丰年间,苏州阊门外遭兵燹,园子周围街巷宅屋几乎毁尽,惟独该园幸存下来。
到了同治年间,常州人盛康,即盛旭人因用偏方治好了慈禧太后的皮炎,得到朝廷赏赐的钓鱼岛等三个台湾海峡中的小岛用以种植草药。
盛氏从此发迹,于是购得此园,并重新修建一新。
盛康袭“刘园”其音易其字,将园名改成了留园。
尔后,经过盛康之子盛宣怀的用心经营,留园声名大振,成了吴中著名的私家园林。
【长廊中部蟹眼天井处】两方小小的露天空间,苏州人称之为天井。
由于他们面积太小,所以人们称之为“蟹眼天井”。
这两方蟹眼天井在这里主要是为了采光而设计的。
为了避免造景上的单调,在其下方各置一棕竹盆栽,以次丰富了此处的景观内容。
【六扇花窗处】在通风采光和透镜的同时,漏窗也俗称“花窗”。
在便于通风和采光的同时,可使窗外的景色,若隐若现地透过来,因此,花窗在园林建设中长作为透景,或者叫漏景之用。
此处六扇花窗将中部景色半遮半掩的透了出来,使人隐约可见,从而激发起游人的游兴,催人急于进园去领略窗外那片胜景。
同时,从花窗中透出的园景,随着游人脚步的移动而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是古典园林欣赏中的所谓“移步换景”之妙。
墙根处有一明式青石花坛。
上面有山茶,旁边植有翠柳,花开之时,红点缀缀,生机勃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园布局分析
留园地处阊门外留园路,在苏州园林中其艺术成就颇为突出。
以其严谨布局、高雅风格、丰富景观,曾被评为“吴中第一名园”。
留园厅堂敞丽,装饰精美,利用许多建筑群将全园空间巧妙分隔,组合成成若干各具特色的景区,这些景区用曲廊联系,全园曲廊长达七百余米,随形而变,因势而曲,或蟠于山腰,或蜿蜒于水际,逶迤相续,始终不断,使园景堂奥深远,无穷变化,有步移景异之妙。
全园分为中、东、西、北四区。
中部和东部是全园的精华部份。
中部以山水为主景,水他们于中央,池水西、北两侧,假山石峰屹立;池水东南两侧,楼、廊、亭、轩错落,形成鲜明的对比。
东部以建筑呈其佳丽,重檐迭楼,曲院回廊是突出冠云峰的一组建筑群。
西部是自然风光,颇多野趣。
北部是田园景色,别有风味。
苏州园林的布局讲究含而不露,不像欧洲花园那样一览无遗地展现它的规模与气派。
到任何一个苏州私家园林去,几乎都是用欲扬先抑和渐入佳境的布局手法,给每位入园者一个期待和新奇的感觉。
这其中,留园堪称典范,在苏州园林中的艺术成就颇为突出。
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规模十分宏大,在苏州园林中首屈一指。
其总体布局是园林紧邻于邸宅后,呈前宅后院的形式,全园布局紧凑,结构严谨。
它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变化。
组合景观、高低布置恰到好处,营造了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有致、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建筑与园境相映成趣。
园林用建筑结构来划分空间,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
整座园子,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体,代表着清代风格。
留园景观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是多样变化的空间之景;二是丰富的石景。
现就留园的多样变化的空间作一分析。
留园入口部分采用空间对比的手法,利用这种既曲折狭长又十分封闭的空间来与园内主要空间进行强烈对比,进而使人们穿越它进入主要空间时,顿觉豁然开朗。
对于入园门后,窄暗的巷道,逼仄的空间,极易给人产生单调、沉闷之感,留园则进行了巧妙的处理:行十数步,一个小天井,几株竹枝;再走几步一个大天井,一棵桂树,一个小方厅,暗示前面有景。
抬头有一方门额“长留天地间” 点出园名,弄堂的尽头迎面是一大片花格的漏窗,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到花园水池,但却看不清楚,把游人期待的心境提升到极致。
走进留园,则使人领略到忽张忽弛、忽开忽合的韵律节奏感,处处恪守着我国传统园林
布局注重的疏密对比这一构图原则。
园内在建筑上分布极不均匀,有些地方极其稀疏,有的地方则十分稠密,对比异常强烈。
所谓“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
以东区为主,石林小屋附近,屋宇鳞次栉比,内外空间交织穿插,使人有应接不暇之感。
但西区部分的建筑则十分稀疏、平淡,从而使人弛而不张。
这种疏密的对比与变化,不仅体现在平面布局上,而且还关系到园林建筑的立面处理。
留园中部景区建筑沿园的四个周边排列,则使人处于园内可以同时环顾四个周边的建筑。
东南两面建筑排列很密集,另两面则较稀疏。
山石布局也是疏密有致,与建筑布局恰相反,以中区为主,西区为辅。
中央假山处于中区的西北部,而园西区则体现了山林野趣。
留园秉承了中国园林自古以来崇尚的“自然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其格局忌平直而求曲折。
每经过一次曲折,都可以产生一种新的境界,而随着境界的层出不穷,就会产生一种玩味不尽的妙趣。
此外,曲折也导致了意境的深邃。
园中有双面、单面空廊。
二廊都依附于墙体,形成半封闭状态,是曲廊的形式。
借曲廊连接各单体建筑达到建筑群的组合来体现“蜿蜒曲折”。
但其丰富的空间变化不是主要通过游廊来体现的,而是借助于建筑物的直接衔接,特别是使其空间互相交错穿插,给人曲折迂回和不可穷尽之感。
留园在空间序列的组织上是这样体现空间的分割与联系的:入口借廊的交错而变得更加曲折一自绿荫至水阁部分的空间处理由于设置了一片临空的隔扇,从而增强了空间的曲折性和变化一自曲溪楼至西楼,借空间的交错而变得更加曲折一鹤所部分的空间处理,借空间的转折、收束、开合使行进路线更加迂回曲折一自五峰仙馆至揖峰轩,路线几经转折。
可见留园是借空间的交错增强了空间的曲折性和变化。
空间序列组织是关系到园的整体结构和布局的全局性的问题。
留园空间组成极其复杂:入口部分封闭、狭长、曲折,视野极度收缩,至绿荫处豁然开朗,达到高潮;过曲溪楼时,再度收束;五峰仙馆前院又稍开朗;穿越石林小院,视野又一次收缩;至冠云楼前院则顿觉开朗;至此,可经园的西、北回到中央部分,从而形成一个循环。
留园在运用空间渗透的手法方面亦是十分卓越的。
如:古木交柯向西透过门洞窗口可见绿荫及花步小筑庭院,由于穿过以柱、栏杆、挂落组成的两重“框隔”,从而使空间显得更深远;自敞廊向北透过漏窗看园中部景区,由于隔着一重网格看,因而使意境更加含蓄深远;留园鹤所,临五峰仙馆前院的一侧满开窗洞,从室内可透过巨大的窗口而看到整个庭院,内外空间既有分隔又互相连通,从而使两者互为渗透。
留园以结构精巧取长。
花窗设计别出心裁,独具匠心,把花纹图案设计在窗橱上,中间留出较大的空间,使窗外的景物透入室内,看上去就像墙上挂了几幅生动活泼的图画一样。
全园布局紧凑,结构严谨,厅堂宏丽,庭园幽深,重门迭户,苏州园林哪个好玩?,移步换景。
留园建筑数量较多,其空间处理之突出,居苏州诸园之冠,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故留园与拙政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于97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