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泵维护检修规程

齿轮泵维护检修规程
齿轮泵维护检修规程

齿轮泵维护检修规程

1 范围

1.1 本规程规定了齿轮泵的检修周期、检修内容、检修方法、质量标准、试车与验收、维护及常见故障处理等内容。

1.2 本规程适用于输送温度低于60℃的各种油品的一般齿轮泵,齿轮泵不适用于输送挥发性强、闪点低、有腐蚀及含有硬质颗粒、纤维的介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4

5 设备型号规格主要技术性能

5.1 设备型号规格

泵齿轮泵

6 检修周期及检修内容

6.1 检修周期

检修类别小修中修大修

检修周期(月)4~6 12~18

6.2 检修内容

6.2.1 小修

a)解体检查各部零件磨损情况。

b)更换填料和密封垫圈。

c)检查清洗过滤器。

d)调整齿轮端面与端盖的间隙。

e)检查或更换联轴节的弹性胶圈和柱销。

f)校验压力表及安全阀。

g)泵与电机找正。

6.2.2 大修

a)包括小修内容。

b)修理或更换齿轮、齿轮轴、端盖。

c)检查修理或更换轴承、联轴节、壳体和填料压盖。

d)机体油漆。

7 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

7.1 齿轮

a)齿轮的啮合顶间隙为0.2-0.3m(m:模数)。

b)齿轮的啮合侧间隙如表1规定:

8 表1 单位:mm

9 中心距10 安装间隙11 报废间

12 ≤50 13 0.085 14 0.20

15 51~80 16 0.105 17 0.25

18 81~120 19 0.13 20 0.30

21 121~200 22 0.17 23 0.35

c)齿轮两端面与轴孔中心线垂直度不超过0.02mm/100mm。

d)两个齿轮宽度应一致,单个齿轮宽度误差不得超过0.05mm/100mm。齿轮两端面平行度不大于0.02mm/100mm。

e)齿的啮合接触斑点应均匀分布在节圆线的上下,接触面积沿齿宽应大于60%,沿齿高应大于45%。

f)齿轮与轴的配合为H7/m6。

g)齿轮端面与端盖的轴向总间隙为0.05~0.10mm。

h)齿顶与壳体的径向间隙为0.10~0.15mm。

23.1 轴与轴承

a)轴颈与滑动轴承径向间隙为0.001~0.002D(D为轴颈的直径)。

b)轴颈的圆度、圆柱度均为其直径公差之半。轴颈表面不得俄伤痕,表面粗糙度不

大于0.8。

c)轴颈最大磨损量为1%D(D为轴颈的直径)。

d)轴承外圆与端盖镗孔配合为R7/h6。

e)滑动轴承内孔与外圆的同轴度不大于0.005mm。

f)滚针轴承内套的配合为js6,外圈与镗孔的配合为K7。

g)滚针轴承无内圈时轴与滚针的配合应为H7/h6。

23.2 端盖与壳体

23.2.1 端盖:

a)端盖表面不得俄气孔、砂眼、夹渣、裂纹、伤痕等缺陷。加工表面粗糙度不低于1.6 。

b)端盖两孔的轴线平行度不大于0.01mm/100mm。孔的中心距误差为±0.04mm。

c)端盖两孔中心线与加工端面的垂直度不大于0.03mm/100mm。

23.2.2 壳体:

a)铸造壳体加工表面不得有气孔、砂眼、夹渣等缺陷。

b)壳体内孔的中心线与两端面垂直度不大于0.02mm/100mm。

c)孔的圆度及圆柱度为直径公差之半。

d)壳体水压试验为工作压力的1.5倍,保持压力5分钟后降至工作压力,用半公斤手锤

轻击外壳,表面不得渗漏

23.3 轴向密封

a)填料压盖与轴的径向间隙为0.4~0.5mm。

b)压盖安装后,压盖端面与填料盒端面的四周间隙应相等。

c)填料尺寸正确,切口平行、齐整、无松散,接口与轴心线成30°角。

d)压装填料时,填料圈的接头必须错开,一般接口交错120°,填料不宜压装过紧。

23.4 弹性联轴节

a)联轴节与轴的配合选用H7/k6。

b)联轴节找正其径向跳动不大于0.08mm,端面跳动不大于0.06mm。

c)联轴节两端面轴向间隙为2-4mm。

d)弹性圈与柱销为过盈配合,弹性圈内、外径误差应符合表2规定。

24 表2 单位:mm

25 柱销圆柱部分公

称直径

26 10 27 14 28 18 29 24

30 柱销孔公称直径31 20 32 28 33 36 34 46

35 弹性圈内径36 10-0.237 14-0.2538 18-0.2539 24-0.30

40 弹性圈外径41 19-0.2542 27-0.3043 35-0.4044 45-0.40 45 试车与验收

45.1 试车前的准备

a)盘车无轻重不匀的感觉,填料压盖不歪斜。

b)检查液面高度,泵的吸入高度不大于500mm。

45.2 试车

a)压力表、溢流阀应灵敏好用。

b)启动齿轮泵,检查旋转方向是否正确,运转应平稳无杂音。

c)检查轴承温度,滑动轴承不高于65℃,滚动轴承不高于70℃。

d)电流不超过额定值。

e)流量、压力平稳,达到铭牌出力或满足生产需要。

f)填料密封渗漏:轻质油不大于10滴/分,重质油不大于3滴/分。

45.3 验收

检修质量符合要求,检修记录齐全、准确,试车合格可办理验收手续,移交生产。

46 维护及常见故障处理

46.1 维护

a)经常检查泵出口压力,不允许超压运行。

b)检查紧固螺栓有无松动。

c)检查阀门及附属管路有无泄漏。

d)检查填料箱轴承、壳体温度是否正常。

e)检查电流是否正常。

f)经常倾听泵内有无杂音。

g)定期清理油过滤器。

46.2 日常维修处理

故障现象产生原因排除方法

流量不足或输出压力不够1、吸入高度不够。

2、泵体或入口管线有漏气。

3、入口管线或过滤器有堵塞现

象。

4、液体粘度大。

5、齿轮轴向间隙过大。

6、齿轮径向间隙或齿侧间隙过

大。

1、增高液面。

2、更换垫片,紧固螺栓,修复

管路。

3、清理。

4、液体加工温。

5、调整。

6、更换泵壳或齿轮。

填料处渗漏严重1、中心线偏斜。

2、轴弯曲。

3、轴颈磨损。1、找正。

2、更换。

3、更换。

4、轴承间隙过大齿轮振动剧烈。

5、填料材质不合要求。

6、填料压盖松动。

7、填料安装方法不当。

8、填料或密封圈用久失效。4、更换轴承。

5、重新选用填料。

6、紧固。

7、纠正。

8、更换。

泵体过热1、吸入油温过高。

2、轴承间隙过小或过大。

3、齿轮径向、轴向、齿侧间隙

过小。

4、填料过紧。

5、出口阀开度过小造成压力过

高。

6、润滑不良。1、冷却。

2、调整间隙。

3、调整或更换。

4、调整。

5、开大出口阀降低压力。

6、更换润滑油脂。

电动机超负荷1、吸入液体比重或粘度过大。

2、泵壳内进杂物。

3、轴弯曲。

4、填料过紧。

5、联轴节同轴度超差。

6、电动机、电流表出现故障。

7、排出压力过高,或排出管路

阻力太大。1、更换泵或把油加工温。

2、检查过滤器,清除杂物。

3、更换。

4、调整。

5、找正。

6、修理或更换。

7、调整溢流阀,降低排出压力、疏通或放大排出管路。

振动或发出噪音1、吸入高度差太大,液体吸不

上。

2、轴承磨损间隙过大。

3、主动与从动齿轮轴平行度超

差、主动齿轮轴与电机轴同轴

度超差。

4、轴弯曲。

5、泵壳内进杂物。

6、齿轮磨损或咬毛。

7、键槽松动或损坏。

8、地脚螺栓松动。

9、吸入空气。1、增高液位。

2、更换轴承。

3、找正。

4、更换。

5、清理杂物,检查过滤器。

6、修理或更换。

7、修理或更换。

8、紧固。

9、消除漏气。

47 齿轮泵完好标准

47.1 运转正常,效能良好

a)压力、流量平稳,出力达到铭牌能力的90%以上,或能满足正常生产的需要。

b)轴承温度:滑动轴承不大于65℃,滚动轴承不大于70℃。

c)运转平稳无杂音。

轴封泄漏:填料密封泄漏量小于10滴/分;机械密封泄漏量小于3滴/分。

47.2 内部机件无损坏,质量符合需求

主要机件的质量、联轴节径向和端面跳动、齿轮的啮合间隙、安装间隙应符合《齿轮泵检修规程》的规定。

47.3 主体整洁,零附件齐全好用

a)溢流阀、压力表、温度计定期校验,灵敏准确。

b)主体整洁。

c)基础、机座坚固完整,地脚螺栓及各部位连接螺栓应满扣整齐、紧固。

d)机体清洁,油漆完整,符合《设备管道的保温油漆规程》的规定。

47.4 技术资料齐全准确,应具有:

a)设备履历卡片。

b)检修及验收记录。

c)运行及缺陷记录。

d)易损配件图纸。

48

49

50

51

52

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

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 1 总则 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1 本规程规定了离心泵的检修周期与内容、检修与质量标准、试车与验收以及维护与故障处理。 1.1.2 本规程适用于石油化工常用离心泵。 1.2 编写修订依据 SY-21005-73 炼油厂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 HGJ 1034-79 化工厂清水泵及金属耐蚀泵维护检修规程 HGJ 1035-79 化工厂离心式热油泵维护检修规程 HGJ 1036-79 化工厂多级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 GB/T 5657-1995 离心泵技术要求 API 610-1995 石油、重化学和天然气工业用离心泵 2. 检修周期与内容 2.1 检修周期 2.1.1 根据状态监测结果及设备运行状况,可以适当调整检修周期。 2.1.2 检修周期(见表1) 表1 检修周期表月 2.2 检修内容 2.2.1 小修项目 2.2.1.1 更换填料密封。 2.2.1.2 双支承泵检查清洗轴承、轴承箱、挡油环、挡水环、油标等,调整轴承间隙。 2.2.1.3 检查修复联轴器及驱动机与泵的对中情况。 2.2.1.4 处理在运行中出现的一般缺陷。 2.2.1.5 检查清理冷却水、封油和润滑等系统。 2.2.2 大修项目 2.2.2.1 包括小修项目。 2.2.2.2 检查修理机械密封。 2.2.2.3 解体检查各零部件的磨损、腐蚀和冲蚀情况。泵轴、叶轮必要时进行无损探伤。 2.2.2.4 检查清理轴承、油封等,测量、调整轴承油封间隙。 2.2.2.5 检查测量转子的各部圆跳动和间隙,必要时做动平衡检验。 2.2.2.6 检查并校正轴的直线度。 2.2.2.7 测量并调整转子的轴向窜动量。 2.2.2.8 检查泵体、基础、地脚螺栓及进出口法兰的错位情况,防止将附加应力施加于泵

泵检修规程

泵的检修规程 (49页 3.1万字) 目录 一.IH、IS(R)型单级离心泵检修规程二.SIG(IG)型管道离心泵检修规程三.YQB型滑片泵检修规程 四.Y型离心油泵检修规程 五.CB型齿轮泵检修规程 六.ZW6/7型空压机检修规程 七.PSA变压吸附式制氮机检修规程八.浮子式码带液位计检修规程

一.IH、IS(R)型单级离心泵检修规程: 1.总则 1.1 适用围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IH系列单级离心泵的维护和检修,如输送泵房的输送泵及罐区部分收底泵的等。 1.2 结构简述 IH系列单极离心泵主要由泵体、泵盖、叶轮、密封圈、机械密封、支架和底座等部件组成。泵的叶轮安装在轴端呈悬臂式,轴线端面进料,排出口与泵的轴线垂直。电动机通过联轴器直接驱动泵。 1.3 技术性能 IH系列单极离心泵的主要性能表: 2.完好标准 2.1 零、部件 2.1.1 泵本体及各零、部件完整齐全。 2.1.2 基础螺栓及各连接螺栓齐全、紧固。 2.1.3 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稳固。 2.1.4 压力表、电流表等仪器齐全、灵敏,量程符合规定,并定期校验。 2.1.5 各部安装配合符合规定。 2.1.6 泵体及附属阀门、管件、管线油漆完整,标志明显。 2.1.7 基础及底座完整、坚固。 2.2 运行性能 2.2.1 油路畅通,润滑良好,实行“五定”、“三级过滤”。 2.2.2 运转正常,无异常振动、杂音等现象。 2.2.3 压力、流量平稳,各部温度正常,电流稳定。 2.2.4 能达到铭牌出力或额定能力。 2.3 设备及环境

2.3.1 设备清洁,外表无尘灰、油垢。 2.3.2 基础及底座整洁,外表及周围无积水、废液,环境整齐、清洁。 2.3.3 进出口阀门、管口法兰、泵体等处接合面均无泄漏。 3 .设备的维护 3.1 日常维护 3.1.1 严格按操作规程程序启动、运转与停车,并做好运行记录。 3.1.2 每班检查各润滑部位的润滑情况。 3.1.3 经常检查轴承温度,应不高于环境温度35℃。 3.1.4 经常观察泵的压力和电机电流是否正常和稳定,设备运转有无异常声响或振动,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3.1.5 经常保持泵及周围环境整洁,及时消除跑、冒、滴、漏。密封符合要求。 3.1.6 维修人员应定时上岗,检查设备并及时处理所发现的问题。 3.1.7 在泵所处环境温度较低情况下,泵停用时,排尽剩液,以防冻裂机壳及零件。

螺杆泵维护检修规程(完整)

螺杆泵维护检修规程 一、设备结构图及性能原理 1.设备结构图 1.1单螺杆泵 1—泵壳2—衬套3—螺杆4—偏心联轴节5—传动轴6—密封装置7—径向止推轴承8—普通联轴节 1.2二级螺杆泵 1.3三级螺杆泵 2.设备性能原理 2.1螺杆泵是依靠螺杆相互啮合空间的容积变化来输送液体的当螺杆转动时吸入腔一端的密封线连续地向排出腔一端作轴向移动,使吸入腔容积增大,压力降低,液体在压差作用下沿吸入管进入吸入腔。随着螺杆的转动,密封腔内的液体连续而均匀地沿轴向移动到排出腔,由于排出腔一端的容积逐渐缩小,即把液体排出。

二、检修 1.适用范围及编写依据,采用的标准及参考资料目录 1.1 本规程适用于石油化工单螺杆泵、双螺杆、三螺杆泵的维护和检修. 1.2 编写标准及参考资料目录 HGJ 1039—79化工厂螺杆泵维护检修规程 GB 10885—89单螺杆泵技术条件 GB 110887—89三螺杆泵技术条件 GB11035—89船用电动双螺杆泵技术条件 GB 3852—83联轴器轴孔和键槽型式及尺寸 IS0 3945泵振动评价标准 SHS 01001--2004石油化工设备完好标准 《化工厂机械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89 《工业泵选用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使用的日本川铁公司企业标准 2检修周期与内容 2.1 检修周期 检修周期见下表,根据运行状况及状态监测结果可适当调整检修周期. 2.2 检修内容与程序 2.2.1 小修项目 2.2.1.1 检查轴封泄漏情况,调整压盖与轴的间隙,更换填料或修理机械密封. 2.2.1.2 检查轴承. . 2.2.1.3 检查各部位螺栓紧固情况. 2.2.1.4 消除冷却水、封油和润滑系统在运行中出现的跑、冒、滴、漏等缺陷. 2.2.1.5 检查联轴器及对中情况. 2.2.2 大修项目 2.2.2.1 包括小修项目内容. 2.2.2.2 解体检查各部件磨损情况,测量并调整各部件配合间隙. 2.2.2.3 检查齿轮磨损情况,调整同步齿轮间隙. .

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完整)

离心泵检修规程 总则 本规程规定了离心泵的完好标准、离心泵的维护、检修周期与检修内容、检修与质量标准、试车与验收。 一、离心泵完好标准 1、离心泵的基本结构离心泵主要由泵壳、转子、叶轮、轴承及密封等组成。泵壳体是卧式,由吸入室和排出室组成。在壳体的两端或一端设有支承转子的轴承室、机械密封室。转子由主轴、叶轮、轴套、轴承、联轴器组成,各配件以不同的配合方式装配在轴上。 2. 设备完好标准 (1)电流表、压力表工作正常稳定 (2)机封或填料压盖部位的温度正常,机封无泄漏,填料密封渗漏正 常。 (3)检查泵的轴承温升正常,轴承温升一般不超过周围温度35C, 最高不 能超过75C。 ( 4)检查泵的声音和振动是否正常。 二、离心泵的维护 1. 日常维护 ( 1)保持设备整洁卫生。 ( 2)注意轴承的油位、油质和温度。 ( 3)填料内滴水是否正常,随时调整填料压盖的松紧程度。 ( 4)经常检查各部分的螺栓是否松动。 ( 5)经常观察各个仪表工作是否正常稳定,泵、电机的响声和振动是否正常。 ( 6)严格执行润滑管理制度。

2. 定期检查 (1)表面除锈、除污和清洗。 (2)检查易损件是磨损和损坏,若零件虽磨损。但还在公差范围内, 则可继续使用。若零件的磨损程度超过了公差范围,应考虑修复后使 用,不能修复的应更换新件。 (3)定期检查泵的入口过滤器。 (4)对重新装配的泵,有条件的应进行试验。 三、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 1、检修周期 根据状态监测结果及设备运行状况,可以适当调整检修周期。一般检修周期见表1。 表1检修周期表 2. 小修项目 (1)检查清理冷却水、封油和润滑等系统。 (2)处理在运行中出现的一般缺陷。 (3)根据运行情况,检查机械密封或更换填料密封。 (4)检查清洗轴承、轴承箱、挡油环、挡水环、油标等,调整轴承间隙。并检查轴承滚子外圈间的间隙。 (5)检查各部螺栓有无松动。 (6)检查修理联轴器及驱动机与泵的对中情况。 3. 大修项目 (1)包括小修的所有项目。 (2)解体检查各零部件的磨损、气蚀和冲蚀情况并进行修理或更换, 泵轴、叶轮必要时进行无损探伤。 (3)检查清理轴承、油封等,测量、调整轴承油封间隙。必要时更换

齿轮泵维护检修规程

齿轮泵维护检修规程 1 范围 1.1 本规程规定了齿轮泵的检修周期、检修内容、检修方法、质量标准、试车与验收、维护及常见故障处理等内容。 1.2 本规程适用于输送温度低于60℃的各种油品的一般齿轮泵,齿轮泵不适用于输送挥发性强、闪点低、有腐蚀及含有硬质颗粒、纤维的介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4 5 设备型号规格主要技术性能 5.1 设备型号规格 泵齿轮泵 6 检修周期及检修内容 6.1 检修周期 检修类别小修中修大修 检修周期(月)4~6 12~18 6.2 检修内容 6.2.1 小修 a)解体检查各部零件磨损情况。 b)更换填料和密封垫圈。 c)检查清洗过滤器。 d)调整齿轮端面与端盖的间隙。 e)检查或更换联轴节的弹性胶圈和柱销。 f)校验压力表及安全阀。 g)泵与电机找正。 6.2.2 大修 a)包括小修内容。 b)修理或更换齿轮、齿轮轴、端盖。 c)检查修理或更换轴承、联轴节、壳体和填料压盖。 d)机体油漆。 7 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 7.1 齿轮 a)齿轮的啮合顶间隙为0.2-0.3m(m:模数)。 b)齿轮的啮合侧间隙如表1规定:

8 表1 单位:mm 9 中心距10 安装间隙11 报废间 隙 12 ≤50 13 0.085 14 0.20 15 51~80 16 0.105 17 0.25 18 81~120 19 0.13 20 0.30 21 121~200 22 0.17 23 0.35 c)齿轮两端面与轴孔中心线垂直度不超过0.02mm/100mm。 d)两个齿轮宽度应一致,单个齿轮宽度误差不得超过0.05mm/100mm。齿轮两端面平行度不大于0.02mm/100mm。 e)齿的啮合接触斑点应均匀分布在节圆线的上下,接触面积沿齿宽应大于60%,沿齿高应大于45%。 f)齿轮与轴的配合为H7/m6。 g)齿轮端面与端盖的轴向总间隙为0.05~0.10mm。 h)齿顶与壳体的径向间隙为0.10~0.15mm。 23.1 轴与轴承 a)轴颈与滑动轴承径向间隙为0.001~0.002D(D为轴颈的直径)。 b)轴颈的圆度、圆柱度均为其直径公差之半。轴颈表面不得俄伤痕,表面粗糙度不 大于0.8。 c)轴颈最大磨损量为1%D(D为轴颈的直径)。 d)轴承外圆与端盖镗孔配合为R7/h6。 e)滑动轴承内孔与外圆的同轴度不大于0.005mm。 f)滚针轴承内套的配合为js6,外圈与镗孔的配合为K7。 g)滚针轴承无内圈时轴与滚针的配合应为H7/h6。 23.2 端盖与壳体 23.2.1 端盖: a)端盖表面不得俄气孔、砂眼、夹渣、裂纹、伤痕等缺陷。加工表面粗糙度不低于1.6 。 b)端盖两孔的轴线平行度不大于0.01mm/100mm。孔的中心距误差为±0.04mm。 c)端盖两孔中心线与加工端面的垂直度不大于0.03mm/100mm。 23.2.2 壳体: a)铸造壳体加工表面不得有气孔、砂眼、夹渣等缺陷。 b)壳体内孔的中心线与两端面垂直度不大于0.02mm/100mm。 c)孔的圆度及圆柱度为直径公差之半。 d)壳体水压试验为工作压力的1.5倍,保持压力5分钟后降至工作压力,用半公斤手锤 轻击外壳,表面不得渗漏 23.3 轴向密封 a)填料压盖与轴的径向间隙为0.4~0.5mm。 b)压盖安装后,压盖端面与填料盒端面的四周间隙应相等。 c)填料尺寸正确,切口平行、齐整、无松散,接口与轴心线成30°角。 d)压装填料时,填料圈的接头必须错开,一般接口交错120°,填料不宜压装过紧。 23.4 弹性联轴节 a)联轴节与轴的配合选用H7/k6。 b)联轴节找正其径向跳动不大于0.08mm,端面跳动不大于0.06mm。 c)联轴节两端面轴向间隙为2-4mm。

水泵的维护检修规程完整

水泵的维护检修规程

目次 1 围 (1) 2 规性引用文件 (1) 3 单级双吸卧式中开离心水泵的维护与检修 (1) 3.1 单级双吸卧式中开离心水泵技术性能 (1) 3.2 单级双吸卧式中开离心水泵的维护 (2) 3.3 单级双吸卧式中开离心水泵的检修 (4) 4 单级单吸离心泵的维护与检修 (5) 4.1 单级单吸离心泵技术性能 (5) 4.2 单级单吸离心泵的维护 (5) 4.3 单级单吸离心泵的检修 (7) 5 长轴立式泵的维护与检修 (8) 5.1 长轴立式泵的技术性能 (8) 5.2 长轴立式泵的维护 (8) 5.3 长轴立式泵的检修 (11) 6 自吸泵的维护与检修 (12) 6.1 自吸泵技术性能 (12) 6.2 自吸泵的维护 (12) 6.3 自吸泵的检修 (14) 7 单吸多级分段式离心泵的维护与检修 (15) 7.1 自吸泵技术性能 (16) 7.2 自吸泵的维护 (16) 7.3 自吸泵的检修 (17) 8螺杆泵的维护与检修 (18) 8.1 螺杆泵技术性能 (18) 8.2 螺杆泵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19) 8.3 螺杆泵的维护 (19) 8.3 螺杆泵的检修 (20)

水泵的维护检修规程 1 围 为了规水泵的维护与检修的管理,提高设备管理和维护检修质量水平,保证安全生产,特制订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设备维护检修的管理和控制。 2 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三联卧式离心泵的使用说明书》 《凯泉泵业卧式离心泵的使用说明书》 《连成泵业卧式离心泵的使用说明书》 《LD型长轴立式泵的安装使用说明书》 《LCT型长轴立式泵的安装使用说明书》 《自吸泵的安装使用说明书》 3 单级双吸卧式中开离心水泵的维护与检修 3.1 单级双吸卧式中开离心水泵技术性能(见表1) 表1 S系列/SS系列/KQSN系列/SLOW系列/YXS系列卧式中开离心泵技术性能

设备维护检修规程(修订稿).doc

设备维护检修规程

目录 1装煤推焦车维护检修规程 (1) 2拦焦车维护检修规程.................................... 2.1 3电机车、熄焦车维护检修规程............................. 3.1 4导烟车维护检修规程.................................... 4.1 5煤气交换机维护检修规程................................ 5.1 6捣固机维护检修规程.................................... 6.1 7摇动给料机维护检修规程................................ 7.1 8出焦除尘地面站风机维护检修规程......................... 8.1 9中低压容器维护检修规程................................ 9.1 10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 10.1 11齿轮泵维护检修规程................................... 11.1 12带式输送机维护检修规程............................... 12.1 13堆取料机维护检修规程................................. 13.1 14无烟煤粉碎机维护检修规程.............................. 14.1 15PFCK1618可逆反击锤式破碎机维护检修规程................. 15.1 16双齿辊破碎机维护检修规程 ............................. 16.1 17刮板机维护检修规程................................... 17.1 18振动筛维护检修规程................................... 18.1 19齿轮减速机维护检修规程............................... 19.1 20阀门维护检修规程 ..................................... 20.1

齿轮泵操作和维护-标准化操作规程

齿轮泵操作和维护-标准化操作规程 目录 1.目的 (2) 2.范围 (2) 3.职责 (2) 4.齿轮泵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简介 (2) 4.1齿轮泵结构图 (2) 4.2工作原理 (2) 5.齿轮泵操作 (2) 5.1启动前检查 (2) 5.2泵的启动和运行 (2) 6.维护和保养 (2) 6.1泵维护概要 (2) 6.2机械密封的维护 (2) 6.3润滑的维护 (2) 7.故障、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 (2)

1.目的 明确齿轮泵的操作方法、工艺参数控制方法,正确使用机泵,确保安全、平稳运行。2.范围 适用于中化珠海石化储运有限公司南迳湾库区的齿轮泵的使用和管理。 3.职责 3.1生产部操作工负责根据工艺要求正确开、停泵,进行机泵运行中检查,填写运行记 录。 3.2工程设备部负责机泵的维护检修。 4. 齿轮泵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简介 4.1齿轮泵结构图 1、泵盖 2、轴承 3、齿轮 4、泵体 5、轴图 4.2工作原理 动力通过轴传给齿轮,一对齿轮带动转子做同步反向旋转运动,使进口区产生真空,将介质吸入,随转子转动,将介质送往出口,继续转动,出口腔容积变小,产生压力(出口高压区)将介质输出。由于转速较低,自吸能力较强,流动性能较差的高粘介质,有充分的时间和速度充满空穴,所以适用于高粘介质。油泵内部密封面大,内泄较少,所以油泵效率较高,一般可达70%以上。同时可以达到高压输送介质。并且对较稀介质也有良好的适应性 4.3概述 4.3.1特点 TLB型稠油泵属于凸轮式容积泵。该泵采用机械密封,具有转速低、效率高、运转平稳、自吸能力强、操作方便、泵可预热、性能可靠、寿命长等特点。 4.3.2范围及用途 专门为高粘介质设计的高效油泵。该泵对粘度适应范围较宽,从2 mm2/s至100000 mm2/s

齿轮泵维护检修规程

齿轮泵维护检修规程 二○○七

目录 1 总则 (491) 2 完好标准 (491) 3 齿轮泵的维护与常见故障 (492) 3.1 维护 (492) 3.2 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493) 4 齿轮泵的检修 (496) 4.1 检修周期及内容 (496) 4.2 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 (497) 5 试车与验收 (501) 6 维护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502)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 参照原化学工业部颁发的《齿轮泵维护检修规程》(HG25026-91),编制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输送工作温度低于60℃的各种油品或其它液体的齿轮泵的维护检修。 本规程与制造厂的技术文件相抵触时,应遵 循制造厂技术文件中的一切规定。 1.2 结构简述 齿轮泵按齿轮啮合方式一般可分为外啮合 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外啮合齿轮泵有直齿、 斜齿和人字齿等,一般采用渐开线齿形;内啮合 齿轮泵采用圆弧摆线齿形或渐开线齿形。齿轮泵 由一对相互啮合(外啮合或内啮合)的齿轮、主动 轴、轴承、泵体、前后泵盖及轴封等零、部件组 成。一般情况下直接由电机或经过变速装置驱动齿轮泵的主动轴或者由主机的主轴驱动齿轮泵的主动轴。外啮合齿轮泵的齿轮数目为2~5个,以两齿轮最常用。齿轮泵一般用于输送不含有固体颗粒的液体,如用于输送润滑油、密封液以及在造气装置中作为液压油泵。 2 完好标准 2.1 零、部件 2.1.1 主辅机的零、部件完整齐全,质量符合要求。 2.1.2 仪表、计量仪器和各种安全装置齐全完整、灵敏、准确,压力表每年校验一次。 2.1.3 基础、机座稳固可靠,地脚螺栓和各部位连接螺栓紧固、齐整,符合技术要求。 2.1.4 管线、管件、阀门、支架等安装合理,标志分明,符合要求。 2.2 运行性能 2.2.1 设备润滑良好,润滑系统畅通,严格执行“五定”、“三级过滤”。 2.2.2 无异常振动、松动、杂音等现象。 2.2.3 滑动轴承温度不超过65℃,滚动轴承温度不超过70℃;压力、流量、电流等运行参数符合要求。 2.2.4 密封渗漏符合要求。 2.2.5 生产能力达到铭牌出力或查定能力。 491/ 15

高速泵检修规程(通用)

计算机编码: 分类: 装置: 位号: 设备型号: 设备名称: -状态卡02-02页 -动作卡03-08页 -附表09-10页 状态卡

000检修前准备 010办理施工工作票,办理转动设备风险评价报告表,进行风险评价,制定消减措施020确认机泵已经具备安全拆卸的条件 100拆卸电机 110 拆卸附属管线,拆卸泵体大盖螺栓 120 将齿轮箱整体吊下 130 拆卸叶轮组件 140拆卸并检查机械密封 150 拆卸齿轮箱,检查轴承、轴的磨损情况 200 回装齿轮箱并测量调整推力瓦间隙 210 回装机械密封,回装叶轮组件 220 齿轮箱整体回装到泵壳体上 230 连接冷却液、润滑油管线及油过滤器、手动油泵 240回装电机 300现场清扫 310泵试车及验收

动作卡 000检修前准备 001B-[]检修所需要的零配件和相应的材料已经确定,见附件2 002B-[]检查检修专用工具和经检验合格的量具已经备齐,见附件3 003B-[]停机前的振动值、轴承温度、压力均进行测量记录,见附件4 004B-[]了解机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004B-[]查阅上次检修的资料和有关图纸,准备最新版本的检修作业规程 010办理转动设备检修及风险评价工作票 011B<> D<> C<>确认转动设备检修及风险评价工作票规定的内容已经全部落实 ) 012B<>工作间断后,重新确认安全措施 签字B()

设备检修注意事项: a、操作者不得违反<<炼化分公司健康安全环保(HSE)16项管理规定>> b、操作过程中注意配合,保护好自己、他人及设备不受伤害 c、操作者不能穿能滋生静电的衣物和有铁钉的鞋子 d、操作时,工机具应轻拿轻放,且不得发生碰撞 e、解体前零部件相对位置做好标记 f、拆装过程中严禁任何敲打,特别注意保护好零部件,不得发生碰撞,密封面、螺纹表面不得划 伤或擦伤 g、清洗剂使用煤油(特殊要求除外),零部件清洗后擦干净、且晾干或吹干,现场周围杜绝火源 h、要科学检修、文明施工、现场做到“三不见天、三不落地、三条线” 100 拆卸电机 101 B-[]拆卸圆形支架与齿轮箱连接螺栓,将电机吊下(花键联轴器),放在专用支架上 110拆卸附属管线,拆卸泵体大盖螺栓 111B-[]拆卸油冷却器管线 112B-[]拆卸泵体大盖螺栓 120 将齿轮箱整体吊下 121B-[]利用起重工具将变速箱整体吊下,并放在专用的支架上 130拆卸叶轮组件 131 B-[]拆卸并检查诱导轮及叶轮 132B-[]拆下诱导轮(左旋螺纹),取下叶轮,检查诱导轮及叶轮的冲刷情况 )133B-[]分别拆下诱导轮及叶轮背部密封O形环,检查腐蚀、变形、老化、线径变化等情况 )140拆卸并检查机械密封 141B-[]拆卸介质密封(双端面密封),取出动环 142B-[]拆卸螺栓,从齿轮箱上卸下密封腔、垫片和轴套;再从密封腔上拆卸密封静环组件和节流组件

螺杆泵维护检修安全规程

螺杆泵维护检修安全规程 1 总则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化工常用孔型和3G型螺杆泵,其它相类似的螺杆泵可作为参考。 1.2结构简述 本泵由泵体、衬套、主动螺杆、从动螺杆、吸入室、安全阀组件以及机械密封或填料密封组成。 1.3设备性能 表 1 2完好标准 2.1零、部件 2.1.1主体零部件完整齐全 2.1.2电机及附属装置完整齐全。 2.1.3各部连接螺栓、螺母齐全,螺纹外露2-3扣,连接紧固。 2.1.4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稳固。 2.1.5压力表、电流表等灵敏,并定期检验。 2.1.6基础、底座及地脚螺栓牢固。 2.2运行性能

2.2.1油路畅通,油质符合规定,实行“五定”,“三级过滤”. 2.2.2压力、流量平稳,各部温度正常,电流稳定。 2.2.3运转平稳,无异常振动、杂音等不正常现象。 2.2.4轴封处泄漏符合规定。 2.2.5能达到铭牌出力或查定能力。 2.3技术资料 2.3.1有总装配图、主要零件图,易损件图。 2.3.2基础图。 2.3.3有使用说明书。 2.3.4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规程齐全。 2.3.5设备档案齐全,数据准确,包括: a、产品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 b、安装及试车验收资料。 c、设备履历卡。 d、运转有记录。 e、设备缺陷及事故情况记录。 f、检修及验收记录。 2.4设备及环境 2.4.1泵体、泵底及附属管件防腐完好。 2.4.2泵体清洁,外表无灰尘、油垢。 2.4.3基础清洁,表面及周围无积水、杂物等。 2.4.4进出口阀门、管口法兰、泵体、泵盖、封轴等均达到无泄漏。

3设备的维护 3.1日常维护 3.1.1保持设备和周围环境清洁,无积尘,无油垢。 3.1.2随时注意设备运转情况,检查有无异常声音和振动。泵体的温 度不能超过60℃.滚动轴承不超过70℃. 3.1.3经常观察压力表、电流表所示值是否正常和稳定。 3.2定期检查 表2 定期检查内容

齿轮泵的检修常识

齿轮泵的检修常识 齿轮泵的修理常识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齿轮泵会出现泵油不足,甚至不泵油等故障,主要原因是有关部位磨损过大。齿轮泵的磨损部位主要有主动轴与衬套、被动齿轮中心孔与轴销、泵壳内腔与齿轮、齿轮端面与泵盖等。润滑油泵磨损后其主要技术指标达不到要求时,应将其拆卸分解,查清磨损部位及程度,采取相应办法予以修复。 一、主动轴与衬套磨损后的修复 齿轮泵主动轴与衬套磨损后,其配合间隙增大,必将影响泵油量。遇此,可采用修主动轴或衬套的方法恢复其正常的配合间隙。若主动轴磨损轻微,只需压出旧衬套后换上标准尺寸的衬套,配合间隙便可恢复到允许范围。若主动轴与衬套磨损严重且配合间隙严重超标时,不仅要更换衬套,而且主动轴也应用镀铬或振动堆焊法将其直径加大,然后再磨削到标准尺寸,恢复与衬套的配合要求。 二、润滑油泵壳体的修理壳体裂纹的修理:壳体裂纹可用铸508镍铜焊条焊补。焊缝须紧密而元气孔,与泵盖结合面平面度误差不大于0.05毫米。 主动轴衬套孔与从动轴孔磨损的修理:主动轴衬套孔磨损后,可用铰削方法消除磨损痕迹,然后配用加大至相应尺寸的衬套。从动轴孔磨损也以铰削法消除磨损痕迹,然后按铰削后孔的实际尺寸配制从动轴 泵壳内腔的修理:泵壳内腔磨损后,一般采取内腔镶套法修复,即将内腔搪大后镶配铸铁或钢衬套。镶套后,将内腔搪到要求的尺寸,并把伸出端面的衬套磨去,使其与泵壳结合面平齐。 阀座的修理:限压阀有球形阀和柱塞式阀两种。球形阀座磨损后,可将一钢球放在阀座上,然后用金属棒轻轻敲击钢球,直到球阀与阀座密合为止。如阀座磨损严重,可先铰削除去磨痕,再用上法使之密合。柱塞式阀座磨损后,可放入少许气门砂进行研磨,直到密合为止。 三、泵盖的修理 工作平面的修理:若泵盖工作平面磨损较小,可用手工研磨法消除磨损痕迹,即在平台或厚玻璃板上放少许气门砂,然后将泵盖放在上面进行研磨,直到磨损痕迹消除,工作表面平整为止。当泵盖工作平面磨损深度超过0.1毫米时,应采取先车削后研磨的办法修复。 主动轴衬套孔的修理:泵盖上的主动轴衬套孔磨损的修理与壳体主动轴衬套孔磨损的修理方法相同。 四、齿轮的翻转使用 齿轮泵齿轮磨损主要是在齿厚部位,而齿轮端面和齿顶的磨损都相对较轻。齿轮在齿厚部位都是单侧磨损,所以可将齿轮翻转180度使用。当齿轮端面磨损时,可将端面磨平,同时研磨润滑油泵壳体结合面,以保证齿轮端面与泵盖的间隙在标准范围内。

10-LMV322立式高速泵检修规程

LMV322立式高速泵检修规程 目录 一、概况说明。。。。。。。。。。。。。。。。。。。。。。。。。。。。。。。。。。。。。。。。。。。。。。。。。1.0 二、检修及日常巡检维护内容。。。。。。。。。。。。。。。。。。。。。。。。。。。。。。。。。2.0 三、机械密封检修。。。。。。。。。。。。。。。。。。。。。。。。。。。。。。。。。。。。。。。。。。。。。。3.0 四、齿轮箱检修。。。。。。。。。。。。。。。。。。。。。。。。。。。。。。。。。。。。。。。。。。4.0 五、泵零部件重复使用及更换规定。。。。。。。。。。。。。。。。。。。。。。。。。。。。5.0 六、常见故障及排除。。。。。。。。。。。。。。。。。。。。。。。。。。。。。。。。。。。。。。。。6.0 七、润滑油表。。。。。。。。。。。。。。。。。。。。。。。。。。。。。。。。。。。。。。。。。。。。。。7.0 八、检修质量工序卡。。。。。。。。。。。。。。。。。。。。。。。。。。。。。。。。。。。。。。。。。。。8.0

1.0——概况说明1.1 本规程适用于逸盛石化以下设备G1/2-642

2.0——检修及日常巡检维护内容 2.1检修周期(见下表):根据状态检测结果和设备运行状况,可以适当调整 2.2检修内容: 2.2.1小修内容:a)检查清洗油路、冷却液管路、油冷器等;b)更换油过 滤器,并换油;c)检查输入轴油封; 2.2.2中修内容:a)包括小修内容;b)清洗泵室、扩散器、旋流分离器及 密封液系统;c)检查叶轮、诱导轮等零部件的磨损、冲蚀情况,表 面是否有裂纹;d)更换机械密封(如果泄漏);e)检查高速轴的轴向 窜动量; 2.2.3大修内容:a)包括中修内容;b)解体齿轮箱,检查低速轴、中间轴 及其滚动轴承的磨损情况,必要时更换;c)检查高速轴轴颈及其滑 动轴承、止推轴承的的磨损情况,必要时更换;d)检查齿轮的磨损、 啮合情况;e)检查修理润滑油泵;f)拆卸检查密封腔各零部件的磨 损情况;g) 经修理或更换的叶轮、诱导轮或高速铀组件,应分别作 动平衡试验,在满足规定要求之后,再将诱导轮、叶轮和高速轴组件 作整体动平衡试验,不平衡度应在规定范围之内(具体标准详见高速 泵零部件重复使用规定)。 2.3日常巡检项目,请根据下表进行

螺杆泵维护检修规程完整

螺杆泵维护检修规程(完整)

————————————————————————————————作者: ————————————————————————————————日期: ?

螺杆泵维护检修规程 一、设备结构图及性能原理 1.设备结构图 1.1单螺杆泵 1—泵壳2—衬套3—螺杆4—偏心联轴节5—传动轴6—密封装置 7—径向止推轴承8—普通联轴节 1.2二级螺杆泵 1.3三级螺杆泵 2.设备性能原理 2.1螺杆泵是依靠螺杆相互啮合空间的容积变化来输送液体的当螺杆转动时吸入腔一端的密封线连续地向排出腔一端作轴向移动,使吸入腔容积增大,压力降低,液体在压差作用下沿吸入管进入吸入腔。随着螺杆的转动,密封腔内的液体连续而均匀地沿轴向移动到排出腔,

由于排出腔一端的容积逐渐缩小,即把液体排出。 二、检修 1.适用范围及编写依据,采用的标准及参考资料目录 1.1本规程适用于石油化工单螺杆泵、双螺杆、三螺杆泵的维护和检修. 1.2 编写标准及参考资料目录 HGJ 1039—79化工厂螺杆泵维护检修规程 GB 10885—89单螺杆泵技术条件 GB 110887—89三螺杆泵技术条件 GB11035—89船用电动双螺杆泵技术条件 GB 3852—83联轴器轴孔和键槽型式及尺寸 IS03945泵振动评价标准 SHS 01001--2004石油化工设备完好标准 《化工厂机械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89 《工业泵选用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使用的日本川铁公司企业标准 2检修周期与内容 2.1检修周期 检修周期见下表,根据运行状况及状态监测结果可适当调整检修周期. 检修类别小修大修检修周期(月) 6 24 2.2 检修内容与程序 2.2.1 小修项目 2.2.1.1 检查轴封泄漏情况,调整压盖与轴的间隙,更换填料或修理机械密封. 2.2.1.2 检查轴承. . 2.2.1.3 检查各部位螺栓紧固情况. 2.2.1.4 消除冷却水、封油和润滑系统在运行中出现的跑、冒、滴、漏等缺陷. 2.2.1.5 检查联轴器及对中情况. 2.2.2 大修项目 2.2.2.1包括小修项目内容. 2.2.2.2 解体检查各部件磨损情况,测量并调整各部件配合间隙.

G-9005,9006高速泵检修作业规程

全密度(二)装置 高速泵 -状态卡02-02页 -动作卡03-09页 -记录卡10-10页 -附件11-13页 [ ] -作业 B -检修作业人员图例( ) -确认 C -车间设备工程师 < > -安全关键点D-生产车间工程师生效签字日期执笔: 检修单位业务 主任年月日 参加编制: 检修负责人B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检修前审核C: 年月日打字:赵生利修改序号版本修改时间修改人第一次 1.1 2012年2月20日 年月日 计算机编码:J1.SL.XX.G-5225/5228 工程验收确认 检修负责人: 车间设备负责人:

状态卡 准备阶段 初始状态M0 电机已经断电,生产装置将泵的物料切断并完毕,转动设备检修及风险 评价工作票办理完毕,交付检修 000检修前准备 010办理转动设备检修及风险评价工作票 020确认机泵已经具备安全拆卸的条件 检修阶段 状态M1 拆卸高速泵,检查部件磨损情况 100整体拆下高速泵 110拆卸密封组件并检查机械密封 120 拆卸齿轮箱,检查轴承、高速轴、低速轴及齿轮的磨损情况 状态M2 部件的测量、回装及调整 200回装前确认 210组装齿轮箱并进行测量,调整各部间隙 220回装密封组件 230整体回装高速泵 交工阶段 状态M3 试车、交付使用 300现场清扫 310 试车及验收

动作卡 准备阶段 初始状态M0 电机已经断电,生产装置将泵的物料切断并完毕,转动设备检修及风险 评价工作票办理完毕,交付检修 000检修前准备 001B-[]检修所需要的零配件和相应的材料已经确定,见附件:1 002B-[]检查检修专用工具和经检验合格的量具已经备齐,见附件:2 003B-[]停机前的振动值、轴承温度、压力均进行测量记录 004B-[]了解机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005B-[]查阅上次检修的资料和有关图纸,准备最新版本的检修作业规程, 检修作业规程中未注单位均为mm 010办理转动设备检修及风险评价工作票 011B-[]转动设备检修及风险评价工作票已经按规定程序办理审批完毕 012B-<>确认转动设备检修及风险评价工作票规定的内容已经全部落实 签字()013B-()-D-() 检查安全措施,交接界面提示: B-()出口压力表压力为零 B-()泵内液体排放完毕,导淋打开 B-()设备已断电 签字()()020确认机泵已经具备安全拆卸的条件 021B-<>-D-<> 确认电机断电,电缆线已拆除,吊点已起重人员架设完毕 签字()()022B-<>-D-<> 现场确认出入口管线阀门已经关闭,符属管线盲板已加好,物料排净,置换合格,压力降到零 签字()()023B()- C () 如检修中断后需再次确认安全措施符合要求,重复步骤010到022 签字()()024 E-<>落实工作票的时效性 签字()

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

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 总则 1 主题内容适用范围 1.1 本规程规定了离心泵的检修周期与内容、检修与质量标准、试车与验收、维护与故障处理。 1.2 本规程适用于石油化工常用离心泵。 2 编写修订依据 SY—21005—73 炼油厂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 HGJ 1034—79 化工厂清水泵及金属耐蚀泵维护检修规程 HGJ 1035—79 化工厂离心式热油泵维护检修规程 HGJ 1036—79 化工厂多级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 GB/T 5657—1995 离心泵技术要求 API 610—1995 石油、重化学和天然气工业用离心泵 检修周期与内容 1 检修周期 1.1 根据状态监测结果及设备运行状况,可以适当调整检修周期。 1.2 检修周期(见表1)

表1 检修周期表月 2 检修内容 2.1 小修项目 ffice:smarttags" />2.1.1 更换填料密封。 2.1.2 双支承泵检查清洗轴承、轴承箱、挡油环、挡水环、油标等,调整轴承间隙。 2.1.3 检查修理联轴器及驱动机与泵的对中情况。 2.1.4 处理在运行中出现的一般缺陷。 2.1.5 检查清理冷却水、封油和润滑等系统。 2.2 大修项目 2.2.1 包括小修项目。 2.2.2 检查修理机械密封。 2.2.3 解体检查各零部件的磨损、腐蚀和冲蚀情况。泵轴、叶轮必要时进行无损探伤。 2.2.4 检查清理轴承、油封等,测量、调整轴承油封间隙。

2.2.5 检查测量转子的各部圆跳动和间隙,必要时做动平衡校检。 2.2.6 检查并校正轴的直线度。 2.2.7 测量并调整转子的轴向窜动量。 2.2.8 检查泵体、基础、地脚螺栓及进出口法兰的错位情况,防止将附加应力施加于泵体,必要时重新配管。 检修与质量标准 1 拆卸前准备 1.1 掌握泵的运转情况,并备齐必要的图纸和资料。 1.2 备齐检修工具、量具、起重机具、配件及材料。 1.3 切断电源及设备与系统的联系,放净泵内介质,达到设备安全与检修条件。 2 拆卸与检查 2.1 拆卸附属管线,并检查清扫。 2.2 拆卸联轴器安全罩,检查联轴器对中,设定联轴器的定位标记。 2.3 测量转子的轴向窜动量,拆卸检查轴承。 2.4 拆卸密封并进行检查。 2.5 测量转子各部圆跳动和间隙。

设备维护检修规程

目录 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的维护检修规程 (3) 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的维护检修规程 (7) 离心式风机的维护检修规程 (14) 离心泵(、)的维护检修规程 (16) 离心泵(、)的维护检修规程 (21) 计量泵的维护检修规程 (26) 管道泵的维护检修规程 (29) 潜水泵的维护检修规程 (32) 齿轮泵的维护检修规程 (34) 真空泵的维护检修规程 (39) 塔类设备的维护检修规程 (43) 储罐的维护检修规程 (47) 换热器的维护检修规程 (53) 压力容器的维护检修规程 (57) 管道阀门的维护检修规程 (61) 工业用热电偶维护检修规程 (70) 工业用热电阻维护检修规程 (74) 弹簧压力表维护检修规程 (77) 压力变送器维护检修规程 (81) 差压变送器维护检修规程 (84)

涡街流量变送器维护检修规程 (88) 质量流量计维护检修规程 (91) 金属浮子流量计维护检修规程 (94) 雷达物位计维护检修规程 (97) 磁浮子计维护检修规程 (99) 气动薄膜调节阀维护检修规程 (103) 电气阀门定位器维护检修规程 (107) 智能变送器维护检修规程 (111) 电机维护检修规程 (115) 高压开关柜维护检修规程 (123) 变压器维护检修规程 (127) 变压器运行规程 (131)

螺杆式压缩机维护检修规程 1.总则 1.1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我公司螺杆式压缩机的维护检修。 1.2主题内容:本规程制定了压缩机的完好标准、检修周期与内容、检修质量标准、试车与验收、日常维护与故障处理。 2.完好标准 2.1部件 2.1.1主、辅机的零部件完好齐全,质量符合要求。 2.1.2仪表及自动调节装置齐全、完整、灵敏、准确,压力表定期校验。 2.1.3基础、机座稳固可靠,地脚螺栓和各部螺栓连接紧固、符合要求。 2.2运行性能 2.2.1设备润滑良好,润滑系统正常,油质符合要求,实行“五定”、“三级过滤”。 2.2.2无异常振动、松动、杂音等现象。 2.2.5生产能力达到铭牌出力或满足生产需要。 2.3技术资料 2.3.1有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使用说明书、总装配图。 2.3.2有安装、试车验收资料。 2.3.3设备档案、检修及验收记录齐全、填写及时、准确。 2.3.4设备运转时间和累计运转时间有统计,保证准确率。 2.3.5识别易损件有图样。 2.4设备与环境 2.4.1 设备清洁,表面无灰尘、油垢。 2.4.2基础、底座及周围环境整洁。 2.4.3设备及管线、阀门无泄漏。 3、设备的维护保养 3.1冷却器的维护 每月检查一次外表面油尘堆积情况,并作出记录及清理。清理时要使压缩空气从冷却器出风面反向吹扫保证翅片冷却通道畅通。 3.2油过滤器更换 3.2.1将油过滤器用相关工具旋开 3.2.2将新油过滤器在相应位置旋紧 3.2.3查冷却油位 3.2.4起动空压机检查有无漏点 3.2.5将旧滤芯置放密封袋中,按相关安全法规处理 3.3冷却油油位检查 冷却油位要做到时常检查,建议每天一次。油标低于相关位置时需加专用冷却油 3.4空滤芯更换 3.4.1拆除空滤盖,再拆除空滤芯 3.4.2装入新空滤芯,以拆除相反顺序安装 3.4.3旧滤芯放置密封袋中,按相关安全法则处理 3.5油分离器更换

磁力驱动泵维护维修规程(参考Word)

磁力驱动泵维护检修规程 二○○七

目录 1 总则 (419) 2 完好标准 (419) 3 磁力驱动泵的维护和常见故障 (420) 3.1 维护 (420) 3.2 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421) 4 磁力驱动泵的日常检测 (423) 4.1 检测周期及内容 (423) 4.2 检测结果的评估和处理 (423) 5 磁力驱动泵的修理 (425) 5.1 检修周期及内容 (425) 5.2 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 (426) 6 试车及验收 (436) 7 维护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437)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 根据美国高质泵公司(ITT Industries)、英国胜达因(SUNDYNE)HMD无泄漏磁力驱动泵有限公司以及江苏太仓市磁力驱动泵有限公司提供的使用说明书等有关资料编制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国产或从国外引进的用于输送化工物料、冷却水、密封液等及泵的材质、主要部件为金属或工程塑料的磁力驱动离心泵(以下均简称为“磁力泵”)的维护和检修。 本规程与制造厂的技术文件相抵触时,应遵循制造厂技术文件中的一切规定。 1.2 结构简述 磁力驱动离心泵是应用现代磁学原理,实现力矩的无接触传递,从而达到无泄漏的目的。磁力泵运行时,由电机通过联轴器带动外磁钢组件,外磁钢产生的旋转磁场带动内磁钢及转子部件转动,达到无接触传递扭矩的目的。 磁力泵主要由泵体、叶轮、轴、滑动轴承组件、内磁钢组件、隔离罩、外磁钢组件、中体以及传动轴、滚动轴承、悬架、联轴器等部件组成。磁力泵的叶轮安装在轴端呈悬臂式,轴线端面进液体,排出口与泵的轴线垂直。磁力泵采用“后拉式”结构,维修时不必拆卸进出口管路和电机,整个转子部件可以从后部位出。磁力泵由电动机驱动,联轴器一般为膜片式联轴器或加长式爪型弹性联轴器。 2完好标准 2.1 零、部件 2.1.1 泵体及各零、部件完整齐全。 2.1.2 基础螺栓及各连接螺栓齐全、紧固。 2.1.3 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稳固。 2.1.4 压力表、电流表等仪表齐全、灵敏、可靠,量程符合规定,并按规定进行定期校验。 2.1.5 各部安装配合符合规定:进、出口阀及管线安装合理,横平竖直,不堵不漏。2.1.6 泵体及附属阀门、管件、管线油漆完整,标志明显。 2.1.7 基础及底座完整、坚固。 2.2 运行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