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百姓的深刻同情之情。
2020/4/10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 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 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
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 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 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 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 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 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 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思考: 本诗中塑造了哪两种人物形象? 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陇西行 陈陶(唐)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2020/4/10
这首诗塑造了英勇无畏的边城战 士形象与卑微可怜的故乡思妇形象。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河边骨”和“梦里人”形成 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以及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的灾难。 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之情与对
2020/4/10
2020/4/10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王维《使至塞上》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王之涣《凉州词》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高适《别董大》 •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 王昌龄《从军行》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2020/4/10
背 景
• 朗读诗歌,感 知课文内容。
2020/4/10
读音字形
燕国 yān 摐金 chuān
g
征戍 Shù 旌旆 jīng•pèi
逶迤 wēi•yí 碣石 jié
塞草腓 féi 玉箸 zhù
蓟北 jì
功勋 xūn
2020/4/10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意境:
雄健 悲凉 奇寒
雄浑 雄壮 苍凉 苍劲 奇丽 辽阔
浑厚 萧瑟 壮阔
2020/4/10
• 这里的“行”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的“吟”,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及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歌”一样, 只是表示古诗的一种体裁,均属“歌行 体”。
• 《燕歌行》是乐府旧题,内容多写 燕赵边地战争之事和征夫思妇相思 之情。
2020/4/10
高适(700-765)字达夫;世称高常侍; 唐代边塞诗派的主要代表,在当时与岑参 并称“高岑”。在边塞诗中他不仅表达了 自己的抱负,歌颂了将士的战功,还陈述 了边防策略。此外,还揭露了封建军队中 将领与战士的矛盾,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 的社会现实。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 以“悲壮”概括高适诗的风格。
2020/4/10
古今异义
① 男儿本自重横行 (古) 恣意驰骋 (今) 贬义词,依仗暴力做坏事。
② 天子非常赐颜色 非常(古)特别 (今)程度副词,十分 颜色(古)光彩,奖赏 (今)色彩
5、常见意象: :
金鼓 旌旗 烽火 羽书 戈 矛 剑 戟斧铖刀铩
碛西 轮台 龟兹 夜郎 玉门关 黑河 胡 羌 羯 夷 安西 单于 楼兰
大漠 烽烟 长城 雪山 孤城 雁飞 羌管 胡笳 胡琴 梅花落 阳关曲
黄沙 鹰扬 琵琶
长云 秋月 箭飞 马走 折柳曲
2020/4/10
• 6、艺术特点:格调雄浑豪放 、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 壮美。
2020/4/10
燕歌行 高适
2020/4/10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诗的层次结构,挖掘、探究边 塞诗的内涵,理解本诗的多重主题。
2、分析诗歌中环境渲染、对比手法的作பைடு நூலகம்。
3.分析本诗主要的艺术特色
2020/4/10
2020/4/10
2020/4/10
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 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 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 争频繁。
2.边塞诗标题。 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 征人、从军”等字词。
2020/4/10
3、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
之涣、李颀、卢纶等。
4、内容: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 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 离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 不满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 风情。
2020/4/10
2020/4/10
写作背景
原序: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
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 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此诗为和人之作,但绝非无 聊应酬,而是“感征戍之事”而 作,饱和着血泪的感慨;“事”, 亦非道听途说之辞,而是作者身 临其境,亲眼所睹。
2020/4/10
补充介绍:如“序”所云,此诗是有 感而发的。其所“感”之事,则与谁 有关?(张公)“张公”何许人? (张守珪)当时,张守珪担任着辅国 大将军兼御史大夫的要职,主持北边 对契丹军事;史载他曾隐匿所部将领 的败状,而向朝廷妄奏有克捷之功。 另外,高適在创作此诗之前不久,曾 经怀着豪情壮志,到蓟北一带漫游, 寻求报效国家的机会。当时,那里正 是唐朝与契丹对峙的前沿地区,形势 紧张,是用人之地。由于当地军政官 僚们堵塞贤路,高適的愿望无法实现, 但他对边塞地区的现实状况是了解的 更加具体、更加透彻了。这种切身的 体验,也为《燕歌行》的写作提供了 坚实的生活和思想基础。
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 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 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 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 活、边塞风光。前代战争行役、征夫 思妇题材的诗歌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边塞诗的创作,都为唐代边塞诗的 兴起提供了创作上的借鉴。
2020/4/10
1.边塞诗的形成。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还有王昌 龄、李颀、王之涣、崔颢、王翰等)十分擅长描 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 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 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 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