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反演理论
地球物理反演方法的综述
地球物理反演方法的综述地球物理反演是一种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来推断地下构造和物质分布的技术。
通过观测和测量地球物理场,如重力、地磁、电磁、地震等,结合数理统计和计算机模拟方法,可以对地下的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和地下水资源等进行精确的推断。
本文将综述地球物理反演方法的原理、分类及应用。
一、地球物理反演方法的原理地球物理反演方法的原理在于根据地球物理场的观测数据,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将地球物理场与地下介质属性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
根据电磁波传播、物质密度、电阻率、磁化率等反演参数的变化规律,推断地下介质的结构和成分。
其中常用的地球物理反演方法包括重力法、磁法、电磁法、地电法和地震法等。
不同的反演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地质介质和研究目标,各有其优势和限制。
二、地球物理反演方法的分类1. 重力反演法:利用重力场观测数据,通过计算物质的密度分布,来推断地下构造的方法。
重力反演法在石油勘探、地质灾害分析、水资源评价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2. 磁法反演法:通过磁场观测数据,推断地下磁化率和磁性物质的空间分布。
磁法反演在矿产勘探、地震预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电磁法反演法:通过电磁场观测数据,推断地下电阻率分布,来研究地下水资源、矿产和工程勘探。
电磁法反演在地下水资源评价、油气勘探、环境地球物理和岩土工程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4. 地电法反演法:通过电场和电位观测数据,推断地下电阻率分布,用于研究地下水位、地下水性质、污染监测和地下工程等。
地电法反演在工程地球物理勘探和水文地球物理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5. 地震法反演法:通过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与变化,推断地下介质的速度和密度分布,用于研究地质构造、地震预测和石油勘探等。
地震法反演是地球物理反演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三、地球物理反演方法的应用地球物理反演方法广泛应用于地质探测、资源勘探、环境监测和工程勘察等领域。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石油勘探:地震反演方法可用于确定油气藏的位置、大小和分布,辅助油田开发和管理。
地球物理反演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地球物理反演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地球物理反演技术是一种利用地球物理学原理和数据来研究地球结构和物理性质的方法。
它通过观测不同物理现象的数据,并将这些观测数据与理论模型进行比对,从而推断地下地质结构和属性的技术。
本文将介绍地球物理反演技术的原理和常见的应用领域。
一、地球物理反演技术的原理地球物理反演技术的原理主要基于物理学原理,包括电磁学、重力学、磁学、地震学和地热学等。
具体原理如下:1. 电磁学原理:电磁法反演技术利用地下不同电性介质对电磁场的响应特性来识别地下结构。
该方法可以通过测量地下电磁场的参数(如电阻率、电导率和介电常数)来推断地下岩石类型、孔隙度和流体性质。
2. 重力学原理:重力法反演技术基于地球重力场的变化来推测地下物质的密度分布。
地球上不同密度的岩石体会造成地球重力场的微小变化,通过测量这种变化,可以揭示地下岩石体的类型和分布。
3. 磁学原理:磁法反演技术是利用地下岩石的磁性来推测地下结构。
地球上的磁场会受到地下岩石的磁性影响,通过测量地球磁场的变化,可以了解地下岩石类型和分布。
4. 地震学原理:地震法反演技术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性来推测地下结构。
地震波在地下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折射、散射等现象,通过记录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幅度变化,可以计算出地下岩石的速度和密度分布。
5. 地热学原理:地热法反演技术是利用地球内部热流传递的特性来推测地下热流分布和地下岩石的导热性质。
地下不同介质的导热性质不同,通过测量地球表面的地温和热流分布,可以推断地下岩石的导热性质、岩石类型和介质性质。
二、地球物理反演技术的应用地球物理反演技术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环境监测、灾害预警和能源开发等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矿产勘探:地球物理反演技术在矿产勘探中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地球物理反演技术可以获得的电阻率、重力梯度、磁场强度等信息,可以推测地下的矿体分布和性质,指导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勘探。
地球物理反演理论
图5-1 目标函数空间曲面的示意图
图5-2 用等高线表示的目标函数
梯度法
在任意一个初始模该点的梯度方向,即有:
0 x
g x0
g0 x x0
x
g1 g2
x1
0
x2
x
g
p
0
x
xp
梯度法
沿 g 的方向是 值上升最快的方向。因此,其反方向为:
图5-3是牛顿法搜索目标函数极小点的示意图。
-
图 5
3 牛 顿 法 搜 索 极 小 点 示 意 图
共轭梯度法
x1x2
2 x0
x2x2
2 x0
xN x2
2 x0
x1xN
2 x0
x2xN
2 x0
xN xN
(Hessian矩阵)
牛顿法
对(5.8)式再求一次导数,并设:
则得:
x
0 x
g x0 x H0 H01 g x0
写成递推公式,得:
xK1 xK HK1 g xK
地球物理反演理论
武汉大学 测绘学院 地球物理反演理论课题组
非线性反演方法
1、梯度法 2、牛顿法 3、共轭梯度法(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 4、变尺度法 5、蒙特卡洛法 6、模拟退火法 7、遗传算法(simulate annealing) 8、人工神经网络(ANN)法 9、多尺度反演(Multi-Scale Inversion) 10、R.Parker法
非线性反演方法
所谓非线性问题,是指观测数据 di i 1,2,, M 和模型参数 mj j 1, 2, , M 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这种非线性关系既可能 呈显式 d g m ,也可能呈隐式 F d,m 0 。本章要讲的是目
地球物理反演的原理与方法
地球物理反演的原理与方法地球物理反演是一种通过地球物理观测数据来推断地下介质性质和结构的方法,它在地球科学研究、资源勘探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地球物理反演的原理和常用的反演方法。
一、地球物理反演的原理地球物理反演的原理基于地球物理学中的物理规律和数学原理,通过分析和处理地球物理观测数据来推断地下介质属性。
主要涉及的物理量包括地震波传播速度、电磁波传播速度、重力场和磁场等。
1. 地震波原理:地震波是在地震或人工激发下,传播到地下并在介质中传播的波动现象。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下介质的密度、速度、衰减等有关,通过地震波的观测数据可以反演地下介质的速度结构。
2. 电磁波原理:电磁波是由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波动现象。
地下介质的电磁性质会对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和衰减造成影响。
通过电磁波在地下的传播特性,可以反演地下介质的电阻率、磁导率等物理属性。
3. 重力场原理:重力场是由地球引力场和地壳、岩石体积密度变化所引起的。
重力场的测量数据可以反演地下介质的密度分布和构造特征。
4. 磁场原理:地球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受到地下岩石体磁性和磁化程度的影响。
通过采集和处理地磁场观测数据,可以反演地下介质的磁性特征。
二、地球物理反演的方法地球物理反演的方法主要包括正问题和反问题。
正问题是在已知地下介质模型的情况下,计算预测地球物理观测数据。
反问题则是根据地球物理观测数据,反推出地下介质模型及其属性。
1. 正问题方法正问题方法是在已知地下介质模型的情况下,通过物理规律和数学计算,推导出对应的地球物理观测数据。
常用的正问题方法有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和射线追迹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模拟地震波、电磁波、重力场和磁场等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过程。
2. 反问题方法反问题方法是通过分析和处理地球物理观测数据,推断地下介质的属性。
反问题的核心是求解最优化问题,即通过最小化目标函数来获得最佳的地下介质模型。
常用的反问题方法包括反演算法和数据处理技术。
地球物理反演原理与方法的综述
地球物理反演原理与方法的综述地球物理反演是一种通过测量数据,利用物理定律和数学模型来推断地下物质结构的方法。
它在地球科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勘探矿产资源、地下水资源、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等方面的研究。
地球物理反演的原理和方法多种多样,本文将对其中的一些主要方法进行综述。
地球物理反演的原理基于物理学和数学的基本原理,通过测量地下的物理场参数(如重力场、地磁场、地电场等)或地震波的反射、折射特征,利用物理定律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求解逆问题来得到地下物质的空间分布和性质。
常见的物理场参数反演方法包括重力反演、磁法反演、电法反演等,而地震反演是地球物理反演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地震反演是一种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路径和速度信息,推断地下介质的物理性质的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地球深部结构、地震震源机制、地震风险评估等领域。
地震反演的主要方法包括走时层析、波动方程反演、全波形反演等。
走时层析方法是一种常见的地震反演方法,它通过分析地震波到达的走时信息,来推断介质的速度分布。
波动方程反演和全波形反演则是基于波动方程和地震波记录数据来求解介质参数的反演方法,它们能够获得更为精细的地下介质结构和物理性质信息。
重力反演是利用地球的重力场变化来推断地下密度分布的方法。
通过测量地表上的重力场数据,并建立重力场与地下物质密度分布之间的数学关系,可以进行重力反演计算。
常见的重力反演方法包括正演模拟法、梯度反演法和全合成反演法等。
磁法反演是利用地球的磁场变化来推断地下矿产或地质构造的方法。
通过测量地表上的磁场数据,并建立磁场与地下物质磁化率或磁导率分布之间的关系,可以进行磁法反演计算。
常见的磁法反演方法包括正演模拟法、梯度反演法和全合成反演法等。
电法反演是利用地球的电场变化来推断地下电性分布的方法。
通过测量地表上的电场数据,并建立电场与地下物质电阻率分布之间的数学关系,可以进行电法反演计算。
常见的电法反演方法包括两极化法、多极化法和工程法等。
地球物理学研究中的反演方法
地球物理学研究中的反演方法地球物理学研究是一门涉及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组成的学科,从事这项研究需要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和专业技能,而反演方法则是地球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
反演方法是指根据测量得到的地球物理数据,推算出地球内部结构和物质组成的过程,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数学分析手段。
在地球物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反演方法包括地震层析成像、电磁场反演、地磁场反演、重力反演等。
本文将就地球物理学研究中的反演方法进行阐述。
一、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地震层析成像方法是一种通过地震波传播路径来推断地球的三维结构的方法。
地震波可以沿着曲折的路径穿过地球中的各种物质,而当地震波沿着不同的路径传播时,它们会受到不同的影响,如反射、折射、散射、压缩等,根据这些影响就可以推断地球内部横截面的结构。
地震层析成像方法主要包括射线追踪、全波形反演和双向波路径方法等。
二、电磁场反演方法电磁场反演方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地球表面或近表面电磁场的变化来推断地下物质电导率的分布状况的方法。
电磁场反演方法主要包括电阻率层析成像、磁化率层析成像、电场、磁场重力反演等。
三、地磁场反演方法地磁场反演方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地球表面或近表面磁场的变化来推断地下物质磁性的分布状况的方法。
地磁场反演方法主要包括磁性层析成像、重力反演等。
四、重力反演方法重力反演方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地球表面或近表面重力值的变化来推断地下物质密度分布状况的方法。
重力反演方法主要包括引力异常反演、引力梯度反演、重力谱反演等。
总之,地球物理学研究中的反演方法是一个复杂的科学体系,需要将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融合在一起,才能够高效地推算出地球内部结构的分布情况。
虽然反演方法在地球物理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测量误差、相位问题、非唯一性等问题都会影响到反演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在进行地球物理学研究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多种反演方法,将不同的地球物理数据综合起来,才能获得更加准确和完整的地球内部结构信息,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撑。
地球物理反演
地球物理反演地球物理反演是指利用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所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一系列计算方法,将地下物质的分布、性质等信息推断出来的过程。
地球物理反演在石油勘探、地质灾害预测、地下水资源评价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系统介绍地球物理反演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一、地球物理反演的基本理论地球物理反演的基本理论是反演理论和数值方法,其中反演理论指反演问题的数学模型和算法,数值方法是指计算机数值求解的算法和程序。
1. 反演理论地球物理反演的本质是通过观测数据来反推地下的物理参数,如密度、电阻率、速度等。
反演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反常问题,即从一组有限的数据中,推断出无限的未知参数。
反演问题的本质在于需要设计一种数学模型,可以使得从有限的数据中推断出未知参数的过程成为可能。
反演理论的核心是反演算法的选择、计算步骤以及参数的确定。
反演算法是反演理论的核心,它从相当于观测数据的测量数据出发,将输入的数据转化为各个层面分布的模型,并由此推断出地下物体的分布特征和属性信息。
2. 数值方法反演理论通常采用一系列数值方法来求解关于物理模型参数的方程。
数值方法是一类基于计算机数字计算的算法,可应用于许多数学问题的解决。
数值方法的关键是计算过程中的精度保持和误差控制。
常见的数值方法包括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迭代法等。
这些数值方法在地球物理反演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反演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球物理反演的基本方法地球物理反演的基本方法包括物理方法、统计方法和优化方法。
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是基于大量实验和理论分析,将地下物质的物理属性和地球物理反演中的响应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地下物质的表征和剖析。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电法、声波法、重力法和磁法等方法。
其中,电法以测量地下电场的强度、方向、相位和变化率等信息为基础,推算出地下电阻率的分布。
声波法则是基于弹性波在地层传播的特性,将地层中的物理参数映射到到波传播的速度和振幅等反射波信息中,从而推算地下物质的层位、厚度、速度等物理特征。
地球物理反演基本理论与应用方法
地球物理反演基本理论与应用方法目录第一章地球物理反演问题的一般理论1-1 反演问题的一般概念1-2 地理物理中的反演问题1-3 地球物理反演中的数学物理模型1-4 地球物理反演问题角的非唯一性1-5 地球物理反演问题的不稳定性与正则化概念1-6 地球物理反演问题求解思考题与习题第二章线性反演理论及方法2-1 线性反演理论的一般论述2-2 线性反演问题求解的一般原理2-3 离散线性反演问题的解法思考题与习题第三章非线性反演问题的线性化解法3-1 非线性问题的线性化3-2 最优化的基本概念3-3 最速下降法3-4 共轭梯度法3-5 牛顿法3-6 变尺度法(拟牛顿法)3-7 最小二乘算法3-8 阻尼最小二乘法3-9 广义逆算法思考题与习题第四章完全非线性反演初步4-1 线性化反演方法求解非线性反演问题的困难4-2 传统完全非线性反演方法4-3 模拟退火法4-4 遗传算法4-5 其他完全非线性反演方法简介思考题与习题第五章位场勘探中的反演问题5-1 位场资料反演中的几个基本问题5-2 直接法求位场反演问题5-3 单一和组合模型位场反演问题5-4 连续介质参数化的线性反演问题5-5 物性分界面的反演问题思考题与习题第六章电法勘探中深曲线的反演6-1 直流电测深曲线的反演6-2 交流电测深曲线的反演思考题与习题第七章地震勘探中的反演方法7-1 地震资料反滤波处理7-2 波阻抗反演7-3 地震波速度反演7-4 其他地震反演思考题与习题参考文献。
地球物理学中的反演方法
地球物理学中的反演方法地球物理学是研究地球物理性质与过程的学科,其研究内容涉及地球内部构造、地球大气、海洋、磁场等方面。
反演方法是地球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可以通过对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处理,推断地下物质的性质及分布,为地质勘查和资源开发提供基础支撑。
1.反演方法的基本原理反演方法是地球物理学中一种从观测数据推导模型的过程。
它依赖于数值计算、数学统计和物理学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在地球物理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反演过程中,我们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地下物质的分布、形态、性质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地质矿产勘查、环境监测、天然气水合物等领域的开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反演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2.重力反演方法重力反演是利用重力勘探技术直接测得的数据,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地下密度横向变化的反演方法。
当地质体密度与周围地质体密度差别较大时,可通过重力勘探测绘出一些密度异常分布。
在重力勘探的过程中,测量出来的物理参数为每乘方米的引力加速度值,此种方法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和研究,具有广泛应用的可能性。
3.电测深反演方法电测深反演是指利用电磁物理原理的一种非侵入性测试方法。
在测量时,会将电极插入地下,将浅层电阻率变化的趋势转化为测量信号,然后通过数学模型进行反演。
电测深反演方法可以用于研究地下水、地下金属、矿床、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的分布,对于环境科学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应用。
4.磁测深反演方法磁测深反演法是研究矿产资源的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
在矿产地勘察中,该方法用于探测地下深部的矿藏。
磁测深反演法利用源场位置提取和数学推导求解来重建矿体,同样可以根据磁异常反演得到矿藏的分布和性质特征。
5.地震反演方法地震勘探是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和确定各种地下物质在深度上的分布、性质和联系等方面非常重要的非侵入性探测技术之一。
地震反演法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和能量衰减规律,对其反演出地下介质的物理特性及构造轮廓。
地球物理反演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地球物理反演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地球物理反演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是地球科学领域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用于以间接的方式揭示地球内部结构和性质。
本文将从基本原理、主要方法和应用领域三个方面来介绍地球物理反演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首先,我们来讨论地球物理反演的基本原理。
地球物理反演是基于观测数据与数学模型之间的关系建立的。
观测数据包括地震波形、地电场、磁场等等,这些数据记录了地球内部物理场的变化。
而数学模型是通过假设和理论推导得到的,描述了地球内部的物理过程和参数分布。
地球物理反演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解析观测数据与数学模型之间的耦合关系,推断出地球内部的物理过程和参数分布。
其次,我们来介绍地球物理反演的主要方法。
常见的地球物理反演方法包括正问题求解和反问题求解。
正问题求解是指已知模型参数,根据地球物理理论和数学方法计算出模拟观测数据的过程。
反问题求解则是指根据观测数据推断出地球内部的物理过程和参数分布的过程。
其中,地震反演是地球物理反演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受地球结构的影响,通过分析地震波在不同站点的观测数据,可以推断出地球内部的速度结构、介质的衰减性质、地震源的位置和能量释放等信息。
地震反演方法包括走时层析反演、频率域反演和全波形反演等。
电磁反演是另一个常见的地球物理反演方法。
地球内部的电磁场受到地下电阻率分布的影响,通过测量地电场和磁场的变化,可以推断出地下电阻率的空间分布。
常用的电磁反演方法包括电阻率层析反演、大地电场正演和反演以及磁场正演和反演等。
另外,重力和磁力反演也是常见的地球物理反演方法。
地球内部的密度和磁性对地球重力场和磁场的分布有着显著影响。
通过测量重力场和磁场的变化,可以推断出地下的密度分布和磁性物质的分布。
重力和磁力反演方法包括重力异常反演、磁力异常反演、重力梯度反演和磁力梯度反演等。
最后,我们来探讨地球物理反演的应用领域。
地球物理反演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地震监测、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研究等领域。
地球物理反演理论(1章)
第一节
简介
பைடு நூலகம்
反演理论的一些说明
对一个反演问题存在多种公式化方法, 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法。大部分文献中 对于地球物理反演问题,将地球参数化为 几个参数,从而观测数据多于待定参数。 最小平方法可用于寻求待定参数,获得观 测数据与参数模型相应的最佳匹配。对于 部分反演问题,这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但 这只是反演问题的一种解法。本门课程讨 论求解反演问题的更一般做法。
用公式表示为 :F-1[e]=m
图1-4 反映射
图 反演过程
第二节
基本概念
例子:考虑地球内部的温度分布,假定地球内部 的温度随深度线性增加,其关系式可表示成: T(z) =a+bz; 正演:如果给定a和b求不同深度z对应的温度T(z) 反演:已经在不同点z测得T(z),求a和b,即拟合 z T(z) a b 一条直线。 前面例子的反问题为: 1、已知Laplace变换X(s),求x(t) 2、已知磁场,求电流 3、给定均方根速度V2(t),求层速度v2(t)
第一节
简介
地球物理学家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 确定地下构造和岩性物理性质
只要能得到这种信息,哪怕是不完善的,也 将大大加强选择油气钻井和矿藏位置的正确 性。由于不能直接研究地球的所有部分,地 球物理学家必须使用遥感技术来获取地下构 造的信息。这种观测往往在地表进行,遥感 实验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地球
图1-1 遥感实验示意图
但w(t)为带限函数,因为震源中没有显著的低频 能量,而高频成分在地震波传播中迅速衰减。 因此典型地震子波的振幅谱象图1-9中所示的那 样局限于频带 f L ≤ f ≤ f H 。
第二节
基本概念
图1-9 子波W(t)振幅谱
给定地震记录x(t)和地震子波w(t),反演问题为恢 复反射系数函数r(t)。
地球物理学中的反演问题
地球物理学中的反演问题1、介绍物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根据数据对物理参数做出推断。
通常,物理定律提供了计算给定模型的数据值的方法,这就被称为“正演问题”,见图-1。
在反演问题中,我们的目标是根据一组测量值重建物理模型。
在理想情况下,存在一个确定的理论规定了这些数据应该怎样转换从而重现该模型。
从选择的一些例子来看,这样一个存在的理论假定了(我们)所需要的无限的、无噪声的数据是可以获得的。
在一个空间维度中,当所有能量的反射系数已知时,量子力学势能可以被重建[Marchenko,1955; Brurridge,1980]。
这种手法可以推广到三维空间[Newton,1989],但是在那样的情形下要求有多余数据组,其中的原因并不是很理解。
在一条一维的线上的质量密度可以通过对它的所有本征频率的测量来构建[Borg,1946],但是因为这个问题的对称性,因而只有偶数部分的质量密度可以被确定。
如果(地下的)地震波速只和深度有关,那么根据地震波的距离,运用阿贝尔变换,这个速度可以通过测定震波的抵达时间来精确构建[Herglotz,1907;Wiechert,1907]。
从数学上看,这个问题和构建三维空间中的球对称量子力学势是相同的[Keller et al.,1956]。
然而,当波速随着深度单调增加时,Herglotz-Wiechert的构建法只能给出唯一解[Gerver and Markushevitch,1966]。
这种情况和量子力学是相似的,在量子力学中,当电势没有局部最小值时,径向对称势只能被唯一建立[Sabatier,1973]。
(量子力学相关概念不熟悉,翻译起来有点坑~~)图-1尽管精确非线性反演法在数学表达上是美妙的,但它们的适用性是有限的。
原因有很多。
第一,精确的反演法通常只在理想状态下适用,这在实际中可能无法保持。
比如,Herglotz-Wiechert反演假定了地下的波速只依赖于深度并且随着深度单调增加。
地球物理反演理论课件
数据的质量和完备性对反演结果有重要影响,高质量和完备的数据可以提供更准 确的反演结果。
其他约束条件
先验信息
除了上述约束条件外,还可以利用先验信息对反演结果进行 约束,如已知的矿产资源分布、地下水水位等。
计算资源和时间限制
地球物理反演通常是一个计算密集型的过程,受到计算资源 和时间的限制,这也会对反演结果产生影响。
迭代反演方法需要更多的计 算资源和时间,且可能存在 局部最优解和全局最优解的
问题。
正则化反演原理
正则化反演原理
正则化反演方法是一种 通过引入额外的约束条 件来稳定反演过程的方 法。这些约束条件通常 与地下物理性质的一些 先验信息或物理定律相 关。
正则化项与惩罚 函数
在正则化反演中,通常 会定义一个正则化项或 惩罚函数,该项会考虑 到一些先验信息或物理 定律。这个正则化项会 与原问题一起优化,以 获得更加稳定和准确的 反演结果。
现代反演理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优化算法的发展,现代反演理论逐渐形成。现代反演理论采用更复杂的数学模型和先进的优化算法 ,能够处理更复杂的情况和更高维度的数据,提高了反演精度和可靠性。
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地球物理学和相关领域的发展,地球物理反演理论将继续向更复杂、更精确的方向发展。未来反演 理论将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如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领域的结合,有望在反演理论和方法上取 得更大的突破和创新。
02
地球物理反演的基本原理
线性反演原理
线性反演原理
通过建立地球物理观测数据与地下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利用线性方 程组求解地下物理性质的一种方法。
线性叠加原理
在地球物理观测数据中,不同地下物理性质的贡献可以线性叠加,通 过求解线性方程组可以得到地下物理性质。
地球物理反演的理论基础与方法研究
地球物理反演的理论基础与方法研究地球物理反演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性质的一种重要方法。
它通过利用地球表面或近地表的观测数据,推断地球内部的物理参数分布。
地球物理反演的理论基础与方法是支撑反演技术的关键,下面将重点介绍地球物理反演的理论基础和常用方法。
1. 理论基础地球物理反演的理论基础主要涉及地球内部物理参数与观测数据之间的关系。
常用的理论基础包括地球物理学原理、数学方法、统计学方法等。
(1)地球物理学原理:地球物理学原理是地球物理反演的基础。
它包括重力学、磁力学、地震学、电磁学等学科的原理,通过分析这些物理过程的规律,可以推断地下介质的性质和结构。
(2)数学方法:数学方法是地球物理反演中处理观测数据和求解反演问题的重要工具。
常用的数学方法包括线性与非线性最小二乘方法、正则化方法、优化算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将观测数据与地下介质的参数之间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来求解最优解。
(3)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在地球物理反演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可以解决一些非唯一性问题,通过统计分析建立多个可能的模型,提供多个可能的解释。
统计学方法还可以对反演结果进行可靠性评估,提供不确定性估计。
2. 常用方法地球物理反演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物理量和观测方法可以分为地震反演、重磁反演、电磁反演等。
(1)地震反演:地震反演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性,通过分析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振幅等信息,推断地下介质的密度、泊松比、剪切模量等物理参数。
常用的地震反演方法有全波形反演、层析成像、声波全息等。
(2)重磁反演:重磁反演是利用地球重力场和地球磁场的观测数据,推断地下介质的密度、磁化率等物理参数。
常用的重磁反演方法有静态反演、动态反演、傅立叶反演等。
(3)电磁反演:电磁反演是利用电磁场的观测数据,推断地下介质的电导率、介电常数等物理参数。
常用的电磁反演方法有研究地电场、研究磁场、研究电磁场构造等。
此外,还有多物理场反演、岩石物理反演、非线性反演等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观测数据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反演。
地球物理反演的数学原理
地球物理反演的数学原理地球物理反演是一种通过收集地球物理数据,并基于数学原理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推断地球内部结构和性质的方法。
数学原理在地球物理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地球物理反演的数学原理。
首先,地球物理反演的数学原理主要包括反问题的建立和求解两个方面。
在地球物理实践中,我们通常会遇到一种反问题,即通过观测数据来推断造成这些数据的地下结构或性质。
这种反问题要通过数学方法来建立模型,并求解该模型以获得地下结构的信息。
其次,地球物理反演的数学原理涉及各种数学方法和技术的应用,比如线性代数、偏微分方程、最优化理论等。
其中,线性代数在地球物理反演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地球物理问题通常可以用线性代数描述和求解。
偏微分方程则用于描述地下介质的物理特性,以及模拟地球物理过程。
而最优化理论则用于寻找最优解,即通过优化方法求解地球物理反演问题,以获得更准确的地下结构信息。
另外,地球物理反演的数学原理还包括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在地球物理实践中,我们通常会通过地震、重力、磁场等各种物理方法来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
这些观测数据需要经过预处理、分析和解释,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数学方法在观测数据处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信号处理、数据挖掘、统计分析等各种技术。
最后,地球物理反演的数学原理还涉及反演结果的验证和解释。
通过数学方法求解地球物理反演问题所得到的地下结构信息需要进行验证和解释,以确保反演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需要借助地球物理知识、地质知识以及统计学等学科的知识,对反演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以获得对地下结构的深入理解。
综上所述,地球物理反演的数学原理是一种重要的地球科学方法,在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性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数学原理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推断地下结构信息,为地球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提供重要支持。
希望通过对地球物理反演的数学原理的介绍,读者能够更深入了解这一领域,并加深对地球科学的认识。
地球物理反演理论课件(1)
C GTG 1 GTG max 很大时, 病态。 min 5 GTG 2 I也是N N的方阵,r(GTG 2 I ) N,逆矩阵存在, 非奇异;
GTG 2 I的条件数为
C
GT G 2 I 1 GT G 2 I
max 2 min 2
通过调节2 的大小可使C 的条件数降低, 使求解变成良态。
Yangtze University
• 反演理论
5
二 参数化模型反演
参数化模型线性反演理论—超定问题的最小方差解
观测数据的个数(M )多于模型参数的个数(N)
观测数据的个数(M )多于模型参数的个数(N)
并且G的秩r(G) N M 采用最小误差拟合法是合适的 尽可能的拟合数据。
d
G
m
(M 1) (M N ) (N 1)
• 反演理论
18
二 参数化模型反演
参数化模型线性反演理论—例解
一个数据的地球密度问题
假定地球密度为两个常数, 分界面在u0 0.7937。 1833
1 0
(u)
u2du
1 6
1
2
10998 1
1
1 2
纯欠定问题
10998 1 2
当作混定问题解 马奎特解法
G 1 1
GT
1 1
GT
G
1 1
17
二 参数化模型反演
参数化模型线性反演理论—例解 一个数的地球密度问题 解的性质 假定地球密度为两个常数, 分界面在u0 0.7937。
10988 1
1
1 2
纯欠定问题
在所有可能的解中, 只当:
1 5499, 2 5499时,
E
mT m
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物理反演理论一、解释下列概念1.分辨矩阵数据分辨矩阵描述了使用估计的模型参数得到的数据预测值与数据观测值的拟合程度,可以表示为[][]pre est g obs g obs obs d Gm G G d GG d Nd --====,其中,方阵g N GG -=称为数据分辨矩阵。
它不是数据的函数, 而仅仅是数据核G (它体现了模型及实验的几何特征)以及对问题所施加的任何先验信息的函数。
模型分辨矩阵是数据核和对问题所附加的先验信息的函数,与数据的真实值无关,可以表示为()()est g obs g true g ture ture m G d G Gm G G m Rm ---====,其中R 称为模型分辨矩阵。
2.协方差模型参数的协方差取决于数据的协方差以及由数据误差映射成模型参数误差的方式。
其映射只是数据核和其广义逆的函数, 而与数据本身无关。
在地球物理反演问题中,许多问题属于混定形式。
在这种情况下,既要保证模型参数的高分辨率, 又要得到很小的模型协方差是不可能的,两者不可兼得,只 有采取折衷的办法。
可以通过选择一个使分辨率展布与方差大小加权之和取极小的广义逆来研究这一问题:()(1)(cov )u aspread R size m α+-如果令加权参数α接近1,那么广义逆的模型分辨矩阵将具有很小的展布,但是模型参数将具有很大的方差。
而如果令α接近0,那么模型参数将具有相对较小的方差, 但是其分辨率将具有很大的展布。
3.适定与不适定问题适定问题是指满足下列三个要求的问题:①解是存在的;②解是惟一的;③解连续依赖于定解条件。
这三个要求中,只要有一个不满足,则称之为不适定问题4.正则化用一组与原不适定问题相“邻近”的适定问题的解去逼近原问题的解,这种方法称为正则化方法。
对于方程c Gm d =,若其是不稳定的,则可以表述为()T T c G G I m G d α+=,其中α称为正则参数,其正则解为1()T T c m G G I G d α-=+。
这种方法叫做正则化方法。
5.多解性由于观测数据并非无限,以及观测数据具有误差,使解具有多解性。
6.稳定性反演问题就是从数据空间到模型空间的映射问题,如果数据空间有一个小范围的变化,相应于模型空间存在一个大范围的变化,则成这种映射或反演是不稳定的。
实践证明,地球物理学中的反演问题都是不稳定的,只是严重程度不同罢了。
二、从最速下降法、共轭梯度法、牛顿法、L-bfgs 方法、阻尼最小二乘法和广义逆等地球物理反演方法中选取不少于4种方法,简述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性。
1.最速下降法有称梯度法,就是从一个初始模型出发,沿负梯度方向搜索目标函数极小点的一种最优化方法,在用该方法进行反演时,一是要有一个出发点——初始模型,初始模型越选在极小点附近,反演越容易成功和收敛;二是要沿一个正确的方向——负梯度方向;三是要一个合适的步长,步长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太小反演收敛的速度降低,太大使反演不稳定,甚至不会收敛。
一般来说,从任意初始模型出发进行搜索,最速下降法均会收敛,开始(远离极小点处)收敛速度快,往后越接近极小点处收敛越慢,尤其是在极小点附近,收敛很慢。
此时,要向真正的极小点前进一点,都需要经过多次迭代。
2.共轭梯度法:采用共轭方向去搜索极小点,必须在第一步搜索时取最速下降方向,否则就不能在有限的迭代中达到极小点。
共轭梯度法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对函数极小点进行逐步探测的。
共轭梯度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共轭性与最速下降方法相结合,利用已知点处的梯度构造一组共轭方向,沿着这组方向而不是负梯度方向去搜索目标函数极小点,根据共轭方向的性质,共轭梯度法具有二次终止性。
理论上对于二次正定函数共轭梯度法经有限步迭代必达到极小点。
但对于一般函数,尤其是通过泰勒级数展开后得到近似二次型函数,通过有限次迭代不一定能达到极小点。
3.牛顿法和前面的最速下降法都是非约束反演法,即在反演迭代过程中不加任何先验信息对质进行约束。
牛顿法不仅利用了梯度,而且利用了目标函数的曲率,即二阶偏导数,在极小点附近收敛比最速下降法要快。
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计算时间长,且当初始模型远离全局极小时,收敛速度很慢。
因而,在实际应用中,最速下降法和下面的牛顿法相互配合,取长补短,以达到既能保证收敛又能加速迭代速度的目的。
4.阻尼最小二乘算法:用最小二乘法进行迭代时,校正向量的步长较大,若初始值选择合适,能很快收敛,但其收敛性很不稳定,若初始值选择不合适,易于发散。
最速下降法则相反,它沿最速下降方向搜索,可以保证收敛,但步长太小,收敛很慢。
阻尼最小二乘法是在两种方法之间取某种折衷,力图以最大的步长,同时又靠近最速下降方向,以保证稳定收敛,并加快收敛速度。
这种方法又称马奎特法。
三、推导建立共轭梯度法及预条件共轭梯度方法反演的公式,讨论其收敛性。
推导:设(0)b 为任意给定的初始点,在(0)b 处我们取()b Φ的梯度(0)g ,即第一次搜索向量(0)(0)p g =-再从(0)b 出发,沿(0)p 方向找出()x Φ的极小点(1)(0)(0)(0)b b t p =+设()b Φ在(1)b 处的梯度为(1)g ,显然有(1)(0)0T gg =。
利用(1)g 和(0)p 构造第二次搜索方向 (1)(1)(0)0p g p β=-+ (1)这里要求(1)p 与(0)p 是关于Q 共轭的,即(1)(0)0Tp Qp =,用(0)Qp 右乘(1)转置后的两边得 (1)(0)(1)(0)(0)(0)00T T Tp Qp g Qp p Qp β=-+= (2)则有 (1)(0)0(0)(0)T T gQp p Qp β= (3)从()k p 点出发,沿()k p 方向找出()b Φ的极小点(1)()()()k k k k b b t p +=+进一步取(1)k p +为(1)(1)()k k k k p g p β++=-+ (4)当(1)()()()T T k k k k k g Qp p Qp β+= (0,2,,1)k n =-L (5)时,即构造出n 个共轭向量(0)p 、(1)p 、…、(1)n p -。
可以证明,对Q 为正定的极小问题,有2(1)(1)(1)22()()()2TT k k k k k k k g g gg g g β+++== (6)()()()()()T T k k k k k gg t p Qp = (7)共轭梯度法的计算步骤:(1)给定初始点(0)p ,允许误差0ε>,令k=0;(2)计算()k g ,若()2k g ε<,则停止计算,得点*()k b b =,否则进行下一步;(3)构造搜索方向,令()()(1)1k k k k p g p β--=-+其中,当k=1时,10k β-=,0k ββ=,当0k >时,有2(1)22()2k k k g g β+=(4) (1)()()()k k k k b b t p +=+,求出步长2()()2()()T k k k k g t p Qp =并确定新点(1)k b +,返回第(2)步。
特点:采用共轭方向去搜索极小点, 必须在第一步搜索时取最速下降方向,否则就不能在有限的迭代中达到极小点。
共轭梯度法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对函数极小点进行逐步探测的。
每次迭代的共轭方向()k p 通常不是预先给定的, 而是在迭代过程中逐步确定产生的。
共轭梯度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共轭性与最速下降方法相结合,利用已知点处的梯度构造一组共轭方向,沿着这组方向而不是负梯度方向去搜索目标函数极小点,根据共轭方向的性质,共轭梯度法具有二次终止性。
四、简述遗传算法或模拟退火反演的基本原理。
遗传算法基于生物系统的自然选择原理和自然遗传机制。
它模拟自然界中的生命进化过程,在人工系统中解决复杂的、特定目标的非线性反演问题。
遗传算法从随机选择的一组模型群体开始。
通过“选择”、“交换”和“变异”三个基本步骤组成的转移过程,得到新的模型群体(其中的许多成员可能与上一代群体中的成员相同);简单地重复这一过程直至模型群体变得“一致”为止。
所谓群体“一致”,意即群体目标函数(或后验概率)的方差或标准偏差很小,或者群体目标函数(或后验概率)的均值接近于群体中目标函数(或后验概率)的最大值。
具体的过程如下:(1)参数编码。
通常遗传算法对模型参数的二进制编码进行工作,所以遗传算法的首要步骤是对模型参数进行二进制编码。
(2)初始模型群体的产生。
初始模型群体是随机产生的。
显然,初始模型群体中的个体在模型空间中分布得越均匀越好,最好是模型空间中的各代表区域中均有成员。
(3)选择。
选择是产生新的模型群体的过程中的第一步。
它从群体中挑选模型配成对(亲本)以进行交换。
(4)交换。
交换是遗传算法的“繁殖”过程,是遗传算法的内在力。
(5)变异。
变异是对偶然的(按较低的变异概率随机选择的)后代中的一个或多个随机选择的基因作随机摄动。
(6)更新。
经过“交换”和“变异”,产生出新的子本模型。
(7)收敛。
模型群体经过多次选择、交换和变异之后,群体大小不变,但群体的平均目标函数(或后验概率)值逐渐变大(若反演问题是求极大值对应的解),直至最后都聚集在模型空间中一个小范围内为止。
以地震勘探为例,任选取一种反演算法简述层析成像的基本意义和计算过程。
地震层析成像(seismic tomography)是指利用大量地震观测数据反演研究区域三维结构的一种方法,是典型的地球物理反演问题。
层析成像技术能以图像的方式直观清晰地显示地下物质结构的属性,所以这种方法一产生就受到了极大关注,被广泛应用于内部地球物理和地球动力学、能源勘探开发、工程和灾害地质、金属矿勘探等领域。
地震层析成像反演方法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基于算子的线性或拟线性反演方法;另一类是基于模型的完全非线性反演方法,又称为“随机反演方法”。
以井间地震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为例,初至波旅行时层析成像最终归结为求解层析方程组,一般该方程组是对于每个网格慢度的一个大型、稀疏的非线性方程组。
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将非线性问题线性化。
因此,首先给定步长将模型离散化,也就是网格剖分,一般分成三角形网格、正方形网格、或者长方形网格,每个网格又叫一个像素,然后给定初始像素的慢度,依据线性插值计算每条射线的初至波旅行时和射线的传播路径,把求出的射线初至波旅行时与观测的初至波旅行时作差来反演每个像素慢度的修正量,依据结果再修改模型,重复以上过程,直至理论初至走时与实际拾取初至走时的误差达到误差限,最后获得的慢度便是层析反演的成果。
(选作)简述地震全波形反演的基本原理。
全波形反演方法利用叠前地震波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重建地层结构,具有揭示复杂地质背景下构造与储层物性的潜力。